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执业医师-21-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45704       资源大小:157.50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执业医师-21-1及答案解析.doc

    1、中医执业医师-21-1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既能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又能止泻的药物是 A覆盆子 B枸杞子 C沙苑子 D菟丝子 E五味于(分数:1.00)A.B.C.D.E.2.温病热在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均可使用的药物是 A石膏、知母 B金银花、连翘 C牛黄、熊胆 D牡丹皮、赤芍 E青蒿、地骨皮(分数:1.00)A.B.C.D.E.3.哪脏的阴阳偏衰时,易发生阴阳互损 A肝 B心 C肾 D脾 E肺(分数:1.00)A.B.C.D.E.4.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是由 A味过于酸所致 B味

    2、过于苦所致 C味过于辛所致 D味过于甘所致 E味过于咸所致(分数:1.00)A.B.C.D.E.5.按照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具有升浮药性的药是 A平肝息风药 B重镇安神药 C开窍药 D清热药 E泻下药(分数:1.00)A.B.C.D.E.6.芍药分为赤芍与白芍两种,始于哪部本草书籍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E药品化义(分数:1.00)A.B.C.D.E.7.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正气不足 B正气 C邪气 D邪气亢盛 E邪气损正(分数:1.00)A.B.C.D.E.8.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下述哪个方面 A吸入清气 B呼出浊气 C调节气机 D生成宗气 E辅心行血(分

    3、数:1.00)A.B.C.D.E.9.下列属于“土”的是 A夏 B春 C长夏 D秋 E冬(分数:1.00)A.B.C.D.E.10.最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暑邪 E火邪(分数:1.00)A.B.C.D.E.11.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 A阴精阳气的盛衰 B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 C气血的盛衰 D正邪的盛衰 E邪气的有无(分数:1.00)A.B.C.D.E.12.“阳胜别热”的证候性质是 A假热证 B虚热证 C实热证 D阳证似阴 E寒热错杂(分数:1.00)A.B.C.D.E.13.具有“朝百脉”功能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分数:1.00)A.B.C.D.

    4、E.14.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 A出血不畅 B出血量多 C出血夹有血块 D出血伴有疼痛 E出血量少(分数:1.00)A.B.C.D.E.15.具有促进脾胃运化作用的是 A肝的功能 B心的功能 C肺的功能 D胆的功能 E肾的功能(分数:1.00)A.B.C.D.E.16.气停留阻滞于局部的病理变化为 A气虚 B气滞 C气闭 D气逆 E气脱(分数:1.00)A.B.C.D.E.17.“胃之关”指的是 A贲门 B幽门 C大肠 D膀胱 E肾(分数:1.00)A.B.C.D.E.18.具有“受盛化物”功能的腑是 A胃 B胆 C小肠 D大肠 E膀胱(分数:1.00)A.B.C.D.E.19.属于正治的是

    5、A以寒治寒 B热因热用 C以补开塞 D用寒远寒 E以寒治热(分数:1.00)A.B.C.D.E.20.羚羊角、天麻、钩藤功效的共同点是 A息风止痉、清热解毒 B息风止痉、平抑肝阳 C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D息风止痉、清肺平喘 E息风止痉、祛风通络(分数:1.00)A.B.C.D.E.21.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惊胜怒 B恐胜喜 C喜胜悲 D怒胜思 E思性恐(分数:1.00)A.B.C.D.E.22.大黄和虎杖都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通便、利湿、止血 B活血、通便、解毒、止咳 C活血、利湿、解毒、止痛 D活血、解毒、通便、退黄 E活血、止痛、止痉、解毒(分数:1.00)A.B.C

    6、.D.E.23.暴喜过度,临床常见的症状是 A心悸、失眠、健忘、多梦 B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C面红目赤 D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 E意志消沉,面色惨淡(分数:1.00)A.B.C.D.E.24.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 A任脉 B带脉 C冲脉 D督脉 E维脉(分数:1.00)A.B.C.D.E.25.以下除哪项外,均能体现“因人制宜”治则 A因性别不同而用药各异 B因居处环境不同而用药各异 C因年龄长幼不同而用药各异 D因体质不同而用药各异 E因生活习惯不同而用药各异(分数:1.00)A.B.C.D.E.26.“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寒者热之 D热

