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练习试卷 30-2 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风湿热湿热阻络证的治疗方药宜选用(分数:2.00)A.宣痹汤加减B.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C.大秦艽汤加减D.真武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E.补阳还五汤加减2.风湿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出现早搏和心动过速B.心率增快C.心前区第一心音减弱D.严重时可出现奔马律E.心尖区可听到隆隆样收缩期杂音3.风湿热最常见的皮肤损害是(分数:2.00)A.环形红斑B.结节性红斑C.多形红斑D.蝶状红斑E.圆形红斑4.确诊风湿热的主要表现哪项是错
2、误的(分数:2.00)A.心脏炎B.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C.舞蹈病D.发热E.环形红斑5.确诊风湿热的次要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发热B.关节酸痛C.皮下结节D.血沉加快E.有风湿热既往史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风湿热诊断标准中的主要表现(分数:2.00)A.心脏炎B.多关节炎C.发热D.舞蹈病E.环形红斑7.治疗风湿性心肌炎的首选药是(分数:2.00)A.阿司匹林B.维体舒C.消炎痛D.布洛芬E.肾上腺皮质激素8.有关风湿热的预后下述哪项有错误(分数:2.00)A.舞蹈病的预后一般良好B.首次发作累及心脏者,预后较差C.反复发作累及心脏者预后不良D.并发心功能不全者预后不良E.伴发
3、心包炎者预后良好9.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是由于(分数:2.00)A.机体对致病原产生不恰当的免疫应答B.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皮肤C.致敏原破坏免疫系统D.预防接种不会成为过敏因素E.主要病理改变为皮下瘀血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过敏性紫癜的好发部位(分数:2.00)A.下肢B.臀部C.上肢D.躯干E.面部11.过敏性紫癜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点是(分数:2.00)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点高出表面B.过敏性紫癜出血点遍布全身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D.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E.过敏性紫癜出血时间延长12.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首选方剂是(分数:2.00)A.银翘散B.犀角地黄汤
4、C.四妙散D.葛根黄芩黄连汤合小承气汤E.茜根散13.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是(分数:2.00)A.温邪与气血相搏,侵犯营血B.风邪与气血相搏,侵犯营血C.素体阳虚,腠理空疏D.卫阳不固,外感风寒湿邪E.温邪直中脏腑14.下列哪一项是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分数:2.00)A.皮肤黏膜疹B.淋巴结肿大C.心血管症状和体征D.发热E.腹痛、腹泻15.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诊断不包括(分数:2.00)A.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 5 天或更久B.双侧结膜充血C.杨梅舌D.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E.躯于部环形红斑,水疱及结痂16.皮肤黏膜淋巴结综
5、合征的西医治疗错误的是(分数:2.00)A.阿司匹林和潘生丁B.肾上腺皮质激素C.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D.抗生素控制感染E.对症支持治疗17.治疗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气营两燔主方是(分数:2.00)A.银翘散加减B.竹叶石膏汤加减C.生脉散加味D.清营汤加减E.麻杏石甘汤加减18.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的最主要病因足(分数:2.00)A.喂养不当B.久吐、久泻C.早产D.反复外感E.各种虫证19.小儿易患疳病的原因是(分数:2.00)A.脏腑娇嫩B.发育迅速C.肺常不足D.脾常不足E.肾常虚20.疳证病机源于(分数:2.00)A.心肾B.脾胃C.肝胆D.脾肺E.心肺21.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6、的病因不包括(分数:2.00)A.日光照射不足B.未行母乳喂养C.生长发育过快D.疾病影响E.维生素 D 摄入不足22.36 个月小儿,活动期佝偻病最早的骨骼体征是(分数:2.00)A.鸡胸B.方颅C.前囟未闭D.肋骨串珠E.颅骨软化23.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在幼儿及儿童多见的典型表现是(分数:2.00)A.惊厥B.手足搐搦C.喉痉挛D.枕秃E.肋骨串珠24.口服治疗量的维生素 D 治疗佝偻病其合理时间是(分数:2.00)A.至佝偻病痊愈B.至 3 岁C.至骨骼体征消失D.持续用 1 个月E.持续用 1 年25.佝偻病性手足搐搦在痉挛发作时哪项处理最正确(分数:2.00)A.迅速静推甘露醇B.立
