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卷10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46720       资源大小:5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卷10及答案解析.doc

    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10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循行于腹胸面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为(分数:2.00)A.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B.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C.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D.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E.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2.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分数:2.00)A.头部B.面部C.腹部D.胸部E.四肢部3.下列腧穴在五行配属中属金的是(分数:2

    2、.00)A.阳溪B.经渠C.少府D.大陵E.后溪4.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分数:2.00)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脏腑学说D.经络学说E.卫气营血理论5.下述经脉在其循行过程中,经过气街的是(分数:2.00)A.手阳明与足阳明B.手少阳与足少阳C.足少阴与足太阳D.足厥阴与足太阳E.足阳明与足少阳6.经络感应传导信息属气的(分数:2.00)A.中介作用B.固摄作用C.防御作用D.推动与调控作用E.温煦与凉润作用7.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分数:2.00)A.头面B.上肢C.下肢D.手足E.胸腹8.下列各组经脉中,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分数:2.00)A.心、脾、胆经B.胃、大肠

    3、、胆经C.小肠、三焦、胃经D.胆、大肠、三焦经E.大肠、小肠、三焦经9.下列经脉循行流注次序错误的是(分数:2.00)A.肺经大肠经胃经B.心经膀胱经肾经C.心经小肠经膀胱经D.肾经心包经三焦经E.三焦经胆经肝经10.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的经脉是(分数:2.00)A.阴经B.带脉C.奇经D.阳经E.阴维脉11.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间关系密切的是(分数:2.00)A.皮部B.别络C.正经D.奇经E.经别12.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分数:2.00)A.冲脉、任脉B.冲脉、带脉C.任脉、带脉D.阴维脉、阳维脉E.阴跷脉、阳跷脉13.下列哪项不属于十二经表里相合关系(分数:2.0

    4、0)A.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B.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C.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D.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E.手厥阴经与手太阳经14.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分数:2.00)A.直线贯注B.上下贯注C.手足贯注D.左右贯注E.循环贯注15.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分数:2.00)A.经别B.别络C.奇经D.浮络E.督脉16.任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分数:2.00)A.通调冲、任B.调节任、督C.总调奇经八脉D.调节阴经经气E.总调冲、任、督、带17.督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分数:2.00)A.调节阳经经气B.调节督脉、任脉C.调节冲、任、督、带D.总调奇经八脉E.总调冲、任、督脉18.与督脉发生联系的

    5、阴经是(分数:2.00)A.足太阴经B.手太阴经C.足厥阴经D.手少阴经E.手厥阴经19.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分数:2.00)A.足阳明胃经B.督脉C.冲脉D.任脉E.足太阴脾经20.在奇经八脉中。治疗多眠,常选用(分数:2.00)A.阴维脉B.阳维脉C.冲脉D.阴跷脉E.阳跷脉21.阳虚体质的特点不包括(分数:2.00)A.形体偏瘦B.易感寒邪C.可用温热药调理D.面色发白E.或感疲惫乏力22.体质是指人体的(分数:2.00)A.身心特性B.心理素质C.身体素质D.遗传特质E.形态结构23.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

    6、情况可判断(分数:2.00)A.性征B.体格C.体型D.体姿E.体表形态24.奠定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的古代医籍为(分数:2.00)A.伤寒杂病论B.妇人良方C.景岳全书D.内经E.千金要方25.下列哪项不是小儿的体质特点(分数:2.00)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易虚易实D.易寒易热E.代谢缓慢26.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分数:2.00)A.可变性B.普遍性C.全面性D.稳定性E.复杂性27.健康之人应为(分数:2.00)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肥胖质E.瘦小质28.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分数:2.00)A.皮肤之厚薄B.形体之肥瘦C.肌肉之坚松D.肤色E.身高二、A2 型

    7、题(总题数:3,分数:6.00)29.黄某,男,54 岁。形体偏胖,面色萎黄,食量较小,喜饮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属于(分数:2.00)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阴虚质E.气郁质30.李某,男,27 岁。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饮食无偏嗜,二便通调,面色红润,性格开朗随和,精力充沛,举动灵活,睡眠良好。属于(分数:2.00)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阳亢质E.痰湿质31.谢某,女,15 岁。形体偏瘦,面色红润,食欲旺盛,喜饮冷水,易出汗,性格外向,喜动好强,自制力较差。属于(分数:2.00)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气郁质E.阳虚质三、B1 型题(

    8、总题数:1,分数:4.00)A甘寒凉润 B补气培元 C健脾芳化 D清热利湿 E温补益火(分数:4.00)(1).体质偏阴者治宜(分数:2.00)A.B.C.D.E.(2).体质偏阳者治宜(分数:2.00)A.B.C.D.E.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10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循行于腹胸面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为(分数:2.00)A.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B.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C.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

