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口腔医学主管技师基础知识-4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变形链球菌的致龋性主要取决于其(分数:2.00)A.存在于牙面的隐蔽部位B.能在酸性环境下生活C.能与牙面紧密粘附D.产酸且维持时间长E.产酸性和耐酸性2.下颌做侧方咀嚼时,工作侧上下后牙的接触关系为(分数:2.00)A.上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牙颊尖的舌斜面接触B.上牙舌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C.上牙颊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D.上牙颊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舌斜面接触E.上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牙舌尖的舌斜面接触3.尖牙保护 与组牙功能 两种 型的区别在于 A正中 时 接触状态 B正中关系
2、 时的 接触状态 C前伸 运时的 接触状态 D侧方 运时非工作侧的 接触状态 E侧方 运时工作侧 接触状态 (分数:2.00)A.B.C.D.E.4.前伸是指,下颌做前伸时(分数:2.00)A.下颌无偏斜B.两侧力相等C.两侧后牙同时有平衡接触D.前牙切缘有 13 点接触E.前牙切缘有均匀的接触5.牙列磨耗过度对咀嚼系统的影响中不包括(分数:2.00)A.面下 1/3 变短B.咀嚼效率降低C.髁状突前移位D.关节内压力增高E.肌力加大加快牙列磨耗6.牙列磨耗过度伴随的临床表现不包括(分数:2.00)A.牙体颊舌径增宽B.牙体近远中径加大C.牙体龈高度减低D.面下 1/3 变短E.出现牙本质过敏
3、症状7.下列有关颞下颌关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髁状突后斜面为功能面B.关节结节后斜面是关节负重区C.关节盘中间带是关节负重区D.关节盘四周与关节囊相连E.每侧各有三条关节韧带8.下列有关颞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起于颞窝及颞深筋膜B.通过颧弓深面C.止于下颌骨髁突、升支前缘,直至第三磨牙远中D.其主要作用为上提下颌骨E.参与下颌侧方和后退运动9.下列有关舌下腺位置毗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位于口底黏膜舌下襞深面、舌骨舌肌上方B.内侧面与颏舌骨肌相邻C.外侧面与翼内肌相邻D.后端与颌下腺浅部相邻E.前端在中线与对侧舌下腺相遇10.前伸咬合时后牙
4、干扰的原因可能为 A前牙深覆 B牙列重度磨耗 C牙列 Spee 曲线曲度过小 D横 (分数:2.00)A.B.C.D.E.11.釉质中的有机物占釉质重量的(分数:2.00)A.8%以上B.5%C.4%D.2%E.1%以下12.牙发育至根尖孔完成后所形成的、属于增龄性改变的牙本质是(分数:2.00)A.原发性牙本质B.继发性牙本质C.第三期牙本质D.修复性牙本质E.前期牙本质13.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形成的、埋入牙骨质中的胶原纤维称(分数:2.00)A.根尖纤维B.龈牙纤维C.穿通纤维D.嗜银纤维E.弹性纤维14.牙髓中最靠近髓腔壁的细胞是(分数:2.00)A.组织细胞B.未分化间充质细胞C.成纤维
5、细胞D.成牙本质细胞E.牙髓细胞15.牙周膜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分数:2.00)A.成纤维细胞B.成骨细胞C.成牙骨质细胞D.破骨细胞E.上皮剩余细胞16.龈下菌斑通常分为 A附着菌斑和非附着菌斑 B根面菌斑和根尖周菌斑 C光滑面菌斑和邻面菌斑 D舌侧菌斑和颊侧菌斑 E点隙沟裂菌斑和 (分数:2.00)A.B.C.D.E.17.诱发龋病的唾液因素主要是唾液的(分数:2.00)A.稠度的改变B.成分的改变C.分泌率的降低D.酸碱度的改变E.抗菌系统改变18.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弓自然分开成一楔形间隙称 A颌间隙 B息止 间隙 C (分数:2.00)A.B.C.D.E.19.临床在行颞下颌关