    7、者寒之 E阳中求阴(分数:1.00)A.B.C.D.E.27.有藏泄互用关系的两脏是 A肺与肾 B心与肺 C肾与肝 D肝与睥 E脾与心(分数:1.00)A.B.C.D.E.28.“在液为涎”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分数:1.00)A.B.C.D.E.29.虚人感受外邪,应采用的是 A治本 B治标 C标本兼治 D先治本后治标 E反治(分数:1.00)A.B.C.D.E.30.巴豆内服剂量是 A0.70.9g B0.30.6g C0.10.3g D0.010.03g E0.51g(分数:1.00)A.B.C.D.E.31.难经经释说:“所胜,我克也。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

    8、微邪”,是指 A子病犯母 B母病及子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E表里传变(分数:1.00)A.B.C.D.E.32.鸡舌香的正名又称为 A公丁香 B檀香 C苦丁香 D母丁香 E降香(分数:1.00)A.B.C.D.E.33.肺病及肝的五行传变是 A母病及子 B相乘 C相侮 D子病犯母 E相克(分数:1.00)A.B.C.D.E.34.关于开窍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窍药的功效主要是开窍醒神 B开窍药主要用于神识昏迷证 C开窍药为急救治标之品 D开窍药的作用有凉开与温开之别 E开窍药多制成丸散成药服用(分数:1.00)A.B.C.D.E.35.上焦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若雾露之溉 B主气之升发

    9、C原气之别使 D通行宗、营、卫三气 E主宣发与肃降(分数:1.00)A.B.C.D.E.36.血虚病证多见于 A肝脾 B心肝 C肺肾 D脾肺 E肝肾(分数:1.00)A.B.C.D.E.37.具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作用的是 A肝 B脉 C髓 D脾 E三焦(分数:1.00)A.B.C.D.E.38.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是因 A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B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C暑多挟湿,易困脾土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分数:1.00)A.B.C.D.E.39.下列不属于“十八反”的药物是 A乌头反贝母 B甘草反甘遂 C藜芦反半夏 D甘草反大戟 E乌头反瓜蒌(分数:1.

    10、00)A.B.C.D.E.40.地龙的功效是 A息风,平喘,祛风湿 B息风,利尿,退黄疽 C息风,安神,平喘咳 D息风,利尿,退虚热 E息风,平喘,通经络(分数:1.00)A.B.C.D.E.41.具有“主升清”功能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分数:1.00)A.B.C.D.E.42.“至虚有盛候”的证候性质是 A实中夹虚证 B由实转虚证 C真实假虚证 D真虚假实证 E虚实错杂证(分数:1.00)A.B.C.D.E.43.属于从治的是 A治热以寒 B寒者热之 C用热远热 D阳病治阴 E以通治通(分数:1.00)A.B.C.D.E.44.七情内伤致病多损伤的脏是 A心、肝、脾 B心、肺

    11、、脾 C心、肺、肝 D心、肝、肾 E肺、脾、肾(分数:1.00)A.B.C.D.E.45.其华在唇的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分数:1.00)A.B.C.D.E.46.阳盛格阴引起的证候是 A假寒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假热证 E寒热错杂证(分数:1.00)A.B.C.D.E.47.风热咳嗽、痰热咳嗽均适宜的药组是 A前胡、浙贝母 B瓜蒌、天竹黄 C白前、荆芥 D竹茹、桔梗 E旋覆花、马兜铃(分数:1.00)A.B.C.D.E.48.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作者是 A苏颂 B陶弘景 C唐慎微 D赵学敏 E汪昂(分数:1.00)A.B.C.D.E.49.化生“天癸”的物质基础是 A肝血 B肾

    12、精 C肺阴 D脾气 E心血(分数:1.00)A.B.C.D.E.50.“水谷之海”指的是 A胆 B胃 C大肠 D小肠 E膀胱(分数:1.00)A.B.C.D.E.中医执业医师-21-1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既能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又能止泻的药物是 A覆盆子 B枸杞子 C沙苑子 D菟丝子 E五味于(分数:1.00)A.B.C.D. E.解析:解题思路 菟丝子能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枸杞子能滋补肝肾,明目润肺;覆盆子能益肾固精缩尿;沙苑子能补肾固精,养肝明日;五味子能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

