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学专业知识-4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是_。(分数:1.00)A.中药大词典B.新修本草C.本草纲目D.神农本草经2.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医家是_。(分数:1.00)A.刘完素B.朱震亨C.孙思邈D.李杲3.六淫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_。(分数:1.00)A风B寒C暑D湿4.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证的表现?_(分数:1.00)A.面色黧黑B.肌肤甲错C.头晕目眩D.唇甲青紫5.下列各组药物中,不属于配伍禁忌的是_。(分数:1.00)A.川贝母与川乌B.藜芦与赤芍C.硫黄与厚朴D.水
2、银与砒霜6.黄芪与茯苓配伍,属于_。(分数:1.00)A.相反B.相使C.相畏D.相杀7.胃阴枯竭的舌象是_。(分数:1.00)A.淡红舌B.紫舌C.绛舌D.镜面舌8.下列药物中,具有杀虫、疗癣功效的药物是_。(分数:1.00)A.槟榔B.雷丸C.使君子D.苦楝皮9.外邪犯胃之呕吐,若伴见脘痞嗳腐,饮食停滞者,其治疗方宜选用_。(分数:1.00)A.藿香正气散加荆芥、防风B.藿香正气散加木香、枳壳C.藿香正气散去白术,加鸡内金、神曲D.新加香薷饮10.大黄炭多用于治疗_。(分数:1.00)A.湿热泻痢B.水火烫伤C.出血证D.湿热黄疸11.可以治疗乳汁不通的活血化瘀药是_。(分数:1.00)A
3、.木通、川芎B.川芎、桃仁C.穿山甲、王不留行D.王不留行、牛膝12.李东垣所创,主治劳倦伤脾所致的发热,称为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_。(分数:1.00)A.竹叶石膏汤B.小建中汤C.补中益气汤D.归脾汤13.痰浊阻肺型的喘证治疗宜选用_。(分数:1.00)A.桑白皮汤加减B.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C.五磨饮子加减D.定喘汤14.患者,男,31 岁,胃脘疼痛 2 天。因暴食饮酒后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后痛缓但时而复作,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弦滑。急做胃镜示胃大部分见点线状的糜烂面,亦可见点状出血。治疗应首选_。(分数:1.00)A.良附丸B.保和丸C.化肝煎D.失笑散15.葛根芩连汤的功
4、用是_。(分数:1.00)A.清热燥湿,调气和营B.清胃凉血C.解表清里D.解表化湿,理气和中16.治疗气病的八会穴是_。(分数:1.00)A.中脘B.太渊C.膻中D.悬钟17.临床上具有发作性痰鸣气喘特点的疾患是_。(分数:1.00)A.咳嗽B.哮证C.喘证D.肺痈18.外感头痛的治疗原则是_。(分数:1.00)A.温肾壮阳为主B.滋阴养血补虚为主C.活血化瘀为主D.祛邪活络为主19.患者腹痛拘急,得温痛减,遇冷更甚,饮食减少,口不渴,小便清利,舌苔白腻,脉沉紧。其证候是_。(分数:1.00)A.气滞B.实寒C.血瘀D.实热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医德思想内容的是_。(分数:1.00
5、)A.救死扶伤、一视同仁的道德准则B.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C.清廉正直、不图钱财的道德品质D.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1.下列属于瘀血阻络胁痛特点的有_。(分数:2.00)A.痛处固定不移B.痛处拒按C.疼痛走窜不定D.疼痛入夜尤甚22.下列属于肺痨的常见症状的是_。(分数:2.00)A.咳嗽、咯血B.潮热、盗汗C.咯吐腥臭浊痰D.身体逐渐消瘦23.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当区别_。(分数:2.00)A寒B热C痰D气24.关于头痛的预防调护正确的有_。(分数:2.00)A.头痛的急性发作期,应适当休息B.疏导劝慰以稳定情绪C.不宜
6、食用炸烤辛辣的厚味食物D.不限制烟酒25.胃脘痛应注意哪些?_(分数:2.00)A.忌暴饮暴食B.不宜食油腻食物C.尽量避免浓茶、咖啡、辛辣食品D.慎用水杨酸、激素类药物26.石膏清热泻火,可用于治疗_。(分数:2.00)A.气分实热B.肺热喘咳C.胃火牙痛D.实热消渴27.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 (分数:2.00)A.济生肾气丸B.五苓散C.真武汤D.实脾饮28.下列具有补虚作用的药物是_。(分数:2.00)A.三七B.仙鹤草C.白及D.白蔹29.下列哪项不是痞满的常见病因?_(分数:2.00)A.感受外邪B.
