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8-2 及答案解析(总分:3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1.下述正确的为AA 群一志贺BB 群一福氏CC 群一鲍氏DD 群一宋内E以上均正确(分数:1.00)A.B.C.D.E.2.可用于细菌分型分析的方法是A分离培养B直接涂片镜检C血清学试验D动物试验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3.引起肺炎的是A幽门螺杆菌B空肠弯曲菌C嗜肺军团菌D副溶血性弧菌E流感杆菌(分数:1.00)A.B.C.D.E.4.正态曲线总面积为 1%或 100%,则理论上曲线下面积为 2 的面积占总面积的A80.5%B85.5%C88.5%D90.5%E95.5%(
2、分数:1.00)A.B.C.D.E.5.已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它的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所含杂质也已经定量,该物质为A校准物B控制物C一级参考物D二级参考物E样本(分数:1.00)A.B.C.D.E.6.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呈金字塔形,自上而下依次为A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其他质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报告等)B程序文件质量手册其他质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报告等)C质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报告等)程序文件质量手册D质量手册质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报告等)程序文件E程序文件质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报告等)质量手册(分数:1.00)A.B.C.
3、D.E.7.不是常用的消毒剂有A高锰酸钾B碘酊C苯酚(石炭酸)D环氧乙烷E甲醇(分数:1.00)A.B.C.D.E.8.不确定度来源不包括A采样B校准品C所用设备D环境条件E实验室间比对(分数:1.00)A.B.C.D.E.9.生物参考区间是A参考值分布的 90%中心区间B参考值分布的 95%中心区间C参考值分布的 96%中心区间D参考值分布的 97%中心区间E参考值分布的 99%中心区间(分数:1.00)A.B.C.D.E.10.精密度是用来表示测量结果中的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过失误差D恒定误差E线性误差(分数:1.00)A.B.C.D.E.11.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用A抗生素B抗毒素C类
4、毒素D细菌素E破伤风菌苗(分数:1.00)A.B.C.D.E.12.卡介苗发生A耐药性变异B毒力变异C形态结构变异D抗原性变异E菌落变异(分数:1.00)A.B.C.D.E.13.表示测量值与真值的一致程度是A准确度B精密度C随机误差D允许误差E系统误差(分数:1.00)A.B.C.D.E.14.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芽胞椭圆,位于菌体次极端A破伤风梭菌B炭疽芽孢杆菌C产气荚膜梭菌D肉毒梭菌E艰难梭菌(分数:1.00)A.B.C.D.E.15.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核质E细胞膜(分数:1.00)A.B.C.D.E.16.关于革兰阳性菌A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肽聚糖B有蛋白糖脂
5、质外膜C对青霉素不敏感D一般不产生外毒素E只有少量磷壁酸(分数:1.00)A.B.C.D.E.17.沙门菌属中的 Vi抗原属于A菌体抗原B鞭毛抗原C表面抗原DH 抗原EO 抗原(分数:1.00)A.B.C.D.E.18.不完全抗原的特点是A仅具有免疫原性B仅具有抗原性C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D与抗体不产生沉淀反应E病原微生物(分数:1.00)A.B.C.D.E.19.伤寒沙门菌A有 O、H、Vi 抗原B可用免疫血清鉴定菌型C有鞭毛D主要引起细胞免疫E以上均正确(分数:1.00)A.B.C.D.E.20.引起猩红热的是AA 群溶血性链球菌BB 群溶血性链球菌CD 群溶血性链球菌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E
