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0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最佳选择题/B(总题数:14,分数:28.00)1.细粉指的是 A.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 20%的粉末 B.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 60%的粉末 C.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 95%的粉末 D.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 95%的粉末 E.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 95%的粉末(分数:2.00)A.B.C.D.E.2.休止角可表示 A.物质的真实密度 B.粉体的流动性 C.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 D.单位重量微
2、粉具有的表面积 E.粉体的孔隙率(分数:2.00)A.B.C.D.E.3.倍散混合时常用的方法是 A.水飞法 B.等量递增法 C.饱和乳钵 D.估分法 E.染色法(分数:2.00)A.B.C.D.E.4.以水溶性基质制备滴丸时应选用下列哪一种冷却剂 A.水 B.乙醇 C.丙二醇 D.聚乙二醇 E.甲基硅油(分数:2.00)A.B.C.D.E.5.在制剂稳定性研究中,t 0.9的含义是 A.药物含量下降 50%所需要的时间 B.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 50%所需要的时间 C.药物在体内消耗 50%所需要的时间 D.药物含量降低 10%所需要的时间 E.药物含量下降到 10%所需要的时间(分数:2.0
3、0)A.B.C.D.E.6.“手握成团,轻压即散”是指片剂制备工艺中哪一个单元操作的标准 A.压片 B.粉末混合 C.包衣 D.制软材 E.干燥(分数:2.00)A.B.C.D.E.7.曾为气雾剂常用的抛射剂,现已禁用的是 A.N2 B.CO2 C.丙二醇 D.氟氯烷烃类 E.氢氟烷烃类(分数:2.00)A.B.C.D.E.8.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哪些工艺措施不能提高稳定性 A.干法制粒压片 B.粉末直接压片法 C.冷冻干燥 D.流化床干燥 E.湿法制粒压片(分数:2.00)A.B.C.D.E.9.采用干胶法,用阿拉伯胶作乳化剂乳化制备乳剂,挥发油、水、胶的比例是 A.3:2:1 B.4:2:
4、1 C.2:2:1 D.4:3:1 E.1:1:2(分数:2.00)A.B.C.D.E.10.关于热原的性质错误的是 A.水溶性 B.滤过性 C.挥发性 D.被吸附性 E.耐热性(分数:2.00)A.B.C.D.E.11.固体分散体中最常用的亲水性载体材料是 A.乙基纤维素 B.聚乙二醇类 C.号聚丙烯树脂 D.号聚丙烯树脂 E.醋酸纤维素酞酸酯(分数:2.00)A.B.C.D.E.12.不得添加抑菌剂的是 A.滴眼剂 B.皮内注射剂 C.肌内注射剂 D.皮下注射剂 E.脊椎腔注射剂(分数:2.00)A.B.C.D.E.13.用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甲醛溶液是作为 A.起泡剂 B.固化剂 C.
5、增塑剂 D.收敛剂 E.助溶剂(分数:2.00)A.B.C.D.E.14.加辅料炒不包括 A.土炒 B.米炒 C.酒炒 D.蛤粉炒 E.滑石粉炒(分数:2.00)A.B.C.D.E.二、B配伍选择题/B(总题数:8,分数:52.00)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普通压制片 B.糖衣片 C.薄膜衣片 D.肠溶衣片 E.分散片(分数:8.00)(1).衣层以蔗糖为主的包衣片是(分数:2.00)A.B.C.D.E.(2).适用于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是(分数:2.00)A.B.C.D.E.(3).以丙烯酸树脂号为包衣材料的包衣片是(分数:
6、2.00)A.B.C.D.E.(4).以羟丙甲纤维素为包衣材料的包衣片是(分数:2.00)A.B.C.D.E. A.38 B.79 C.816 D.1316 E.1518(分数:6.00)(1).作增溶剂的 HLB 值为(分数:2.00)A.B.C.D.E.(2).作 O/W 型乳化剂的 HLB 值为(分数:2.00)A.B.C.D.E.(3).作 W/O 型乳化剂的 HLB 值为(分数:2.00)A.B.C.D.E. A.嫩蜜 B.中蜜 C.老蜜 D.蜂蜜 E.炼蜜(分数:4.00)(1).药粉黏性较大的处方制丸宜用(分数:2.00)A.B.C.D.E.(2).含有大量矿物药的处方制丸宜用(
7、分数:2.00)A.B.C.D.E. A.真密度 B.颗粒密度 C.松密度 D.体积比表面积 E.重量比表面积(分数:8.00)(1).指粉体质量除以不包括颗粒内外空隙的体积求得的密度是(分数:2.00)A.B.C.D.E.(2).指粉体质量除以包括开口细孔与封闭细孔在内的颗粒体积所求得的密度是(分数:2.00)A.B.C.D.E.(3).单位体积粉体的表面积是(分数:2.00)A.B.C.D.E.(4).单位重量粉体的表面积是(分数:2.00)A.B.C.D.E. A.吸收剂 B.润滑剂 C.崩解剂 D.润湿剂 E.黏合剂(分数:8.00)(1).滑石粉在片剂生产中作(分数:2.00)A.B