7、内伤饮食C.年老体虚D.禀赋不足30.黄疸主要表现有_。(分数:2.00)A.爪甲黄B.目黄C.身黄D.尿黄三、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10.00)3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 1;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2。 (分数:1.00)32.“乙癸同源”指的是 1 和 2 的关系。 (分数:1.00)3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应于 1 证,内经称为“ 2”。 (分数:1.00)34.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 2、 3。 (分数:1.00)35.百合能 1 安神,治疗 2 之心神不安。 (分数:1.00)36.黄芪与白术都具有的功效是 1、 2、止汗。 (分数:1.00)37.五倍子与五味子
8、均具有 1、 2、涩精止遗、涩肠止泻的功效。 (分数:1.00)38.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 1、 2、 3。 (分数:1.00)39.便秘的治疗,气虚者宜用 1 汤;而血虚者,宜用 2 丸治疗。 (分数:1.00)4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在内, 1;阳在外, 2。” (分数:1.00)四、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41.吴茱萸的主要功效是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2.脑为髓海,有“中精之府”之称。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3.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孕妇均应慎用。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4.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
9、张景岳所著。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5.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手足末端。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6.肾调节水液代谢主要是肾的固摄作用。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7.藏精气而不泻是六腑的功能特点。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8.肺的呼吸功能,是靠肺阴的推动作用实现的。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9.黄芪的功效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收敛生肌,安胎。 (分数:1.00)A.正确B.错误50.脾在液为唾。 (分数:1.00)A.正确B.错误五、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5.00)51.中风 (分数:3.00)_52.相火 (分
10、数:3.00)_53.三焦 (分数:3.00)_54.心肾不交 (分数:3.00)_55.潮热 (分数:3.00)_六、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5.00)56.简述泄泻与痢疾的区别。 (分数:5.00)_57.简述六种淋证的临床表现,治法,选方。 (分数:5.00)_58.何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如何治疗? (分数:5.00)_七、病案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59.患者,男,58 岁,农民,1999 年 9 月 20 日就诊。患者肢体关节疼痛 13 年。13 年前因冒风淋雨后出现肢体关节酸痛不适,屈伸不利,时而肩、腕关节疼痛,时而膝关节疼痛,经服“阿司匹林”症状缓解,但一遇气
11、候变化又发作。近半年来,身体渐瘦,时感头晕目眩,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痛时灼热感,外表不红肿,苔薄黄,脉弦数。近 1 周患者肢体关节红肿热痛,痛势较急,呈游走性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伴身热、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数。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分析、治法、主方、药物。 (分数:10.00)_中医学专业知识-4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是_。(分数:1.00)A.中药大词典B.新修本草 C.本草纲目D.神农本草经解析:解析 唐代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编纂的第一部药典。2.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12、的医家是_。(分数:1.00)A.刘完素B.朱震亨C.孙思邈D.李杲 解析:解析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果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当以补脾胃为先,后世称其为“补土派”。3.六淫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_。(分数:1.00)A风B寒C暑 D湿解析:解析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之后、立秋之前。4.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证的表现?_(分数:1.00)A.面色黧黑B.肌肤甲错C.头晕目眩 D.唇甲青紫解析:解析 血瘀证的临床表现:疼痛位置不移,刺痛拒按,发热,夜间尤甚,面色黧黑,口唇爪甲青紫,肌肤甲错,皮下瘀斑,或体表络脉呈缕,或腹壁青筋暴露,或下肢青筋胀痛,毛发焦枯,舌色青紫,上有瘀
13、点或瘀斑,脉涩。头晕目眩是血虚证的表现。5.下列各组药物中,不属于配伍禁忌的是_。(分数:1.00)A.川贝母与川乌B.藜芦与赤芍C.硫黄与厚朴 D.水银与砒霜解析:解析 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川贝母与川乌属于十八反;藜芦与赤芍属于十八反;水银与砒霜属于十九畏;硫黄与厚朴不属于配伍禁忌。6.黄芪与茯苓配伍,属于_。(分数:1.00)A.相反B.相使
14、 C.相畏D.相杀解析:解析 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7.胃阴枯竭的舌象是_。(分数:1.00)A.淡红舌B.紫舌C.绛舌D.镜面舌 解析:解析 胃气的盛衰在舌象上主要表现为舌苔的生长情况。镜面舌是舌苔完全剥脱,舌面光洁如镜的舌象,多见于重病阶段,为胃阴干涸,胃无生发之气的表现。8.下列药物中,具有杀虫、疗癣功效的药物是_。(分数:1.00)A.槟榔B.雷丸C.使君子D.苦楝皮 解析:解析 槟榔的功效是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雷丸的功效是杀