6、节手术时,需注意保护邻近下颌骨髁状突颈部后内方的动脉是(分数:2.00)A.舌动脉B.颈内动脉C.颌内动脉D.颌外动脉E.甲状腺上动脉20.镜下可见透明小体的根尖病变是(分数:2.00)A.急性根尖周炎B.慢性根尖脓肿C.根尖肉芽肿D.根尖囊肿E.硬化性骨炎21.牙周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分数:2.00)A.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B.牙周袋形成和牙龈炎C.牙槽骨吸收和牙松动D.牙周溢脓和牙松动E.龈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22.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称为(分数:2.00)A.过度角化B.角化不良C.不全角化D.过度正角化E.角化棘皮瘤23.上皮基底层液化变性、固有层见密集的淋巴细胞
7、浸润带常见于(分数:2.00)A.扁平苔藓B.白斑C.慢性盘状红斑狼疮D.口腔黏膜下纤维化E.天疱疮24.甲醛、间苯二酚、催化剂按比例混合、搅拌后,立即出现混合液色泽加深,变稠的放热反应,形成的酚醛树脂,此反应是(分数:2.00)A.置换反应B.聚合反应C.水解反应D.加成反应E.取代反应25.生物矿化的定义是(分数:2.00)A.无机离子通过反应形成矿化组织B.无机离子与有机基质结合C.磷灰石晶体与非晶体化磷酸盐形成难溶性盐D.钙磷等无机离子在生物调控下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难溶性盐,并与有机基质结合形成矿化织E.无机离子与有机基质结合并形成难溶性盐26.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中可在口腔临床直接加以改
8、变的是(分数:2.00)A.左侧颞下颌关节B.右侧颞下颌关节C.咬合接触D.中枢神经系统E.有关的肌肉27.以下咬合因素中与颞下颌关节的相关程度较低者是 A牙尖交错位的稳定性 B上下第一恒磨牙为中性 (分数:2.00)A.B.C.D.E.28.替牙期牙尖错 的特征有 A纵 曲线和横曲线不明显 B左右中切牙之间在萌出初期常有间隙 C在切牙区和尖牙区出现间隙 D上下颌第一磨牙为近中 (分数:2.00)A.B.C.D.E.29.下颌第一磨牙髓底位于(分数:2.00)A.颈缘上 2mmB.与颈缘平齐C.颈缘下 2mmD.距根分歧处的 45mmE.距根分歧处的 23mm30.临床检查见患者由姿势位轻轻闭
9、口至上下牙列发生最初的接触,由此再用力咬合时观察到下颌向一侧移动约 0.5mm 达到牙尖交错位。此种情况表明(分数:2.00)A.患者具有明显的长正中B.患者的牙尖交错位与下颌后退接触位为二位C.患者的牙尖交错位异常D.患者的肌功能异常E.患者的牙尖交错位异常或肌功能异常31.不是评价藻酸盐印模材料性能要求的指标是(分数:2.00)A.良好的生物安全性B.流动性、弹性、可塑性好C.准确反映口腔组织D.承受模型材料的压力E.热膨胀系数与天然牙接近32.上下颌反横 (分数:2.00)A.上下颊尖过度磨耗B.上下舌尖过度磨耗C.下颊尖下舌尖过度磨耗D.上下功能尖过度磨耗E.上下非功能尖过度磨耗33.
10、混合唾液中的主要成分是(分数:2.00)A.各种蛋白B.各种酶C水D.各种酸E.钾、钠、钙等34.用前牙咬切食物时,按杠杆原理分析,属于(分数:2.00)A.类杠杆B.类杠杆C.类杠杆混合D.类杠杆E.、类混合35.牙体长轴是指(分数:2.00)A.通过牙尖或切嵴与根尖的最长轴B.通过牙冠和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轴C.通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轴D.通过牙冠中心的一条假想轴E.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轴36.牙本质小管扩张和坏死灶见于牙本质龋的(分数:2.00)A.坏死崩解层B.细菌侵入层C.脱矿层D.透明层E.脂肪变性层37.慢性根尖脓肿的病理特点是(分数:2.00)A.增生的肉芽组织团块,中央有上皮B
11、.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游出为主C.以组织坏死为主D.病变组织中有透明小体E.病变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38.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常出现核沟的变化常见于(分数:2.00)A.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B.骨纤维异常增殖症C.放射性骨坏死D.急性骨髓炎E.慢性骨髓炎39.囊壁中含大量淋巴组织的囊肿常为(分数:2.00)A.鼻唇囊肿B.黏液囊肿C.甲状舌管囊肿D.正中囊肿E.腮裂囊肿40.根尖肉芽肿内增殖的上皮成分绝大多数来自(分数:2.00)A.异位的腺上皮B.口腔上皮C.缩余釉上皮D.Malassez 上皮剩余E.牙板上皮41.成釉细胞瘤可来源于下列结构,除了(分数:2.00)A.釉小皮B.缩余釉上皮
