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自杀、司法精神病学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47738       资源大小:116.5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自杀、司法精神病学及答案解析.doc

    1、自杀、司法精神病学及答案解析(总分:33.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4,分数:24.00)1.有关自杀的流行病学资料不正确的是 A自杀率是指一年期间每 10万人中自杀死亡人数 B所有国家自杀未遂率女性高于男性 C教育水平与自杀呈负相关,即文化教育水平低者自杀率高 D在我国,城市人口的自杀率高于农村人口 E我国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的自杀率相当接近(分数:1.00)A.B.C.D.E.2.以下有关自杀的概念的描述哪条不正确 A自杀是“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 B自杀者把自杀行动看作是解决某种问题的最好办法 C自杀是有意的自我伤害导致的死亡 D广义的自杀论者

    2、认为自杀指有害生命的一切人类行为 E广义的自杀论者认为意识障碍者的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因其行为失去控制力,不应作为自杀(分数:1.00)A.B.C.D.E.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精神病患者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理状态的支配下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行为,应鉴定为限定责任能力 B精神病患者出现违法犯罪行为,评为无责任能力 C处于躁狂状态的患者将自己的财物赠送给别人,可以将财物收回 D精神病患者不能作为证人 E一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故将一老人杀死,但鉴定时他自己说不清为什么这样做,其作案动机不明,应判定为完全责任能力(分数:1.00)A.B.C.D.E.4.以下陈述哪条不对 A自杀已成为人类的 10大死因

    3、之一 B自杀未遂者 1020 倍于自杀死亡者 C自杀对社会和家庭均带来沉重的影响 D自杀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E我国男性自杀死亡率比女性高(分数:1.00)A.B.C.D.E.5.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在判定精神患者是否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应 A由有关医疗部门鉴定 B由有关医疗部门和法院共同鉴定 C由法院认定 D由法院和公安机关共同调查认定 E由公安机关和有关的医疗部门共同鉴定(分数:1.00)A.B.C.D.E.6.青年男性,22 岁,在校大学生。自幼性格内向,少与同学交往,进入大学后认识一个女孩,因要求与该女孩建立恋爱关系被拒后跳楼自杀。推测该患者自杀不大可能的原因是 A患精神分

    4、裂症所致 B患抑郁症所致 C唤起别人注意 D激情自杀 E精神应激所致(分数:1.00)A.B.C.D.E.7.对自杀及其预防的认识正确的是 A自杀的人是真的想死 B谈论自杀的人不会真的去死 C不能与有自杀念头的人谈自杀 D有自杀行为者需要精神医学干预 E危机过去也就是意味着自杀危险性结束(分数:1.00)A.B.C.D.E.8.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优柔寡断,丧失自尊 B仅少数自杀者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不成熟的神经质倾向 C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没有攻击性 D对新环境适应并不困难,但难于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 E自杀者一般存在不良的认知模式(分数:1.00)A.B.C.D.E.9.一般

    5、认为以下哪项不是自杀高危人群 A抑郁症患者 B智商偏低者 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 D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 E同性恋者(分数:1.00)A.B.C.D.E.10.张某,女,21 岁,自幼智力发育差,只上过一年级。某日在家被人奸污,案发后,要明确该女孩的性防卫能力,最需做以下哪项检查 A体格检查 B妇科检查 C智商测定 D脑磁共振 E脑电图(分数:1.00)A.B.C.D.E.11.有关自杀的流行病学资料不正确的是 A自杀率一般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B青少年因躯体疾病发生率低,自杀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 C老年人的自杀率高于青壮年 D研究发现,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在少年儿童中非常少见 E男性采用暴力手段自杀

    6、者多于女性(分数:1.00)A.B.C.D.E.12.自杀意念是指 A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B有毁灭自我的行为,但并未导致死亡 C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 D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 E反映死亡愿望并不强烈的一种行为(分数:1.00)A.B.C.D.E.13.自杀者的心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杀者一般采用非此即彼和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处理问题 B自杀者一般缺乏解决困难的技巧,应付应激机制单调生硬,缺乏耐心 C自杀者易于将遇到的问题归因于命运的安排 D自杀者倾向于从阴暗面看问题 E自杀者很少表现为不稳定、不成熟的神经质倾向(分数:1.00)A.B.C.D.E

