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主管药师基础知识-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作用是(分数:2.00)A.储存 Ca2+B.Ca2+进入细胞的通道C.参与物质交换D.使 Ca2+和肌钙蛋白结合E.将兴奋传向细胞的深部2.心脏迷走神经的作用是(分数:2.00)A.减慢心率,减慢传导,增强收缩力B.增加心率,加速传导,减弱收缩力C.减慢心率,减慢传导,减弱收缩力D.增加心率,加速传导,增强收缩力E.减慢心率,加速传导,减弱收缩力3.决定肺泡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呼吸膜的面积B.呼吸膜的通透性C.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D.气体的分压差E.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
2、度4.给高热患者使用冰袋是为了增加(分数:2.00)A.辐射散热B.对流散热C.蒸发散热D.传导散热E.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5.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分数:2.00)A.肾小囊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C.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胶体渗透压)D.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E.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6.终板电位是(分数:2.00)A.动作电位B.阈电位C.局部电位D.后电位E.静息电位7.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部位是(分数:2.00)A.骨骼肌和心肌B.神
3、经系统和骨骼肌C.神经系统和骨骼D.骨骼和肌肉E.内脏和骨骼肌8.与胃液的头期分泌相比,胃液的胃期分泌的特点是(分数:2.00)A.酸度高,消化力高B.酸度高,消化力弱C.酸度低,消化力高D.酸度低,消化力弱E.黏液多9.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分数:2.00)A糖B.脂肪C.蛋白质D.DNAE.rRNA10.人体内的营养必需氨基酸是(分数:2.00)A.甘氨酸B.亮氨酸C.谷氨酸D.天冬氨酸E.丙氨酸11.葡萄糖、脂肪酸的代谢交叉点是(分数:2.00)A.草酰乙酸B.丙酮酸C.乙酰 CoAD.-酮戊二酸E.枸橼酸12.与尿毒症脑病有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胍类物质增多B.尿酸增多C.酚类物
4、质增多D.肌酐增多E.以上各因素均有13.肝性脑病患者应用肠道抗生素的目的是(分数:2.00)A.防治胃肠道感染B.预防肝胆系统感染C.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D.防止腹水感染E.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产生和吸收14.在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腑病发生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数:2.00)A.缺氧使细胞内能量生成障碍B.缺氧使细胞内酸中毒C.缺氧使脯血管扩张D.缺氧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E.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使脑酸中毒和脑血管扩张15.下列与心力衰竭时心肌舒张功能障碍有关的是(分数:2.00)A.钙离子复位延缓B.心肌细胞凋亡、坏死C.胞外钙内流障碍D.肌钙蛋白与 Ca2+结合障碍E.肌浆网 Ca2+释放量下降16
5、.下述物质中不是自由基清除剂的是(分数:2.00)A.维生素 AB.谷胱甘肽C.FeSO4D.丹参E.甘露醇17.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是(分数:2.00)A.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C.循环血减少,凝血活酶生成增加D.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E.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18.纳洛酮能对抗休克,说明下列物质在休克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的是(分数:2.00)A.TXA2B.心肌抑制因子C.内源性鸦片样物质D.血管紧张素E.儿茶酚胺19.应激时 CRH 分泌增多最主要的功能是(分数:2.00)A.刺激 ACTH 分泌进而增
6、加 GC 的分泌B.调控应激时的情绪行为反应C.促进啡肽释放D.促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E.升高血糖20.革兰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分数:2.00)A.全菌体和其代谢产物B.脂多糖C.肽聚糖D.内毒素E.全菌体和内毒素21.急性应激对免疫系统可表现为(分数:2.00)A.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增多B.C 反应蛋白减少C.补体水平等降低D.外周血吞噬细胞活性降低E.以上都对22.高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中下列选项中不存在的是(分数:2.00)A.肾小管损害B.心肌传导性降低C.心肌兴奋性升高D.异位钙化E.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23.下列选项中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病因的是(分数:2.00)A.呼吸
