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专业知识-3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用微量高速离心法检测红细胞比容要求相对离心力 RCF为(分数:1.50)A.5000gB.7500gC.10000gD.12000gE.15000g2.RDW叙述错误的是(分数:1.50)A.RDW可用于缺铁性贫血筛选试验B.RDW正常,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小C.用 MCV/RDW进行贫血分类可替代所有贫血分类法D.可用于缺铁性贫血与轻度地中海性贫血的鉴别诊断E.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RDW正常3.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50)A.显微镜计数方法,试管法优于玻片法B.油镜下计数 10
2、0个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C.WHO推荐的染料新亚甲蓝染液D.使用 Miller窥盘辅助显微镜计数可提高精密度E.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比百分比应用价值更大4.外周血检查中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最可能诊断的疾病是(分数:1.50)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溶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慢性病性贫血5.下列现象与白细胞无关的是(分数:1.50)A.Auer小体B.杜勒小体C.中毒颗粒D.Howell-Jolly小体E.棒状小体6.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白细胞总数超过 20.0109/L时,一般应分类计数 200个白细胞 B.当血涂片上发现幼稚红细胞时,应列入
3、白细胞分类总数中,并报告百分率 C.快速染色法无法确定的细胞,应用瑞-吉染色复查 D.要避免重复计数,玻片应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线移动 E.经染色后在油镜下进行分类(分数:1.50)A.B.C.D.E.7.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到中幼粒细胞均有合成 DNA的能力,这类粒细胞应属于(分数:1.50)A.分裂池B.成熟池C.贮存池D.循环池E.边缘池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分数:1.50)A.白细胞中仅有中性粒细胞具有运动功能B.红斑狼疮细胞的形成常需中性粒细胞的参与C.嗜酸性粒细胞吞噬能力比中性粒细胞差D.嗜碱性粒细胞含有组胺样和肝素样物质E.粒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9.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
4、胞10%常见于(分数:1.50)A.病毒性肝炎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C.病毒性感冒D.化脓性感染E.心肌梗死10.对嗜碱性粒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1.50)A.直径为 1012m,略小于中性粒细胞B.细胞质颗粒量少,大小不均,染蓝黑色C.胞质较少,常呈淡红或淡紫色D.核分叶清楚,形态规则E.嗜碱性粒细胞内的颗粒含有组胺、肝素11.一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杆状核粒细胞10%伴有中毒性改变,推测核象改变最可能为(分数:1.50)A.核左移B.重度核左移C.中度核左移D.重度核右移E.中度核右移12.APTT:62 秒,正常对照 42秒,PT:15 秒,正常对照 12秒,提示不缺
5、乏(分数:1.50)A.因子B.因子C.因子D.因子E.因子13.L1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白血病细胞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分数:2.00)A.偏小,大小均一B.偏大,大小均一C.偏大,大小不均一D.大小不均E.偏小,大小不均14.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数至少大于 A.500109/L B.800109/L C.1000109/L D.1200109/L E.1300109/L(分数:2.00)A.B.C.D.E.15.型异型淋巴细胞是指(分数:2.00)A.原始细胞型B.幼淋巴细胞样型C.单核细胞样型D.泡沫型E.不能分类型16.区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最简便有效的检查项目是