    9、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E.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解析:解析:循行于腹胸面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2.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分数:2.00)A.头部B.面部C.腹部D.胸部E.四肢部 解析:解析: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3.下列腧穴在五行配属中属金的是(分数:2.00)A.阳溪B.经渠 C.少府D.大陵E.后溪解析:解析:五俞穴(五腧穴)也称“五输穴”以“井、荥、俞、经、合”来说明经气由四肢末端向心脏方向流注于肘膝关节,经气由微至盛,由浅入深,汇入脏

    10、腑的过程。五脏(心、肝、脾、肺、肾)所主的经络叫“阴经”,六腑(小肠、大肠、膀胱、胆、胃、三焦)所主的经络叫“阳经”。阴经还是阳经,都有其各自的五输穴,各自的属性也完全不同。阴经的“井”属木,“荥”属火,“俞”属土,“经”属金,“合”属水。而阳经的“井”属金,“荥”属水,“俞”属木,“经”属火,“合”属土。经渠为手太阴肺经之经穴,属金。4.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分数:2.00)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脏腑学说D.经络学说 E.卫气营血理论解析:解析:循经取穴是按照经络学说进行辨证,判断疾病属于何经,然后根据经络的循行路线和联系范围来选取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5.下述经脉在其循行过程中,经过气

    11、街的是(分数:2.00)A.手阳明与足阳明B.手少阳与足少阳C.足少阴与足太阳D.足厥阴与足太阳E.足阳明与足少阳 解析:解析:经脉循行经过气街的一共有 3 个经脉,分别是:足阳明、足少阳、冲脉。故本题答案选 E。6.经络感应传导信息属气的(分数:2.00)A.中介作用 B.固摄作用C.防御作用D.推动与调控作用E.温煦与凉润作用解析:解析:气作为宇宙万物之间的中介性物质,维系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感应,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感动,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构筑了宇宙万物之间的广泛性联系,将宇宙万物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气充斥于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内部或彼此之间,成为其相互之问联系的中介。人体之气

    12、的中介作用,主要是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气是感应传递信息的载体。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都可以通过在体内升降出入运行的气来感应或传递,从而构建了体内各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外在信息的感应可传递于内脏,内脏各种信息可反映予体表,以及内脏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均以无形之气作为信息载体来感应和传导。7.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分数:2.00)A.头面B.上肢C.下肢D.手足 E.胸腹解析:解析: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上胸,交手三阴经。故阴经与阳经的交接是在手足部位。8.下列各组经脉中,从

    13、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分数:2.00)A.心、脾、胆经B.胃、大肠、胆经C.小肠、三焦、胃经D.胆、大肠、三焦经E.大肠、小肠、三焦经 解析:解析: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经脉是手三阳经,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9.下列经脉循行流注次序错误的是(分数:2.00)A.肺经大肠经胃经B.心经膀胱经肾经 C.心经小肠经膀胱经D.肾经心包经三焦经E.三焦经胆经肝经解析:解析:起于小指端的手少阴心经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再流至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10.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的经脉是(分数:2.00)A.阴经B.带脉C.奇经D.阳经 E.阴维脉解析:11.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

    14、奇恒之腑间关系密切的是(分数:2.00)A.皮部B.别络C.正经D.奇经 E.经别解析:12.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分数:2.00)A.冲脉、任脉 B.冲脉、带脉C.任脉、带脉D.阴维脉、阳维脉E.阴跷脉、阳跷脉解析:解析: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其中“冲为血海”“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二脉均与月经有密切关系。13.下列哪项不属于十二经表里相合关系(分数:2.00)A.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B.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C.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D.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E.手厥阴经与手太阳经 解析:解析:手厥阴心包经应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14.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分数:2.00)A.直线贯注B.上下贯注

    15、C.手足贯注D.左右贯注E.循环贯注 解析:解析:十二经脉分布于全身的内外上下,其中的气血阴阳是流动不息,循环贯注的。15.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分数:2.00)A.经别B.别络C.奇经 D.浮络E.督脉解析:解析:奇经八脉错综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起着调节其气血阴阳的作用。当正经中的气血阴阳充盛时,则流入奇经而贮蓄之。16.任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分数:2.00)A.通调冲、任B.调节任、督C.总调奇经八脉D.调节阴经经气 E.总调冲、任、督、带解析:解析: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任脉对一身阴经经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

    16、,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17.督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分数:2.00)A.调节阳经经气 B.调节督脉、任脉C.调节冲、任、督、带D.总调奇经八脉E.总调冲、任、督脉解析:解析: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督脉对全身阳经经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18.与督脉发生联系的阴经是(分数:2.00)A.足太阴经B.手太阴经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E.手

    17、厥阴经解析:19.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分数:2.00)A.足阳明胃经B.督脉C.冲脉 D.任脉E.足太阴脾经解析:解析:冲脉起于胞中,其上行的一支,出于咽喉上部和后鼻道,向诸阳经渗灌精气。向下的一支,注入足少阴肾经的大络,从气冲部分出,沿大腿内侧下行,进人窝中,下行于小腿深部胫骨内侧,到足内踝之后的跟骨上缘而分出两支,与足少阴经并行,将精气灌注于足三阴经;向前行的分支,从内踝后的深部跟骨上缘处分出,沿着足背进入大趾间。能调整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20.在奇经八脉中。治疗多眠,常选用(分数:2.00)A.阴维脉B.阳维脉C.冲脉D.阴跷脉 E.