7、中枢麻痹B.呼吸肌麻痹C.气道阻塞D.肺泡弥散障碍E.通风不良24.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代偿的主要方式是(分数:2.00)A.细胞外液缓冲B.呼吸代偿C.细胞内液缓冲D.肾脏代偿E.骨骼代偿25.下列选项中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不可能出现的是(分数:2.00)A.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26.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而入急诊室,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 7.40,PaCO 2 5.90kPa(44mmHg), (分数:2.00)A.AG 增高
8、型代谢性酸中毒B.AG 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C.A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D.AG 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27.属细菌基本结构的是(分数:2.00)A.鞭毛B.荚膜C.芽胞D.细胞壁E.菌毛28.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B.含有 DNA 和 RNAC.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D.对干扰素敏感E.耐冷不耐热29.经常发生变异而导致流行的病毒是(分数:2.00)A.腮腺炎病毒B.流感病毒C.鼻病毒D.麻疹病毒E.呼吸道合胞病毒30.病毒的增殖方式是(分数:2.00)A.减数分裂B.二分裂C.复制D.分枝
9、E.芽生31.患者,男性,32 岁,因消化性溃疡入院。胃黏膜组织活检材料,经巧克力血琼脂培养基 37微需氧环境培养 5 天后,出现菌落,染色镜检见革兰阴性菌体弯曲的细菌,氧化酶阳性。该菌最可能是(分数:2.00)A.空肠弯曲菌B.副溶血性弧菌C.流感嗜血杆菌D.幽门螺杆菌E.胎儿弯曲菌32.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的疾病是(分数:2.00)A.蜂窝组织炎B.猩红热C.急性肾小球肾炎D.败血症E.假膜性肠炎33.引起鹅口疮的真菌是(分数:2.00)A.皮肤丝状菌B.新生隐球菌C.荚膜组织胞浆菌D.白假丝酵母菌E.着色芽生菌34.单纯疱疹病毒最常发生(分数:2.00)A.慢性感染B.慢病毒感染C
10、.潜伏感染D.亚临床感染E.隐性感染35.可引起机体菌血症的致病菌是(分数:2.00)A.肉毒梭菌B.霍乱弧菌C.白喉棒状杆菌D.伤寒沙门菌E.破伤风梭菌36.治疗菌群失调症常使用(分数:2.00)A.维生素B.细菌素C.抗菌药物D.纤维素E.微生态制剂37.全部以粪-口途径传播的微生物是(分数:2.00)A.甲型肝炎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和破伤风梭菌C.狂犬病病毒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麻风杆菌E.布氏杆菌和新型肠道病毒38.既能产生内毒素,又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分数:2.00)A.白喉棒状杆菌B.结核分枝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痢疾志贺菌E.脑膜炎奈瑟菌
11、39.目前已知的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分数:2.00)A.白喉外毒素B.肉毒毒素C.破伤风痉挛毒素D.破伤风溶血毒素E.志贺菌外毒素40.可区分 3-羟基黄酮和 5-羟基黄酮的颜色反应是(分数:2.00)A.三氯化铁反应B.二氯氧化锆-枸橼酸反应C.盐酸-镁粉反应D.四氢硼钠反应E.醋酐-浓硫酸反应41.关于挥发油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挥发油多数是液体B.挥发油是一组复杂的混合物C.挥发油均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D.挥发油的比重有的比水大E.所有的挥发油都有香气42.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分数:2.00)A.氨基酸途径B.桂皮酸途径C.莽草酸途径D.甲戊二羟酸E.醋酸-丙二
12、酸途径43.下列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并作为临床上抗肿瘤效果最好的药物的是(分数:2.00)A.胡椒酮B.梓醇C.紫杉醇D.银杏内酯E.人参皂苷44.乙型强心苷苷元 17 位侧链为(分数:2.00)A.六元不饱和内酯环B.五元不饱和内酯环C.五元饱和内酯环D.六元饱和内酯环E.七元不饱和内酯环45.具有下面母核的化合物应为 (分数:2.00)A.生物碱类B.单萜类C.菲醌类D.苯丙素类E.蒽醌类46.下列生物碱中碱性最强的是(分数:2.00)A.麻黄碱B.苦参碱C.氧化苦参碱D.小檗碱E.莨菪碱47.在临床上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是(分数:2.00)A.绿原酸B.阿魏酸钠盐C.秋水仙碱D.
