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主管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药剂学)-试卷 9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中国药典2010 版规定口服液体制剂每毫升细菌数不得超过(分数:2.00)A.1 000个B.500个C.100个D.50个E.10个2.超声分散法制备溶胶剂应在多少 Hz进行(分数:2.00)A.1000以上B.3000以上C.5000以上D.10000以上E.20000以上3.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分数:2.00)A.分散法B.单凝聚法C.复凝聚法D.干胶法E.湿胶法4.胃肠道透视用 BaSO 4 的制备方法是(分数:2.00)A.机械分散法B
2、.超声分散法C.物理凝聚法D.化学凝聚法E.溶解法5.下列能做助悬剂的是(分数:2.00)A.磷酸盐B.糖浆C.枸橼酸钾D.酒石酸钠E.吐温 806.亚微乳粒径大小应在(分数:2.00)A.1100 mB.0105 mC.001010mD.1100 nmE.0001001 m7.一般 电位在哪个范围,混悬剂呈反絮凝状态(分数:2.00)A.3040 mVB.4050 mVC.5060 mVD.6070 mVE.在 25 mV以下8.有关乳剂型药剂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由水相、油相、乳化剂组成B.乳剂中液滴分散度小C.乳剂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D.乳剂特别适宜于油类药物E.乳剂是非均相分
3、散体系9.进行乳滴动力学研究,其合并速度符合(分数:2.00)A.零级动力学规律B.一级动力学规律C.伪一级动力学规律D.二级动力学规律E.三级动力学规律10.以下缩写中表示临界胶束浓度的是(分数:2.00)A.HLBB.GMPC.CMCD.MCE.CMS-Na11.氢氧化镁可作乳剂乳化剂,其形成的乳化膜是(分数:2.00)A.单分子乳化膜B.多分子乳化膜C.固体微粒乳化膜D.液态膜E.复合凝聚膜12.下列不能作混悬剂助悬剂的是(分数:2.00)A.触变胶B.海藻酸钠C.硬质酸钠D.羧甲基纤维素钠E.硅皂土13.由于乳剂因分散相和连续相比重不同,造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是(分数:2.00)A.乳析
4、B.絮凝C.破裂D.酸败E.转相14.下列关于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的平方成正比B.微粒沉降速度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C.微粒沉降速度与分散介质的黏度成反比D.向混悬剂中加入助悬剂可增强稳定性E.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可以增大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增强稳定性15.关于复合乳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复合乳具有两层液体乳膜结构B.复合乳在体内具有淋巴系统的定向作用C.复合乳可口服,也可注射D.复合乳采用二步乳化法制备E.复合乳具有缓释作用16.具有起昙现象的表面活性剂是(分数:2.00)A.卵磷脂B.肥皂C.吐温 80D.司盘
5、80E.泊洛沙姆 18817.7的卵磷脂为强 OW 型乳化剂,一个卵黄磷脂相当于多少阿拉伯胶的乳化能力(分数:2.00)A.1 gB.2 gC.10 gD.15 gE.20 g18.下列对滴鼻剂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滴鼻剂溶剂都是极性溶剂B.滴鼻剂多制成溶液剂,但也可制成混悬剂、乳剂使用C.滴鼻剂 pH值应为 5575D.碱性滴鼻剂经常使用,易使细菌繁殖E.滴鼻剂应与鼻黏液等渗19.溶胶剂的微粒大小为(分数:2.00)A.1 nmB.1100 nmC.100 nmD.500 nmE.100500 nm20.能增加油相黏度的辅助乳化剂是(分数:2.00)A.甲基纤维素B.羧甲基纤维素
6、钠C.单硬脂酸甘油酯D.琼脂E.西黄蓍胶21.关于生物利用度的概念错误的是(分数:2.00)A.生物利用度是一个绝对的概念B.是衡量血管外给药用药剂量中进入体循环的相对数量与在大循环中出现的相对速率C.生物利用度包含药物的吸收速度与吸收程度D.生物利用的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E.生物利用的速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药物被吸收速度的相对比值22.通常情况下,口服制剂药物的吸收顺序大致为(分数:2.00)A.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片剂B.散剂混悬液胶囊剂包衣片剂C.混悬液散剂片剂胶囊剂D.水溶液散剂混悬液片剂E.水溶液胶囊剂散剂包衣片剂23.关于药物
7、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B.主动转运可被代谢抑制剂所抑制C.促进扩散需要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D.主动转运需要载体,可出现饱和现象E.被动扩散转运速率与膜两侧浓度差成正比24.生物等效性是指(分数:2.00)A.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的剂量,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一种药物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相同剂量的同一药物制成同一剂型,其质量指标符合同一规定标准时所具有的质量性质。D.相同剂量的同一药物起质量指标符合同一规定时所具有的质量性质。E.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程
