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级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试卷17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40993       资源大小:52.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级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试卷17及答案解析.doc

    1、中级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试卷 17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胰岛素与磺酰脲类的共同不良反应是(分数:2.00)A.低血糖B.胰岛素抵抗C.胃肠道反应D.胆汁淤积性黄疸E.粒细胞缺乏2.服用下列哪种降糖药可能出现金属味等不良反应(分数:2.00)A.二甲双胍B.阿卡波糖C.罗格列酮D.瑞格列奈E.格列齐特3.磺酰脲类降血糖的作用机制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刺激胰岛 细胞释放胰岛素B.降低血清糖原水平C.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D.对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有效E.对正常人血糖无明显影响4. 一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的

    2、主要副作用是(分数:2.00)A.低血糖B.过敏反应C.精神错乱D.共济失调E.胃肠道反应(胃肠胀气、肠鸣音)5.下列主要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是(分数:2.00)A.二甲双胍B.格列齐特C.格列本脲D.甲苯磺丁脲E.氯磺丙脲6.下列关于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口服吸收迅速,可餐前 30分钟和餐前即刻服用B.药理作用的发挥依赖于胰岛中有功能的 细胞C.现已用于临床的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D.可替代二甲双胍用于其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 2型糖尿病E.可单独用于经饮食和运动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 2型糖尿病7.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是(分数:2.00)A.增加肌肉

    3、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有效控制血糖B.抑制小肠的葡萄糖苷酶C.刺激胰岛素分泌D.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E.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8.下列何种降血糖药易引起乳酸血症(分数:2.00)A.正规胰岛素B.阿卡波糖C.格列本脲D.甲苯磺丁脲E.苯乙福明9.抗菌谱是指(分数:2.00)A.药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能力B.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C.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D.药物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E.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10.抗生素后效应(PAE)是指(分数:2.00)A.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

    4、然持续一定时间B.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C.不仅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而且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D.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E.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11.临床常用评价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指标是(分数:2.00)A.化疗指数B.抗菌谱C.最低抑菌浓度D.药物剂量E.血中药物浓度12.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不包括(分数:2.00)A.细菌产生的水解酶使药物失活B.细胞壁的渗透性改变使进入菌体的药物增多C.代谢拮抗物形成增多D.菌体内靶位结构改变E.细菌内主动外排系统增强13.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的药物是(分数:2.00)A.青霉素B.多粘菌素C.四环素D.氯霉素E.林可霉素14.

    5、下列不属于细菌抗药性传播方式的是(分数:2.00)A.通过细菌转移而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B.通过质粒介导的细菌间的传播C.通过转座子介导的质粒间的传播D.通过转座子介导的质粒一染色体间传播E.通过转座子介导的染色体间传播15.氨基糖苷类药所具有的 PAE支持其适宜的给药频次为(分数:2.00)A.2次日B.1次日C.3次日D.1次周E.2次周16.下列关于氨基苷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药动学,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酸性B.为生物碱C.化学性质不稳定D.口服易吸收E.90以原形经肾脏排泄17.下列各种疾病不首选青霉素的是(分数:2.00)A.咽炎B.菌血症C.骨髓炎D.肺炎E.心内膜炎18.

    6、有关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错误的是(分数:2.00)A.新生儿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月龄调整给药方案B.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C.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D.主要经肾排出的药物需减量应用E.新生儿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19.关于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妊娠期避免应用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的药物B.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时,可继续哺乳C.妊娠期避免应用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的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D.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的药物E.哺乳期

    7、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20.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干扰叶酸代谢无关的是(分数:2.00)A.甲氨蝶呤B.乙胺嘧啶C.磺胺多辛D.甲氧苄啶E.四环素二、B1 型题(总题数:3,分数:22.00)A 影响二氢叶酸合成酶 B 影响二氢叶酸还原酶 C 与核蛋白体 30s亚基结合,阻止氨基酰 tRNA进入 30s亚基 A位,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D 与核蛋白体 50s亚基结合,使肽链的形成和延伸受阻,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E 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阻碍粘肽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的缺损(分数:8.00)(1).四环素的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B.C.D.E.(2).大环内酯类的作用机制是

    8、(分数:2.00)A.B.C.D.E.(3).甲氧苄啶的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B.C.D.E.(4).磺胺类的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B.C.D.E.A 红霉素 B 罗红霉素 C 克拉霉素 D 克林霉素 E 四环素(分数:8.00)(1).临床可取代林可霉素应用的是(分数:2.00)A.B.C.D.E.(2).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肝损害及维生素缺乏的是(分数:2.00)A.B.C.D.E.(3).不耐酸、食物或碱性药物可减少其吸收的是(分数:2.00)A.B.C.D.E.(4).与奥美拉唑、替硝唑三联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是(分数:2.00)A.B.C.D.E.A 红霉素 B 万古

