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主管护师(护理健康教育学)-试卷 2及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分数:2.00)A.健康宣传B.社会动员C.专业人员培训D.健康普查E.政府投资2.属于顺应的适应性行为有(分数:2.00)A.5岁小孩醒来后,没看到妈妈就开始哭B.生重病时拒绝休息,坚持工作C.听到邻居得癌症,自己害怕而不再去医院看病D.反复询问医护人员自己是否得病E.根据医嘱,按时服药3.人体通过“反射弧”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方式,称为(分数:2.00)A.自我控制B.反射C.调试D.顺应E.应对4.基因的复杂性导致人类
2、行为的(分数:2.00)A.社会性B.多样性C.适宜性D.和谐性E.规律性5.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分数:2.00)A.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B.调查研究C.组织评价D.防治疾病E.利用资源6.渥太华宣言中提出健康促进的 3个基本策略为(分数:2.00)A.倡导、赋权与管理B.指导、赋权与协调C.倡导、控制与管理D.指导、控制与协调E.倡导、赋权与协调7.根据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可以将人类行为分为(分数:2.00)A.主观行为和客观行为B.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C.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D.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E.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8.人类一般通过三种学习方式来发展行为,分别是(分数:2.00)A.无
3、意模仿、有意模仿和刻意模仿B.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和强迫模仿C.自愿模仿、强迫模仿和被动模仿D.自愿模仿、有意模仿和强迫模仿E.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和被动模仿9.知信行模式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其中,“信”是指(分数:2.00)A.信息B.信念、态度C.信任D.信心E.相信10.张某,男,20 岁,自己的父亲曾经吸过毒并且已经去世,母亲怕子女吸毒而对子女管教很严。张某中学毕业后,在做生意时认识了某些吸毒人员并在无意中染上毒瘾,张某的成瘾行为主要受到(分数:2.00)A.遗传因素的影响B.环境因素的影响C.学习因素的影响D.个性因素的影响E.政治因素的影响11.李某在体检中查出患有高血压
4、,于是决定戒烟、戒酒,他的这种行为属于(分数:2.00)A.日常健康行为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D.预警行为E.保健行为12.人际传播是(分数:2.00)A.信息在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传播B.信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C.信息在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传播D.非面对面的传播E.以社会化信息为主13.下列对人际传播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是全身心的传播B.在传播中,情感信息的交流占重要地位C.在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传者均要用多种感官来传递和接受信息D.以个体化信息为主E.在传播过程中,对已经确定好的传播策略、交流方式及内容不宜做调整和更改14.进行交谈时,当发现对
5、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的问题时,应该(分数:2.00)A.严厉地指出对方的错误之处B.为避免冲突,应对对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的问题不予纠正C.为保持关系,随声附和对方D.应先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一面,然后以建议的方式指出问题的所在E.中断交谈,不再理对方15.在交谈中适用于收集简明的事实性资料的提问方式是(分数:2.00)A.封闭式提问B.开放式提问C.探索式提问D.复合式提问E.偏向式提问16.下列属于模糊性反馈行为的是(分数:2.00)A.插入“是的”等语言B.点头C.微笑D.沉默E.插入“是吗”、“哦”等语言17.小组讨论时,适宜的小组人数一般为(分数:2.00)A.25 人B.36 人C.
