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口腔医学主管技师基础知识-2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正中关系又称 A牙位 B肌位 C (分数:2.50)A.B.C.D.E.2.息止 (分数:2.50)A.0.51.0mmB.1.52.0mmC.1.03.0mmD.1.04.0mmE.4.0mm3.牙尖交错位时,其上颌切牙切缘位于下颌切牙唇面的切 1/2 内,应为 A度深覆 B度深覆 C度深覆盖 D度深覆盖 E度深覆 (分数:2.50)A.B.C.D.E.4.牙尖交错位时,其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距离是 6mm,应为 A度深覆 B度深覆 C度深覆
2、盖 D度深覆盖 E度深覆 (分数:2.50)A.B.C.D.E.5.三种可重复的基本颌位是 A牙尖交错 ,侧方接触位,息止颌位 B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姿势位 C牙尖交错位,前伸接触位,息止颌位 D正中 位,前伸 位,侧方 (分数:2.50)A.B.C.D.E.6.牙尖交错位时(分数:2.50)A.上、下牙达到最大面积接触B.咀嚼肌处于最松弛状态C.上、下切牙间有 14mm 的间隙D.工作侧同名牙尖相对E.工作侧异名牙尖相对7.正常覆盖时,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是(分数:2.50)A.10mm 以上B.89mmC.67mmD.45mmE.24mm8.下列是 发育阶段之一的是 A
3、尖牙 B组牙 C开 D替牙 E正中 (分数:2.50)A.B.C.D.E.9.ICP 异常表现为(分数:2.50)A.上、下前牙中线不齐B.上前牙排列不整齐C.磨牙关系不是中性D.双侧磨牙关系不一致E.牙位和肌位不一致10.咬合干扰不包括(分数:2.50)A.正中咬合干扰B.前伸咬合干扰C.工作侧咬合干扰D.非工作侧咬合干扰E.正中关系咬合干扰11.牙齿过度磨耗的结果不包括 A牙齿的颊舌径变宽 B上、下颌牙齿达到最大面积接触 C (分数:2.50)A.B.C.D.E.12.口腔主要的生态系不包括(分数:2.50)A.颊上皮生态系B.舌背部生态系C.龈上牙菌斑生态系D.龈下牙菌斑生态系E.腭上皮
4、生态系13.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不包括(分数:2.50)A.物理化学因素B.营养因素C.心理因素D.宿主因素E.细菌因素14.口腔细菌种类复杂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50)A.口腔内温度保持在 337B.口腔内 pH 比较稳定,平均为 6.77.2C.口腔内营养充足D.口腔内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氧化还原电势E.细菌对牙面有黏附、相互协同及拮抗作用15.牙菌斑形成的基础是(分数:2.50)A.获得性膜的形成B.细菌的传递C.细菌在牙面的初期附着D.细菌黏附于牙面E.细菌在牙面共聚16.有关口腔正常菌群组成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50)A.新生儿口腔内几乎是无菌的B.新生儿口腔内菌群主要分布于
5、黏膜C.新生儿出生时发现的细菌多来源于母亲的产道D.学龄前儿童口腔菌群与成人不同E.成人正常菌群中可检出各种致病菌17.变形链球菌与龋病密切相关的血清型是(分数:2.50)A.a/bB.c/dC.e/fD.g/hE.c/g18.在牙面早期定植的细菌是(分数:2.50)A.变形链球菌B.消化链球菌C.血链球菌D.乳杆菌E.放线菌19.被称为“龋标志菌”的是(分数:2.50)A.变形链球菌B.消化链球菌C.血链球菌D.乳杆菌E.韦荣球菌20.成人牙周炎的重要病原菌是(分数:2.50)A.放线菌属B.拟杆菌属C.普氏菌属D.梭杆菌属E.牙龈卟啉单胞菌21.与口腔黏膜病关系最密切的口腔微生物是(分数:
6、2.50)A.螺旋体B.白色念珠菌C.病毒D.支原体E.原虫22.与牙周炎有关的菌属不包括(分数:2.50)A.放线菌属B.真杆菌属C.拟杆菌属D.乳杆菌属E.梭杆菌属23.光滑面菌斑属于(分数:2.50)A.龈上菌斑B.龈下菌斑C.附着菌斑D.非附着菌斑E.获得性菌斑24.下列不属于卟啉单胞菌属鉴别特性的是(分数:2.50)A.G-专性无芽胞厌氧杆菌B.产生黑色素C.有恶臭味D.不发酵糖类E.发酵糖类25.下列与口腔感染性疾病有关的细菌能够产生黑色素的是(分数:2.50)A.放线菌属B.韦荣球菌C.拟杆菌属D.普氏菌属E.梭杆菌属26.除细菌以外的口腔微生物,与牙周病密切相关的是(分数:2.
