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传染病学(二)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A1 型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1.按痢疾杆菌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可分为 A.4 群 B.5 群 C.3 群 D.1 群 E.2 群(分数:2.00)A.B.C.D.E.2.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机制是 A.侵入的细菌数量 B.外毒素 C.神经毒素 D.侵袭力和内毒素 E.肠毒素(分数:2.00)A.B.C.D.E.3.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虫媒传播 D.血液 E.接触传播(分数:2.00)A.B.C.D.E.4.慢性菌痢的病程应该超过的时间是 A.1 个月 B
2、.2 个月 C.3 个月 D.半年 E.1 年(分数:2.00)A.B.C.D.E.5.在治疗菌痢时,不宜应用 A.复方磺胺甲基异橚唑 B.痢特灵 C.氯霉素 D.次碳酸铋 E.庆大霉素(分数:2.00)A.B.C.D.E.6.霍乱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 A.生活接触 B.食物传播 C.苍蝇媒介 D.水型传播 E.带菌动物传播(分数:2.00)A.B.C.D.E.7.霍乱的病理变化为 A.肠粘膜有炎症性改变,表浅溃疡 B.肾有变性及炎症性改变 C.心、肝、脾无变化 D.胆囊无胆汁 E.严重脱水现象,皮肤干燥,脏器缩小(分数:2.00)A.B.C.D.E.8.在霍乱的临床表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寒战
3、、高热、急性起病 B.先泻后吐 C.无痛性腹泻 D.“米泔水”样吐泻物 E.严重者有痛性肌肉痉挛(分数:2.00)A.B.C.D.E.9.重型霍乱患者治疗的关键是 A.大量口服补液 B.有效抗菌治疗 C.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D.禁食 E.快速静脉补液(分数:2.00)A.B.C.D.E.10.有关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出院之后的感染有可能是医院感染 C.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一定不是医院感染 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E.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属医院感染(分数:2.00)A.B.C.D.E.二、BA2 型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11.男
4、性,20 岁,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发现血清 HBsAg 阳性,转氨酶等其他肝功能检查均正常 A.既往感染过 B.显性感染 C.潜在性感染 D.病原体携带 E.重复感染(分数:2.00)A.B.C.D.E.12.女性,35 岁,手术后 2 个月出现腹胀,乏力,ALT200U/L,手术时输血 800ml,化验甲肝抗体(-),HBsAg(-),抗 HBc(+),抗 HBs(+),抗 HCV(+),诊断应考虑 A.术后引起中毒性肝炎 B.甲型肝炎 C.乙型肝炎 D.输血后肝炎 E.急性丙型肝炎,输血所致(分数:2.00)A.B.C.D.E.13.男性,20 岁,半月来发热 37.5,伴周身乏力,食欲不
5、振,尿色加深如深茶样,化验肝功ALT500U/L,胆红素 80mol/L,抗 HAV IgM(+),HBsAg(+),抗 HBc IgG(+),应诊为 A.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 B.急性甲型合并乙型黄疸型肝炎 C.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 D.急性乙型肝炎,既往感染甲肝病毒 E.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分数:2.00)A.B.C.D.E.14.肝硬化病人,近 2 天发热 38,伴腹痛、腹泻、腹胀。查体:肝肋下未及,脾肋下触及 3cm,腹水征(+),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首先应做何项检查 A.血常规,便常规 B.肝功化验 C.血常规,腹水常规 D.凝血酶原时间 E.便培养(分数:2.00)A.