    13、心安神。命题规律 考查“菟丝子的功效”。重点掌握。2.温病热在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均可使用的药物是 A石膏、知母 B金银花、连翘 C牛黄、熊胆 D牡丹皮、赤芍 E青蒿、地骨皮(分数:1.00)A.B. C.D.E.解析:解题思路 金银花、连翘既可用于治疗温热病邪在卫分,又可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有透热转气的作用。命题规律 考查“金银花、连翘的主治特点”。重点掌握。3.哪脏的阴阳偏衰时,易发生阴阳互损 A肝 B心 C肾 D脾 E肺(分数:1.00)A.B.C. D.E.解析:解题思路 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影响及对方的化生,引起对方也虚,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肾为水火之

    14、宅,内寓真阴真阳,故多在肾的阴阳偏衰时,才容易发生阴阳互损。命题规律 考查“病机”。重点掌握。4.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是由 A味过于酸所致 B味过于苦所致 C味过于辛所致 D味过于甘所致 E味过于咸所致(分数:1.00)A.B.C.D.E. 解析:命题规律 考查“病因”。必须掌握。5.按照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具有升浮药性的药是 A平肝息风药 B重镇安神药 C开窍药 D清热药 E泻下药(分数:1.00)A.B.C. D.E.解析:解题思路 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药性是升浮的,而具有重镇安神、平肝息风、清热、泻下等功效的药物,药性是沉降的。命题规律

    15、 考查“升降浮沉的作用”。重点掌握。6.芍药分为赤芍与白芍两种,始于哪部本草书籍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E药品化义(分数:1.00)A.B. C.D.E.解析:解题思路 芍药自本草经集注始分为赤芍和白芍两种。命题规律 考查“芍药的出处”。必须掌握。7.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正气不足 B正气 C邪气 D邪气亢盛 E邪气损正(分数:1.00)A.B.C. D.E.解析:解题思路 邪气是发病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可起主导作用。命题规律 考查“发病”。重点掌握。8.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下述哪个方面 A吸入清气 B呼出浊气 C调节气机 D生成宗气 E辅心行血(分

    16、数:1.00)A. B.C.D.E.解析:解题思路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吸入清气方面。命题规律 考查“五脏”。必须掌握。9.下列属于“土”的是 A夏 B春 C长夏 D秋 E冬(分数:1.00)A.B.C. D.E.解析:解题思路 五季按木火土金水顺序的五行归属为春、夏、长夏、秋、冬。即春属于木,夏属于火,长夏属于土,秋属于金,冬属于水。命题规律 考查“五行学说”。重点掌握。10.最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暑邪 E火邪(分数:1.00)A.B.C.D.E. 解析:解题思路 火易生风动血:生风又称动风,是指以动摇不定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变化。火热之邪侵袭人体,燔灼肝经

    17、,劫耗阴液,筋脉失养,致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命题规律 考查“病因”。重点掌握。错误陷阱 “热极生风”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动血是指引起出血,火热之邪侵入血中,迫血妄行,灼伤脉络,可引起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11.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 A阴精阳气的盛衰 B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 C气血的盛衰 D正邪的盛衰 E邪气的有无(分数:1.00)A.B.C.D. E.解析:解题思路 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正邪的盛衰。命题规律 考查“病机”。必须掌握。错误陷阱 实是指邪气亢盛,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

    18、的病理变化。虚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正邪的盛衰。12.“阳胜别热”的证候性质是 A假热证 B虚热证 C实热证 D阳证似阴 E寒热错杂(分数:1.00)A.B.C. D.E.解析:解题思路 “阳胜则热”是指阳偏胜时会引起热象。由于阳是以热、动、燥为特点的,所以阳偏胜即出现热象,如壮热心烦、面红目赤等。属于实热证的范畴。命题规律 考查“病机”。重点掌握。13.具有“朝百脉”功能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分数:1.00)A.B.C.D. E.解析:解题思路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