7、50)A.螺旋体B.真菌C.病毒D.支原体E.原虫27.影响口腔生态系的内源性营养不包括(分数:2.50)A.唾液蛋白质B.唾液糖蛋白C.龈沟内微量元素D.龈沟内气体E.食物28.下面不属于生物矿化机制的是(分数:2.50)A.成核B.晶核的成长C.附着D.集聚E.固相转换29.不属于氟的矿化作用的是(分数:2.50)A.降低釉质的溶解性B.改善牙的形态发育C.维护口腔缓冲能力,维持菌斑 pHD.促进釉质再矿化E.增强釉质晶体的抗龋能力30.以下各种方法,不是用来测定牙菌斑 pH 的是(分数:2.50)A.电极接触法B.毛细吸管法C.菌斑采样法D.人工菌斑法E.埋藏电极遥测法31.以下描述不正
8、确的是(分数:2.50)A.牙槽骨又称为牙槽突,包括固有牙槽骨、密质骨和松质骨B.固有牙槽骨又称筛状板,是牙槽骨的内壁,围绕牙根周围,与牙周膜相邻C.致密的牙槽骨会使骨吸收过程延长,束状骨比层板状骨更易被吸收D.密质骨位于牙槽骨的外层,骨的外表面是平行骨板,深部为哈弗系统E.松质骨介于固有牙槽骨和密质骨之间,由骨小梁和骨髓所构成;骨髓腔为血管和神经所在部位内部小的骨髓腔易形成破骨细胞32.关于牙槽骨的生物特征,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50)A.骨组织是高度特异性的结缔组织,其胞外基质钙化,化学成分:60%为矿化物质,32%为蛋白质,8%为水分B.有机基质中 90%为型胶原,另外 5%由蛋白糖原
9、和多种非胶原蛋白构成,在细胞控制下,骨的有机基质由钙和磷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沉淀C.牙槽骨的密质骨由致密排列的胶原纤维形成同心圆状层板骨,胶原原纤维在相邻的层板之间平行排列D.牙槽骨是高度的可塑性组织,也是全身骨骼中变化最为活跃的部分E.从胚胎发育的角度看,颌骨属于扁骨,是膜内化骨,经过软骨钙化形成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老年恒牙的硬度要大于年轻恒牙B.乳牙硬度小于恒牙C.未萌牙的釉质密度低于恒牙D.恒牙釉质密度大于乳牙E.表面釉质的密度要低于釉牙本质界34.口腔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不包括(分数:2.50)A.口腔黏膜B.唾液、龈沟液C.免疫活性细胞D.细胞、细胞因子及补体E.