6、B.C.D.E.15.男性,30 岁,自 11 月 30 日起出现发热,头痛,并皮肤粘膜出血,3 天后出现少尿,此时血常规白细胞 35109/L,尿常规见尿蛋白(+),此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肾小球肾炎 B.尿毒症 C.白血病 D.流行性出血热 E.重型感冒(分数:2.00)A.B.C.D.E.16.男性,40 岁,曾在国外居住多年,3 年前回国,近半年持续低热,伴乏力,周身淋巴结肿大,口腔粘膜反复感染,大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近来体重减轻,血常规示:白细胞低和贫血。此时应注意哪种疾病更合适 A.结核病 B.白塞病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艾滋病 E.亚急性变应性败血症(分数:2.00)
7、A.B.C.D.E.17.男性,突发寒战,体温 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便为稀便,很快转化为脓血便,便常规红细胞 5/HP,白细胞 10/HP,脓细胞(+)。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阿米巴痢疾 D.肠炎 E.食物中毒(分数:2.00)A.B.C.D.E.18.男性,28 岁,因江水泛滥,饮用江水,突然出现剧烈腹泻,随后呕吐,由水样物转为“米泔水”样物,最可能的诊断是 A.金葡菌胃肠炎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大肠杆菌性肠炎 D.病毒性肠炎 E.霍乱(分数:2.00)A.B.C.D.E.19.30 岁,男性,突然不规则发热 20 余日,于 5 月 8 日急诊
8、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肝脾在肋下 1.0cn。血白细胞总数 4.0109/L,总胆红素定量 98mol/L(正常17.1mol/L),ALT85 单位,尿蛋白(+),肥达反应“O”1:80,“H”1:160,抗-HBs(+),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利于确定诊断 A.血涂片检疟原虫 B.骨髓细菌培养 C.粪便细菌培养 D.凝溶试验 E.肝活检(分数:2.00)A.B.C.D.E.20.男性,30 岁,患病 4 周,以高热为主,曾确诊为伤寒,日前体温开始下降,食欲好转,体力渐增,脾肿大开始回缩,要特别重视 A.加强营养 B.增加活动 C.限制饮食 D.继续用足量抗生素 E.充足睡眠(分数:2.00)A.
9、B.C.D.E.三、BB1 型题/B(总题数:13,分数:60.00) A.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发生了免疫反应,但未引起明显的组织损伤 B.病原体引起了明显的免疫反应和组织损伤 C.病原体可寄生于机体组织中,不引起组织损伤,但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出现症状体征 D.机体无明显症状但病原体可长期存在并可排出体外 E.病原体被特异性免疫反应清除(分数:6.00)(1).病原携带者的特点是(分数:2.00)A.B.C.D.E.(2).潜伏性感染的特点是(分数:2.00)A.B.C.D.E.(3).隐性感染的特点是(分数:2.00)A.B.C.D.E. A.血液传播 B.飞沫传播 C.唾液传播 D.食物传
10、播 E.蚊虫传播(分数:4.00)(1).乙型肝炎是(分数:2.00)A.B.C.D.E.(2).戊型肝炎是(分数:2.00)A.B.C.D.E. 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 E.戊型肝炎病毒(分数:4.00)(1).属 DNA 病毒的是(分数:2.00)A.B.C.D.E.(2).转为慢性肝炎比例最高的是(分数:2.00)A.B.C.D.E. A.抗-HEV 阳性 B.抗核抗体阳性 C.抗-HCV 阳性 D.HBsAg 阳性 E.抗-HAVIgM 阳性(分数:4.00)(1).甲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分数:2.00)A.B.C.D.E.(2
11、).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分数:2.00)A.B.C.D.E. A.病人 B.带菌者 C.鼠 D.猪 E.犬(分数:6.00)(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传染源是(分数:2.00)A.B.C.D.E.(2).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分数:2.00)A.B.C.D.E.(3).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分数:2.00)A.B.C.D.E. A.抗 HIV 阳性 B.抗 HAV 阳性 C.抗 EBV 阳性 D.抗 HBc 阳性 E.抗“O”阳性(分数:6.00)(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分数:2.00)A.B.C.D.E.(2).甲肝感染(分数:2.00)A.B.C.D.E.(3
