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相关专业知识-3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进行血涂片显微镜形态学观察,最合适的观察区域是(分数:2.00)A.头部B.体部C.尾部D.两侧E.体尾交界处2.SDS-Hb测定法血红蛋白最大的优点是(分数:2.00)A.呈色稳定B.操作简便C.准确性高D.精确性符合要求E.没有公害3.少儿生理性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基本相等的时间分别为(分数:2.00)A.12 天和 12 岁B.45 天和 23 岁C.69 天和 45 岁D.714 天和 56 岁E.1015 天和 67 岁4.引起 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高的原因,不包括(
2、分数:2.00)A.红细胞碎片B.红细胞凝集C.双相性红细胞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巨幼细胞性贫血5.第一胎即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不合最常见的是(分数:2.00)A.ABO血型B.Rh血型C.Kidd血型D.Lewis血型E.MN血型6.粪便为果酱样,镜检红细胞满视野,少量白细胞,应注意查找(分数:2.00)A.巨噬细胞B.真菌C.癌细胞D.阿米巴滋养体E.呈鱼群穿梭样运动活泼的弧菌7.红细胞直方图表现为峰左移,底变窄,多见于(分数:2.00)A.缺铁性贫血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C.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D.急性失血性贫血E.以上均不正确8.阴道清洁度检查为度,白细胞的数应为多少个/
3、HP(分数:2.00)A.15B.510C.1015D.1530E.以上均不正确9.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分数:2.00)A.支气管哮喘B.猩红热急性期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伤寒急性期E.以上均不正确10.急性肝萎缩、磷中毒或白血病患者尿液中可出现下列哪种结晶(分数:2.00)A.尿酸结晶B.草酸盐结晶C.亮氨酸或酪氨酸结晶D.胱氨酸结晶E.磷酸盐结晶11.正常人尿常规检查,不可能出现下列哪些结果(分数:2.00)A.RBC 01 个/HPB.WBC 13 个/HPC.透明管型 01 个/LPD.颗粒管型 01 个/LPE.草酸钙结晶12.碱性尿中能见到的结晶为(分数:2.00)A.尿酸钠
4、B.尿酸C.尿酸铵D.非结晶性尿酸盐E.磺胺结晶13.漏出液白细胞分类时,以下面哪种细胞为主(分数:2.00)A.淋巴细胞伴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及间皮细胞C.淋巴细胞伴少量红细胞D.中性粒细胞为主E.嗜酸性粒细胞14.正常情况下血中血红蛋白不包括(分数:2.00)A.HbO2B.HbredC.HbCOD.SHbE.Hi15.凝血酶时间 TT延长见于(分数:2.00)A.因子缺乏症B.因子缺乏症C.血友病 AD.血友病 BE.无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6.不是维生素 K缺乏症的病因是(分数:2.00)A.吸收不良综合征B.肝疾病C.肠道灭菌综合征D.新生儿出血症E.口服抗凝剂17.血管性血友病缺乏
5、(分数:2.00)A.因子B.因子C.vWFD.TME.因子18.不会影响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指标是(分数:2.00)A.数量轻微增高B.聚集性增高C.黏附性增强D.释放反应增强E.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增多19.不会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的疾病是(分数:2.00)A.DICB.重症肝炎C.急性感染D.肝硬化E.原发性纤溶亢进症20.狼疮抗凝物一般不会出现于(分数:2.00)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B.自身免疫性疾病C.恶性肿瘤D.肝疾病E.药物所致免疫反应2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白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幼粒以下阶段为主,并有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B.属多能干细
6、胞突变的克隆性疾病C.Ph染色体是本病诊断的特异性染色体,所有病例均阳性D.NAP积分明显减低甚至为 0E.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提示为加速期22.不属于浆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的是(分数:2.00)A.临床上有白血病临床表现B.或有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C.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D.外周血浆细胞20%E.骨髓象浆细胞明显增生,原始或幼稚浆细胞明显增多,且有形态异常23.噻氯吡啶是(分数:2.00)A.ADP受体拮抗剂B.ATP受体拮抗剂C.GPb/a 受体拮抗剂D.cAMP抑制剂E.cAMP增强剂24.血清脂蛋白中分子直径最大的是(分数:2.00)A.HDLB.CMC.LDLD.VLDLE.I
