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基础理论-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44789       资源大小:124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基础理论-2及答案解析.doc

    1、中医基础理论-2 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22,分数:22.00)1.虚损病变表现为闭塞不通征象,用补益方药来治疗,此概括为下列哪一项( ) A虚则补之 B补其不足 C功补兼施 D塞因塞用 E补虚泻实(分数:1.00)A.B.C.D.E.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 A以阳中求阴之法调整阴阳偏衰 B以阴中求阳之法调整阴阳偏衰 C泻热之法,调整阳的偏盛 D以补阴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 E以补阳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分数:1.00)A.B.C.D.E.3.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性产物( ) A瘀血 B痰饮 C结石 D积食 E血瘀(分数:1.0

    2、0)A.B.C.D.E.4.劳力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 ) A心肺 B心脾 C脾胃 D脾肾 E肝肾(分数:1.00)A.B.C.D.E.5.合病是指( ) A多部位同时受邪 B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C寒湿合邪而侵人 D经脉间病证传变 E湿热合邪而致病(分数:1.00)A.B.C.D.E.6.寒性病变表现出寒象,用温热药来治疗,应概括为下列哪一项( ) A用寒远寒 B用热远热 C逆者正治 D热者寒之 E寒者热之(分数:1.00)A.B.C.D.E.7.湿邪、寒邪共同的致病特征是( ) A损伤阳气 B阻遏气机 C黏腻重浊 D凝滞吸引 E易袭阳位(分数:1.00)A.B.C.D.E.8.药邪与医过相同的

    3、致病特点是( ) A导致中毒 B情志波动 C加重病情 D阻滞气机 E蒙蔽心神(分数:1.00)A.B.C.D.E.9.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 A心脾肝肾 B心肺脾肾 C肝胆脾肾 D肺脾肝肾 E心肝肺肾(分数:1.00)A.B.C.D.E.10.下列属于药邪致病特点的是( ) A情志波动 B阻滞气机 C变生他疾 D蒙蔽心神 E炮制失度(分数:1.00)A.B.C.D.E.11.其性干涩,易伤津液的病邪是( ) A风邪 B燥邪 C火邪 D暑邪 E疬气(分数:1.00)A.B.C.D.E.12.阳盛格阴的病理特点是( ) A阳盛则阴病 B阳损及阴 C真热假寒 D重阳必阴 E真实假虚(分数:

    4、1.00)A.B.C.D.E.13.结石多发于( ) A六腑 B心肺肝肾 C脾胃肾膀胱 D肝胆肾膀胱 E肝肾脾胆(分数:1.00)A.B.C.D.E.14.悲忧过度主要损伤的脏腑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分数:1.00)A.B.C.D.E.15.下列哪项不属于导致津液不足的原因( ) A热盛 B大汗 C多尿 D脏腑气化功能减退 E气滞(分数:1.00)A.B.C.D.E.16.证候虚实的“实”是指( ) A体质壮实 B正气旺盛 C邪气亢胜 D病邪内生 E外邪侵袭(分数:1.00)A.B.C.D.E.17.寒邪的性质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凝滞 D其性黏腻 E其性干

    5、涩(分数:1.00)A.B.C.D.E.18.既有季节性特点又不受季节限制,常为外感治病之先导的邪气是( ) A热邪 B风邪 C疬气 D寒邪 E湿邪(分数:1.00)A.B.C.D.E.19.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引起发病取决于( ) A邪气性质 B正气盛衰 C禀赋强弱 D感邪轻重 E邪正胜负(分数:1.00)A.B.C.D.E.20.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此说的发病类型属于( ) A感邪即发 B徐发 C伏而后发 D复发 E继发(分数:1.00)A.B.C.D.E.21.适用于“急则治标”治则的是( ) A阴虚咳嗽 B持续低热 C大小便不通 D慢性胃痛 E下肢水肿(分数:1.