12、).艾滋病(分数:2.00)A.B.C.D.E. A.志贺痢疾杆菌 B.福氏痢疾杆菌 C.舒密次痢疾杆菌 D.鲍氏痢疾杆菌 E.宋内痢疾杆菌(分数:4.00)(1).我国近年来引起菌痢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分数:2.00)A.B.C.D.E.(2).能产生神经毒素的痢疾杆菌是(分数:2.00)A.B.C.D.E. A.痢疾杆菌 B.伤寒杆菌 C.霍乱弧菌 D.大肠杆菌 E.副伤寒甲杆菌(分数:4.00)(1).分泌肠毒素,激活环磷酸腺苷介质系统引起小肠过度分泌,造成剧烈水泻(分数:2.00)A.B.C.D.E.(2).具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肠粘膜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炎症与溃疡(分数:2.00)A
13、.B.C.D.E. A.肺部、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粘膜、眼部 B.肺部、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粘膜、眼部 C.血管、肾脏、心脏、脑垂体 D.肝、肾、神经、皮肤粘膜 E.全身各脏器(分数:4.00)(1).艾滋病常表现为哪些器官的症状(分数:2.00)A.B.C.D.E.(2).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理变化主要涉及(分数:2.00)A.B.C.D.E. A.病程的第 35 日 B.病程的第 46 日 C.病程的第 58 日 D.病程的第 610 日 E.病程的第 714 日(分数:4.00)(1).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常发生在(分数:2.00)A.B.C.D.E.(2).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常
14、发生在(分数:2.00)A.B.C.D.E. A.玫瑰疹 B.皮肤瘀点、瘀斑 C.淋巴结肿大 D.关节痛 E.少尿(分数:4.00)(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有(分数:2.00)A.B.C.D.E.(2).伤寒病可有(分数:2.00)A.B.C.D.E. A.血培养 B.检测特异性抗体 C.检测特异性抗原 D.大便培养 E.活体组织检查(分数:6.00)(1).伤寒确诊(分数:2.00)A.B.C.D.E.(2).霍乱确诊(分数:2.00)A.B.C.D.E.(3).流行性出血热确诊(分数:2.00)A.B.C.D.E. A.青霉素 B.氯霉素 C.甲硝唑 D.环丙沙星 E.庆大霉素(分数:4
15、.00)(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首选(分数:2.00)A.B.C.D.E.(2).伤寒的治疗首选(分数:2.00)A.B.C.D.E.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传染病学(二)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A1 型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1.按痢疾杆菌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可分为 A.4 群 B.5 群 C.3 群 D.1 群 E.2 群(分数:2.00)A. B.C.D.E.解析:考点 痢疾的病原学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根据菌体(O)抗原的不同可将痢疾杆菌分为 A、B、C、D 四群。2.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机制是 A.侵入的细菌数量
16、 B.外毒素 C.神经毒素 D.侵袭力和内毒素 E.肠毒素(分数:2.00)A.B.C.D. E.解析:考点 菌痢的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对肠粘膜上皮细胞的侵袭力是决定其致病的主要因素;痢疾杆菌可产生内、外两种毒素,内毒素可增高肠壁的通透性,进一步促进毒素的吸收,引起恶寒、发热等毒血症状。3.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虫媒传播 D.血液 E.接触传播(分数:2.00)A.B. C.D.E.解析:考点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细菌性痢疾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感染。虫媒如苍蝇可以传播,但亦通过污染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其余途径一般不会
17、传播。4.慢性菌痢的病程应该超过的时间是 A.1 个月 B.2 个月 C.3 个月 D.半年 E.1 年(分数:2.00)A.B. C.D.E.解析:考点 慢性菌痢的定义 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 2 个月病情未愈者,为慢性菌痢。5.在治疗菌痢时,不宜应用 A.复方磺胺甲基异橚唑 B.痢特灵 C.氯霉素 D.次碳酸铋 E.庆大霉素(分数:2.00)A.B.C.D. E.解析:考点 菌痢的治疗 菌痢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生素,选项中的各种抗生素均可应用,但次碳酸铋不宜应用,因为该药可引起便秘,不易将含有致病菌的粪便排出体外。6.霍乱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 A.生活接触 B.食物传播 C.苍蝇媒介 D.水型传
