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11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最佳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100.00)1.能准确反映疾病某一阶段病理变化本质的是 A.舌象 B.症状 C.脉象 D.证候 E.现病史(分数:2.50)A.B.C.D.E.2.“阴阳互损”的最终结果是 A.阴虚 B.阳虚 C.阴阳两虚 D.亡阴 E.亡阳(分数:2.50)A.B.C.D.E.3.依据五行学说,属木的是 A.苦味,青色,筋,目 B.咸味,青色,口,思 C.甘味,青色,骨,耳 D.酸味,青色,风,怒 E.酸味,青色,目,忧(分数:2.50)A.B.C.D.E.4.心主血脉
2、主要是指 A.贮藏血液 B.固摄血液 C.温煦血液 D.推动血行 E.滋养血脉(分数:2.50)A.B.C.D.E.5.脾主升清主要是指 A.维持机体内脏位置的恒定 B.维持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 C.维持精微物质的上升和布散 D.维持气血的化生 E.维持血行于脉中而不逸出脉外(分数:2.50)A.B.C.D.E.6.能调节阴经气血的经脉是 A.督脉 B.冲脉 C.带脉 D.任脉 E.阴跷脉(分数:2.50)A.B.C.D.E.7.称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分数:2.50)A.B.C.D.E.8.脾气虚衰、湿邪内阻的常见面色是 A.黄而无华 B.面
3、色淡黄 C.黄而虚浮 D.黄而鲜明 E.黄而晦暗(分数:2.50)A.B.C.D.E.9.食积痰浊的常见舌苔是 A.黄苔 B.黑苔 C.滑苔 D.腐腻苔 E.花剥苔(分数:2.50)A.B.C.D.E.10.心气虚的主要症状是 A.心悸,气短,舌淡,苔白 B.心悸,气短,胸闷,舌淡或紫暗 C.心悸,心烦,唇舌色淡 D.心悸,心烦,口唇青紫 E.心悸,气短,四肢厥冷(分数:2.50)A.B.C.D.E.11.真寒假热证的治法是 A.以寒治寒 B.以寒治热 C.用热远热 D.以热治热 E.以热治寒(分数:2.50)A.B.C.D.E.12.补阴时,酌情配用补阳药的治法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4、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补阴益阳(分数:2.50)A.B.C.D.E.13.咳嗽,症见干咳,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证属 A.肝火犯肺 B.风热犯肺 C.肺肾阴虚 D.痰热郁肺 E.燥邪伤肺(分数:2.50)A.B.C.D.E.14.阴虚火旺之不寐的主要症状是 A.入睡困难,心悸多梦,潮热盗汗 B.心烦不寐,小便短赤,口舌生疮 C.心烦不寐,胸闷脘痞,头重目眩 D.不易入睡,多梦易醒,神疲食少 E.不寐多梦,头晕头胀,烦躁易怒(分数:2.50)A.B.C.D.E.15.能温胃消食、破积利胆的藏成药是 A.六味安消散 B.十味黑冰片丸 C.十一味金色丸 D.十三味鹏鸟丸 E.二
5、十九味能消散(分数:2.50)A.B.C.D.E.16.据一点终点检验法,三酰甘油正常值的参考范围是 A.0.300.50mmol/L B.0.561.70mmol/L C.1.903.61mmol/L D.3.105.70mmol/L E.3.207.10mmol/L(分数:2.50)A.B.C.D.E.17.执业药师应向患者特别提示的情形是 A.当患者购买贵重药品时 B.当患者购买非处方药时 C.当患者购买近期调价的药品时 D.当患者购买有效期内的药品时 E.当患者所购买药品的说明书近期有修改时(分数:2.50)A.B.C.D.E.18.处方中书写焦三仙,应付 A.焦山楂、焦麦芽、焦谷芽
6、B.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 C.焦麦芽、焦白术、焦山楂 D.焦苍术、焦谷芽、焦栀子 E.焦谷芽、焦白术、焦神曲(分数:2.50)A.B.C.D.E.19.生藤黄内服的常用量是 A.0.030.06g B.0.080.12g C.0.30.6g D.0.81.2g E.1.52g(分数:2.50)A.B.C.D.E.20.应放在斗架高层的药是 A.月季花、白梅花、佛手花 B.龙骨、龙齿、牡蛎 C.黄芪、党参、甘草 D.当归、白芍、川芎 E.酸枣仁、远志、柏子仁(分数:2.50)A.B.C.D.E.21.煎药时,浸泡饮片的水温不能超过 A.100 B.90 C.80 D.70 E.60(分数:2.
