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7 及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1,分数:82.00)1.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分数:2.00)A.五行相乘B.五行相侮C.五行相克D.五行相生E.五行制化2.子行亢盛,损伤母行,以致子盛母衰,一般称为(分数:2.00)A.五行相乘B.五行相侮C.子盗母气D.子病犯母E.以上都不是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怒则气上B.喜则气缓C.悲则气沉D.惊则气乱E.思则气结4.“土”所不胜者为(分数:2.00)A.木B.火C.土D.金E.水5.
2、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轻的色脉关系是(分数:2.00)A.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同B.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C.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D.客色胜主色E.以上均非6.肺病及心的五行传变是(分数:2.00)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E.以上均非7.五行胜复调节,若胜气为金,则其复气是(分数:2.00)A.木B.火C.土D.金E.水8.泻南补北法的理论基础是(分数:2.00)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制化D.五行相乘E.五行相侮9.“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什么关系(分数:2.00)A.相生关系B.相克关系C.制化关系D.相乘关系E.相侮关系10.肾阳虚不能温脾,以致脾阳不振,治宜(
3、分数:2.00)A.益火补土B.培土制水C.抑木扶土D.金水相生E.泻南补北11.下列各项属于五行相生规律传变的是(分数:2.00)A.木旺乘土B.土虚木乘C.木火刑金D.水不涵木E.土虚水侮1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思胜(分数:2.00)A.喜B.怒C.悲D.恐E.惊13.木火刑金属于(分数:2.00)A.母病及子B.相乘传变C.子病犯母D.相侮传变E.制化传变14.具有“满而不能实”生理特点的是(分数:2.00)A.五脏B.六腑C.脏腑D.奇恒之腑E.以上都不是15.区分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最主要依据是(分数:2.00)A.功能特点的不同B.解剖形态的不同C.分布部位的不同D.阴阳属性的不
4、同E.以上均非16.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分数:2.00)A.脏腑病理B.脏腑生理C.脏腑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D.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E.脏腑组织器官的结构形态17.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分数:2.00)A.心B.肺C.脾D.肝E.肾18.藏与象之间的关系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藏变决定象变B.象变反映藏变C.象变决定藏变D.藏决定象E.象反映藏19.脏腑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分数:2.00)A.五脏B.六腑C.五脏、六腑D.五脏、六腑、奇恒之腑E.以上都不是20.藏象的基本含义是(分数:2.00)A.五脏六腑的形象B.内在组织器官的形象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D.藏于内的脏腑及表现于外
5、的生理病理现象E.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21.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腑(分数:2.00)A.脉B.女子胞C.三焦D.胆E.脑22.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分数:2.00)A.三焦B.肺、脾、肾C.十二经脉D.奇经八脉E.以上均不是23.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府”的是(分数:2.00)A.脉B.脑C.髓D.女子胞E.胆24.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分数:2.00)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C.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25.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生理病理之中心为(分数:2.00)A.五脏B.精C.经络D.气血E
6、.六腑26.参与宗气的生成,具有助心行血的功能的是(分数:2.00)A.肺B.脾C.肝D.肾E.胃27.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分数:2.00)A.化生和贮藏精气B.受盛和传化水谷C.藏神和血液运行D.运化和调节血量E.疏泄和防止出血28.素问.经脉别论所谓“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反映心(分数:2.00)A.主神志B.主神明C.藏神D.主血脉E.为火脏29.水之上源指的是(分数:2.00)A.心B.肝C.脾D.肺E.肾30.“精血同源”是指(分数:2.00)A.肝肾同源B.心肾同源C.脾胃同源D.脾肾同源E.心脾同源3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脾之华在唇B.肝之华在爪C.肾之华
7、在发D.肺之华在毛E.心之华在舌32.“至虚有盛候”的病机,主要是由于(分数:2.00)A.内生五邪B.阴精和阳气相抗C.脏腑功能减退,饮食积聚D.正气不足,抗病力减退,邪气亢盛E.脏腑气血虚极,运化无力,外现实象33.人体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分数:2.00)A.肾B.心C.经络D.神E.脑34.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分数:2.00)A.精液B.津液C.宗气D.营气E.血液35.五脏主五液,下述哪个说法不确切(分数:2.00)A.脾在液为涎B.肺在液为涕C.心在液为汗D.肝在液为泪E.肾在液为尿36.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肾中精气的充盈B.脾气的健运C.肾阳的蒸腾气化D.
