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总论(一)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47533       资源大小:196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总论(一)及答案解析.doc

    1、总论(一)及答案解析(总分:67.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67,分数:67.00)1.药物的体内过程是指 A药物在靶细胞或组织中的浓度 B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C药物在肝脏中的生化转化和肾脏排出 D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E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及肝脏的生化转化和肾脏的再吸收与排泄(分数:1.00)A.B.C.D.E.2.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单胺氧化酶 B细胞色素 P450 酶系统 C辅酶 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E水解酶(分数:1.00)A.B.C.D.E.3.某药半衰期为 4 小时,静脉注射给药后约经多长时间血药浓度可降至初始浓度的 5以下

    2、 A8 小时 B12 小时 C20 小时 D24 小时 E48 小时(分数:1.00)A.B.C.D.E.4.某碱性药物的 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 pH,则此药在尿中 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分数:1.00)A.B.C.D.E.5.以下对药理学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B药理学又名药物治疗学 C药理学是临床药理学的简称 D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E是研究药物代谢的科学(分数:1.00)A.B.C.D.E

    3、.6.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 A代谢 B消除 C灭活 D解毒 E生物利用度(分数:1.00)A.B.C.D.E.7.下述哪一种表现不属于 受体兴奋 A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B心脏兴奋 C肾素分泌 D瞳孔散大 E脂肪分解(分数:1.00)A.B.C.D.E.8.决定药物每日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吸收快慢 B作用强弱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转化速度 E体内消除速度(分数:1.00)A.B.C.D.E.9.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 A所有的药物 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 C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 D自胃肠吸收的药物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E.10.药效学是研究 A药物

    4、的疗效 B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效的因素 E药物的作用规律(分数:1.00)A.B.C.D.E.11.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这意味着 A用离体器官来研究药物作用 B用动物实验来研究药物的作用 C收集客观实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学处理 D通过空白对照作比较分析研究 E在精密控制条件下,详尽地观察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分数:1.00)A.B.C.D.E.12.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属于 A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 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C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D易化扩散转运 E胞饮的方式转运(分数:1.00)A.B.C.D.E.13.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

    5、现 A毒性较大 B副作用较多 C过敏反应较大 D容易成瘾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E.14.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A药物的作用强度 B药物的剂量大小 C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 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E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分数:1.00)A.B.C.D.E.15.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 1 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浓度 A23 次 B46 次 C79 次 D1012 次 E1315 次(分数:1.00)A.B.C.D.E.16.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 A药物的活化 B药物的灭活 C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 D药物的消除

    6、 E药物的吸收(分数:1.00)A.B.C.D.E.17.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 A对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 B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 C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D对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E直接抑制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分数:1.00)A.B.C.D.E.18.先天性遗传异常对药物动力学影响主要表现在 A口服吸收速度不同 B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异常 C药物体内分布差异 D肾排泄速度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E.19.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A药物消除量恒定 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 C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 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

    7、按比例延长 E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分数:1.00)A.B.C.D.E.20.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将首次剂量 A增加半倍 B增加 1 倍 C增加 2 倍 D增加 3 倍 E增加 4 倍(分数:1.00)A.B.C.D.E.21.安全范围为 ALD50/ED50 BLD5/EDg5 CLDl/ED99 DLDlED99,之间的距离 E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分数:1.00)A.B.C.D.E.22.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 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 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 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 E无选择性,有竞争性

    8、抑制(分数:1.00)A.B.C.D.E.23.药物的常用量是指 A最小有效量到极量之间的剂量 B最小有效量到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 C治疗量 D最小有效量到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 E以上均不是(分数:1.00)A.B.C.D.E.24.药动学是研究 A药物作用的客观动态规律 B药物作用的功能 C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 D药物作用的强度,随着剂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消长规律 E药物在体内的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消长规律(分数:1.00)A.B.C.D.E.25.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药物时,应着重考虑患者的 A对药物的转运能力 B对药物的吸收能力 C对药物排泄能力 D对药物转化能力 E以

    9、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E.26.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都会 A毒性减小或消失 B经胆汁排泄 C极性增高 D脂/水分布系数增大 E分子量减小(分数:1.00)A.B.C.D.E.2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是永久性的 B对药物的主动转运有影响 C是可逆的 D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E促进药物排泄(分数:1.00)A.B.C.D.E.28.下列药物中能诱导肝药酶的是 A氯霉素 B苯巴比妥 C异烟肼 D阿司匹林 E保泰松(分数:1.00)A.B.C.D.E.29.药物的概念是 A预防疾病的活性物质 B防治疾病的活性物质 C治疗疾病的活性物质 D具有防治活性的物质 E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

