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主管药师基础知识-1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参与细胞易化扩散的蛋白质是(分数:2.00)A.载体和通道蛋白B.受体蛋白C.泵蛋白D.免疫蛋白E.表面蛋白2.使血小板聚集最重要的物质是(分数:2.00)A.外源性的 ADPB.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 ADPC.血小板内的 ADPD.血小板释放的 5-HTE.外源性 cAMP3.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心排出量(分数:2.00)A.23LB.46LC.67LD.910LE.1112L4.胸膜腔内压等于(分数:2.00)A.肺内压+跨肺压B.大气压+肺回缩力C.大气压-非弹性阻力D.肺内压+跨胸壁压E.大气压-肺回
2、缩力5.胆汁的主要作用是(分数:2.00)A.保护小肠黏膜B.分解蛋白质C.激活胰蛋白酶原D.激活胃蛋白酶原E.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6.用冰帽给高热患者降温是增加(分数:2.00)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E.传导散热和对流散热7.输尿管结石引起少尿是由于(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减少B.水利尿C.渗透性利尿D.尿崩症E.囊内压升高8.下列物质中属于第二信使的是(分数:2.00)A.神经垂体B.腺垂体C.下丘脑D.激素E.cAMP9.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酶浓度B.底物浓度C.产物浓度D.温度E.pH10.糖酵解的关键酶是(分数:2.00)
3、A.磷酸己糖异构酶B.醛缩酶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D.6-磷酸果糖激酶-1E.烯醇化酶11.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部位是(分数:2.00)A.活性中心的底物结合部位B.活性中心以外特殊部位C.活性中心以外任何部位D.活性中心的催化亚基E.酶的 SH基12.下列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是(分数:2.00)A.发热B.创伤性休克C.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D.呼吸衰竭E.炎症13.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分数:2.00)A.肾炎性水肿B.肾病性水肿C.心源性水肿D.肝性水肿E.肺水肿14.某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 7.26,PaCO 2 11.4kPa(85mmHg),
4、 (分数:2.00)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15.休克肺的主要发病环节是(分数:2.00)A.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形成B.急性肺瘀血水肿C.急性肺不张D.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16.下列各种酶中,不是自由基清除剂的是(分数:2.00)A.过氧化氢酶B.过氧化物酶C.SODD.CATE.NADH氧化酶17.心力衰竭时,下列主要由肾脏引起的代偿反应是(分数:2.00)A.红细胞增多B.血流重新分布C.紧张源性扩张D.肌红蛋白增加E.红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18.一般情况下,
5、下列不会出现在肺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是(分数:2.00)A.PaO2降低B.PCaO2降低C.PaO2降低伴 PaCO2升高D.PaCO2正常E.PaCO2降低伴 PaCO2正常19.肝性脑病对芳香族氨基酸入脑的机制是(分数:2.00)A.血氨浓度增加B.血短链脂肪酸增加C.血脑屏障破坏D.血硫醇含量增加E.血支链氨基酸减少20.ARI时,引起 GFR降低的原因不是(分数:2.00)A.皮质内皮细胞肿胀B.髓质内皮细胞肿胀C.肾小管内皮细胞窗变小、减少D.内皮细胞释放舒血管因子减少E.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肾毛细血管内凝血21.休克早期发生的急性肾衰竭属于(分数:2.00)A.肾前性肾衰竭B.肾后
6、性肾衰竭C.肾性肾衰竭D.肾前性和肾性肾衰竭E.器质性肾衰竭22.与急性胰腺炎时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机制有关的是(分数:2.00)A.大量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B.大量胰脂肪酸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C.大量胰淀粉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D.大量组织凝血酶入血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23.连接在磷脂表面上的 Ca 2+ 、凝血因子 Xa和 V形成的复合物具有的作用是(分数:2.00)A.激活激肽释放酶原B.激活凝血酶原C.激活凝血因子D.激活凝血因子E.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24.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B.凝血物质被大量消耗C.