7、DL25.下列哪项不是自动化分析仪的特点(分数:2.00)A.所有实验室操作步骤均由仪器自动完成B.提高了工作效率C.减少了系统误差D.减少了人为误差E.具有快速、准确、俭省试剂的优点26.血浆白蛋白的特征中下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白蛋白是水溶性蛋白质B.白蛋白是血清蛋白中分子量最小的蛋白质C.白蛋白仅是肝细胞制造的D.白蛋白是机体维持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质E.白蛋白是非专一性的转运蛋白27.脂蛋白电泳时向正极迁移速度最快的是(分数:2.00)A.CMB.VLDLC.LDLD.IDLE.HDL28.血钾、钠、氯、钙测定时,标本应置于(分数:2.00)A.石蜡油试管B.普通抗凝管C.胆
8、汁培养基D.肝素抗凝管E.干燥清洁试管29.内源性胆固醇的运输主要靠(分数:2.00)A.VLDLB.LDLC.CMD.HDLE.以上都不是30.人体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来源是(分数:2.00)A.HDL转化而来B.由 CM或 VLDL转化而来C.三酰甘油和胆固醇转变而来D.LDL转化而来E.肝分泌31.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错误的是(分数:2.00)A.pH值的改变影响酶的活性中心的形成B.pH值的改变影响 ES的生成C.pH值的改变影响底物的解离D.pH影响酶的活力E.以上都不是32.胆固醇是下列化合物的前体物,但除外(分数:2.00)A.胆汁酸B.维生素 D3C.雄激素D.雌激素E.绒
9、毛膜促性腺激素33.血液中 CO 2 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A (分数:2.00)A.B.C.D.E.34.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属于(分数:2.00)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异噬性抗原D.自身抗原E.外源性抗原35.天然免疫耐受通常是指(分数:2.00)A.机体对非己抗原的免疫无应答状态B.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的免疫无应答状态C.机体对任何抗原的免疫无应答状态D.机体对某种特定抗原的免疫无应答状态E.机体对改变的自身组织成分的免疫无应答状态36.在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初次应答产生最早,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 Ig是(分数:2.00)A.IgGB.IgMC.sIgAD.IgEE.IgD37.下列关
10、于 M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理化性质多样B.免疫活性强C.来源于 T细胞的恶性增生D.多无免疫活性E.只能是 IgG、IgM 或 IgA38.引起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主要为(分数:2.00)A.细胞表面固有的抗原成分和吸附于组织细胞上的外来抗原B.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进入机体的小分子抗原C.循环中的可溶性抗原D.某些微生物和寄生虫E.胞内寄生菌39.不需要致敏和抗体介导就可以杀伤靶细胞的是(分数:2.00)A.T细胞B.NK细胞C.Tc细胞D.Th细胞E.B细胞40.型超敏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效应细胞是(分数:2.00)A.效应性 T细胞B.肥大细胞C.NK细胞D.B细胞E.中性粒细
11、胞41.常用于淋巴细胞转化率试验,以了解细胞免疫功能情况的有丝分裂原是(分数:2.00)A.植物血凝素B.脂多糖C.肽聚糖D.酵母多糖E.以上都是42.关于 HLA-I类抗原,下列正确的是(分数:2.00)A.存在于红细胞上B.只存在于白细胞上C.只存在于淋巴细胞上D.只存在于血小板上E.存在于一切有核细胞上43.下列哪些细胞间相互作用受 MHC-分子限制(分数:2.00)A.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B.APC呈递抗原给 Th细胞C.M 吞噬靶细胞D.Tc细胞杀伤靶细胞E.B淋巴细胞识别外来抗原44.根据单倍体遗传方式,同胞之间有一个单倍体相同的概率为(分数:2.00)A.10%B.25%C.50
