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试卷 7 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乳房部生肿块,月经前胀痛者多为(分数:2.00)A.乳痈B.乳疬C.乳痨D.乳岩E.乳癖2.乳痈初期的内服方是(分数:2.00)A.五味消毒饮B.黄连解毒汤C.丹栀逍遥散D.柴胡清肝汤E.瓜萎牛蒡汤3.检查乳房部的方法,下列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端坐、暴露乳房B.指腹柔按乳房C.手指抓捏乳房D.按摸乳晕观看有无溢液E.按压腋窝有无脊核4.下列哪项不属于乳痈的病因病理(分数:2.00)A.产后冲任失调B.产后饮食不节,阳明蕴热C.乳头破碎染
2、毒D.情志不畅,肝气郁结E.乳汁郁积5.诊断乳岩的首要表现是(分数:2.00)A.乳头凹陷B.乳头溢液C.乳房浅表静脉曲张D.乳房硬而孤立的肿块E.乳房疼痛溃烂6.解郁化痰法治疗乳病的代表方是(分数:2.00)A.柴胡疏肝散B.逍遥散C.逍遥蒌贝散D.柴胡清肝汤E.瓜萎牛蒡汤7.临床乳房检查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分数:2.00)A.望诊B.触诊C.乳房透照D.乳腺 X 线检查E.乳房 CT 检查8.乳房检查的最佳时间是(分数:2.00)A.经前 710 天B.经后 710C.经后 12 天D.经前 12 天E.月经期9.乳痈最多见于(分数:2.00)A.中年妇女B.初产妇C.妇女妊娠期D.多产妇女
3、E.青年妇女10.乳痈发病多在产后的(分数:2.00)A.12 周B.34 周C.56 周D.12 周E.1 年11.外吹乳痈指(分数:2.00)A.妊娠期乳痈B.非妊娠期乳痈C.哺乳期乳痈D.非哺乳期乳痈E.以上都不对12.关于“传囊之变”的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乳岩发生远处转移B.乳岩直接蔓延,侵及周围器官C.乳痨之肿块串延胸胁,破流稀脓白汁而内实相通D.乳痈失治,脓出不畅,身热不适,肿痛不消,脓液串及其他乳络E.乳发正虚邪盛,毒邪内攻13.与乳痈关系最密切的是(分数:2.00)A.乳房深部的化脓性感染B.以中年妇女为多见C.初期宜疏肝清胃,通乳消肿D.多由于火毒外侵
4、,以及肝、胃二经湿热蕴结乳房而成E.宜节饮食,息恼怒,避免乳岩之变14.乳痈成脓切开后引起乳漏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恣食肥甘发物B.脓毒壅盛C.未停止哺乳D.脓液引流不畅E.手术损伤了乳腺导管15.乳痈正虚毒恋证的内服方宜选(分数:2.00)A.瓜萎牛蒡汤B.透脓散C.四妙汤D.托里消毒散E.八珍汤16.下列各项中,不由风热夹痰或湿热蕴阻所致的是(分数:2.00)A.颈痈B.脐痈C.乳痈D.臀痈E.背痈17.不属预防乳痈措施的是(分数:2.00)A.防止皮肤破损B.保持乳头清洁C.避免哺乳D.产后煎服橘核水E.经常提拉、按摩乳头18.下列哪项不属乳痈初起的临床症状(分数:2.00)
5、A.乳房皮肤色红B.乳头破碎,痛如刀割C.乳房肿胀疼痛,伴有乳房肿块D.乳房胀痛,恶寒发热E.乳房肿块,排乳不畅19.乳房部疾病证见经前胀痛者为(分数:2.00)A.内吹乳痈B.乳疬C.乳癖D.乳岩E.乳痨20.乳核相当于西医的(分数:2.00)A.急性乳腺炎B.乳腺纤维腺瘤C.乳晕部瘘管D.乳房结核E.乳房异常发育症21.下列不属乳疬临床表现的是(分数:2.00)A.只发于男性B.乳房肥大C.乳晕中央有扁圆形肿块;有轻压痛或张痛D.单侧或双侧发生E.个别可伴有其他女性特征22.与乳岩关系最密切的是(分数:2.00)A.火毒外侵,肝、胃二经湿热蕴结而成B.初期形寒发热,结块木硬者,宜疏肝清胃,
6、软坚散结C.初期可用冲和膏加红灵丹外贴D.多发干 4060 岁经绝期前后的妇女E.青壮年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肿块23.乳房疾病治疗最关键的是治(分数:2.00)A.血B.气C.肝D.肾E.冲任24.粉刺性乳痈肝经郁热证的内服方宜选(分数:2.00)A.瓜萎牛蒡汤B.柴胡清肝散C.五味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E.黄连解毒汤二、A2 型题(总题数:2,分数:4.00)25.某女性病人乳晕部结块红肿疼痛,乳头凹陷,乳头溢出乳汁样物。多为(分数:2.00)A.内吹乳痈B.外吹乳痈C.乳疽D.粉刺性乳痈E.乳岩26.某男,60 岁,患糖尿病 6 年。半年来项部近发际处,经常出现红色肿块,灼热疼痛,出脓后即愈
7、合,触之突起根浅,服用消炎药,无明显效果,常口渴唇燥,舌红苔薄,脉细数。中医诊断为(分数:2.00)A.有头疖B.无头疖C.蝼蛄疖D.疖病E.粉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试卷 7 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乳房部生肿块,月经前胀痛者多为(分数:2.00)A.乳痈B.乳疬C.乳痨D.乳岩E.乳癖 解析:解析: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发病年龄多在 2545 岁,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疼痛常在月经前加重,经后疼痛减轻,
8、或疼痛随情鳍波动而变化,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E。2.乳痈初期的内服方是(分数:2.00)A.五味消毒饮B.黄连解毒汤C.丹栀逍遥散D.柴胡清肝汤E.瓜萎牛蒡汤 解析:解析:乳痈是指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见于产后未满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在哺乳期发生的,叫外吹乳痈,在妊娠期发生的,称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妊娠期发生的,名不乳儿乳痈,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乳痈初期是气滞热壅证,治法是疏肝和胃,通乳消肿,方药是瓜蒌牛势汤。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E。3.检查乳房部的方法,下列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端坐