    7、.14.儿子状告父亲所立遗嘱不成立,因为其父亲有精神病,应判定其父的 A行为能力 B责任能力 C受审能力 D作证能力 E劳动能力(分数:1.00)A.B.C.D.E.15.关于民事行为能力以下说法哪项不对 A精神患者无遗嘱能力 B即使严重的精神病也可能有民事行为能力 C偏执性精神病在被害妄想直接支配下起诉单位领导,属于无行为能力 D一些患者在某些特定方面无民事行为能力,但在另一些方面有行为能力 E在判断行为能力时,应综合考虑年龄、精神与理智、知识与经验、自由准确地表达等多方面的因素(分数:1.00)A.B.C.D.E.16.以下有关自杀的危险信号叙述正确的是 A表明想自杀的人通常不会自杀 B由

    8、于想自杀的人大多有精神疾病,故应及早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C自杀危机过后,情况转好,自杀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D不能与有自杀可能性的人谈自杀 E有自杀行为的人都是真的想死(分数:1.00)A.B.C.D.E.17.患者,35 岁,女性。情绪低落,有自责自罪,觉得活着没意思,是家人的累赘,在家曾先后跳河,割腕,被家人发现后送来医院,以下哪项处理不正确 A应住院治疗 B评估患者的自杀危险性,并告诉其亲友和护士,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C争取早诊、早治 D增强安全防范措施,消除能引起自杀的隐患(药物、刀、剪、绳索等) E给予强镇静剂如氯氮平使其入睡(分数:1.00)A.B.C.D.E.18.一个原本

    9、正常的人,多次醉酒后意识障碍时多次出现犯罪行为,应评定为 A部分责任能力 B无责任能力 C视具体情况判定为无责任能力或部分责任能力 D完全责任能力 E视具体情况判定为部分责任能力或完全责任能力(分数:1.00)A.B.C.D.E.19.在自杀的社会学因素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杀不仅是个人决定的行为,也受社会环境影响 B独身、离婚、丧偶者自杀率高于婚姻稳定者 C高社会阶层者的自杀率最低 D国外资料显示,在自杀死亡者中,男女性别比约为 3:1 E社会文化对自杀率也有影响(分数:1.00)A.B.C.D.E.20.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出现犯罪行为时评定责任能力描述正确的是 A其辨认能力削弱,应为部分

    10、责任能力 B尽管其辨认能力削弱,但由于这类人格障碍治疗效果差,且危害大,应评为完全责任能力 C其辨认能力存在,但从人道主义出发,应评为部分责任能力 D其辨认能力充分,应评为完全责任能力 E由于其控制能力削弱,应为部分责任能力(分数:1.00)A.B.C.D.E.21.下列精神疾病占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第一位的是 A神经症 B性变态 C精神分裂症 D人格障碍 E脑器质性精神病(分数:1.00)A.B.C.D.E.22.有关自杀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正确的是 A自杀未遂者脑脊液中 5-HT的代谢产物 5-羟吲哚乙酸(5-HIAA)升高 B5-HIAA 降低程度与致死性或自杀未遂的严重性成正相关 C抑郁症

    11、患者对芬氟拉明激发的催乳素分泌反应越敏感,自杀企图越强烈 D尿中游离可的松升高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比例升高 E灌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血浆甲状腺素反应敏感(分数:1.00)A.B.C.D.E.23.以下自杀的相关因素不正确的是 A重大的负性应激事件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原因或诱因 B独身、离婚、丧偶者自杀率高于婚姻状况稳定者 C从事专门职业的医生、律师、作家、音乐家等的自杀率低于普通人群 D西方国家的自杀率大多是男多于女,而我国则相差不大 E凡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年份,自杀率一般会升高(分数:1.00)A.B.C.D.E.24.自杀的心理社会因素不包括哪项 A家庭因素 B人际关系 C

    12、失业 D考试和晋升失败 E个人心理素质(分数:1.00)A.B.C.D.E.二、A3/A4 型题(总题数:3,分数:5.00)患者,女性,34 岁。自幼性格内向,婚后存在长期的失眠、头痛等症状,但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关心,也未经有效的治疗,性生活不协调。近半年来,逐渐出现情绪压抑,工作无精打采,对生活厌烦,觉得活着没意思,常常有想死的念头,但顾及孩子一直没有行动。(分数:1.50)(1).目前患者自杀存在的形式是(分数:0.50)A.自杀意念B.自杀未遂C.自杀死亡D.无自杀倾向E.自杀意愿并不强烈(2).该患者目前最可能的诊断为(分数:0.50)A.应激障碍B.焦虑症C.适应障碍D.心境恶劣E

