1、 B05 DB1308 承德市地方标准 DB 1308/T 2702020 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2020-01-15 发布 2020-02-01 实施 承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08/T 270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承德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承德百茂薯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春普、史小龙、崔瑞学、王山、张国庆、蒋俊杰、段学君。 DB1308/T 2702020 1 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的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
2、、收 获、运输及贮藏等技术内容以及过程记录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承德北部海拔 800 m 以上,年无霜期 100 d140 d,年10积温2 0003 000, 年降雨量 450 mm 以上的地区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201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
3、通用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 产地环境 符合NY/T 391中的规定。 4 播前准备 4.1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排灌水良好的砂壤土,pH值57为宜。马铃薯不宜连作,应 与禾谷类作物实行轮作。 4.2 整地 实行秋季整地,土壤深翻 35 cm 以上。春季及时耙耢保墒,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碎、松软、无 坷垃。 4.3 基肥 按照 NY/T 394 中的规定,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状况,确定测土配方施肥方案。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 2 000 kg3 000 kg、马铃薯专用复合肥 20 kg30 kg。 4.4 种薯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商品性好的原种
4、及一级马铃薯种薯,质量符合 GB 18133 中的规定。 DB1308/T 2702020 2 4.5 种薯处理 4.5.1 选薯 播种前 20 d 左右对种薯进行人工挑选,去掉病薯、畸形薯和腐烂的种薯,然后放在光照充足的场 地进行 2 d3 d 的晾晒升温。 4.5.2 催芽 将选好的种薯堆放于1520的室内催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芽长0.5 cm 时,即可用于切 块。 4.5.3 切块 播种前 2 d3 d 进行种薯切块。以芽眼为中心切成立块,每个芽块重量50 g,重量小于 50 g 的 种薯可整薯播种。用75%的酒精或5%的高锰酸钾对切薯刀具进行浸泡消毒,可选用多把刀具轮换消毒使 用,切
5、到病薯时更换切刀。 4.5.4 拌种 切好的芽块进行药剂拌种,可采用干、湿两种拌种方法。干拌可用甲基硫菌灵、甲霜灵、多菌灵等 杀菌剂,按种子数量0.1%比例,加适量滑石粉拌种;湿拌可选用含咯菌腈成分的药剂均匀喷洒芽块。拌 种后的芽块装入网袋中,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处,避免曝晒、雨淋、冻害。 5 播种 5.1 播期 4月上旬至5月上旬,10 cm 地温稳定通过7左右时。 5.2 播种模式 5.2.1 覆膜或膜下滴灌种植模式 1米1带,株距 30 cm33 cm,播深 12 cm14 cm。 5.2.2 机播大垄种植模式 行距 90 cm,株距 16 cm18 cm,播深 15 cm17 cm。
6、 6 田间管理 6.1 中耕除草 6.1.1 采用覆膜或膜下滴灌种植模式的可于芽条距膜面 1 cm 时,在膜上覆土 5 cm。 6.1.2 机播大垄种植模式的可进行2次中耕,第一次中耕在芽条拱土前进行,培土5 cm;第二次中耕 间隔 5 d 左右进行,培土 3 cm。封垄前进行34次松土。 6.1.3 以人工除草为主,当草害严重时,可用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二甲戊灵、精喹禾灵等除草剂进 行播后苗前土壤封闭灭草。 DB1308/T 2702020 3 6.2 追肥 机播大垄种植模式的可结合2次中耕,每次施用硫酸钾型马铃薯专用肥 10 kg/亩,肥料使用符合 NY/T 394 中的要求。 6.3 灌
7、溉和排水 出苗期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宜保持在6570;块茎形成期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宜保持在70 80;块茎膨大期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宜保持在7085;成熟期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宜保持在60以下。 雨水较多时及时排水,收获前 15 d 停止灌水。 7 病虫害综合防治 7.1 防治原则 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必要时科学合理使用低风险化学农药。农药的选择使用按照 NY/T 393-2013 中的规定,控制施药剂量(浓度)、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7.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深翻轮作、消除越冬虫卵;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度、中耕除草、节水 灌溉、配方施肥、清洁田园。 7.3 物理防治 利用频振
8、式杀虫灯、黄板、糖醋液等诱杀害虫。 7.4 生物防治 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春雷霉素、中生菌素等生物制剂进行生物防治。 7.5 化学防治 对地下害虫、叶面蚜虫、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黑痣病、茎腐病、炭疽病等病虫害,可选用 NY/T 393-2013 中附录A表A.2所列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主要病虫害及化学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8 收获 当马铃薯地上大部分茎叶枯黄,块茎停止膨大,即可收获。收获前 7 d10 d 采取机械杀秧,清 洁田园,收获时去除受伤薯、病薯,人工装袋,避免曝晒、雨淋、霜冻。 9 运输及贮藏 马铃薯收获装袋后整齐摆放,防止碰撞、重压。产品包装及贮藏运输按照 NY/T 658 和
9、 NY/T 1056 中的规定。选用消毒、清洁卫生的运输工具运输。选择通风、干燥、阴凉的贮藏窖或气调库进行贮藏, 温度控制在24,湿度8590。薯块堆放厚度不高于 120 cm,表面用不透明物品遮盖。 10 质量追溯体系 DB1308/T 2702020 4 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健全生产、贮藏、包装、销售档案记录,实行产品标签制度,各项记录保 存2年以上。 DB1308/T 2702020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 化学防治方法 表A.1给出了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类型和化学防治方法。 表A.1 序号 主要病虫害 化学防治方法 1 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 地下害
10、虫 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与水和种子按1:7.5:500的比例拌种; 药剂沟施:用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 kg施入播种沟内; 毒饵诱杀:用50%辛硫磷乳油50 g100 g拌饵料3 kg4 kg,撒于播种沟内。 2 蚜虫、瓢虫等害虫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蚜虫;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 油2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瓢虫。 3 早疫病 保护剂: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叶面喷雾; 治疗剂: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 雾。 药剂交替使用,间隔期 7 d10 d,喷施12次。 4 晚疫病 保护剂:用70%代森锰锌
11、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雾; 治疗剂:用68.75%霜霉威*氟吡菌胺悬浮剂800倍液或52.5%霜脲氰水分散粒剂 50g/亩,叶面均匀喷雾; 药剂交替使用,间隔期 7 d10 d,喷施13次。 5 黑胫病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50100倍液灌根。 6 黑痣病 播种时每亩用25%嘧菌酯悬浮剂60 ml兑水30 kg喷施在播种沟内。 7 茎腐病 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g/亩稀释5008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50100 倍液灌根或叶面喷雾。间隔期 7 d10 d,喷施12次。 8 炭疽病 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5007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 ml/亩稀 释2000倍液叶面均匀喷雾。药剂交替使用,间隔期 7 d10 d,喷施12次。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