12、%D.75%E.100%45.HLA的基因型是指(分数:2.00)A.HLA基因在体细胞一条染色体上的组合B.HLA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上的组合C.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D.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E.某一个体 HLA分子的特异性型别46.预防超敏反应最有效的措施是(分数:2.00)A.皮肤试验B.脱敏注射C.注射拮抗药物D.避免接触变应原E.激素治疗47.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中,若抗原抗体含量相同,但抗原的分子量比抗体大,则沉淀线应为(分数:2.00)A.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B.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C.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D.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E.居于抗原孔和抗
13、体孔中间,且弧线弯向抗原侧48.患儿,4 岁。反复患呼吸道和胃肠疾病,医生疑是免疫缺陷病,拟进行进一步检查,下列检查项目临床意义解释错误的是(分数:2.00)A.T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细胞免疫缺陷B.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阴性,提示体液免疫缺陷C.白喉毒素试验阴性,提示体液免疫缺陷D.对植物血凝素的增殖反应缺如或降低提示细胞免疫缺陷病E.扁桃体发育不良或缺如,提示体液免疫缺陷49.流式细胞仪中检测侧向散射光信号的散射光检测器与激光束的夹角为(分数:2.00)A.10B.20C.30D.60E.9050.细菌 L型是指(分数:2.00)A.细菌的休眠状态B.细胞壁缺陷型细菌C.非致病菌D.不可逆性
14、变异的细菌E.光滑型-粗糙型菌落(S-R)变异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相关专业知识-3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进行血涂片显微镜形态学观察,最合适的观察区域是(分数:2.00)A.头部B.体部C.尾部D.两侧E.体尾交界处 解析:解析 血涂片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是最合适的观察区域。2.SDS-Hb测定法血红蛋白最大的优点是(分数:2.00)A.呈色稳定B.操作简便C.准确性高D.精确性符合要求E.没有公害 解析:解析 SDS-Hb 测定血红蛋白法是血红蛋白测定的次选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呈色稳定,准确性和精确性符合要求,最大的优点是无公害。3.少儿生理性
15、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基本相等的时间分别为(分数:2.00)A.12 天和 12 岁B.45 天和 23 岁C.69 天和 45 岁 D.714 天和 56 岁E.1015 天和 67 岁解析:解析 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生理性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其比例有两次基本相等的时间,分别为 69 天和 45 岁。出生 69 天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可达 50%,45 岁后逐渐恢复成人比例。4.引起 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高的原因,不包括(分数:2.00)A.红细胞碎片B.红细胞凝集C.双相性红细胞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巨幼细胞性贫血解析:解析 RDW 可反映红细胞体积不均一性的程度
16、,当出现红细胞碎片、红细胞凝集、双相性红细胞时可导致 RDW增高,巨幼细胞性贫血属于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RDW 增高。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RDW正常。5.第一胎即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不合最常见的是(分数:2.00)A.ABO血型 B.Rh血型C.Kidd血型D.Lewis血型E.MN血型解析:解析 ABO 血型系统存在天然的血型抗体,第一胎即可发病。而其他几个血型需要经过免疫刺激(输血或妊娠)才能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6.粪便为果酱样,镜检红细胞满视野,少量白细胞,应注意查找(分数:2.00)A.巨噬细胞B.真菌C.癌细胞D.阿米巴滋养体 E.呈鱼群穿梭样运动活泼的弧菌解析:解析 阿米
17、巴痢疾的粪便性状为暗红色果酱样,红细胞多;粪便镜检到巨噬细胞最常见于急性痢疾;霍乱弧菌感染粪便性状为米泔水样。7.红细胞直方图表现为峰左移,底变窄,多见于(分数:2.00)A.缺铁性贫血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D.急性失血性贫血E.以上均不正确解析:解析 缺铁性贫血直方图一般为:峰左移,底变宽;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直方图一般为:峰左移底变宽,可呈双峰;急性失血性贫血直方图一般为:峰变低,其他与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一样。8.阴道清洁度检查为度,白细胞的数应为多少个/HP(分数:2.00)A.15B.510C.1015D.1530 E.以上均不正确解析:解析 阴道清洁度依靠白细胞