8、度。二、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2.00)A ChP B USP C BP D JP E PhInt(分数:6.00)(1).中国药典的英文缩写为(分数:2.00)A.B.C.D.E.(2).英国药典的英文缩写为(分数:2.00)A.B.C.D.E.(3).美国药典的英文缩写为(分数:2.00)A.B.C.D.E.A 溶解度 B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C 药物的平衡溶解度 D 溶剂化作用 E 水合作用(分数:6.00)(1).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是(分数:2.00)A.B.C.D.E.(2).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为(分数:
9、2.00)A.B.C.D.E.(3).可以影响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是(分数:2.00)A.B.C.D.E.中级主管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药剂学)-试卷 9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中国药典2010 版规定口服液体制剂每毫升细菌数不得超过(分数:2.00)A.1 000个B.500个C.100个 D.50个E.10个解析:解析:中国药典(2010 版)第二部规定:口服给药制剂细菌数每 1 g不得超过 1000个。每 1 ml不得超过 100个。所以答案为 C。2.超声分散法制备溶胶剂应在多少 Hz进行(分数:2.00)A.
10、1000以上B.3000以上C.5000以上D.10000以上E.20000以上 解析:解析:超声分散法系用 20 000 Hz以上超声波所产生的能量使分散粒子分散成溶胶剂的方法。所以答案为 E。3.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分数:2.00)A.分散法 B.单凝聚法C.复凝聚法D.干胶法E.湿胶法解析:解析: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最常用的是分散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是制备微囊的常用方法。干胶法、湿胶法是制备乳剂的常用方法。4.胃肠道透视用 BaSO 4 的制备方法是(分数:2.00)A.机械分散法B.超声分散法C.物理凝聚法D.化学凝聚法 E.溶解法解析:解析:混悬剂的制备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凝聚法又分
11、为物理凝聚法和化学凝聚法。化学凝聚法是指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胃肠道透视用 BaSO 4 就是用此法制成。所以答案为 D。5.下列能做助悬剂的是(分数:2.00)A.磷酸盐B.糖浆 C.枸橼酸钾D.酒石酸钠E.吐温 80解析:解析:做助悬剂的物质一般为具有黏性的物质,糖浆是低分子助悬剂。而酒石酸钠、枸橼酸钾、磷酸盐是有机酸的盐,不能做混悬剂,只能做絮凝剂。吐温 80是表面活性剂,做润湿剂。6.亚微乳粒径大小应在(分数:2.00)A.1100 mB.0105 m C.001010mD.1100 nmE.0001001 m解析:解析:乳剂分
12、类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普通乳液滴大小一般在 1100m 之间;亚微乳粒径大小一般在 0105m 之间;纳米乳粒径在 001010m 范围。所以答案为 B。7.一般 电位在哪个范围,混悬剂呈反絮凝状态(分数:2.00)A.3040 mVB.4050 mVC.5060 mV D.6070 mVE.在 25 mV以下解析:解析: 电位的大小可表明混悬剂存在状态。一般 电位在 25 mV以下,混悬剂呈絮凝状态;电位在 5060 mV 时,混悬剂呈反絮凝状态。所以答案为 C。8.有关乳剂型药剂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由水相、油相、乳化剂组成B.乳剂中液滴分散度小 C.乳剂为热力学不稳定体
13、系D.乳剂特别适宜于油类药物E.乳剂是非均相分散体系解析:解析:乳剂是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它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乳剂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三者缺一不可。乳剂中液滴的分散度很大,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很快,生物利用度高。所以答案为 B。9.进行乳滴动力学研究,其合并速度符合(分数:2.00)A.零级动力学规律B.一级动力学规律 C.伪一级动力学规律D.二级动力学规律E.三级动力学规律解析:解析:乳滴合并速度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所以答案为 B。10.以下缩写中表示临界胶束浓度的是(分数:2.00)A.HLBB.GMPC.C
14、MC D.MCE.CMS-Na解析:解析:HLB 表示亲水亲油平衡值,GMP 表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MC 表示甲基纤维素,CMSNa表示羧甲基淀粉钠。11.氢氧化镁可作乳剂乳化剂,其形成的乳化膜是(分数:2.00)A.单分子乳化膜B.多分子乳化膜C.固体微粒乳化膜 D.液态膜E.复合凝聚膜解析:解析:乳化剂形成的乳化膜有三种类型:单分子乳化膜、多分子乳化膜、固体微粒乳化膜。按照类型来分,氢氧化镁可形成固体微粒乳化膜。所以答案为 C。12.下列不能作混悬剂助悬剂的是(分数:2.00)A.触变胶B.海藻酸钠C.硬质酸钠 D.羧甲基纤维素钠E.硅皂土解析:解析:此题重点考察常用的助悬剂。作为混悬