8、.C.D.E.(2).碳酸氢钠与酒石酸在片剂生产中作(分数:2.00)A.B.C.D.E.(3).淀粉浆在片剂生产中作(分数:2.00)A.B.C.D.E.(4).淀粉在片剂生产中主要作(分数:2.00)A.B.C.D.E. A.吸收 B.分布 C.排泄 D.生物利用度 E.代谢(分数:8.00)(1).药物从一种化学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过程是(分数:2.00)A.B.C.D.E.(2).体内原型药物或其他代谢产物排除体内的过程是(分数:2.00)A.B.C.D.E.(3).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是(分数:2.00)A.B.C.D.E.(4).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是(分
9、数:2.00)A.B.C.D.E. A.栓剂基质 B.辅助乳化剂 C.防腐剂 D.乳化剂 E.保湿剂(分数:4.00)(1).十二烷基硫酸钠(分数:2.00)A.B.C.D.E.(2).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分数:2.00)A.B.C.D.E.A明煅法B煅闷法C煅淬法D煮法E (分数:6.00)(1).将净选后的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后取出分离种皮(分数:2.00)A.B.C.D.E.(2).药物直接放于炉火上或装入适当耐火容器内进行高温煅烧(分数:2.00)A.B.C.D.E.(3).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分数:2.00)A.B.C.D.E.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6,分数:20
10、.00)15.纯化水制备的方法有 A.反渗透性 B.离子交换法 C.电渗析法 D.滤过澄清法 E.超滤法(分数:3.00)A.B.C.D.E.16.处方中含量大,需串料粉碎的有 A.桃仁 B.紫苏子 C.枸杞 D.天冬 E.熟地(分数:3.00)A.B.C.D.E.17.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包括 A.给药途径 B.给药剂量 C.饮食及疾病状态 D.酶抑制作用和诱导作用 E.年龄、性别(分数:3.00)A.B.C.D.E.18.固体分散体包括的类型有 A.简单低共熔混合物 B.固态溶液 C.混合结晶体 D.共沉淀物 E.玻璃溶液(分数:3.00)A.B.C.D.E.19.下列哪些情况不宜作为胶囊剂
11、 A.易风化或易潮解的药物 B.含油量高的药物 C.易溶性药物 D.药物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 E.具有不适苦味或臭味的药物(分数:3.00)A.B.C.D.E.20.乳剂的不稳定现象包括 A.分层 B.絮凝 C.转相 D.破裂 E.酸败(分数:5.00)A.B.C.D.E.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0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最佳选择题/B(总题数:14,分数:28.00)1.细粉指的是 A.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 20%的粉末 B.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 60%的粉末 C.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
12、少于 95%的粉末 D.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 95%的粉末 E.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 95%的粉末(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粉末分等。按照中国药典粉末可分六等,详见下表。故本题答案应选 C。 分等 标准最粗粉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 20%的粉末粗粉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 40%的粉末中粉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 60%的粉末细粉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 95%的粉末最细粉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 95%的粉末极细粉能全部通过八号筛,
13、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 95%的粉末2.休止角可表示 A.物质的真实密度 B.粉体的流动性 C.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 D.单位重量微粉具有的表面积 E.粉体的孔隙率(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粉体的性质。粉体流动性的评价方法有休止角、流出速度、压缩度等。故本题答案应选 B。3.倍散混合时常用的方法是 A.水飞法 B.等量递增法 C.饱和乳钵 D.估分法 E.染色法(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混合方法。对于不同组分剂量相差悬殊的配方,可采用定量递增法混合,即将组分中剂量小的粉末与等量的量大的药物粉末一同置于适当的混合器械内,混合均匀后