12、C.Serres 上皮剩余D.口腔黏膜上皮E.Malassez 上皮剩余42.甲硝唑溶液的主要抗菌谱为(分数:2.00)A.广谱抗菌B.抗需氧菌C.抗厌氧菌D.抗真菌E.抗放线菌43.牙髓塑化治疗要求(分数:2.00)A.根管内牙髓全部去净B.根管内牙髓尽可能去净C.根管内牙髓小部分去净D.不需去净根管内牙髓E.只拔除根管口处的牙髓44.与锡在银汞合金中的作用无关的是(分数:2.00)A.与汞有较大亲和力B.增加可塑性C.降低形变和体积收缩D.降低强度E.降低耐腐蚀性45.恒牙萌出的生理特点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在一定的时间内萌出B.按一定的顺序先后萌出C.同名牙左右成对的萌出D.上
13、颌牙早于下颌牙萌出E.女性较男性萌出牙早46.主要标志是横嵴的牙是(分数:2.00)A.上颌第一前磨牙B.下颌第一前磨牙C.上颌第二前磨牙D.下颌第二前磨牙E.上颌第一磨牙47.颊尖略偏远中的前磨牙是(分数:2.00)A.上颌第一前磨牙B.上颌第二前磨牙C.下颌第一前磨牙D.下颌第二前磨牙E.下颌前磨牙48.根管口是指(分数:2.00)A.根管末端的开口处B.髓腔的开口处C.髓室的开口处D.侧支根管的开口处E.髓腔和根管的交界处49.猪的牙齿演化特点是(分数:2.00)A.单牙列B.双牙列C.多牙列D.同形牙E.侧生牙50.面神经颊支支配(分数:2.00)A.眼轮匝肌、颞肌和上唇方肌B.颧肌、
14、笑肌和眼轮匝肌C.尖牙肌、颊肌和三角肌D.颧肌、笑肌和上唇方肌E.三角肌、颊肌和下唇方肌中级口腔医学主管技师基础知识-4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变形链球菌的致龋性主要取决于其(分数:2.00)A.存在于牙面的隐蔽部位B.能在酸性环境下生活C.能与牙面紧密粘附D.产酸且维持时间长E.产酸性和耐酸性 解析:解析 变形链球菌能迅速发酵多种碳水化合物产生多量酸,而且耐酸性强,在 pH4.5 时仍能继续生活并产酸。2.下颌做侧方咀嚼时,工作侧上下后牙的接触关系为(分数:2.00)A.上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牙颊尖的舌斜面接触 B.上牙舌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C.
15、上牙颊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D.上牙颊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舌斜面接触E.上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牙舌尖的舌斜面接触解析:3.尖牙保护 与组牙功能 两种 型的区别在于 A正中 时 接触状态 B正中关系 时的 接触状态 C前伸 运时的 接触状态 D侧方 运时非工作侧的 接触状态 E侧方 运时工作侧 接触状态 (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尖牙保护 ,侧方咬合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保持接触,非工作侧牙齿不接触。组牙功能4.前伸是指,下颌做前伸时(分数:2.00)A.下颌无偏斜B.两侧力相等C.两侧后牙同时有平衡接触D.前牙切缘有 13 点接触E.前牙切缘有均匀的接触 解
16、析:5.牙列磨耗过度对咀嚼系统的影响中不包括(分数:2.00)A.面下 1/3 变短 B.咀嚼效率降低C.髁状突前移位D.关节内压力增高E.肌力加大加快牙列磨耗解析:解析 面下 1/3 变短不属于咀嚼系统的损害。6.牙列磨耗过度伴随的临床表现不包括(分数:2.00)A.牙体颊舌径增宽B.牙体近远中径加大 C.牙体龈高度减低D.面下 1/3 变短E.出现牙本质过敏症状解析:解析 磨耗可使牙高度降低,斜面变平,牙近远径变小,牙本质过敏,甚至可出现牙髓炎症状。7.下列有关颞下颌关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髁状突后斜面为功能面 B.关节结节后斜面是关节负重区C.关节盘中间带是关节负重区D
