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主管护师(护理健康教育学)-试卷 3及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健康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表现在(分数:2.00)A.以疾病为中心B.以患者为中心C.以社区为中心D.以生活方式为中心E.以健康为中心2.某儿童 8岁,爱探究、好攻击、喜欢表现自我,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分数:2.00)A.被动发展阶段B.主动发展阶段C.自主发展阶段D.巩固发展阶段E.晚年发展阶段3.以下行为中属于本能行为的是(分数:2.00)A.学习知识B.模仿表演C.与人交往D.躲避危险E.下雨打伞4.人的行为的基本要素有行为主体、行为环境、行为
2、客体和(分数:2.00)A.行为目的B.行为动机C.行为计划D.行为结果E.行为过程5.与传统“卫生宣教”不同,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分数:2.00)A.传播信息B.调查研究C.预防疾病D.系统干预E.开展讲座6.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在健康促进过程中,应该对健康负责的是(分数:2.00)A.医院B.社区C.学校D.国家E.个人与社会7.通过不断的学习、环境的影响,人类的行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指人类行为的(分数:2.00)A.目的性B.可塑性C.差异性D.主动性E.被动性8.促进健康行为具有 5个特点,其中,“行为的强度能理性控制”指的是(分数:2.00)A.有利性B.规律性C.和谐性
3、D.一致性E.适宜性9.根据健康信念模式(HBM),在促进吸烟者的戒烟行为时,首先应当(分数:2.00)A.让吸烟者对吸烟行为的后果感到害怕B.让吸烟者坚信戒烟会有利于自己的健康C.让吸烟者清楚地认识到戒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D.使吸烟者对戒烟行为充满信心E.让吸烟者了解戒烟的经济利益10.王某,女,18 岁,因面临考试,担心考试不及格,天天熬夜复习,每天只睡 5个小时,一周后,出现头晕、恶心、腹泻,来到门诊。王某的表现属于一种(分数:2.00)A.反射B.顺应C.积极应对D.自我调节E.应激适应不良11.社区护士小张在对一位冠心病患者进行戒烟的健康教育,这位冠心病患者已经吸烟几十年,根据知信
4、行模式,护士小张在改变患者吸烟行为的过程中,最先做的应该是(分数:2.00)A.使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B.帮助患者掌握如何戒烟的方法C.告诉患者应当自愿戒烟D.制订戒烟的具体计划E.告知戒烟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12.在现代社会中,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即公共关系学的是(分数:2.00)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大众传播D.组织传播E.自我传播13.在健康教育中,针对教育对象存在的健康问题,说服其改变不正确的健康态度、信念及行为习惯,这属于(分数:2.00)A.咨询B.劝服C.交谈D.指导E.教育14.在人际传播中,通过无言的动作传情达意的传播技巧称为(分数:2.00)A.仪表
5、语B.动态体语C.同类语言D.时空语E.形象语15.在所提问的问题中包含着提问者的观点,以暗示对方作出提问者想要得到的答案。这种提问是(分数:2.00)A.开放式提问B.封闭式提问C.探索式提问D.复合式提问E.偏向式提问16.下列属于开放式提问的问题是(分数:2.00)A.您今天吃过药了吗?B.您是河北人吧?C.您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病情的?D.您是在哪里做的检查?检查结果如何?E.睡了一晚上,您一定觉得好多了吧?17.小组讨论是指在一位主持人的带领下,一小组人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座谈讨论。下面对确保小组讨论效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选择适当的主持人B.做好充分准备工作C.掌握小组讨
6、论的技巧D.安排好小组人员座位排列E.现场提出讨论主题18.对传播的要素之一受传者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传播行为的引发者B.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C.必须是个人D.必须是群体E.大量的受传者称为受众19.健康信息应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指导性、符号通用、易懂等特点,其中针对性是指(分数:2.00)A.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传播者的需求和特点B.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传播媒介的需求和特点C.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受者的需求和特点D.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传播环境的需求和特点E.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主管部门的需求和特点2