    6、00)A.B.C.D.E.22.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的“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说明了( )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分数:1.00)A.B.C.D.E.二、B 型题(总题数:7,分数:7.00) A实热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真寒假热证 E阴阳两虚证(分数:1.00)(1).阴阳互损可形成( )(分数:0.50)A.B.C.D.E.(2).阴盛格阳可形成( )(分数:0.50)A.B.C.D.E. A思 B怒 C悲 D恐 E喜(分数:1.00)(1).在五志的

    7、五行归类中属于“水”的是( )(分数:0.50)A.B.C.D.E.(2).在五志的五行归类中属于“木”的是( )(分数:0.50)A.B.C.D.E.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分数:1.00)(1).称“先天之本”的是( )(分数:0.50)A.B.C.D.E.(2).称“罢极之本”的是( )(分数:0.50)A.B.C.D.E. A精 B气 C血 D津液 E神(分数:1.00)(1).在血液的化生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 )(分数:0.50)A.B.C.D.E.(2).在津液的化生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 )(分数:0.50)A.B.C.D.E. A易发情志病变 B直接伤及内脏 C易

    8、影响脏腑气机 D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E病邪相见为病(分数:1.00)(1).六淫致病的特点是( )(分数:0.50)A.B.C.D.E.(2).疬气致病的特点是( )(分数:0.50)A.B.C.D.E. A热因热用 B实则泻之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虚则补之(分数:1.00)(1).属于反治的是( )(分数:0.50)A.B.C.D.E.(2).属于从治的是( )(分数:0.50)A.B.C.D.E. A扶正 B祛邪 C扶正兼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分数:1.00)(1).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气尚能耐攻者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 )(分数:0.50)A.B.C.D.E.(2)

    9、.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 )(分数:0.50)A.B.C.D.E.三、X 型题(总题数:23,分数:23.00)23.奇恒之腑的特点是( )(分数:1.00)A.形态中满B.形态中空C.与五脏相表里D.传化水谷E.贮藏精液24.引起疾病常见的原因有( )(分数:1.00)A.外感六淫B.七情内伤C.疬气传染D.饮食失宜E.劳逸失度25.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分数:1.00)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E.阴阳之中互有阴阳26.三焦的生理功能有( )(分数:1.00)A.通行元气B.运行水液C.主持诸气D.水液的通道E.总司全身气化27.

    10、膀胱的生理功能为( )(分数:1.00)A.化生尿液B.贮藏尿液C.排泄尿液D.吸收水分E.蒸化尿液28.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 )(分数:1.00)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B.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C.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以上都是29.寄生虫包括( )(分数:1.00)A.蛔虫B.蛲虫C.绦虫D.钩虫E.吸血虫30.结石形成的因素包括( )(分数:1.00)A.饮食不当B.情志内伤C.用药不当D.体质差异E.饮水过多31.小儿的体质特点是( )(分数:1.00)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易虚易实D.易寒易热E.代谢缓慢32.引起徐发的因素有( )(

    11、分数:1.00)A.思虑过度B.房事不节C.感受湿邪D.忧愁不解E.嗜酒成癖33.下列属于治疗时应补其不足的是( )(分数:1.00)A.阳损及阴B.阴损及阳C.阴虚D.阳虚E.阳盛格阴34.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以出现( )(分数:1.00)A.小便失禁B.呕吐清水C.容易感冒D.四肢不温E.滑精35.下列各项中,属于阴阳相互转化的是( )(分数:1.00)A.重寒则热B.重热则寒C.阴损及阳D.阳损及阴E.重阳必阴36.“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 )(分数:1.00)A.生化作用B.滋润作用C.承载作用D.收敛作用E.受纳作用37.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分数:1.00)A.五行的生克乘侮

    12、B.五行的生克规律C.五行的乘侮规律D.五行的特性E.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38.就基本治则而言,主要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分数:1.00)A.正治与反治B.治标与治本C.扶正与祛邪D.调整阴阳E.三因制宜39.“心肾不交”主要是( )(分数:1.00)A.心阴不能下降于肾B.心阳不能下降于肾C.肾阳不能上济于心D.肾阴不能上济于心E.心肾阴虚40.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A.整体观念B.恒动观念C.辨证观念D.辨证论治E.治病求本41.下列哪些属于阳偏衰的治法( )(分数:1.00)A.阴病治阳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C.扶阳以抑阴D.阴中求阳E.温散阴寒42.邪