6、610 人D.1015 人以上E.1520 人18.传播者是健康信息传播的主体,在健康传播中,传播者应该注意(分数:2.00)A.根据传播者的特点,选择恰当的传播渠道B.树立良好的形象C.收集、选择对传播者有价值的信息D.根据传播者的兴趣爱好,不断调整传播行为E.根据传播者的特点,选择正确的传播媒介19.健康信息的特点是(分数:2.00)A.新颖性、科学性、指导性、符号通用、易懂B.科学性、针对性、指导性、符号通用、易懂C.超前性、针对性、指导性、符号通用、易懂D.趣味性、新颖性、科学性、符号通用、易懂E.专业性、趣味性、科学性、符号通用、易懂20.某社区医院在 9月 20日“全国爱牙日”这一
7、天,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关注牙齿健康,享受无病齿生活”的健康教育活动,针对社区居民的牙齿健康问题,答疑解难,帮助他们澄清健齿观念,作出健齿决策。该社区医院使用的人际传播形式为(分数:2.00)A.交谈B.劝服C.咨询D.指导E.解答21.某社区医院口腔科准备在某日利用半天的时间进行一次关于正确刷牙方法的普及活动,以使所在社区居民了解并掌握科学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这次健康传播活动的日期宜选择在(分数:2.00)A.4月 7日“世界卫生日”B.5月 12日“国际护士节”C.6月 1日“国际儿童节”D.9月 20日“全国爱牙日”E.12月 1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22.根据格林模式,健康教
8、育诊断的 6个方面不包括(分数:2.00)A.社会诊断B.流行病学诊断C.行为诊断D.环境诊断E.资源诊断23.在健康教育的行为诊断中属于高可变行为的是(分数:2.00)A.形成时间已久的行为B.深深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中的行为C.既往无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D.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E.社会赞成的行为24.住院教育的重点是(分数:2.00)A.入院教育B.病房教育C.出院教育D.随访教育E.患者教育25.关于行为诊断,以下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行为诊断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B.行为诊断需要区别引起疾病或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
9、素C.行为诊断需要区别重要行为与相对不重要行为D.行为诊断需要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E.行为诊断需要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26.健康干预方案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分数:2.00)A.总体目标B.目标人群C.干预策略D.干预活动的内容、方法、日程E.评价计划27.关于健康教育评价的描述,以下错误的是(分数:2.00)A.形成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档案、资料的回顾、专家咨询、专题小组讨论等B.过程评价起始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C.效应评价能全面反映健康教育项目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为今后的计划制订和项目决策提供依据D.结局评价正是着眼于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所导致
10、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E.总结评价是指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应评价和结局评价的综合以及对各方面资料作出总结性的概括28.下列属于住院教育的是(分数:2.00)A.出院教育B.随诊教育C.健康教育处方D.咨询教育E.候诊教育29.关于实施教育计划的注意事项,以下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注重信息的双向传播B.适当重复重点内容C.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和方式D.注重教育者的态度E.教育场所可依医务人员的方便而定30.某社区护士通过长期社区健康教育手段,进行社区居民健康相关行为干预,帮助社区居民减少吸烟、酗酒、高钠盐、高脂饮食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了该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11、率和死亡率,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分数:2.00)A.社区教育B.社会性宣传教育C.健康促进D.治疗方法E.改善患者从医行为的方法31.某男,30 岁,吸烟 10年,作为健康教育项目中被实施干预的对象,当他得知自己正在被研究时表现出了行为异常,这种现象称为(分数:2.00)A.格林效应B.霍桑效应C.光环效应D.主观效应E.客观效应二、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无意模仿 B、有意模仿 C、强迫模仿 D、正强化 E、负强化(分数:4.00)(1).8个月的儿童玩耍的时候,随着妈妈的讲话而发出“妈妈”的声音,这种行为属于(分数:2.00)A.B.C.D.E
12、.(2).糖尿病患者跟随电视录像学习做无糖食品,这种行为属于(分数:2.00)A.B.C.D.E.三、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2.00)A、肯定性反馈 B、否定性反馈 C、模糊性反馈 D、动态体语 E、仪表形象(分数:6.00)(1).护士小王在和患者交谈中,适时插入了一些“是的”、“很好”等语言或者点头、微笑等非语言形式给予对方肯定和鼓励,对患者的言行表示了赞同和支持,小王在交谈中的反馈行为属于(分数:2.00)A.B.C.D.E.(2).当小王发现患者的言行不正确时,她应当使用的恰当反馈形式是(分数:2.00)A.B.C.D.E.(3).在交谈中,小王以关注的眼神注视患者,表示在专