10、口腔正常菌丛35.口腔非特异性免疫体系中组成化学屏障的除了(分数:2.50)A.硫氰酸盐B.乳铁蛋白C.IgGD.硝酸盐E.IgM36.只具备抗原性的口腔中抗原物质是(分数:2.50)A.变形链球菌B.牙髓组织C.口腔肿瘤D.甲醛甲酚E.单纯疱疹病毒37.在龋病免疫中,最主要的细胞是(分数:2.50)A.NK 细胞B.粒细胞C.T 淋巴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B 淋巴细胞38.以下各种口腔疾病与免疫无关的是(分数:2.50)A.龋病B.牙髓炎C.牙隐裂D.寻常型天疱疮E.口腔肿瘤39.由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破坏性慢性疾病是(分数:2.50)A.龋病B.牙周病C.牙髓炎D.口腔单纯疱疹E.口腔白斑
11、病40.口腔常见的超敏反应性疾病不包括(分数:2.50)A.牙周病B.唇血管神经性水肿C.药物过敏性口炎D.急性牙髓炎E.过敏接触性口炎中级口腔医学主管技师基础知识-2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正中关系又称 A牙位 B肌位 C (分数:2.50)A.B.C.D.E. 解析:2.息止 (分数:2.50)A.0.51.0mmB.1.52.0mmC.1.03.0mm D.1.04.0mmE.4.0mm解析:3.牙尖交错位时,其上颌切牙切缘位于下颌切牙唇面的切 1/2 内,应为 A度深覆 B度深覆 C度深覆盖 D度深覆
12、盖 E度深覆 (分数:2.50)A. B.C.D.E.解析:4.牙尖交错位时,其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距离是 6mm,应为 A度深覆 B度深覆 C度深覆盖 D度深覆盖 E度深覆 (分数:2.50)A.B.C.D. E.解析:5.三种可重复的基本颌位是 A牙尖交错 ,侧方接触位,息止颌位 B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姿势位 C牙尖交错位,前伸接触位,息止颌位 D正中 位,前伸 位,侧方 (分数:2.50)A.B. C.D.E.解析:6.牙尖交错位时(分数:2.50)A.上、下牙达到最大面积接触 B.咀嚼肌处于最松弛状态C.上、下切牙间有 14mm 的间隙D.工作侧同名牙尖相对E.工作侧异名牙
13、尖相对解析:7.正常覆盖时,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是(分数:2.50)A.10mm 以上B.89mmC.67mmD.45mmE.24mm 解析:8.下列是 发育阶段之一的是 A尖牙 B组牙 C开 D替牙 E正中 (分数:2.50)A.B.C.D. E.解析:9.ICP 异常表现为(分数:2.50)A.上、下前牙中线不齐B.上前牙排列不整齐C.磨牙关系不是中性D.双侧磨牙关系不一致E.牙位和肌位不一致 解析:10.咬合干扰不包括(分数:2.50)A.正中咬合干扰B.前伸咬合干扰C.工作侧咬合干扰D.非工作侧咬合干扰E.正中关系咬合干扰 解析:11.牙齿过度磨耗的结果不包括 A牙齿的
14、颊舌径变宽 B上、下颌牙齿达到最大面积接触 C (分数:2.50)A.B. C.D.E.解析:12.口腔主要的生态系不包括(分数:2.50)A.颊上皮生态系B.舌背部生态系C.龈上牙菌斑生态系D.龈下牙菌斑生态系E.腭上皮生态系 解析:解析 口腔生态系是由宿主口腔及其栖居微生物组成的相互作用、彼此依赖的可进行能量、物质交换及信息交流的动态平衡系统,其基本组成包括四个主要生态系,即颊上皮生态系、舌背部生态系、龈上牙菌斑生态系和龈下牙菌斑生态系,所以答案应选择 E。13.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不包括(分数:2.50)A.物理化学因素B.营养因素C.心理因素 D.宿主因素E.细菌因素解析:解析 口腔生
15、态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流的相关因素,心理因素对机体内分泌及整体状况有影响作用,但对口腔生态系的动态平衡影响不大,因此答案应选 C。14.口腔细菌种类复杂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50)A.口腔内温度保持在 337B.口腔内 pH 比较稳定,平均为 6.77.2C.口腔内营养充足D.口腔内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氧化还原电势 E.细菌对牙面有黏附、相互协同及拮抗作用解析:解析 口腔内细菌种类复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氧化还原电势 Eh,适宜多种需氧、兼性厌氧和专性厌氧细菌的生长,而温度、pH 及营养等因素是口腔内适合绝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原因,因此答案应选 D。1