17、.关节盘四周与关节囊相连E.每侧各有三条关节韧带解析:解析 髁状突前斜面为功能面,是关节负重区。8.下列有关颞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起于颞窝及颞深筋膜B.通过颧弓深面C.止于下颌骨髁突、升支前缘,直至第三磨牙远中 D.其主要作用为上提下颌骨E.参与下颌侧方和后退运动解析:解析 颞肌止于下颌骨喙突、升支前缘,直至第三磨牙远中。9.下列有关舌下腺位置毗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位于口底黏膜舌下襞深面、舌骨舌肌上方B.内侧面与颏舌骨肌相邻C.外侧面与翼内肌相邻D.后端与颌下腺浅部相邻E.前端在中线与对侧舌下腺相遇 解析:解析 舌下腺前端与对侧舌下腺相接,后端与颌下腺
18、深部相邻,外侧为下颌骨的舌下腺窝。10.前伸咬合时后牙干扰的原因可能为 A前牙深覆 B牙列重度磨耗 C牙列 Spee 曲线曲度过小 D横 (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前伸 干扰,下颌前伸至切嵴相对,正常情况应当是上下前牙对称性成对接触,后牙不接触,如果前伸时后牙接触,干扰了前牙接触,则形成前伸11.釉质中的有机物占釉质重量的(分数:2.00)A.8%以上B.5%C.4%D.2% E.1%以下解析:解析 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由占总重量 96%97%的无机物、少量有机物和水所组成。按体积计,其无机物占总体积的 86%,有机物占 2%,水占 12%。12.牙发育至根尖孔完
19、成后所形成的、属于增龄性改变的牙本质是(分数:2.00)A.原发性牙本质B.继发性牙本质 C.第三期牙本质D.修复性牙本质E.前期牙本质解析:解析 当牙发育至根尖孔形成时,牙发育即完成。但此后牙本质仍在一生中不断形成,这种牙发育完成后形成的牙本质即继发性牙本质。由于继发性牙本质不断形成,使髓腔变小。13.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形成的、埋入牙骨质中的胶原纤维称(分数:2.00)A.根尖纤维B.龈牙纤维C.穿通纤维 D.嗜银纤维E.弹性纤维解析:解析 牙周膜的纤维主要由胶原纤维和 oxytalan 纤维组成,其中胶原纤维汇集成粗大的纤维束,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向,称为主纤维。主纤维一端埋入牙骨质,另一端埋入
20、牙槽骨,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的纤维称穿通纤维或沙比纤维。14.牙髓中最靠近髓腔壁的细胞是(分数:2.00)A.组织细胞B.未分化间充质细胞C.成纤维细胞D.成牙本质细胞 E.牙髓细胞解析:解析 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细胞体位于牙髓周围与前期牙本质相连处,排列成整齐的一层,细胞呈柱状,核卵圆形,位于细胞的基底部。15.牙周膜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分数:2.00)A.成纤维细胞 B.成骨细胞C.成牙骨质细胞D.破骨细胞E.上皮剩余细胞解析:解析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是牙周膜中最多,功能上也是最主要的细胞。16.龈下菌斑通常分为 A附着菌斑和非附着菌斑 B根面菌斑和根尖周
21、菌斑 C光滑面菌斑和邻面菌斑 D舌侧菌斑和颊侧菌斑 E点隙沟裂菌斑和 (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龈下的两个生态区。 (1)附着菌斑:菌斑附着在龈沟或牙周袋内牙面或牙石上,可延伸到接近龈沟或牙周袋底,但未见直接与结合上皮接触。菌多为革兰阳性杆菌及球菌,如轻唾、血链、黏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等。革兰阴性球菌、杆菌也可见到。 (2)非附着菌斑:这部分菌斑不直接附着于牙面,是附着菌斑和龈沟上皮之间的细菌组成。此区的细菌及其产物,容易穿过上皮屏障而进入牙龈结缔组织中,使牙周组织破坏,所以这部分菌斑与牙周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17.诱发龋病的唾液因素主要是唾液的(分数:2.00)
22、A.稠度的改变B.成分的改变C.分泌率的降低 D.酸碱度的改变E.抗菌系统改变解析:18.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弓自然分开成一楔形间隙称 A颌间隙 B息止 间隙 C (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当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之为息止19.临床在行颞下颌关节手术时,需注意保护邻近下颌骨髁状突颈部后内方的动脉是(分数:2.00)A.舌动脉B.颈内动脉C.颌内动脉 D.颌外动脉E.甲状腺上动脉解析:解析 颌内动脉(上颌动脉)为颈外动脉的终末支之一,在下颌骨髁状突颈部的后内方发出。20.镜下可见透明