    19、输布到全身。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命题规律 考查“五脏”。必须掌握。14.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 A出血不畅 B出血量多 C出血夹有血块 D出血伴有疼痛 E出血量少(分数:1.00)A.B.C. D.E.解析:解题思路 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血色多呈紫暗色,并夹有血块。命题规律 考查“病因”。重点掌握。15.具有促进脾胃运化作用的是 A肝的功能 B心的功能 C肺的功能 D胆的功能 E肾的功能(分数:1.00)A. B.C.D.E.解析:解题思路 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取决于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之间的协调平衡,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20、调节着脾胃的升降关系,是脾胃正常升降的一个重要条件。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受肝主疏泄的调节,且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故具有促进脾胃运化作用的是肝的功能。命题规律 考查“五脏”。重点掌握。16.气停留阻滞于局部的病理变化为 A气虚 B气滞 C气闭 D气逆 E气脱(分数:1.00)A.B. C.D.E.解析:解题思路 气滞是指气机郁滞不畅,停留阻滞于局部引起的病理变化。命题规律 考查“病机”。一般掌握。17.“胃之关”指的是 A贲门 B幽门 C大肠 D膀胱 E肾(分数:1.00)A.B.C.D.E. 解析:解题思路 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肘肿。肘

    21、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胃之关”指的是肾。命题规律 考查“五脏”。重点掌握。18.具有“受盛化物”功能的腑是 A胃 B胆 C小肠 D大肠 E膀胱(分数:1.00)A.B.C. D.E.解析:命题规律 考查“六腑”。重点掌握。19.属于正治的是 A以寒治寒 B热因热用 C以补开塞 D用寒远寒 E以寒治热(分数:1.00)A.B.C.D.E. 解析:解题思路 属于正治的是以寒治热。以寒治寒、热因热用、以补开塞属于反治的方法。用寒远寒属于因时制宜。命题规律 考查“防治原则”。必须掌握。知识拓展1治则的定义(1)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包括立

    22、法、处方、用药、施术的总则。(2)治法是治则的具体化,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法则的。(3)中医学中的治则主要有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关系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几种,这些治则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指导疾病治法的确立。2治病求本(1)治病求本的含义治病求本,就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本”是和“标”相对而言的。“本”和“标”是一个相对概念,有多种含义,可以用来说明病变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主次关系。治病求本,这里“本”有“根本”、“本质”之义。但从疾病的其他方面来说,标、本尚有许多具体的含义。如从正邪双方来说,正气

    23、是本,邪气是标。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是本,症状是标。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病、原发病是本,新病是标。在疾病过程中,有时症状并不反映疾病的本质,因而在治疗时,不能仅依赖症状决定治法。此外疾病的症情有轻重缓急之不同,因此,治疗上也应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种采用不同手段来解决疾病核心问题,即以挽救生命或根除疾病为目的,就是“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的体现。(2)此原则具体应用时,有“正治与反治”和“治标与治本”两种情况。*3扶正与祛邪*4调整阴阳*5调整脏脏功能(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2)当某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影响其他脏腑

    24、功能。(3)在治疗脏腑病变时,不能单纯考虑一个脏腑,而要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才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6调理气血关系(1)气血是人体脏腑组织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各有其功能,又相互为用,气为血帅,血为气母。(2)若气血之间的关系发生失常,就会出现各种气血失调的病证。(3)调理气血关系的原则为“有余泻之,不足补之”。具体表现在:气虚致血虚或气血两虚者,治以补气为主,兼以养血补血;气虚血瘀者,治以补气行血;气滞血瘀者,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气虚不能摄血者,治以补气摄血。7因时、因地、因人制宜*20.羚羊角、天麻、钩藤功效的共同点是 A息风止痉、清热解毒 B息风止痉、平抑肝阳 C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25、D息风止痉、清肺平喘 E息风止痉、祛风通络(分数:1.00)A.B. C.D.E.解析:解题思路 羚羊角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天麻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的功效;钩藤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的功效,故共同点为息风止痉,平抑肝阳。命题规律 考查“羚羊角、天麻、钩藤的共同点”。必须掌握。21.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惊胜怒 B恐胜喜 C喜胜悲 D怒胜思 E思性恐(分数:1.00)A. B.C.D.E.解析:解题思路 五志分别属于五行,五行之间存在着相克关系,五志之间也存在着相胜关系。恐属于水,水能胜火,火志为喜,恐胜喜是正确的。怒属于木,木能胜土,土志为思,怒胜思是正确的。