6、变异链球菌(分数:1.00)A.B.C.D.E.21.L型细菌特性A需用低渗含血清培养基B抗原性不变C对青霉素敏感D呈高度多形性E以上均错(分数:1.00)A.B.C.D.E.22.与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有关的是A结核分枝杆菌索状因子B磷脂C蜡质 DD硫酸脑苷脂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E.23.脑膜炎球菌AG +肾形双球菌B专性需氧,普通培养基中不能生长C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D可分解甘露醇E标本直接涂片,细菌不可能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分数:1.00)A.B.C.D.E.24.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特点A异染颗粒B硫磺颗粒C内基小体D原体E始体(分数:1.00)A.B.C.D.E.25
7、.以下文件哪个是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AGB/T 15481:2005BCNAL/AC01:2005CGB/T 19001:2000DISO 15189:2007EISO/IEC 17025:2005(分数:1.00)A.B.C.D.E.26.有关耶尔森菌属的特性中,哪一项不正确A动力、25阳性,37阴性B动力、25阴性,37阳性C革兰阴性直或球杆菌D最适生长温度为 2829E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分数:1.00)A.B.C.D.E.二A红细胞数目B血浆总蛋白含量C血浆球蛋白含量D血浆白蛋白含量E血浆 NaCl含量(分数:1.00)(1).血液的黏滞性主要决定于(分数:0.50)A.B
8、.C.D.E.(2).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决定于(分数:0.50)A.B.C.D.E.A中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血小板(分数:1.50)(1).抵御化脓细菌侵入机体的一线细胞是(分数:0.50)A.B.C.D.E.(2).可释放组胺引起过敏症状的细胞是(分数:0.50)A.B.C.D.E.(3).能释放肝素的是(分数:0.50)A.B.C.D.E.A嗜酸粒细胞增高B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C异型淋巴细胞增高D嗜碱性粒细胞增多EAuer 小体(分数:1.50)(1).寄生虫感染时出现(分数:0.50)A.B.C.D.E.(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出现(分数:0.50)A.B
9、.C.D.E.(3).急性白血病时出现(分数:0.50)A.B.C.D.E.A本周蛋白尿B活动后出现尿蛋白,平卧后仍持续存在C过度活动后出现尿蛋白,平卧后消失D尿中以相对小分子量蛋白为主E尿中有 T-H糖蛋白(分数:1.50)(1).肾小管性蛋白尿的特点是(分数:0.50)A.B.C.D.E.(2).体位性蛋白尿的特点是(分数:0.50)A.B.C.D.E.(3).属于溢出性蛋白尿的是(分数:0.50)A.B.C.D.E.At(8;21)(q22;q22)BPh 染色体 t(9;22)(q34;q11)Ct(8;14)(q24;q32)Dt(3;3)(q21;q26)Et(15;17)(q22
10、;q12)(分数:1.50)(1).目前仅见于 AML-M3型白细胞,可作为 M3诊断标准的染色体异常为(分数:0.50)A.B.C.D.E.(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最重要的特异标记染色体为(分数:0.50)A.B.C.D.E.(3).大多数 Burkitt淋巴瘤染色体为(分数:0.50)A.B.C.D.E.A枸橼酸钠B肝素C草酸盐DDETA 盐E去纤维蛋白法(分数:2.00)(1).血气分析采血抗凝剂用(分数:0.50)A.B.C.D.E.(2).血氨测定时采血抗凝剂用(分数:0.50)A.B.C.D.E.(3).凝血检查采血抗凝剂用(分数:0.50)A.B.C.D.E.(4).TEG凝
11、血检查抗凝剂用(分数:0.50)A.B.C.D.E.A骨髓B脾C淋巴结D扁桃体E胸腺(分数:2.00)(1).T细胞发育成熟场所(分数:0.50)A.B.C.D.E.(2).B细胞发育成熟场所(分数:0.50)A.B.C.D.E.(3).体内分布最广的外周免疫器官(分数:0.50)A.B.C.D.E.(4).体内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分数:0.50)A.B.C.D.E.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肉毒素血症(分数:1.00)(1).白喉棒状杆菌引起(分数:0.50)A.B.C.D.E.(2).破伤风梭菌引起(分数:0.50)A.B.C.D.E.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8-2 答
12、案解析(总分:3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1.下述正确的为AA 群一志贺BB 群一福氏CC 群一鲍氏DD 群一宋内E以上均正确(分数:1.00)A.B.C.D.E. 解析:根据志贺菌抗原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四群 48个血清型(包括亚型)(见表 9-4)。A 群:又称痢疾志贺菌,通称志贺痢疾杆菌。不发酵甘露醇。有 12个血清型,其中 8型又分为三个亚型。B 群:又称福氏志贺菌,通称福氏痢疾杆菌。发酵甘露醇。有 15个血清型(含亚型及变种),抗原构造复杂,有群抗原和型抗原。根据型抗原的不同,分为 6型,又根据群抗原的不同将型分为亚型;X、Y 变种没有特异性抗原,仅有不同的群抗原。C 群:又称
