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3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气虚血少 B气虚血瘀 C气虚出血 D气随血脱 E血虚气亏(分数:6.00)(1).气生血功能失常可见(分数:2.00)A.B.C.D.E.(2).气行血功能失常可见(分数:2.00)A.B.C.D.E.(3).气摄血功能失常可见(分数:2.00)A.B.C.D.E.二、A1 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疾病病情随昼夜时间节律而变化,其病“安”的时间说的是(分数:2.00)A.昼B.旦C.夕D.前夜E.后夜2.精气神学说
2、中,特别重视的作用是(分数:2.00)A.神的作用B.气的作用C.精的作用D.精气互化的作用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3.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分数:2.00)A.事物的对立统一B.事物的对立C.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E.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4.依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分数:2.00)A.心B.肺C.脾D.肝E.肾5.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的色脉关系是(分数:2.00)A.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符B.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C.客色胜主色D.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E.以上都不是6.五行制化的含义是(分数:2.00)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相生相克D.相乘相侮E.乘
3、侮制化7.下列哪种治法体现了五行相克规律(分数:2.00)A.金水相生B.益火补土C.抑木扶土D.培土生金E.滋水涵木8.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分数:2.00)A.木B.火C.土D.金E.水9.下面哪一个是“主四肢”的脏(分数:2.00)A.心B.脾C.肺D.肝E.肾10.下面哪一个脏具有“运化水谷”功能(分数:2.00)A.心B.肺C.脾D.肝E.肾11.脾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资生、促进B.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转化、制约C.水液的代谢和气血的生成D.气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12.五脏主五液,则涎为(分数:2.00)A.心之液B.肺
4、之液C.脾之液D.肝之液E.肾之液13.“决渎之官”是指(分数:2.00)A.小肠B.大肠C.三焦D.胆E.膀胱14.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分数:2.00)A.气化B.气的固摄作用C.气的防御作用D.气机E.气的推动作用15.元气的化生来源于(分数:2.00)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水谷精微D.脏腑之气E.肾精16.津液是指(分数:2.00)A.汗液B.口水C.胃液D.肠液E.人体正常体液17.正经是指(分数:2.00)A.任脉B.冲脉C.十二经脉D.十二经别E.督脉18.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分数:2.00)A.直线贯注B.循环贯注C.手足贯注D.上下贯注E.左右贯注
5、19.寒邪的致病特点是(分数:2.00)A.其性开泄B.易伤津血C.易于动血D.其性重浊E.其性凝滞20.燥邪最易伤(分数:2.00)A.肺B.心C.肝D.脾E.肾21.在疾病过程中,其病理状态属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是(分数:2.00)A.大实有赢状B.虚中夹实C.至虚有盛候D.寒热错杂E.由实转虚22.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分数:2.00)A.邪气强盛B.邪胜正负C.正气不足D.正虚邪不胜E.正胜邪衰23.内经提出,对腹胀闭应选用的治疗方法是(分数:2.00)A.反治B.治本C.治标D.先治本后治标E.标本兼治24.下列穴位中,最常用的保健穴是(分数:2.00)A.大椎B.合谷C.委中D.足
6、三里E.列缺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3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气虚血少 B气虚血瘀 C气虚出血 D气随血脱 E血虚气亏(分数:6.00)(1).气生血功能失常可见(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气旺,则化生血液的功能亦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弱,甚则可导致血虚。(2).气行血功能失常可见(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气虚或者气滞,则推动血行的力量减弱,血行迟缓,流行不畅,称之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3).气摄血功能失常可见(分数:2.00)A.B.C.