16、5.牙菌斑形成的基础是(分数:2.50)A.获得性膜的形成 B.细菌的传递C.细菌在牙面的初期附着D.细菌黏附于牙面E.细菌在牙面共聚解析:解析 牙菌斑的形成一般分为 7 个阶段,其中获得性膜的形成是菌斑形成的基础。获得性膜是由唾液、龈沟液和细菌产物所组成的被覆在牙表面的一层薄膜,细菌的初期附着是细菌表面电子和获得性膜结合电子间静电引力而结合,细菌的黏附是其表面的黏附素与获得性膜表面受体的结合,细菌的传递和共聚也与获得性膜密切相关,因此答案选 A。16.有关口腔正常菌群组成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50)A.新生儿口腔内几乎是无菌的B.新生儿口腔内菌群主要分布于黏膜C.新生儿出生时发现的
17、细菌多来源于母亲的产道D.学龄前儿童口腔菌群与成人不同 E.成人正常菌群中可检出各种致病菌解析:解析 新生儿口腔内几乎是无菌的,随着与外界接触,母亲及近亲口腔中的微生物可传播到婴儿口腔中,学龄前儿童口腔菌群与成人相似,但产黑色素的厌氧杆菌少见,因此答案选 D。17.变形链球菌与龋病密切相关的血清型是(分数:2.50)A.a/bB.c/dC.e/fD.g/hE.c/g 解析:解析 变形链球菌是重要的致龋菌,根据胞壁糖抗原血清学反应分为 a、b、c、d、e、f、g、h 8个血清型,其中与龋病密切相关的是 c/g,因此答案选 E。18.在牙面早期定植的细菌是(分数:2.50)A.变形链球菌B.消化链
18、球菌C.血链球菌 D.乳杆菌E.放线菌解析:解析 血链球菌是 G + 兼性厌氧球菌,为牙面早期定植的细菌之一,在牙菌斑形成和口腔生态系统的生态连续中起重要作用,可为变形链球菌提供生长所需的对氨基苯甲酸,因此答案选 C。19.被称为“龋标志菌”的是(分数:2.50)A.变形链球菌B.消化链球菌C.血链球菌D.乳杆菌 E.韦荣球菌解析:解析 乳杆菌属是 G + 无芽胞厌氧杆菌,口腔中主要菌种包括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及发酵乳杆菌,具有强产酸性和耐酸性,在龋病,尤其是牙本质深龋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通过测定唾液中乳杆菌数量来预测龋病的进展趋势,因此被称为“龋标志
19、菌”。20.成人牙周炎的重要病原菌是(分数:2.50)A.放线菌属B.拟杆菌属C.普氏菌属D.梭杆菌属E.牙龈卟啉单胞菌 解析:解析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口腔常见的产黑色素菌种,其外膜蛋白、菌毛和产生的胰酶样蛋白酶是主要的毒性基因,被认为是成人牙周炎的重要病原菌。此外,放线菌属中的伊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拟杆菌属的福赛坦菌、普氏杆菌及梭杆菌都被认为与牙周炎有关。21.与口腔黏膜病关系最密切的口腔微生物是(分数:2.50)A.螺旋体B.白色念珠菌 C.病毒D.支原体E.原虫解析:解析 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是口腔中最常见的真菌,也是与口腔黏膜病关系最密切的念珠菌菌种。22.与牙周炎有关的菌属不包括(分数
20、:2.50)A.放线菌属B.真杆菌属C.拟杆菌属D.乳杆菌属 E.梭杆菌属解析:解析 乳杆菌属具有强产酸性和耐酸性,在龋病尤其是牙本质深龋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牙周炎相关性不大,而 A、B、C、E 在牙周炎中有检出或被认为是牙周炎的病原菌,因此答案选 D。23.光滑面菌斑属于(分数:2.50)A.龈上菌斑 B.龈下菌斑C.附着菌斑D.非附着菌斑E.获得性菌斑解析:解析 菌斑根据其所处的部位分为龈上菌斑,即位于龈缘上方或修复体冠部的菌斑,包括光滑面菌斑、点隙裂沟菌斑;以及龈下菌斑,即位于龈缘下方的菌斑,包括附着菌斑和非附着菌斑,因此,本题答案应选 A。24.下列不属于卟啉单胞菌属鉴别特性的是(分数