6、(分数:2.00)A.外周血细胞学检查B.骨髓细胞学检查C.外周血涂片 NAP染色D.染色体检查E.DNA检查17.下列不符合尼曼-匹克细胞形态特征的是(分数:2.00)A.胞体大,直径 2090mB.胞体呈圆形或三角形C.胞核较大D.胞质丰富E.胞质呈泡沫状或蜂窝状18.下列与血小板收缩功能有关的物质是(分数:2.00)A.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B.血小板促生长因子和凝血酶致敏蛋白C.血小板第 4因子和 血小板球蛋白D.血小板膜磷脂和膜糖蛋白E.血小板 -颗粒和 -颗粒19.在体内,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分数:2.00)A.因子B.因子C.因子D.因子E.因子20.抗凝血酶不能灭活的因子是(分数
7、:2.00)A.因子aB.因子aC.因子aD.因子aE.因子a21.肝受损时,血中蛋白质的主要改变是(分数:2.00)A.清蛋白含量升高B.球蛋白含量下降C.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下降D.清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含量升高或相对升高E.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都正常22.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分数:2.00)A.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明显B.血中胆素原剧减C.尿中胆红素增加D.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加E.粪便颜色变浅23.阻塞性黄疸的原因是(分数:2.00)A.肝静脉阻塞B.大量红细胞破坏C.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D.肝内外胆道阻塞E.肝动脉阻塞24.WHO推荐的 OGTT试验给受试者口服的葡萄糖量是(分
8、数:2.00)A.75mgB.150mgC.75gD.100gE.150g25.血清糖化蛋白测定可用于反映机体血糖平均水平的时间段为(分数:2.00)A.23WB.45WC.69WD.89WE.1014W26.不是骨形成标志物的一项是(分数:2.00)A.胶原交联B.骨钙素C.前胶原肽D.骨碱性磷酸酶E.骨谷氨酰基蛋白27.严重腹泻患者常引起 A血Na + 、 (分数:2.00)A.B.C.D.E.28.大量出汗后血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分数:2.00)A.醛固酮分泌增加B.PTH分泌增加C.ADH分泌增加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E.降钙素分泌增加29.固定时间法在自动分析仪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反应的
9、(分数:2.00)A.灵敏度问题B.精密度问题C.重复性问题D.准确度问题E.特异性问题30.判断低血糖的血浆葡萄糖浓度是(分数:2.00)A.2.8mmol/LB.3.0mmol/LC.3.2mmol/LD.3.4mmol/LE.3.8mmo/L31.会导致尿胆素原排泄减少的是(分数:2.00)A.肠梗阻B.溶血C.碱中毒D.胆道梗阻E.肝细胞性黄疸32.胰岛细胞瘤时血中出现(分数:2.00)A.C肽水平降低B.C肽水平升高C.C肽水平正常D.胰岛素原水平降低E.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33.正常人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以 mg/dl计)(分数:2.00)A.60100B.60120C.70110
10、D.80120E.9012034.病毒与立克次体主要相同点为(分数:2.00)A.繁殖方式B.对抗生素敏感C.可在人工培养基生长D.细胞内寄生E.核酸类型35.实验室所用生理盐水及普通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为(分数:2.00)A.巴氏消毒B.间歇灭菌法C.煮沸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高压蒸汽灭菌法36.引起猩红热的主要病原菌为(分数:2.00)A.A群链球菌B.C群链球菌C.肺炎链球菌D.无乳链球菌E.D群链球菌37.军团菌的传播途径为(分数:2.00)A.食物B.血液C.人畜D.空气E.皮肤38.下列不是肠杆菌科细菌性状的是(分数:2.00)A.发酵葡萄糖B.还原硝酸盐C.氧化酶阳性D.需氧或兼性
11、厌氧E.触酶阳性39.能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呈迁徙生长的是(分数:2.00)A.黏质沙雷菌B.肺炎克雷伯杆菌C.奇异变形杆菌D.大肠埃希菌E.志贺菌属40.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中产生,能抑制或杀死另一些微生物细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为(分数:2.00)A.热原质B.外毒素C.侵袭性酶D.肽聚糖E.抗生素41.培养白喉棒状杆菌应选择哪种培养基(分数:2.00)A.SS琼脂B.Loeffer血琼脂C.沙式培养基D.麦康凯培养基E.中国蓝培养基42.鉴定白色念珠菌最有意义的实验是(分数:2.00)A.沙式培养基生长良好B.细胞为椭圆形C.能同化葡萄糖、麦芽糖D.革兰染色阴性E.血清培养 3小时形成芽管43.