    13、正盛衰可以说明疾病( )(分数:1.00)A.阴阳转化的机制B.疾病转归预后的机制C.虚实转化的机制D.疾病发生的机制E.阴阳格拒的机制43.在五行关系中,木气有余可以导致( )(分数:1.00)A.克土B.乘土C.生火D.侮金E.侮水44.发病学说研究的内容包括( )(分数:1.00)A.发病途径B.发病类型C.发病机制D.发病规律E.影响发病因素45.大肠的传导作用主要与下列哪些脏腑的作用有关( )(分数:1.00)A.胃气的通降B.肺气的肃降C.肝气的疏泄D.肾气的蒸化和固摄E.脾气的运化中医基础理论-2 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22,分数

    14、:22.00)1.虚损病变表现为闭塞不通征象,用补益方药来治疗,此概括为下列哪一项( ) A虚则补之 B补其不足 C功补兼施 D塞因塞用 E补虚泻实(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虚损病变出现闭塞不通征象,用补益方药来治疗,属“塞因塞用”。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 A以阳中求阴之法调整阴阳偏衰 B以阴中求阳之法调整阴阳偏衰 C泻热之法,调整阳的偏盛 D以补阴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 E以补阳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以补阴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3.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性产物( ) A瘀血 B

    15、痰饮 C结石 D积食 E血瘀(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阻滞不通的病理改变,属病机学概念,不属于病因。4.劳力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 ) A心肺 B心脾 C脾胃 D脾肾 E肝肾(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脏,“劳则气耗”,故劳力过度易伤脾肺之气。5.合病是指( ) A多部位同时受邪 B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C寒湿合邪而侵人 D经脉间病证传变 E湿热合邪而致病(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合病是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而出现的病证。6.寒性病变表现出寒象,用温热药来治疗,应概括为下列

    16、哪一项( ) A用寒远寒 B用热远热 C逆者正治 D热者寒之 E寒者热之(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寒性病变出现寒象,用温热药来治疗,就是寒者热之。7.湿邪、寒邪共同的致病特征是( ) A损伤阳气 B阻遏气机 C黏腻重浊 D凝滞吸引 E易袭阳位(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寒湿二邪均为阴邪,故易伤人阳气。8.药邪与医过相同的致病特点是( ) A导致中毒 B情志波动 C加重病情 D阻滞气机 E蒙蔽心神(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药邪致病,非助邪即伤正,医过为患,贻误治疗,故药邪、医过致病,均可以加重病情。9.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

    17、的脏腑是( ) A心脾肝肾 B心肺脾肾 C肝胆脾肾 D肺脾肝肾 E心肝肺肾(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脾、肺、肾、肝及三焦等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脾、肺、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易致痰饮形成。10.下列属于药邪致病特点的是( ) A情志波动 B阻滞气机 C变生他疾 D蒙蔽心神 E炮制失度(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药邪致病,非助邪即伤正,故其致病特点,不但能加重病情,而且还可以引起新的病变。11.其性干涩,易伤津液的病邪是( ) A风邪 B燥邪 C火邪 D暑邪 E疬气(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燥性干涩,侵

    18、人易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12.阳盛格阴的病理特点是( ) A阳盛则阴病 B阳损及阴 C真热假寒 D重阳必阴 E真实假虚(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阳盛格阴系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隔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阳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可在原有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邪热内盛表现的基础上,又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称为真热假寒证。13.结石多发于( ) A六腑 B心肺肝肾 C脾胃肾膀胱 D肝胆肾膀胱 E肝肾脾胆(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肝、胆、肾、膀胱等脏腑是容易

