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药剂学练习试卷 70 及答案解析(总分: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下列关于硬胶囊壳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胶囊壳主要由明胶组成B.制胶囊壳时胶液中应加入抑菌剂C.胶囊壳含水量高于 15%.时囊壳太软D.加入二氧化钛使囊壳易于识别E.囊壳编号数值越大,其容量越小2.白膏药的基质为(分数:2.00)A.油与红丹B.油与铅丹C.油与宫粉D.油与章丹E.油与陶丹3.颗粒剂制备中当湿粒干燥后进行什么工序(分数:2.00)A.灌装B.检验C.混合D.整粒E.加辅料4.制备含低共熔物的散剂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薄荷脑和樟
2、脑的散剂混合易形成低共熔物B.可采用先形成低共熔物,再与其他固体粉混合C.可弃去低共熔物D.可分别以固体粉末稀释低共熔组分,再混匀E.低共熔物是一些低分子化合物且比例适宜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5.水丸盖面操作的目的是(分数:2.00)A.使丸粒增大B.使丸粒表面光洁、致密、色泽均匀C.使丸粒崩解时限延长D.使丸粒崩解时限缩短E.使丸粒含菌量降低6.植物性药材浸提主要靠(分数:2.00)A.浸提压力B.扩散面积C.扩散时间D.扩散系数E.浓度梯度7.药材中的可溶性物转移到适宜的溶剂中的过程包括(分数:2.00)A.浸润、渗透、扩散、置换、乳化B.浸润、溶解、过滤、浓缩、干燥C.浸润、渗透、解吸、
3、溶解、扩散D.浸润、渗透、解吸、溶解E.浸润、溶解8.注射用油的酸值不大于(分数:2.00)A.0.1B.0.2C.0.3D.0.E.0.59.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B.中药须经炮制之后才能人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C.中药炮制技术要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而制定D.中药炮制是仅仅与火有关的各种制法E.中药炮制技术要依照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而制定10.口服混悬剂,应检查沉降体积比,其数值不低于(分数:2.00)A.0.6B.0.7C.0.8D.0.9E.1.0二、X
4、型题(总题数:37,分数:74.00)11.防止药物氧化的措施有(分数:2.00)A.降低温度B.成品用棕色容器包装C.通惰性气体D.添加抗氧剂E.调节 Ph12.注射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包括(分数:2.00)A.澄明度、装量B.pHC.无菌、热原D.鞣质、蛋白E.树脂、钾离子13.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作用是(分数:2.00)A.生五味子敛肺止咳B.醋五味子增强酸涩收敛C.醋五味子增强人肝经止痛D.酒五味于增强益肾固精E.酒五味子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14.半夏各种炮制品的作用是(分数:2.00)A.生半夏外用消痈肿B.清半夏长于化痰C.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D.法半夏消痰化饮,健脾/顷气E.生半夏有毒,复
5、制后均降低毒性15.中药药剂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为(分数:2.00)A.学习、继承、整理和掌握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经验和技术B.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药新剂型、新制剂C.健全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高中药制剂质量水平D.加强中药剂型基础理论研究和中药制剂系统工程研究,加速现代化进程E.熟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合理指导研究、生产、经营等工作16.粉碎机械的粉碎作用方式有哪些(分数:2.00)A.截切B.劈裂C.研磨D.撞击E.挤压17.下列关于药物填充硬胶囊前处理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填充物料制成粉状或颗粒状B.根据物料堆密度选择空胶囊的号数C.毒性药和
