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专业知识-5-1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下列方法不属于血糖检测方法的是 A氧化酶法 B己糖激酶法 C邻甲苯胺法 D比浊法 E干化学法(分数:1.00)A.B.C.D.E.2.下列叙述中,属于内毒素的是 A细胞内作用酶类 B膜作用酶类 C诱导性物质 D脂多糖 E细胞外酶(分数:1.00)A.B.C.D.E.3.溶血对血清中哪种酶的活性影响最大 ALPS BLD CAST DAMY EALT(分数:1.00)A.B.C.D.E.4.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至少采集血培养 A1 次 B2 次 C3 次 D4 次 E5 次(分数:1.00)A.B
2、.C.D.E.5.鉴定曲霉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沙保弱培养基 B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C尿素琼脂 D左旋多巴-枸橼酸铁和咖啡酸培养基 E察氏琼脂(分数:1.00)A.B.C.D.E.6.患者男性,78 岁。因发烧 3天前来就诊。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血液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血涂片发现明显的核左移及毒性改变,说明机体 A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差 B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良好 C感染较局限,机体反应性差 D感染较局限,机体反应性良好 E与机体反应性无关(分数:1.00)A.B.C.D.E.7.导致旅游者腹泻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 B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 C侵袭性大肠杆
3、菌(EIEC) D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E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分数:1.00)A.B.C.D.E.8.关于 Ph染色体,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 A仅出现于中性粒细胞 B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特有的异常染色体 C大多数为 t(9;22)(q34;q11)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后,Ph 染色体消失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缓解后,Ph 染色体消失(分数:1.00)A.B.C.D.E.9.定时散射比浊分析采用的是 A免疫扩散与散射比浊分析相结合的技术 B免疫吸附与散射比浊分析相结合的技术 C免疫沉淀与散射比浊分析相结合的技术 D区带免疫分析与散射比浊相结合的技术 E凝集与散射比浊分析相
4、结合的技术(分数:1.00)A.B.C.D.E.1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所测定的特异光信号是 A短寿命荧光 B长寿命荧光 C中寿命荧光 D本底荧光 E衰变荧光(分数:1.00)A.B.C.D.E.11.一般正常成年人血清中,各肌酸激酶同工酶活力之间的关系为 ACK-MMCK-MBCK-BB BCK-MMCK-MBCK-BB CCK-MMCK-BBCK-MB DCK-MBCK-MMCK-BB ECK-MBCK-BBCK-MM(分数:1.00)A.B.C.D.E.12.散发性致死性脑炎最常见的原因是 A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C单纯疱疹病毒 1型(HSV-
5、1)感染 D流行性脑膜炎病毒感染 E狂犬病毒感染(分数:1.00)A.B.C.D.E.13.以 2种浓度的质控物对某检验项目进行室内质控时,下列图形中箭头所指的“点”违背 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的质控规则的是(分数:1.00)A.B.C.D.E.14.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损害机体的 A呼吸系统 B泌尿系统 C消化系统 D神经系统 E生殖系统(分数:1.00)A.B.C.D.E.15.二期止血缺陷是指 A单纯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B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C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D凝血和纤溶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E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
6、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分数:1.00)A.B.C.D.E.16.对于急诊抢救病人,来不及作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可输注 AO 型全血 BO 型红细胞+A 型血浆 CO 型红细胞+AB 型血浆 DAB 型红细胞+O 型血浆 EAB 型红细胞+B 型血浆(分数:1.00)A.B.C.D.E.17.在细菌生长曲线中菌数增加最快的是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对数期和稳定期(分数:1.00)A.B.C.D.E.18.介导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AB 细胞 B巨噬细胞 CT 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NK 细胞(分数:1.00)A.B.C.D.E.19.检测 HBV血清学标志物最常用的
7、方法为 A免疫荧光法 BELISA C中和试验 D免疫印迹试验 E放射免疫法(分数:1.00)A.B.C.D.E.20.下列描述为 2型糖尿病的特征的是 A胰岛素释放试验为低水平 B空腹胰岛素可正常、稍低或稍高,服糖后呈延迟释放 C空腹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血糖比值大于 0.4 D每天胰岛素分泌总量 4050U E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分数:1.00)A.B.C.D.E.21.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全血细胞减少 B骨髓在某些部位可见增生灶 C骨髓非造血细胞增多 D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增加 E巨核细胞多数增加(分数:1.00)A.B.C.D.E.22.真菌的常量肉汤稀释法
