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医学史-1-3 及答案解析(总分:9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 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疾病证候学专论。(分数:1.00)填空项 1:_2.王叔和对脉学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总结,撰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1。(分数:1.00)填空项 1:_3. 1堪称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分数:1.00)填空项 1:_4.唐以前的注释内经著作主要有:全元起的 1,杨上善的 2,王冰的 3等。(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5. 1的完成,标志着藏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分数:1.00)填空项 1:_6.从 1 代开始有儒医之称
2、。(分数:1.00)填空项 1:_7.北宋三大官修方书为 1, 2, 3。(分数:1.00)填空项 1:_8.南齐 1 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是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分数:1.00)填空项 1:_9. 1是现存最早的儿科专书。(分数:1.00)填空项 1:_10.唐末,出现了现存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1,作者 2。(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1.葛可久撰之十药神书为治疗 1 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法则。(分数:1.00)填空项 1:_12.元代医家杜本撰 1,将各种舌象绘制成 2 种图谱,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用的验舌专书。(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3. 1为最早的
3、麻风病专书,作者为 2。(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4.陈司成所著之梅毒专书霉疮秘录,开创了医学上最早应用 1 治疗梅毒的记载。(分数:1.00)填空项 1:_15.极力反对温补派倡用峻补辛热药剂的主张的代表医家为 1, 2。(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6.眼科著作审视瑶函的作者是 1,喉科著作重楼玉钥的作者是 2。(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20.00)17.封诊式(分数:2.00)_18.内婚制(分数:2.00)_19.导引(分数:2.00)_20.砭石(分数:2.00)_21.疾年(分数:2.00
4、)_22.五毒(分数:2.00)_23.寸口脉法(分数:2.00)_24.虏疮(分数:2.00)_25.大方脉(分数:2.00)_26.水苗法(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40.00)27.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主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分数:5.00)_28.汤液的发明对中医学的影响有哪几方面?(分数:5.00)_29.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分数:5.00)_30.唐代太医署的职能是什么?(分数:5.00)_31.叶天士的贡献主要有哪几方面?(分数:5.00)_32.简述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李杲、王好古、朱震亨各自主张什么理论?(分数:5.00)_33.李杲论脾
5、胃生理功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分数:5.00)_34.简述宋元医学发展的特点?(分数:5.00)_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0.00)35.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包括哪些内容,具有什么意义?(分数:10.00)_36.简要论述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分数:10.00)_中国医学史-1-3 答案解析(总分:9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 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疾病证候学专论。(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脉书)解析:2.王叔和对脉学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总结,撰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
6、:脉经)解析:3. 1堪称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肘后救卒方(肘后方))解析:4.唐以前的注释内经著作主要有:全元起的 1,杨上善的 2,王冰的 3等。(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素问训解)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黄帝内经太素)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次注黄帝内经素问)解析:5. 1的完成,标志着藏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四部医典)解析:6.从 1 代开始有儒医之称。(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宋)解析:7.北宋三大官修方书为 1, 2, 3。(分数:1.00)填
7、空项 1:_ (正确答案: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解析:8.南齐 1 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是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龚庆宜)解析:9. 1是现存最早的儿科专书。(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颅囟经)解析:10.唐末,出现了现存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1,作者 2。(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经效产宝)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咎殷)解析:11.葛可久撰之十药神书为治疗 1 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法则。(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肺痨)解析:12.元代医家杜本撰 1,将各种舌象绘制成 2 种图谱,是我国
8、现存第一部图文并用的验舌专书。(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敖氏伤寒金镜录)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36)解析:13. 1为最早的麻风病专书,作者为 2。(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解围元薮)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沈之问)解析:14.陈司成所著之梅毒专书霉疮秘录,开创了医学上最早应用 1 治疗梅毒的记载。(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砷剂)解析:15.极力反对温补派倡用峻补辛热药剂的主张的代表医家为 1, 2。(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徐大椿)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陈修园)解析:16.眼科著作审视瑶函的作者是