6、剂量小的药物应加稀释剂D.挥发油等液体药物可直接填充E.剂量大的药物可提取浓缩干燥后填充18.制备胶剂应注意的事项是(分数:2.00)A.选张大毛黑,质地肥厚的皮类原料为好B.煎胶液主要是手工操作C.在加压煎提时要每隔 1 小时放气 1 次,排出挥发性碱性物质D.煎出的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 1.25 时加辅料E.胶液要浓缩至锅底产生大气泡,有大量水蒸气逸出时可出锅19.滴眼剂的质量要求有(分数:2.00)A.无致病菌B.溶液型澄明度合格C.与泪液等渗,有适宜的粘度D.混悬液粘度50m 并且含 15m 以下的微粒90%.E.不可加入增溶剂20.正确论述流浸膏剂的是(分数:2.00)A.可用渗漉法制
7、备B.每 1g 相当于原药材 25gC.根据干燥程度的不同,分为稠浸膏与干浸膏D.每 1ml 相当于原药材 1gE.一般要进行乙醇含量测定检查21.滴丸的制备过程中,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有(分数:2.00)A.形成固体溶液B.形成固态凝胶C.形成微细晶粒D.被基质吸收E.形成固态乳剂22.片剂包衣常见的类型有(分数:2.00)A.薄膜衣B.糖衣C.滑石粉衣D.肠溶衣E.青黛衣23.常见的中药片剂类型有(分数:2.00)A.提纯片B.全浸膏片C.半浸膏片D.全粉末片E.包衣片24.影响药物体内分布过程的因素有(分数:2.00)A.体内循环B.血管透过性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D.药物的理化性质
8、E.药物与组织的结合力25.制备过程中采取了煎煮操作的是(分数:2.00)A.制备金银花糖浆B.制备当归流浸膏C.制备颠茄浸膏D.制备藿香正气水E.制备益母草膏26.常见的膜控释制剂有(分数:2.00)A.胃内漂浮片B.封闭型渗透性膜C.微孔膜包衣D.眼用控释制剂E.皮肤用控释制剂27.以下有关栓剂的叙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供纳入肛门、阴道等腔道应用的一种固体剂型B.栓剂在常温下呈固体,纳人人体腔道后不变形、不溶解,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作用。C.可在腔道起润滑、抗菌、杀虫、收敛止痛作用D.直肠给药,药物不受胃肠道 pH 或酶的破坏E.直肠给药药物大部分不受
9、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28.制备姜半夏所用的辅料是(分数:2.00)A.生姜B.白矾C.石灰D.甘草E.醋29.输液剂主要用于(分数:2.00)A.补充营养、热量、水分B.作为多种药的载体C.维持血容量D.调节体液酸碱平衡E.解毒3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优点(分数:2.00)A.可杀菌、防腐B.溶血作用小C.不受溶液 pH 的影响D.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E.可用于注射剂31.制散剂应注意(分数:2.00)A.当药物量比例相差悬殊时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B.制备毒性药物的散剂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C.制单味剧毒散剂要用一定量稀释剂制成倍散D.当药物色泽相差较大时采用“套色”法研匀E.含可形成低共熔物散剂
10、,制备时将低共熔物去除后再混合32.下列哪些情况不宜制成散剂(分数:2.00)A.剂量大B.含毒性药C.含液体成分D.含挥发性成分较多E.刺激性、腐蚀性药物33.炮制目的为矫嗅矫味的是(分数:2.00)A.酒炙乌梢蛇B.酒炙紫河车C.麸炒僵蚕D.醋炙乳香E.清蒸木瓜34.常规检查水处理软化程度的方法有(分数:2.00)A.弯曲法B.指掐法C.手捏法D.穿刺法E.刀劈法35.下列有关颗粒剂的叙述正确的为(分数:2.00)A.湿颗粒干燥温度一般以 8090为宜B.颗粒干燥时含水量应控制在 2%.以内C.整粒一般先过印目筛除去细粉,然后过 1214 目筛除去粗大颗粒D.处方中挥发性成分一般溶于适量乙
11、醇中,制粒时加入E.处方中挥发性成分可制成 -CD 包结物后混入36.适用于渗漉法提取制备的有(分数:2.00)A.含贵重药的制剂B.含毒性药的制剂C.含粘性药材的制剂D.高浓度制剂E.含新鲜及易膨胀药材的制剂37.下列哪些物质可防止注射剂中药物被氧化(分数:2.00)A.枸橼酸B.硫脲C.依地酸钠钙D.苯酚E.通惰性气体38.软膏剂的基质应具备的条件为(分数:2.00)A.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B.具有适宜的稠度、粘着性和涂展性C.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愈合,无刺激性D.性质稳定,应与药物结合牢固E.易洗除不污染衣物39.影响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分数:2.00)A.
