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基础理论(综合)-试卷 16 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分数:6.00)(1).人的生长发育靠气的(分数:2.00)A.B.C.D.E.(2).使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分数:2.00)A.B.C.D.E.(3).多尿是与气的哪项功能失常有关(分数:2.00)A.B.C.D.E.二、A1 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蛰虫周密”脉象指的是下列哪一个时间(分数:2.00)A.长夏B.冬日C.春日D.夏日E.秋日2.气的根本属性指是(分数
2、:2.00)A.运动B.下降C.外出D.上升E.静止3.下列哪一个是阴阳属性的征兆(分数:2.00)A.动静B.上下C.水火D.晦明E.寒热4.可以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分数:2.00)A.阴虚则阳亢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阳胜则阴病5.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色发黑,脉象为沉,则病位在哪一部分(分数:2.00)A.心B.肾C.肺D.脾E.肝6.五行之中,木是土的(分数:2.00)A.所胜B.相生C.所不胜D.子E.母7.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分数:2.00)A.肺主治节的功能B.心主神明功能C.脾主运化的功能D.肝主疏泄的功能E.肾主藏精的功能8.“主治节”是属于
3、(分数:2.00)A.肾的生理功能B.肝的生理功能C.脾的生理功能D.肺的生理功能E.心的生理功能9.与肌肉关系密切的脏是哪一个(分数:2.00)A.肾B.肝C.脾D.肺E.心10.肾之华在(分数:2.00)A.爪B.发C.毛D.唇E.面11.四肢肌肉强健有力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心主血脉B.肾主骨C.脾主运化D.肺主气E.肝主筋12.“州都之官”说的是(分数:2.00)A.胆B.胃C.膀胱D.小肠E.大肠13.下列既属六腑,也属于奇恒之腑的是(分数:2.00)A.髓B.肝C.胆D.脑E.女子胞14.津液是指(分数:2.00)A.汗液B.口水C.胃液D.肠液E.人体正常体液15.在津
4、液的生成中,最为密切相关的脏腑是(分数:2.00)A.脾、肺B.脾、胃C.脾、肾D.肠、胃E.肺、肾16.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是(分数:2.00)A.扁鹊心书B.难经C.吴医汇讲D.十四经发挥E.内经17.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分数:2.00)A.下肢B.手足C.胸腹D.上肢E.头面18.行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分数:2.00)A.督脉B.任脉C.肾经D.膀胱经E.冲脉19.易袭阳位,具有升发向上特性的邪气是(分数:2.00)A.暑邪B.燥邪C.火邪D.风邪E.寒邪20.温燥病的发病季节一般在(分数:2.00)A.长夏季节B.近冬深秋C.夏末秋初D.春末夏初E.冬末春初21.热
5、极生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较少见(分数:2.00)A.目睛上吊B.高热C.抽搐D.神昏谵语E.手足蠕动22.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分数:2.00)A.邪气强盛B.邪胜正负C.正气不足D.正虚邪不胜E.正胜邪衰23.热因热用适用于(分数:2.00)A.虚热证B.真热假寒证C.寒热错杂证D.实热证E.真寒假热证24.下列穴位中,哪一个是最常用的保健穴(分数:2.00)A.大椎B.合谷C.委中D.足三里E.列缺中医基础理论(综合)-试卷 16 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分数
6、:6.00)(1).人的生长发育靠气的(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推动作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促进血的生成,推动血的运行,促进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2).使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气化作用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如将饮食物转化成水谷之精气,然后再化生为气、血、津液、精等;津液经过代谢,可转化成汗液、尿液、涕、唾、泪、涎等;饮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其残渣可转化成糟粕排出体外等,这些都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3).多尿是与气的哪项功能失常有关(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气的固摄功能减弱,可导
7、致体内液态物质的大量丢失。如:气不摄津,可导致自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泄下滑脱。二、A1 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蛰虫周密”脉象指的是下列哪一个时间(分数:2.00)A.长夏B.冬日 C.春日D.夏日E.秋日解析:解析:四时的脉象也有相应的变化,如“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夏脉多浮大,秋冬脉多沉小。这种脉象的浮沉变化,也是机体受四时更替的影响后,在气血方面所引起的适应性调节反映。2.气的根本属性指是(分数:2.00)A.运动 B.下降C.外出D.上升E.静止解
8、析:解析:天地之气动而不息,气是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气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或动静、聚散,或絪縕、清浊,或升降、屈伸,以运动变化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形式,所以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3.下列哪一个是阴阳属性的征兆(分数:2.00)A.动静B.上下C.水火 D.晦明E.寒热解析:解析:“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以水火而言,“水为阴,火为阳”,因为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故水和火很能代表阴和阳的含义。4.可以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分数:2.00)A.阴虚则阳亢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E.阳胜则阴病解析:解析: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
9、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立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5.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色发黑,脉象为沉,则病位在哪一部分(分数:2.00)A.心B.肾 C.肺D.脾E.肝解析:解析:由分析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外在表现,依据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和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可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推断病情进展和判断疾病的预后。即所谓“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五色:青赤黄白黑,对应五脉:弦洪缓浮沉,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6.五行之中,木是土的(分数:2.00)A.所胜B.