    13、.抑郁症(3).该患者目前自杀的预防不包括(分数:0.50)A.心理支持B.认知治疗C.告知家属对自杀的防范D.住院治疗E.避免跟她探讨自杀相关问题患者,男性,56 岁,有多年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受慢性病的困扰,患者常感觉疲乏无力,总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了,花了家里很多的钱。近几个月来,患者情绪很差,食欲不佳,没胃口,高兴不起来,晚上睡眠差,他觉得自己拖累了整个家庭。一天前,患者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企图自杀,后被家属发现送往医院。(分数:2.00)(1).患者的自杀行为属于(分数:0.50)A.自杀意念B.自杀未遂C.糖尿病自身的影响D.激情自杀E.自杀姿态(2).对该类患者自杀认识正确的是(分

    14、数:0.50)A.不需要精神医学干预B.该患者自杀是为了引起家人对他的关注C.不能与该患者讨论自杀D.该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和适当的精神药物治疗E.危机过去也就意味着自杀危险性解除(3).以下哪项不是高自杀危险性的预测指标(分数:0.50)A.通过各种途径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表达过自杀意愿者B.近期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丧失性事件C.家属对其过分关爱体贴者D.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患者突然不愿接受医疗干预者E.近期内有过自伤或自杀未遂行动者(4).对该类患者的一级预防措施不包括(分数:0.50)A.矫正不良的认知及行为B.提高相关医务人员对自杀危险信号的识别和正确处理的能力C.提高对精神疾

    15、病识别与防治水平D.加强心理健康维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E.对媒体报道进行规范和必要的限制,避免不良诱导男性,35 岁,农民,打电话给家人,称自己喝了农药,躺在坟地里,家人发现他时已经口吐白沫,意识不清,后被急送当地医院抢救,脱离危险。(分数:1.50)(1).目前患者自杀存在的形式是(分数:0.50)A.自杀意念B.自杀未遂C.自杀死亡D.不属于自杀E.自杀意愿并不强烈(2).家属述患者近三个月来,变得孤僻,有时无故发笑,患者清醒后自述当时耳边有个声音让他去喝农药,所以他就拿着农药到坟地里喝了,喝后感到后悔,所以给家人打电话,述目前耳边仍有声音。该患者精神科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0.50)

    16、A.抑郁症B.人格障碍C.焦虑症D.精神分裂症E.应激障碍(3).该患者目前处理不恰当的是(分数:0.50)A.建议住院治疗B.给予抗精神病药系统治疗C.严防自杀D.给予心理疏导E.在门诊治疗三、B 型题(总题数:3,分数:4.50) A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B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 C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 D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 E反映死亡愿望并不强烈的一种行为(分数:1.50)(1).自杀意念(分数:0.50)A.B.C.D.E.(2).自杀未遂(分数:0.50)A.B.C.D.E.(3).自杀死亡(分数:0.50)A.B.C.D.E.

    17、A脑脊液中 5-HT的代谢产物 5-羟吲哚乙酸(5-HIAA)浓度降低 B多巴胺功能亢进 C脑脊液中 5-HT的代谢产物 5-羟吲哚乙酸(5-HIAA)浓度升高 D多巴胺功能减退 E5-HT 功能亢进和 DA功能减退(分数:1.50)(1).自杀企图严重的患者(分数:0.50)A.B.C.D.E.(2).抑郁症患者(分数:0.50)A.B.C.D.E.(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分数:0.50)A.B.C.D.E. A主要是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 B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人进行早期干预 C对曾经有自杀未遂的人防止其再次出现轻生 D对自杀受伤的人进行治疗 E对自杀死亡的人进行处理(分数:1.5

    18、0)(1).自杀的一级预防是指(分数:0.50)A.B.C.D.E.(2).自杀的二级预防是指(分数:0.50)A.B.C.D.E.(3).自杀的三级预防是指(分数:0.50)A.B.C.D.E.自杀、司法精神病学答案解析(总分:33.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4,分数:24.00)1.有关自杀的流行病学资料不正确的是 A自杀率是指一年期间每 10万人中自杀死亡人数 B所有国家自杀未遂率女性高于男性 C教育水平与自杀呈负相关,即文化教育水平低者自杀率高 D在我国,城市人口的自杀率高于农村人口 E我国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的自杀率相当接近(分数:1.00)A.B.