18、播 E.带菌动物传播(分数:2.00)A.B.C.D. E.解析:考点 霍乱的传播途径 霍乱是通过污染的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的媒介作用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和蔓延。其中水的作用最突出。因此答案是 D。7.霍乱的病理变化为 A.肠粘膜有炎症性改变,表浅溃疡 B.肾有变性及炎症性改变 C.心、肝、脾无变化 D.胆囊无胆汁 E.严重脱水现象,皮肤干燥,脏器缩小(分数:2.00)A.B.C.D.E. 解析:考点 霍乱的病理变化 霍乱的病理特点主要是严重脱水引起的一系列改变。出现皮肤干燥,心、肝、脾等实质性脏器缩小。8.在霍乱的临床表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寒战、高热、急性起病 B.先泻后吐 C.无痛
19、性腹泻 D.“米泔水”样吐泻物 E.严重者有痛性肌肉痉挛(分数:2.00)A. B.C.D.E.解析:考点 霍乱的临床表现 多数霍乱是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多无腹痛,无里急后重,典型的有“米泔水”样吐泻物,大量电解质丢失,低钠可引起痛性肌肉痉挛,低钾引起全身肌肉张力减低,甚至麻痹、心律失常等。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更无寒战,因此答案是 A。9.重型霍乱患者治疗的关键是 A.大量口服补液 B.有效抗菌治疗 C.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D.禁食 E.快速静脉补液(分数:2.00)A.B.C.D.E. 解析:考点 霍乱的治疗原则 及时适量补充水、电解质是霍乱治疗的关键。10.有关医院感染的概念,错
20、误的是 A.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出院之后的感染有可能是医院感染 C.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一定不是医院感染 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E.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属医院感染(分数:2.00)A.B.C.D.E. 解析:考点 医院感染的概念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对于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 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住院时起超过该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由于诊
21、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合杆菌等的感染。二、BA2 型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11.男性,20 岁,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发现血清 HBsAg 阳性,转氨酶等其他肝功能检查均正常 A.既往感染过 B.显性感染 C.潜在性感染 D.病原体携带 E.重复感染(分数:2.00)A.B.C.D. E.解析:考点 乙肝病毒携带 该病人体检时化验血清发现 HBsAg 阳性,HBsAg 本身无传染性,但是为 HBV存在的间接指标,间接说明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该病人无任何症状,而且转氨酶等其他肝功能检查均正常,所以为病原体携带。12.女性,35 岁,手术后 2 个月出现腹胀,乏力,
22、ALT200U/L,手术时输血 800ml,化验甲肝抗体(-),HBsAg(-),抗 HBc(+),抗 HBs(+),抗 HCV(+),诊断应考虑 A.术后引起中毒性肝炎 B.甲型肝炎 C.乙型肝炎 D.输血后肝炎 E.急性丙型肝炎,输血所致(分数:2.00)A.B.C.D.E. 解析:考点 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该中年女性病人 2 个月前手术时输过血,2 个月后出现消化道症状和转氨酶升高,同时丙肝抗体阳性,一般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 50 日(15150 日),输血引起的肝炎主要是丙型肝炎,所以答案是 E。病人虽然抗 HBc(+)和抗 HBs(+),只是说明过去感染过乙肝病毒。甲肝抗体(-),故
23、也不是甲型肝炎。13.男性,20 岁,半月来发热 37.5,伴周身乏力,食欲不振,尿色加深如深茶样,化验肝功ALT500U/L,胆红素 80mol/L,抗 HAV IgM(+),HBsAg(+),抗 HBc IgG(+),应诊为 A.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 B.急性甲型合并乙型黄疸型肝炎 C.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 D.急性乙型肝炎,既往感染甲肝病毒 E.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分数:2.00)A.B.C.D.E. 解析:考点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该年轻男性病人发病半个月,有发热、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有食欲不振和转氨酶升高的肝炎症状,有尿色浓茶样和胆红素升高的黄疸表现,因此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肯定
