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分析13答案模拟 120案例题第1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2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题: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4题:参考答案:ABCE答案解析:第5题:参考答案:BD答案解析:第6题:参考答案:BCDE答案解析:第7题:参考答案:CDE答案解析:填空题第8题:参考答案:(1)员工应急教育、培训不足; (2)预案应急演习不足; (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 (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详细解答:第9题:参考答案:(1)不应只由安全科员工组成预案编制组。 建议:预案编制组由下列部门及其相关人员组成:生产科、技术科、安全科和工会。 (2)预案不应只由安全科长
2、一人审查。 建议:组织与应急有关的各部门对预案进行评审,也可邀请专家评审。 (3)预案不应由副厂长签发。 建议:预案由厂长签发。 (4)预案发布后宣传不够,员工不了解。 建议:向员工进行宣传并进行必要的演习。 (5)预案没有及时更新。 建议:厂有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预案。 (6)预案没有按有关规定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建议:预案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详细解答:第10题:参考答案:(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详细解答:第
3、11题:参考答案:(1)调漆室:化学性爆炸 (2)喷漆室:化学性爆炸 (3)油漆临时储藏室:化学性爆炸 (4)锅炉:物理性爆炸 (5)油库或油罐:化学性爆炸详细解答:第12题:参考答案:(1)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3)按规定在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登记; (4)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5)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 (6)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 (7)及时消除事故故障; (8)按规定进行特种设备的报废注销; (9)编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 (10)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11)做好使用前的试运行和例
4、行检查; (12)确保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 (13)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详细解答:第13题:参考答案:本(厂)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等有关人员以及本单位工会代表。详细解答:第14题:参考答案:(1)事故发生时间:2005年12月3日 (2)事故发生地点:机械加工车间 (3)事故过程描述 (4)事故受害人:小陈 (5)事故类别:重伤事故 (6)事故类型:起重伤害 (7)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8)事故责任者:小陈或小李或小陈与小李 (9)事故直接原因: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10)事故间接原因: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11)建议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增强
5、安全意识 (四) 某煤矿为独眼井,多头生产。某日,该矿地面11千瓦局扇停风,约2小时后机电人员买来一台5.5千瓦的局扇并安装好,恢复了通风。16名工人下井后,测量瓦斯浓度为 5.5%。矿工小王上井找矿长,说:“井下瓦斯太高,是不是等一等再下井?”矿长说:“你们先凑合着干一班,我马上派人再去买风机。”小王说:“这事人命关天,怎么能凑合呢?我可不敢下去。”矿长说:“你是领导还是我是领导,听我的,先下去干活,要不就扣你这个月的奖金。”小王只好下井工作。5小时后,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包括小王在内的 16名矿工全部遇难,直接经济损失85万元。 分析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_ 这是一起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引
6、发的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当前,一些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见利忘义,置从业人员的生死于不顾,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这种现象并不在少数。 本案中,由于11千瓦的局扇被更换为5.5千瓦的局扇后,送风能力不够,不能有效排放瓦斯,造成井下瓦斯严重超限,但该矿矿长赚
7、钱心切,急于出煤,不顾工人的建议,明知井下瓦斯严重超限,达到爆炸浓度,还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同时,当工人向矿长提出“等一等再下井”的建议时,矿长非但不接受建议,还威胁要扣发奖金。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矿长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详细解答:第15题:参考答案:1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装卸工在装运氢气瓶(错充氧气)前试压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瓶内的氢氧混合气体爆炸,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详细解答:第16题:参考答案: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1)气瓶充装前检查员在检瓶过程中,由于被检查气瓶油漆脱落严重,且污物多,未认真辨认,错将氢气瓶当成氧气瓶,送充装岗充装,充装人员也未及时发现,
8、是导致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车间、工厂领导在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规程中,贯彻执行不认真,对工人的工作质量要求不严,充装前后的检查出现纰漏,检查不够,存在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是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详细解答:第17题:参考答案:预防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1)责令工厂立即停止氧气瓶的充装和检验业务,待劳动部门重新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可从事上述业务工作。 (2)今后在气瓶充装验收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和永久气体充装规定及工厂车间有关操作规程、安全规定。 (3)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严格执行关于气瓶充装运输、储存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4)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充装前、后的检查制度,在空瓶验收工作中,对超期气瓶,漆色严重脱落,辨认不清的气瓶,严禁充装,对充装后 有异常或发现漆色不对等情况时要做好记录,并报有关领导妥善处理。 (5)在气瓶出厂前应由专人负责试压工作,严禁装卸人员进行试压。 (6)工厂主管安全的领导要定期对氧气充装车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检查和处理记录。详细解答:更多试卷请见麦多课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