13、心倾听对方的话,小王的交流行为属于非语言交流中的(分数:2.00)A.B.C.D.E.A、传播者 B、受传者 C、信息与讯息 D、传播媒介 E、传播效果(分数:6.00)(1).在健康传播过程中,作为传播行为引发者的是(分数:2.00)A.B.C.D.E.(2).在健康传播过程中,讯息载体是(分数:2.00)A.B.C.D.E.(3).在健康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是(分数:2.00)A.B.C.D.E.中级主管护师(护理健康教育学)-试卷 2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分数:2.00
14、)A.健康宣传B.社会动员 C.专业人员培训D.健康普查E.政府投资解析:2.属于顺应的适应性行为有(分数:2.00)A.5岁小孩醒来后,没看到妈妈就开始哭B.生重病时拒绝休息,坚持工作C.听到邻居得癌症,自己害怕而不再去医院看病D.反复询问医护人员自己是否得病E.根据医嘱,按时服药 解析:解析:顺应是指个体与群体不断接受新的经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患者得病后能够按照医生的指导,自觉按时服药,是一种顺应的适应性行为。3.人体通过“反射弧”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方式,称为(分数:2.00)A.自我控制B.反射 C.调试D.顺应E.应对解析:解析:人体通过“反射弧”对外界刺激
15、作出反应的方式称为反射,最基本的反射与本能行为相联系。4.基因的复杂性导致人类行为的(分数:2.00)A.社会性B.多样性 C.适宜性D.和谐性E.规律性解析:5.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分数:2.00)A.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B.调查研究C.组织评价D.防治疾病E.利用资源解析:解析: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合理利用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6.渥太华宣言中提出健康促进的 3个基本策略为(分数:2.00)A.倡导、赋权与管理B.指导、赋权与协调C.倡导、控制与管理D.指导、控制与协调E.倡导、赋权与协调 解析:7.
16、根据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可以将人类行为分为(分数:2.00)A.主观行为和客观行为B.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C.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D.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 E.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解析:8.人类一般通过三种学习方式来发展行为,分别是(分数:2.00)A.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和刻意模仿B.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和强迫模仿 C.自愿模仿、强迫模仿和被动模仿D.自愿模仿、有意模仿和强迫模仿E.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和被动模仿解析:解析:人类一般通过三种学习方式来发展行为,一般通过无意模仿获得日常生活行为,通过有意模仿获得自己希望、羡慕的行为,通过强迫模仿获得规定行为。9.知信行模式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
17、一,其中,“信”是指(分数:2.00)A.信息B.信念、态度 C.信任D.信心E.相信解析:解析:知信行模式中“知”为知识、学习; “信”为信念、态度; “行”为行为、行动。10.张某,男,20 岁,自己的父亲曾经吸过毒并且已经去世,母亲怕子女吸毒而对子女管教很严。张某中学毕业后,在做生意时认识了某些吸毒人员并在无意中染上毒瘾,张某的成瘾行为主要受到(分数:2.00)A.遗传因素的影响B.环境因素的影响 C.学习因素的影响D.个性因素的影响E.政治因素的影响解析:解析:人类的行为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即受到遗传、环境及学习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人类行为发展的外在大环境。11.李某在体
18、检中查出患有高血压,于是决定戒烟、戒酒,他的这种行为属于(分数:2.00)A.日常健康行为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D.预警行为E.保健行为解析:解析:戒除不良嗜好行为指自觉抵制、戒除不良嗜好的行为,如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等。12.人际传播是(分数:2.00)A.信息在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传播B.信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 C.信息在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传播D.非面对面的传播E.以社会化信息为主解析:解析:人际传播是信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其主要形式是面对面的传播,其主要特点是全身心的传播,在人际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传者均要用多种感官来传递和接受信息;以个体化信息为主
19、;反馈及时。13.下列对人际传播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是全身心的传播B.在传播中,情感信息的交流占重要地位C.在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传者均要用多种感官来传递和接受信息D.以个体化信息为主E.在传播过程中,对已经确定好的传播策略、交流方式及内容不宜做调整和更改 解析:解析:人际传播的特点之一是及时反馈,即在人际传播中,传播者可以及时了解受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从而根据受传者的需要和特点及时调整传播的策略、交流的方式及内容。14.进行交谈时,当发现对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的问题时,应该(分数:2.00)A.严厉地指出对方的错误之处B.为避免冲突,应对对方不正确的言