24、,结合HAV IgM(+),支持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病人还有 HBsAg(+)和抗 HBc IgG(+),说明是乙肝病毒携带,因此答案是 E。14.肝硬化病人,近 2 天发热 38,伴腹痛、腹泻、腹胀。查体:肝肋下未及,脾肋下触及 3cm,腹水征(+),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首先应做何项检查 A.血常规,便常规 B.肝功化验 C.血常规,腹水常规 D.凝血酶原时间 E.便培养(分数:2.00)A.B.C. D.E.解析:考点 肝硬化腹水感染的诊断 该肝硬化腹水病人于近 2 天来发热伴腹痛,腹部检查有压痛和反跳痛,首先考虑腹水继发感染,因此应首先查血常规和腹水常规,以确定感染是否存在,其他检查均
25、不是首选检查,对诊断的意义相对较小。15.男性,30 岁,自 11 月 30 日起出现发热,头痛,并皮肤粘膜出血,3 天后出现少尿,此时血常规白细胞 35109/L,尿常规见尿蛋白(+),此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肾小球肾炎 B.尿毒症 C.白血病 D.流行性出血热 E.重型感冒(分数:2.00)A.B.C.D. E.解析:考点 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 该中年男性病人于 11 月 30 日发病,这是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高峰期(11 月份至次年 1 月份),有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的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和肾损害,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是流行性出血热,其他可能性均小。16.男性,40 岁,曾在国外居住多年,3 年前
26、回国,近半年持续低热,伴乏力,周身淋巴结肿大,口腔粘膜反复感染,大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近来体重减轻,血常规示:白细胞低和贫血。此时应注意哪种疾病更合适 A.结核病 B.白塞病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艾滋病 E.亚急性变应性败血症(分数:2.00)A.B.C.D. E.解析:考点 艾滋病的诊断 该中年男性病人曾在国外居住多年,可能有流行病学史,而且半年持续低热、体重减轻、周身淋巴结肿大、口腔粘膜反复感染而大量抗生素治疗无效,因而最可能是艾滋病,因为高危人群若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应考虑艾滋病可能:体重下降 10%以上;慢性咳嗽或腹泻 1 个月以上;间歇性或持续性发热 1 个月以上
27、;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疱疹;口腔念珠菌感染。若要诊断艾滋病还要检查抗 HIV。17.男性,突发寒战,体温 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便为稀便,很快转化为脓血便,便常规红细胞 5/HP,白细胞 10/HP,脓细胞(+)。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阿米巴痢疾 D.肠炎 E.食物中毒(分数:2.00)A. B.C.D.E.解析:考点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和治疗 该患者突然寒战,高热达 39。同时有细菌性痢疾的典型表现如腹泻伴里急后重,稀便转为脓血便,化验便常规结果也支持细菌性痢疾,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是细菌性痢疾;如要确诊,细菌培养,找到痢疾杆菌。1
28、8.男性,28 岁,因江水泛滥,饮用江水,突然出现剧烈腹泻,随后呕吐,由水样物转为“米泔水”样物,最可能的诊断是 A.金葡菌胃肠炎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大肠杆菌性肠炎 D.病毒性肠炎 E.霍乱(分数:2.00)A.B.C.D.E. 解析:考点 霍乱的诊断 该年轻男性在饮用江水后突然先出现剧烈腹泻,呕吐在后,吐泻物呈现霍乱时典型的“米泔水”样物,所以最可能的诊断是霍乱,其他可能性均小。19.30 岁,男性,突然不规则发热 20 余日,于 5 月 8 日急诊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肝脾在肋下 1.0cn。血白细胞总数 4.0109/L,总胆红素定量 98mol/L(正常17.1mol/L),AL
29、T85 单位,尿蛋白(+),肥达反应“O”1:80,“H”1:160,抗-HBs(+),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利于确定诊断 A.血涂片检疟原虫 B.骨髓细菌培养 C.粪便细菌培养 D.凝溶试验 E.肝活检(分数:2.00)A.B. C.D.E.解析:考点 伤寒的诊断 该中年男性病人发热 3 周,肝脾肿大,血白细胞偏低,肥达反应“O”和“H”均阳性,首先考虑伤寒,因并发中毒性肝炎,所以可有黄疸和肝功异常。若要确定诊断,则应找到伤寒杆菌。病人病程已 3 周,尽管可用粪便培养,但阳性率低,骨髓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较高,而且阳性持续时间亦较长,所以最有利于确定诊断的检查是骨髓细菌培养。20.男性,30 岁,患病