7、50)A.B.C.D.E.22.因含油脂而易酸败的药是 A.当归 B.山柰 C.石斛 D.枸杞子 E.刺猬皮(分数:2.50)A.B.C.D.E.23.易生虫的饮片是 A.细辛 B.花椒 C.白芷 D.黄芩 E.千金子(分数:2.50)A.B.C.D.E.24.某女,外感数日,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厌食(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宜选用 A.抗病毒颗粒 B.午时茶颗粒 C.感冒舒颗粒 D.小柴胡颗粒 E.清热解毒颗粒(分数:2.50)A.B.C.D.E.25.因含罂粟壳而不能过量或长期服用的中成药是 A.橘红胶囊 B.克咳胶囊 C.止咳宁嗽胶囊 D.杏仁止咳糖浆 E.止咳枇杷糖浆(分数
8、:2.50)A.B.C.D.E.26.槟榔四消丸除能消食导滞外,又能 A.健脾和胃 B.行气泻水 C.行气燥湿 D.发表和中 E.健脾燥湿(分数:2.50)A.B.C.D.E.27.治风寒之邪引起的鼻塞不通、偏正头痛,宜选用 A.上清丸 B.脑立清丸 C.都梁丸 D.芎菊上清丸 E.牛黄上清丸(分数:2.50)A.B.C.D.E.28.青娥丸的主治是 A.阳虚泄泻 B.阴虚潮热 C.血虚失眠 D.肺虚久咳 E.肾虚腰痛(分数:2.50)A.B.C.D.E.29.加味逍遥丸不具有的功能是 A.舒肝 B.养血 C.安神 D.健脾 E.清热(分数:2.50)A.B.C.D.E.30.脾胃虚寒、大便稀
9、溏者慎用的中成药是 A.理中丸 B.健儿口服液 C.健儿清解液 D.肥儿宝颗粒 E.龙牡壮骨颗粒(分数:2.50)A.B.C.D.E.31.既清热滋阴,又祛痰利咽的中成药是 A.青果丸 B.清音丸 C.复方鱼腥草片 D.玄麦甘桔颗粒 E.利咽解毒颗粒(分数:2.50)A.B.C.D.E.32.中成药联用时,属合理联用的药组是 A.附子理中丸和健脾丸 B.大活络丹和小青龙合剂 C.蛇胆川贝液和尪痹冲剂 D.金匮肾气丸和牛黄解毒片 E.含麻黄的中成药和珍菊降压片(分数:2.50)A.B.C.D.E.33.中西药联用时,能降低西药不良反应的药组是 A.六神丸与洋地黄类药 B.山楂冲剂与磺胺类药 C.
10、全鹿丸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 D.逍遥散与抗结核药(抗痨药) E.人参再造丸与镇静催眠药(分数:2.50)A.B.C.D.E.34.含安乃近的中成药是 A.治感佳片 B.感冒清片 C.强力感冒片 D.速克感冒片 E.重感灵片(分数:2.50)A.B.C.D.E.35.含吲哚美辛的中成药是 A.伤可贴 B.正胃片 C.鼻炎片 D.新癀片 E.腰息痛胶囊(分数:2.50)A.B.C.D.E.36.老年患者大量服用可出现水肿的药是 A.阿胶 B.玄参 C.生地 D.甘草 E.黄芪(分数:2.50)A.B.C.D.E.37.中药引起的肝损害,其临床表现不包括 A.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 B.肝炎病毒检验阳性
11、 C.转氨酶异常升高 D.肝大 E.肝压痛(分数:2.50)A.B.C.D.E.38.重点药物监测的主要对象是 A.昂贵药与麻醉药 B.新药与精神药品 C.麻醉药与进口药 D.新药与进口药 E.麻醉药与精神药品(分数:2.50)A.B.C.D.E.39.堪称我国第一部成药典的是 A.普济方 B.本草纲目 C.金匮要略 D.太平圣惠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分数:2.50)A.B.C.D.E.40.放血疗法常选用的针具是 A.毫针 B.芒针 C.三棱针 D.梅花针 E.七星针(分数:2.50)A.B.C.D.E.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11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
12、0 分钟)一、B最佳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100.00)1.能准确反映疾病某一阶段病理变化本质的是 A.舌象 B.症状 C.脉象 D.证候 E.现病史(分数:2.50)A.B.C.D. E.解析:考点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情况下,对于外界有害因素作用的一种反应,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所谓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由于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深刻、准确地揭示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所以中医治疗以辨证为本。2.“阴阳互损”的最