    9、霉素 C 林可霉素 D 头孢唑林 E 庆大霉素(分数:6.00)(1).与细菌细胞核蛋白体 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作用及(或)mRNA 移位的抗生素是(分数:2.00)A.B.C.D.E.(2).与细菌细胞核蛋白体 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的抗生素是(分数:2.00)A.B.C.D.E.(3).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胞浆膜阶段的抗生素是(分数:2.00)A.B.C.D.E.中级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试卷 17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胰岛素与磺酰脲类的共同不良反应是(分数:2.00)A.低血糖 B.胰岛素抵抗C

    10、.胃肠道反应D.胆汁淤积性黄疸E.粒细胞缺乏解析:解析:胰岛素与磺酰脲类的共同不良反应是低血糖,所以答案为 A。2.服用下列哪种降糖药可能出现金属味等不良反应(分数:2.00)A.二甲双胍 B.阿卡波糖C.罗格列酮D.瑞格列奈E.格列齐特解析:解析:双胍类降血糖药主要用于轻症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不良反应有食欲下降、腹泻、金属味等,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乳酸血症或酮尿,所以答案为 A。3.磺酰脲类降血糖的作用机制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刺激胰岛 细胞释放胰岛素B.降低血清糖原水平C.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D.对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有效E.对正常人血糖无明显影响 解析:解析:磺酰脲类

    11、能降低正常人血糖,对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有效。其机制是:刺激胰岛 细胞释放胰岛素;降低血清糖原水平;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4. 一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的主要副作用是(分数:2.00)A.低血糖B.过敏反应C.精神错乱D.共济失调E.胃肠道反应(胃肠胀气、肠鸣音) 解析:解析:-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的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胃肠胀气、肠鸣音),服药期间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并限制单糖的摄入量,以提高药物的疗效,所以答案为 E。5.下列主要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是(分数:2.00)A.二甲双胍 B.格列齐特C.格列本脲D.甲苯磺丁脲E.氯磺丙脲解析:解析:双胍类降血糖药,用于单纯非胰岛素依

    12、赖型轻、中度糖尿病,尤其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多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与胰岛素合用治疗幼年型及不稳定型糖尿病,二甲双胍为双胍类降血糖药,所以答案为 A。6.下列关于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口服吸收迅速,可餐前 30分钟和餐前即刻服用B.药理作用的发挥依赖于胰岛中有功能的 细胞C.现已用于临床的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D.可替代二甲双胍用于其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 2型糖尿病 E.可单独用于经饮食和运动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 2型糖尿病解析:解析: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主要通过胰岛 细胞上的 ATP一依赖性钾通道,促进胰岛素分泌而起作用,可单独用于经饮食和运动不能有效

    13、控制高血糖的 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 2型糖尿病,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但不能替代二甲双胍。故答案为 D。7.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是(分数:2.00)A.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有效控制血糖 B.抑制小肠的葡萄糖苷酶C.刺激胰岛素分泌D.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E.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解析:解析:罗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效剂,能改善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肝糖产生,降低循环中胰岛素水平,有效控制血糖,所以答案为 A。8.下列何种降血糖药易引起乳酸血症(分数:2.00)A.正规胰岛素B.阿卡波糖C.格列本脲D.甲苯磺丁脲E.苯乙福明 解析:解析:

    14、苯乙福明促进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糖酵解,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而起抗高血糖作用。因无氧酵解增加易引起乳酸血症。应用本品时,因组织中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加而产生大量乳酸,可引起严重的乳酸性酸血症,死亡率约 50。9.抗菌谱是指(分数:2.00)A.药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能力B.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C.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D.药物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E.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解析:解析:抗菌谱是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抗茵药依抗菌谱可分为窄谱抗菌药和广谱抗菌药。10.抗生素后效应(PAE)是指(分数:2.00)A.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

    15、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 B.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C.不仅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而且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D.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E.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解析:解析:抗生素后效应(PAE)是指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所以答案为 A。11.临床常用评价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指标是(分数:2.00)A.化疗指数B.抗菌谱C.最低抑菌浓度 D.药物剂量E.血中药物浓度解析:解析:化疗指数常用来衡量药物的治疗效果;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而最低抑

    16、菌浓度常用作评价抗菌药物活性的指标,所以答案为 C。12.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不包括(分数:2.00)A.细菌产生的水解酶使药物失活B.细胞壁的渗透性改变使进入菌体的药物增多 C.代谢拮抗物形成增多D.菌体内靶位结构改变E.细菌内主动外排系统增强解析:解析:细菌产生耐药机制有产生灭活酶改变药物的结构,使药物失去抗菌作用;改变靶部位,使药物不能与靶部位结合产生耐药性;增加代谢拮抗物;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强主动外排系统等。13.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的药物是(分数:2.00)A.青霉素B.多粘菌素 C.四环素D.氯霉素E.林可霉素解析:解析:多黏菌素为多肽类抗生素,对静止期的革兰阴性细菌呈强烈的