    26、喜属于火,火能胜金,金志为悲,喜胜悲是正确的。命题规律 考查“五行学说”。重点掌握。错误陷阱 思属于土,土能胜水,水志为恐,思胜恐是正确的。惊胜怒不正确。22.大黄和虎杖都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通便、利湿、止血 B活血、通便、解毒、止咳 C活血、利湿、解毒、止痛 D活血、解毒、通便、退黄 E活血、止痛、止痉、解毒(分数:1.00)A.B.C.D. E.解析:解题思路 大黄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利湿退黄;虎杖能活血定痛,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化痰止咳,泻下通便;故共同功效为活咖、解毒、通便、退黄。命题规律 考查“大黄和虎杖的共同功效”。重点掌握。23.暴喜过度,临床常见的症状是 A

    27、心悸、失眠、健忘、多梦 B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C面红目赤 D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 E意志消沉,面色惨淡(分数:1.00)A.B.C.D. E.解析:解题思路 暴喜过度,成为病因,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状。命题规律 考查“病因”。重点掌握。24.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 A任脉 B带脉 C冲脉 D督脉 E维脉(分数:1.00)A.B.C.D. E.解析:解题思路 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络于脑,与脑和脊髓密切联系,能反映脑、髓、肾的功能。命题规律 考查“经络”。重点掌握。25.以下除哪项外,均能体现“因人制宜”治则 A因性别不同而用药各异 B因居处环

    28、境不同而用药各异 C因年龄长幼不同而用药各异 D因体质不同而用药各异 E因生活习惯不同而用药各异(分数:1.00)A.B. C.D.E.解析:解题思路 因人制宜是指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的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用药的原则。因居处环境不同而用药各异属于因地制宜。命题规律 考查“防治原则”。必须掌握。26.“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阳中求阴(分数:1.00)A. B.C.D.E.解析:解题思路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用补阳的方法治疗阳气不足,阳不制阴而阴相对偏亢的病证,通过补阳使得阳气恢复,以消退相对偏盛的阴。阴病治阳,是

    29、指用补阳的方法治疗阳虚阴盛的病证。阳病治阴,是指用补阴的方法治疗阴虚阳亢的病证。热者寒之,是以寒治热,用于实寒证。寒者热之,是以热治寒,用于实热证。阳中求阴,是在补阴的基础上配伍补阳的方法,治疗阴偏衰的病证。命题规律 考查“阴阳学说”。必须掌握。27.有藏泄互用关系的两脏是 A肺与肾 B心与肺 C肾与肝 D肝与睥 E脾与心(分数:1.00)A.B.C. D.E.解析:解题思路 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反相成,调节着人体的生殖功能,称为藏泄互用。命题规律 考查“五脏”。必须掌握。28.“在液为涎”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分数:1.00)A.B.C. D.E.解析:解

    30、题思路 人有五脏化五液,以生泪汗涎涕唾。“脾在液为涎”。命题规律 考查“五脏”。必须掌握。29.虚人感受外邪,应采用的是 A治本 B治标 C标本兼治 D先治本后治标 E反治(分数:1.00)A.B.C. D.E.解析:解题思路 虚人感受外邪,应采用的是标本兼治。标本兼治是指标病本病并重,若单治其标,则影响其本,而单治其本,则影响其标,故应标本兼治。如虚人感冒,若单用解表,则损伤正气,而单用扶正,则有闭门留寇之虞,此时应补虚解表,标本同治。命题规律 考查“防治原则”。必须掌握。30.巴豆内服剂量是 A0.70.9g B0.30.6g C0.10.3g D0.010.03g E0.51g(分数:1.00)A.B.C. D.E.解析:解题思路 巴豆有大毒,内服多制成巴豆霜用,0.10.3g,多入丸散。命题规律 考查“巴豆的使用剂量”。必须掌握。31.难经经释说:“所胜,我克也。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是指 A子病犯母 B母病及子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E表里传变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执业医师-21-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xplodesoak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