8、肝血的充足E.肾阴的濡润滋养37.“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的关系(分数:2.00)A.心肺关系B.心肾关系C.肝肾关系D.肺肾关系E.脾肾关系38.脾主升清的确切含义是(分数:2.00)A.脾以升为健B.脾的阳气主升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D.输布津液防止水湿内生E.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39.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下述哪个方面(分数:2.00)A.吸入清气B.呼出浊气C.生成宗气D.调节气机E.辅心行血40.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分数:2.00)A.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B.气的生成C.津液的输布代谢D.血的生成E.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41.下列不属于“五液”的是(分数:2.00)A.尿
9、B.涎C.涕D.泪E.唾二、A2 型题(总题数:1,分数:2.00)42.患者,女,42 岁。素体虚弱,自汗易感冒,近 3 年呼吸困难,活动则气喘甚,呼多吸少。诊为(分数:2.00)A.肺气虚弱B.脾气虚弱C.肺失宣肃D.肾不纳气E.肺肾气虚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7 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1,分数:82.00)1.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分数:2.00)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C.五行相克D.五行相生E.五行制化解析:解析:五行相乘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
10、。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行进行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产生相乘,如木亢乘土等;二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产生相乘,如土虚木乘等。2.子行亢盛,损伤母行,以致子盛母衰,一般称为(分数:2.00)A.五行相乘B.五行相侮C.子盗母气 D.子病犯母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子病及母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子病及母一般规律有: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一般称为“子病犯母”;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终致子
11、母俱不足;子行亢盛损伤母行,以致子盛母衰,一般称为“子盗母气”。故选C。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怒则气上B.喜则气缓C.悲则气沉 D.惊则气乱E.思则气结解析:解析:悲则气消。4.“土”所不胜者为(分数:2.00)A.木 B.火C.土D.金E.水解析:解析:克我者为所不胜,木克土,即土所不胜为木。5.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轻的色脉关系是(分数:2.00)A.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同B.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 C.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D.客色胜主色E.以上均非解析:解析: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
12、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即色与脉的相生关系则为顺,色与脉的相克关系则为逆。6.肺病及心的五行传变是(分数:2.00)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犯母D.相侮 E.以上均非解析:解析:五行相侮实:为五行之间的反向克制,故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乘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依次循环。即虽然火克金,但如果金气过强,反而对火形成“相侮”了。故本题答案选 D。7.五行胜复调节,若胜气为金,则其复气是(分数:2.00)A.木B.火 C.土D.金E.水解析:解析:五行胜复是指五行之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
13、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五行胜复是一种五行之间按相克规律的自我调节。若胜气为金,因火克金,金所不胜为火,故其复气为火。故本题答案选 B。8.泻南补北法的理论基础是(分数:2.00)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 C.五行制化D.五行相乘E.五行相侮解析:解析: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该证表现为腰膝酸痛,心烦失眠,遗精等。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本法为泻南补北,这是水不制火时的治法。故本题答案选 B。9.“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什么关系(分数:2.00)A.相
14、生关系B.相克关系C.制化关系 D.相乘关系E.相侮关系解析:解析:“亢则害”是说阴阳六气过于亢盛就会产生伤害作用。“承”乃相应的意思,“承乃制”是指阴阳任何一方过于亢盛时就会有另一方去制约它使其不至于过亢。“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人体阴阳应处于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生理动态平衡。故这句摘录于素问的原文是来说明阴阳制化的关系。故答案选择 C。10.肾阳虚不能温脾,以致脾阳不振,治宜(分数:2.00)A.益火补土 B.培土制水C.抑木扶土D.金水相生E.泻南补北解析:解析: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证。按五行生克次序来说,心属火,脾属土,
15、火不生土应当是心火不生脾土,而益火补土应当是温心阳而暖脾土。但自命门穴说兴起以来,多认为命门之火具有温煦脾土的作用。因此,目前临床上多将“益火补土”法用于肾阳(命门之火)衰微而致脾失健运之证,而少指心火与脾阳的关系。故答案选择 A。11.下列各项属于五行相生规律传变的是(分数:2.00)A.木旺乘土B.土虚木乘C.木火刑金D.水不涵木 E.土虚水侮解析:解析:相生关系之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系病邪从母脏传来,侵入属子之脏,即先有母脏的病变后有子脏的病变。如水不涵木,即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其临床表现在肾,则为肾阴不足,多见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等;在肝,则为肝之阴血不