    17、杀菌作用,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菌胞质膜的组成成分,改变其渗透屏障功能,导致细菌细胞内容物外漏而死亡,所以答案为 B。14.下列不属于细菌抗药性传播方式的是(分数:2.00)A.通过细菌转移而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B.通过质粒介导的细菌间的传播C.通过转座子介导的质粒间的传播D.通过转座子介导的质粒一染色体间传播E.通过转座子介导的染色体间传播 解析:解析: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传播是在三个水平上进行的:通过细菌在人群间传播;通过质粒介导在细菌间传播;通过转座子介导的质粒间或质粒一染色体间的细菌内传播。15.氨基糖苷类药所具有的 PAE支持其适宜的给药频次为(分数:2.00)A.2次日B.1次日 C.3次日D

    18、.1次周E.2次周解析:解析:氨基糖苷类药物接触细菌后,虽然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但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会持续一定时间,此种效果的持续时间为浓度依赖性,这些特性说明氨基糖苷类一天给药一次与每天分次给药同样有效。16.下列关于氨基苷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药动学,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酸性B.为生物碱C.化学性质不稳定D.口服易吸收E.90以原形经肾脏排泄 解析:解析:氨基苷类药物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增强,脂溶性很小,口服不易吸收,90以原形经肾脏排出。17.下列各种疾病不首选青霉素的是(分数:2.00)A.咽炎B.菌血症C.骨髓炎 D.肺炎E.心内膜炎解析:解析

    19、:骨髓炎的首选药物是克林霉素。18.有关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错误的是(分数:2.00)A.新生儿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月龄调整给药方案 B.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C.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D.主要经肾排出的药物需减量应用E.新生儿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解析:解析:新生儿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该注意的是:主要经肾排出的药物需减量应用;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在使用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不以月龄调整给药方案,所以答案为 A。19.关于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妊娠期避免

    20、应用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的药物B.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时,可继续哺乳 C.妊娠期避免应用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的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D.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的药物E.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解析:解析: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不宜应用任何抗菌药物,如果必须服用时,应在服药期间停止哺乳;有明确指征时应选用毒性小、疗效明显,对幼儿的潜在危险较小的药物,上述 A、C、D、E 韵描述都是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该注意的,所以答案为 B。20.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干扰叶酸代谢无关的是(分数:2.

    21、00)A.甲氨蝶呤B.乙胺嘧啶C.磺胺多辛D.甲氧苄啶E.四环素 解析:解析:四环素类药物作用机制为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二、B1 型题(总题数:3,分数:22.00)A 影响二氢叶酸合成酶 B 影响二氢叶酸还原酶 C 与核蛋白体 30s亚基结合,阻止氨基酰 tRNA进入 30s亚基 A位,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D 与核蛋白体 50s亚基结合,使肽链的形成和延伸受阻,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E 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阻碍粘肽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的缺损(分数:8.00)(1).四环素的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B.C. D.E.解析:(2).大环内酯类的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B.C

    22、.D. E.解析:(3).甲氧苄啶的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B. C.D.E.解析:(4).磺胺类的作用机制是(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四环素为广谱抑菌性抗生素,作用机制主要为与细菌核糖体 30s亚单位在 A位上特异性结合,阻止氨基酰 tRNA在该位置上的联结,从而抑制肽链的延长和细菌蛋白质合成,此外,四环素尚可使细菌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使胞内核苷酸和其他重要成分外漏,而抑制 DNA复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与细菌核糖体 50s亚单位的 23s核糖体 RNA(23srRNA)的特殊靶位及某种核糖体的蛋白质结合。甲氧苄啶为其他合成类抗菌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而产生

    23、作用,其抗菌谱与磺胺甲噁唑相似。磺胺类药则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断叶酸代谢,抑制细菌核酸蛋白合成。A 红霉素 B 罗红霉素 C 克拉霉素 D 克林霉素 E 四环素(分数:8.00)(1).临床可取代林可霉素应用的是(分数:2.00)A.B.C.D. E.解析:(2).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肝损害及维生素缺乏的是(分数:2.00)A. B.C.D.E.解析:(3).不耐酸、食物或碱性药物可减少其吸收的是(分数:2.00)A.B.C.D.E. 解析:(4).与奥美拉唑、替硝唑三联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临床可取代林可霉素应用的是克林霉素,长期大量使用红霉素,可引起肝损害和维生素缺乏;四环素不耐酸,食物或碱性药物可减少其吸收;奥美拉唑、替硝唑及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A 红霉素 B 万古霉素 C 林可霉素 D 头孢唑林 E 庆大霉素(分数:6.00)(1).与细菌细胞核蛋白体 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作用及(或)mRNA 移位的抗生素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与细菌细胞核蛋白体 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的抗生素是(分数:2.00)A.B.C. D.E.解析:(3).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胞浆膜阶段的抗生素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各种抗菌药作用机制。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中级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试卷17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nesoil3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