7、凝血因子被激活D.抗凝血酶物质增加E.血管通透性增高25.可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大的疾病是(分数:2.00)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严重贫血C.心肌炎D.心肌梗死E.高血压病26.下列选项不是急性应激时泌尿系统表现的是(分数:2.00)A.尿钾浓度增高B.尿比重增高C.尿钠浓度降低D.尿量减少E.GFR降低27.决定细菌主要遗传特性的结构是(分数:2.00)A.质粒B.核质C.细胞膜D.噬菌体E.转座子28.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制剂是(分数:2.00)A.类毒素B.丙种球蛋白C.抗菌血清D.胎盘球蛋白E.微生态制剂29.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人体主要通过(分数:2.00)A.污染病毒的食物等经消化道传
8、播B.污染病毒的血液经输血传播C.污染病毒的空气经呼吸道传播D.患病母亲的乳汁传播E.患者的尿液传播30.极少在感染者血液中检出相应病原体的疾病是(分数:2.00)A.梅毒B.伤寒C.结核D.菌痢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1.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分数:2.00)A.流感嗜血杆菌B.艰难梭菌C.肉毒梭菌D.脆弱拟杆菌E.白喉棒状杆菌32.化脓性病灶局限的原因,这是由于病原菌产生(分数:2.00)A.透明质酸酶B.凝固酶C.耐热核酸酶D.链道酶E.链激酶33.引起大叶性肺炎的病原体是(分数:2.00)A.肺炎链球菌B.肺炎克雷伯菌C.肺炎支原体D.新生隐球菌E.钩端螺旋体34.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不
9、敏感的原因是(分数:2.00)A.细胞壁中蛋白质多B.细胞壁含类脂 A多C.细胞壁缺少磷壁酸D.细胞壁含糖量少E.细胞壁中少量肽聚糖层外还有 3层外膜结构35.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是(分数:2.00)A.机体免疫力低下B.伤口的厌氧微环境C.破伤风梭菌的繁殖体污染伤口D.破伤风梭菌的芽胞污染伤口E.菌群失调36.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是(分数:2.00)A.单纯疱疹病毒 1型B.人乳头瘤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普氏立克次体E.支原体37.肠伤寒病后带菌者的细菌存留部位通常是(分数:2.00)A.肠系膜淋巴结B.胆囊C.肾脏D.咽喉部E.角膜38.破伤风的应急预防措施是(分数:2.00)A.
10、注射菌苗B.注射丙种球蛋白C.注射抗毒素D.注射胎盘球蛋白E.注射类毒素39.下列化合物结构中含有 NO 配位键的是(分数:2.00)A.汉防己甲素B.莨菪碱C.氧化苦参碱D.苦参碱E.小檗碱40.溶解游离亲脂性生物碱的最好溶剂为(分数:2.00)A水B.甲醇C.正丁醇D.氯仿E苯 A.碘化铋钾 B.溴水 C.醋酐-浓硫酸反应 D.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 E.Molish反应(分数:6.00)(1).区别生物碱的沉淀试剂是(分数:2.00)A.B.C.D.E.(2).区别葡萄糖和洋地黄毒糖可用(分数:2.00)A.B.C.D.E.(3).区别三萜皂苷和三萜苷元可用(分数:2.00)A.B.C.D
11、.E. A.探针 B.盐析 C.Tm值 D.遗传密码 E.亚基(分数:4.00)(1).用来检测待测核酸同源程度的一小段已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分数:2.00)A.B.C.D.E.(2).成熟 mRNA分子编码序列上,相邻的 3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称为(分数:2.00)A.B.C.D.E. A.潮气量 B.肺活量 C.功能残气量 D.残气量 E.用力呼气量(分数:4.00)(1).平静呼气末肺内残存的气体量为(分数:2.00)A.B.C.D.E.(2).补呼气量与残气量之和为(分数:2.00)A.B.C.D.E. A.相对保留时间 B.相对标准偏差 C.比旋度 D.比移值 E.半衰期(分数:6
12、.00)(1).t R 表示(分数:2.00)A.B.C.D.E.(2).RSD表示(分数:2.00)A.B.C.D.E.(3).R f 表示(分数:2.00)A.B.C.D.E.中级主管药师基础知识-18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参与细胞易化扩散的蛋白质是(分数:2.00)A.载体和通道蛋白 B.受体蛋白C.泵蛋白D.免疫蛋白E.表面蛋白解析:解析 经载体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属于被动转运,转运过程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2.使血小板聚集最重要的物质是(分数:2.00)A.外源性的 ADPB.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 ADP C.