7、即注射维生素 DC.先用镇静剂再用钙剂D.先立即静注钙剂E.保持安静待其自然缓解26.麻疹发病年龄多见于(分数:2.00)A.15 岁B.510 岁C.6 个月1 岁D.35 岁E.1018 岁27.麻疹的传播途径是(分数:2.00)A.性传播B.接触传播C.母婴传播D.飞沫传播E.血液传播28.麻疹恢复期皮肤可见(分数:2.00)A.尤色素瘢痕及脱屑B.无色素瘢痕,可见脱屑C.有色素瘢痕,可见脱屑D.有色素瘢痕,无脱屑E.有色素瘢痕,并有麦麸状细微脱屑29.发热伴咳嗽流涕,热甚疹出者,应首先考虑的是(分数:2.00)A.麻疹B.幼儿急疹C.猩红热D.水痘E.风疹30.下列关于麻疹预防、护理的
8、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流行期,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尽量不去公共场所B.一旦与麻疹患儿接触,应立即隔离观察C.卧室空气要流通D.注意补足水分E.出疹期间勿洗脸、洗眼31.关于风疹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通过空气飞沫传播B.人类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C.在出疹前、中、后数天内传染性最强D.风疹病毒耐热,在 38室温能存活 4 小时E.除鼻咽分泌物外,血、尿、粪中也可有病毒存在32.风疹的皮疹特点是(分数:2.00)A.发热 34 天后出疹B.红色丘疹,疹后脱皮C.淡红色斑丘疹,先见于面部,24 小时内波及全身D.疹退后有色素沉着E.全身皮肤充血潮红33.风疹邪郁肺卫证,治疗应
9、选用(分数:2.00)A.银翘散B.桑菊饮C.麻杏石甘汤D.葶苈大枣泻肺汤E.五味消毒饮34.妇女妊娠 3 个月内患哪种病最容易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分数:2.00)A.风痧B.丹痧C.奶麻D.麻疹E.以上均不是35.幼儿急疹发热与出疹的关系是(分数:2.00)A.发热数小时1 天出疹B.发热 12 天出疹C.发热 34 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D.发热 34 天出疹,疹出热退E.发热与出疹无明显关系36.水痘是由于感染以下哪种病原微生物(分数:2.00)A.麻疹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C.EB 病毒D.柯萨奇病毒E.带状疱疹病毒37.水痘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儿童好发于(分数:2.00)A.1 岁以内B
10、.14 岁C.58 岁D.810 岁E.12 岁以上38.患儿,8 岁。发热伴皮疹 3 天。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部多,四肢远端、手掌、足底较少。斑、匠、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疱疹形似露珠水滴,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发热为 38.0左右。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分数:2.00)A.手足口病B.风疹C.水痘D.丘疹样荨麻疹E.脓疱疮39.猩红热的病原是(分数:2.00)A.肺炎双球菌B.A 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C.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D.大肠杆菌E.金黄色葡萄菌40.下列四种发疹性疾病中,具有杨梅样占的是(分数:2.00)A.麻疹B.风疹C.猩红热D.幼儿急疹E.以上都是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练习试卷 30
11、-2 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风湿热湿热阻络证的治疗方药宜选用(分数:2.00)A.宣痹汤加减 B.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C.大秦艽汤加减D.真武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E.补阳还五汤加减解析:解析:一般认为风湿热与 A 组 p 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可能是链球菌的合并症。中医学认为,小儿阳气未充,或素体阳虚,腠理空疏,卫阳不固,外感风寒湿邪,不易及时驱散,邪从热化,留滞经络,闭阻气血,使肌肉关节疼痛而成痹证。有湿热阻络、风湿淫心、寒湿痹阻、心脾阳虚、气虚血瘀证。2.风湿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
12、.00)A.出现早搏和心动过速B.心率增快C.心前区第一心音减弱D.严重时可出现奔马律E.心尖区可听到隆隆样收缩期杂音 解析:3.风湿热最常见的皮肤损害是(分数:2.00)A.环形红斑 B.结节性红斑C.多形红斑D.蝶状红斑E.圆形红斑解析:解析:1急性风湿热约半数病人在病前 14 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病史。风湿性关节炎常为急性起病,而心脏炎可呈隐匿性经过,就诊时已是心瓣膜病。病初多有发热、热型不规则、乏力、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腹痛等症状,随后出现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包括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并有反复发作的倾向。2急性风湿热心肌炎表现为:心率增快在 1101