23、小体的根尖病变是(分数:2.00)A.急性根尖周炎B.慢性根尖脓肿C.根尖肉芽肿D.根尖囊肿 E.硬化性骨炎解析:解析 根尖囊肿的囊壁衬里上皮内可见透明小体,为弓形线状或环状的均质状小体,嗜酸染色。21.牙周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分数:2.00)A.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 B.牙周袋形成和牙龈炎C.牙槽骨吸收和牙松动D.牙周溢脓和牙松动E.龈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解析:解析 牙周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为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22.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称为(分数:2.00)A.过度角化B.角化不良 C.不全角化D.过度正角化E.角化棘皮瘤解析:解析 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24、)也称错角化。是指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个别或成群的细胞角化。23.上皮基底层液化变性、固有层见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带常见于(分数:2.00)A.扁平苔藓 B.白斑C.慢性盘状红斑狼疮D.口腔黏膜下纤维化E.天疱疮解析:解析 扁平苔藓镜下所见:在黏膜的白色条纹处,上皮有不全角化层;在黏膜发红区则无上皮角化。棘层增生者较多,也可见棘层萎缩。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少数钉突尖端变成锯齿状。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因此基底细胞排列紊乱,基底膜界限不清,液化明显者可出现上皮下疱。固有层见淋巴细胞浸润带,浸润范围一般不达到黏膜下层。在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固有层可见胶样小体(colloid body)或称Civa
25、tte 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为 10m,为均质嗜酸性,PAS 染色阳性。其来源可能是变性的上皮细胞。24.甲醛、间苯二酚、催化剂按比例混合、搅拌后,立即出现混合液色泽加深,变稠的放热反应,形成的酚醛树脂,此反应是(分数:2.00)A.置换反应B.聚合反应 C.水解反应D.加成反应E.取代反应解析:解析 酚醛树脂,即以甲醛和间苯二酚为主要成分的酚醛树脂。已有研究证明,液态的酚醛树脂可以在常温下聚合,可塑化成活组织、坏死组织和组织液。聚合前渗透和抑菌作用较强,且有较强的黏膜刺激性;聚合后仍有抑菌作用,细胞毒性明显降低,不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聚合后的 FR 酚醛树脂在密闭的根管中不发生体
26、积改变。25.生物矿化的定义是(分数:2.00)A.无机离子通过反应形成矿化组织B.无机离子与有机基质结合C.磷灰石晶体与非晶体化磷酸盐形成难溶性盐D.钙磷等无机离子在生物调控下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难溶性盐,并与有机基质结合形成矿化织 E.无机离子与有机基质结合并形成难溶性盐解析:解析 生物矿化是钙磷等无机离子在生物调控下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难溶性盐,并与有机基质结合形成矿化质。26.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中可在口腔临床直接加以改变的是(分数:2.00)A.左侧颞下颌关节B.右侧颞下颌关节C.咬合接触 D.中枢神经系统E.有关的肌肉解析:解析 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有四个,可分成两大类:解剖性控制因素和生理性