13、苦参碱E.天花粉蛋白48.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大的是(分数:2.00)A.Et2OB.EtOAcC.CHCl3D.n-BuOHE.MeOH49.下列关于生物碱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酰胺生物碱几乎不显碱性B.脂肪胺显中等碱性C.季铵生物碱显强碱性D.吗啡为两性生物碱E.苯胺类为中强碱性50.某中药水提取液于试管中振摇能产生持久泡沫,则该水溶液中可能含有(分数:2.00)A.皂苷B.生物碱C.蒽醌D.黄酮E.香豆素中级主管药师基础知识-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作用是(分数:2.00)A.储存 Ca2+B.Ca2+进入细胞的通道C.参与物
14、质交换D.使 Ca2+和肌钙蛋白结合E.将兴奋传向细胞的深部 解析:解析 横管是肌细胞膜的延续,横管中的液体就是细胞外液。横管的作用是将肌膜动作电位传到细胞的深处。2.心脏迷走神经的作用是(分数:2.00)A.减慢心率,减慢传导,增强收缩力B.增加心率,加速传导,减弱收缩力C.减慢心率,减慢传导,减弱收缩力 D.增加心率,加速传导,增强收缩力E.减慢心率,加速传导,减弱收缩力解析:解析 心迷走神经有负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的作用。3.决定肺泡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呼吸膜的面积B.呼吸膜的通透性C.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D.气体的分压差 E.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度解析:解析 气体分
15、子的扩散是从气体分压高的一侧向分压低的一侧转移的。4.给高热患者使用冰袋是为了增加(分数:2.00)A.辐射散热B.对流散热C.蒸发散热D.传导散热 E.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解析:解析 传导是将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机体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方式,冰袋通过传导散热降低高热患者体温。5.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分数:2.00)A.肾小囊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C.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胶体渗透压)D.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E.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解析
16、:解析 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滤过的动力与对抗滤过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滤过的动力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和肾小囊内的胶体渗透压,后者接近于 0mmHg。阻力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的静水压,因此,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6.终板电位是(分数:2.00)A.动作电位B.阈电位C.局部电位 D.后电位E.静息电位解析:解析 终板电位具有局部反应特性,但不是动作电位。7.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部位是(分数:2.00)A.骨骼肌和心肌B.神经系统和骨骼肌C.神经系统和骨骼 D.骨骼和肌肉E.内脏和骨骼肌解析:解析 甲状腺激素可以刺激骨化中
17、心的发育,对于已分化成熟的神经系统活动也有作用,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效应的亢进。8.与胃液的头期分泌相比,胃液的胃期分泌的特点是(分数:2.00)A.酸度高,消化力高B.酸度高,消化力弱 C.酸度低,消化力高D.酸度低,消化力弱E.黏液多解析:解析 头期胃液分泌量占整个消化期分泌量的 30%左右,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很高。胃期胃液分泌量占整个消化期的 60%左右,酸度高,但胃蛋白酶的含量比头期少。肠期胃液分泌量只占整个消化期胃液的 10%左右。9.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分数:2.00)A糖B.脂肪C.蛋白质D.DNA E.rRNA解析:10.人体内的营养必需氨基酸是(分数:2.00)A.甘氨酸B.亮
18、氨酸 C.谷氨酸D.天冬氨酸E.丙氨酸解析:解析 人体内营养必需氨基酸有 8 种,它们是:缬、异亮、亮、苯丙、蛋、色、苏、赖氨基酸。11.葡萄糖、脂肪酸的代谢交叉点是(分数:2.00)A.草酰乙酸B.丙酮酸C.乙酰 CoA D.-酮戊二酸E.枸橼酸解析:解析 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产生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氧化生成乙酰 CoA,脂肪酸在肝细胞线粒体中经 J3 氧化生成乙酰 CoA。12.与尿毒症脑病有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胍类物质增多 B.尿酸增多C.酚类物质增多D.肌酐增多E.以上各因素均有解析:解析 与尿毒症脑病有关的因素是胍类物质蓄积、增多,机制可能为胍类物质蓄积使钠泵活性降低,能量