15、虫。使君子的功效是杀虫、消积。苦楝皮的功效是杀虫、疗癣。9.外邪犯胃之呕吐,若伴见脘痞嗳腐,饮食停滞者,其治疗方宜选用_。(分数:1.00)A.藿香正气散加荆芥、防风B.藿香正气散加木香、枳壳C.藿香正气散去白术,加鸡内金、神曲 D.新加香薷饮解析:解析 证型为外邪犯胃证,兼饮食积滞。藿香正气散去白术,加鸡内金、神曲能疏邪解表,化浊和中,适用于外邪犯胃兼饮食停滞者。10.大黄炭多用于治疗_。(分数:1.00)A.湿热泻痢B.水火烫伤C.出血证 D.湿热黄疸解析:解析 大黄的功效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
16、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强,活血作用较好,亦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多用于出血证。11.可以治疗乳汁不通的活血化瘀药是_。(分数:1.00)A.木通、川芎B.川芎、桃仁C.穿山甲、王不留行 D.王不留行、牛膝解析:解析 川芎的功效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木通的功效是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木通是利水渗湿药;桃仁的功效是活血化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牛膝的功效是活血调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穿山甲的功效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王不留行的功效是活血调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12.李东垣所创,主治劳倦伤脾所致的发热,称为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_。(分数:1.00)A.竹叶石膏汤B.小
17、建中汤C.补中益气汤 D.归脾汤解析:解析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所创,专为治疗脾胃病始得,主用于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头痛自汗,渴喜热饮,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气短乏力,脉洪大而重取无力者。本方以甘温补气为主,而治脾胃气虚发热之证,所以 C 为正确答案。13.痰浊阻肺型的喘证治疗宜选用_。(分数:1.00)A.桑白皮汤加减B.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C.五磨饮子加减D.定喘汤解析:14.患者,男,31 岁,胃脘疼痛 2 天。因暴食饮酒后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后痛缓但时而复作,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弦滑。急做胃镜示胃大部分见点线状的糜烂面,亦可见点状出血。治疗应首选_。(分数:1.00)A
18、.良附丸B.保和丸 C.化肝煎D.失笑散解析:解析 患者由于饮食不节而致饮食积滞,胃气不通而胃痛,宜选用保和丸以消食导滞,和胃止痛。15.葛根芩连汤的功用是_。(分数:1.00)A.清热燥湿,调气和营B.清胃凉血C.解表清里 D.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解析:解析 本方证是因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所致。表证未解,里热已炽,见身热口渴、胸闷烦热、口干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热邪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脉数。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方中重用葛根为君,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以苦寒之黄连、黄芩为臣,清热燥湿
19、,厚肠止利。A 属于芍药汤的功用;B 属于清胃散的功用;D 属于藿香正气散的功用。16.治疗气病的八会穴是_。(分数:1.00)A.中脘B.太渊C.膻中 D.悬钟解析:解析 难经四十五难:“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中脘)、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悬钟)、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膻中)。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即歌诀“血会膈俞气膻中,脉会太渊筋阳陵,骨会大杼髓绝骨,脏会章门中脘腑”。故治疗气病的八会穴是膻中。17.临床上具有发作性痰鸣气喘特点的疾患是_。(分数:1.00)A.咳嗽B.哮证 C.喘证D.肺痈解析:解析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
20、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粗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18.外感头痛的治疗原则是_。(分数:1.00)A.温肾壮阳为主B.滋阴养血补虚为主C.活血化瘀为主D.祛邪活络为主 解析:解析 头痛的发生是由于脉络痹阻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而成,因此治疗时必以调神利窍、缓急止痛为基本原则。临证时,外感者宜以祛邪活络为主,内伤者以滋阴养血补虚为要。19.患者腹痛拘急,得温痛减,遇冷更甚,饮食减少,口不渴,小便清利,舌苔白腻,脉沉紧。其证候是_。(分数:1.00)A.气滞B.实寒 C.血瘀D.实热解析:解析 寒邪内阻型腹痛的特点是:腹痛急迫,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冷更甚,恶寒身倦,手足不温,口淡不
21、渴,小便清长,大便尚调,舌苔白腻,脉沉紧。上述病例符合寒邪内阻型腹痛特点,是实寒证的表现。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医德思想内容的是_。(分数:1.00)A.救死扶伤、一视同仁的道德准则B.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C.清廉正直、不图钱财的道德品质D.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 解析:解析 救死扶伤、一视同仁的道德准则,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清廉正直、不图钱财的道德品质,不畏权贵、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均是中国古代医德思想的内容。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是现代医德思想的内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1.下列属于瘀血阻络胁痛特点的有_。(分数:2.00