13、20 次/分以上,安静与睡眠时无明显减慢。心音减弱,第一心音低钝,有时出现奔马律。心尖区可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多因心脏扩大发生二尖瓣相对性闭锁不全或狭窄所致,故为可逆性。心律失常,可见期前收缩,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以第 1 度最常见。还有 Q-T 间期延长,S-T 段下移和 T 波低平等变化。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时更甚。4.确诊风湿热的主要表现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心脏炎B.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C.舞蹈病D.发热 E.环形红斑解析:5.确诊风湿热的次要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发热B.关节酸痛C.皮下结节 D.血沉加快E.有风湿热既往史解析: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风湿
14、热诊断标准中的主要表现(分数:2.00)A.心脏炎B.多关节炎C.发热 D.舞蹈病E.环形红斑解析:7.治疗风湿性心肌炎的首选药是(分数:2.00)A.阿司匹林B.维体舒C.消炎痛D.布洛芬E.肾上腺皮质激素 解析:8.有关风湿热的预后下述哪项有错误(分数:2.00)A.舞蹈病的预后一般良好B.首次发作累及心脏者,预后较差C.反复发作累及心脏者预后不良D.并发心功能不全者预后不良E.伴发心包炎者预后良好 解析:解析:清除感染病灶、抗风湿。初次发作预防包括注意饮食及居室卫生,加强锻炼,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对已有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淋巴结炎、猩红热应及早给予青霉素肌注。风湿热患者,如发生上呼
15、吸道链球菌感染,则风湿热复发的危险性很大,初发年龄越小,复发机会越多。预防药物首选长效青霉素。风湿性心脏炎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9.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是由于(分数:2.00)A.机体对致病原产生不恰当的免疫应答 B.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皮肤C.致敏原破坏免疫系统D.预防接种不会成为过敏因素E.主要病理改变为皮下瘀血解析:解析:引起本病的过敏因素有感染冈素、食物冈素、药物因素,其他如预防接种,花粉吸入,蚊、蜂叮咬等均可致敏。机体对上述致病原产生不恰当的免疫应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于伞身的小血管壁,引起血管炎为主的病理改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学认为外感风热之邪,湿热挟毒蕴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
16、行,以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渗于肌肤之间、积于皮下而发为本病。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过敏性紫癜的好发部位(分数:2.00)A.下肢B.臀部C.上肢D.躯干E.面部 解析:解析:发病一般较急,半数以上患儿病前 13 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约半数病人有关节肿痛或腹痛,可为单一症状,亦可两种以上症状同时或先后出现。皮疹主要位于下肢和臀部,重者延及上肢及躯干。11.过敏性紫癜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点是(分数:2.00)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点高出表面B.过敏性紫癜出血点遍布全身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 D.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E.过敏性紫癜出血时间延长解
17、析:解析:注意皮疹的特点及分扣,皮疹多见于腰以下,两侧对称,结合皮肤紫癜特点和有胃肠道或关节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注意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腹部外科病鉴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粘膜可见出血点及瘀斑,分布在全身各处,出血点或瘀斑不突出于表面,化验血小板降低,出血时间延长。12.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首选方剂是(分数:2.00)A.银翘散B.犀角地黄汤 C.四妙散D.葛根黄芩黄连汤合小承气汤E.茜根散解析:解析:风热伤络证银翘散加减。 血热妄行证清瘟败毒饮加减。 胃肠积热证葛根芩连汤加减。 湿热痹阻证四妙散加减。 肝肾阴虚证茜根散。13.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中医病因
