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主管药师基础知识-1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分数:2.00)A.钾离子的平衡电位B.钠离子的平衡电位C.氯离子的平衡电位D.钠离子的平衡电位和钾离子的平衡电位的总和E.钙离子的平衡电位2.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分数:2.00)A.心房内的压力B.大动脉血压C.快速射血期的心室内压D.减慢射血期的心室内压E.等容收缩期的心室内压3.肺泡通气量是指(分数:2.00)A.无效腔的气体量B.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C.尽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D.每分钟进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E.每分钟进入或出肺的气体量4.促进胃液分泌的是(
2、分数:2.00)A.促胃液素B.促胰液素C.胆囊收缩素D.抑胃素E.球抑胃素5.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分数:2.00)A脑B.肝脏C.皮肤D肺E.尿液6.下列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血浆晶体渗透压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肾小囊内压E.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7.能造成细胞膜对 Na + 通透性突然增加的临界膜电位为(分数:2.00)A.动作电位B.阈电位C.局部电位D.后电位E.静息电位8.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分数:2.00)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甲状腺素D.生长激素E.胰岛素9.与 RNA相比较,DNA 分子中含有的特有碱基是(分
3、数:2.00)A.腺嘌呤B.鸟嘌呤C.胞嘧啶D.尿嘧啶E.胸腺嘧啶10.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所带电荷之间的关系是(分数:2.00)A.只带正电荷B.只带负电荷C.静电荷为零D.负电荷大于正电荷E.正电荷大于负电荷11.酶的共价修饰最为常见的方式是(分数:2.00)A.磷酸化修饰B.乙酰化修饰C.甲基化修饰D.腺苷化修饰E.SH与SS互变12.死亡的标志是(分数:2.00)A.心跳停止B.脑死亡C.呼吸停止D.瞳孔散大E.脑电波处于零电位13.酷暑劳动时可发生(分数:2.00)A.等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低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14.水中毒的特征是(分数:2.00)A.组织间液增多B.血容
4、量急剧增加C.细胞外液增多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增多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15.对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患者的处理原则是补充(分数:2.00)A.5%葡萄糖液B.0.9%NaCl液C.先 3%NaCl液,后 5%葡萄糖液D.先 5%葡萄糖液,后 0.9%NaCl液E.先 50%葡萄糖液,后 0.9%NaCl液16.关于代谢性酸中毒原因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高热B.休克C.长期不进食D.持续大量呕吐E.急性肾衰竭17.某患者血氧检查为:血氧容量 120ml/L,动脉血氧含量 114ml/L,氧分压 13.3kPa(100mmHg),动静脉氧差 35ml
5、/L,该患者可能性最大的疾病(分数:2.00)A.慢性支气管炎B.硅沉着病C.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D.慢性贫血E.氰化物中毒18.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分数:2.00)A.胆汁反流B.酸中毒C.胃黏膜缺血D.胃腔内 H+向黏膜内的反向弥散E.碱中毒19.判断组织器官灌流不足,下列指标或症状错误的是(分数:2.00)A.脉压1.33kPa(110mmHg)B.尿量小于 15ml/hC.中心静脉压 0.690.9kPa(78cmH2O)D.皮肤苍白甚至发绀E.收缩压10.8kPa(80mmHg)20.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的关键环节是(分数:2.00)A.凝血因子的激活B.凝血因子大量入血