13、终结果是 A.阴虚 B.阳虚 C.阴阳两虚 D.亡阴 E.亡阳(分数:2.50)A.B.C. D.E.解析:考点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阴阳互损,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相当的程度,病变发展影响相对的一方,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表现。在阴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阳虚,称为阴损及阳;在阳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阴虚,则称之为阳损及阴;应当指出,由于肾藏精气,内寓真阴真阳,为全身阳气阴液之根本,因此,一般说来,无论阴虚还是阳虚,多损及肾的阴阳,肾本身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于产生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病理变化。3.依据五行学说,属木的是 A.苦味,青色,筋,目 B.咸味,青色,口,思 C.甘味,青色,
14、骨,耳 D.酸味,青色,风,怒 E.酸味,青色,目,忧(分数:2.50)A.B.C.D. E.解析:考点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怒为肝志。因而也有人认为五行学说是说明人与自然环境统一的基础。4.心主血脉主要是指 A.贮藏血液 B.固摄血液 C.温煦血液 D.推动血行 E.滋养血脉(分数:2.50)A.B.C.D. E.解析:考点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心主血脉,主要指心脏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5.脾主升清主要是指 A.维持机体内脏位置的恒定 B.维持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 C.维持精微物
15、质的上升和布散 D.维持气血的化生 E.维持血行于脉中而不逸出脉外(分数:2.50)A.B.C. D.E.解析:考点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脾主升清,指精微物质的上升和布散。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经吸收后,在脾的升清作用下,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为气血,以营养全身。6.能调节阴经气血的经脉是 A.督脉 B.冲脉 C.带脉 D.任脉 E.阴跷脉(分数:2.50)A.B.C.D. E.解析:考点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任脉循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阴经之间的相互联系,对阴经气血起着调节作用,故又称之为“阴脉之海”。7.称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
16、湿邪 D.燥邪 E.火邪(分数:2.50)A. B.C.D.E.解析:考点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为六淫邪气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之先导,多兼他邪同病。8.脾气虚衰、湿邪内阻的常见面色是 A.黄而无华 B.面色淡黄 C.黄而虚浮 D.黄而鲜明 E.黄而晦暗(分数:2.50)A.B.C. D.E.解析:考点 中医诊断基础望诊 黄色主虚证、湿证。黄为脾虚、湿蕴的征象。故脾失健运,而气血不充,或水湿不化者,面即常见黄色。若面色淡黄,枯槁无泽,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
17、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如面、目、身俱黄,则称为黄疸,其中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为阳黄,多属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多属寒湿。9.食积痰浊的常见舌苔是 A.黄苔 B.黑苔 C.滑苔 D.腐腻苔 E.花剥苔(分数:2.50)A.B.C.D. E.解析:考点 中医诊断基础望诊 腻苔,是舌面上覆盖着的一层浊而滑腻的苔垢,颗粒细腻而致密,刮之难去,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等阳气被阴邪所抑的病变,如痰饮、湿温等病证。腐苔,苔质颗粒较大,松软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脱,多由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常见于食积、痰浊等病。10.心气虚的主要症状是 A.心悸,气短,舌淡,苔白 B.