12、中国蓝培养基属于(分数:2.00)A.基础培养基B.鉴别培养基C.增菌培养基D.营养培养基E.选择培养基44.从临床标本中初次分离时需要二氧化碳的是(分数:2.00)A.淋病奈瑟菌B.大肠埃希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草绿色链球菌E.产气荚膜梭菌45.下列哪种寄生虫不能引起贫血(分数:2.00)A.血吸虫B.钩虫C.蛲虫D.恶性疟原虫E.间日疟原虫46.下列关于白色念珠菌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革兰染色阳性B.可形成较长的假菌丝C.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产生厚壁孢子D.在人或动物血清中均可形成芽管E.在普通琼脂、血琼质与沙堡弱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47.正态分布的主要特征(分数:2.00)A
13、.对称性B.均匀变动性C.标准差 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 越小,曲线越陡峭; 越大,曲线越扁平D.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E.以上均正确48.使用 Westgard多规则时,其逻辑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E (分数:2.00)A.B.C.D.E.49.关于检验科标本运送正确的是(分数:2.00)A.患者家属可运送B.任务简单卫生员可不经培训C.应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密闭容器D.非急查标本可不必及时送达E.以上都不对50.曲线中 (分数:2.00)A.68.2%B.95%C.97%D.99%E.99.7%51.实验室间比对可用于(分数:2.00)A.评价实
14、验室是否有能力胜任其所从事的检验工作B.识别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C.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D.确定新的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检测E.以上均是52.哪个选项不是室内质控的目的(分数:2.00)A.检测和控制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B.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C.提高本实验室常规工作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D.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实验室间的差异E.各实验室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53.系统误差的来源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分数:2.00)A.仪器误差B.方法误差C.个人误差D.电压波动E.试剂误差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专业知识-3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
15、做题时间:90 分钟)1.用微量高速离心法检测红细胞比容要求相对离心力 RCF为(分数:1.50)A.5000gB.7500gC.10000g D.12000gE.15000g解析:解析 微量高速离心法检测血细胞比容。2.RDW叙述错误的是(分数:1.50)A.RDW可用于缺铁性贫血筛选试验B.RDW正常,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小C.用 MCV/RDW进行贫血分类可替代所有贫血分类法 D.可用于缺铁性贫血与轻度地中海性贫血的鉴别诊断E.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RDW正常解析:解析 用 MCV/RDW分类法根据红细胞大小以及异质性的不同可以将贫血分为 6类,此法仅是依据体积的改变而进行分类,不涉及病因。
16、3.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50)A.显微镜计数方法,试管法优于玻片法B.油镜下计数 100个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C.WHO推荐的染料新亚甲蓝染液D.使用 Miller窥盘辅助显微镜计数可提高精密度E.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比百分比应用价值更大解析:解析 网织红细胞计数显微镜下应计数 100个无核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数。4.外周血检查中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最可能诊断的疾病是(分数:1.50)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溶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慢性病性贫血解析:解析5.下列现象与白细胞无关的是(分数:1.50)A.Auer小体B.杜勒小体
17、C.中毒颗粒D.Howell-Jolly小体 E.棒状小体解析:解析 Howell-Jolly 小体可以出现在贫血时的红细胞中,与白细胞无关。6.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白细胞总数超过 20.0109/L时,一般应分类计数 200个白细胞 B.当血涂片上发现幼稚红细胞时,应列入白细胞分类总数中,并报告百分率 C.快速染色法无法确定的细胞,应用瑞-吉染色复查 D.要避免重复计数,玻片应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线移动 E.经染色后在油镜下进行分类(分数:1.50)A.B. C.D.E.解析:解析 每张血涂片计数 200个白细胞,分类结果以百分率和绝对值表示;有核红细胞,结果以每
18、100个白细胞计数中见到个数表示,不应列入白细胞分类总数中。7.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到中幼粒细胞均有合成 DNA的能力,这类粒细胞应属于(分数:1.50)A.分裂池 B.成熟池C.贮存池D.循环池E.边缘池解析:解析 分裂池包括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 DNA,具有分裂的功能。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分数:1.50)A.白细胞中仅有中性粒细胞具有运动功能 B.红斑狼疮细胞的形成常需中性粒细胞的参与C.嗜酸性粒细胞吞噬能力比中性粒细胞差D.嗜碱性粒细胞含有组胺样和肝素样物质E.粒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解析:解析 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其余从口腔、呼吸管、消化