13、鲍氏志贺菌,通称鲍氏痢疾杆菌。发酵甘露醇,有 18个血清型,各型间无交叉反应。D 群:又称宋内志贺菌,通称宋内痢疾杆菌。发酵甘露醇,并迟缓发酵乳糖,一般需要34 天。只有一个血清型。有两个变异相,即工相和相;相为 S型,相为 R型。2.可用于细菌分型分析的方法是A分离培养B直接涂片镜检C血清学试验D动物试验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 D.E.解析:3.引起肺炎的是A幽门螺杆菌B空肠弯曲菌C嗜肺军团菌D副溶血性弧菌E流感杆菌(分数:1.00)A.B.C. D.E.解析:嗜肺军团菌属于革兰阴性需氧菌,为胞内寄生菌。嗜肺军团菌引起军团病,该病流行于夏秋季,主要通过吸入带菌飞沫而感染。军
14、团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有时可以致命的肺炎。4.正态曲线总面积为 1%或 100%,则理论上曲线下面积为 2 的面积占总面积的A80.5%B85.5%C88.5%D90.5%E95.5%(分数:1.00)A.B.C.D.E. 解析:正态曲线下的面积有一定的分布规律:1 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68.2%;2 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95.5%;3 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99.7%。5.已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它的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所含杂质也已经定量,该物质为A校准物B控制物C一级参考物D二级参考物E样本(分数:1.00)A.B.C. D.E.解析:一级参考物是含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其含量由决定性
15、方法或由高度准确的若干方法确定,一级参考物均有证书。6.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呈金字塔形,自上而下依次为A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其他质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报告等)B程序文件质量手册其他质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报告等)C质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报告等)程序文件质量手册D质量手册质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报告等)程序文件E程序文件质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报告等)质量手册(分数:1.00)A. B.C.D.E.解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其他质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各种质量记录、报告等)。上下层之间相互衔接,上层次文件列出与
16、其有关的下一层次文件目录,下层文件说明其所依据的上一层的文件名称,下层文件是按上层文件规定的原则加以具体描述。7.不是常用的消毒剂有A高锰酸钾B碘酊C苯酚(石炭酸)D环氧乙烷E甲醇(分数:1.00)A.B.C.D.E. 解析:常用的消毒剂有:1%高锰酸钾、卤素类消毒剂:2%碘酊,酚类:石炭酸、醇类:75%乙醇。8.不确定度来源不包括A采样B校准品C所用设备D环境条件E实验室间比对(分数:1.00)A.B.C.D.E. 解析:不确定度来源可包括采样、样品制备、样品部分的选择、校准品、参考物质、输入量、所用设备、环境条件、样品状态和操作人员的变更。实验室问比对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9.生物参考区间是
17、A参考值分布的 90%中心区间B参考值分布的 95%中心区间C参考值分布的 96%中心区间D参考值分布的 97%中心区间E参考值分布的 99%中心区间(分数:1.00)A.B. C.D.E.解析: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中明确定义,生物参考区间是参考值分布的 95%中心区间。这是约定俗成的,某种特定情况下,对参考区间另外取值或不对称取值可能更为适当。10.精密度是用来表示测量结果中的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过失误差D恒定误差E线性误差(分数:1.00)A.B. C.D.E.解析: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中的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时,所得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11.破伤