15、剂助悬剂的主要条件是助悬剂必须是亲水性的,水溶性具有一定的黏度。根据 Stockes公式,V 与 成反比, 越大,V 越小,可减少沉降速度,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助悬剂被颗粒吸附,也增加微粒的亲水性,进而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常用的有:低分子化合物、天然的高分子、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硅藻土和触变胶。硬质酸钠不具有混悬剂的条件,不能做助悬剂。所以答案为 C。13.由于乳剂因分散相和连续相比重不同,造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是(分数:2.00)A.乳析 B.絮凝C.破裂D.酸败E.转相解析:解析: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匀相分散体系,乳剂常发生下列变化:絮凝(乳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聚集现象称为絮凝)、转
16、相(某些条件变化而改变乳剂类型称为转相)、合并与破裂(乳剂中乳滴周围有乳化膜存在,但乳化膜破裂导致乳滴变大,称为合并。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称为破裂)、酸败(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等发生变化而引起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分层(乳剂分层系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又称乳析)。所以答案为 A。14.下列关于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的平方成正比B.微粒沉降速度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C.微粒沉降速度与分散介质的黏度成反比D.向混悬剂中加入助悬剂可增强稳定性E.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可以增大固体微粒与分散
17、介质间的密度差,增强稳定性 解析:解析:混悬剂中的微粒受重力作用产生沉降时,其沉降速度服从 Stokes定律。由 Stokes公式可得,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的平方、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黏度成反比。增加混悬剂的动力稳定性的主要方法是:尽量减小微粒半径,以减小沉降速度;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所以答案为 E。15.关于复合乳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复合乳具有两层液体乳膜结构 B.复合乳在体内具有淋巴系统的定向作用C.复合乳可口服,也可注射D.复合乳采用二步乳化法制备E.复合乳具有缓释作用解析:解析:复合乳
18、采用二步乳化法制备,包括 WOW 或 OWO 型,具有三层液体乳膜结构。复合乳在体内具有淋巴系统的定向作用,另外还有缓释作用。复合乳给药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所以答案为A。16.具有起昙现象的表面活性剂是(分数:2.00)A.卵磷脂B.肥皂C.吐温 80 D.司盘 80E.泊洛沙姆 188解析:解析:只有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才有起昙现象。A 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B 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 虽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但不含聚氧乙烯基,E 虽是聚氧乙烯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但因为其溶解度大,在常温下观察不到起昙现象,故选 C。17.7的卵磷脂为强 OW 型乳化剂,一个卵黄磷脂相当于多少阿拉伯胶
19、的乳化能力(分数:2.00)A.1 gB.2 gC.10 g D.15 gE.20 g解析:解析:7的卵磷脂,为强 OW 型乳化剂,一个卵黄磷脂相当于 10 g阿拉伯胶的乳化能力。所以答案为 C。18.下列对滴鼻剂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滴鼻剂溶剂都是极性溶剂 B.滴鼻剂多制成溶液剂,但也可制成混悬剂、乳剂使用C.滴鼻剂 pH值应为 5575D.碱性滴鼻剂经常使用,易使细菌繁殖E.滴鼻剂应与鼻黏液等渗解析:解析:滴鼻剂以水、丙二醇、液状石蜡、植物油为溶剂,多制成溶液剂,但也有制成混悬剂、乳剂使用的。滴鼻剂 pH值应为 5575,碱性滴鼻剂不适宜经常使用,易使细菌繁殖。滴鼻剂应与鼻黏液