6、C.凝血酶大量生成D.纤溶酶原活物的生成E.凝血因子的激活21.与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性减弱无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ATP供给不足B.心肌细胞死亡C.肌浆网 Ca2+摄取能力下降D.肌浆网 Ca2+释放能力下降E.肌钙蛋白活性下降22.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分数:2.00)A.外毒素B.螺旋素C.溶血素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E.细胞毒因子23.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分数:2.00)A.潜隐子B.潜隐子和代谢产物C.裂殖子和疟色素等D.裂殖子和内毒素等E.疟原虫体和外毒素24.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持续分泌增加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分数:2.00)A.抑制免疫炎症反应B.抑制甲
7、状腺轴C.胰岛素抵抗D.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E.以上都对25.下列关于热休克蛋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亦称应激蛋白B.可由各种应激原诱导生成C.可为细胞的结构蛋白D.属分泌型蛋白E.具有“分子伴娘”的功能26.急性期反应蛋白主要来自(分数:2.00)A.单核吞噬细胞B.成纤维细胞C.肥大细胞D.肝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2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分数:2.00)A.生物合成B.维持细菌固有外形,抗低渗C.呼吸作用D.产生能量E.决定细菌的物质交换28.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分数:2.00)A.发热反应B.白细胞反应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对不同机体组织有选择毒性作用E.内毒素
8、血症与休克29.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分数:2.00)A.病毒B.衣原体C.立克次体D.支原体E.螺旋体30.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是(分数:2.00)A.抗生素B.抗毒素C.类毒素D.肠毒素E.内毒素31.霍乱弧菌最重要的致病物质是(分数:2.00)A.菌毛B.鞭毛C.荚膜D.内毒素E.肠毒素32.关于链球菌的 M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为链球菌所共有B.具有抗吞噬和抵抗细胞内杀菌作用C.与链球菌致病性密切相关D.抗原性可能与心肌成分有交叉E.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33.外斐反应所用的抗原是(分数:2.00)A.普氏立克次体B.变形杆菌C.梅毒螺旋体D.衣原体E.支原体
9、34.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成分是(分数:2.00)A.细胞壁B.鞭毛C.菌毛D.核质E.芽胞35.属于机体特异性抗菌物质的是(分数:2.00)A.抗菌药物B.乙型溶素C.抗菌抗体D.维生素E.干扰素36.预防脊髓灰质炎最主要的措施是(分数:2.00)A.隔离患者B.消毒排泄物C.改善环境卫生D.服用减毒活疫苗E.加强饮食卫生管理37.最常产生菌血症的细菌是(分数:2.00)A.破伤风梭菌B.志贺菌C.伤寒沙门菌D.白喉棒状杆菌E.肉毒梭菌38.破伤风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分数:2.00)A.破伤风梭菌产生内毒素B.破伤风梭菌破坏中枢神经细胞C.破伤风梭菌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D.破伤风痉挛毒素侵入中枢神
10、经系统E.破伤风溶血素破坏中枢神经细胞39.具有强心作用的化合物是(分数:2.00)A.秋水仙碱B.毒毛花苷 KC.苦参碱D.喜树碱E.甘草酸40.青蒿素属于(分数:2.00)A.二环二萜类化合物B.单萜类化合物C.三环二萜类化合物D.倍半萜类化合物E.三萜类化合物 A.坂口反应 B.三氯化铁反应 C.重氮化-偶合呈色反应 D.异羟肟酸铁反应 E.丙二酰脲反应(分数:6.00)(1).普鲁卡因鉴别可用(分数:2.00)A.B.C.D.E.(2).苯巴比妥鉴别可用(分数:2.00)A.B.C.D.E.(3).链霉素鉴别可用(分数:2.00)A.B.C.D.E. A.血小板有关 B.凝血因子有关
11、C.红细胞有关 D.中性粒细胞有关 E.血浆白蛋白有关(分数:4.00)(1).运输氧气、二氧化碳主要与(分数:2.00)A.B.C.D.E.(2).属于机体防御细胞是(分数:2.00)A.B.C.D.E. A.单体酶 B.单纯酶 C.结合酶 D.同工酶 E.变构酶(分数:4.00)(1).受变构调节的酶是(分数:2.00)A.B.C.D.E.(2).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是(分数:2.00)A.B.C.D.E. A.损伤的皮肤 B.消化道 C.呼吸道 D.泌尿生殖道 E.血液(分数:6.00)(1).破伤风梭菌的最常见感染途径是(分数:2.00