9、、暴露乳房B.指腹柔按乳房C.手指抓捏乳房 D.按摸乳晕观看有无溢液E.按压腋窝有无脊核解析:解析:及时正确地检查乳房,对丁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乳房检查的体位多采用站立位或仰卧位。触诊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矗患侧,正确的检杏方法是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乳上轻柔触摸,其榆查顺序是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有无出血。检查乳房的时间最好选在月经来潮的第 710 天,是乳房生理最平稳期。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A。4.下列哪项不属于乳痈的病因病理(分数:2.00)A.产后冲任失调 B.产后饮食不节,阳明蕴热C.乳头破碎染毒D.情志不畅,肝气郁
10、结E.乳汁郁积解析:解析:乳痈是指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见于产后未满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在哺乳期发生的,叫外吹乳痈,在妊娠期发生的,称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妊娠期发生的,名不乳儿乳痈,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乳痈的病因病机是乳汁郁积、肝邯胃热,感受外邪,以及产后抵抗力下降,乳头破损,乳汁郁积,细菌感染。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A。5.诊断乳岩的首要表现是(分数:2.00)A.乳头凹陷B.乳头溢液C.乳房浅表静脉曲张D.乳房硬而孤立的肿块 E.乳房疼痛溃烂解析:解析: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相当于两医的乳腺
11、癌。其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肤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甲,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乳房硬而孤立的肿块是其最早的表现。乳岩的发病年龄一般:在 4060 岁,绝经期妇女发病相对较高,其中炎性癌的恶性程度最高,其在临床上少见,多见于青年妇女,半数发生在妊娠或哺乳期,起病急骤,乳房迅速增大,皮肤水肿、充血,发红或紫红色,发热。转移很快,范围也很广。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D。6.解郁化痰法治疗乳病的代表方是(分数:2.00)A.柴胡疏肝散B.逍遥散 C.逍遥蒌贝散D.柴胡清肝汤E.瓜萎牛蒡汤解析:解析:解郁化痰法在乳房疾病中的应用是适用于肝气不舒,情志不畅,失其疏
12、泄,气机不利,运化失司,痰气互结而致“乳中结核”类的乳房疾病,伴有胸闷不舒,乳房胀痛,舌苔白腻、脉弦滑等,治宜疏肝解郁,化痰软坚。选用逍遥散、开郁散等。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B。7.临床乳房检查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分数:2.00)A.望诊B.触诊 C.乳房透照D.乳腺 X 线检查E.乳房 CT 检查解析:解析:及时正确地检查乳房。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乳房检查的体位多采用站立位或仰卧位。触诊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乳上轻柔触摸,其检查顺序是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有无出血。所以此题正确答
13、案是 B。8.乳房检查的最佳时间是(分数:2.00)A.经前 710 天B.经后 710 C.经后 12 天D.经前 12 天E.月经期解析:解析:及时正确地检查乳房,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乳房检食的体位多采用站立位或仰卧位。触诊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乳上轻柔触摸,其检查顺序是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有无出血。检查乳房的时间最好选在月经来潮的第 710 天,是乳房生理最平稳期。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B。9.乳痈最多见于(分数:2.00)A.中年妇女B.初产妇 C.妇女妊娠期D.多产妇
14、女E.青年妇女解析:解析:乳痈是指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丁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见于产后未满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在哺乳期发生的,叫外吹乳痈,在妊娠期发生的,称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妊娠期发生的,名不乳儿乳痈,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B。10.乳痈发病多在产后的(分数:2.00)A.12 周B.34 周 C.56 周D.12 周E.1 年解析:解析:乳痈是指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见于产后来满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在哺乳期发生的,叫外吹乳痈,在妊娠期发生