7、0.患者王某,56 岁,男,因青光眼急性发作住院治疗。术后第二天,护士小王来到病房向患者讲解术后眼球按摩的相关知识,在交谈中小王不恰当的交流行为有(分数:2.00)A.只围绕术后眼球按摩方法这一个主题,没有涉及其他内容B.当对方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担心时,小王改变了话题C.在倾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D.在交谈时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E.结束时留给患者一份书面的材料21.某社区医院口腔科准备在 9月 20日“全国爱牙日”这天进行一次关于正确刷牙方法的普及活动,以使所在社区居民了解并掌握科学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在下面所列举的传播方式中,最适合此次活动的传播方式是(分数:2.00)A
8、.召开座谈B.小组讨论C.放播电影D.出版报刊、杂志E.印发传单22.健康教育诊断中的社会诊断的重点内容包括(分数:2.00)A.文化指标B.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C.社会政策D.目标人群的生活环境E.目标人群的年龄和职业23.医院健康教育这一概念是由谁最早提出的(分数:2.00)A.英国医疗保险机构B.美国医疗保险机构C.英国医疗机构D.美国医疗机构E.法国医疗机构24.随访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分数:2.00)A.有复发倾向的慢性疾病患者B.老年患者C.急性患者D.有并发症的患者E.重症患者25.下列哪项属于教育诊断中的倾向因素(分数:2.00)A.实现或形成某行为所必需的技能、资源和社会条件B.
9、价值观C.同伴的影响和领导D.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E.社会的支持26.健康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不包括下列哪项(分数:2.00)A.确定健康干预的总体目标B.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先进性和合理性C.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执行情况D.确定健康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及持续性E.总结健康教育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指出进一步的研究假设27.影响健康教育评价的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分数:2.00)A.时间因素B.健康教育计划的合理性C.测试或观察因素D.回归因素E.失访28.下列属于入院教育的是(分数:2.00)A.探视制度B.所患疾病的病因C.治疗原则D.饮食知识E.定期复查29.下列属于病房教育的是(分数:2.00)A
10、.生活制度B.发病机制C.医疗效果D.病情现状E.定期复查30.在某社区,有一男青年,33 岁,吸烟 10年,在 10年的吸烟史中,曾经戒烟 3次,但都没有成功。该青年的这种吸烟行为属于(分数:2.00)A.高可变性行为B.经常发生的行为C.低可变性行为D.相互影响行为E.与传统生活方式不密切的行为31.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以预约门诊的形式每个月都将孕妇集中起来,为她们进行有关孕期和产后保健的讲座、行为指导或技能培训,这种健康教育的方式称为(分数:2.00)A.候诊教育B.门诊咨询教育C.随诊教育D.门诊专题讲座及培训班E.门诊教育二、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脱敏法
11、 B、示范法 C、厌恶法 D、正强化法 E、想象法(分数:4.00)(1).孩子每次刷牙之后都受到妈妈的奖励,因此养成每天刷牙的习惯。妈妈采用的方法是(分数:2.00)A.B.C.D.E.(2).失恋的小王每当想起以前的女友,就用皮筋用力弹自己的手腕而使自己感到疼痛和厌恶,以至于不愿再想女友,这种方式是(分数:2.00)A.B.C.D.E.三、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8.00)A、在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对目标人群产生影响的事件 B、测量者的态度和行为使目标人群受到暗示 C、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 D、在评价阶段如果干预组和对照组选择不均衡,可引起选择偏
12、倚 E、健康教育项目使用问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分数:8.00)(1).时间因素指(分数:2.00)A.B.C.D.E.(2).测量者因素指(分数:2.00)A.B.C.D.E.(3).回归因素指(分数:2.00)A.B.C.D.E.(4).选择因素指(分数:2.00)A.B.C.D.E.中级主管护师(护理健康教育学)-试卷 3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健康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表现在(分数:2.00)A.以疾病为中心B.以患者为中心C.以社区为中心D.以生活方式为中心E.以健康为中心 解析:2.某儿童 8岁,爱探究
13、、好攻击、喜欢表现自我,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分数:2.00)A.被动发展阶段B.主动发展阶段 C.自主发展阶段D.巩固发展阶段E.晚年发展阶段解析:解析: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主动发展阶段在 312 岁内,此阶段的行为有明显的主动性,其主要表现为爱探究、好攻击、易激惹、喜欢表现自我等。3.以下行为中属于本能行为的是(分数:2.00)A.学习知识B.模仿表演C.与人交往D.躲避危险 E.下雨打伞解析:解析:人类的本能行为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是人类的最基本行为,如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行为以及睡眠等。4.人的行为的基本要素有行为主体、行为环境、行为客体和(分数:2.00)A.行为目的B.行为动机C.