19、代谢障碍,脑细胞通透性增高,使脑细胞内 Na + 含量增加,致脑水肿,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尿酸可能与心包炎的发生有关,而酚类物质可能与出血倾向有关。13.肝性脑病患者应用肠道抗生素的目的是(分数:2.00)A.防治胃肠道感染B.预防肝胆系统感染C.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D.防止腹水感染E.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产生和吸收 解析:解析 按照氨中毒学说来理解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血氨升高是引起肝性脑病的关键因素。血氨的主要来源是肠道的食物蛋白质和血液中弥散入肠腔的尿素经细菌分解产生的氨。因而应用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的生成,就能减少细菌分解产生的氨、减少氨的吸收量。14.在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腑病发生机制中起主
20、要作用的是(分数:2.00)A.缺氧使细胞内能量生成障碍B.缺氧使细胞内酸中毒C.缺氧使脯血管扩张D.缺氧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E.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使脑酸中毒和脑血管扩张 解析:解析 在型呼吸衰竭引起肺性脑病的发生机制中,主要是因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使脑细胞酸中毒和脑血管扩张所致。15.下列与心力衰竭时心肌舒张功能障碍有关的是(分数:2.00)A.钙离子复位延缓 B.心肌细胞凋亡、坏死C.胞外钙内流障碍D.肌钙蛋白与 Ca2+结合障碍E.肌浆网 Ca2+释放量下降解析:解析 心肌收缩完毕后,细胞质 Ca 2+ 浓度必须迅速回降至“舒张值”、原结合在肌钙蛋白上的Ca 2+ 才能与肌钙蛋白分离,心肌才能舒
21、张,如果钙离子不能及时与肌钙蛋白分离造成钙离子复位延缓,心肌舒张发生障碍。B 项由于与收缩相关蛋白质的大量破坏,故与心肌收缩力下降有关。C、D、E 项与兴奋收缩偶联障碍有关。16.下述物质中不是自由基清除剂的是(分数:2.00)A.维生素 AB.谷胱甘肽C.FeSO4 D.丹参E.甘露醇解析:解析 Fe 3+ 是体内 OH 生成的催化剂,FeSO 4 常为外源性自由基生成系统的组成部分。17.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是(分数:2.00)A.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C.循环血减少,凝血活酶生成增加D.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E
22、.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解析:解析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具有清除血液中内毒素、细菌、凝血酶、其他促凝物质、纤维蛋白、纤溶酶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功能,其对维持机体正常的凝血及纤溶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当其功能障碍时,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则机体血液的凝血与抗凝血功能之间失衡,因而容易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8.纳洛酮能对抗休克,说明下列物质在休克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的是(分数:2.00)A.TXA2B.心肌抑制因子C.内源性鸦片样物质 D.血管紧张素E.儿茶酚胺解析:解析 纳洛酮是鸦片样物质受体阻滞剂。休克时,脑组织和血中内啡肽明显增多,并使血压降低、心率变慢。对大鼠若在给内毒
23、素之前注入纳洛酮,可预防休克的发生。19.应激时 CRH 分泌增多最主要的功能是(分数:2.00)A.刺激 ACTH 分泌进而增加 GC 的分泌 B.调控应激时的情绪行为反应C.促进啡肽释放D.促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E.升高血糖解析:解析 CRH 最主要功能是刺激 ACTH 的分泌进而增加 GC 的分泌,而调控应激时的情绪行为反应、促进内啡肽释放及促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则是它的其他作用。升高血糖是 GC 的功能。20.革兰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分数:2.00)A.全菌体和其代谢产物 B.脂多糖C.肽聚糖D.内毒素E.全菌体和内毒素解析:解析 革兰阴性菌的全菌体和其
24、代谢产物都是重要的致热物质。21.急性应激对免疫系统可表现为(分数:2.00)A.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增多 B.C 反应蛋白减少C.补体水平等降低D.外周血吞噬细胞活性降低E.以上都对解析:解析 急性应激反应时,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增多、活性增强,补体、C 反应蛋白等非特异性抗感染的 AP 升高等。22.高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中下列选项中不存在的是(分数:2.00)A.肾小管损害B.心肌传导性降低C.心肌兴奋性升高 D.异位钙化E.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解析:解析 钙对心肌细胞膜的钠内流有抑制作用,血钙升高时,钠内流受抑制,使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都降低。其余都存在。23.下列选项中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病因的