20、等渗,不改变鼻黏液的正常粘度,不影响纤毛运动和分泌液离子组成。所以答案为 A。19.溶胶剂的微粒大小为(分数:2.00)A.1 nmB.1100 nm C.100 nmD.500 nmE.100500 nm解析:解析:液体类型微粒大小(nm)特征与制备方法:溶液剂1 nm 分子或离子分散的澄明溶液,体系稳定,溶解法制备;溶胶剂 1100 nm 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聚结不稳定性,胶溶法制备;乳剂100 nm液体微粒分散形成多相体系,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分散法制备;混悬剂500 nm 固体微粒分散形成多相体系,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分散法和凝聚法制备,所以答案为 B。20.能增加油相黏度的辅助乳化
21、剂是(分数:2.00)A.甲基纤维素B.羧甲基纤维素钠C.单硬脂酸甘油酯 D.琼脂E.西黄蓍胶解析:解析:除 C外,其余都是能增加水相黏度的辅助润滑剂。21.关于生物利用度的概念错误的是(分数:2.00)A.生物利用度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B.是衡量血管外给药用药剂量中进入体循环的相对数量与在大循环中出现的相对速率C.生物利用度包含药物的吸收速度与吸收程度D.生物利用的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E.生物利用的速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药物被吸收速度的相对比值解析:解析:生物利用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根据选择的标准参比制剂的不同,得到的生物利用度的结果不
22、同,用静脉注射剂型为参比制剂,因其药物 100进人体循环,所求得的是绝对生物利用度;当药物无静脉注射剂型时,可选用吸收较好的剂型为参比制剂,所求得的是相对生物利用度,所以答案为 A。22.通常情况下,口服制剂药物的吸收顺序大致为(分数:2.00)A.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B.散剂混悬液胶囊剂包衣片剂C.混悬液散剂片剂胶囊剂D.水溶液散剂混悬液片剂E.水溶液胶囊剂散剂包衣片剂解析:解析: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的吸收顺序大致为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所以答案为 A。23.关于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B.主动转运可被
23、代谢抑制剂所抑制C.促进扩散需要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 D.主动转运需要载体,可出现饱和现象E.被动扩散转运速率与膜两侧浓度差成正比解析:解析:被动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顺浓度梯度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扩散过程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现象,一般也无部位特异性。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转运,需要消耗能量,有饱和现象和竞争现象,受代谢抑制剂影响,具有结构和部位特异性,吸收速度用米氏方程来描述。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能量,具有饱和现象。所以答案为 C。24.生物等效性是指(分数:2.00)A.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的剂量,其吸收
24、速度和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B.一种药物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相同剂量的同一药物制成同一剂型,其质量指标符合同一规定标准时所具有的质量性质。D.相同剂量的同一药物起质量指标符合同一规定时所具有的质量性质。E.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解析:解析: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的剂量,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所以答案选 A。二、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2.00)A ChP B USP C BP D JP E PhInt(分数:6.00)(1).中国药典的英文缩写为(分数:2.00)A. B.C.D.E.解析:(
25、2).英国药典的英文缩写为(分数:2.00)A.B.C. D.E.解析:(3).美国药典的英文缩写为(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中国药典的英文缩写为 ChP;英国药典缩写为 BP;美国药典英文缩写为 USP;日本药局方英文缩写为 JP;国际药典英文缩写为 PhInt。A 溶解度 B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C 药物的平衡溶解度 D 溶剂化作用 E 水合作用(分数:6.00)(1).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为(分数:2.00)A.B. C.D.E.解析:(3).可以影响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是(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药物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尤其是对新化合物而言更有意义。药物的溶解度数值多是平衡溶解度。药物的溶剂化会影响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