12、药物微粒间的排斥力与吸引力B.温度的影响C.药物沉降D.微粒之间的粒径差E.药物微粒晶型40.注射用水可应用于(分数:2.00)A.配制注射剂的溶剂或稀释剂B.注射用容器的清洗C.滴眼剂配制的溶剂D.静脉用脂肪乳剂的水相E.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41.对药物的升降浮沉产生影响的是(分数:2.00)A.莱菔子炒黄B.柴胡醋炙C.甘草蜜炙D.黄柏酒炙E.砂仁盐炙4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一般的毒副作用包括(分数:2.00)A.形成血栓B.使局部组织产生硬结C.刺激皮肤D.刺激粘膜E.造成溶血43.滴眼剂与注射剂的不同之处在于(分数:2.00)A.必须无菌操作B.具有适宜的渗透压C.一般先灭菌后分装D.具
13、有适宜的粘度E.常为多剂量剂型44.正确论述注射剂的是(分数:2.00)A.注射剂必须等张B.用量大的注射剂均需进行热原检查,用量小的则不用检查C.注射剂中不得有不溶性微粒D.注射剂应具有与血液相等或相近的 pHE.注射剂必须进行无菌检查45.宜用药汁煮的药物有(分数:2.00)A.附子B.吴茱萸C.远志D.珍珠E.藤黄46.减小药物扩散速度,可以通过(分数:2.00)A.包衣B.制成不崩解的骨架片C.药物微囊化D.水溶性药物制成 W/O 型乳剂E.制成药树脂47.制备渗透泵型片剂要考虑(分数:2.00)A.片心的处方B.释药小孔的直径C.膜的厚度D.膜的孔径E.膜的孔率中药药剂学练习试卷 7
14、0 答案解析(总分: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下列关于硬胶囊壳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胶囊壳主要由明胶组成B.制胶囊壳时胶液中应加入抑菌剂C.胶囊壳含水量高于 15%.时囊壳太软D.加入二氧化钛使囊壳易于识别 E.囊壳编号数值越大,其容量越小解析:2.白膏药的基质为(分数:2.00)A.油与红丹B.油与铅丹C.油与宫粉 D.油与章丹E.油与陶丹解析:3.颗粒剂制备中当湿粒干燥后进行什么工序(分数:2.00)A.灌装B.检验C.混合D.整粒 E.加辅料解析:4.制备含低共熔物的散剂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薄荷脑和樟
15、脑的散剂混合易形成低共熔物B.可采用先形成低共熔物,再与其他固体粉混合C.可弃去低共熔物 D.可分别以固体粉末稀释低共熔组分,再混匀E.低共熔物是一些低分子化合物且比例适宜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解析:5.水丸盖面操作的目的是(分数:2.00)A.使丸粒增大B.使丸粒表面光洁、致密、色泽均匀 C.使丸粒崩解时限延长D.使丸粒崩解时限缩短E.使丸粒含菌量降低解析:6.植物性药材浸提主要靠(分数:2.00)A.浸提压力B.扩散面积C.扩散时间D.扩散系数E.浓度梯度 解析:7.药材中的可溶性物转移到适宜的溶剂中的过程包括(分数:2.00)A.浸润、渗透、扩散、置换、乳化B.浸润、溶解、过滤、浓缩、干
16、燥C.浸润、渗透、解吸、溶解、扩散 D.浸润、渗透、解吸、溶解E.浸润、溶解解析:8.注射用油的酸值不大于(分数:2.00)A.0.1 B.0.2C.0.3D.0.E.0.5解析:9.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B.中药须经炮制之后才能人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C.中药炮制技术要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而制定D.中药炮制是仅仅与火有关的各种制法 E.中药炮制技术要依照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而制定解析:10.口服混悬剂,应检查沉降体积比,其数值不低于(分数:2.00)A.0.6
17、B.0.7C.0.8D.0.9 E.1.0解析:二、X 型题(总题数:37,分数:74.00)11.防止药物氧化的措施有(分数:2.00)A.降低温度 B.成品用棕色容器包装 C.通惰性气体 D.添加抗氧剂 E.调节 Ph 解析:12.注射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包括(分数:2.00)A.澄明度、装量 B.pH C.无菌、热原 D.鞣质、蛋白 E.树脂、钾离子 解析:13.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作用是(分数:2.00)A.生五味子敛肺止咳 B.醋五味子增强酸涩收敛 C.醋五味子增强人肝经止痛D.酒五味于增强益肾固精 E.酒五味子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解析:14.半夏各种炮制品的作用是(分数:2.00)A.生半