18、风特异性治疗,可用A抗生素B抗毒素C类毒素D细菌素E破伤风菌苗(分数:1.00)A.B. C.D.E.解析:预防用药:破伤风类毒素,平时对容易受外伤的人员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注射,使其产生免疫力,一旦伤后感染破伤风梭菌,体内抗毒素可以中和破伤风外毒素,保护机体不发病。12.卡介苗发生A耐药性变异B毒力变异C形态结构变异D抗原性变异E菌落变异(分数:1.00)A.B. C.D.E.解析: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用以预防结核病,是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反复传代 230次,历时 13年所获得的一株毒力减弱而抗原性完整的变异株。此结核菌株对人不致病,但预防接种后可使
19、人获得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卡介苗是毒力变异株。13.表示测量值与真值的一致程度是A准确度B精密度C随机误差D允许误差E系统误差(分数:1.00)A. B.C.D.E.解析: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准确度不能以数字表达,它往往以不确定度来衡量,以不确定度的数据表达。14.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芽胞椭圆,位于菌体次极端A破伤风梭菌B炭疽芽孢杆菌C产气荚膜梭菌D肉毒梭菌E艰难梭菌(分数:1.00)A.B.C. D.E.解析:破伤风梭菌细长,有周鞭毛,无荚膜。芽胞在菌体顶端,呈圆形,使整个细菌体呈鼓槌状。炭疽芽孢杆菌革兰阳性大杆菌,普通培养形成不膨出菌
20、体的圆形中央芽胞。产气荚膜梭菌是能产生芽胞的革兰阳性粗大梭菌,单独或成双排列,两段钝圆,芽胞大,卵圆形,位于次极端。15.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核质E细胞膜(分数:1.00)A.B.C. D.E.解析:芽胞对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具有强大抵抗力。16.关于革兰阳性菌A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肽聚糖B有蛋白糖脂质外膜C对青霉素不敏感D一般不产生外毒素E只有少量磷壁酸(分数:1.00)A. B.C.D.E.解析:肽聚糖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基本成分。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无脂蛋白,一般产生外毒素,磷壁酸含量多。17.沙门菌属中的 Vi抗原属于A菌体抗原B鞭毛抗原C表面抗
21、原DH 抗原EO 抗原(分数:1.00)A.B.C. D.E.解析:沙门菌属的抗原主要有三种:菌体 O抗原、鞭毛 H抗原、表面抗原(Vi 抗原、M 抗原和 5抗原等)。18.不完全抗原的特点是A仅具有免疫原性B仅具有抗原性C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D与抗体不产生沉淀反应E病原微生物(分数:1.00)A.B. C.D.E.解析:某些物质在独立存在时只具有反应原性(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这些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19.伤寒沙门菌A有 O、H、Vi 抗原B可用免疫血清鉴定菌型C有鞭毛D主要引起细胞免疫E以上均正确(分数:1.00)A.B.C.D.E. 解析:伤寒沙门菌无芽胞,一般有鞭毛,无荚膜,多数有菌毛
22、,革兰阴性沙门菌。主要有 O和 H两种抗原。少数菌具有表面抗原,功能与大肠埃希菌的 K抗原相似,一般认为与毒力有关,故称抗原,我国已发现26个菌组、161 个血清型。伤寒或副伤寒病后有牢固的免疫性,很少再感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表现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胞内酶数量增多,活性增强,从而杀死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20.引起猩红热的是AA 群溶血性链球菌BB 群溶血性链球菌CD 群溶血性链球菌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E变异链球菌(分数:1.00)A. B.C.D.E.解析:猩红热为 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1.L型细菌特性A需用低渗含血清培养基B抗原性不变C对青霉素敏感
