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20-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44822       资源大小:60.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20-3及答案解析.doc

    1、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 20-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关于经络学说的应用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经络运行气血,感应传导B.经络可以传递病邪,反映病变C.指导疾病的诊断D.指导临床治疗E.针灸疗法必须按照经络学说辨证2.促使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病理因素是(分数:2.00)A.正邪相争剧烈B.正虚邪恋C.正气衰竭,邪气独盛D.正气不足,邪气亦衰E.邪去而正不复3.与人体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是气的哪项功能(分数:2.00)A.推动作用B.固摄作用C.温煦作用D.防御作用E.气化作用4.在发病过程中

    2、,邪气为(分数:2.00)A.决定是否发病B.决定着疾病的性质C.发病的决定因素D.发病的重要条件E.以上都不是5.产生气虚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准确的(分数:2.00)A.先天禀赋不足B.后天饮食失养C.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D.忧思则伤心脾E.劳倦内伤6.除哪项外,下列皆可为血瘀的病因(分数:2.00)A.气虚B.气滞C.血寒D.饮食停滞E.外伤7.火热内生的形成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分数:2.00)A.精神情志刺激,气机郁结化火B.精亏血少,阴虚阳亢,虚热内生C.外感寒湿燥邪,郁久从阳化热D.火热邪气侵及机体,阳热亢盛E.食积郁久化热8.“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分数:2.00

    3、)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气能化津E.以上都不是9.六淫侵犯人体最易引起疼痛的是(分数:2.00)A.风B.燥C.湿D.寒E.火10.“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意思主要是指(分数:2.00)A.邪气伤人,必伤人体的正气B.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C.正气不足,邪气易于侵犯人体D.若感受外邪,则说明正气虚弱E.以上都不是11.关于六淫致病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B.既可单独又可两种以上侵袭人体C.既可相互影响又可相互转化D.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E.脏腑功能失调亦可产生六淫邪气12.适宜采用通因通用法治疗的是(分数:2.00)A.脾虚泄泻B.肾

    4、虚五更泄泻C.瘀血所致崩漏D.肾虚小便频数E.虚实夹杂病证13.以下不属于风邪致病特点的是(分数:2.00)A.风为阳邪,易袭阴位B.风性数变C.风为百病之长D.其性开泄E.风性善行14.下列属于奇恒之腑的是(分数:2.00)A.三焦B.胃C.胰D.胆E.筋15.适宜采用塞因塞用法治疗的是(分数:2.00)A.真实假虚证B.真寒假热证C.真热假寒证D.真虚假实证E.虚实夹杂证16.扶正的治则,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分数:2.00)A.邪气盛,正气未衰B.正气虚,邪气也不盛C.邪气盛,正气已虚D.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E.以上都不适宜17.关于正常人体“津液“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

    5、.是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B.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C.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D.具有滋润和濡养作用E.津和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18.辨证论治中“证“的概念是(分数:2.00)A.疾病的症状B.疾病的体征C.疾病的证候D.疾病的审证求因E.疾病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病理概括19.关于正常人体“血“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B.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C.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D.是红色的液态样物质E.无论血在体内何处,均能发挥其生理效应20.症见面色无华,眩晕,夜寐多梦,两目干涩,肢体麻木不仁,筋肉晌动,脉细舌淡的病机是(分数:2.00)A.心血亏虚B.肝肾阴虚

    6、C.肝血不足D.气血两虚E.阳盛化风21.所谓“阴阳之征兆“是指(分数:2.00)A.寒与热B.动与静C.表与里D.升与降E.水与火22.关于奇恒之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在形态上与腑相似B.在功能上与脏相似C.皆藏于阴而象于地D.藏而不泻E.均无五行配属23.正气强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分数:2.00)A.居住的地域条件B.工作环境C.体质和精神状态D.气候变化E.以上都不是24.对于瘀血所致崩漏,应采用的治法是(分数:2.00)A.塞因塞用法B.益气摄血法C.收涩止血法D.滋补肝肾法E.以上都不是25.以下影响发病的因素不属于外环境的是(分数:2.00)A.劳累过度B.体质