8、药敏试验中,二性霉素 B的 MIC判断标准为 A80%MIC 判断标准 B抑制测试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C抑制测试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D杀死 99.9%原始种入细菌 E肉眼看不到细菌明显生长(分数:1.00)A.B.C.D.E.23.用于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的稀释缓冲液,除了含有适量的氯化钠和具有一定的 pH外,还需含有少量 A钾离子 B钙离子和镁离子 C铜离子 D铁离子 E钠离子(分数:1.00)A.B.C.D.E.24.关于设定 Levey-Jenning质控图的中心线的原则,下列正确的是 A以该实验室现行的测定体系来确定均值 B使用厂家建议的数据作为均值 C由参考实验室确定质
9、控物均值 D使用前一批号质控血清的均值 E使用当前批号质控血清的均值(分数:1.00)A.B.C.D.E.25.关于消毒灭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70%乙醇杀菌效果比 100%乙醇好 B高压蒸汽灭菌杀菌温度是 121 C巴氏消毒法可杀死乳品中的病原菌,但不能杀死所有细菌 D碘液使细菌 DNA的胸腺嘧啶(T)形成二聚体而杀菌 E去污剂能破坏细菌细胞膜(分数:1.00)A.B.C.D.E.26.关于免疫增殖性疾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仅 T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 B仅 B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 C仅巨噬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 D仅粒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 E免疫器官、组织或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分数:1.00
10、)A.B.C.D.E.27.在溶血素滴定时,下述情况定为一个溶血单位的是 A完全溶血的最高稀释度 B完全不溶血的最高稀释度 C部分溶血的最高稀释度 D微溶血的最高稀释度 E完全不溶血的最低稀释度(分数:1.00)A.B.C.D.E.28.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发生慢,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B应有抗体、补体参与 C有效应 T细胞及单核细胞参与 D与 IL-2等细胞因子及颗粒酶等细胞毒性介质有关 E局部损害是以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分数:1.00)A.B.C.D.E.29.与红细胞有关的形态异常是 AHowell-Jolly body Btoxic granulation CPelg
11、er- anomaly D (分数:1.00)A.B.C.D.E.30.下列关于泌尿道恶性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o A腺癌最常见o B肾实质性肿瘤最常见o C鳞癌最常见o D95%以上来源于上皮组织o E尿中易见肾癌细胞(分数:1.00)A.B.C.D.E.31.下列有关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发病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o A疾病的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异常增多的 M蛋白o B细胞异常增殖o CM 蛋白主要来源于脾细胞的恶性增生o D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 M区带o E尿液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 M区带(分数:1.00)A.B.C.D.E.32.可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原因不包括o A淋巴组织的恶
12、性肿瘤o B免疫抑制剂的使用o C大剂量抗生素的应用o D严重创伤性感染o E遗传因素(分数:1.00)A.B.C.D.E.33.在应用速率法测定乳酸脱氢酸(PL)活性时,将 NADH氧化为 NAD,引起o A340nm 吸光度增加o B340nm 吸光度降低o C405nm 吸光度增加无改变o D405nm 吸光度降低o E该方法设计不合理,无相应波长吸光度改变(分数:1.00)A.B.C.D.E.34.接触系统的凝血因子是指o A因子、o B因子、o C因子、PK、HMWKo D因子、PK、HMWKo E因子 PK、(分数:1.00)A.B.C.D.E.35.分子量为 200的某种有机物配
13、成 1mmol/L的水溶液,用 0.5cm的光径的比色体,使用某一波长光源,测得吸光度为 0.100,该物质的摩尔消化系数为o A20o B100o C200o D400o E10(分数:1.00)A.B.C.D.E.36.消化道恶性肿瘤首选的筛检指标是o A大便隐血试验o B消化道内镜检查o C血清 CEAo D血清 CA199o E消化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分数:1.00)A.B.C.D.E.37.下列关于培养基性能试验说法不正确的是o A分离培养基应每周测试一次o B鉴别培养基需每批及每月测试一次o C如需观察多项性能,可使用多种菌株完成o D每批新购、新配的培养基,均应用已知性质的标准菌株
14、进行预测o E用于测试分离培养基性能的菌株,原则上应使用预期最容易生长的细菌菌种,并且应多量生长(分数:1.00)A.B.C.D.E.38.NAP检测在下列疾病鉴别中应用正确的是o A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前者明显下降且常为零分,后者明显增加o B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前者无明显变化,后者常增加o C恶性淋巴瘤与恶性组织细胞病:前者常下降,后者常增加o D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前者明显增加(尤其是化脓性感染),后者常无明显变化o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前者无明显变化,后者常增加(分数:1.00)A.B.C.D.E.39.患者红细胞与抗 A产生凝
15、集,与抗 B不产生凝集,其血清与 A型红细胞不产生凝集、与 B红细胞产生凝集,则此患者的血型为o AA 型o BB 型o CO 型o DAB 型o E孟买型(分数:1.00)A.B.C.D.E.40.人体红细胞代谢过程中衰老红细胞的破坏部位是o A骨髓o B肝脏o C脾脏o D肾脏o E淋巴(分数:1.00)A.B.C.D.E.41.WHO推荐的 OGTT试验给受试者口服的葡萄糖量是o A75mgo B150mgo C75go D100go E150g(分数:1.00)A.B.C.D.E.42.巨核细胞祖细胞培养显示 CFU-MK增加,常见于o A再生障碍性贫血o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o C急