20、行或存在的问题不予纠正C.为保持关系,随声附和对方D.应先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一面,然后以建议的方式指出问题的所在 E.中断交谈,不再理对方解析:解析:人际传播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交谈中,当发现对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的问题时,应先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一面,然后以建议的方式指出问题的所在,使对方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易于接受批评和建议。15.在交谈中适用于收集简明的事实性资料的提问方式是(分数:2.00)A.封闭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C.探索式提问D.复合式提问E.偏向式提问解析:解析:封闭式提问所提问题比较具体,对方用简短、确切的语言即可作出回答,适用于收集简明的事实性资料。16.下列属于模糊性反
21、馈行为的是(分数:2.00)A.插入“是的”等语言B.点头C.微笑D.沉默E.插入“是吗”、“哦”等语言 解析:解析:模糊性反馈指当对方说出某些敏感问题或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可以作出无明确态度和立场的反应。17.小组讨论时,适宜的小组人数一般为(分数:2.00)A.25 人B.36 人C.610 人 D.1015 人以上E.1520 人解析:18.传播者是健康信息传播的主体,在健康传播中,传播者应该注意(分数:2.00)A.根据传播者的特点,选择恰当的传播渠道B.树立良好的形象 C.收集、选择对传播者有价值的信息D.根据传播者的兴趣爱好,不断调整传播行为E.根据传播者的特点,选择正确的传播媒介解
22、析:解析:为了确保健康传播效果,传播者应该特别注意几点:树立良好的形象;收集、选择对受者有价值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鲜明、生动、易懂、适用;根据受者的特点,选择正确的传播渠道;及时了解受者对信息的反应及传播效果,不断调整传播行为。19.健康信息的特点是(分数:2.00)A.新颖性、科学性、指导性、符号通用、易懂B.科学性、针对性、指导性、符号通用、易懂 C.超前性、针对性、指导性、符号通用、易懂D.趣味性、新颖性、科学性、符号通用、易懂E.专业性、趣味性、科学性、符号通用、易懂解析:解析:健康信息是健康传播者传递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指导性、符号通用、易懂 5个特点。20.某社区医院
23、在 9月 20日“全国爱牙日”这一天,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关注牙齿健康,享受无病齿生活”的健康教育活动,针对社区居民的牙齿健康问题,答疑解难,帮助他们澄清健齿观念,作出健齿决策。该社区医院使用的人际传播形式为(分数:2.00)A.交谈B.劝服C.咨询 D.指导E.解答解析:解析:健康教育中常用的人际传播形式有咨询、交谈、劝服、指导四种,其中咨询是针对咨询者的健康问题答疑解难,帮助其澄清观念,作出决策。21.某社区医院口腔科准备在某日利用半天的时间进行一次关于正确刷牙方法的普及活动,以使所在社区居民了解并掌握科学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这次健康传播活动的日期宜选择在(分数:2.00)A.4
24、月 7日“世界卫生日”B.5月 12日“国际护士节”C.6月 1日“国际儿童节”D.9月 20日“全国爱牙日” E.12月 1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解析:解析:健康传播的效果受传播活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此次健康传播活动的日期选在 9月 20日“全国爱牙日”,可以借助公众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和社会舆论的热点而增强宣传效果。22.根据格林模式,健康教育诊断的 6个方面不包括(分数:2.00)A.社会诊断B.流行病学诊断C.行为诊断D.环境诊断E.资源诊断 解析:解析:根据格林模式,健康教育诊断主要从社会、流行病学、行为、环境、教育、管理与政策 6个方面进行诊断。23.在健康教育的行为诊断中属于高可
25、变行为的是(分数:2.00)A.形成时间已久的行为B.深深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中的行为C.既往无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D.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 E.社会赞成的行为解析:解析:高可变行为包括: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的行为;在其他计划中已有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社会不赞成的行为。A,B,C,E 均属于低可变行为。24.住院教育的重点是(分数:2.00)A.入院教育B.病房教育 C.出院教育D.随访教育E.患者教育解析:25.关于行为诊断,以下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行为诊断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