12、)A.B.C.D.E.(2).慢性细菌性痢疾的最常见感染途径是(分数:2.00)A.B.C.D.E.(3).霍乱弧菌的最常见感染途径是(分数:2.00)A.B.C.D.E.中级主管药师基础知识-1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分数:2.00)A.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B.钠离子的平衡电位C.氯离子的平衡电位D.钠离子的平衡电位和钾离子的平衡电位的总和E.钙离子的平衡电位解析:解析 细胞在静息时,细胞膜对的 K + 通透性较好,由于 K + 在细胞内外分布不均衡,向外的浓度差与向内的电位差互相抵消,达到 K + 的电化学平衡电位。2.心室肌的后负荷
13、是指(分数:2.00)A.心房内的压力B.大动脉血压 C.快速射血期的心室内压D.减慢射血期的心室内压E.等容收缩期的心室内压解析:解析 后负荷是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的负荷,大动脉压起到后负荷的作用。3.肺泡通气量是指(分数:2.00)A.无效腔的气体量B.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C.尽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D.每分钟进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 E.每分钟进入或出肺的气体量解析:解析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4.促进胃液分泌的是(分数:2.00)A.促胃液素 B.促胰液素C.胆囊收缩素D.抑胃素E.球抑胃素解析:解析 促胃液素是由胃及上段小肠黏膜的
14、 G细胞分泌的多肽,主要经血液循环到达壁细胞从而刺激胃酸分泌。5.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分数:2.00)A脑B.肝脏C.皮肤 D肺E.尿液解析:解析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体热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向外界发散,小部分则可随呼吸、尿、粪等排泄物散发。6.下列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血浆晶体渗透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肾小囊内压E.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解析:解析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也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而与血浆晶体渗透压无关。7.能造成细胞膜
15、对 Na + 通透性突然增加的临界膜电位为(分数:2.00)A.动作电位B.阈电位 C.局部电位D.后电位E.静息电位解析:解析 细胞膜去极化,引起 Na + 通道部分开放,Na + 内流使膜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膜电位时,Na + 通透性突然增加,这一临界膜电位称阈电位。8.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分数:2.00)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甲状腺素 D.生长激素E.胰岛素解析:解析 甲状腺激素对于已分化成熟的神经系统活动有作用,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效应的亢进。另外,甲状腺激素对外周神经系统的某些活动造成影响,还可以直接触发神经元死亡。9.与 RNA相比较,DNA 分子中含有的特有碱基
16、是(分数:2.00)A.腺嘌呤B.鸟嘌呤C.胞嘧啶D.尿嘧啶E.胸腺嘧啶 解析:解析 DNA 分子的碱基组成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10.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所带电荷之间的关系是(分数:2.00)A.只带正电荷B.只带负电荷C.静电荷为零 D.负电荷大于正电荷E.正电荷大于负电荷解析:解析 蛋白质的等电点是指在某一 pH溶液中,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相等,静电荷为零。11.酶的共价修饰最为常见的方式是(分数:2.00)A.磷酸化修饰 B.乙酰化修饰C.甲基化修饰D.腺苷化修饰E.SH与SS互变解析:解析 酶的共价修饰是调节酶活性的一种重要的
17、方式,上述几种方式均可对酶进行化学修饰,但最为常见的共价修饰是磷酸化修饰。12.死亡的标志是(分数:2.00)A.心跳停止B.脑死亡 C.呼吸停止D.瞳孔散大E.脑电波处于零电位解析:解析 整体死亡的标志就是脑死亡。因为脑对复杂的生命活动起形成、联系、整合和调节作用。脑死亡以后,机体的各个部分将不可避免地先后发生死亡。脑电波零电位也可以出现在脑深度抑制时,故不一定是脑死亡标志。13.酷暑劳动时可发生(分数:2.00)A.等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解析:解析 等渗性脱水如果未经任何处理,则患者可通过皮肤蒸发、呼吸等途径不断丢失水分,从而因失水多于失钠而转为低容量性