21、:2.50)A.G-专性无芽胞厌氧杆菌B.产生黑色素C.有恶臭味D.不发酵糖类E.发酵糖类 解析:解析 A、B、C、D 是卟啉单胞菌属重要的鉴别特性,所以答案选 E。25.下列与口腔感染性疾病有关的细菌能够产生黑色素的是(分数:2.50)A.放线菌属B.韦荣球菌C.拟杆菌属D.普氏菌属 E.梭杆菌属解析:解析 普氏菌属分为不产黑色素和产黑色素两类,后者不仅能产黑色素,而且发出恶臭味及发酵糖类,A、B、C、E 不能产生黑色素,因此答案选 D。26.除细菌以外的口腔微生物,与牙周病密切相关的是(分数:2.50)A.螺旋体 B.真菌C.病毒D.支原体E.原虫解析:解析 螺旋体中的密螺旋体是牙周病的可
22、疑致病菌,因此答案选 A。27.影响口腔生态系的内源性营养不包括(分数:2.50)A.唾液蛋白质B.唾液糖蛋白C.龈沟内微量元素D.龈沟内气体E.食物 解析:解析 A、B、C、D 为内源性营养,为口腔内维持微生物生存的最基本营养物质,也是菌斑形成初期的营养来源。E 为外源性营养,有利于菌斑内细菌代谢产酸及细菌生长,所以答案选 E。28.下面不属于生物矿化机制的是(分数:2.50)A.成核B.晶核的成长C.附着 D.集聚E.固相转换解析:解析 生物矿化是形成硬组织的过程,考生必须要牢记结晶过程,C 不属于生物矿化机制。29.不属于氟的矿化作用的是(分数:2.50)A.降低釉质的溶解性B.改善牙的
23、形态发育C.维护口腔缓冲能力,维持菌斑 pH D.促进釉质再矿化E.增强釉质晶体的抗龋能力解析:解析 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通过生物矿化作用参与牙、骨骼的构成,在促进釉质再矿化,影响釉质发育,对维护牙体硬组织的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考生应该记住氟元素在生物矿化中发挥的作用;而维持菌斑 pH 及缓冲是唾液的功能,非氟的功能,所以此题的答案是 C。30.以下各种方法,不是用来测定牙菌斑 pH 的是(分数:2.50)A.电极接触法B.毛细吸管法 C.菌斑采样法D.人工菌斑法E.埋藏电极遥测法解析:31.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牙槽骨又称为牙槽突,包括固有牙槽骨、密质骨和松质骨B.固
24、有牙槽骨又称筛状板,是牙槽骨的内壁,围绕牙根周围,与牙周膜相邻C.致密的牙槽骨会使骨吸收过程延长,束状骨比层板状骨更易被吸收D.密质骨位于牙槽骨的外层,骨的外表面是平行骨板,深部为哈弗系统E.松质骨介于固有牙槽骨和密质骨之间,由骨小梁和骨髓所构成;骨髓腔为血管和神经所在部位内部小的骨髓腔易形成破骨细胞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牙槽骨的组织形态特点的掌握,包括固有牙槽骨、密质骨和松质骨。考生应该掌握各种牙槽骨的特点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即答案为 E,松质骨内部小的骨髓腔由于常常被深染的纤维层所覆盖,破骨细胞不容易形成。32.关于牙槽骨的生物特征,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50)A.骨组织是高度特异性
25、的结缔组织,其胞外基质钙化,化学成分:60%为矿化物质,32%为蛋白质,8%为水分B.有机基质中 90%为型胶原,另外 5%由蛋白糖原和多种非胶原蛋白构成,在细胞控制下,骨的有机基质由钙和磷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沉淀C.牙槽骨的密质骨由致密排列的胶原纤维形成同心圆状层板骨,胶原原纤维在相邻的层板之间平行排列D.牙槽骨是高度的可塑性组织,也是全身骨骼中变化最为活跃的部分E.从胚胎发育的角度看,颌骨属于扁骨,是膜内化骨,经过软骨钙化形成 解析:解析 考生要记住牙槽骨的生物特征,包括组成、形态分类和胚胎发育,正确答案是 E。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老年恒牙的硬度要大于年轻恒牙B.乳