9、 1,喉科著作重楼玉钥的作者是 2。(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傅仁宇)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郑梅涧)解析: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20.00)17.封诊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云梦秦简中记载的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订麻风隔离病院。)解析:18.内婚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我国古代婚姻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指同辈兄弟姐妹的血缘群婚。)解析:19.导引(分数:2.00)_正确答案:(一种由舞蹈动作演变而来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与后来的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等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解析:20.砭石(分数:2.00)_正确答案:(是一种锐利的楔型石块,也是我
10、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用来切开脓肿和排脓放血。)解析:21.疾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甲骨文中的记载。指多疾之年,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解析:22.五毒(分数:2.00)_正确答案:(周礼天官中记载,专门用来治疗疮疡的外用腐蚀药,是目前所知我国使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载。)解析:23.寸口脉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是王叔和取难经诊脉“独取寸口”之说,并将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脉位,分别左右配属脏腑,使切脉部位和脉应脏腑逐步统一化、规范化。)解析:24.虏疮(分数:2.00)_正确答案:(天花,葛洪肘后救卒方中所述虏疮,是世界上对天花的最早记录。)解析:25.大方脉
11、(分数:2.00)_正确答案:(宋官方药卫生机构医学分科之一,是专治成人疾病的,大体相当于现代的内科。)解析:26.水苗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把研细的痘痂用水调匀,以棉花蘸后塞入未患天花儿童的鼻腔内,使其产生天花反应,获得免疫力。)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40.00)27.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主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分数:5.00)_正确答案:(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到汉代是中医学术形成的时期;晋唐时期是中医学实用经验发展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医学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医学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鸦片战争后的近百年是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解析:28.汤液的发明
12、对中医学的影响有哪几方面?(分数:5.00)_正确答案:(汤液是中医临证用药的主要剂型之一。它的发明标志了方剂的出现,对中医学历史的影响巨大。汤液在临床上的应用,使人们由习惯于用生药而转变为用熟药,由重剂量用单味药转为适量混用复味药,不仅服用方便,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而且在医疗上也开阔了用药领域,拓展了药物研究和发展空间,加速了医药学的发展与进步。是我国方药学上的一个重大进步。)解析:29.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分数:5.00)_正确答案:(为方书之祖:伤寒论载方 113 首,金匮要略载方 262 首,实收 269 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
13、祖”。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体现了君、臣、佐、使相配合的组方原则,根据病情变化和兼证不同,处方又有所加减化裁。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提高了方剂学的理论:书中方剂,因证立法,以法制方,为方剂学积累了系统理论,促进其发展。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解析:30.唐代太医署的职能是什么?(分数:5.00)_正确答案:(唐代承袭了隋制,在京都长安设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四部分组成,具有医学教育和医疗多重职能。医学教育又分医学和药学两部。内设太医令、丞、府、史、医监、医正、掌固等管理行政教育;教授、助教、师、主药、工等从事教学。)解析:31.叶天士的贡献主要有哪几方面?(分数:5.00)_正
14、确答案:(叶天士对沮病学说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建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辨证论治纲领,这就补充了传统的“六经辨证”或“八纲辨证”的内容。叶桂还详述了辨舌、验齿、辨魔、疹等在温病诊断上的意义,为温病诊断方法作出了贡献。)解析:32.简述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李杲、王好古、朱震亨各自主张什么理论?(分数:5.00)_正确答案:(刘完素,火热论;张元素,脏腑辨证论;张从正,攻邪论;李杲,脾胃论;王好古,阴证论;朱震亨,相火论。)解析:33.李杲论脾胃生理功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分数:5.00)_正确答案:(李杲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李杲论脾胃生理功能的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脾胃为元气之
15、本;一是脾胃为升降枢纽。所谓脾胃为元气之本,是说人体元气依赣脾胃之气旺盛,元气充足,则疾病无以由生;若脾胃之气受伤,元气不足,则诸病由此而生。李氏此说旨在阐明造成人体生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故治病须从补脾胃入手。所谓脾胃为升降枢纽,是讲人体清浊之气的升降取决于脾胃。脾胃之气充沛,则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其中清阳先升,浊阴后降,升已而降,若脾胃之气受损,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就会导致只降不升,或只升不降等两类疾病的发生,其中以只降不升的病变更为多见及严重。李氏此说意在强调脾胃升清是主要的。故治疗脾胃病变宜注重升阳。)解析:34.简述宋元医学发展的特点?(分数:5.00)_正确答案:(宋金元