14、行为计划D.行为结果 E.行为过程解析:5.与传统“卫生宣教”不同,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分数:2.00)A.传播信息B.调查研究 C.预防疾病D.系统干预E.开展讲座解析:解析: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它以调查研究为前提。6.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在健康促进过程中,应该对健康负责的是(分数:2.00)A.医院B.社区C.学校D.国家E.个人与社会 解析:解析:WHO 将健康促进定义为:“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7.通过不断的学习、环境的影响,人类的行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指人类行为的
15、(分数:2.00)A.目的性B.可塑性 C.差异性D.主动性E.被动性解析:8.促进健康行为具有 5个特点,其中,“行为的强度能理性控制”指的是(分数:2.00)A.有利性B.规律性C.和谐性D.一致性E.适宜性 解析:9.根据健康信念模式(HBM),在促进吸烟者的戒烟行为时,首先应当(分数:2.00)A.让吸烟者对吸烟行为的后果感到害怕 B.让吸烟者坚信戒烟会有利于自己的健康C.让吸烟者清楚地认识到戒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D.使吸烟者对戒烟行为充满信心E.让吸烟者了解戒烟的经济利益解析:解析:健康信念模式在采取促进健康行为、放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中,主张首先要充分让人们对其危害健康行为感到害
16、怕。10.王某,女,18 岁,因面临考试,担心考试不及格,天天熬夜复习,每天只睡 5个小时,一周后,出现头晕、恶心、腹泻,来到门诊。王某的表现属于一种(分数:2.00)A.反射B.顺应C.积极应对D.自我调节E.应激适应不良 解析:解析:人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多种适应形式。应激是个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如果出现了应激过程中的非适应性反应,出现身心症状,则为应激适应不良。11.社区护士小张在对一位冠心病患者进行戒烟的健康教育,这位冠心病患者已经吸烟几十年,根据知信行模式,护士小张在改变患者吸烟行为的过程中,最先做的应该是(分数:2.00)A.使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和戒烟
17、的益处 B.帮助患者掌握如何戒烟的方法C.告诉患者应当自愿戒烟D.制订戒烟的具体计划E.告知戒烟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解析:12.在现代社会中,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即公共关系学的是(分数:2.00)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大众传播D.组织传播 E.自我传播解析:解析:组织传播是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现代社会中,组织传播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即公共关系学。13.在健康教育中,针对教育对象存在的健康问题,说服其改变不正确的健康态度、信念及行为习惯,这属于(分数:2.00)A.咨询B.劝服 C.交谈D.指导E.教育解
18、析:解析:在健康教育中,常用的人际传播形式有咨询、交谈、劝服及指导四种。其中劝服是针对教育对象存在的健康问题,说服其改变不正确的健康态度、信念及行为习惯。14.在人际传播中,通过无言的动作传情达意的传播技巧称为(分数:2.00)A.仪表语B.动态体语 C.同类语言D.时空语E.形象语解析:解析:动态体语属非语言传播技巧,即通过无言的动作传情达意。15.在所提问的问题中包含着提问者的观点,以暗示对方作出提问者想要得到的答案。这种提问是(分数:2.00)A.开放式提问B.封闭式提问C.探索式提问D.复合式提问E.偏向式提问 解析:解析:偏向式提问又称诱导式提问。提问的问题中包含着提问者的观点,以暗
19、示对方作出提问者想要得到的答案,如“你今天感觉好多了吧?”16.下列属于开放式提问的问题是(分数:2.00)A.您今天吃过药了吗?B.您是河北人吧?C.您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病情的? D.您是在哪里做的检查?检查结果如何?E.睡了一晚上,您一定觉得好多了吧?解析:解析:开放性提问的问题比较笼统,旨在诱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觉、认识、态度和想法,适用于了解对方真实的情况。17.小组讨论是指在一位主持人的带领下,一小组人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座谈讨论。下面对确保小组讨论效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选择适当的主持人B.做好充分准备工作C.掌握小组讨论的技巧D.安排好小组人员座位排列E.现场提出讨论主