30、 4 周,以高热为主,曾确诊为伤寒,日前体温开始下降,食欲好转,体力渐增,脾肿大开始回缩,要特别重视 A.加强营养 B.增加活动 C.限制饮食 D.继续用足量抗生素 E.充足睡眠(分数:2.00)A.B.C. D.E.解析:考点 伤寒的饮食注意事项 该中年男性病人患伤寒已进入缓解期,大约相当于病程的第 4 周,这时回肠下段肠壁组织坏死后脱落,已形成溃疡,易发生穿孔和出血并发症,若不限制饮食,可能会促进并发症的发生,所以答案是 C,其他治疗措施均正确。三、BB1 型题/B(总题数:13,分数:60.00) A.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发生了免疫反应,但未引起明显的组织损伤 B.病原体引起了明显的免疫反应
31、和组织损伤 C.病原体可寄生于机体组织中,不引起组织损伤,但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出现症状体征 D.机体无明显症状但病原体可长期存在并可排出体外 E.病原体被特异性免疫反应清除(分数:6.00)(1).病原携带者的特点是(分数:2.00)A.B.C.D. E.解析:(2).潜伏性感染的特点是(分数:2.00)A.B.C. D.E.解析:(3).隐性感染的特点是(分数:2.00)A. B.C.D.E.解析:考点 感染的概念 D 项所述为病原携带者的特点;C 项所述为潜伏性感染的特点;A 项所述为隐性感染的特点。 A.血液传播 B.飞沫传播 C.唾液传播 D.食物传播 E.蚊虫传播(分数:4.00
32、)(1).乙型肝炎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戊型肝炎是(分数:2.00)A.B.C.D. E.解析:考点 肝炎的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可通过传染源的各种体液传播,包括血液。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传播,病毒随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等经口感染。 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 E.戊型肝炎病毒(分数:4.00)(1).属 DNA 病毒的是(分数:2.00)A.B. C.D.E.解析:(2).转为慢性肝炎比例最高的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考点 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其
33、中只有乙型肝炎病毒属DNA 病毒,其他肝炎病毒均属 RNA 病毒;引起慢性肝炎的病毒仅见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而其中转为慢性肝炎比例最高的是丙型肝炎病毒。 A.抗-HEV 阳性 B.抗核抗体阳性 C.抗-HCV 阳性 D.HBsAg 阳性 E.抗-HAVIgM 阳性(分数:4.00)(1).甲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分数:2.00)A.B.C.D.E. 解析:(2).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分数:2.00)A.B.C.D. E.解析:考点 肝炎血清学检查 甲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抗-HAVIgM 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 HBsAg 阳性。
34、 A.病人 B.带菌者 C.鼠 D.猪 E.犬(分数:6.00)(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传染源是(分数:2.00)A.B. C.D.E.解析:(2).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分数:2.00)A. B.C.D.E.解析:(3).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考点 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传染源是带菌者;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甲肝病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鼠。 A.抗 HIV 阳性 B.抗 HAV 阳性 C.抗 EBV 阳性 D.抗 HBc 阳性 E.抗“O”阳性(分数:6.00)(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分数:2.00
35、)A.B.C. D.E.解析:(2).甲肝感染(分数:2.00)A.B. C.D.E.解析:(3).艾滋病(分数:2.00)A. B.C.D.E.解析:考点 病毒感染疾病的抗体 不同病毒感染性疾病会有不同的抗体,因此抗体的检测对疾病的诊断会有帮助。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因此抗 EBV 阳性;甲肝感染是由 HAV 感染引起,因此抗 HAV 阳性;艾滋病是由 HIV 感染引起,因此抗 HIV 阳性。 A.志贺痢疾杆菌 B.福氏痢疾杆菌 C.舒密次痢疾杆菌 D.鲍氏痢疾杆菌 E.宋内痢疾杆菌(分数:4.00)(1).我国近年来引起菌痢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分数:2.00)A.B.