27、控制因素。解剖性控制因素是指双侧颞下颌关节和咬合接触关系。生理性控制因素是指神经肌肉结构。可在口腔临床直接加以改变的是咬合接触。27.以下咬合因素中与颞下颌关节的相关程度较低者是 A牙尖交错位的稳定性 B上下第一恒磨牙为中性 (分数:2.00)A.B. C.D.E.解析:28.替牙期牙尖错 的特征有 A纵 曲线和横曲线不明显 B左右中切牙之间在萌出初期常有间隙 C在切牙区和尖牙区出现间隙 D上下颌第一磨牙为近中 (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替牙期牙尖交错 的特征有:上唇系带位置过低;上中切牙间隙;上切牙牙冠偏远中;暂时性远中;暂时性拥挤;暂时性深覆29.下颌第一磨牙髓底
28、位于(分数:2.00)A.颈缘上 2mmB.与颈缘平齐C.颈缘下 2mm D.距根分歧处的 45mmE.距根分歧处的 23mm解析:解析 下颌磨牙髓室顶最凹处平齐颈缘,髓室底在颈缘下 2mm,髓室底距根分叉处约 2mm。30.临床检查见患者由姿势位轻轻闭口至上下牙列发生最初的接触,由此再用力咬合时观察到下颌向一侧移动约 0.5mm 达到牙尖交错位。此种情况表明(分数:2.00)A.患者具有明显的长正中B.患者的牙尖交错位与下颌后退接触位为二位C.患者的牙尖交错位异常D.患者的肌功能异常E.患者的牙尖交错位异常或肌功能异常 解析:解析 肌位与牙位是否一致是判断牙尖交错位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肌牙位
29、不一致不一定是咬合有问题,如一侧肌痉挛也可导致下颌偏向该侧出现异常咬合接触,此时肌牙位不一致的原因是肌功能异常。31.不是评价藻酸盐印模材料性能要求的指标是(分数:2.00)A.良好的生物安全性B.流动性、弹性、可塑性好C.准确反映口腔组织D.承受模型材料的压力E.热膨胀系数与天然牙接近 解析:解析 热膨胀系数是衡量牙体修复材料性能的一个指标。32.上下颌反横 (分数:2.00)A.上下颊尖过度磨耗B.上下舌尖过度磨耗C.下颊尖下舌尖过度磨耗D.上下功能尖过度磨耗 E.上下非功能尖过度磨耗解析:解析 从一侧磨牙的颊尖,舌尖与对侧同名牙的舌尖,颊尖所连成的曲线是一条突向下方的曲线,称横 曲线。下
30、颌磨牙向舌侧倾斜,但其舌尖较长,当下颌颊尖被磨耗后,下颌横33.混合唾液中的主要成分是(分数:2.00)A.各种蛋白B.各种酶C水 D.各种酸E.钾、钠、钙等解析:解析 唾液中水分约占 99.4%,固体物质约占 0.6%(其中有机物约占 0.4%,无机物约占 0.2%)。唾液中的有机物主要为黏蛋白,还有球蛋白、氨基酸、尿酸和唾液淀粉酶、麦芽糖。34.用前牙咬切食物时,按杠杆原理分析,属于(分数:2.00)A.类杠杆B.类杠杆C.类杠杆混合D.类杠杆 E.、类混合解析:解析 切咬食物时,前牙切咬食物为重点、颞下颌关节为支点,提下颌肌群以嚼肌和颞肌为主要动力点,构成第类杠杆,则阻力臂较动力臂长,机
31、械效能较低。35.牙体长轴是指(分数:2.00)A.通过牙尖或切嵴与根尖的最长轴B.通过牙冠和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C.通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轴D.通过牙冠中心的一条假想轴E.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轴解析:解析 牙体长轴是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轴。36.牙本质小管扩张和坏死灶见于牙本质龋的(分数:2.00)A.坏死崩解层B.细菌侵入层 C.脱矿层D.透明层E.脂肪变性层解析:解析 细菌侵入层在脱矿层表面。细菌侵入小管并繁殖,有的小管被细菌所充满,小管扩张呈串珠状。小管壁脱矿,随后有机物基质被蛋白溶解酶分解,小管相互融合形成大小不等的坏死灶。37.慢性根尖脓肿的病理特点是(分数:2.00)A.增生
32、的肉芽组织团块,中央有上皮B.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游出为主C.以组织坏死为主D.病变组织中有透明小体E.病变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 解析:解析 慢性根尖周脓肿是慢性根尖周肉芽肿中央的细胞坏死、液化形成的脓肿;或急性根尖周脓肿处理不彻底,根尖部潴留的脓液被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包绕而形成的。38.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常出现核沟的变化常见于(分数:2.00)A.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 B.骨纤维异常增殖症C.放射性骨坏死D.急性骨髓炎E.慢性骨髓炎解析:解析 朗格汉斯细胞多呈灶状、片状聚集,细胞体积较大,无树枝状突起,胞质丰富,弱嗜酸性,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具有特征性的核沟和凹陷,核仁明显。39