16、足,多见眩晕、消瘦、乏力、肢体麻木,或手足蠕动,甚则震颤抽掣等。阴虚生内热,故亦现低热、颧红、五心烦热等症状。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现水不生木,其病由肾及肝,由母传子。由于相生的关系,病情虽有发展,但互相滋生作用不绝,病情较轻。故本题答案选 D。1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思胜(分数:2.00)A.喜B.怒C.悲D.恐 E.惊解析:解析:思为脾之志,脾属土,土克水,肾属水,肾之志为恐,故思胜恐。故本题答案选 D。13.木火刑金属于(分数:2.00)A.母病及子B.相乘传变C.子病犯母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解析:解析:肝属木,肺属金。由于肝火过旺,耗灼伤阴,为肝木化火而加剧肺金病证的变化,属
17、于相侮关系传变。此处的木火是指肝火,并非木火土金水中的火。14.具有“满而不能实”生理特点的是(分数:2.00)A.五脏 B.六腑C.脏腑D.奇恒之腑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满而不能实”和“实而不能满”是五脏与六腑的主要区别之一。“满”,是指精气的充满;“实”,是指水谷的充实。由于五脏所贮藏和化生的精气,呈弥散状态,充满于五脏,故说“满而不能实”。由于六腑多为空腔器官,其功能特点是传化饮食水谷,而水谷的形质较粗,饮食入胃,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说“实而不能满”。15.区分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最主要依据是(分数:2.00)A.功能特点的不同 B.解剖形态的不同C.分布部位的不
18、同D.阴阳属性的不同E.以上均非解析:解析: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即似脏非脏。其三者最主要的鉴别还是功能上的不同。16.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分数:2.00)A.脏腑病理B.脏腑生理C.脏腑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D.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E.脏腑组织器官的结构形态解析:解析: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学说。17.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分数:2.00)A.心 B.肺C.脾D.肝E.肾解析:解析:心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神明之心为
19、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故选 A。18.藏与象之间的关系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藏变决定象变B.象变反映藏变C.象变决定藏变 D.藏决定象E.象反映藏解析:19.脏腑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分数:2.00)A.五脏B.六腑C.五脏、六腑D.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以五脏为中心,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五脏即心、肝、脾、肺
20、、肾,其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各种精微物质;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粕;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虽为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即似脏非脏)。20.藏象的基本含义是(分数:2.00)A.五脏六腑的形象B.内在组织器官的形象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D.藏于内的脏腑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E.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解析:解析:“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
21、于外的各种征象。21.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腑(分数:2.00)A.脉B.女子胞C.三焦 D.胆E.脑解析:解析:素问.五藏别论日:“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卵巢),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日奇恒之腑。”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即似脏非脏)。22.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分数:2.00)A.三焦 B.肺、脾、肾C.十二经脉D.奇经八脉E.以上均不是解析:解析:三焦是 E 焦、中焦、下焦的合称,生理功能:通行诸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运行于全身;运行津液津液运行
22、以三焦为通道。三焦对津液代谢的协调作用,称为“三焦气化”。23.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府”的是(分数:2.00)A.脉 B.脑C.髓D.女子胞E.胆解析:解析: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卵巢);五体筋、脉、肉、皮、骨。故答案选 A。24.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分数:2.00)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C.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解析:解析: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25.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生理病理之中心为(分数:2.00)A.五脏 B.精C.经络D.气血E.六腑解析:
23、解析: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的统一的系统整体。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脏腑功能协调平衡,阴阳匀平,气血和畅,维持着机体及其与环境的统一,保证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故日:“内外调和,邪不能害”(素问.生气通天论)。26.参与宗气的生成,具有助心行血的功能的是(分数:2.00)A.肺 B.脾C.肝D.肾E.胃解析:解析: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参与宗气的生成,具有助心行血的功能。27.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分数:2.00)A.化生和贮藏精气 B.受盛和传化水谷C.藏神和血液运行D.运化和调节血量E.疏泄和防止出血解析:解析:中医学以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作为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五脏共同的生