7、D.E.解析:解析:如果气虚则固摄作用减弱,血不循经而逸出脉外,则可导致各种出血病证,即是“气不摄血”。二、A1 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疾病病情随昼夜时间节律而变化,其病“安”的时间说的是(分数:2.00)A.昼 B.旦C.夕D.前夜E.后夜解析:2.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的作用是(分数:2.00)A.神的作用 B.气的作用C.精的作用D.精气互化的作用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解析:解析:精、气、神在传统养生理论中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精、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则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或称为生命结构的总体功能信息。3.阴阳比较完整
8、而简要的概念是(分数:2.00)A.事物的对立统一B.事物的对立C.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E.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解析:解析: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它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事物。4.依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分数:2.00)A.心B.肺C.脾D.肝 E.肾解析:解析:心位于胸中而居膈上,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其意义在于心有主持阳气而恶热的生理特性。肝为阴中之阳,因肝藏血,而肝属木主升发,具有充满生机、升发生长(阳的特点)的特性,且与胆互为表里。脾:“至”有到的意思、非寻常达到之意。“至阴”就是
9、由阳到阴由阴出阳升降出入通达转枢意思,在五脏阴阳中,它归属于至阴。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肺的位置在脏腑中最高,覆盖诸脏,为阳。肾在五行中属水,为阴中之阴,肾藏精,精属阴,肾主水,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和排泄的功能。故肾又有“水脏”之称。5.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的色脉关系是(分数:2.00)A.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符B.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C.客色胜主色D.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 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根据色与脉的生克关系判断疾病的预后。“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疾已矣。”(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如肝病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得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即
10、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预后不良;若得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预后良好。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脉:弦、洪、缓、浮、沉。6.五行制化的含义是(分数:2.00)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相生相克 D.相乘相侮E.乘侮制化解析:解析: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而有序的变化和发展。五行制化,是一种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结合的自我调节。故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7.下列哪种治法体现了五行相克规律(分数:2.00)A.金水相生B
11、.益火补土C.抑木扶土 D.培土生金E.滋水涵木解析:解析: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的治疗原则是抑强和扶弱。抑强,是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抑制病邪亢盛一方以使不及一方易于恢复的法则,适用于相克太过。其中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治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8.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分数:2.00)A.木B.火C.土 D.金E.水解析:解析:尚书洪范言:“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9.下面哪一个是“主四肢”的脏(分数:2.00)A.心B.脾 C.肺D.肝E.肾解析:解析:脾通过升清和散精作用将水谷精微输送至四肢,以维持四肢正常生理活动。10
12、.下面哪一个脏具有“运化水谷”功能(分数:2.00)A.心B.肺C.脾 D.肝E.肾解析:解析:水谷,泛指各种饮食。“运化水谷”说的是脾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11.脾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资生、促进 B.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转化、制约C.水液的代谢和气血的生成D.气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解析:解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12.五脏主五液,则涎为(分数:2.00)A.心之液B.肺之液C.脾之液 D.肝之液E.肾之液解析:解析:五液属津液范畴,皆由津液所化生,分布于五脏所
13、属官窍之中,起着濡养、滋润以及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汗为心之液,涕为肺之液,涎为脾之液,泪为肝之液,唾为肾之液。13.“决渎之官”是指(分数:2.00)A.小肠B.大肠C.三焦 D.胆E.膀胱解析:解析: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14.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分数:2.00)A.气化 B.气的固摄作用C.气的防御作用D.气机E.气的推动作用解析:解析:由于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诸如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精微物质之间、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废物的排泄等都属气化。其实气化就是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15.
14、元气的化生来源于(分数:2.00)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水谷精微D.脏腑之气E.肾精 解析:解析:元气来源于肾。元气的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于肾中精气而化生。16.津液是指(分数:2.00)A.汗液B.口水C.胃液D.肠液E.人体正常体液 解析:解析: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故亦称为“水液”;津液,主要指体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17.正经是指(分数:2.00)A.任脉B.冲脉C.十二经脉 D.十二经别E.督脉解析:解析: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又被称为“正经”。18.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分数:2.0
15、0)A.直线贯注B.循环贯注 C.手足贯注D.上下贯注E.左右贯注解析:解析:十二经脉分布于全身的内外上下,其中的气血阴阳是流动不息,循环贯注的。19.寒邪的致病特点是(分数:2.00)A.其性开泄B.易伤津血C.易于动血D.其性重浊E.其性凝滞 解析:解析:寒邪的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20.燥邪最易伤(分数:2.00)A.肺 B.心C.肝D.脾E.肾解析:解析: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直接与自然界的大气相通。燥邪多从口鼻、皮毛而入,故最易伤肺。21.在疾病过程中,其病理状态属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是(分数:2.00)A.大实有赢状B.虚中夹实
16、 C.至虚有盛候D.寒热错杂E.由实转虚解析:解析:虚实错杂疾病过程中,邪正斗争,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病理变化,包括虚中夹实和实中夹虚。22.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分数:2.00)A.邪气强盛B.邪胜正负C.正气不足 D.正虚邪不胜E.正胜邪衰解析:解析: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正气不足,正气的强弱可以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当气正充足,脏腑、经络等机能活动就旺盛,抗病康复能力强;正气虚少,则脏腑经络功能活动衰减、抗病防御能力和修复损伤能力就弱,邪气乘虚而入,因而发病。23.内经提出,对腹胀闭应选用的治疗方法是(分数:2.00)A.反治B.治本C.治标 D.先治本后治标E.标本兼治解析:24.下列穴位中,最常用的保健穴是(分数:2.00)A.大椎B.合谷C.委中D.足三里 E.列缺解析:解析:常用的保健穴有许多种,其中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四总穴之一,是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位,古人称之为“长寿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