18、心悸,气短,胸闷,舌淡或紫暗 C.心悸,心烦,唇舌色淡 D.心悸,心烦,口唇青紫 E.心悸,气短,四肢厥冷(分数:2.50)A. B.C.D.E.解析:考点 中医诊断基础辨证 心气虚症状是: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兼见面色长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11.真寒假热证的治法是 A.以寒治寒 B.以寒治热 C.用热远热 D.以热治热 E.以热治寒(分数:2.50)A.B.C.D. E.解析:考点 常见病辨证论治治则与治法 反治法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而言,究其实质,还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
19、,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治疗的方法,故实质上仍是“治病求本”。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12.补阴时,酌情配用补阳药的治法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补阴益阳(分数:2.50)A.B.C. D.E.解析:考点 常见病辨证论治治则与治法 补其不足的含义和临床应用:对于阴阳偏衰,即阴液或阳气的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如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等,应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之。如阴虚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应滋阴以制阳,这
20、种治法为“阳病治阴”;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应补阳以制阴,这种治法为“阴病治阳”;若阴阳两虚,则应阴阳双补。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在使用上述治法的同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使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13.咳嗽,症见干咳,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证属 A.肝火犯肺 B.风热犯肺 C.肺肾阴虚 D.痰热郁肺 E.燥邪伤肺(分数:2.50)A.B.C.D.E. 解析:考点 常见病辨证论治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 燥邪伤肺的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并见鼻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1
21、4.阴虚火旺之不寐的主要症状是 A.入睡困难,心悸多梦,潮热盗汗 B.心烦不寐,小便短赤,口舌生疮 C.心烦不寐,胸闷脘痞,头重目眩 D.不易入睡,多梦易醒,神疲食少 E.不寐多梦,头晕头胀,烦躁易怒(分数:2.50)A. B.C.D.E.解析:考点 常见病辨证论治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 阴虚火旺的表现:心烦不眠,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15.能温胃消食、破积利胆的藏成药是 A.六味安消散 B.十味黑冰片丸 C.十一味金色丸 D.十三味鹏鸟丸 E.二十九味能消散(分数:2.50)A.B. C.D.E.解
22、析:考点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藏医药基础知识 十味黑冰片丸由黑冰片、石榴、肉桂等 10 味药制成。功能为温胃消食,破积利胆。16.据一点终点检验法,三酰甘油正常值的参考范围是 A.0.300.50mmol/L B.0.561.70mmol/L C.1.903.61mmol/L D.3.105.70mmol/L E.3.207.10mmol/L(分数:2.50)A.B. C.D.E.解析:考点 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血糖与血脂代谢检查 三酰甘油是人体贮存能量的形式,主要在肝合成,此外,人体的小肠黏膜在类脂吸收后也合成大量的三酰甘油。三酰甘油大约占总脂的 25%,为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并直
23、接参与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合成。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三酰甘油水平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参考范围:一点终点法为 0.561.70mmol/L。17.执业药师应向患者特别提示的情形是 A.当患者购买贵重药品时 B.当患者购买非处方药时 C.当患者购买近期调价的药品时 D.当患者购买有效期内的药品时 E.当患者所购买药品的说明书近期有修改时(分数:2.50)A.B.C.D.E. 解析:考点 药学服务与咨询用药咨询服务 特别提示的特殊情况:患者同时使用 2 种或 2 种以上含同一成分的药品时;或合并用药较多时。当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或既往有不良反应史。当患者依从性不好时;或患