10、相生C.所不胜 D.子E.母解析:解析:木克土,故木是土的所不胜。7.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分数:2.00)A.肺主治节的功能B.心主神明功能 C.脾主运化的功能D.肝主疏泄的功能E.肾主藏精的功能解析:解析:心主神明中的神明,指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是由心所主持的;因而对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也起着主导作用。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精神健旺,神志清楚;反之,则可致精神神志异常,出现惊悸、健忘、失眠、癫狂等证候,也可引起其他脏腑的功能紊乱。8.“主治节”是属于(分数:2.00)A.肾的生理功能B.肝的生理功能C.脾的生理功能D.肺的生理功能 E.心的生理功能解析:解析:肺
11、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治节、朝百脉,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9.与肌肉关系密切的脏是哪一个(分数:2.00)A.肾B.肝C.脾 D.肺E.心解析:解析:脾在体合肉,主四肢,故脾与肌肉关系密切。10.肾之华在(分数:2.00)A.爪B.发 C.毛D.唇E.面解析:解析:肾华在发,脾华在唇,肺华在毛,肝华在爪,心华在面。11.四肢肌肉强健有力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心主血脉B.肾主骨C.脾主运化 D.肺主气E.肝主筋解析:解析: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正常,营养充盈,则肌肉丰满,四肢强健有力。中老年人脾虚不运,消化吸收机能失常,则食少纳呆,大便溏泻;升降失职,气机阻遏,则脘腹
12、胀满疼痛;脾主四肢肌肉,中气不足,则四肢倦怠、乏力,消瘦。综上所述,四肢肌肉强健有力主要决定于脾主运化。12.“州都之官”说的是(分数:2.00)A.胆B.胃C.膀胱 D.小肠E.大肠解析:解析:素问灵兰秘典论: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张景岳注: “膀胱位居最下,三焦水液所归,是同都会之地,故日州都之官。”故应选 C。13.下列既属六腑,也属于奇恒之腑的是(分数:2.00)A.髓B.肝C.胆 D.脑E.女子胞解析:解析:胆的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故为六腑之一。因胆本身并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且藏精汁,与胃、肠等腑有别,故又属奇恒之府。14.津液是指(
13、分数:2.00)A.汗液B.口水C.胃液D.肠液E.人体正常体液 解析:解析: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故亦称为“水液”。津液在经脉内者,是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在经脉外者,则遍布于各组织器官之中。津液,主要指体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15.在津液的生成中,最为密切相关的脏腑是(分数:2.00)A.脾、肺B.脾、胃 C.脾、肾D.肠、胃E.肺、肾解析:解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在津液生成中起决定作用。16.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是(分数:2.00)A.扁鹊心书B.难经C.吴医汇讲D.十四经发挥E.内经 解析:解析:经络学说在灵枢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并已形成了比较系统
14、的理论。17.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分数:2.00)A.下肢B.手足 C.胸腹D.上肢E.头面解析:解析: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可以概括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上胸,交手三阴经”,故阴经与阳经的交接是在手足部位。18.行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分数:2.00)A.督脉 B.任脉C.肾经D.膀胱经E.冲脉解析:解析:督脉在背部的走行是沿脊柱里面上行,故行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督脉。19.易袭阳位,具有升发向上特性的邪气是(分数:2.00)A.暑邪B.燥邪C.火邪D.风邪 E.寒邪解析:解析:
15、风邪,其中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20.温燥病的发病季节一般在(分数:2.00)A.长夏季节B.近冬深秋C.夏末秋初 D.春末夏初E.冬末春初解析:21.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较少见(分数:2.00)A.目睛上吊B.高热C.抽搐D.神昏谵语E.手足蠕动 解析:解析:临床表现高热神昏,躁热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为主症。手足蠕动较少见的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22.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分数:2.00)A.邪气强盛B.邪胜正负C.正气不足 D.正虚邪不胜E.正胜邪衰解析:解析: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正气不足,正气的强弱可以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当气正充足,脏腑、经络等机能活动就旺盛,抗病康复能力强;正气虚少,则脏腑经络功能活动衰减、抗病防御能力和修复损伤能力就弱,邪气乘虚而入,因而发病。23.热因热用适用于(分数:2.00)A.虚热证B.真热假寒证C.寒热错杂证D.实热证E.真寒假热证 解析:解析: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24.下列穴位中,哪一个是最常用的保健穴(分数:2.00)A.大椎B.合谷C.委中D.足三里 E.列缺解析:解析:常用的保健穴有许多种,其中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四总穴之一,是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位,古人称之为“长寿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