    19、C.D. E.解析:2.以下有关自杀的概念的描述哪条不正确 A自杀是“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 B自杀者把自杀行动看作是解决某种问题的最好办法 C自杀是有意的自我伤害导致的死亡 D广义的自杀论者认为自杀指有害生命的一切人类行为 E广义的自杀论者认为意识障碍者的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因其行为失去控制力,不应作为自杀(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广义的自杀论者认为自杀是指有害生命的一切人类行为。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精神病患者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理状态的支配下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行为,应鉴定为限定责任能力 B精神病患者出现违法犯罪行为,评为无责任能力 C处于躁狂状态的

    20、患者将自己的财物赠送给别人,可以将财物收回 D精神病患者不能作为证人 E一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故将一老人杀死,但鉴定时他自己说不清为什么这样做,其作案动机不明,应判定为完全责任能力(分数:1.00)A.B.C. D.E.解析:4.以下陈述哪条不对 A自杀已成为人类的 10大死因之一 B自杀未遂者 1020 倍于自杀死亡者 C自杀对社会和家庭均带来沉重的影响 D自杀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E我国男性自杀死亡率比女性高(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自杀是现代社会人类的十大死因之一,并已经成为 1535 岁间青年人前 3位的死因。自杀不仅伤害本人,还至少对其有关的 6个人在

    21、心理上产生巨大冲击,同时也对社区和家庭在心理、社会交往及经济上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自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西方国家,男性是自杀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男性和女性自杀死亡之比为 3:1,但在亚洲国家性别因素在自杀风险中的作用则不明显,而我国女性自杀死亡率比男性高 25%。5.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在判定精神患者是否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应 A由有关医疗部门鉴定 B由有关医疗部门和法院共同鉴定 C由法院认定 D由法院和公安机关共同调查认定 E由公安机关和有关的医疗部门共同鉴定(分数:1.00)A. B.C.D.E.解析:6.青年男性,22 岁,在校大学生。自幼性格内向

    22、,少与同学交往,进入大学后认识一个女孩,因要求与该女孩建立恋爱关系被拒后跳楼自杀。推测该患者自杀不大可能的原因是 A患精神分裂症所致 B患抑郁症所致 C唤起别人注意 D激情自杀 E精神应激所致(分数:1.00)A.B.C. D.E.解析:7.对自杀及其预防的认识正确的是 A自杀的人是真的想死 B谈论自杀的人不会真的去死 C不能与有自杀念头的人谈自杀 D有自杀行为者需要精神医学干预 E危机过去也就是意味着自杀危险性结束(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自杀的人并不都是真的想死,大多数自杀者在自杀行为实施前心理是矛盾的。他们常会用某种方式向外界表达过自杀的意愿;事实上与可能自杀的

    23、人讨论自杀,可以及时发现他们的自杀企图,既可以对自杀危险性进行评估,也可以使他们体会到关爱、支持和理解,降低自杀风险;自杀者即使不能被诊断为精神疾病,至少其心理状态上是不稳定的,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和适当的精神药物治疗;自杀者在危机干预中虽然可以缓解,但绝望的意愿仍可能使他们采取进一步的自杀行动。8.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优柔寡断,丧失自尊 B仅少数自杀者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不成熟的神经质倾向 C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没有攻击性 D对新环境适应并不困难,但难于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 E自杀者一般存在不良的认知模式(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自杀未遂者的某些共

    24、同心理特征:认知方式:存在不良认知模式,如非此即彼、以偏概全、易走极端等,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做出客观评价;易从宿命论的角度看待问题,相信问题所带来的痛苦是不能忍受的、无法解决的和不可避免的;对人、对事、对己、对社会均倾向于从阴暗面看问题,自卑或自尊心过强,心存偏见和敌意;缺乏洞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有各种慢性的痛苦、焦虑、抑郁、愤怒、厌倦和内疚的情绪特征,他们对这种负性的情绪体验难于接受,缺乏精神支柱。情绪不稳定、不成熟的神经质倾向;意志行为: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不计后果等特点,常缺乏持久而广泛的人际交往,回避社交,难于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资源,适应性差,对新环境适应