14、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同法混匀,如此反复,直至组分药物粉末混合均匀。倍散配制时,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故本题答案应选 B。4.以水溶性基质制备滴丸时应选用下列哪一种冷却剂 A.水 B.乙醇 C.丙二醇 D.聚乙二醇 E.甲基硅油(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滴丸冷凝液。水溶性基质的滴丸应选用油脂性冷凝液,如甲基硅油、液状石蜡、煤油、植物油等。故本题答案应选 E。5.在制剂稳定性研究中,t 0.9的含义是 A.药物含量下降 50%所需要的时间 B.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 50%所需要的时间 C.药物在体内消耗 50%所需要的时间 D.药物含量降低 10%所需要的时间
15、 E.药物含量下降到 10%所需要的时间(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制剂稳定性。在制剂稳定性研究中,t 0.9代表有效期,指药物含量降低 10%所需要的时间。故本题答案应选 D。6.“手握成团,轻压即散”是指片剂制备工艺中哪一个单元操作的标准 A.压片 B.粉末混合 C.包衣 D.制软材 E.干燥(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片剂制备。在原辅料中加入适量的润湿剂或黏合剂,搅拌均匀,制成可塑性的团块,即为软材。软材评价标准“手握成团,轻压即散”。故本题答案应选 D。7.曾为气雾剂常用的抛射剂,现已禁用的是 A.N2 B.CO2 C.丙
16、二醇 D.氟氯烷烃类 E.氢氟烷烃类(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气雾剂的抛射剂。氟氯烷烃类曾为气雾剂常用的抛射剂,于 2007 年 7 月 1 日后禁止用于气雾剂的制备。不含氯的氢氟烷烃类如四氟乙烷被 FDA 批准可作为药用气雾剂的抛射剂。故本题答案应选 D。8.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哪些工艺措施不能提高稳定性 A.干法制粒压片 B.粉末直接压片法 C.冷冻干燥 D.流化床干燥 E.湿法制粒压片(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片剂制备方法。湿法制粒压片适用于对湿热稳定的药物。故本题答案应选 E。9.采用干胶法,用阿拉伯胶作乳化剂乳化制备
17、乳剂,挥发油、水、胶的比例是 A.3:2:1 B.4:2:1 C.2:2:1 D.4:3:1 E.1:1:2(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乳剂的制备。通常干胶法制备乳剂时油水胶的比例是:植物油 4:2:1,挥发油2:2:1,液状石蜡 3:2:1。故本题答案应选 C。10.关于热原的性质错误的是 A.水溶性 B.滤过性 C.挥发性 D.被吸附性 E.耐热性(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的基本性质。热原的基本性质包括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被吸附性等。故本题答案应选 C。11.固体分散体中最常用的亲水性载体材料是 A.乙基纤
18、维素 B.聚乙二醇类 C.号聚丙烯树脂 D.号聚丙烯树脂 E.醋酸纤维素酞酸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分三种类型:水溶性载体如聚乙二醇、聚维酮等;难溶性载体如乙基纤维素、聚丙烯树脂类;肠溶性载体如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聚丙烯树脂号、号等。故本题答案应选 B。12.不得添加抑菌剂的是 A.滴眼剂 B.皮内注射剂 C.肌内注射剂 D.皮下注射剂 E.脊椎腔注射剂(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抑菌剂的使用。静脉输液与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的注射液,均不得加用抑菌剂。除另有规定外,一次注射量
19、超过 15ml 的注射液,不得添加抑菌剂。故本题答案应选 E。13.用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甲醛溶液是作为 A.起泡剂 B.固化剂 C.增塑剂 D.收敛剂 E.助溶剂(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微囊的制备。单凝聚法或复凝聚法制备微囊加入甲醛的目的是固化剂,使制备的微囊更稳定。故本题答案应选 B。14.加辅料炒不包括 A.土炒 B.米炒 C.酒炒 D.蛤粉炒 E.滑石粉炒(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炒法。加辅料炒包括麸炒、米炒、砂炒、土炒、滑石粉炒、蛤粉炒等。故本题答案应选 C。二、B配伍选择题/B(总题数:8,分数:52.00)每
20、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普通压制片 B.糖衣片 C.薄膜衣片 D.肠溶衣片 E.分散片(分数:8.00)(1).衣层以蔗糖为主的包衣片是(分数:2.00)A.B. C.D.E.解析:(2).适用于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是(分数:2.00)A.B.C.D. E.解析:(3).以丙烯酸树脂号为包衣材料的包衣片是(分数:2.00)A.B.C.D. E.解析:(4).以羟丙甲纤维素为包衣材料的包衣片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组题考查片剂包衣。片剂的包衣类型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和肠溶衣片。糖衣片以糖浆为主要包衣