16、性粒细胞白血病o D骨髓纤维化o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数:1.00)A.B.C.D.E.43.患者静脉抽血时多采用坐位。站立 15分钟后抽血,可使血脂浓度约可提高o A4%o B8%o C12%o D16%o E20%(分数:1.00)A.B.C.D.E.44.下列细菌感染易出现内毒素血症的是o A金黄色葡萄球菌o B痢疾志贺菌o C变形杆菌o D大肠埃希菌o E铜绿假单胞菌(分数:1.00)A.B.C.D.E.45.骨髓中多见细胞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 1530m,胞浆丰富,染蓝色或灰色,含多量大小不等的嗜苯胺蓝颗粒,紫红色而密集,多分布于胞质的一端、核周围或遮盖胞核,有的含有短而粗的 Au
17、er小体,酷似柴捆样的白血病细胞,这种细胞最可能见于o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o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o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o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o E红白血病(M6)(分数:1.00)A.B.C.D.E.46.细菌的结构成分中,缺少时仍可生存的是o A细胞膜o B细胞壁o C细胞质o D核质o E核蛋白体(分数:1.00)A.B.C.D.E.47.关于荧光免疫自动化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o A是将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与荧光物质发光分析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的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o B激发光和发射光的波长相同o C波长的司脱克位移越大,发射光的特异性越强o D最常用的
18、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和荧光偏振免疫测定两种类型o E在发光反应中一定具有激发光使荧光物质产生发射光(分数:1.00)A.B.C.D.E.48.类关节腔积液常见于o AReiter 综合征o B血友病o C晶体性关节炎o D系统性红斑狼疮o E化脓性关节炎(分数:1.00)A.B.C.D.E.49.对抗凝血酶作用不敏感的因子o A因子ao B因子ao C因子ao D因子ao E因子a(分数:1.00)A.B.C.D.E.5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所测定的特异光信号来自o AFITCo BTRITCo CRB 200o D镧系元素o EAMPPD(分数:1.00)A.B.C.D.E.中级临床医学
19、检验主管技师专业知识-5-1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下列方法不属于血糖检测方法的是 A氧化酶法 B己糖激酶法 C邻甲苯胺法 D比浊法 E干化学法(分数:1.00)A.B.C.D. E.解析:2.下列叙述中,属于内毒素的是 A细胞内作用酶类 B膜作用酶类 C诱导性物质 D脂多糖 E细胞外酶(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内毒素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当细胞死亡裂解后才能释放出来。3.溶血对血清中哪种酶的活性影响最大 ALPS BLD CAST DAMY EALT(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红细胞中糖的代谢主要为
20、无氧酵解,LD 酶含量丰富,溶血后大量的 LD溢出,造成血清中LD活力升高明显。其余四种酶影响没有 LD显著。4.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至少采集血培养 A1 次 B2 次 C3 次 D4 次 E5 次(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在应用抗生素前 24小时内分次采取3个或更多血标本。5.鉴定曲霉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沙保弱培养基 B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C尿素琼脂 D左旋多巴-枸橼酸铁和咖啡酸培养基 E察氏琼脂(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曲霉菌的实验室检测。曲霉菌感染标本接种于沙保琼脂上室温培养,菌落
21、生长快,呈毛状,一般为黄绿色。镜检可见特征性的分生孢子头和足细胞。移种于察氏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根据菌落形态、镜下特征可鉴定到种。6.患者男性,78 岁。因发烧 3天前来就诊。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血液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血涂片发现明显的核左移及毒性改变,说明机体 A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差 B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良好 C感染较局限,机体反应性差 D感染较局限,机体反应性良好 E与机体反应性无关(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白细胞计数降低伴有明显的核左移称退行性核左移,多见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的严重感染,如伤寒、伴中毒性休克的败血症。出现退行性核左移说明感染严重而机体反应性差
22、。7.导致旅游者腹泻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 B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 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D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E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致腹泻大肠埃希菌种类及致病特征。ETEC 是导致旅游者腹泻最常见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种,其他 EPEC和 EAEC可引起婴儿腹泻,EIEC 可引起志贺样腹泻,EHEC 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8.关于 Ph染色体,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 A仅出现于中性粒细胞 B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特有的异常染色体 C大多数为 t(9;22)(q34;q11) D慢