18、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14.水中毒的特征是(分数:2.00)A.组织间液增多B.血容量急剧增加C.细胞外液增多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增多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解析:解析 水中毒是在肾排水能力降低和水摄入过多的基础上发生,使大量低渗液体潴留在细胞内外液。15.对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患者的处理原则是补充(分数:2.00)A.5%葡萄糖液B.0.9%NaCl液C.先 3%NaCl液,后 5%葡萄糖液D.先 5%葡萄糖液,后 0.9%NaCl液 E.先 50%葡萄糖液,后 0.9%NaCl液解析:解析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时,因血钠浓度高于正常,故应先给予 5
19、%葡萄糖液溶液,以降低血钠浓度。但患者在失水时也有钠盐丢失,体内总钠是减少的,故应随后补充一定量的含钠溶液,避免细胞外液出现低渗。16.关于代谢性酸中毒原因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高热B.休克C.长期不进食D.持续大量呕吐 E.急性肾衰竭解析:解析 持续性大量呕吐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而不引起代谢性酸中毒。17.某患者血氧检查为:血氧容量 120ml/L,动脉血氧含量 114ml/L,氧分压 13.3kPa(100mmHg),动静脉氧差 35ml/L,该患者可能性最大的疾病(分数:2.00)A.慢性支气管炎B.硅沉着病C.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D.慢性贫血 E.氰化物中毒解析:解析
20、该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正常,而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下降,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符合等张性低氧血症变化特点。18.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分数:2.00)A.胆汁反流B.酸中毒C.胃黏膜缺血 D.胃腔内 H+向黏膜内的反向弥散E.碱中毒解析:解析 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胃黏膜缺血。19.判断组织器官灌流不足,下列指标或症状错误的是(分数:2.00)A.脉压1.33kPa(110mmHg)B.尿量小于 15ml/hC.中心静脉压 0.690.9kPa(78cmH2O) D.皮肤苍白甚至发绀E.收缩压10.8kPa(80mmHg)解析:解析 微循环的灌流与动脉血压成正比、与血
21、管阻力成反比,少尿、皮肤苍白均可分别反映肾脏和皮肤等灌流不足,收缩压、脉压过低也会减少组织器官灌流,但中心静脉压 0.690.79kPa(78cmH 2 O)属正常,中心静脉压可判断心功能及回心血量是否正常,但不能判断器官灌流不足。20.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的关键环节是(分数:2.00)A.凝血因子的激活B.凝血因子大量入血C.凝血酶大量生成 D.纤溶酶原活物的生成E.凝血因子的激活解析:解析 各种疾病可通过不同的途径激活内源性和(或)外源性凝血系统而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的关键环节都是血浆中凝血酶大量生成。21.与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性减弱无关的因素是(分数:2.
22、00)A.ATP供给不足B.心肌细胞死亡C.肌浆网 Ca2+摄取能力下降 D.肌浆网 Ca2+释放能力下降E.肌钙蛋白活性下降解析:解析 肌浆网 Ca 2+ 摄取能力下降后果是导致心肌舒张障碍。22.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分数:2.00)A.外毒素B.螺旋素C.溶血素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 E.细胞毒因子解析:解析 革兰阴性菌的典型菌群有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等,这些菌群的致热物质主要有菌体、胞壁中所含的肽聚糖和内毒素。23.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分数:2.00)A.潜隐子B.潜隐子和代谢产物C.裂殖子和疟色素等 D.裂殖子和内毒素等E.疟原虫体和外毒素解析:解析 疟原虫感染人
23、体后,其潜隐子进入红细胞并发育成裂殖子,当红细胞破裂时,大量裂殖子和代谢产物(疟色素等)释放入血,引起高热。24.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持续分泌增加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分数:2.00)A.抑制免疫炎症反应B.抑制甲状腺轴C.胰岛素抵抗D.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E.以上都对 解析:解析 糖皮质激素持续增加会明显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抑制甲状腺轴、性腺轴;影响物质代谢等。25.下列关于热休克蛋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亦称应激蛋白B.可由各种应激原诱导生成C.可为细胞的结构蛋白D.属分泌型蛋白 E.具有“分子伴娘”的功能解析:解析 热休克蛋白属非分泌型蛋白。26.急性期反应蛋白