    25、困难,可具有一定的攻击性。9.一般认为以下哪项不是自杀高危人群 A抑郁症患者 B智商偏低者 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 D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 E同性恋者(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一般认为,自杀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年轻人,50 岁以上中老年人,单身居住,有躯体疾病者,来自政局动荡的地区,特殊职业人群(医生、作家、艺术家),破裂家庭子女,儿童在 614 岁之间丧失双亲者,既往有自杀未遂史者,家族自杀史者,未婚或寡居者,居丧者,绝望者,退休人员,不良工作记录,高智商者,支持系统缺乏者,儿童虐待,同性恋者等。而存在精神疾病(包括酒精和药物滥用)是最强的自杀风险因素。10.张某,女,

    26、21 岁,自幼智力发育差,只上过一年级。某日在家被人奸污,案发后,要明确该女孩的性防卫能力,最需做以下哪项检查 A体格检查 B妇科检查 C智商测定 D脑磁共振 E脑电图(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被害人在家被人奸污,自幼智力发育不正常,应考虑可能存在精神发育迟滞,需要鉴定该女孩是否具有性防卫能力,故需要做智商测定。11.有关自杀的流行病学资料不正确的是 A自杀率一般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B青少年因躯体疾病发生率低,自杀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 C老年人的自杀率高于青壮年 D研究发现,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在少年儿童中非常少见 E男性采用暴力手段自杀者多于女性(分数:1.00)A.B

    27、.C.D. E.解析:解析 自杀率一般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女性自杀死亡的高峰年龄分别为 45岁和 55岁左右;青少年因躯体疾病的发生率低,自杀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在老年人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所占的比例虽然因躯体疾病的增加而降低,但其自杀率还是高于青壮年;在自杀死亡者中,采用暴力性手段比较多,而自杀未遂者则相反,男性采用暴力手段者多于女性;虽然研究发现 14岁以下儿童自杀死亡者罕见,但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在少年儿童中并不少见。12.自杀意念是指 A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B有毁灭自我的行为,但并未导致死亡 C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 D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 E反

    28、映死亡愿望并不强烈的一种行为(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自杀是指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根据自杀发生的情况,一般将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三种形式。自杀意念是指有寻死的愿望,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自杀未遂是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自杀死亡则为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13.自杀者的心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杀者一般采用非此即彼和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处理问题 B自杀者一般缺乏解决困难的技巧,应付应激机制单调生硬,缺乏耐心 C自杀者易于将遇到的问题归因于命运的安排 D自杀者倾向于从阴暗面看问题 E自杀者很少表现为不稳定、不成熟的神经

    29、质倾向(分数:1.00)A.B.C.D.E. 解析:14.儿子状告父亲所立遗嘱不成立,因为其父亲有精神病,应判定其父的 A行为能力 B责任能力 C受审能力 D作证能力 E劳动能力(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遗产赠与属民事诉讼范畴,因此应该判断其父是否有民事行为能力。15.关于民事行为能力以下说法哪项不对 A精神患者无遗嘱能力 B即使严重的精神病也可能有民事行为能力 C偏执性精神病在被害妄想直接支配下起诉单位领导,属于无行为能力 D一些患者在某些特定方面无民事行为能力,但在另一些方面有行为能力 E在判断行为能力时,应综合考虑年龄、精神与理智、知识与经验、自由准确地表达等多

    30、方面的因素(分数:1.00)A. B.C.D.E.解析:16.以下有关自杀的危险信号叙述正确的是 A表明想自杀的人通常不会自杀 B由于想自杀的人大多有精神疾病,故应及早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C自杀危机过后,情况转好,自杀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D不能与有自杀可能性的人谈自杀 E有自杀行为的人都是真的想死(分数:1.00)A.B.C. D.E.解析:17.患者,35 岁,女性。情绪低落,有自责自罪,觉得活着没意思,是家人的累赘,在家曾先后跳河,割腕,被家人发现后送来医院,以下哪项处理不正确 A应住院治疗 B评估患者的自杀危险性,并告诉其亲友和护士,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C争取早诊、早治 D增强安

    31、全防范措施,消除能引起自杀的隐患(药物、刀、剪、绳索等) E给予强镇静剂如氯氮平使其入睡(分数:1.00)A.B.C.D.E. 解析:18.一个原本正常的人,多次醉酒后意识障碍时多次出现犯罪行为,应评定为 A部分责任能力 B无责任能力 C视具体情况判定为无责任能力或部分责任能力 D完全责任能力 E视具体情况判定为部分责任能力或完全责任能力(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19.在自杀的社会学因素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杀不仅是个人决定的行为,也受社会环境影响 B独身、离婚、丧偶者自杀率高于婚姻稳定者 C高社会阶层者的自杀