18、病机是(分数:2.00)A.温邪与气血相搏,侵犯营血 B.风邪与气血相搏,侵犯营血C.素体阳虚,腠理空疏D.卫阳不固,外感风寒湿邪E.温邪直中脏腑解析:解析: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外感温热时邪,侵入机体,与气血相搏;毒热炽盛,侵犯营血所致。14.下列哪一项是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分数:2.00)A.皮肤黏膜疹B.淋巴结肿大C.心血管症状和体征D.发热 E.腹痛、腹泻解析:解析:1主要表现:发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为最甲出现的症状,常见持续性发热 12 周。皮肤粘膜表现:躯干部多形性荨麻疹样红斑或猩红热样皮疹,无水疱或结痂。四肢末端病初呈实性肿胀和恢复期指端膜状脱库,此为本病特征。双眼
19、结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和流泪、口唇干燥潮红、皲裂、杨梅舌,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性发红而无溃疡及伪膜形成。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 2心血管症状和体征少见,但很重要。表现为心脏杂音、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伴冠状动脉病变者可呈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其他伴随症状:町出现腹泻、呕吐、腹痛,或脓尿、血尿等。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C 反应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部分病例转氨酶增高,有心脏受损者可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15.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诊断不包括(分数:2.00)A.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 5 天或更久B.双侧结膜充血C.杨梅舌D.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
20、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E.躯于部环形红斑,水疱及结痂 解析:解析:本病诊断标准应在下述 6 条主要临床症状中至少满足 5 条方能确诊: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 5 天或更久,抗生素治疗无效;双侧结膜充血;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躯干部多形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其直径达 1.5cm 或更大。但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则 4 条主要症状阳性即可确诊。16.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西医治疗错误的是(分数:2.00)A.阿司匹林和潘生丁B.肾上腺皮质激素 C.大
21、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D.抗生素控制感染E.对症支持治疗解析:解析:除对症、支持疗法外,主要是对抗血管炎症和对抗血小板凝集,常用阿司匹林和潘生丁。在发病 10 天内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可有效地预防冠状动脉瘤。17.治疗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气营两燔主方是(分数:2.00)A.银翘散加减B.竹叶石膏汤加减C.生脉散加味D.清营汤加减 E.麻杏石甘汤加减解析:解析:营卫合邪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加减。 气营两燔清营解毒,泄热护阴。方药清营汤加减。 阴虚热恋养阴清热,生津除烦。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气阴两伤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味。18.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的最主要病因足(分数:2.00)A.喂
22、养不当 B.久吐、久泻C.早产D.反复外感E.各种虫证解析:19.小儿易患疳病的原因是(分数:2.00)A.脏腑娇嫩B.发育迅速C.肺常不足D.脾常不足 E.肾常虚解析:20.疳证病机源于(分数:2.00)A.心肾B.脾胃 C.肝胆D.脾肺E.心肺解析:解析:西医病机为新陈代谢失常,组织器官功能低下。疳证病机源于脾胃,其影响范围并不局限于脾胃,脾为后天之本,脾病日久,气血虚衰,诸脏失养;必累及其他脏腑。21.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不包括(分数:2.00)A.日光照射不足B.未行母乳喂养 C.生长发育过快D.疾病影响E.维生素 D 摄入不足解析:解析: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 D 摄入不足、