21、材料。常用的薄膜衣料有羟丙甲纤维素(HPMC)、丙烯酸树脂号等。当药物遇胃液不稳定,对胃粘膜有较强刺激性;要求在肠内起作用或在肠道保持较长时间作用等,可将片剂包肠溶衣。常用肠溶衣料有醋酸纤维素酯(CAP)、丙烯酸树脂、号、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 A.38 B.79 C.816 D.1316 E.1518(分数:6.00)(1).作增溶剂的 HLB 值为(分数:2.00)A.B.C.D.E. 解析:(2).作 O/W 型乳化剂的 HLB 值为(分数:2.00)A.B.C. D.E.解析:(3).作 W/O 型乳化剂的 HLB 值为(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本
22、组题考查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与其应用密切相关,HLB 值 38 适合用做 W/O 型乳化剂,HLB 值 816 适合用做 O/W 型乳化剂,作为增溶剂 HLB 值15,作为润湿剂 HLB 值79 等。 A.嫩蜜 B.中蜜 C.老蜜 D.蜂蜜 E.炼蜜(分数:4.00)(1).药粉黏性较大的处方制丸宜用(分数:2.00)A. B.C.D.E.解析:(2).含有大量矿物药的处方制丸宜用(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组题考查蜂蜜的炼制。炼蜜可分为嫩蜜、中蜜和老蜜。嫩蜜炼制温度在 105115,适合于含较多黏液质、胶质、糖、淀粉、油脂、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的
23、药粉制丸;中蜜炼制温度达116118,适用于黏性中等的药粉制丸,为大部分蜜丸所采用;老蜜炼制温度达 119122,适用于黏性差的矿物药或富含纤维的药粉制丸。 A.真密度 B.颗粒密度 C.松密度 D.体积比表面积 E.重量比表面积(分数:8.00)(1).指粉体质量除以不包括颗粒内外空隙的体积求得的密度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指粉体质量除以包括开口细孔与封闭细孔在内的颗粒体积所求得的密度是(分数:2.00)A.B. C.D.E.解析:(3).单位体积粉体的表面积是(分数:2.00)A.B.C.D. E.解析:(4).单位重量粉体的表面积是(分数:2.00)A.B
24、.C.D.E. 解析:解析 本组题考查粉体的基本性质。真密度指粉体质量除以不包括颗粒内外空隙的体积(真体积求得的密度);颗粒密度指粉体质量除以包括开口细孔与封闭细孔在内的颗粒体积所求得的密度;松密度指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的体积求得的密度,亦称堆密度。体积比表面积是单位体积粉体的表面积;重量比表面积是单位重量粉体的表面积。 A.吸收剂 B.润滑剂 C.崩解剂 D.润湿剂 E.黏合剂(分数:8.00)(1).滑石粉在片剂生产中作(分数:2.00)A.B. C.D.E.解析:(2).碳酸氢钠与酒石酸在片剂生产中作(分数:2.00)A.B.C. D.E.解析:(3).淀粉浆在片剂生产中作(分数:
25、2.00)A.B.C.D.E. 解析:(4).淀粉在片剂生产中主要作(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本组题考查片剂辅料。片剂常用黏合剂有淀粉浆、糖浆、胶浆等传统黏合剂以及纤维素类衍生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常用崩解剂有干淀粉、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泡腾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等。常用润滑剂有硬脂酸镁、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镁(钠)、滑石粉、微粉硅胶等。常用的稀释剂和吸收剂有淀粉、糊精
26、、预胶化淀粉等。 A.吸收 B.分布 C.排泄 D.生物利用度 E.代谢(分数:8.00)(1).药物从一种化学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过程是(分数:2.00)A.B.C.D.E. 解析:(2).体内原型药物或其他代谢产物排除体内的过程是(分数:2.00)A.B.C. D.E.解析:(3).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是(分数:2.00)A. B.C.D.E.解析:(4).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本组题考查药物体内过程。吸收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分布指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代谢指药物从一种化学结构转变为另一种