    32、率最低 D国外资料显示,在自杀死亡者中,男女性别比约为 3:1 E社会文化对自杀率也有影响(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总的来说,自杀率是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进入老年后上升更加明显,14 岁以下儿童自杀死亡者罕见。国外资料显示,在自杀死亡者中,男女性别比约为 3:1,而在自杀未遂者中男女性别比约为1:3,而我国男女两性的自杀率却是 1:1.1。独身、离婚、丧偶者中自杀率高于婚姻状况稳定者,混乱或冲突性的家庭关系自杀率高,关系和睦、气氛融洽的家庭自杀率低。在已婚者中,无子女者的自杀率高于有子女者。社会各阶层的自杀率两侧高,呈“U”字形,失业者、无固定职业者、非技术工人及高社

    33、会阶层的自杀率较高。20.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出现犯罪行为时评定责任能力描述正确的是 A其辨认能力削弱,应为部分责任能力 B尽管其辨认能力削弱,但由于这类人格障碍治疗效果差,且危害大,应评为完全责任能力 C其辨认能力存在,但从人道主义出发,应评为部分责任能力 D其辨认能力充分,应评为完全责任能力 E由于其控制能力削弱,应为部分责任能力(分数:1.00)A.B.C.D. E.解析:21.下列精神疾病占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第一位的是 A神经症 B性变态 C精神分裂症 D人格障碍 E脑器质性精神病(分数:1.00)A.B.C. D.E.解析:22.有关自杀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正确的是 A自杀未遂者脑脊液

    34、中 5-HT的代谢产物 5-羟吲哚乙酸(5-HIAA)升高 B5-HIAA 降低程度与致死性或自杀未遂的严重性成正相关 C抑郁症患者对芬氟拉明激发的催乳素分泌反应越敏感,自杀企图越强烈 D尿中游离可的松升高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比例升高 E灌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血浆甲状腺素反应敏感(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自杀未遂者脑脊液(CSF)中 5-HT的代谢产物 5-HIAA降低,且下降程度与致死性或自杀未遂的严重性成正相关;抑郁症患者对芬氟拉明激发的催乳素分泌反应越迟钝,患者的自杀企图越强烈。其他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生物学指标有:尿中游离可的松升高和去甲肾上腺素

    35、/肾上腺素比例减低;给予地塞米松后血浆可的松分泌不抑制;灌注 5-HIAA后出现过度的可的松反应;灌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血浆甲状腺素反应迟钝等。23.以下自杀的相关因素不正确的是 A重大的负性应激事件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原因或诱因 B独身、离婚、丧偶者自杀率高于婚姻状况稳定者 C从事专门职业的医生、律师、作家、音乐家等的自杀率低于普通人群 D西方国家的自杀率大多是男多于女,而我国则相差不大 E凡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年份,自杀率一般会升高(分数:1.00)A.B.C. D.E.解析:24.自杀的心理社会因素不包括哪项 A家庭因素 B人际关系 C失业 D考试和晋升失败 E个人心理素质(分

    36、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Mann 等提出了一个应激一素质自杀行为模型,应激因素包括精神障碍、物质滥用、负性生活事件或家庭危机等,个人心理素质涉及遗传、人格特征等。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应激与素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A3/A4 型题(总题数:3,分数:5.00)患者,女性,34 岁。自幼性格内向,婚后存在长期的失眠、头痛等症状,但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关心,也未经有效的治疗,性生活不协调。近半年来,逐渐出现情绪压抑,工作无精打采,对生活厌烦,觉得活着没意思,常常有想死的念头,但顾及孩子一直没有行动。(分数:1.50)(1).目前患者自杀存在的形式是(分数:0.50)A.自杀意

    37、念 B.自杀未遂C.自杀死亡D.无自杀倾向E.自杀意愿并不强烈解析:(2).该患者目前最可能的诊断为(分数:0.50)A.应激障碍B.焦虑症C.适应障碍D.心境恶劣E.抑郁症 解析:(3).该患者目前自杀的预防不包括(分数:0.50)A.心理支持B.认知治疗C.告知家属对自杀的防范D.住院治疗E.避免跟她探讨自杀相关问题 解析:解析 自杀意念系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自杀未遂是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自杀死亡则为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该患者目前以持续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相,病程有半年以上,社会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对该患者目前的自杀