13、血小板内的 ADPD.血小板释放的 5-HTE.外源性 cAMP解析:解析 血小板受刺激后将 ADP释放出来,大量 ADP引起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形成血小板的止血栓,从而将伤口堵塞,达到初步的止血。3.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心排出量(分数:2.00)A.23LB.46L C.67LD.910LE.1112L解析:解析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心排出量约为 4.56.0L/min。4.胸膜腔内压等于(分数:2.00)A.肺内压+跨肺压B.大气压+肺回缩力C.大气压-非弹性阻力D.肺内压+跨胸壁压E.大气压-肺回缩力 解析:解析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在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5
14、.胆汁的主要作用是(分数:2.00)A.保护小肠黏膜B.分解蛋白质C.激活胰蛋白酶原D.激活胃蛋白酶原E.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解析:解析 肝细胞持续生成和分泌胆汁,胆汁可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或者储存于胆囊内,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6.用冰帽给高热患者降温是增加(分数:2.00)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E.传导散热和对流散热解析:解析 传导是将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机体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方式,冰袋通过传导散热降低高热患者体温。7.输尿管结石引起少尿是由于(分数:2.00)A.肾小球滤过率减少B.水利尿C.渗透性利尿D.尿崩症E.囊内压升高 解析:解析 输尿管结
15、石可引起输尿管阻塞,逆行性压力升高,导致囊内压升高,从而降低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尿量减少。8.下列物质中属于第二信使的是(分数:2.00)A.神经垂体B.腺垂体C.下丘脑D.激素E.cAMP 解析:解析 腺苷酸环化酶催化 ATP转变成 cAMP,cAMP 为第二信使。9.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酶浓度B.底物浓度C.产物浓度 D.温度E.pH解析:解析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包括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酶浓度、底物浓度。10.糖酵解的关键酶是(分数:2.00)A.磷酸己糖异构酶B.醛缩酶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D.6-磷酸果糖激酶-1 E.烯醇化酶解析:解析 糖酵解
16、的关键酶有三个,即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 和丙酮酸激酶。11.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部位是(分数:2.00)A.活性中心的底物结合部位B.活性中心以外特殊部位 C.活性中心以外任何部位D.活性中心的催化亚基E.酶的 SH基解析:解析 引起变构酶活性改变的代谢物称为变构效应剂,它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调节部位以非共价键可逆地结合。12.下列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是(分数:2.00)A.发热B.创伤性休克C.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D.呼吸衰竭 E.炎症解析:解析 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存在于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例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发热,缺氧,休克和弥散性血
17、管内凝血等。而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的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且共同的病理过程,属各系统病理生理学。13.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分数:2.00)A.肾炎性水肿B.肾病性水肿C.心源性水肿 D.肝性水肿E.肺水肿解析:解析 心源性水肿一般先出现身体的低垂部分,在站立时以足、踝内侧水肿较明显,其特点为水肿部位随着体位的改变而移动。14.某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 7.26,PaCO 2 11.4kPa(85mmHg), (分数:2.00)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碱中
18、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解析:解析 本病例 PaCO 2 明显升高于正常,结合患者有肺源性心脏病,表明存在呼吸性酸中毒。该病例 AG值为 140-(90+37.8)=12.2mmol/L,在正常范围内。预测 ,在正常范围内。 ,而实测 为 37.8mmol/L,低于预测值范围的最低值,表明还同时存在着可使 15.休克肺的主要发病环节是(分数:2.00)A.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形成B.急性肺瘀血水肿C.急性肺不张D.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解析:解析 休克伴严重创伤或感染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亦称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内出现间质性和肺泡性肺水肿、局部性肺不张、肺内弥敞性血管内