18、、上皮细胞。阴道杆菌及杂菌的数量分为度:大量阴道杆菌和上皮细胞,白细胞 05 个/HP,杂菌无或很少。度:中等量阴道杆菌和上皮细胞,白细胞 1015 个/HP,杂菌少量。度:少量阴道杆菌和上皮细胞,白细胞 1530 个/HP,杂菌较多。度:无阴道杆菌,有少量上皮细胞,白细胞30 个/HP,大量杂菌。其中度度属于正常,度度提示有炎症存在并与炎症程度成正比。9.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分数:2.00)A.支气管哮喘B.猩红热急性期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伤寒急性期 E.以上均不正确解析:解析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等,传染性疾病如猩红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减少见于:伤寒、副
19、伤寒、大手术、烧伤等。10.急性肝萎缩、磷中毒或白血病患者尿液中可出现下列哪种结晶(分数:2.00)A.尿酸结晶B.草酸盐结晶C.亮氨酸或酪氨酸结晶 D.胱氨酸结晶E.磷酸盐结晶解析:解析 亮氨酸或酪氨酸的结晶为蛋白分解产物,可见于组织大量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伤寒等。11.正常人尿常规检查,不可能出现下列哪些结果(分数:2.00)A.RBC 01 个/HPB.WBC 13 个/HPC.透明管型 01 个/LPD.颗粒管型 01 个/LP E.草酸钙结晶解析:解析 正常人尿液中无颗粒管型,颗粒管型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这些物质直接聚
20、集于 TH糖蛋白基质,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有实质性病变。12.碱性尿中能见到的结晶为(分数:2.00)A.尿酸钠B.尿酸C.尿酸铵 D.非结晶性尿酸盐E.磺胺结晶解析:解析 尿路感染时,由于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等,使尿液 pH增高,产生尿酸铵结晶。13.漏出液白细胞分类时,以下面哪种细胞为主(分数:2.00)A.淋巴细胞伴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及间皮细胞 C.淋巴细胞伴少量红细胞D.中性粒细胞为主E.嗜酸性粒细胞解析:解析 漏出液有核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可见间皮细胞;渗出液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炎症或恶性积液以淋巴细胞为主。14.正常情况下血中血红蛋白不包括(分数:2.00)A.Hb
21、O2B.HbredC.HbCOD.SHb E.Hi解析:解析 正常情况下,血中的血红蛋白主要为 HbO 2 和 Hbred,还有少量的 HbCO和 Hi,在病理情况下,HbCO 和 Hi可以增多,还可以出现 SHb等血红蛋白衍生物。15.凝血酶时间 TT延长见于(分数:2.00)A.因子缺乏症B.因子缺乏症C.血友病 AD.血友病 BE.无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解析:解析 凝血酶时间 TT主要反映凝血共同途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抗凝现象(抗凝或纤溶亢进)。延长见于无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DIC 和存在类肝素样物质。16.不是维生素 K缺乏症的病因是(分数:2.00)A.吸
22、收不良综合征B.肝疾病C.肠道灭菌综合征D.新生儿出血症E.口服抗凝剂 解析:解析 由维生素 K缺乏引起因子、和凝血酶原缺乏成为依赖维生素 K因子缺乏症。本病常有明确的病因,且呈多个因子联合缺乏,临床上除原发病表现外,还有皮肤黏膜内脏的出血倾向。17.血管性血友病缺乏(分数:2.00)A.因子B.因子C.vWF D.TME.因子解析:解析 血管性血友病是由于构成 F复合物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基因合成和表达缺陷而导致 vWF的质和量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18.不会影响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指标是(分数:2.00)A.数量轻微增高 B.聚集性增高C.黏附性增强D.释放反应增强E.花生四烯酸代谢产
23、物增多解析:解析 血栓形成与血小板的功能有关,而与数量无关。当血小板聚集、黏附、释放功能增强时会引起血栓,花生四烯酸是血小板诱导剂,也参与血栓形成。19.不会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的疾病是(分数:2.00)A.DICB.重症肝炎C.急性感染 D.肝硬化E.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解析:解析 纤维蛋白原在肝内合成。急性感染时由于急性时相反应,合成纤维蛋白原增加,使之血浆含量增高,而不会减少。20.狼疮抗凝物一般不会出现于(分数:2.00)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B.自身免疫性疾病C.恶性肿瘤D.肝疾病 E.药物所致免疫反应解析:解析 狼疮抗凝物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多数为 IgG,少数为 IgM或二