26、因素B.行为诊断需要区别引起疾病或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C.行为诊断需要区别重要行为与相对不重要行为D.行为诊断需要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E.行为诊断需要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 解析:解析:“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属于环境诊断的目的。26.健康干预方案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分数:2.00)A.总体目标 B.目标人群C.干预策略D.干预活动的内容、方法、日程E.评价计划解析:解析:干预方案的内容应包括:目标人群,干预策略,干预活动的内容、方法、日程及人员培训,评价计划等。27.关于健康教育评价的描述,以下错误的是(分数:2.00)A.形成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档案、资料
27、的回顾、专家咨询、专题小组讨论等B.过程评价起始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C.效应评价能全面反映健康教育项目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为今后的计划制订和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D.结局评价正是着眼于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所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E.总结评价是指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应评价和结局评价的综合以及对各方面资料作出总结性的概括解析:解析:效应评价是对目标人群因健康教育项目所导致的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评价。总结评价才能全面反映健康教育项目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为今后的计划制订和项目决策提供依据。28.下列属于住院教育的是(分数:2.00)A.出院教育 B.随诊
28、教育C.健康教育处方D.咨询教育E.候诊教育解析:解析:住院教育主要包括入院教育、病房教育和出院教育。B,C,D,E 各项均属于门诊教育。29.关于实施教育计划的注意事项,以下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注重信息的双向传播B.适当重复重点内容C.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和方式D.注重教育者的态度E.教育场所可依医务人员的方便而定 解析:解析:患者健康教育应在适宜的场所进行,以免使患者或家属感到不安或尴尬。30.某社区护士通过长期社区健康教育手段,进行社区居民健康相关行为干预,帮助社区居民减少吸烟、酗酒、高钠盐、高脂饮食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了该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收到良
29、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分数:2.00)A.社区教育B.社会性宣传教育C.健康促进D.治疗方法 E.改善患者从医行为的方法解析:31.某男,30 岁,吸烟 10年,作为健康教育项目中被实施干预的对象,当他得知自己正在被研究时表现出了行为异常,这种现象称为(分数:2.00)A.格林效应B.霍桑效应 C.光环效应D.主观效应E.客观效应解析:解析:霍桑效应指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二、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无意模仿 B、有意模仿 C、强迫模仿 D、正强化 E、负强化(分数:4.00)(1).8个月的儿童玩耍的时候,随着妈妈的讲话而发出“妈
30、妈”的声音,这种行为属于(分数:2.00)A. B.C.D.E.解析:(2).糖尿病患者跟随电视录像学习做无糖食品,这种行为属于(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人类一般通过三种学习方式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和强迫模仿来发展行为,其中无意模仿可以让人们获得日常生活行为,有意模仿获得自己羡慕的行为。三、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2.00)A、肯定性反馈 B、否定性反馈 C、模糊性反馈 D、动态体语 E、仪表形象(分数:6.00)(1).护士小王在和患者交谈中,适时插入了一些“是的”、“很好”等语言或者点头、微笑等非语言形式给予对方肯定和鼓励,对患者的言行表示了赞同和支持,小王
31、在交谈中的反馈行为属于(分数:2.00)A. B.C.D.E.解析:(2).当小王发现患者的言行不正确时,她应当使用的恰当反馈形式是(分数:2.00)A.B. C.D.E.解析:(3).在交谈中,小王以关注的眼神注视患者,表示在专心倾听对方的话,小王的交流行为属于非语言交流中的(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肯定性反馈是对对方的正确言行表示赞同和支持,在交谈中,表现为适时插入了一些“是的”、“很好”等语言或者点头、微笑等非语言形式给予肯定,以鼓励对方。否定性反馈是当发现对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的问题时,应先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一面,然后以建议的方式指出问题的所在,使对方保持心理
32、上的平衡,易于接受批评和建议。动态体语是通过无言的动作传情达意。如目光凝视、表情、手势等,小王的行为即属于此。A、传播者 B、受传者 C、信息与讯息 D、传播媒介 E、传播效果(分数:6.00)(1).在健康传播过程中,作为传播行为引发者的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在健康传播过程中,讯息载体是(分数:2.00)A.B.C.D. E.解析:(3).在健康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传播者,又称传者,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受传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传播媒介又称传播渠道,是信息与讯息的载体,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