19、凝血形成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其主要的发病环节是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损伤。16.下列各种酶中,不是自由基清除剂的是(分数:2.00)A.过氧化氢酶B.过氧化物酶C.SODD.CATE.NADH氧化酶 解析:解析 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亦即过氧化氢酶)可清除 H 2 O 2 和 O 2 ,只有 NADH氧化酶可促进 O 2 的产生。17.心力衰竭时,下列主要由肾脏引起的代偿反应是(分数:2.00)A.红细胞增多 B.血流重新分布C.紧张源性扩张D.肌红蛋白增加E.红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解析:解析 心力衰竭时由于机体发生低动力性缺氧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强
20、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增多。18.一般情况下,下列不会出现在肺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是(分数:2.00)A.PaO2降低B.PCaO2降低C.PaO2降低伴 PaCO2升高 D.PaCO2正常E.PaCO2降低伴 PaCO2正常解析:解析 肺弥散障碍只会引起 PaO 2 降低,不会使 PaCO 2 增高。因 CO 2 的弥散能力比 O 2 大 20倍,血液中的 CO 2 很快地弥散入肺泡,使 PaCO 2 与 PaO 2 取得平衡。如果存在代偿气过度,还可使PaCO 2 与 PaO 2 低于正常。19.肝性脑病对芳香族氨基酸入脑的机制是(分数:2.00)A.血氨浓度增加B.血短链脂肪酸增加C.血
21、脑屏障破坏D.血硫醇含量增加E.血支链氨基酸减少 解析:解析 在正常人体 pH条件下,血液芳香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都是不电离的氨基酸,它们由同一载体运转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因此,在它们从血液进入脑组织的过程中,必然相互竞争同一载体。肝性脑病时,血液支链氨基酸减少,芳香族氨基酸增多,芳香族氨基酸与载体结合量增多,进入脑组织的量也多。20.ARI时,引起 GFR降低的原因不是(分数:2.00)A.皮质内皮细胞肿胀 B.髓质内皮细胞肿胀C.肾小管内皮细胞窗变小、减少D.内皮细胞释放舒血管因子减少E.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肾毛细血管内凝血解析:解析 过去认为,内皮细胞肿胀是 ARI时 GFR持续降低的
22、重要机制,现在认为,内皮细胞肿胀并不是导致 GFR降低的直接作用;但髓质内皮细胞肿胀可使外髓质淤血、缺氧,以致肾小管功能形态破坏,可对 GFR持续降低有重要作用。肾小管内皮细胞窗变小、减少,可直接影响肾小球超滤系数,使 GFR降低。D、E 两项使 GFR降低是显而易见。21.休克早期发生的急性肾衰竭属于(分数:2.00)A.肾前性肾衰竭 B.肾后性肾衰竭C.肾性肾衰竭D.肾前性和肾性肾衰竭E.器质性肾衰竭解析:解析 在休克早期所发生的肾衰竭,是一种功能性肾衰竭又称肾前性肾衰竭。这时由于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因而肾小球滤过率锐减,同时由于肾缺血时短,肾小管上皮细胞尚未发生器质性损害,肾脏在
2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的影响下,对钠、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由于 GFR锐减,患者因而有内环境紊乱和尿量减少。如果在此期间得到及时治疗,则随着肾血流量的恢复、肾脏的泌尿功能也可恢复正常。22.与急性胰腺炎时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机制有关的是(分数:2.00)A.大量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B.大量胰脂肪酸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C.大量胰淀粉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D.大量组织凝血酶入血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解析:解析 急性胰腺炎时,大量胰蛋白酶入血,除了酶性激活因子外,还可激活因子和凝血酶原,促使凝血酶大量形成。23.连接在磷脂表面上的 Ca 2+ 、凝血因子 Xa和 V形成的复合物具有的作用是(分
24、数:2.00)A.激活激肽释放酶原B.激活凝血酶原 C.激活凝血因子D.激活凝血因子E.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解析:解析 凝血因子a、及 Ca 2+ 结合在磷脂上,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质而激活凝血酶原。在内源性凝血系统磷脂系指血小板磷脂,在外源性凝血系统磷脂则是组织因子中的磷脂。24.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B.凝血物质被大量消耗 C.凝血因子被激活D.抗凝血酶物质增加E.血管通透性增高解析:解析 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血液进入低凝状态,容易引起出血。25.可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大的疾病是(