24、主要来自(分数:2.00)A.单核吞噬细胞B.成纤维细胞C.肥大细胞D.肝细胞 E.血管内皮细胞解析:解析 AP 主要由肝细胞合成。2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分数:2.00)A.生物合成B.维持细菌固有外形,抗低渗 C.呼吸作用D.产生能量E.决定细菌的物质交换解析:28.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分数:2.00)A.发热反应B.白细胞反应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对不同机体组织有选择毒性作用 E.内毒素血症与休克解析:29.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分数:2.00)A.病毒B.衣原体C.立克次体D.支原体 E.螺旋体解析:30.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是(分数:2.00)A.抗生素B.抗毒
25、素 C.类毒素D.肠毒素E.内毒素解析:31.霍乱弧菌最重要的致病物质是(分数:2.00)A.菌毛B.鞭毛C.荚膜D.内毒素E.肠毒素 解析:32.关于链球菌的 M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为链球菌所共有 B.具有抗吞噬和抵抗细胞内杀菌作用C.与链球菌致病性密切相关D.抗原性可能与心肌成分有交叉E.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解析:33.外斐反应所用的抗原是(分数:2.00)A.普氏立克次体B.变形杆菌 C.梅毒螺旋体D.衣原体E.支原体解析:34.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成分是(分数:2.00)A.细胞壁B.鞭毛C.菌毛D.核质E.芽胞 解析:35.属于机体特异性抗菌物质的是(分数:2.0
26、0)A.抗菌药物B.乙型溶素C.抗菌抗体 D.维生素E.干扰素解析:36.预防脊髓灰质炎最主要的措施是(分数:2.00)A.隔离患者B.消毒排泄物C.改善环境卫生D.服用减毒活疫苗 E.加强饮食卫生管理解析:37.最常产生菌血症的细菌是(分数:2.00)A.破伤风梭菌B.志贺菌C.伤寒沙门菌 D.白喉棒状杆菌E.肉毒梭菌解析:38.破伤风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分数:2.00)A.破伤风梭菌产生内毒素B.破伤风梭菌破坏中枢神经细胞C.破伤风梭菌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D.破伤风痉挛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E.破伤风溶血素破坏中枢神经细胞解析:39.具有强心作用的化合物是(分数:2.00)A.秋水仙碱B.毒毛
27、花苷 K C.苦参碱D.喜树碱E.甘草酸解析:解析 毒毛花苷 K是强心苷类化合物,具有强心作用。40.青蒿素属于(分数:2.00)A.二环二萜类化合物B.单萜类化合物C.三环二萜类化合物D.倍半萜类化合物 E.三萜类化合物解析:解析 青蒿素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抗恶性疟疾作用。 A.坂口反应 B.三氯化铁反应 C.重氮化-偶合呈色反应 D.异羟肟酸铁反应 E.丙二酰脲反应(分数:6.00)(1).普鲁卡因鉴别可用(分数:2.00)A.B.C. D.E.解析:(2).苯巴比妥鉴别可用(分数:2.00)A.B.C.D.E. 解析:(3).链霉素鉴别可用(分数:2.00)A. B.C.D.E.解析
28、: A.血小板有关 B.凝血因子有关 C.红细胞有关 D.中性粒细胞有关 E.血浆白蛋白有关(分数:4.00)(1).运输氧气、二氧化碳主要与(分数:2.00)A.B.C. D.E.解析:(2).属于机体防御细胞是(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血液中 98.5%的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 A.单体酶 B.单纯酶 C.结合酶 D.同工酶 E.变构酶(分数:4.00)(1).受变构调节的酶是(分数:2.00)A.B.C.D.E. 解析:(2).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是(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体内一些代谢物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调节部位非共价可逆的结合,使酶发生构象改变,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酶叫变构酶。另外,考查同工酶的概念。 A.损伤的皮肤 B.消化道 C.呼吸道 D.泌尿生殖道 E.血液(分数:6.00)(1).破伤风梭菌的最常见感染途径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慢性细菌性痢疾的最常见感染途径是(分数:2.00)A.B. C.D.E.解析:(3).霍乱弧菌的最常见感染途径是(分数:2.00)A.B. C.D.E.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