    7、因素C.地域因素D.工作环境E.外伤26.事物阴阳属性正确表述的一项是(分数:2.00)A.任何事物都可分阴阳B.是绝对的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D.有限的可分性E.不是相对的27.关于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生殖器官的发育,全赖于天癸B.十二经脉气血经过冲、任二脉的调节,注入胞宫,而发生月经C.女子胞的功能与肝的生理功能有关D.女子胞的功能与脾的生理功能有关E.女子胞的功能与心的生理功能无关28.维持阴阳相对的动态平衡称之为(分数:2.00)A.阴阳交感B.阴平阳秘C.阴静阳动D.阴生阳长E.阴阳离决29.正确表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分数:2.00)

    8、A.阴阳五行学说B.脏腑学说C.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D.辨证论治学说E.经络学说30.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联系的是(分数:2.00)A.十五别络B.十二经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奇经八脉31.亡阴的主要症状是(分数:2.00)A.脉数疾B.大汗淋漓C.精神萎靡D.口渴喜冷饮E.面色苍白32.关于气与津液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气虚导致津液停滞称水停气滞33.腹部经脉由内而外排列的顺序为(分数:2.00)A.足厥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阳B.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阳、足太阴C.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阳、足厥阴D.足太阴、足阳明、足少

    9、阴、足厥阴E.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34.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分数:2.00)A.脉B.胆C.骨D.筋E.女子胞35.所谓“寒从中生“病机,主要是指(分数:2.00)A.寒邪伤人,影响脏腑功能B.寒邪直中脾胃,伤及阳气C.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D.恣食生冷,内脏受寒E.寒邪从肌表而入,渐侵脏腑36.与尿液排泄关系密切的是气的哪项功能(分数:2.00)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以上都不是37.“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分数:2.00)A.双方对立制约B.双方不断资生促进C.双方不断变化运动D.双方斗争平衡E.双方此消彼长38.下列属于“

    10、阳中之阴“的时间是(分数:2.00)A.前半夜B.下午C.上午D.中午E.后半夜39.“实而不能满“是哪项的生理特点概括(分数:2.00)A.五脏B.六腑C.脏腑D.奇恒之腑E.以上都不是40.适合治疗阳偏衰的治法是(分数:2.00)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病治阴D.阳病治阳E.以上都不是41.提出“千般痰难,不越三条“的医家是(分数:2.00)A.张景岳B.张从正C.张仲景D.张志聪E.张元素42.下列关于阴阳平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阴阳平衡是相对的B.阴阳平衡是绝对的C.阴阳平衡是重要的D.阴阳平衡是必要的E.阴阳平衡是运动的43.“水火既济“指的是哪两脏之间的关系

    11、(分数:2.00)A.心与肺B.心与肾C.脾与肾D.肝与肾E.肺与脾44.归属于五行中“火“的五声是(分数:2.00)A.呼B.笑C.歌D.哭E.呻45.归属于五行中“火“的五音是(分数:2.00)A.角B.徵C.宫D.商E.羽46.肺病及肾的五行传变是(分数:2.00)A.母病及子B.子盗母气C.传其所胜D.传其所不胜E.以上都不是47.属“子盗母气“的脏病传变是(分数:2.00)A.肺病及脾B.肺病及肾C.肺病及心D.肾病及肝E.以上都不是48.“动极镇之以静“说明的阴阳关系是(分数:2.00)A.阴阳相互转化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消长D.阴阳对立制约E.以上都不是49.归属于五行中

    12、“金“的五脏是(分数:2.00)A.肝B.心C.脾D.肺E.肾50.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分数:2.00)A.巢元方B.孙思邈C.王叔和D.皇甫谧E.陈无择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 20-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关于经络学说的应用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经络运行气血,感应传导B.经络可以传递病邪,反映病变C.指导疾病的诊断D.指导临床治疗E.针灸疗法必须按照经络学说辨证 解析:2.促使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病理因素是(分数:2.00)A.正邪相争剧烈B.正虚邪恋C.正气衰竭,邪气独盛 D.正气不足