25、是(分数:2.00)A.呼吸中枢麻痹B.呼吸肌麻痹C.气道阻塞D.肺泡弥散障碍 E.通风不良解析:解析 因 CO 2 弥散能力很强(比氧约大 20 倍),肺泡气体弥散障碍一般不会导致 CO 2 潴留,只有通气障碍及通风不良造成 PaCO 2 60kPa(45mmHg)时,才会产生呼吸性酸中毒。24.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代偿的主要方式是(分数:2.00)A.细胞外液缓冲B.呼吸代偿C.细胞内液缓冲D.肾脏代偿 E.骨骼代偿解析:解析 由于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病原因是呼吸障碍,所以系统往往不能发挥代偿作用。血浆的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对增高的碳酸有缓冲作用,并使25.下列选项中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不可能出
26、现的是(分数:2.00)A.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解析:解析 因为:PaCO 2 不可能过高和过低同时存在,即肺通气不可能过度和不足同时并存,所以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不可能同时存在。26.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而入急诊室,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 7.40,PaCO 2 5.90kPa(44mmHg), (分数:2.00)A.A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B.AG 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C.A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A
27、G 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解析:解析 本病例 pH、 均在正常范围内,似无明显的酸失衡,但 142-(96+26)=20mmol/L,比正常 12.0mmol/L 高 8mmol/L,提示有 AG 增高性代谢酸中毒。如属单纯性高 AG 代谢性酸中毒,AG 升高应有相等 mmol/L 的 下降。但实测 为 26mmol/L,如未被 AG 的 H + 消耗,应实测 34mmol/L,加上患者有呕吐,其中 27.属细菌基本结构的是(分数:2.00)A.鞭毛B.荚膜C.芽胞D.细胞壁 E.菌毛解析:28.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体积
28、微小,无细胞结构B.含有 DNA 和 RNA C.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D.对干扰素敏感E.耐冷不耐热解析:29.经常发生变异而导致流行的病毒是(分数:2.00)A.腮腺炎病毒B.流感病毒 C.鼻病毒D.麻疹病毒E.呼吸道合胞病毒解析:30.病毒的增殖方式是(分数:2.00)A.减数分裂B.二分裂C.复制 D.分枝E.芽生解析:31.患者,男性,32 岁,因消化性溃疡入院。胃黏膜组织活检材料,经巧克力血琼脂培养基 37微需氧环境培养 5 天后,出现菌落,染色镜检见革兰阴性菌体弯曲的细菌,氧化酶阳性。该菌最可能是(分数:2.00)A.空肠弯曲菌B.副溶血性弧菌C.流感嗜血杆菌D.幽门螺杆菌 E.胎儿
29、弯曲菌解析:32.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的疾病是(分数:2.00)A.蜂窝组织炎B.猩红热C.急性肾小球肾炎D.败血症E.假膜性肠炎 解析:33.引起鹅口疮的真菌是(分数:2.00)A.皮肤丝状菌B.新生隐球菌C.荚膜组织胞浆菌D.白假丝酵母菌 E.着色芽生菌解析:34.单纯疱疹病毒最常发生(分数:2.00)A.慢性感染B.慢病毒感染C.潜伏感染 D.亚临床感染E.隐性感染解析:35.可引起机体菌血症的致病菌是(分数:2.00)A.肉毒梭菌B.霍乱弧菌C.白喉棒状杆菌D.伤寒沙门菌 E.破伤风梭菌解析:36.治疗菌群失调症常使用(分数:2.00)A.维生素B.细菌素C.抗菌药物D.纤维素E
30、.微生态制剂 解析:37.全部以粪-口途径传播的微生物是(分数:2.00)A.甲型肝炎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和破伤风梭菌C.狂犬病病毒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麻风杆菌E.布氏杆菌和新型肠道病毒解析:38.既能产生内毒素,又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分数:2.00)A.白喉棒状杆菌B.结核分枝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痢疾志贺菌 E.脑膜炎奈瑟菌解析:39.目前已知的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分数:2.00)A.白喉外毒素B.肉毒毒素 C.破伤风痉挛毒素D.破伤风溶血毒素E.志贺菌外毒素解析:40.可区分 3-羟基黄酮和 5-羟基黄酮的颜色反应是(分数:2.00)A.