15、的,称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妊娠期发生的,名不乳儿乳痈,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乳痈多见于产后 34 周的哺乳期妇女,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B。11.外吹乳痈指(分数:2.00)A.妊娠期乳痈B.非妊娠期乳痈C.哺乳期乳痈 D.非哺乳期乳痈E.以上都不对解析:解析:乳痈是指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见于产后未满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在哺乳期发生的,叫外吹乳痈,在妊娠期发生的,称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妊娠期发生的。名不乳儿乳痈,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乳痈多见于产后 34 周的哺乳
16、期妇女,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C。12.关于“传囊之变”的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乳岩发生远处转移B.乳岩直接蔓延,侵及周围器官C.乳痨之肿块串延胸胁,破流稀脓白汁而内实相通D.乳痈失治,脓出不畅,身热不适,肿痛不消,脓液串及其他乳络 E.乳发正虚邪盛,毒邪内攻解析:解析:乳痈是指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两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见于产后未满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它乳络,形成传囊乳痈。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D。13.与乳痈关系最密切的是(分数:2.00)A.乳房深部的化脓性感染
17、B.以中年妇女为多见C.初期宜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D.多由于火毒外侵,以及肝、胃二经湿热蕴结乳房而成E.宜节饮食,息恼怒,避免乳岩之变解析:解析:乳痈是指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见于产后未满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它乳络形成传囊乳痈。乳痈初期为气滞热壅证,治法是疏肝清胃,通乳消肿。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C。14.乳痈成脓切开后引起乳漏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恣食肥甘发物B.脓毒壅盛C.未停止哺乳D.脓液引流不畅E.手术损伤了乳腺导管 解析:解析:乳痈是指由热毒入
18、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痈成脓切口应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小致成为袋脓,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E。15.乳痈正虚毒恋证的内服方宜选(分数:2.00)A.瓜萎牛蒡汤B.透脓散C.四妙汤D.托里消毒散 E.八珍汤解析:解析:乳痈是指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见于产后未满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它乳络形成传囊乳痈。乳痈溃脓后为正虚毒恋证,治法是益气和营托毒,方药是
19、托里消毒散加减,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D。16.下列各项中,不由风热夹痰或湿热蕴阻所致的是(分数:2.00)A.颈痈B.脐痈C.乳痈 D.臀痈E.背痈解析:解析:乳痈是指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见于产后未满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颈痈足发牛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多见于儿童,冬春易发,初起时局部肿胀、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结块边界清楚,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臀痈是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丁起发,成脓较快,但溃脓较难,收口亦慢。脐痈是生于脐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初起
20、脐部微肿,乳痈是由于热毒入侵而成,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C。17.不属预防乳痈措施的是(分数:2.00)A.防止皮肤破损B.保持乳头清洁C.避免哺乳 D.产后煎服橘核水E.经常提拉、按摩乳头解析:解析:预防乳痈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妊娠五个月后,经常用温热水或 75酒精擦洗乳头;孕妇有乳头内陷者,应经常挤捏提拉矫正,可用小酒杯扣吸。二是应指导产妇合理哺乳,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保持乳汁排出通畅;乳汁过多时,可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尽排空,以防淤乳。三是保持乳头清洁,如有乳头皲裂、擦伤应及时治疗。四是注意婴儿口腔整洁,不可让婴儿口含乳头睡觉。五是乳母应保持精神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断乳时应逐渐减少哺乳次数