23、D呈高度多形性E以上均错(分数:1.00)A.B.C.D. E.解析:革兰阴性菌 L型细菌,因其肽聚糖层受损后外膜仍存在,在低渗环境中仍有一定的抵抗力。革兰阳性菌的 L型细菌,必须在高渗环境中才可存活。形态发生改变,呈多形性。L 型细菌为细胞壁缺陷细菌,细胞壁部分或完全缺陷,此时细菌的抗原性发生改变。22.与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有关的是A结核分枝杆菌索状因子B磷脂C蜡质 DD硫酸脑苷脂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E. 解析:结核分枝杆菌无内毒素和外毒素,也不产生侵袭性酶,其致病性主要与其细胞壁内含大量脂质有关。其主要的脂质包括:磷脂:可刺激单核细胞增生,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形成
24、有关。分枝菌酸:与抗酸染色性有关。索状因子:可破坏细胞线粒体膜,与慢性肉芽肿形成有关。硫酸脑苷酯:抑制吞噬溶酶体形成,具有抗吞噬作用。蜡质 D,可刺激机体的迟发型超敏反应。23.脑膜炎球菌AG +肾形双球菌B专性需氧,普通培养基中不能生长C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D可分解甘露醇E标本直接涂片,细菌不可能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分数:1.00)A.B. C.D.E.解析:脑膜炎奈瑟菌是 G-肾形双球菌,专性需氧,5%CO 2条件下生长温度为 37,低于 30不生长。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弱。对干燥、热力、消毒剂等均敏感。在温室中 3h即死亡;标本直接涂片,细菌可位于中性粒细胞内。24.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特点A
25、异染颗粒B硫磺颗粒C内基小体D原体E始体(分数:1.00)A. B.C.D.E.解析:白喉棒状杆菌的菌体细长略弯,末端膨大呈棒状,革兰染色为阳性,应用亚甲蓝染色或奈瑟染色,可见深染色异染颗粒。25.以下文件哪个是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AGB/T 15481:2005BCNAL/AC01:2005CGB/T 19001:2000DISO 15189:2007EISO/IEC 17025:2005(分数:1.00)A.B.C.D. E.解析:GB/T 15481:2005 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CNAL/AC01:2005 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GB/T 19001:20
26、00 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IEC 17025:2005 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只有 D是正确答案。26.有关耶尔森菌属的特性中,哪一项不正确A动力、25阳性,37阴性B动力、25阴性,37阳性C革兰阴性直或球杆菌D最适生长温度为 2829E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分数:1.00)A.B. C.D.E.解析:耶尔森菌属最适生长温度为 2030,25培养时形成周鞭毛,呈翻滚旋转状运动,37培养无动力,无芽胞、无荚膜的革兰阴性球杆菌,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二A红细胞数目B血浆总蛋白含量C血浆球蛋白含量D血浆白蛋白含量E血浆 NaCl含量(分数:1.00)(1).血液的黏滞性主要决定
27、于(分数:0.50)A. B.C.D.E.解析:(2).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决定于(分数:0.50)A.B.C.D. E.解析:A中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血小板(分数:1.50)(1).抵御化脓细菌侵入机体的一线细胞是(分数:0.50)A. B.C.D.E.解析:(2).可释放组胺引起过敏症状的细胞是(分数:0.50)A.B. C.D.E.解析:(3).能释放肝素的是(分数:0.50)A.B. C.D.E.解析:A嗜酸粒细胞增高B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C异型淋巴细胞增高D嗜碱性粒细胞增多EAuer 小体(分数:1.50)(1).寄生虫感染时出现(分数:0.50)A. B.C
28、.D.E.解析:当发生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寄生虫感染时,肠寄生虫抗原与肠壁内结合 IgE的肥大细胞接触,使后者脱颗粒而释放组胺,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出现(分数:0.50)A.B.C. D.E.解析: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增高最为显著。(3).急性白血病时出现(分数:0.50)A.B.C.D.E. 解析:Auer 小体是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呈紫红色的细杆状物质,它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A本