18、夏外用消痈肿 B.清半夏长于化痰 C.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 D.法半夏消痰化饮,健脾/顷气 E.生半夏有毒,复制后均降低毒性 解析:15.中药药剂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为(分数:2.00)A.学习、继承、整理和掌握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经验和技术 B.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药新剂型、新制剂 C.健全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高中药制剂质量水平 D.加强中药剂型基础理论研究和中药制剂系统工程研究,加速现代化进程 E.熟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合理指导研究、生产、经营等工作 解析:16.粉碎机械的粉碎作用方式有哪些(分数:2.00)A.截切 B.劈裂 C.研磨 D.撞击 E.挤压解析:1
19、7.下列关于药物填充硬胶囊前处理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填充物料制成粉状或颗粒状 B.根据物料堆密度选择空胶囊的号数 C.毒性药和剂量小的药物应加稀释剂 D.挥发油等液体药物可直接填充E.剂量大的药物可提取浓缩干燥后填充 解析:18.制备胶剂应注意的事项是(分数:2.00)A.选张大毛黑,质地肥厚的皮类原料为好 B.煎胶液主要是手工操作C.在加压煎提时要每隔 1 小时放气 1 次,排出挥发性碱性物质 D.煎出的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 1.25 时加辅料 E.胶液要浓缩至锅底产生大气泡,有大量水蒸气逸出时可出锅 解析:19.滴眼剂的质量要求有(分数:2.00)A.无致病菌 B.溶
20、液型澄明度合格 C.与泪液等渗,有适宜的粘度 D.混悬液粘度50m 并且含 15m 以下的微粒90%. E.不可加入增溶剂解析:20.正确论述流浸膏剂的是(分数:2.00)A.可用渗漉法制备 B.每 1g 相当于原药材 25gC.根据干燥程度的不同,分为稠浸膏与干浸膏D.每 1ml 相当于原药材 1g E.一般要进行乙醇含量测定检查 解析:21.滴丸的制备过程中,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有(分数:2.00)A.形成固体溶液 B.形成固态凝胶 C.形成微细晶粒 D.被基质吸收 E.形成固态乳剂 解析:22.片剂包衣常见的类型有(分数:2.00)A.薄膜衣 B.糖衣 C.滑石粉衣D.肠溶衣 E.青黛衣解
21、析:23.常见的中药片剂类型有(分数:2.00)A.提纯片 B.全浸膏片 C.半浸膏片 D.全粉末片 E.包衣片解析:24.影响药物体内分布过程的因素有(分数:2.00)A.体内循环 B.血管透过性 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 D.药物的理化性质 E.药物与组织的结合力 解析:25.制备过程中采取了煎煮操作的是(分数:2.00)A.制备金银花糖浆 B.制备当归流浸膏C.制备颠茄浸膏D.制备藿香正气水 E.制备益母草膏 解析:26.常见的膜控释制剂有(分数:2.00)A.胃内漂浮片B.封闭型渗透性膜 C.微孔膜包衣 D.眼用控释制剂 E.皮肤用控释制剂 解析:27.以下有关栓剂的叙述正确的有(
22、分数:2.00)A.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供纳入肛门、阴道等腔道应用的一种固体剂型 B.栓剂在常温下呈固体,纳人人体腔道后不变形、不溶解,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作用。C.可在腔道起润滑、抗菌、杀虫、收敛止痛作用 D.直肠给药,药物不受胃肠道 pH 或酶的破坏 E.直肠给药药物大部分不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 解析:28.制备姜半夏所用的辅料是(分数:2.00)A.生姜 B.白矾 C.石灰D.甘草E.醋解析:29.输液剂主要用于(分数:2.00)A.补充营养、热量、水分 B.作为多种药的载体 C.维持血容量 D.调节体液酸碱平衡 E.解毒 解析:3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优点(分数:2.00)A