31、三氯化铁反应B.二氯氧化锆-枸橼酸反应 C.盐酸-镁粉反应D.四氢硼钠反应E.醋酐-浓硫酸反应解析:解析 具有 3-羟基或 5-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均可与二氯氧化锆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但 5-羟基黄酮生成的络合物不稳定,加入枸橼酸后黄色会显著褪色。41.关于挥发油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挥发油多数是液体B.挥发油是一组复杂的混合物C.挥发油均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D.挥发油的比重有的比水大E.所有的挥发油都有香气 解析:解析 挥发油系指能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大多具有香气,易流动的油状液体的总称。42.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分数:2.00)A.氨基酸途径 B.桂皮酸途径C.
32、莽草酸途径D.甲戊二羟酸E.醋酸-丙二酸途径解析:解析 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为氨基酸途径。43.下列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并作为临床上抗肿瘤效果最好的药物的是(分数:2.00)A.胡椒酮B.梓醇C.紫杉醇 D.银杏内酯E.人参皂苷解析:解析 紫杉醇具有抗癌活性,是目前临床上抗肿瘤效果最好的药物。44.乙型强心苷苷元 17 位侧链为(分数:2.00)A.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B.五元不饱和内酯环C.五元饱和内酯环D.六元饱和内酯环E.七元不饱和内酯环解析:解析 乙型强心苷元 17 位侧链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45.具有下面母核的化合物应为 (分数:2.00)A.生物碱类B.单萜类C.菲醌类D.苯丙
33、素类E.蒽醌类 解析:解析 具有蒽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并且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是蒽醌类化合物的母核。46.下列生物碱中碱性最强的是(分数:2.00)A.麻黄碱B.苦参碱C.氧化苦参碱D.小檗碱 E.莨菪碱解析:解析 小檗碱属于季铵碱类生物碱,是强碱性生物碱。47.在临床上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是(分数:2.00)A.绿原酸B.阿魏酸钠盐 C.秋水仙碱D.苦参碱E.天花粉蛋白解析:解析 阿魏酸钠盐在临床上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48.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大的是(分数:2.00)A.Et2OB.EtOAcC.CHCl3D.n-BuOHE.MeOH 解析:解析 几个溶剂中甲醇极性最大,其余几个与水均不混溶。49.下列关于生物碱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酰胺生物碱几乎不显碱性B.脂肪胺显中等碱性C.季铵生物碱显强碱性D.吗啡为两性生物碱E.苯胺类为中强碱性 解析:解析 苯胺类生物碱 pK a 27,为弱碱。50.某中药水提取液于试管中振摇能产生持久泡沫,则该水溶液中可能含有(分数:2.00)A.皂苷 B.生物碱C.蒽醌D.黄酮E.香豆素解析:解析 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水溶液振摇后产生肥皂水溶液样泡沫,故这类成分称为皂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