19、道、泌尿生殖道排出,故白细胞中仅有中性粒细胞具有运动功能是错误的。9.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10%常见于(分数:1.50)A.病毒性肝炎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病毒性感冒D.化脓性感染E.心肌梗死解析:解析 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等可使淋巴细胞增生,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数10%。其他情况则10%。10.对嗜碱性粒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1.50)A.直径为 1012m,略小于中性粒细胞B.细胞质颗粒量少,大小不均,染蓝黑色C.胞质较少,常呈淡红或淡紫色D.核分叶清楚,形态规则 E.嗜碱性粒细胞内的颗粒含有组胺、
20、肝素解析:解析 嗜碱性粒细胞核的轮廓与结构模型。11.一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杆状核粒细胞10%伴有中毒性改变,推测核象改变最可能为(分数:1.50)A.核左移B.重度核左移C.中度核左移 D.重度核右移E.中度核右移解析:解析 中度核左移,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杆状核粒细胞10%并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和中毒性改变,表示有严重感染。12.APTT:62 秒,正常对照 42秒,PT:15 秒,正常对照 12秒,提示不缺乏(分数:1.50)A.因子B.因子 C.因子D.因子E.因子解析:解析 APTT 是筛查内源途径凝血因子有无缺乏的试验,而 PT是筛查外源途径凝血因子有无缺
21、乏的试验。APTT 延长,而 PT正常说明外源性凝血因子无缺乏。而外源途径凝血因子中主要是。13.L1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白血病细胞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分数:2.00)A.偏小,大小均一 B.偏大,大小均一C.偏大,大小不均一D.大小不均E.偏小,大小不均解析:解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表现,少数病例呈增生活跃,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30%,伴有形态异常。按 FAB形态学分类:急淋可分为 L1、L2、L3 三种亚型。L1 以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14.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数至少大于 A.500109/L B.800109/L C.1000109/L D.1200109/
22、L E.1300109/L(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的病人血小板数最少要大于 100010 9 /L。15.型异型淋巴细胞是指(分数:2.00)A.原始细胞型B.幼淋巴细胞样型C.单核细胞样型D.泡沫型 E.不能分类型解析:解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人外周血中能看到三型异型淋巴细胞,、型分别为泡沫型、不规则型和幼稚型。16.区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最简便有效的检查项目是(分数:2.00)A.外周血细胞学检查B.骨髓细胞学检查C.外周血涂片 NAP染色 D.染色体检查E.DNA检查解析:解析 区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最简便有效的检查项目是
23、外周血涂片 NAP染色,类白血病细胞为强阳性,慢粒白细胞呈弱阳性反应。17.下列不符合尼曼-匹克细胞形态特征的是(分数:2.00)A.胞体大,直径 2090mB.胞体呈圆形或三角形C.胞核较大 D.胞质丰富E.胞质呈泡沫状或蜂窝状解析:解析 尼曼-匹克细胞形态特征是:细胞体积大,直径 20100m,有一个偏心位胞核,染色质疏松,可见 23 个核小体。18.下列与血小板收缩功能有关的物质是(分数:2.00)A.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B.血小板促生长因子和凝血酶致敏蛋白C.血小板第 4因子和 血小板球蛋白D.血小板膜磷脂和膜糖蛋白E.血小板 -颗粒和 -颗粒解析:解析 血小板外形改变、聚集、分泌以及
24、血块回缩等功能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些功能的完成还依赖于血小板收缩蛋白(即肌动蛋白)和调节蛋白的存在。19.在体内,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分数:2.00)A.因子B.因子C.因子 D.因子E.因子解析:解析 最不稳的凝血因子是 FV和 FV。20.抗凝血酶不能灭活的因子是(分数:2.00)A.因子aB.因子aC.因子aD.因子a E.因子a解析:解析 抗凝血酶能抑制所有的丝氨酸蛋白酶,如因子、,其中抗凝血酶抑制因子a 的功能最为重要。21.肝受损时,血中蛋白质的主要改变是(分数:2.00)A.清蛋白含量升高B.球蛋白含量下降C.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下降D.清蛋白含量下降,球
25、蛋白含量升高或相对升高 E.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都正常解析:解析 肝功能受损时,由于清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清清蛋白浓度下降,可致 A/G比值下降。22.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分数:2.00)A.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明显B.血中胆素原剧减C.尿中胆红素增加D.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加 E.粪便颜色变浅解析:解析 溶血性黄疸时,红细胞被大量破坏,生成过量的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23.阻塞性黄疸的原因是(分数:2.00)A.肝静脉阻塞B.大量红细胞破坏C.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D.肝内外胆道阻塞 E.肝动脉阻塞解析:解析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胆汁排泄通道受