23、.可杀菌、防腐B.溶血作用小 C.不受溶液 pH 的影响 D.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 E.可用于注射剂 解析:31.制散剂应注意(分数:2.00)A.当药物量比例相差悬殊时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 B.制备毒性药物的散剂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 C.制单味剧毒散剂要用一定量稀释剂制成倍散 D.当药物色泽相差较大时采用“套色”法研匀 E.含可形成低共熔物散剂,制备时将低共熔物去除后再混合解析:32.下列哪些情况不宜制成散剂(分数:2.00)A.剂量大 B.含毒性药C.含液体成分D.含挥发性成分较多 E.刺激性、腐蚀性药物 解析:33.炮制目的为矫嗅矫味的是(分数:2.00)A.酒炙乌梢蛇 B.酒炙紫河车 C
24、.麸炒僵蚕 D.醋炙乳香 E.清蒸木瓜解析:34.常规检查水处理软化程度的方法有(分数:2.00)A.弯曲法 B.指掐法 C.手捏法 D.穿刺法 E.刀劈法解析:35.下列有关颗粒剂的叙述正确的为(分数:2.00)A.湿颗粒干燥温度一般以 8090为宜B.颗粒干燥时含水量应控制在 2%.以内 C.整粒一般先过印目筛除去细粉,然后过 1214 目筛除去粗大颗粒 D.处方中挥发性成分一般溶于适量乙醇中,制粒时加入E.处方中挥发性成分可制成 -CD 包结物后混入 解析:36.适用于渗漉法提取制备的有(分数:2.00)A.含贵重药的制剂 B.含毒性药的制剂 C.含粘性药材的制剂D.高浓度制剂 E.含新
25、鲜及易膨胀药材的制剂解析:37.下列哪些物质可防止注射剂中药物被氧化(分数:2.00)A.枸橼酸B.硫脲 C.依地酸钠钙 D.苯酚E.通惰性气体 解析:38.软膏剂的基质应具备的条件为(分数:2.00)A.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 B.具有适宜的稠度、粘着性和涂展性 C.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愈合,无刺激性 D.性质稳定,应与药物结合牢固E.易洗除不污染衣物 解析:39.影响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分数:2.00)A.药物微粒间的排斥力与吸引力 B.温度的影响 C.药物沉降 D.微粒之间的粒径差 E.药物微粒晶型 解析:40.注射用水可应用于(分数:2.00)A.配制注射剂
26、的溶剂或稀释剂 B.注射用容器的清洗 C.滴眼剂配制的溶剂 D.静脉用脂肪乳剂的水相 E.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 解析:41.对药物的升降浮沉产生影响的是(分数:2.00)A.莱菔子炒黄 B.柴胡醋炙C.甘草蜜炙D.黄柏酒炙 E.砂仁盐炙 解析:4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一般的毒副作用包括(分数:2.00)A.形成血栓B.使局部组织产生硬结C.刺激皮肤 D.刺激粘膜 E.造成溶血 解析:43.滴眼剂与注射剂的不同之处在于(分数:2.00)A.必须无菌操作B.具有适宜的渗透压C.一般先灭菌后分装 D.具有适宜的粘度 E.常为多剂量剂型 解析:44.正确论述注射剂的是(分数:2.00)A.注射剂必须等张B.用量大的注射剂均需进行热原检查,用量小的则不用检查C.注射剂中不得有不溶性微粒D.注射剂应具有与血液相等或相近的 pH E.注射剂必须进行无菌检查 解析:45.宜用药汁煮的药物有(分数:2.00)A.附子 B.吴茱萸 C.远志 D.珍珠E.藤黄解析:46.减小药物扩散速度,可以通过(分数:2.00)A.包衣 B.制成不崩解的骨架片 C.药物微囊化 D.水溶性药物制成 W/O 型乳剂 E.制成药树脂 解析:47.制备渗透泵型片剂要考虑(分数:2.00)A.片心的处方 B.释药小孔的直径 C.膜的厚度 D.膜的孔径 E.膜的孔率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