    38、意念要尽早发现并解决自杀意念的原因,必要时采取药物和心理治疗,甚至可考虑住院治疗,预防自杀的发生。同时也应当同情和理解患者,不要歧视,帮助其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重新适应社会,而不是尽量回避或不能与其探讨自杀相关问题。对于患者目前的自杀风险要告知患者家属,做好防范,以防意外发生。患者,男性,56 岁,有多年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受慢性病的困扰,患者常感觉疲乏无力,总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了,花了家里很多的钱。近几个月来,患者情绪很差,食欲不佳,没胃口,高兴不起来,晚上睡眠差,他觉得自己拖累了整个家庭。一天前,患者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企图自杀,后被家属发现送往医院。(分数:2.00)(1).患者的

    39、自杀行为属于(分数:0.50)A.自杀意念B.自杀未遂 C.糖尿病自身的影响D.激情自杀E.自杀姿态解析:(2).对该类患者自杀认识正确的是(分数:0.50)A.不需要精神医学干预B.该患者自杀是为了引起家人对他的关注C.不能与该患者讨论自杀D.该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和适当的精神药物治疗 E.危机过去也就意味着自杀危险性解除解析:(3).以下哪项不是高自杀危险性的预测指标(分数:0.50)A.通过各种途径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表达过自杀意愿者B.近期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丧失性事件C.家属对其过分关爱体贴者 D.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患者突然不愿接受医疗干预者E.近期内有过自伤或自杀未遂行动

    40、者解析:(4).对该类患者的一级预防措施不包括(分数:0.50)A.矫正不良的认知及行为B.提高相关医务人员对自杀危险信号的识别和正确处理的能力 C.提高对精神疾病识别与防治水平D.加强心理健康维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E.对媒体报道进行规范和必要的限制,避免不良诱导解析:解析 对相关医务人员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对自杀危险信号的识别和正确处理的能力,以点带面,推广普及,积极预防自杀,属于二级预防的内容,这包括对有自杀危险的人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男性,35 岁,农民,打电话给家人,称自己喝了农药,躺在坟地里,家人发现他时已经口吐白沫,意识不清,后被急送当地医院抢救,脱离危险。

    41、(分数:1.50)(1).目前患者自杀存在的形式是(分数:0.50)A.自杀意念B.自杀未遂 C.自杀死亡D.不属于自杀E.自杀意愿并不强烈解析:(2).家属述患者近三个月来,变得孤僻,有时无故发笑,患者清醒后自述当时耳边有个声音让他去喝农药,所以他就拿着农药到坟地里喝了,喝后感到后悔,所以给家人打电话,述目前耳边仍有声音。该患者精神科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0.50)A.抑郁症B.人格障碍C.焦虑症D.精神分裂症 E.应激障碍解析:(3).该患者目前处理不恰当的是(分数:0.50)A.建议住院治疗B.给予抗精神病药系统治疗C.严防自杀D.给予心理疏导E.在门诊治疗 解析:三、B 型题(总题

    42、数:3,分数:4.50) A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B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 C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 D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 E反映死亡愿望并不强烈的一种行为(分数:1.50)(1).自杀意念(分数:0.50)A. B.C.D.E.解析:(2).自杀未遂(分数:0.50)A.B. C.D.E.解析:(3).自杀死亡(分数:0.50)A.B.C. D.E.解析: A脑脊液中 5-HT的代谢产物 5-羟吲哚乙酸(5-HIAA)浓度降低 B多巴胺功能亢进 C脑脊液中 5-HT的代谢产物 5-羟吲哚乙酸(5-HIAA)浓度升高 D多巴胺功能减退 E5-

    43、HT 功能亢进和 DA功能减退(分数:1.50)(1).自杀企图严重的患者(分数:0.50)A. B.C.D.E.解析:(2).抑郁症患者(分数:0.50)A. B.C.D.E.解析:(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分数:0.50)A.B. C.D.E.解析: A主要是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 B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人进行早期干预 C对曾经有自杀未遂的人防止其再次出现轻生 D对自杀受伤的人进行治疗 E对自杀死亡的人进行处理(分数:1.50)(1).自杀的一级预防是指(分数:0.50)A. B.C.D.E.解析:(2).自杀的二级预防是指(分数:0.50)A.B. C.D.E.解析:(3).自杀的三级预防是指(分数:0.50)A.B.C. D.E.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自杀、司法精神病学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