26、阻,致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升高。24.WHO推荐的 OGTT试验给受试者口服的葡萄糖量是(分数:2.00)A.75mgB.150mgC.75g D.100gE.150g解析:解析 在进行 OGTT试验时 WHO推荐给受试者口服的葡萄糖量是 75g。25.血清糖化蛋白测定可用于反映机体血糖平均水平的时间段为(分数:2.00)A.23W B.45WC.69WD.89WE.1014W解析:解析 由于白蛋白的半衰期为 1719 天,故血清糖化蛋白测定可用于反映机体血糖平均水平的时间段为 23W。26.不是骨形成标志物的一项是(分数:2.00)A.胶原交联 B.骨钙素C.前胶原肽D.骨碱
27、性磷酸酶E.骨谷氨酰基蛋白解析:解析 骨形成标志物包括骨钙素(骨谷氨酰基蛋白),骨碱性磷酸酶、前胶原肽。胶原交联是骨吸收标志。27.严重腹泻患者常引起 A血Na + 、 (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腹泻引起大量钾、钠及28.大量出汗后血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分数:2.00)A.醛固酮分泌增加B.PTH分泌增加C.ADH分泌增加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E.降钙素分泌增加解析:解析 ADH 分泌对渗透压最敏感,晶体渗透压增高会引起 ADH分泌增加。29.固定时间法在自动分析仪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反应的(分数:2.00)A.灵敏度问题B.精密度问题C.重复性问题D.准确度问题E.特
28、异性问题 解析:解析 固定时间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区间可以避开干扰物质的影响,提高反应的特异性。30.判断低血糖的血浆葡萄糖浓度是(分数:2.00)A.2.8mmol/L B.3.0mmol/LC.3.2mmol/LD.3.4mmol/LE.3.8mmo/L解析:解析 低血糖的标准2.8mmol/L。31.会导致尿胆素原排泄减少的是(分数:2.00)A.肠梗阻 B.溶血C.碱中毒D.胆道梗阻E.肝细胞性黄疸解析:解析 肠道阻塞使肠道中胆红素生成的胆素原减少,故尿胆素原排泄减少。32.胰岛细胞瘤时血中出现(分数:2.00)A.C肽水平降低B.C肽水平升高 C.C肽水平正常D.胰岛素原水平降低E.
29、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解析:解析 胰岛细胞瘤时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 C肽水平升高。33.正常人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以 mg/dl计)(分数:2.00)A.60100B.60120C.70110 D.80120E.90120解析:解析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 70110mg/dl。34.病毒与立克次体主要相同点为(分数:2.00)A.繁殖方式B.对抗生素敏感C.可在人工培养基生长D.细胞内寄生 E.核酸类型解析:解析 立克次体和病毒都是严格寄生在细胞内的微生物。35.实验室所用生理盐水及普通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为(分数:2.00)A.巴氏消毒B.间歇灭菌法C.煮沸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高压蒸汽灭
30、菌法 解析:解析 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如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36.引起猩红热的主要病原菌为(分数:2.00)A.A群链球菌 B.C群链球菌C.肺炎链球菌D.无乳链球菌E.D群链球菌解析:解析 猩红热多由 A群链球菌感染引起。37.军团菌的传播途径为(分数:2.00)A.食物B.血液C.人畜D.空气 E.皮肤解析:解析 军团菌病的传播是经空气传播,引起军团病,轻症型类似流感,病人有发热、头痛、无力等症状。重症型是以肺部感染为主要特征,常导致多器官损害,最终导致呼吸衰竭死亡。38.下列不是肠杆菌科细菌性状的是(分数:2.00)A.发酵葡萄糖B.还原硝酸盐C.氧
31、化酶阳性 D.需氧或兼性厌氧E.触酶阳性解析:解析 肠杆菌科为需氧和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触酶阳性,除少数菌外,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39.能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呈迁徙生长的是(分数:2.00)A.黏质沙雷菌B.肺炎克雷伯杆菌C.奇异变形杆菌 D.大肠埃希菌E.志贺菌属解析:解析 在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平板上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呈迁徙扩散生长现象,即迅速形成波纹状薄膜而波及整个平板培养基表面。40.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中产生,能抑制或杀死另一些微生物细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为(分数:2.00)A.热原质B.外毒素C.侵袭性酶D.肽聚糖E.抗生素 解析:解析 抗生素:
32、是由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能抑制或杀死另一些微生物和癌细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41.培养白喉棒状杆菌应选择哪种培养基(分数:2.00)A.SS琼脂B.Loeffer血琼脂 C.沙式培养基D.麦康凯培养基E.中国蓝培养基解析:解析 白喉棒状杆菌接种在吕氏(Loeffer)血清斜面培养基,生长迅速,1018h 形成灰白色、湿润、S 型菌落。图片染色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42.鉴定白色念珠菌最有意义的实验是(分数:2.00)A.沙式培养基生长良好B.细胞为椭圆形C.能同化葡萄糖、麦芽糖D.革兰染色阴性E.血清培养 3小时形成芽管 解析:解析 鉴定白色念珠菌最具有意义的试验是血清培养 3h能形成芽