21、,然后再行断乳。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C。18.下列哪项不属乳痈初起的临床症状(分数:2.00)A.乳房皮肤色红B.乳头破碎,痛如刀割 C.乳房肿胀疼痛,伴有乳房肿块D.乳房胀痛,恶寒发热E.乳房肿块,排乳不畅解析:解析:乳痈是指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见于产后未满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地,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B。19.乳房部疾病证见经前胀痛者为(分数:2.00)A.内吹乳痈B.乳疬C.乳癖 D.乳岩E.乳痨解析:解析: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
22、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发病年龄多在 2545 岁,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疼痛常在月经前加重,经后疼痛减轻,或疼痛随情绪波动而变化,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C。20.乳核相当于西医的(分数:2.00)A.急性乳腺炎B.乳腺纤维腺瘤 C.乳晕部瘘管D.乳房结核E.乳房异常发育症解析:解析:乳核是发生于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其特点是好发于2025 岁青年妇女,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B。21.下列不属乳疬临床表现的是(分数:2.00)A.只发于男性 B.乳房肥大C.乳晕中央有扁圆形肿块;有轻压痛或张
23、痛D.单侧或双侧发生E.个别可伴有其他女性特征解析:解析:男、女儿童或中老年男性在乳晕部出观疼痛性结块,称为乳疬。相当丁两医的乳房片常发育。其特点是乳晕中央有扁圆形肿块,质地中等、有轻压痛。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A。22.与乳岩关系最密切的是(分数:2.00)A.火毒外侵,肝、胃二经湿热蕴结而成B.初期形寒发热,结块木硬者,宜疏肝清胃,软坚散结C.初期可用冲和膏加红灵丹外贴D.多发干 4060 岁经绝期前后的妇女 E.青壮年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肿块解析:解析: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其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肤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
24、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乳房硬而孤立的肿块是其最早的表现。乳岩的发病年龄一般在 4060 岁,绝经期妇女发病相对较高,其中炎性癌的恶性程度最高,其在临床上少见,多见于青年妇女,半数发生在妊娠或哺乳期,起病急骤,乳房迅速增大,皮肤水肿、充血,发红或紫红色,发热。转移很快,范围也很广。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D。23.乳房疾病治疗最关键的是治(分数:2.00)A.血B.气 C.肝D.肾E.冲任解析:解析:外证医案汇编指出:“治乳者,不出一气字定之矣。若治乳从一气字著笔,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之中,挟理气疏络之品,使其乳络通畅,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自然壅者易通,郁者易达,结者易散,坚者易软
25、。”所以治疗乳房疾病最关键的是治气。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B。24.粉刺性乳痈肝经郁热证的内服方宜选(分数:2.00)A.瓜萎牛蒡汤B.柴胡清肝散 C.五味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E.黄连解毒汤解析:解析:粉刺性乳痈即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多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破溃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不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其肝经郁热证的治法是疏肝清热,活胁消肿,方药是柴胡清肝散加减。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B。二、A2 型题(总题数:2,分数:4.0
26、0)25.某女性病人乳晕部结块红肿疼痛,乳头凹陷,乳头溢出乳汁样物。多为(分数:2.00)A.内吹乳痈B.外吹乳痈C.乳疽D.粉刺性乳痈 E.乳岩解析:解析:粉刺性乳痈即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悬多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破溃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不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根据题干,此患者属于粉刺性乳痈,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D。26.某男,60 岁,患糖尿病 6 年。半年来项部近发际处,经常出现红色肿块,灼热疼痛,出脓后即愈合,触之突起根浅,服用消炎药,无明显效果,常口渴唇燥,舌红苔薄,脉细数。中医诊断为(分数:2.00)A.有头疖B.无头疖C.蝼蛄疖D.疖病 E.粉刺解析:解析:疔病是指发生于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cm 左右,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包括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暑疖以及疖病,根据题干,此患者属于疖病,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