24、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28.素问.经脉别论所谓“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反映心(分数:2.00)A.主神志B.主神明C.藏神D.主血脉 E.为火脏解析:解析:浊气,谷气也。心居胃上,故浊气归心,淫溢精微入于脉,心古脉古也。“浊气归心,淫精于脉”主要指饮食水谷经脾胃之气的运化,化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再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人脉,经心火(即心阳)的作用,化为赤色血液。29.水之上源指的是(分数:2.00)A.心B.肝C.脾D.肺 E.肾解析:解析:肺为水之上源。30.“精血同源”是指(分数:2.00)A.肝肾同源 B.心肾同源C.脾胃同源D.脾肾同源E.心脾
25、同源解析:解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肝肾之间的关系,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之称。3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脾之华在唇B.肝之华在爪C.肾之华在发D.肺之华在毛E.心之华在舌 解析:解析:心之华在面。32.“至虚有盛候”的病机,主要是由于(分数:2.00)A.内生五邪B.阴精和阳气相抗C.脏腑功能减退,饮食积聚D.正气不足,抗病力减退,邪气亢盛E.脏腑气血虚极,运化无力,外现实象 解析:解析:至虚有盛候之虚指病理变
26、化的本质,而实则是表面现象,是假象。如正气虚弱的人,因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有时反出现类似“实”的表现。一方面可以见到纳呆食少、疲乏无力、舌胖嫩苔润、脉虚无力等正气虚弱的表现,同时又可见腹满、腹胀、腹痛等一些类似“实”的症状。但其腹虽满,却有时减轻,不似实证之腹满不减或减不足言;腹虽胀,但有时和缓,不若实证之常急不缓;腹虽痛,但喜按,与实证之腹痛拒按不同。所以,病机的本质为虚,实为假象,即真虚假实。33.人体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分数:2.00)A.肾B.心 C.经络D.神E.脑解析:解析:人体是一个有序的统一场,在统一整体中各脏腑存在着各种统一规律。内经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27、从统一论角度看,脏象学说把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分成若干不同层次的系统,五脏又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五脏之中心乃具主宰作用的“君主之官”,在心的统领下,各个生理系统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34.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分数:2.00)A.精液B.津液C.宗气D.营气E.血液 解析:35.五脏主五液,下述哪个说法不确切(分数:2.00)A.脾在液为涎B.肺在液为涕C.心在液为汗D.肝在液为泪E.肾在液为尿 解析:解析:五脏包括肝、心、脾、肺、肾;对应五液指泪、汗、涎、涕、唾。故答案选 E。36.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肾中精气的充盈 B.脾气的健运C.
28、肾阳的蒸腾气化D.肝血的充足E.肾阴的濡润滋养解析:解析:天癸藏于肾,并随肾气的生理消长而变化。肾气初盛,天癸亦微;肾气既盛,天癸蓄极而泌;肾气渐衰,天癸乃竭。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因此,天癸与生殖机能密切相关,其源于肾,在本质和功能上又有独立性。肾主生殖的功能是通过天癸来体现的。到了一定年龄随着肾、肝等五脏精气的衰减,天癸渐臻竭尽,月经不再潮至,生育能力也就衰退了。37.“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的关系(分数:2.00)A.心肺关系
29、B.心肾关系 C.肝肾关系D.肺肾关系E.脾肾关系解析:解析:五脏配属五行,心属火,。肾属水,心居于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故心气当下通于肾,即心火下交于肾,以资助肾阳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维持肾阴肾阳平衡协调。肾居于下焦,藏精主水,故日“水脏”,肾水当上济于心火,即肾水上承子心,使心火不亢。心火与肾水上下交通,水火互济的关系,称“水火互济”“心肾相交”或“心肾相通”等。38.脾主升清的确切含义是(分数:2.00)A.脾以升为健B.脾的阳气主升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D.输布津液防止水湿内生E.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解析:解析:脾的运化功能,以升清为主。脾主升
30、清,是指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升,是指脾气运动的特点,以上升为主;清,则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D 是指津液的输布,虽与升清有关,但主要是指肺的宣发和输布作用,E 是脾主升清与胃主降浊的相对关系。故本题答案选 C。39.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下述哪个方面(分数:2.00)A.吸入清气B.呼出浊气C.生成宗气 D.调节气机E.辅心行血解析:解析:肺为体内外之气交换的场所,肺在气的生成过程中主要生成宗气。人体通过肺的呼吸运动,把自然界的清气吸入于肺,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肺内结合而积于胸中的气海(膻中),形成
31、人体的宗气。宗气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通达内外,周流一身,以维持脏腑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又促进了全身之气的生成。40.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分数:2.00)A.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B.气的生成C.津液的输布代谢D.血的生成E.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解析:41.下列不属于“五液”的是(分数:2.00)A.尿 B.涎C.涕D.泪E.唾解析:解析:五液属津液范畴,皆由津液所化生,分布于五脏所属官窍之中,即汗为心之液、涕为肺之液、涎为脾之液、泪为肝之液、唾为肾之液,起着濡养、滋润以及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五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是在津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的气化过程中完成的,是多个脏腑,特别肺、脾、肾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二、A2 型题(总题数:1,分数:2.00)42.患者,女,42 岁。素体虚弱,自汗易感冒,近 3 年呼吸困难,活动则气喘甚,呼多吸少。诊为(分数:2.00)A.肺气虚弱B.脾气虚弱C.肺失宣肃D.肾不纳气 E.肺肾气虚解析:解析:肾不纳气证是指由于肾气虚衰,降纳无权,表现以短气喘息为主的证候。多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病久及。肾,或劳伤太过,或先天元气不足,老年肾气虚,致使肾气不足,纳气无权而成。本证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益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