    13、,邪气亦衰E.邪去而正不复解析:3.与人体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是气的哪项功能(分数:2.00)A.推动作用 B.固摄作用C.温煦作用D.防御作用E.气化作用解析:4.在发病过程中,邪气为(分数:2.00)A.决定是否发病B.决定着疾病的性质C.发病的决定因素D.发病的重要条件 E.以上都不是解析:5.产生气虚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准确的(分数:2.00)A.先天禀赋不足B.后天饮食失养C.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D.忧思则伤心脾 E.劳倦内伤解析:6.除哪项外,下列皆可为血瘀的病因(分数:2.00)A.气虚B.气滞C.血寒D.饮食停滞 E.外伤解析:7.火热内生的形成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分数:2

    14、.00)A.精神情志刺激,气机郁结化火B.精亏血少,阴虚阳亢,虚热内生C.外感寒湿燥邪,郁久从阳化热D.火热邪气侵及机体,阳热亢盛 E.食积郁久化热解析:8.“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分数:2.00)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气能化津E.以上都不是 解析:9.六淫侵犯人体最易引起疼痛的是(分数:2.00)A.风B.燥C.湿D.寒 E.火解析:10.“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意思主要是指(分数:2.00)A.邪气伤人,必伤人体的正气B.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C.正气不足,邪气易于侵犯人体 D.若感受外邪,则说明正气虚弱E.以上都不是解析:11.关于六淫致病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15、分数:2.00)A.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B.既可单独又可两种以上侵袭人体C.既可相互影响又可相互转化D.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E.脏腑功能失调亦可产生六淫邪气 解析:12.适宜采用通因通用法治疗的是(分数:2.00)A.脾虚泄泻B.肾虚五更泄泻C.瘀血所致崩漏 D.肾虚小便频数E.虚实夹杂病证解析:13.以下不属于风邪致病特点的是(分数:2.00)A.风为阳邪,易袭阴位 B.风性数变C.风为百病之长D.其性开泄E.风性善行解析:14.下列属于奇恒之腑的是(分数:2.00)A.三焦B.胃C.胰D.胆 E.筋解析:15.适宜采用塞因塞用法治疗的是(分数:2.00)A.真实假虚证B.真寒假热证

    16、C.真热假寒证D.真虚假实证 E.虚实夹杂证解析:16.扶正的治则,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分数:2.00)A.邪气盛,正气未衰B.正气虚,邪气也不盛 C.邪气盛,正气已虚D.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E.以上都不适宜解析:17.关于正常人体“津液“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是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 B.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C.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D.具有滋润和濡养作用E.津和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解析:18.辨证论治中“证“的概念是(分数:2.00)A.疾病的症状B.疾病的体征C.疾病的证候 D.疾病的审证求因E.疾病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病理概括解析:19.关于正常人体“血“的描述,错误

    17、的是(分数:2.00)A.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B.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C.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D.是红色的液态样物质E.无论血在体内何处,均能发挥其生理效应 解析:20.症见面色无华,眩晕,夜寐多梦,两目干涩,肢体麻木不仁,筋肉晌动,脉细舌淡的病机是(分数:2.00)A.心血亏虚B.肝肾阴虚C.肝血不足 D.气血两虚E.阳盛化风解析:21.所谓“阴阳之征兆“是指(分数:2.00)A.寒与热B.动与静C.表与里D.升与降E.水与火 解析:22.关于奇恒之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在形态上与腑相似B.在功能上与脏相似C.皆藏于阴而象于地D.藏而不泻E.均无五行配属 解析