24、者混合存在,可影响凝血酶原的形成,除见于 SLE外,还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药物所致免疫反应。2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白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幼粒以下阶段为主,并有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B.属多能干细胞突变的克隆性疾病C.Ph染色体是本病诊断的特异性染色体,所有病例均阳性 D.NAP积分明显减低甚至为 0E.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提示为加速期解析:解析 虽然 Ph染色体是本病诊断的特异性染色体,但并不是所有病例均阳性,有 5%10%的慢粒病人 Ph染色体阴性。22.不属于浆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的是(分数:2.00)A.临床上有白血病临床表现B.或有多发
25、性骨髓瘤临床表现C.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 D.外周血浆细胞20%E.骨髓象浆细胞明显增生,原始或幼稚浆细胞明显增多,且有形态异常解析:解析 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是浆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但不是它的诊断条件,因为引起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的疾病还有很多,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自身免疫病等。23.噻氯吡啶是(分数:2.00)A.ADP受体拮抗剂 B.ATP受体拮抗剂C.GPb/a 受体拮抗剂D.cAMP抑制剂E.cAMP增强剂解析:解析 噻氯吡啶是 ADP受体拮抗剂,抑制 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24.血清脂蛋白中分子直径最大的是(分数:2.00)A.HDLB.CM C.L
26、DLD.VLDLE.IDL解析:解析 直径 CMVLDLLDLHDL。25.下列哪项不是自动化分析仪的特点(分数:2.00)A.所有实验室操作步骤均由仪器自动完成B.提高了工作效率C.减少了系统误差 D.减少了人为误差E.具有快速、准确、俭省试剂的优点解析:解析 系统误差的来源:仪器误差、理论误差(方法误差)、个人误差。26.血浆白蛋白的特征中下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白蛋白是水溶性蛋白质B.白蛋白是血清蛋白中分子量最小的蛋白质 C.白蛋白仅是肝细胞制造的D.白蛋白是机体维持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质E.白蛋白是非专一性的转运蛋白解析:解析 白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溶于水且遇热凝固的一种
27、球形单纯蛋白,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较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白蛋白,它是血浆中很主要的载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可以通过与白蛋白的结合而被运输。27.脂蛋白电泳时向正极迁移速度最快的是(分数:2.00)A.CMB.VLDLC.LDLD.IDLE.HDL 解析:解析 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血清蛋白的等电点均低于 pH7.0,在 pH为 8.6的缓冲液中带负电,向阳极移动,分子小且带电荷多,则速度较快。由于各种蛋白质在同一 pH环境中所带电荷多少及分子量大小不同,所以在电场中泳动的速度也不同。HDL 是颗粒最小的血浆脂蛋白。28.血钾、钠、氯、钙
28、测定时,标本应置于(分数:2.00)A.石蜡油试管B.普通抗凝管C.胆汁培养基D.肝素抗凝管E.干燥清洁试管 解析:解析 含有 K + 、Na + 的抗凝剂不能用于测定 K + 、Na + 的标本。胆汁培养基用于细菌培养。肝素钠能增加血浆钠的含量,在凝血过程中由于红细胞的溶解破坏使血清钾的含量增高,肝素锂溶液抗凝血浆使钙离子测定值降低,肝素钠溶液会产生稀释效应,使电解质测定水平下降,干燥清洁试管不会对上述离子测定有影响。29.内源性胆固醇的运输主要靠(分数:2.00)A.VLDLB.LDL C.CMD.HDL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 LDL 在血浆中起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作用。主要功能