27、化学结构的过程。排泄指体内原型药物或其他代谢产物排除体内的过程。 A.栓剂基质 B.辅助乳化剂 C.防腐剂 D.乳化剂 E.保湿剂(分数:4.00)(1).十二烷基硫酸钠(分数:2.00)A.B.C.D. E.解析:(2).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组题考查制剂辅料。十二烷基硫酸钠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作为乳化剂使用。山梨酸和山梨酸钾为防腐剂。故本组题答案应选 DC。A明煅法B煅闷法C煅淬法D煮法E (分数:6.00)(1).将净选后的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后取出分离种皮(分数:2.00)A.B.C.D.E. 解析:(2).药物直接放于炉火上或装入
28、适当耐火容器内进行高温煅烧(分数:2.00)A. B.C.D.E.解析:(3).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本组题考查煅法和*法。明煅法指将药物直接放于炉火上或装入适当耐火容器内进行高温煅烧。煅淬法指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趁热投入一定量的淬液或冷水中,骤然冷却,使之酥脆。煅闷法指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法指将净选后的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后取出分离种皮,又称水烫法。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6,分数:20.00)15.纯化水制备的方法有 A.反渗透性 B.离子交换法 C.电渗析法 D.滤过澄清法 E.超滤法(分数:3.00)
29、A. B. C. 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制药用水的制备。纯化水指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电渗析法制成的制药用水。故本题答案应选 ABC。16.处方中含量大,需串料粉碎的有 A.桃仁 B.紫苏子 C.枸杞 D.天冬 E.熟地(分数:3.00)A.B.C. D. 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干法混合粉碎方法。串料(串研):含黏液质、糖分、树脂、树胶等黏性成分较多药材,如熟地、枸杞、大枣、桂圆肉、山萸肉、黄精、玉竹、天冬、麦冬等。串油:对于含有较多油脂性药材的处方,可先将处方中其他药料粉碎为细粉,再掺入油脂性药材粉碎;或将油脂性药材捣成糊状,再掺入其他细粉粉碎。桃仁、柏子仁、紫苏子
30、、胡桃仁等药材,常需串油粉碎。其他,皮、肉、筋、骨等动物药,粉碎前需蒸罐处理。故本题答案应选 CDE。17.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包括 A.给药途径 B.给药剂量 C.饮食及疾病状态 D.酶抑制作用和诱导作用 E.年龄、性别(分数:3.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包括: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生理因素:性别、年龄、个体差异、饮食及疾病状态等。故本题答案应选 ABCDE。18.固体分散体包括的类型有 A.简单低共熔混合物 B.固态溶液 C.混合结晶体 D.共沉淀物 E.玻璃溶液(分数:3.00)A. B. C.D. E. 解析:解
31、析 本题考查固体分散体类型。固体分散体按分散状态可分为简单低共熔混合物、固态溶液、共沉淀物也称共蒸发物、玻璃溶液或玻璃混悬液。故本题答案应选 ABDE。19.下列哪些情况不宜作为胶囊剂 A.易风化或易潮解的药物 B.含油量高的药物 C.易溶性药物 D.药物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 E.具有不适苦味或臭味的药物(分数:3.00)A. B.C. D. 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胶囊剂的特点与分类。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包括: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液,因可使胶囊壁溶化;易溶性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因在胃中溶解后局部浓度过高而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性;易风化的药物,可使胶囊壁变软;吸湿性药物,可使胶囊壁干燥变脆。故本题答案应选 ACD。20.乳剂的不稳定现象包括 A.分层 B.絮凝 C.转相 D.破裂 E.酸败(分数:5.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乳剂的不稳定现象。乳剂的不稳定现象包括分层、絮凝、转相、破裂、酸败。乳剂在放置过程中,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象称为分层。絮凝指乳滴聚集成团但仍保持各乳滴的完整分散体而不呈现合并现象,是可逆的。O/W 型乳剂转成 W/O 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称为转相。破裂指分散相乳滴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的现象。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作用,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故本题答案应选 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