23、生长发育过快、疾病影响及其他。22.36 个月小儿,活动期佝偻病最早的骨骼体征是(分数:2.00)A.鸡胸B.方颅C.前囟未闭D.肋骨串珠E.颅骨软化 解析:23.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在幼儿及儿童多见的典型表现是(分数:2.00)A.惊厥B.手足搐搦 C.喉痉挛D.枕秃E.肋骨串珠解析:24.口服治疗量的维生素 D 治疗佝偻病其合理时间是(分数:2.00)A.至佝偻病痊愈B.至 3 岁C.至骨骼体征消失D.持续用 1 个月 E.持续用 1 年解析:解析:根据佝偻病各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活动期以维生素 D 治疗为主,根据病情轻重及是否有合并症行口服或突击疗法,酌情补充钙剂。恢复期重在防止佝偻病复
24、发,后遗症期则应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外科手术矫形。初期每日给治疗量维生素 D 5 00010000 U,连服一个月后改预防量。激期每日给治疗量维生素 D10 00020 000U,持续一个月后改预防量,恢复期可用预防量维持。25.佝偻病性手足搐搦在痉挛发作时哪项处理最正确(分数:2.00)A.迅速静推甘露醇B.立即注射维生素 DC.先用镇静剂再用钙剂 D.先立即静注钙剂E.保持安静待其自然缓解解析:解析:应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立即给予苯巴比妥钠,每次约 8 mg/kg,肌内注射,必要时46 小时后可重复;或水合氯醛,每次 4050ml/kg 保留灌肠;或安定每次 0.10.3 mg/kg,肌
25、内或静脉注射。对喉痉挛者应立即将舌拉出口外,并行人工呼吸或加压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迅速补充钙剂是控制惊厥的重要措施。应用钙剂后即同时口服维生素 D。26.麻疹发病年龄多见于(分数:2.00)A.15 岁 B.510 岁C.6 个月1 岁D.35 岁E.1018 岁解析:27.麻疹的传播途径是(分数:2.00)A.性传播B.接触传播C.母婴传播D.飞沫传播 E.血液传播解析:解析:麻疹病毒感染,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其主要传播途径为带病毒的飞沫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直接传入呼吸道。患者大多数为婴幼儿,以 15 岁多见。28.麻疹恢复期皮肤可见(分数:2.00)A.尤色素瘢痕及脱屑B.无色素瘢痕,可
26、见脱屑C.有色素瘢痕,可见脱屑 D.有色素瘢痕,无脱屑E.有色素瘢痕,并有麦麸状细微脱屑解析:29.发热伴咳嗽流涕,热甚疹出者,应首先考虑的是(分数:2.00)A.麻疹 B.幼儿急疹C.猩红热D.水痘E.风疹解析:解析:1潜伏期 618 天不等,一般为 1012 天。 2前驱期指从发热开始至出疹,一般为34 天。发热为其首发症状,体温或渐升,或骤增,可达 3940,无一定热型。同时出现喷嚏,流涕,咳嗽,咽部充血,双眼结膜充血,羞明流泪,食欲不振,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症。 3出疹期 25 日不等。发热 34 天后,皮疹自耳后发际及颈部开始,渐及额、面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及四肢,甚至达手掌及足
27、底。开始为玫瑰色斑丘疹,略高出皮面,初起稀疏分明,其后可有不同程度的融合,颜色呈暗红色,但疹间还可见正常皮肤。此期体温升高可达 40,咳嗽加剧,咽红肿痛,出现嗜睡或烦躁,颈部淋巴结和脾脏可轻度增大,肺部可闻及少量啰音,肺部 x 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5 天后,如果没有并发症,皮疹依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疹退处有麦麸样脱屑(除手心脚掌外),留存棕色瘢痕,经 12 周后才完全消失,此色素斑在病的后期有诊断意义。随着皮疹消退,热度同时下降,精神、食欲好转,上呼吸道症状也很快消失。30.下列关于麻疹预防、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流行期,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尽量不去公共场所B.
28、一旦与麻疹患儿接触,应立即隔离观察C.卧室空气要流通D.注意补足水分E.出疹期间勿洗脸、洗眼 解析:解析:1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做好儿童保健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麻疹流行期间,易感儿童不要去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患儿隔离至出疹后 5 天;并发肺炎者,延长隔离至出疹后 10 天。 3凡接触麻疹的易感儿童,应予隔离现察 21 天。曾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者,需留检 28 天。按照规定程序按时接受预防接种。31.关于风疹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通过空气飞沫传播B.人类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C.在出疹前、中、后数天内传染性最强D.风疹病毒耐热,在 38室温能存活 4 小时 E.