22、)A.痛处固定不移 B.痛处拒按 C.疼痛走窜不定D.疼痛入夜尤甚 解析:解析 瘀血疼痛的特点是:刺痛或如刀割,固定不移而拒按,夜间痛甚。疼痛走窜不定多为风邪治病的特点。22.下列属于肺痨的常见症状的是_。(分数:2.00)A.咳嗽、咯血 B.潮热、盗汗 C.咯吐腥臭浊痰D.身体逐渐消瘦 解析:解析 咯吐腥臭浊痰是肺痈的常见症状,肺痨的常见症状为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23.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当区别_。(分数:2.00)A寒 B热 C痰 D气 解析:解析 实喘治肺,治以祛邪利气。应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宣、清肃、祛痰、降气等法。24.关于头痛的预防调护正确的
23、有_。(分数:2.00)A.头痛的急性发作期,应适当休息 B.疏导劝慰以稳定情绪 C.不宜食用炸烤辛辣的厚味食物 D.不限制烟酒解析:解析 头痛的急性发作期,应适当休息,不宜食用炸烤辛辣的厚味食物,以防生热助火,有碍治疗,同时限制烟酒。若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疏导劝慰以稳定情绪。25.胃脘痛应注意哪些?_(分数:2.00)A.忌暴饮暴食 B.不宜食油腻食物 C.尽量避免浓茶、咖啡、辛辣食品 D.慎用水杨酸、激素类药物 解析:解析 胃脘痛时饮食以少食多餐、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原则,不宜饮酒及过食生冷、辛辣食物,切忌粗硬饮食、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常;治疗应慎用水杨酸、激素类药物。26.石膏清热
24、泻火,可用于治疗_。(分数:2.00)A.气分实热 B.肺热喘咳 C.胃火牙痛 D.实热消渴 解析:解析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是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可治疗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证、胃火牙痛、头痛及实热消渴等。27.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 (分数:2.00)A.济生肾气丸 B.五苓散C.真武汤 D.实脾饮解析:解析 本证为水肿肾阳衰微证,治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选用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28.下列具有补虚作用的药物是_。(分数:2.00)A.三七 B.仙鹤草 C.白及D.白蔹解
25、析:解析 三七的功效是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兼能补虚强壮;仙鹤苹的功效是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二者的共同功效是止血、补虚。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能;白蔹具有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的功效。29.下列哪项不是痞满的常见病因?_(分数:2.00)A.感受外邪B.内伤饮食C.年老体虚 D.禀赋不足 解析:解析 因表邪内陷入里,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或脾胃虚弱等各种原因导致脾胃损伤,升降失司,胃气壅塞,即可发生痞满。30.黄疸主要表现有_。(分数:2.00)A.爪甲黄B.目黄 C.身黄 D.尿黄 解析:解析 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
26、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病证。三、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10.00)3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 1;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2。 (分数:1.00)解析:损其有余(实者泻之) 补其不足(虚者补之)32.“乙癸同源”指的是 1 和 2 的关系。 (分数:1.00)解析:肝 肾3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应于 1 证,内经称为“ 2”。 (分数:1.00)解析:虚寒 阴病治阳34.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 2、 3。 (分数:1.00)解析:主运化 主升清 主生血统血35.百合能 1 安神,治疗 2 之心神不安。 (分数:1.00)解析:清心养阴 虚烦36.黄芪与白术都具有的功效是 1、
27、 2、止汗。 (分数:1.00)解析:健脾补中(或益气) 利尿37.五倍子与五味子均具有 1、 2、涩精止遗、涩肠止泻的功效。 (分数:1.00)解析:敛肺止咳 敛汗止汗38.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 1、 2、 3。 (分数:1.00)解析:杏仁 白蔻仁 薏苡仁39.便秘的治疗,气虚者宜用 1 汤;而血虚者,宜用 2 丸治疗。 (分数:1.00)解析:黄芪 润肠4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在内, 1;阳在外, 2。” (分数:1.00)解析:阳之守也 阴之使也四、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41.吴茱萸的主要功效是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
28、解析 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助阳、止泻的功效。42.脑为髓海,有“中精之府”之称。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中医中常说的四海是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脑为髓海,冲脉为血海,膻中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灵枢称:“胆者,中精之府。”43.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孕妇均应慎用。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44.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景岳所著。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伤寒杂病论又名伤寒论,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45.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手足末端。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十二经脉