33、管。念珠菌属内的大多数白色念球菌可形成芽管。43.中国蓝培养基属于(分数:2.00)A.基础培养基B.鉴别培养基C.增菌培养基D.营养培养基E.选择培养基 解析:解析 中国蓝平板可抑制革兰阳性细菌,有选择地促进革兰阴性细菌生长,是较好的弱选择性培养基。44.从临床标本中初次分离时需要二氧化碳的是(分数:2.00)A.淋病奈瑟菌 B.大肠埃希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草绿色链球菌E.产气荚膜梭菌解析:解析 淋病奈瑟菌初次分离时,须置 5%10%CO 2 条件下才能生长发育。45.下列哪种寄生虫不能引起贫血(分数:2.00)A.血吸虫B.钩虫C.蛲虫 D.恶性疟原虫E.间日疟原虫解析:解析 其他几种
34、寄生虫都可引起人体不同程度的贫血。46.下列关于白色念珠菌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革兰染色阳性B.可形成较长的假菌丝C.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产生厚壁孢子D.在人或动物血清中均可形成芽管 E.在普通琼脂、血琼质与沙堡弱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解析:解析 白色念珠菌菌体呈圆形或卵圆形,革兰染色阳性。孢子伸长成芽管,不与母菌体脱离,形成较长假菌丝。念珠菌在普通琼脂、血琼脂和沙堡弱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在玉米粉琼脂上 0.20.5ml人或动物血清中大多数白色念珠菌可形成芽管,但也不尽然,同时也会假阳性。试验最好有阴性和阳性对照。47.正态分布的主要特征(分数:2.00)A.对称性B.均匀变动性C.标
35、准差 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 越小,曲线越陡峭; 越大,曲线越扁平D.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E.以上均正确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正态分布的了解,其主要特征如下:正态曲线(normalcurve)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最高;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 和标准差 。 是位置参数,当 固定不变时, 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反之, 越小,则曲线沿横轴越向左移动。 是形状参数,当 固定不变时, 越大,曲线越平阔; 越小,曲线越尖峭。通常用 N(, 2 )表示均数为 ,方差为 2 的正态分布。用 N(0,1)表示标准正态分布;正态曲线下面
36、积的分布有一定规律。48.使用 Westgard多规则时,其逻辑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E (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如果一个控制测定值超过 2s控制限,应用“Westgard 多规则”进一步检验控制数据,其逻辑顺序应是:1 3s /2 2s /R 4s /4 1s / 49.关于检验科标本运送正确的是(分数:2.00)A.患者家属可运送B.任务简单卫生员可不经培训C.应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密闭容器 D.非急查标本可不必及时送达E.以上都不对解析:解析 某些检测项目对标本保存的环境和温度等方面严格规定,运送的人员应该掌握。采集标本后应尽快传送,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
37、送达实验室。标本应严密包装,应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之密闭容器,防止传染他人。50.曲线中 (分数:2.00)A.68.2%B.95% C.97%D.99%E.99.7%解析:解析 正态分布曲线下有三个区间的面积应用较多,应熟记: 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8.27%; 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95%;51.实验室间比对可用于(分数:2.00)A.评价实验室是否有能力胜任其所从事的检验工作B.识别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C.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D.确定新的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检测E.以上均是 解析:解析 实验室间比对可用于:评价实验室是否有能力胜任其所从事的检验工作;识别实验室
38、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问题可能为技术人员操作不当或仪器未进行有效校准;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确定新的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检测;增加临床医生、患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信任感。52.哪个选项不是室内质控的目的(分数:2.00)A.检测和控制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B.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C.提高本实验室常规工作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D.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实验室间的差异 E.各实验室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解析:解析 室内质控是各实验室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以决定常规检验报告能否发出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主要目的:检测和控制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以提高本实验室常规工作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53.系统误差的来源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分数:2.00)A.仪器误差B.方法误差C.个人误差D.电压波动 E.试剂误差解析:解析 系统误差指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常数或其变化是可预计的测量误差的一部分。电压波动属偶然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