24、者认为疗效不理想时,或剂量不足以有效时。因病情需要,处方中药品剂量超过规定剂量时(需医师双签字确认)。处方中用法用量与说明书不一致时,非药品说明书中所指示的用法用量、适应证时,超越说明书范围的适应证或超过说明书范围的使用剂量。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中有配伍禁忌或配伍不当时(如有明显配伍禁忌,应第一时间联系医师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使用需要进行血浆浓度监测的药物的患者;近期药品说明书有修改(如商品名、适应证、禁忌证、剂量、有效期、储存条件、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所用的药品近期发现严重或罕见的不良反应。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患者;应用抗生素、抗真菌药、双膦酸盐等特殊药物者;同一种药品有多种适应证或用药剂
25、量范围较大时;药品被重新分装而包装的标示物不清晰时;使用特殊贮存条件的药品时,或使用临近有效期的药品时。18.处方中书写焦三仙,应付 A.焦山楂、焦麦芽、焦谷芽 B.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 C.焦麦芽、焦白术、焦山楂 D.焦苍术、焦谷芽、焦栀子 E.焦谷芽、焦白术、焦神曲(分数:2.50)A.B. C.D.E.解析:考点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中药饮片处方的药品名称 将 23 种疗效基本相似或有协同作用的饮片缩写在一起构成并开药品。焦三仙是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19.生藤黄内服的常用量是 A.0.030.06g B.0.080.12g C.0.30.6g D.0.81.2g E.1.5
26、2g(分数:2.50)A.B.C. D.E.解析:考点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中药的用法用量 生藤黄内服剂量为 0.30.6g,外用适量,内服慎用。20.应放在斗架高层的药是 A.月季花、白梅花、佛手花 B.龙骨、龙齿、牡蛎 C.黄芪、党参、甘草 D.当归、白芍、川芎 E.酸枣仁、远志、柏子仁(分数:2.50)A. B.C.D.E.解析:考点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中药的调剂 经常在配伍中同用的药物,可同放于一个斗中。同一药物的不同炮制品,常同放于一个斗中。药物性能相类似的同放于一个斗中。按处方常用的“药对”进行排列的药物,可同放于一个斗中。 常用药物应放在斗架的中上层。如黄芪、党
27、参与甘草;当归、白芍与川芎;麦冬、天冬与北沙参;肉苁蓉、巴戟天与补骨脂;金银花、连翘与板蓝根;防风、荆芥与白芷;柴胡、葛根与升麻;砂仁、豆蔻与木香;黄芩、黄连与黄柏;厚朴、香附与延胡索;焦麦芽、焦山楂与焦神曲;酸枣仁、远志与柏子仁;苦杏仁、桔梗与桑白皮;天麻、钩藤与蒺藜;陈皮、枳壳与枳实;附子、干姜与肉桂;山药、泽泻与牡丹皮等。 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药物,应放在斗架的高层。如月季花、白梅花与佛手花;玫瑰花与厚朴花;地骨皮、千年健与五加皮;络石藤、青风藤与海风藤;密蒙花、谷精草与木贼草等。 质地沉重的矿石、化石、贝壳类药物和易于造成污染的药物(如炭药),多放在斗架的较下层。前者如磁石、代赭石与紫
28、石英;龙骨、龙齿与牡蛎;石决明、珍珠母与瓦楞子;石膏、寒水石与海蛤壳等。后者如藕节炭、茅根炭与地榆炭;大黄炭、黄芩炭与黄柏炭;艾炭、棕榈炭与蒲黄炭等。 质地松泡且用量较大的药物,多放在斗架最底层的大药斗内。如芦根与茅根;茵陈与金钱草;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灯心草与通草;竹叶与丝瓜络;薄荷与桑叶;荷叶与荷梗。21.煎药时,浸泡饮片的水温不能超过 A.100 B.90 C.80 D.70 E.60(分数:2.50)A.B.C.D.E. 解析:考点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中药汤剂的煎煮 为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 2030min,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但不宜使用 60以上的热水
29、浸泡饮片,以免药材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遇热凝固、淀粉糊化,不利于药物成分的溶出。22.因含油脂而易酸败的药是 A.当归 B.山柰 C.石斛 D.枸杞子 E.刺猬皮(分数:2.50)A.B.C.D.E. 解析:考点 中药的采购与贮藏、养护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 油脂是脂肪油和脂肪的总称,分植物性油脂和动物性油脂两大类。植物性油脂大多存在于果实和种子中,有些还含有色素。有些动物性油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等。含油脂的饮片,若经常与空气、日光、湿气等接触,油脂氧化而产生氧化物,继而产生酸性物质,逐渐产生异味。油脂也易在脂酶影响下水解,形成甘油和脂肪酸而具有异味,如桃仁、杏仁等。含油脂成分的中药,也可