20、题 解析:18.对传播的要素之一受传者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传播行为的引发者B.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C.必须是个人D.必须是群体E.大量的受传者称为受众 解析:解析:在健康传播中,受传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及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受传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大量的受传者称为受众。19.健康信息应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指导性、符号通用、易懂等特点,其中针对性是指(分数:2.00)A.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传播者的需求和特点B.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传播媒介的需求和特点C.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受者的需求和特点 D.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
21、须针对传播环境的需求和特点E.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主管部门的需求和特点解析:解析:健康传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以健康为中心,力图达到改变个人和群体的知识、态度、行为,使之向有利于健康方向转化的目的,因而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受者的需求和特点。20.患者王某,56 岁,男,因青光眼急性发作住院治疗。术后第二天,护士小王来到病房向患者讲解术后眼球按摩的相关知识,在交谈中小王不恰当的交流行为有(分数:2.00)A.只围绕术后眼球按摩方法这一个主题,没有涉及其他内容B.当对方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担心时,小王改变了话题 C.在倾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D.在交谈时让患者选
22、择舒适的体位E.结束时留给患者一份书面的材料解析:解析:在人际传播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提高传播效果,该案例中护士小王在向患者讲解术后眼球按摩的相关知识过程中,当对方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担心时,小王改变了话题,属不恰当反馈,因为改变话题并不能减缓患者的焦虑和担心,相反应该面对患者的不良情绪采取否定性反馈,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恰当的方式给予干预。21.某社区医院口腔科准备在 9月 20日“全国爱牙日”这天进行一次关于正确刷牙方法的普及活动,以使所在社区居民了解并掌握科学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在下面所列举的传播方式中,最适合此次活动的传播方式是(分数:2.00)A.召开座谈
23、B.小组讨论C.放播电影D.出版报刊、杂志E.印发传单 解析:解析:健康传播者应因人、因地、因时地选择传播方式,以保证传播的效果。在所列举的 5个答案中,考虑此次健康传播活动的受传者为社区所有居民,综合经济性、针对性、速度快和准确性的原则,应该选择的传播方式为 E。22.健康教育诊断中的社会诊断的重点内容包括(分数:2.00)A.文化指标B.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 C.社会政策D.目标人群的生活环境E.目标人群的年龄和职业解析:解析:社会诊断包括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两个方面,其中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指标、文化指标、卫生服务指标、社会指标和社区资源五项;生活质量的测量指标包括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两个方面。主
24、观指标包括目标人群对生活满意程度的感受;客观指标包括目标人群生活环境的物理、经济、文化和疾病等状况。23.医院健康教育这一概念是由谁最早提出的(分数:2.00)A.英国医疗保险机构B.美国医疗保险机构 C.英国医疗机构D.美国医疗机构E.法国医疗机构解析:24.随访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分数:2.00)A.有复发倾向的慢性疾病患者 B.老年患者C.急性患者D.有并发症的患者E.重症患者解析:25.下列哪项属于教育诊断中的倾向因素(分数:2.00)A.实现或形成某行为所必需的技能、资源和社会条件B.价值观 C.同伴的影响和领导D.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E.社会的支持解析:解析:教育诊断中倾向因素指产