    10、的活性物质(分数:1.00)A.B.C.D.E.30.dC/dt=-kCn 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 n=0 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B当 n=1 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C当 n=1 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D当 n=0 时为一室模型 E当 n=1 时为二室模型(分数:1.00)A.B.C.D.E.31.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可影响 A起效的快慢 B作用持续时间 C最大效应 D后遗效应的大小 E不良反应的大小(分数:1.00)A.B.C.D.E.32.下列哪一组药物可能发生竞争性对抗作用 A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B组胺和苯海拉明 C毛果芸香碱和新斯的明 D阿托品和

    11、尼可刹米 E间羟胺和异丙肾上腺素(分数:1.00)A.B.C.D.E.33.难以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是由于其 A分子大,极性高 B分子小,极性低 C分子大,极性低 D分子小,极性高 E以上均不是(分数:1.00)A.B.C.D.E.34.肝药酶的特点是 A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大 B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C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E专一性低、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小(分数:1.00)A.B.C.D.E.35.药物的首过效应可能发生于 A舌下给药后 B吸入给药后 C口服给药后 D静脉注射后 E皮下给药后(分数:1.00)A.B.C.D.E.36

    12、.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分布 D作用持续时间 E与血浆蛋白结合(分数:1.00)A.B.C.D.E.37.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作用强弱 B吸收快慢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转化速度 E体内消除速度(分数:1.00)A.B.C.D.E.38.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E.39.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 A每 4h 给药 1 次 B每 6h 给药 1 次 C每 8h

    13、给药 1 次 D每 12h 给药 1 次 E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分数:1.00)A.B.C.D.E.4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与 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A0.693/k Bk/0.693 C2.303/k Dk/2.303 Ek/2 血浆药物浓度(分数:1.00)A.B.C.D.E.41.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其 A口服吸收迅速 B口服吸收完全 C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 D口服药物未经肝门脉吸收 E属一室分布模型(分数:1.00)A.B.C.D.E.42.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A药物能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分量 B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

    14、量 C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分量 D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 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分数:1.00)A.B.C.D.E.43.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 A治疗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反应 E副作用(分数:1.00)A.B.C.D.E.44.氢氯噻嗪 100mg 与氯噻嗪 1g 的排钠利尿作用大致相同,则 A氢氯噻嗪的效能约为氯噻嗪的 10 倍 B氢氯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氯噻嗪的 10 倍 C氯噻嗪的效能约为氢氯噻嗪的 10 倍 D氯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氢氯噻嗪的 10 倍 E氢氯噻嗪的效能与氯噻嗪相等(分数:1.00)A.B.C.D.E.45.加入竞

    15、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 A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B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 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保持不变(分数:1.00)A.B.C.D.E.46.完全激动药的概念是药物 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 B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 D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E.47.静脉注射 2g 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 l0mg/d1,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0.05L B2L C5L D20L E200L(分数:1.00)A.B.C.D.E.4

    16、8.某催眠药的消除速率常数为 0.7h-1,设静脉注射后病人入睡时血药浓度为 4mg/L,当病人醒转时血药浓度是 0.25mg/L,问病人大约睡了多久 A3h B4h C8h D9h E10h(分数:1.00)A.B.C.D.E.49.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 A静滴速度 B溶液浓度 C药物半衰期 D药物体内分布 E血浆蛋白结合量(分数:1.00)A.B.C.D.E.50.一般说来,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外用 B口服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皮内注射(分数:1.00)A.B.C.D.E.51.治疗指数为 ALD50/ED50 BLD5/ED95

    17、 CLDl/ED99 DLDlED99,之间的距离 E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分数:1.00)A.B.C.D.E.52.加入非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 A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B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 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保持不变(分数:1.00)A.B.C.D.E.53.孕妇用药容易发生致畸胎作用的时间是 A妊娠头 3 个月 B妊娠中 3 个月 C妊娠后 3 个月 D分娩期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E.54.阿司匹林的 pKa 是 3.5,它在 pH 为 7.5 肠液中,按解离情况计,可吸收约 A1 B0

    18、.1 C0.01 D10 E99(分数:1.00)A.B.C.D.E.55.吸收是指药物进入 A胃肠道过程 B靶器官过程 C血液循环过程 D细胞内过程 E细胞外液过程(分数:1.00)A.B.C.D.E.56.安慰剂是 A治疗用的主药 B治疗用的辅助药剂 C用作参考比较的标准治疗药剂 D不含活性药物的制剂 E是色香味均佳,令病人高兴的药剂(分数:1.00)A.B.C.D.E.57.当某药物与受体相结合后,产生某种作用并引起一系列效应,该药是属于 A兴奋剂 B激动剂 C抑制剂 D拮抗剂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58.脂溶性药物从胃肠道吸收,主要是通过 A主动转运吸收 B