    19、形成结石并阻滞为病的脏腑。14.悲忧过度主要损伤的脏腑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悲忧皆为肺志,悲忧太过易伤肺,导致肺气消减。素问举痛论篇说:“悲则气消。”15.下列哪项不属于导致津液不足的原因( ) A热盛 B大汗 C多尿 D脏腑气化功能减退 E气滞(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气滞多致津液停聚而不引起津液不足。16.证候虚实的“实”是指( ) A体质壮实 B正气旺盛 C邪气亢胜 D病邪内生 E外邪侵袭(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所谓实,是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

    20、状态。17.寒邪的性质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凝滞 D其性黏腻 E其性干涩(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寒为阴邪,具有凝滞之性,侵人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18.既有季节性特点又不受季节限制,常为外感治病之先导的邪气是( ) A热邪 B风邪 C疬气 D寒邪 E湿邪(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风为春季的主气,春季多风病。但风邪四季常在,故四季均可伤于风邪为病,不受季节限制。由于风性开泄,他邪易依附于风侵人致病,故为外感病之先导。19.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引起发病取决于( ) A邪气性质 B正气盛衰 C禀赋强弱 D感邪轻重 E邪正胜负

    21、(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引起发病取决于邪正胜负,正胜邪却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20.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此说的发病类型属于( ) A感邪即发 B徐发 C伏而后发 D复发 E继发(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的“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描述的是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称为“伏而后发”。21.适用于“急则治标”治则的是( ) A阴虚咳嗽 B持续低热 C大小便不通 D慢性胃痛 E下肢水肿(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除 C 项外

    22、,其他各项都不表现为急重症。22.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的“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说明了( )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的“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说明了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人体之气的盛衰受昼夜气候变化的影响。二、B 型题(总题数:7,分数:7.00) A实热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真寒假热证 E阴阳两虚证(分数:1.00)(1).阴阳互损可形成( )(分数:0.50

    23、)A.B.C.D.E. 解析:解析 阴阳互损可形成阴阳两虚证。(2).阴盛格阳可形成( )(分数:0.50)A.B.C.D. E.解析:解析 阴盛格阳可形成真寒假热证。 A思 B怒 C悲 D恐 E喜(分数:1.00)(1).在五志的五行归类中属于“水”的是( )(分数:0.50)A.B.C.D. E.解析:(2).在五志的五行归类中属于“木”的是( )(分数:0.50)A.B. C.D.E.解析: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分数:1.00)(1).称“先天之本”的是( )(分数:0.50)A.B.C.D. E.解析:解析 肾中藏有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决定了人的先天禀赋,

    24、故被称之为“先天之本”。(2).称“罢极之本”的是( )(分数:0.50)A.B.C. D.E.解析:解析 肝主筋,筋主司运动。肝气血充盛,筋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能耐受疲劳,故称“罢极之本”。 A精 B气 C血 D津液 E神(分数:1.00)(1).在血液的化生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 )(分数:0.50)A.B.C. D.E.解析:解析 脾胃运化所生的营气和津液是血液化生的主要物质基础。(2).在津液的化生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 )(分数:0.50)A.B.C. D.E.解析:解析 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是津液化生之源。 A易发情志病变 B直接伤及内脏 C易影响脏腑气机 D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25、 E病邪相见为病(分数:1.00)(1).六淫致病的特点是( )(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具有季节性、外感性、地域性和相兼性(即六淫致病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2).疬气致病的特点是( )(分数:0.50)A.B.C.D. E.解析:解析 疬气致病的特点为: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即每一种疬气所致之疫病,均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 A热因热用 B实则泻之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虚则补之(分数:1.00)(1).属于反治的是( )(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26、 属于反治的是热因热用。(2).属于从治的是( )(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属于从治的是热因热用,从治即反治。 A扶正 B祛邪 C扶正兼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分数:1.00)(1).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气尚能耐攻者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 )(分数:0.50)A.B.C.D.E. 解析:解析 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气尚能耐攻者,应先祛邪后扶正。(2).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 )(分数:0.50)A.B. C.D.E.解析:解析 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使用扶正兼祛邪。三、X 型题(总题数:23,分数:23.00)23.奇恒之腑的特点是(