29、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运输到肝合成胆汁酸。其浓度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加有关。30.人体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来源是(分数:2.00)A.HDL转化而来B.由 CM或 VLDL转化而来 C.三酰甘油和胆固醇转变而来D.LDL转化而来E.肝分泌解析:解析 乳糜微粒(CM)将外源性的三酰甘油运送至肝和脂肪组织,当 VLDL被运输到全身组织时,被分解为三酰甘油、脱辅基蛋白和磷脂,最后,VLDL 被转变为低密度脂蛋白。LDL 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31.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错误的是(分数:2.00)A.pH值的改变影响酶的活性中心的形成B.pH值的改变影响 ES的生
30、成C.pH值的改变影响底物的解离D.pH影响酶的活力E.以上都不是 解析:解析 pH 对酶促反应速度是以下几方面来影响的: pH 影响酶分子的解离状态,使其酶分子所带的电荷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从而影响酶分子的构象,影响酶的活性;pH 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底物分子的构象,最终影响反应速度;pH 影响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酶-底物的构象,最终影响反应速度。32.胆固醇是下列化合物的前体物,但除外(分数:2.00)A.胆汁酸B.维生素 D3C.雄激素D.雌激素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胆固醇的代谢。HCG 是一种糖蛋白激素,不是由胆固醇而来。33.血液中 CO 2
31、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A (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体液酸碱平衡。CO 2 的主要运输形式是溶解在水中后解离出的 34.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属于(分数:2.00)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异噬性抗原D.自身抗原E.外源性抗原解析:解析 同种异体移植物移植后常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引起这种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动物和人具有多种组织相容性抗原,根据引起排斥反应的移植抗原的强度将组织相容性抗原分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35.天然免疫耐受通常是指(分数:2.00)A.机体对非己抗原的免疫无应答状态B.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的免疫无应答
32、状态 C.机体对任何抗原的免疫无应答状态D.机体对某种特定抗原的免疫无应答状态E.机体对改变的自身组织成分的免疫无应答状态解析:解析 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最常见的天然免疫耐受现象是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也即自身耐受性。36.在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初次应答产生最早,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 Ig是(分数:2.00)A.IgGB.IgM C.sIgAD.IgEE.IgD解析:解析 在感染或疫苗接种以后,最先出现的抗体是 IgM;在抗原的反复刺激下,可通过 Ig基因的类转换而转向 IgG合成。37.下列关于 M蛋白的
33、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理化性质多样B.免疫活性强C.来源于 T细胞的恶性增生D.多无免疫活性 E.只能是 IgG、IgM 或 IgA解析:解析 单克隆细胞增生,Ig 理化性质十分均一,无活性和正常的免疫功能,所以又称副蛋白,也称 M蛋白。M 蛋白可以是任何一种免疫球蛋白。38.引起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主要为(分数:2.00)A.细胞表面固有的抗原成分和吸附于组织细胞上的外来抗原 B.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进入机体的小分子抗原C.循环中的可溶性抗原D.某些微生物和寄生虫E.胞内寄生菌解析:解析 型超敏反应的概念是自身组织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IgG、IgM)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和 NK细胞
34、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39.不需要致敏和抗体介导就可以杀伤靶细胞的是(分数:2.00)A.T细胞B.NK细胞 C.Tc细胞D.Th细胞E.B细胞解析:解析 NK 细胞又称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它无需抗原刺激,可非特异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0.型超敏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效应细胞是(分数:2.00)A.效应性 T细胞 B.肥大细胞C.NK细胞D.B细胞E.中性粒细胞解析:解析 型超敏反应是指由效应 T细胞与相应致敏原作用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反应。发生慢,接触变应原后 2472 小时发生,又