23、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后,Ph 染色体消失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缓解后,Ph 染色体消失(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G 组染色体还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1971 年奥瑞尔登(ORiordon)利用荧光显带法确认Ph染色体实际上是第 22号染色体长臂缺失大段后剩余的部分。1973 年罗利(Rowley)发现,缺失下来的那部分通常易位到 9号染色体长臂的末端,形成 t(9;22)(q34;q11)。9.定时散射比浊分析采用的是 A免疫扩散与散射比浊分析相结合的技术 B免疫吸附与散射比浊分析相结合的技术 C免疫沉淀与散射比浊分析相结合的技术 D区带免疫分析与散射比浊相结合的技术
24、 E凝集与散射比浊分析相结合的技术(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定时散射比浊是在测定散射信号的时间不与抗原-抗体反应时间同步进行,而是推迟几秒钟后开始测定峰值信号来排除抗原-抗体反应的不稳定阶段,其目的是将检测误差降至最低。1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所测定的特异光信号是 A短寿命荧光 B长寿命荧光 C中寿命荧光 D本底荧光 E衰变荧光(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采用荧光寿命长的镧系元素,待荧光寿命短的非特异本底荧光衰退后再测定长寿命阳性荧光信号,具有较高灵敏度。11.一般正常成年人血清中,各肌酸激酶同工酶活力之间的关系为 ACK-M
25、MCK-MBCK-BB BCK-MMCK-MBCK-BB CCK-MMCK-BBCK-MB DCK-MBCK-MMCK-BB ECK-MBCK-BBCK-MM(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CK-MM 约占总 CK活力的 95%,CK-MB 约占总 CK活力的 5%以下,CK-BB 约占总 CK活力的 1%以下。12.散发性致死性脑炎最常见的原因是 A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C单纯疱疹病毒 1型(HSV-1)感染 D流行性脑膜炎病毒感染 E狂犬病毒感染(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是世界范围最多见
26、的致死性散发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单纯疱疹病毒(HSV-1)引起的脑实质急性感染性病变。最常侵犯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导致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及/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或出血性脑炎。13.以 2种浓度的质控物对某检验项目进行室内质控时,下列图形中箭头所指的“点”违背 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的质控规则的是(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以 1种浓度的质控物对某检验项目进行室内质控时,Westgard 推荐 6个基本质控规则。当在同一分析批采用 2种浓度的质控物检验时,“Westgard 规则”进行了补充;用 22s规则判断时,当高、低
27、两个质控物的测定值同时超过*+2s 或*-2s,则判断为失控;用 R4s规则判断时,当高、低两个质控物的测定值一个超过*+2s,而另一个超过*-2s,则判断为失控。故本题答案为 C。14.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损害机体的 A呼吸系统 B泌尿系统 C消化系统 D神经系统 E生殖系统(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肉毒梭菌致病机制。肉毒梭菌产生的主要致病物质为肉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经肠道吸收后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经肌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迟缓性麻痹。15.二期止血缺陷是指 A单纯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B血管壁和血小
28、板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C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D凝血和纤溶异常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E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分数:1.00)A.B.C.D. E.解析:16.对于急诊抢救病人,来不及作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可输注 AO 型全血 BO 型红细胞+A 型血浆 CO 型红细胞+AB 型血浆 DAB 型红细胞+O 型血浆 EAB 型红细胞+B 型血浆(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对于急诊抢救病人,来不及作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应输注没有抗原的红细胞和没有抗体的血浆,即 O型红细胞+AB 型血浆。17.在细菌生长曲线中菌数增加最
29、快的是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对数期和稳定期(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细菌生长分为四期,其中对数期生长迅速,细菌繁殖最快,形态最典型,因此常被用于观察和鉴别。18.介导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AB 细胞 B巨噬细胞 CT 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NK 细胞(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在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时,引起排斥反应最强的同种抗原当属 HLA,T 细胞对带有同种异基因HLA的细胞具有超常的反应性和有效的细胞毒作用。通过直接识别,活化以 CD8+CTL为主的 T细胞,参与强烈的急性排斥反应。而间接识别则以活化 CD4+为主,在