    19、简单扩散吸收 C易化扩散吸收 D通过载体吸收 E过滤方式吸收(分数:1.00)A.B.C.D.E.59.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药物作用增强 B药物代谢加快 C药物转运加快 D药物排泄加快 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分数:1.00)A.B.C.D.E.60.短期内应用数次麻黄碱后其效应降低,属于 A习惯性 B快速耐受性 C成瘾性 D耐药性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E.61.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其总的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叫做 A增强作用 B相加作用 C协同作用 D互补作用 E拮抗作用(分数:1.00)A.B.C.D.E.62.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取决于 A药物

    20、剂量大小 B药物脂溶性大小 C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 D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 E药物 pKa 大小(分数:1.00)A.B.C.D.E.63.属于局部作用的例子是 A普鲁卡因的浸润麻醉作用 B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C洋地黄的强心作用 D苯巴比妥的镇静催眠作用 E硫喷妥钠的麻醉作用(分数:1.00)A.B.C.D.E.64.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起反应的细胞成分 B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多糖 C受体是遗传基因生成的,其分布密度是固定不变的 D受体与配基或激动药结合后都引起兴奋性效应 E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阻断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的(分数:1.00)A.B.C.D.E.6

    21、5.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 A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B药物的作用及原理 C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法 D药物的用途、用量和给药方法 E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分数:1.00)A.B.C.D.E.66.药物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 A药物作用最强 B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 C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分数:1.00)A.B.C.D.E.67.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是指 A药物作用最强的浓度 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 C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分数:1.00

    22、)A.B.C.D.E.总论(一)答案解析(总分:67.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67,分数:67.00)1.药物的体内过程是指 A药物在靶细胞或组织中的浓度 B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C药物在肝脏中的生化转化和肾脏排出 D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E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及肝脏的生化转化和肾脏的再吸收与排泄(分数:1.00)A.B.C.D. E.解析:2.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单胺氧化酶 B细胞色素 P450 酶系统 C辅酶 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E水解酶(分数:1.00)A.B. C.D.E.解析:3.某药半衰期为 4 小时,静脉注射给药后约经多长

    23、时间血药浓度可降至初始浓度的 5以下 A8 小时 B12 小时 C20 小时 D24 小时 E48 小时(分数:1.00)A.B.C. D.E.解析:4.某碱性药物的 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 pH,则此药在尿中 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分数:1.00)A.B.C.D. E.解析:5.以下对药理学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B药理学又名药物治疗学 C药理学是临床药理学的简称 D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E是研

    24、究药物代谢的科学(分数:1.00)A. B.C.D.E.解析:6.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 A代谢 B消除 C灭活 D解毒 E生物利用度(分数:1.00)A.B. C.D.E.解析:7.下述哪一种表现不属于 受体兴奋 A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B心脏兴奋 C肾素分泌 D瞳孔散大 E脂肪分解(分数:1.00)A.B.C.D. E.解析:8.决定药物每日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吸收快慢 B作用强弱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转化速度 E体内消除速度(分数:1.00)A.B.C.D.E. 解析:9.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 A所有的药物 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 C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 D自胃肠吸收

    25、的药物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 C.D.E.解析:10.药效学是研究 A药物的疗效 B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效的因素 E药物的作用规律(分数:1.00)A.B.C. D.E.解析:11.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这意味着 A用离体器官来研究药物作用 B用动物实验来研究药物的作用 C收集客观实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学处理 D通过空白对照作比较分析研究 E在精密控制条件下,详尽地观察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分数:1.00)A.B.C.D.E. 解析:12.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属于 A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 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C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D易

    26、化扩散转运 E胞饮的方式转运(分数:1.00)A.B. C.D.E.解析:13.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现 A毒性较大 B副作用较多 C过敏反应较大 D容易成瘾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 C.D.E.解析:14.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A药物的作用强度 B药物的剂量大小 C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 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E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分数:1.00)A.B.C.D.E. 解析:15.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 1 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浓度 A23 次 B46 次 C79 次 D1012 次 E1315 次(

    27、分数:1.00)A.B. C.D.E.解析:16.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 A药物的活化 B药物的灭活 C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 D药物的消除 E药物的吸收(分数:1.00)A.B.C. D.E.解析:17.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 A对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 B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 C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D对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E直接抑制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分数:1.00)A.B.C. D.E.解析:18.先天性遗传异常对药物动力学影响主要表现在 A口服吸收速度不同 B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异常 C药物体内分布差异 D肾排泄速度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 C.D.E.解析:19.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A药物消除量恒定 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 C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 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 E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分数:1.00)A.B. C.D.E.解析:20.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将首次剂量 A增加半倍 B增加 1 倍 C增加 2 倍 D增加 3 倍 E增加 4 倍(分数:1.00)A.B.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总论(一)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