29、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胸腹部,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手足末端,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头面部。46.肾调节水液代谢主要是肾的固摄作用。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肾调节水液代谢主要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实现的。47.藏精气而不泻是六腑的功能特点。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实”是五脏的功能特点,“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满”是六腑的功能特点。48.肺的呼吸功能,是靠肺阴的推动作用实现的。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肺的呼吸功能,是靠肺气的推动作用实现的。49.黄芪的功效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收敛生肌,安胎
30、。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补气行血之功效。50.脾在液为唾。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脾在液为涎。五、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5.00)51.中风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中风是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52.相火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相火与君火(心火)相对而言,寄藏于下焦肝肾、有温养脏腑,主司生殖的功能,与群火相配,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53.三焦 (分数:3.
31、00)_正确答案:()解析: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生理角度上讲,还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54.心肾不交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心肾不交指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心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主要症状: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55.潮热
32、(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潮热指发热如潮水一样定时出现,每天到一定时候体温就升高(一般多在下午出现)。六、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5.00)56.简述泄泻与痢疾的区别。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薄,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而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57.简述六种淋证的临床表现,治法,选方。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淋证以小便频急,淋沥刺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点。 (1)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
33、时灼痛,或伴发热,腰痛拒按。治法:清热利湿通淋。选方:八正散。 (2)石淋: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伴尿道拘急疼痛,或腰绞痛难忍。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选方:石韦散。 (3)血淋:小便溺血而痛。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选方:小蓟子饮。 (4)气淋:以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治法:理气疏导,通淋利尿。选方:沉香散。 (5)膏淋:小便混浊如米泔样或滑腻如膏脂。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泄浊。选方:程氏革薜分清饮。 (6)劳淋: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治法:补脾益肾。选方:无比山药丸。58.何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如何治疗?
34、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胃不和则卧不安”自出素问逆调论。因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而不得安寐。症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当清化痰热,和中安神,用黄连温胆汤加味。七、病案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59.患者,男,58 岁,农民,1999 年 9 月 20 日就诊。患者肢体关节疼痛 13 年。13 年前因冒风淋雨后出现肢体关节酸痛不适,屈伸不利,时而肩、腕关节疼痛,时而膝关节疼痛,经服“阿司匹林”症状缓解,但一遇气候变化又发作。近半年来,身体渐瘦,时感头晕目眩,关节疼
35、痛游走不定,痛时灼热感,外表不红肿,苔薄黄,脉弦数。近 1 周患者肢体关节红肿热痛,痛势较急,呈游走性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伴身热、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数。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分析、治法、主方、药物。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诊断:痹证 证型:风湿热痹 分析:初起风湿之邪痹阻关节、气机不利,气血失畅则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风性善行数变则疼痛游走不定;风湿相搏,留滞经络关节,难于骤去,虽服药后症状缓解,但未除病根,故一遇诱因则反复发作。而后痹阻日久化热,故痛处有灼热感。最后风湿热邪壅阻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故关节红肿热痛,屈伸则痛甚,余症皆为热甚津伤之象。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桂枝 5g 防风 8g 知母 15g 石膏 15g 黄芩 15g 防己 10g 薏苡仁 10g 牛膝 15g 忍花藤 10g 桑枝 8g 甘草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