33、.囊壁中含大量淋巴组织的囊肿常为(分数:2.00)A.鼻唇囊肿B.黏液囊肿C.甲状舌管囊肿D.正中囊肿E.腮裂囊肿 解析:解析 来源于第 3 和第 4 腮裂的腮裂囊肿的纤维囊壁中含大量淋巴组织并形成淋巴滤泡。40.根尖肉芽肿内增殖的上皮成分绝大多数来自(分数:2.00)A.异位的腺上皮B.口腔上皮C.缩余釉上皮D.Malassez 上皮剩余 E.牙板上皮解析:解析 一般情况下,牙周膜中唯一的上皮成分就是上皮剩余,也称 Malassez 上皮剩余,来自于牙发育中的上皮根鞘。根尖部发生肉芽肿性炎症时,牙周膜中的上皮剩余受炎症刺激而增生,形成上皮性根尖肉芽肿。41.成釉细胞瘤可来源于下列结构,除了(
34、分数:2.00)A.釉小皮 B.缩余釉上皮C.Serres 上皮剩余D.口腔黏膜上皮E.Malassez 上皮剩余解析:解析 成釉细胞瘤由牙源性上皮剩余发生,包括成釉器,Malassez 上皮剩余,Serres 上皮剩余,缩余釉上皮。另外口腔黏膜上皮也可能发生。42.甲硝唑溶液的主要抗菌谱为(分数:2.00)A.广谱抗菌B.抗需氧菌C.抗厌氧菌 D.抗真菌E.抗放线菌解析:解析 该药对牙周兼性氧菌和微需氧菌感染无效。43.牙髓塑化治疗要求(分数:2.00)A.根管内牙髓全部去净B.根管内牙髓尽可能去净 C.根管内牙髓小部分去净D.不需去净根管内牙髓E.只拔除根管口处的牙髓解析:解析 牙髓塑化疗
35、法的治疗原理是采用尚未聚合,处于液态的酚醛树脂塑化剂导入髓腔中,使其充满主根管,并渗透到侧支根管、牙本质小管内及该部位的病原刺激物质(感染坏死的残余牙髓)中,酚醛树脂聚合变为固体并将其包埋、固定,成为无害物质存留于髓腔中,且严密封闭了根管系统,从而预防和治疗根尖周病。44.与锡在银汞合金中的作用无关的是(分数:2.00)A.与汞有较大亲和力B.增加可塑性C.降低形变和体积收缩 D.降低强度E.降低耐腐蚀性解析:解析 锡与汞有较大亲和力,与银形成的银锡合金粉易于发生汞齐化反应,能增加银汞合金可塑性,降低膨胀或增加收缩,降低强度和硬度并且导致银汞合金抗腐蚀能力下降。45.恒牙萌出的生理特点不正确的
36、是(分数:2.00)A.在一定的时间内萌出B.按一定的顺序先后萌出C.同名牙左右成对的萌出D.上颌牙早于下颌牙萌出 E.女性较男性萌出牙早解析:解析 牙萌出的生理特点:时间与顺序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顺序先后萌出;左右一起出:中线左右同颌的同名牙几乎同时萌出;下颌早于上颌:下颌牙的萌出要比上颌的同名牙早;女性早于男性:同龄人中女性牙的萌出要早于男性。46.主要标志是横嵴的牙是(分数:2.00)A.上颌第一前磨牙B.下颌第一前磨牙 C.上颌第二前磨牙D.下颌第二前磨牙E.上颌第一磨牙解析:解析 下颌第一前磨牙咬合面呈卵圆形,颊尖长大而舌尖特小,两尖均偏向近中。颊尖三角嵴与舌尖三角嵴相连成横嵴。47
37、.颊尖略偏远中的前磨牙是(分数:2.00)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C.下颌第一前磨牙D.下颌第二前磨牙E.下颌前磨牙解析:解析 上颌第一前磨牙是前磨牙中体积最大的,整个牙冠似长方体。颊面与尖牙唇面相似,但较小,颊尖略偏远中。颊轴嵴两侧可见发育沟各一条,外形高点在颊颈嵴处。48.根管口是指(分数:2.00)A.根管末端的开口处B.髓腔的开口处C.髓室的开口处D.侧支根管的开口处E.髓腔和根管的交界处 解析:解析 髓室和根管交界的部分称为根管口,后牙的根管口明显可见,前牙因髓室和根管无明显界限,故根管口亦不显著。49.猪的牙齿演化特点是(分数:2.00)A.单牙列B.双牙列 C.多牙列D.同形牙E.侧生牙解析:解析 双牙列:一生中共有两副牙列,即乳牙列和恒牙列。双牙列主要是槽生牙。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为双牙列。50.面神经颊支支配(分数:2.00)A.眼轮匝肌、颞肌和上唇方肌B.颧肌、笑肌和眼轮匝肌C.尖牙肌、颊肌和三角肌D.颧肌、笑肌和上唇方肌 E.三角肌、颊肌和下唇方肌解析:解析 位于腮腺导管上方的称为上颊支,位于导管下方的称为下颊支。分布于颧肌、笑肌、上唇方肌、尖牙肌、口轮匝肌和颊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