29、周蛋白尿B活动后出现尿蛋白,平卧后仍持续存在C过度活动后出现尿蛋白,平卧后消失D尿中以相对小分子量蛋白为主E尿中有 T-H糖蛋白(分数:1.50)(1).肾小管性蛋白尿的特点是(分数:0.50)A.B.C.D. E.解析:(2).体位性蛋白尿的特点是(分数:0.50)A.B.C. D.E.解析:(3).属于溢出性蛋白尿的是(分数:0.50)A. B.C.D.E.解析:肾小管性蛋白尿表现为小分子量蛋白重吸收障碍,如 1微球蛋白, 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体位性蛋白尿表现为长时间站立压迫肾静脉而出现一过性蛋白尿,属生理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是指血中出现了大量的中小分子蛋白,超出了肾的重吸收能力,如本
30、周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等。At(8;21)(q22;q22)BPh 染色体 t(9;22)(q34;q11)Ct(8;14)(q24;q32)Dt(3;3)(q21;q26)Et(15;17)(q22;q12)(分数:1.50)(1).目前仅见于 AML-M3型白细胞,可作为 M3诊断标准的染色体异常为(分数:0.50)A.B.C.D.E. 解析:目前仅见于 AML-M3型白细胞,可作为 M3诊断标准的染色体异常为:t(15;17)(q22;q12)。(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最重要的特异标记染色体为(分数:0.50)A.B. C.D.E.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最重要的特异标记
31、染色体为:Ph 染色体 t(9;22)(q34;q11)。(3).大多数 Burkitt淋巴瘤染色体为(分数:0.50)A.B.C. D.E.解析:大多数 Burkitt淋巴瘤染色体为:t(8;14)(q24;q32)。A枸橼酸钠B肝素C草酸盐DDETA 盐E去纤维蛋白法(分数:2.00)(1).血气分析采血抗凝剂用(分数:0.50)A.B. C.D.E.解析:(2).血氨测定时采血抗凝剂用(分数:0.50)A.B. C.D.E.解析:(3).凝血检查采血抗凝剂用(分数:0.50)A. B.C.D.E.解析:(4).TEG凝血检查抗凝剂用(分数:0.50)A.B. C.D.E.解析:枸橼酸钠能
32、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抗凝比例为 1:9或 1:4适用于红细胞沉降率、凝血检查,是输血保养液的成分。肝素:是加强抗凝血酶(AT-)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适用于大部分生化、血气、血氨检测。A骨髓B脾C淋巴结D扁桃体E胸腺(分数:2.00)(1).T细胞发育成熟场所(分数:0.50)A.B.C.D.E. 解析:胸腺是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促进 T细胞生成 CD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T 细胞抗原受体和 T细胞其他受体(如丝裂原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细胞因子受体);胸腺激素与胸腺产生的细胞
33、因子由协同作用,使 T细胞生长、分化发育,进一步分化成成熟的 T细胞亚群,并自胸腺运输到外周淋巴器官及组织,发挥细胞免疫功能,并辅助调节体液免疫功能。(2).B细胞发育成熟场所(分数:0.50)A. B.C.D.E.解析:骨髓是哺乳动物和人的造血器官,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由骨髓基质细胞构成微循环,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生成更多多能造血干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熟为各种血细胞和生成 B淋巴细胞。(3).体内分布最广的外周免疫器官(分数:0.50)A.B.C. D.E.解析:淋巴结属外周免疫器官,位于淋巴管汇集部位,是淋巴细胞定居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的场所。淋巴结遍布全身,所以淋巴结是体内分布最广的外周免疫器官。(4).体内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分数:0.50)A.B. C.D.E.解析:脾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 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肉毒素血症(分数:1.00)(1).白喉棒状杆菌引起(分数:0.50)A. B.C.D.E.解析:(2).破伤风梭菌引起(分数:0.50)A. B.C.D.E.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