    27、 )(分数:1.00)A.形态中满B.形态中空 C.与五脏相表里D.传化水谷E.贮藏精液 解析:解析 奇恒之腑的形态似腑,形态中空;功能似脏,贮藏精气。24.引起疾病常见的原因有( )(分数:1.00)A.外感六淫 B.七情内伤 C.疬气传染 D.饮食失宜 E.劳逸失度 解析:解析 引起疾病常见的原因有: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疬气传染、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等。25.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分数:1.00)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转化 D.阴阳消长平衡E.阴阳之中互有阴阳 解析:解析 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性;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28、以比较分阴阳。26.三焦的生理功能有( )(分数:1.00)A.通行元气 B.运行水液 C.主持诸气 D.水液的通道 E.总司全身气化 解析:解析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之道路。27.膀胱的生理功能为( )(分数:1.00)A.化生尿液B.贮藏尿液 C.排泄尿液 D.吸收水分E.蒸化尿液解析:解析 膀胱的功能是贮存、排泄尿液。28.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 )(分数:1.00)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B.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C.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以上都是解析:解析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人

    29、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29.寄生虫包括( )(分数:1.00)A.蛔虫 B.蛲虫 C.绦虫 D.钩虫 E.吸血虫 解析:解析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长虫)、蛲虫、绦虫(寸白虫)、钩虫(伏虫)、吸血虫等。30.结石形成的因素包括( )(分数:1.00)A.饮食不当 B.情志内伤 C.用药不当 D.体质差异 E.饮水过多解析:解析 结石形成的因素包括:饮食不当、情志内伤、用药不当、体质差异。31.小儿的体质特点是( )(分数:1.00)A.脏腑娇嫩 B.形气未充 C.易虚易实 D.易寒易热 E.代谢缓慢解析:解析 小儿由于未发育成熟,故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

    30、实、易寒易热等体质特点。32.引起徐发的因素有( )(分数:1.00)A.思虑过度 B.房事不节 C.感受湿邪 D.忧愁不解 E.嗜酒成癖 解析:解析 思虑过度、房事不节、感受湿邪、忧愁不解、嗜酒成癖诸因素易引起机体渐进性病理改变,不断积累,而逐渐出现临床症状,致徐发。33.下列属于治疗时应补其不足的是( )(分数:1.00)A.阳损及阴 B.阴损及阳 C.阴虚 D.阳虚 E.阳盛格阴解析:解析 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虚、阳虚均属于虚损,故应补其不足。34.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以出现( )(分数:1.00)A.小便失禁 B.呕吐清水 C.容易感冒D.四肢不温E.滑精 解析:解析 气的固摄作用减

    31、弱可以出现人体液态物质的排泄和分泌过多。35.下列各项中,属于阴阳相互转化的是( )(分数:1.00)A.重寒则热 B.重热则寒 C.阴损及阳D.阳损及阴E.重阳必阴 解析:解析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都是事物发展到极点而发生的相互转化。36.“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 )(分数:1.00)A.生化作用 B.滋润作用C.承载作用 D.收敛作用E.受纳作用 解析:37.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分数:1.00)A.五行的生克乘侮 B.五行的生克规律C.五行的乘侮规律D.五行的特性 E.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 解析:38.就基本治则而言,主要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分数:1.0

    32、0)A.正治与反治 B.治标与治本 C.扶正与祛邪 D.调整阴阳 E.三因制宜 解析:解析 以上各项均属于基本治则。39.“心肾不交”主要是( )(分数:1.00)A.心阴不能下降于肾B.心阳不能下降于肾 C.肾阳不能上济于心D.肾阴不能上济于心 E.心肾阴虚解析:解析 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在理论上认为,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而称为“心肾相交”。相反,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凝聚,那么,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不能协调,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称为“心肾不交”。40.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A.整体观念 B.恒动观念C.辨证观念D.辨证论治 E.治病求本解析:解析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中医基础理论-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