30、慢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19.检测 HBV血清学标志物最常用的方法为 A免疫荧光法 BELISA C中和试验 D免疫印迹试验 E放射免疫法(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目前在国内的临床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成本低。20.下列描述为 2型糖尿病的特征的是 A胰岛素释放试验为低水平 B空腹胰岛素可正常、稍低或稍高,服糖后呈延迟释放 C空腹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血糖比值大于 0.4 D每天胰岛素分泌总量 4050U E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2 型糖
31、尿病的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有胰岛素抵抗。21.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全血细胞减少 B骨髓在某些部位可见增生灶 C骨髓非造血细胞增多 D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增加 E巨核细胞多数增加(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骨髓增生减退,造血细胞减少,尤其是巨核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22.真菌的常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中,二性霉素 B的 MIC判断标准为 A80%MIC 判断标准 B抑制测试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C抑制测试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D杀死 99.9%原始种入细菌 E肉眼看不到细菌明显生长(分数
32、:1.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抗真菌药敏试验。二性霉素 B的 MIC为抑制测试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5-FC和吡咯类通常采用 80%MIC判断标准。23.用于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的稀释缓冲液,除了含有适量的氯化钠和具有一定的 pH外,还需含有少量 A钾离子 B钙离子和镁离子 C铜离子 D铁离子 E钠离子(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钙离子和镁离子对活化补体和稳定溶血系统具有重要作用。24.关于设定 Levey-Jenning质控图的中心线的原则,下列正确的是 A以该实验室现行的测定体系来确定均值 B使用厂家建议的数据作为均值 C由参考实验
33、室确定质控物均值 D使用前一批号质控血清的均值 E使用当前批号质控血清的均值(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设定质控图的中心线,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建立质控图的中心线。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现行的测定方法进行确定。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只能作为中心线的参考。常规中心线的建立:以最初20个数据和 3至 5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计均值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中心线。25.关于消毒灭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70%乙醇杀菌效果比 100%乙醇好 B高压蒸汽灭菌杀菌温度是 121 C巴氏消毒法可杀死乳品中的病原菌,但不能杀死所有细菌 D碘液使细菌 DNA的胸腺嘧啶(T)形成二
34、聚体而杀菌 E去污剂能破坏细菌细胞膜(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碘液杀菌的原理是损害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渗透性,破坏其生理功能,从而起到消毒灭菌作用。26.关于免疫增殖性疾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仅 T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 B仅 B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 C仅巨噬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 D仅粒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 E免疫器官、组织或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病(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免疫增殖性疾病主要指因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所引起的疾病。27.在溶血素滴定时,下述情况定为一个溶血单位的是 A完全溶血的最高稀释度 B完全不溶血的最高稀释度 C部分溶血的最高稀释度
35、D微溶血的最高稀释度 E完全不溶血的最低稀释度(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溶血素滴定时,以完全溶血的最高稀释度为一个溶血单位。28.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发生慢,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B应有抗体、补体参与 C有效应 T细胞及单核细胞参与 D与 IL-2等细胞因子及颗粒酶等细胞毒性介质有关 E局部损害是以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型超敏反应过程与细胞免疫基本一致,无抗体、补体参与,由效应 T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引起;局部损害是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29.与红细胞有关的形态异常是 AHowell-Jolly body Btoxic granulation CPelger- anomaly D (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除 A外其余细胞形态异常均属于白细胞形态异常。30.下列关于泌尿道恶性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o A腺癌最常见o B肾实质性肿瘤最常见o C鳞癌最常见o D95%以上来源于上皮组织o E尿中易见肾癌细胞(分数:1.0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