25、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诱发某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A 属于促成因素;C,D,E 属于强化因素。26.健康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不包括下列哪项(分数:2.00)A.确定健康干预的总体目标 B.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先进性和合理性C.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执行情况D.确定健康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及持续性E.总结健康教育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指出进一步的研究假设解析:解析:健康教育评价的主要目标包括: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执行情况;确定健康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及持续性;总结健康教育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指出进一步的研究假设。27.影响健康教育评价的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分数
26、:2.00)A.时间因素B.健康教育计划的合理性 C.测试或观察因素D.回归因素E.失访解析:解析:影响健康教育评价的常见因素有以下五种:时间因素、测试或观察因素、回归因素、选择因素及失访。28.下列属于入院教育的是(分数:2.00)A.探视制度 B.所患疾病的病因C.治疗原则D.饮食知识E.定期复查解析:解析:入院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如生活制度、探视制度、卫生制度等,以帮助患者及家属尽快熟悉住院环境,遵守住院制度,配合治疗。29.下列属于病房教育的是(分数:2.00)A.生活制度B.发病机制 C.医疗效果D.病情现状E.定期复查解析:解析:病房教育的内容应较系统、深入,主要包
27、括患者所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并发症、治疗原则、生活起居、饮食等知识,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A 属于入院教育,C,D,E 属于出院教育。30.在某社区,有一男青年,33 岁,吸烟 10年,在 10年的吸烟史中,曾经戒烟 3次,但都没有成功。该青年的这种吸烟行为属于(分数:2.00)A.高可变性行为B.经常发生的行为C.低可变性行为 D.相互影响行为E.与传统生活方式不密切的行为解析:解析:该行为形成时间已久且既往无成功改变实例,因此属于低可变性行为。31.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以预约门诊的形式每个月都将孕妇集中起来,为她们进行有关孕期和产后保健的讲座、行为指导或技能培训,这种健康教
28、育的方式称为(分数:2.00)A.候诊教育B.门诊咨询教育C.随诊教育D.门诊专题讲座及培训班 E.门诊教育解析:二、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脱敏法 B、示范法 C、厌恶法 D、正强化法 E、想象法(分数:4.00)(1).孩子每次刷牙之后都受到妈妈的奖励,因此养成每天刷牙的习惯。妈妈采用的方法是(分数:2.00)A.B.C.D. E.解析:(2).失恋的小王每当想起以前的女友,就用皮筋用力弹自己的手腕而使自己感到疼痛和厌恶,以至于不愿再想女友,这种方式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在行为矫正过程中,正强化法和厌恶法是常用的方法。使行为得到加强并保持
29、重复出现的刺激现象就叫正强化。使行为得到削弱以致消失的刺激现象叫做负强化。厌恶法属于负强化的一种。三、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8.00)A、在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对目标人群产生影响的事件 B、测量者的态度和行为使目标人群受到暗示 C、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 D、在评价阶段如果干预组和对照组选择不均衡,可引起选择偏倚 E、健康教育项目使用问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分数:8.00)(1).时间因素指(分数:2.00)A. B.C.D.E.解析:(2).测量者因素指(分数:2.00)A.B. C.D.E.解析:(3).回归因素指(分数:2.00)A.B.C. D
30、.E.解析:(4).选择因素指(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时间因素又称历史因素,是指在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的、可能对目标人群产生影响的事件,如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的颁布、重大生活条件的改变、自然灾害或社会灾害等:测量者因素是指在评价过程中,测试者本身的态度、工作人员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熟练程度、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及目标人群的成熟性对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均有影响。测量者的态度和行为使目标人群受到暗示,并按照测量者的希望进行表现。回归因素是指由于偶然因素,个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但在以后的测试中可能有会恢复到原有的实际水平的现象。选择因素是指在评价阶段,如果干预组和对照组选择不均衡,可引起选择偏倚,从而影响观察结果的正确性。但在评价中,可以通过随机化或配对选择的方法防止或减少选择偏倚对评价结果正确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