26、牙硬度小于恒牙C.未萌牙的釉质密度低于恒牙D.恒牙釉质密度大于乳牙E.表面釉质的密度要低于釉牙本质界 解析:34.口腔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不包括(分数:2.50)A.口腔黏膜B.唾液、龈沟液C.免疫活性细胞 D.细胞、细胞因子及补体E.口腔正常菌丛解析:解析 口腔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是由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各种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及生物学屏障组成,口腔黏膜属于物理屏障,唾液、龈沟液是化学屏障,口腔正常菌丛有生物屏障作用,而免疫活性细胞即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是特异性免疫的组成部分,因此正确答案应当选择 C。35.口腔非特异性免疫体系中组成化学屏障的除了(分数:2.50)A.硫氰酸盐B.乳铁蛋白C.Ig
27、G D.硝酸盐E.IgM解析:解析 唾液、龈沟液中的多种无机盐(如硫氰酸盐、硝酸盐)、有机物(如乳铁蛋白)和天然抗体(IgM)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硫氰酸盐是唾液抗过氧化物酶系统之一,对口腔一些微生物有抑制作用。IgG 是特异性免疫分子,所以正确答案应当是 C。36.只具备抗原性的口腔中抗原物质是(分数:2.50)A.变形链球菌B.牙髓组织C.口腔肿瘤D.甲醛甲酚 E.单纯疱疹病毒解析:解析 变形链球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和单纯疱疹病毒同是微生物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免疫原性;牙髓组织发生病变或经过药物处理后,结构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并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也具有免疫原
28、性;口腔肿瘤可以直接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细胞或体液免疫反应,同样具备免疫原性;只有甲醛甲酚需要结合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形成抗原复合物后才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所以,只具备抗原性,答案应该选 D。37.在龋病免疫中,最主要的细胞是(分数:2.50)A.NK 细胞B.粒细胞C.T 淋巴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B 淋巴细胞 解析:解析 龋病为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因此机体对细菌入侵必然产生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体液免疫在龋病中起主要作用,而 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答案选择 E。38.以下各种口腔疾病与免疫无关的是(分数:2.50)A.龋病B.牙髓炎C.牙隐裂 D.寻常型天
29、疱疮E.口腔肿瘤解析:解析 龋病、牙髓炎是口腔感染性疾病,寻常型天疱疮是口腔自身免疫病,它们和口腔肿瘤都与免疫有关,牙隐裂是牙体硬组织的非感染性疾病,与免疫无关,正确答案应选 C。39.由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破坏性慢性疾病是(分数:2.50)A.龋病B.牙周病 C.牙髓炎D.口腔单纯疱疹E.口腔白斑病解析:解析 牙周病为一组由细菌感染引起,以牙周组织损坏和毁坏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临床上可经历四个阶段,即初期病损、早期病损、确立期病损、晚期病损。40.口腔常见的超敏反应性疾病不包括(分数:2.50)A.牙周病B.唇血管神经性水肿C.药物过敏性口炎D.急性牙髓炎 E.过敏接触性口炎解析:解析 型、型超敏反应与牙周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唇血管神经性水肿、药物过敏性口炎是型变态反应,过敏接触性口炎多为型变态反应,只有急性牙髓炎是正常免疫应答,所以答案应选择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