    18、:23.正气强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分数:2.00)A.居住的地域条件B.工作环境C.体质和精神状态 D.气候变化E.以上都不是解析:24.对于瘀血所致崩漏,应采用的治法是(分数:2.00)A.塞因塞用法B.益气摄血法C.收涩止血法D.滋补肝肾法E.以上都不是 解析:25.以下影响发病的因素不属于外环境的是(分数:2.00)A.劳累过度B.体质因素 C.地域因素D.工作环境E.外伤解析:26.事物阴阳属性正确表述的一项是(分数:2.00)A.任何事物都可分阴阳B.是绝对的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D.有限的可分性E.不是相对的解析:27.关于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

    19、.00)A.生殖器官的发育,全赖于天癸B.十二经脉气血经过冲、任二脉的调节,注入胞宫,而发生月经C.女子胞的功能与肝的生理功能有关D.女子胞的功能与脾的生理功能有关E.女子胞的功能与心的生理功能无关 解析:28.维持阴阳相对的动态平衡称之为(分数:2.00)A.阴阳交感B.阴平阳秘 C.阴静阳动D.阴生阳长E.阴阳离决解析:29.正确表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分数:2.00)A.阴阳五行学说B.脏腑学说C.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D.辨证论治学说E.经络学说 解析:30.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联系的是(分数:2.00)A.十五别络 B.十二经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奇经八脉解析:31.亡阴的主要症状

    20、是(分数:2.00)A.脉数疾 B.大汗淋漓C.精神萎靡D.口渴喜冷饮E.面色苍白解析:32.关于气与津液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气虚导致津液停滞称水停气滞 解析:33.腹部经脉由内而外排列的顺序为(分数:2.00)A.足厥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阳B.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阳、足太阴C.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阳、足厥阴D.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E.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解析:34.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分数:2.00)A.脉B.胆C.骨D.筋 E.女子胞解析:35.所谓“寒从中生“病机,主要是指(分数:2.00

    21、)A.寒邪伤人,影响脏腑功能B.寒邪直中脾胃,伤及阳气C.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 D.恣食生冷,内脏受寒E.寒邪从肌表而入,渐侵脏腑解析:36.与尿液排泄关系密切的是气的哪项功能(分数:2.00)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E.以上都不是解析:37.“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分数:2.00)A.双方对立制约B.双方不断资生促进C.双方不断变化运动 D.双方斗争平衡E.双方此消彼长解析:38.下列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分数:2.00)A.前半夜B.下午 C.上午D.中午E.后半夜解析:39.“实而不能满“是哪项的生理特点概括(分数:2.00)A.五

    22、脏B.六腑 C.脏腑D.奇恒之腑E.以上都不是解析:40.适合治疗阳偏衰的治法是(分数:2.00)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C.阴病治阴D.阳病治阳E.以上都不是解析:41.提出“千般痰难,不越三条“的医家是(分数:2.00)A.张景岳B.张从正C.张仲景 D.张志聪E.张元素解析:42.下列关于阴阳平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阴阳平衡是相对的B.阴阳平衡是绝对的 C.阴阳平衡是重要的D.阴阳平衡是必要的E.阴阳平衡是运动的解析:43.“水火既济“指的是哪两脏之间的关系(分数:2.00)A.心与肺B.心与肾 C.脾与肾D.肝与肾E.肺与脾解析:44.归属于五行中“火“的五声是(分

    23、数:2.00)A.呼B.笑 C.歌D.哭E.呻解析:45.归属于五行中“火“的五音是(分数:2.00)A.角B.徵 C.宫D.商E.羽解析:46.肺病及肾的五行传变是(分数:2.00)A.母病及子 B.子盗母气C.传其所胜D.传其所不胜E.以上都不是解析:47.属“子盗母气“的脏病传变是(分数:2.00)A.肺病及脾 B.肺病及肾C.肺病及心D.肾病及肝E.以上都不是解析:48.“动极镇之以静“说明的阴阳关系是(分数:2.00)A.阴阳相互转化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消长D.阴阳对立制约 E.以上都不是解析:49.归属于五行中“金“的五脏是(分数:2.00)A.肝B.心C.脾D.肺 E.肾解析:50.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分数:2.00)A.巢元方 B.孙思邈C.王叔和D.皇甫谧E.陈无择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20-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ppealoxygen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