36、C.D.E.解析:(2).能产生神经毒素的痢疾杆菌是(分数:2.00)A. B.C.D.E.解析:考点 痢疾杆菌的特点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我国多数地区近年来引起菌痢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福氏痢疾杆菌,其次为宋内痢疾杆菌;各种痢疾杆菌均可产生内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而志贺痢疾杆菌还产生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可引起更严重的临床表现。 A.痢疾杆菌 B.伤寒杆菌 C.霍乱弧菌 D.大肠杆菌 E.副伤寒甲杆菌(分数:4.00)(1).分泌肠毒素,激活环磷酸腺苷介质系统引起小肠过度分泌,造成剧烈水泻(分数:2.00)A.B.C. D.E.解析:(2).具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肠粘膜
37、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炎症与溃疡(分数:2.00)A. B.C.D.E.解析:考点 不同病原菌对肠道作用的病理特点 引起霍乱的霍乱弧菌可分泌肠毒素,激活环磷酸腺苷介质系统引起小肠过度分泌,造成剧烈水泻;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痢疾杆菌是具有侵袭力的菌株,可进入肠粘膜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炎症与溃疡,从而发生腹痛、腹泻和脓血便。 A.肺部、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粘膜、眼部 B.肺部、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粘膜、眼部 C.血管、肾脏、心脏、脑垂体 D.肝、肾、神经、皮肤粘膜 E.全身各脏器(分数:4.00)(1).艾滋病常表现为哪些器官的症状(分数:2.00)A. B.C.D.E.解析:(2).流
38、行性出血热的病理变化主要涉及(分数:2.00)A.B.C. D.E.解析:考点 不同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艾滋病常表现为肺部、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粘膜、眼部等的症状。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理变化主要涉及血管、肾脏、心脏、脑垂体。 A.病程的第 35 日 B.病程的第 46 日 C.病程的第 58 日 D.病程的第 610 日 E.病程的第 714 日(分数:4.00)(1).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常发生在(分数:2.00)A.B. C.D.E.解析:(2).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常发生在(分数:2.00)A.B.C. D.E.解析:考点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常发生在病程的第
39、46 日。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常发生在病程的第 58 日。 A.玫瑰疹 B.皮肤瘀点、瘀斑 C.淋巴结肿大 D.关节痛 E.少尿(分数:4.00)(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有(分数:2.00)A.B. C.D.E.解析:(2).伤寒病可有(分数:2.00)A. B.C.D.E.解析:考点 不同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休克型可表现为突起高热,常在短期内全身出现广泛瘀点、瘀斑。部分伤寒患者可于病程第 713 日在胸、腹、背部及四肢分批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玫瑰疹”。 A.血培养 B.检测特异性抗体 C.检测特异性抗原 D.大便培养 E.活体组织检查(分数:6.00)(1).伤寒确诊(分数
40、:2.00)A. B.C.D.E.解析:(2).霍乱确诊(分数:2.00)A.B.C.D. E.解析:(3).流行性出血热确诊(分数:2.00)A.B. C.D.E.解析:考点 不同传染病的诊断 伤寒根据血培养结果伤寒杆菌阳性即可确诊。霍乱根据大便培养结果霍乱弧菌阳性即可确诊。流行性出血热血清特异性抗体 IgM 阳性即可确诊。 A.青霉素 B.氯霉素 C.甲硝唑 D.环丙沙星 E.庆大霉素(分数:4.00)(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首选(分数:2.00)A. B.C.D.E.解析:(2).伤寒的治疗首选(分数:2.00)A.B.C.D. E.解析:考点 传染病的治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首选青霉素。伤寒的治疗首选环丙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