16、时期,国家重视医药事业。宋金元政府均设有较完整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制定一系列医事制度和法规。尤其宋政府对医学教育更为关注,不仅把医学校作为一个独立机构,还将其纳入国家官学系统。医学著作的大量出版,使医学得以广泛普及和提高。这是由于印刷术的发明及政府对医学事业的重视而实现的,宋代创建校正医书局,集中著名学者和医家,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收集、整理、考证、校勘并刊行,为中医文献的保存、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官方还组织专人编撰、出版许多名著,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开宝本草嘉柿本草本草图经等。宋政府建立的药局则对中成药的推广、发展起极大的作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这一方面是因为伴随医学经验的不断
17、积累,需要在理论上加以总结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受“理学”穷究事理之风影响。解剖学图著欧希范五脏图存真图,脉学专著脉诀诊家枢要,验舌专著敖舌伤寒金镜录及脉象图、舌象图,本草学专著证类本草珍珠囊相继问世;出现不少整理、研究、注释伤寒论的专著,如伤寒总病论伤寒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等,使伤寒论的学术地位日趋提高。产生了不同的医学学派。如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等,更补充的发展丁中医学理论。临床各科全面发展。宋代设九科,元代设十三科,说明医学分科趋于精细,临床各科的成就亦较为突出,内科领域有许多独具灼见的学术主张,外伤科的进展非常迅速,其中危亦林的悬吊复位法是历史上的重大创举。同时这一时期还产生了一批各科专科
18、的代表性著作,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宋德的洗冤集录都代表了当时妇儿科和法医学的水平。在针灸学方面,时间针法用于临床,灸法得到独方发展,王惟一设计铸制的针灸铜人更引人注目。这表明了中医学在理论上及临证上都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0.00)35.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包括哪些内容,具有什么意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强调整体观念,其特点是不重视人体的内在结构性,而强调功能的联系性。内经的整体观,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内经明确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是强调自然对人的制
19、约性,所以当外界条件出现超出正常范围的变化时,就会使人得病。从这一整体观的前提,中医学才提出外感六淫的病因学说。人不仅受自然的制约,也能适应自然。如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更进一步,内经还提出了“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的思想。这就不仅是消极适应自然,而要积极地驾驭自然。正是基于人能适应自然的认识,内经才合理地导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人体自身是统一的:内经指出人体自身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内部脏腑、体表毫毛、五官九窍等,通过经络,互相协调地联系在一起。脏腑间有特定络属,脏腑在体内各有所主,在体表各有开窍。正因为有这种联系,所以局部可影响全身,体表就能反映内脏。根据整
20、体观的这一原则,内经才说:“有诸内必形诸外”,“以表知里”。由此,才形成了中医学四诊合参的诊断学内容。人的心身是统一的:内经在形神关系方面有极为丰富的论述。一方面认为形体决定情志精神,“心藏神”“肝藏魂”。正因为形决定神,所以脏腑有病时就会出现精神情志的变化。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有余则笑不休,心不足则悲”。另一方面,精神情志也会反作用于脏腑机能。如“怒伤肝”“喜伤心”。再一方面,因情志之间有规律地互相作用,所以调节情志的太过或不及,就可使人从病理状态恢复到生理状态。如“喜胜忧”“悲胜怒”等等。正是根据这一整体体观原则,中医学才得出了七情病因学和情志疗法。这些内容在心理卫生学和精神治疗
21、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也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因此,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发生有极重要的影响。内经对此是有认识的。如在疏五过论和征四失论中都提出了很符合实际的认识和见解。疾病的发生与社会条件是相关的,疗效也不纯粹是技术问题。)解析:36.简要论述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中医学所讲的温病是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包括了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大类,而主要是前者。“温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历代都有关于温病的论述,它们为温病学说从伤寒学说中区分出来,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在创立中医传染病学温病学说做出杰出贡献的是明末
22、著名医家吴有性。清代医家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等人,则为温病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分别做出程度不等的贡献。吴有性,于 1642 年编著温疫论,为温病学说创立起到奠基作用。他的最大贡献就温疫病的致病原因,提出“戾气学说”。科学地预见了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经是从“口鼻而入”,突破了前人关于“外邪伤人皆从皮毛而入”的笼统观点。吴有性指出,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气所引起的。吴有性还指出“戾气”也是一切外科感染疾患的病因,他还正确论断,戾气是物质性的,其所导致的疾病同样可用物质的药物治愈。叶桂著温热捡,温热论对温病学说的最大贡献是指温病传变的规律,温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卫、气
23、、营、血四个由浅入深的阶段。叶桂对温病学说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薛雪撰湿热条辨1卷,此书是湿热病的专著,开温病学说中专门病证研究的先河。他指出,湿热病发作的轻重与脾胃的盛衰关系密切。薛雪对湿热病的发病机理、证候演变、审证要点及辨证论治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为温病学说的深入发展作出了贡献。吴瑭撰温病条辨;吴瑭将温病分为 9 种: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认为温疫只是 9 种温病之一,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而其他 8 种,则可从季节及疾病表现上加以区分。由此确定了温病学说的研究范围。他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把温病传变与脏腑病机联系起来,补充和完善了叶桂的卫气营血辨证。王士雄先后撰霍乱论和编述温热经纬。在霍乱论书中,把霍乱区分为时疫霍乱和非时疫霍乱两类。温热经纬的特殊见解是把温病分成新感和伏邪两大类。明清时期,对温病学说发展作出贡献的还有汪机、戴天章、余霖等众多医家。温病学说在明清时期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中医传染病学的初步建立。它既是新的社会条件的产物,也是该时期众多医家尊重实践,勇于开拓创新的成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