30、能因微生物的作用,产生氧化物质,这时除了出现油膻气等特殊气味外,其游离脂肪酸增多,使油脂呈酸性反应,这种现象称为油脂的“酸败”,如刺猬皮、狗肾等。23.易生虫的饮片是 A.细辛 B.花椒 C.白芷 D.黄芩 E.千金子(分数:2.50)A.B.C. D.E.解析:考点 中药的采购与贮藏、养护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 温度在 1835,药材含水量达 13%以上及空气的相对湿度在 70%以上时,最利于常见害虫的繁殖生长。含蛋白质、淀粉、油脂、糖类较多的饮片,最易被虫蛀蚀心。例如党参、人参、南沙参、冬虫夏草、当归、独活、白芷、防风、板蓝根、甘遂、生地、泽泻、全瓜蒌、枸杞子、大皂角、桑葚、龙眼肉、核桃仁
31、、莲子、薏苡仁、苦杏仁、桑白皮、鹿茸、蕲蛇、鸡内金、菊花、金银花、北沙参、防己、莪术、贝母、金果榄、佛手、陈皮、酸枣仁、红花、蒲黄、芫花、地龙、甘草、黄芪、山药、天花粉、桔梗、灵芝、水蛭、僵蚕、蜈蚣、乌药、葛根、何首乌、延胡索、大黄、肉豆蔻、淡豆豉、柴胡、地榆、川芎、半夏、玉竹。24.某女,外感数日,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厌食(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宜选用 A.抗病毒颗粒 B.午时茶颗粒 C.感冒舒颗粒 D.小柴胡颗粒 E.清热解毒颗粒(分数:2.50)A.B.C.D. E.解析:考点 非处方药内科用药 小柴胡颗粒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25
32、.因含罂粟壳而不能过量或长期服用的中成药是 A.橘红胶囊 B.克咳胶囊 C.止咳宁嗽胶囊 D.杏仁止咳糖浆 E.止咳枇杷糖浆(分数:2.50)A.B. C.D.E.解析:考点 非处方药内科用药 咳喘宁口服液、强力枇杷露、克咳胶囊因为含有罂粟壳而不宜久服。26.槟榔四消丸除能消食导滞外,又能 A.健脾和胃 B.行气泻水 C.行气燥湿 D.发表和中 E.健脾燥湿(分数:2.50)A.B. C.D.E.解析:考点 非处方药内科用药 槟榔四消丸消食导滞,行气泻水。用于食积痰饮,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秘结。27.治风寒之邪引起的鼻塞不通、偏正头痛,宜选用 A.上清丸 B.脑立清丸 C.都梁丸
33、 D.芎菊上清丸 E.牛黄上清丸(分数:2.50)A.B.C. D.E.解析:考点 非处方药内科用药 都梁丸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用于头痛风寒,瘀血阻滞脉络证,症见头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反复发作、遇风寒诱发或加重。28.青娥丸的主治是 A.阳虚泄泻 B.阴虚潮热 C.血虚失眠 D.肺虚久咳 E.肾虚腰痛(分数:2.50)A.B.C.D.E. 解析:考点 非处方药妇科用药 青娥丸可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29.加味逍遥丸不具有的功能是 A.舒肝 B.养血 C.安神 D.健脾 E.清热(分数:2.50)A.B.C. D.E.解析:考点 非处方药妇科用药 加味逍遥丸舒肝清热,健
34、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30.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慎用的中成药是 A.理中丸 B.健儿口服液 C.健儿清解液 D.肥儿宝颗粒 E.龙牡壮骨颗粒(分数:2.50)A.B.C. D.E.解析:考点 非处方药儿科用药 健儿清解液清热解毒,消滞和胃。用于咳嗽咽痛,厌食(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服本药时忌食生冷辛辣食物,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脾胃虚弱、大便次数多者慎用。31.既清热滋阴,又祛痰利咽的中成药是 A.青果丸 B.清音丸 C.复方鱼腥草片 D.玄麦甘桔颗粒 E.利咽解毒颗粒(分数:2.50)A.B.C.D. E.解析:考点 非处方药五
35、官科用药 玄麦甘桔颗粒清热滋阴,祛痰利咽。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浮,口鼻干燥,咽喉肿痛。32.中成药联用时,属合理联用的药组是 A.附子理中丸和健脾丸 B.大活络丹和小青龙合剂 C.蛇胆川贝液和尪痹冲剂 D.金匮肾气丸和牛黄解毒片 E.含麻黄的中成药和珍菊降压片(分数:2.50)A. B.C.D.E.解析:考点 中药的合理应用中成药的联合应用 治疗阳虚用附子理中丸,虽亦可取效,但不太理想;若再配以健脾丸则可以温运脾阳,又可以健脾益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33.中西药联用时,能降低西药不良反应的药组是 A.六神丸与洋地黄类药 B.山楂冲剂与磺胺类药 C.全鹿丸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 D.逍遥散与抗结核药
36、(抗痨药) E.人参再造丸与镇静催眠药(分数:2.50)A.B.C.D. E.解析:考点 中药的合理应用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逍遥散有保肝作用。与西药抗结核药(抗痨药)联用,能减轻西药抗痨药对肝的损害。34.含安乃近的中成药是 A.治感佳片 B.感冒清片 C.强力感冒片 D.速克感冒片 E.重感灵片(分数:2.50)A.B.C.D.E. 解析:考点 中药的合理应用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重感灵片解表清热,疏风止痛。用于表邪未解、郁里化热引起的重症感冒,其见恶寒、高热、头痛、四肢酸痛、咽痛、鼻塞、咳嗽等症。内含安乃近、马来酸氯苯那敏。35.含吲哚美辛的中成药是 A.伤可贴 B.正胃片 C.鼻炎片 D.新癀