25、分数:2.00)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严重贫血C.心肌炎D.心肌梗死E.高血压病 解析:解析 高血压病因是周围小动脉收缩,阻力加大,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加。26.下列选项不是急性应激时泌尿系统表现的是(分数:2.00)A.尿钾浓度增高 B.尿比重增高C.尿钠浓度降低D.尿量减少E.GFR降低解析:解析 应激时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RAS 激活、ADH 分泌增多等使 GFR降低,出现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尿钠浓度降低。27.决定细菌主要遗传特性的结构是(分数:2.00)A.质粒B.核质 C.细胞膜D.噬菌体E.转座子解析:28.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制剂是(分数:2.00)A.类毒素 B.丙种球蛋
26、白C.抗菌血清D.胎盘球蛋白E.微生态制剂解析:29.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人体主要通过(分数:2.00)A.污染病毒的食物等经消化道传播 B.污染病毒的血液经输血传播C.污染病毒的空气经呼吸道传播D.患病母亲的乳汁传播E.患者的尿液传播解析:30.极少在感染者血液中检出相应病原体的疾病是(分数:2.00)A.梅毒B.伤寒C.结核D.菌痢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解析:31.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分数:2.00)A.流感嗜血杆菌B.艰难梭菌C.肉毒梭菌 D.脆弱拟杆菌E.白喉棒状杆菌解析:32.化脓性病灶局限的原因,这是由于病原菌产生(分数:2.00)A.透明质酸酶B.凝固酶 C.耐热核酸酶D.链道
27、酶E.链激酶解析:33.引起大叶性肺炎的病原体是(分数:2.00)A.肺炎链球菌 B.肺炎克雷伯菌C.肺炎支原体D.新生隐球菌E.钩端螺旋体解析:34.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的原因是(分数:2.00)A.细胞壁中蛋白质多B.细胞壁含类脂 A多C.细胞壁缺少磷壁酸D.细胞壁含糖量少E.细胞壁中少量肽聚糖层外还有 3层外膜结构 解析:35.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是(分数:2.00)A.机体免疫力低下B.伤口的厌氧微环境 C.破伤风梭菌的繁殖体污染伤口D.破伤风梭菌的芽胞污染伤口E.菌群失调解析:36.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是(分数:2.00)A.单纯疱疹病毒 1型B.人乳头瘤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
28、毒 D.普氏立克次体E.支原体解析:37.肠伤寒病后带菌者的细菌存留部位通常是(分数:2.00)A.肠系膜淋巴结B.胆囊 C.肾脏D.咽喉部E.角膜解析:38.破伤风的应急预防措施是(分数:2.00)A.注射菌苗B.注射丙种球蛋白C.注射抗毒素 D.注射胎盘球蛋白E.注射类毒素解析:39.下列化合物结构中含有 NO 配位键的是(分数:2.00)A.汉防己甲素B.莨菪碱C.氧化苦参碱 D.苦参碱E.小檗碱解析:解析 氧化苦参碱结构中含有 NO 配位键。其他化合物均不含这个配位键。40.溶解游离亲脂性生物碱的最好溶剂为(分数:2.00)A水B.甲醇C.正丁醇D.氯仿 E苯解析:解析 氯仿是路易斯酸
29、,生物碱是路易斯碱,所以生物碱在氯仿中溶解度较大。 A.碘化铋钾 B.溴水 C.醋酐-浓硫酸反应 D.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 E.Molish反应(分数:6.00)(1).区别生物碱的沉淀试剂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区别葡萄糖和洋地黄毒糖可用(分数:2.00)A.B.C.D. E.解析:(3).区别三萜皂苷和三萜苷元可用(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碘化铋钾是鉴别生物碱常用的显色剂,反应产生橘红色沉淀。洋地黄毒糖是 2-去氧糖,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可鉴别 2-去氧糖。Molish 反应可以用来区别苷和苷元。 A.探针 B.盐析 C.Tm值 D
30、.遗传密码 E.亚基(分数:4.00)(1).用来检测待测核酸同源程度的一小段已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分数:2.00)A. B.C.D.E.解析:(2).成熟 mRNA分子编码序列上,相邻的 3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称为(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探针是一小段已知序列的单链核苷酸用放射性核素或生物素标记其末端或全链,可依碱基配对的规律与具有互补序列的待测核酸进行杂交,以探测它们的同源程度。 A.潮气量 B.肺活量 C.功能残气量 D.残气量 E.用力呼气量(分数:4.00)(1).平静呼气末肺内残存的气体量为(分数:2.00)A.B.C. D.E.解析:(2).补呼气量与残气量之和为(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平静呼气末肺内残存的气体量为功能残气量,等于补呼气量与残气量之和。 A.相对保留时间 B.相对标准偏差 C.比旋度 D.比移值 E.半衰期(分数:6.00)(1).t R 表示(分数:2.00)A. B.C.D.E.解析:(2).RSD表示(分数:2.00)A.B. C.D.E.解析:(3).R f 表示(分数:2.00)A.B.C.D. E.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