    18、阳跷脉解析:解析:阴跷脉起于足舟骨的后方,上行内踝的上面,直上沿大腿内侧,经过阴部,向上沿胸部内侧,进入锁骨上窝,上经人迎的前面,过颧部,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跷脉相会合。主要病候为多眠、癃闭、足内翻等证。21.阳虚体质的特点不包括(分数:2.00)A.形体偏瘦 B.易感寒邪C.可用温热药调理D.面色发白E.或感疲惫乏力解析:解析:阳虚体质系指素体阳气亏虚,阴寒内盛的体质状态。多见形体肥胖,面色少华、白光白,毛发易脱落,肤色柔白,两目胞色晦暗,鼻头冷或色微青,口唇色淡红,形寒肢冷,倦怠,背部或脘部怕冷,多喜偏热食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从上述症状来说不包括形体偏瘦。

    19、故本题答案选 A。22.体质是指人体的(分数:2.00)A.身心特性 B.心理素质C.身体素质D.遗传特质E.形态结构解析:解析:体质反映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中的基本特征,体现了内在脏腑气血阴阳之偏倾和机能活动之差异,是对人体身心特性的概括。23.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分数:2.00)A.性征B.体格 C.体型D.体姿E.体表形态解析:解析:体格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一般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来判

    20、断。24.奠定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的古代医籍为(分数:2.00)A.伤寒杂病论B.妇人良方C.景岳全书D.内经 E.千金要方解析:解析:内经较系统地论述了个体及不同群体的体质特征、差异规律、体质形成与变异规律,体质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体质的分类方法,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体质与疾病的诊断,辨证和治法用药规律,体质与预防、养生的关系等,奠定了中医体质理论的基础。25.下列哪项不是小儿的体质特点(分数:2.00)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易虚易实D.易寒易热E.代谢缓慢 解析:解析:小儿由于未发育成熟,故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等体质特点,但生机旺盛,蓬勃生长,故代谢并不

    21、缓慢。26.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分数:2.00)A.可变性 B.普遍性C.全面性D.稳定性E.复杂性解析:解析:体质得养于后天,后天各种环境因素,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年龄变化、疾病损害、针药治疗等均可对体质形成影响,使体质具有可变性。27.健康之人应为(分数:2.00)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 D.肥胖质E.瘦小质解析:解析:中医学常将理想体质的标志融于健康的标志之中,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故健康之人应为阴阳平和之质。28.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分数:2.00)A.皮肤之厚薄B.形体之肥瘦 C.肌肉之坚松D.肤色E.身高解析:解析:中医观察体型,主要观

    22、察形体之肥瘦长短,皮肉之厚薄坚松,肤色之黑白苍嫩的差异等。其中尤以肥瘦最有代表性。二、A2 型题(总题数:3,分数:6.00)29.黄某,男,54 岁。形体偏胖,面色萎黄,食量较小,喜饮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属于(分数:2.00)A.偏阳质B.偏阴质 C.阴阳平和质D.阴虚质E.气郁质解析:解析:偏阴质是指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类型,其体质特征为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面色偏白或欠华,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食量较小,平时畏寒喜热,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30.李某,男,27 岁。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饮食无偏嗜,二便通调,面色红润,性格开朗随和,

    23、精力充沛,举动灵活,睡眠良好。属于(分数:2.00)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 D.阳亢质E.痰湿质解析:解析: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其体质特征为身体强壮、胖瘦适度,面色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脉象缓匀有神,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自身调节和适应能力强。31.谢某,女,15 岁。形体偏瘦,面色红润,食欲旺盛,喜饮冷水,易出汗,性格外向,喜动好强,自制力较差。属于(分数:2.00)A.偏阳质 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气郁质E.阳虚质解析:解析:偏阳质是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类型。其体质特征为形体适中或偏瘦,面色多略偏红,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易急躁,自制力较差,食量较大,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黄赤,平时畏热喜冷,动则易出汗,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灵敏。三、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甘寒凉润 B补气培元 C健脾芳化 D清热利湿 E温补益火(分数:4.00)(1).体质偏阴者治宜(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体质偏阴者,阳气偏弱,长期发展,易致阳气虚弱,脏腑功能偏衰,水湿内生,治宜温补益火,忌苦寒泻火。(2).体质偏阳者治宜(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体质偏阳者,阳气偏亢,多动少静,日久必有耗阴之势,治宜甘寒、酸寒、咸寒、凉润之品,忌辛热温散伤阴之品。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卷10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