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分析37答案模拟 120案例题第1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2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3题: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第4题:参考答案:BCDE答案解析:第5题:参考答案:ABCDE答案解析:第6题:参考答案:CE答案解析:第7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8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9题: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第10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11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12题:参考答案:ABCDE答案解析:第13题: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第14题:参考答案:AB答案解析:填空题第15题:参考答案: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1)系挂钢丝绳的临时工不懂起重专业技术,采用了错
2、误的钢丝绳系挂方法; (2)吊车操作工没有能够发现、纠正错误; 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1)大修车间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 (2)电解槽进行大修工作已临近春节,工人安全意识淡薄,工人教育培训不够,技术水平低; (3)车间没有按照惯例通知安全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派人到现场监督,也没有安排起重专业工人到现场进行指挥,对现场缺乏检查。详细解答:第16题:参考答案: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是: (1)起重作业从业人员必须要经过严格认真的安全培训,一定要持证上岗; (2)在进行重大起重作业前,一定要有施工方案,必须要有安全与设备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在施工前,要进行事故预想,制定
3、应急预案; (3)节假日前后是事故的多发期,应加强对生产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防止事故发生。详细解答:第17题:参考答案:该合成反应器存在的事故隐患有:可燃气体燃烧爆炸的危险;有毒气体引起窒息中毒的危险;其他危险(如触电、机械伤害、坠物伤人等)。详细解答:第18题:参考答案:监护人员及现场6名检修人员未戴呼吸器进塔救人说明了他们对反应器有毒气体引起窒息中毒的危险认识不够,安全观念淡薄,应急能力差。 应急培训与演习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
4、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详细解答:第19题:参考答案:此次事故的经验教训是: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重点是在密闭容器内救人),并进行培训和演练;在进入封闭容器内时除加强通风加强检测外,还应制定安全操作措施,研讨操作步骤,进反应器必须戴呼吸器;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其责任心,发挥监督职能。详细解答:第20题:参考答案:凡进入生产区域的罐、塔、釜、槽、球、炉膛、锅筒、管道、容器等以及地下室、阴井、地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称为设备内作业。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危险因素有:中毒窒息;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坠落。详细解答:第21题:参考答案:设备内作业应作
5、好的安全防护措施有: (1)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2)进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将该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安全隔离(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线,不允许采用其他方法代替),并清洗、置换干净。 (3)在进入设备前30 min必须取样分析,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h各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4)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确保设备内空气良好流通。 (5)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V,灯具及电动工
6、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6)进入有腐蚀、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器具。 (7)在设备内动火,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证和履行规定的手续。 (8)设备内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并与设备内作业人员保持有效的联系。 (9)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人员;若需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10)作业完工后,经检修人、监护人与使用部门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封闭设备孔。详细解答:第22题:参考答案:进入设备内动火,必须对设备内有害气体进行监测,以及氧含量的监测。为保证设备内动火作业安全,应对检修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和管线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置换。详细解答:第23题:参考答案:对于未知的危险因素辨识,可以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如故障树分析方法、事件树分析方法等。详细解答:更多试卷请见麦多课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