29、除鼻咽分泌物外,血、尿、粪中也可有病毒存在解析:解析:风疹病毒感染不耐热,在 37和室温中很快灭活。32.风疹的皮疹特点是(分数:2.00)A.发热 34 天后出疹B.红色丘疹,疹后脱皮C.淡红色斑丘疹,先见于面部,24 小时内波及全身 D.疹退后有色素沉着E.全身皮肤充血潮红解析:33.风疹邪郁肺卫证,治疗应选用(分数:2.00)A.银翘散 B.桑菊饮C.麻杏石甘汤D.葶苈大枣泻肺汤E.五味消毒饮解析:解析:1后天性风疹:潜伏期 1021 天,一般 18 天,前驱期 12 天,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咽痛流涕,轻咳,或有呕吐、腹泻,耳后、后颈部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有轻度压痛。发热后 12 日出疹,呈
30、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皮疹首见于面部,24 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常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现,一般历时 3 天,俗称“三闩疹”。疹退后五色素沉着,亦无脱皮。在前驱期末和出疹早期软腭处可见红色点状粘膜疹,与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粘膜疹相似,无特异性。出疹时多伴低热、淋巴结肿大、轻度肝脾肿大。合并症有感染后脑炎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预后均良好。2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一过性新生儿期表现,如肝脾肿大、紫癜、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脑膜脑炎等;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组织损伤,如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白内障、青光眼、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等;慢性或自
31、身免疫引起的晚发疾病,如精神运动落后、行为障碍、肌张力减低、糖尿病、甲状腺炎;性早熟、生长激素缺乏等,这些迟发症状可在生后 2 个月至 4 年内发生。34.妇女妊娠 3 个月内患哪种病最容易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分数:2.00)A.风痧 B.丹痧C.奶麻D.麻疹E.以上均不是解析:解析:母亲孕期患风疹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其发生率和致畸率与感染时胎龄密切相关。妊娠早期感染病情严重,可引起胎儿多器官损害。先天性风疹患儿在出生后数月内仍有病毒排出,故具有传染性。35.幼儿急疹发热与出疹的关系是(分数:2.00)A.发热数小时1 天出疹B.发热 12 天出疹C.发热 34 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
32、D.发热 34 天出疹,疹出热退 E.发热与出疹无明显关系解析:解析:发病年龄多见于 618 个月的小儿,3 岁以后少见。潜伏期为 815 天,一般 10 日左右。突发高热,体温高达 3940,持续 35 天,发热期间咽峡部充血,但食欲精神好;少数患儿有烦躁,睡眠不宁或出现惊厥,惊厥为时短暂,呈全身抽搐。高热持续 35 天后,体温骤退,热退后 912 小时内出现皮疹为本病特征。皮疹为红色斑疹和斑丘疹,主要分布在躯干、颈部及上肢,皮疹之间有 35 mm的空隙,偶而在皮疹周围可见晕圈。几小时内皮疹开始消退,一般 23 天消失,无脱屑及色素沉着,部分患儿软腭可见红色小疹点,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36.
33、水痘是由于感染以下哪种病原微生物(分数:2.00)A.麻疹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C.EB 病毒D.柯萨奇病毒E.带状疱疹病毒 解析:解析:病原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37.水痘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儿童好发于(分数:2.00)A.1 岁以内B.14 岁 C.58 岁D.810 岁E.12 岁以上解析:38.患儿,8 岁。发热伴皮疹 3 天。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部多,四肢远端、手掌、足底较少。斑、匠、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疱疹形似露珠水滴,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发热为 38.0左右。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分数:2.00)A.手足口病B.风疹C.水痘 D.丘疹样荨麻疹E.脓疱疮解析:解析:丘疹性荨麻疹皮疹为
34、红色丘疹,大小形态不一,痒感更明显。脓疱疮皮损为化脓性疱疹,疱液可培养出细菌。水痘皮疹特点:成批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形、泪滴状小水疱,周围红晕,无脐眼,经 24 小时后,水疱内容物变为混浊,易破裂,疱疹持续 34 天,然后从中心于缩,迅速结痂。由于皮疹不断出现,一个病人身上可见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期皮疹同时出现。39.猩红热的病原是(分数:2.00)A.肺炎双球菌B.A 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C.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D.大肠杆菌E.金黄色葡萄菌解析:解析:病原为具有红疹毒素的 A 组 型溶血性链球菌。中医病因病机为感受痧毒疫疠之邪,乘时令不正,寒暖不调,邪从口鼻侵入人体,蕴于肺胃二经。40.下列四种发疹性疾病中,具有杨梅样占的是(分数:2.00)A.麻疹B.风疹C.猩红热 D.幼儿急疹E.以上都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