35、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41.常用于淋巴细胞转化率试验,以了解细胞免疫功能情况的有丝分裂原是(分数:2.00)A.植物血凝素 B.脂多糖C.肽聚糖D.酵母多糖E.以上都是解析:解析 可用于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促有丝分裂原有:植物血凝素、美洲商陆、刀豆素 A等,其中植物血凝素最常用;脂多糖可刺激 B细胞发生转化。42.关于 HLA-I类抗原,下列正确的是(分数:2.00)A.存在于红细胞上B.只存在于白细胞上C.只存在于淋巴细胞上D.只存在于血小板上E.存在于一切有核细胞上 解析:解析 类分子可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上,以淋巴细胞、白细胞表面的表达密度最高,肝、肾、皮肤、主动脉和肌细胞次之,
36、成熟的红细胞、神经细胞及滋养层细胞不表达。43.下列哪些细胞间相互作用受 MHC-分子限制(分数:2.00)A.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B.APC呈递抗原给 Th细胞 C.M 吞噬靶细胞D.Tc细胞杀伤靶细胞E.B淋巴细胞识别外来抗原解析:解析 APC 以 MHC-类分子限制的方式将抗原递给辅助性 T细胞(Th);各种靶细胞以 MHC-类分子限制的方式将抗原呈递给细胞毒性 T细胞(TC)。44.根据单倍体遗传方式,同胞之间有一个单倍体相同的概率为(分数:2.00)A.10%B.25%C.50% D.75%E.100%解析:解析 根据单倍体遗传方式,同胞之间有一个单倍体相同的概率为 50%。45.H
37、LA的基因型是指(分数:2.00)A.HLA基因在体细胞一条染色体上的组合B.HLA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上的组合 C.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D.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E.某一个体 HLA分子的特异性型别解析:解析 人类 MHC即 HLA基因复合体,MHC 是一组存在于各种脊椎动物某对染色体特定区域的基因。46.预防超敏反应最有效的措施是(分数:2.00)A.皮肤试验B.脱敏注射C.注射拮抗药物D.避免接触变应原 E.激素治疗解析:解析 脱敏注射即利用小剂量变应原的多次注射,使抗原逐渐中和血液中的抗体,可达到脱敏的目的,是预防脱敏反应的的措施。但是最有效的措施是避免接触变应原。47.双向琼脂扩
38、散试验中,若抗原抗体含量相同,但抗原的分子量比抗体大,则沉淀线应为(分数:2.00)A.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B.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C.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D.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E.居于抗原孔和抗体孔中间,且弧线弯向抗原侧 解析:解析 沉淀反应中,沉淀线靠近抗原孔,提示抗体含量大;靠近抗体孔,提示抗原含量多。抗原抗体在琼脂之内扩散速度受分子量的影响,分子量小的扩散快。由于速度慢者扩散圈小,局部浓度大,形成的沉淀线弯向分子量大的一方。48.患儿,4 岁。反复患呼吸道和胃肠疾病,医生疑是免疫缺陷病,拟进行进一步检查,下列检查项目临床意义解释错误的是(分数:2.00
39、)A.T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细胞免疫缺陷B.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阴性,提示体液免疫缺陷 C.白喉毒素试验阴性,提示体液免疫缺陷D.对植物血凝素的增殖反应缺如或降低提示细胞免疫缺陷病E.扁桃体发育不良或缺如,提示体液免疫缺陷解析:解析 迟发型超敏反应又称型超敏反应,其发生和过程基本同细胞免疫应答,所以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阴性提示细胞免疫缺陷。49.流式细胞仪中检测侧向散射光信号的散射光检测器与激光束的夹角为(分数:2.00)A.10B.20C.30D.60E.90 解析:解析 流式细胞仪中侧向散射光信号是指与激光束正交 90度方向的散射光信号,侧向散射光对细胞膜、胞质、核膜的折射率更为敏感,可提供有关细胞内精细结构和颗粒性质的信息。50.细菌 L型是指(分数:2.00)A.细菌的休眠状态B.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C.非致病菌D.不可逆性变异的细菌E.光滑型-粗糙型菌落(S-R)变异解析:解析 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此现象首先由Lister研究所发现,故称细菌 L型。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 L型可回复成原细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