37、片 E.腰息痛胶囊(分数:2.50)A.B.C.D. E.解析:考点 中药的合理应用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新癀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本品含吲哚美辛,有消化道出血史者忌用。36.老年患者大量服用可出现水肿的药是 A.阿胶 B.玄参 C.生地 D.甘草 E.黄芪(分数:2.50)A.B.C.D. E.解析:考点 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老年人的中药应用 老年人肝、肾功能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合并多器官严重疾病,故应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因此,用药要因人而异,一般应从最小剂量开始。尤其对体质较弱、病情较重的患者切不可随意加药。最好做到按照病情决
38、定用量,有些中药的作用与用量有关,如甘草,13g 能调和药性,515g 能益气养心,大量服用或小量长期使用,患者可出现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等。37.中药引起的肝损害,其临床表现不包括 A.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 B.肝炎病毒检验阳性 C.转氨酶异常升高 D.肝大 E.肝压痛(分数:2.50)A.B. C.D.E.解析:考点 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肝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 可致肝细胞损害的中药: 植物类中药:生物碱类可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继而发展为肝硬化。皂苷有局部刺激作用,有的还有溶血作用。毒蛋白类的毒性反应是肝坏死,淋巴充血。多肽类可损害细胞膜的功能,使肝细胞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引起肝损害。不
39、少萜类化合物对肝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但肝损伤机制还不甚明了,能引起急性中毒性肝炎,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肝大。水解鞣质的毒性较高,是直接肝毒性物质,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肝小叶中央坏死、脂肪肝、肝硬化。极大量时可引起灶性肝细胞坏死。 动物类中药:蜈蚣有类似蜂毒的毒性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可引起变态反应及溶血作用,对肾及肝造成损伤。鱼胆造成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胆汁毒素直接作用于肝,造成器官的损害,引起功能障碍,肝病理表现为肝细胞普遍水肿,部分细胞水样变性或胞浆嗜酸性增强,可见点状或灶状乃至较广泛的坏死。蟾蜍能产生强烈的刺激性物质蟾蜍毒素,能致肝损害,具体的致毒机制还不清楚。斑蝥主要含有斑蝥
40、素、脂肪、树脂、蚁酸及色素等。其中斑蝥素具有一定的肝毒性,致肝细胞混浊肿胀,脂肪变性、坏死。猪胆含有组胺类物质,可引起变态反应,其中的胆盐及氰化物,也可能引起肝损害。 矿物类中药:含汞矿物药,亚急性实验结果显示,给药时间较长者,肝出现明显浊肿,严重者出现局部坏死。含砷矿物药使肝脂肪变性,肝小叶中心坏死,肠充血,表皮细胞坏死。含铅矿物药作用于全身各个系统,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和心血管系统,致使肝损伤。38.重点药物监测的主要对象是 A.昂贵药与麻醉药 B.新药与精神药品 C.麻醉药与进口药 D.新药与进口药 E.麻醉药与精神药品(分数:2.50)A.B.C.D. E.解析:考点 中药不良反应
41、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重点药物监测主要是对新药和进口药品进行上市后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一些未知或非预期的不良反应,并作为这类药品的早期预警信息。39.堪称我国第一部成药典的是 A.普济方 B.本草纲目 C.金匮要略 D.太平圣惠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分数:2.50)A.B.C.D.E. 解析:考点 中医药文献与信息常用中医药信息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和剂局方局方,宋代太医局编。全书 10 卷。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五官科等病证。每一门下分列医方,详载其主治、配伍、药物炮制及制剂用法等。本书为宋代官府颁行,是我国第一部成药典。40.放血疗法常选用的针具是 A.毫针 B.芒针 C.三棱针 D.梅花针 E.七星针(分数:2.50)A.B.C. D.E.解析:考点 医疗器械基本知识家庭常用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 三棱针,是三棱针法使用的器具。所谓三棱针法,是指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三棱针法有点刺法、散刺法和挑刺法三种,多用于瘀血证、实热证和急证等。其中放出适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属刺络法或刺血法,又称放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