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预防科目(兽医公共卫生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37570       资源大小:5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预防科目(兽医公共卫生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

    1、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预防科目(兽医公共卫生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甲基汞进入机体后的靶器官是( )。2010 年真题(分数:2.00)A.脑B.心脏C.肺脏D.脾脏E.肾脏2.动物肉品中不得检出( )。2009 年真题(分数:2.00)A.志贺菌B.微球菌C.乳酸杆菌D.嗜盐杆菌E.黄色杆菌3.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是( )。2009 年真题(分数:2.00)A.炭疽B.结核病C.旋毛虫病D.钩端螺旋体病E.日本血吸虫病4.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是( )。2010 年真题(分数:2.00)A.沙门

    2、氏菌病B.猪链球菌病C.流行性出血热D.牛海绵状脑病E.高致病性禽流感5.猪场带猪消毒最常用的消毒药是( )。2009 年真题(分数:2.00)A.01高锰酸钾溶液B.01氢氧化钠溶液C.03食盐溶液D.03过氧乙酸溶液E.03福尔马林溶液6.对患结核病的奶牛应作( )。2009 年真题(分数:2.00)A.高温处理B.化制处理C.销毁处理D.生物热处理E.化学消毒处理7.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最常用且经济的方法是( )。2010 年真题(分数:2.00)A.焚烧B.掩埋C.化学消毒D.生物热消毒E.机械性清除8.动物诊疗机构兽医人员进入高危险性人畜共患病病区时需使用的加强防护用品是( )。2

    3、010 年真题(分数:2.00)A.工作服B.工作帽C.工作鞋D.防护镜E.医用口罩9.兽医公共卫生学包括的内容不包括( )。(分数:2.00)A.生态平衡B.环境污染C.人兽共患病D.动物性食品安全E.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10.生态系统是由( )。(分数:2.00)A.生物群落构成B.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C.人类聚居而成D.人类与其他生物组成E.人类与非生物系统构成11.关于生态平衡的定义,下列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生物与生物之问的动态平衡B.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平衡C.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相对的平衡D.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E.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

    4、间的长期平衡12.生态系统内形成的生态平衡,是何种性质的平衡( )。(分数:2.00)A.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B.封闭的绝对平衡C.间断性平衡D.波动式平衡E.永恒的开放式平衡13.食物链的概念是( )。(分数:2.00)A.生物与生物间因化学因素而建立的链锁关系B.生物与生物间因食物和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C.生物与环境间因食物而建立的链锁关系D.生物与环境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E.生物与生物之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14.臭氧层耗减直接引起地球表面中波紫外线的辐射增强,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包括( )。(分数:2.00)A.皮肤癌增多B.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增多C.免疫抑制D.损害眼睛,白内

    5、障患者增加E.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15.环境因素联合作用通常有四种类型,不属于联合作用的是( )。(分数:2.00)A.相加作用B.独立作用C.协同作用D.累积作用E.颉颃作用16.生物富集作用指的是( )。(分数:2.00)A.水中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中溶解氧被消耗的同时,空气中的氧通过水面不断溶解于水中而补充水体的氧B.水中化学污染物经水中微生物作用成为毒性更大的新的化合物C.经食物链途径最终使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浓度D.水中污染物吸收光能发生分解E.水中有机物过多水体变黑发臭17.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分数:2.00)A.污染物质使环境的构成功能或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B.污染

    6、物质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C.污染物影响了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的生活条件D.污染物危害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E.以上都包括18.环境污染按照污染产生的原因分类,其中不包括( )。(分数:2.00)A.工业污染B.农业污染C.交通污染D.生活污染E.生物性污染19.环境污染的特征是( )。(分数:2.00)A.影响范围大,作用时间长B.影响人群面广C.多为低剂量、高浓度、多种物质联合作用D.环境污染一旦形成,消除很困难E.以上都是20.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特点不包括( )。(分数:2.00)A.广泛性B.多样性C.复杂性D.长期性E.全身性21.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病理

    7、损害作用不包括( )。(分数:2.00)A.临诊和亚临诊作用B.神经损伤作用C.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D.免疫损伤作用E.激素样作用22.在养殖业中,兽药可以污染生态环境,其残留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分数:2.00)A.水环境的污染B.土壤环境的污染C.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环境产生毒害作用D.影响环境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E.大气质量的污染二、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生物放大作用 B生物积累作用 C生物浓缩作用 D生物相互作用 E生物降解作用(分数:6.00)(1).一种生物对某种物质的摄入量大于其排出量,随着生物生命过程的延长,该物质

    8、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称为( )。(分数:2.00)A.B.C.D.E.(2).某种生物摄取环境中的某些物质或化学元素后,在生物体内的某个部位或器官逐步浓缩起来,使其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原有的浓度,称为( )。(分数:2.00)A.B.C.D.E.(3).重金属毒物和某些难降解的毒物,随着食物链的延长,使处于高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处于低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增多加大,称为( )。(分数:2.00)A.B.C.D.E.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预防科目(兽医公共卫生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甲基汞进入

    9、机体后的靶器官是( )。2010 年真题(分数:2.00)A.脑 B.心脏C.肺脏D.脾脏E.肾脏解析:解析: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机体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性作用,而只是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当某种有害物质首先在部分器官中达到毒性作用的临界浓度,这种器官就称为该有害物质的靶器官。如脑是甲基汞和汞的靶器官,甲状腺是碘化物和钴的靶器官,神经系统是有机磷农药的靶器官,DDT的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2.动物肉品中不得检出( )。2009 年真题(分数:2.00)A.志贺菌 B.微球菌C.乳酸杆菌D.嗜盐杆菌E.黄色杆菌解析:解析:动物性食品中的细菌包括致病菌和腐败菌两大类。根据引起的食源性

    10、疾病不同,致病菌又分为 2 类:食物中毒病原菌,常见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孢杆菌等。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如牛分支杆菌、布鲁氏菌、炭疽杆菌等。3.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是( )。2009 年真题(分数:2.00)A.炭疽B.结核病C.旋毛虫病 D.钩端螺旋体病E.日本血吸虫病解析:解析:以动物为主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储存宿主主要是动物,通常在动物之间传播,偶尔感染人类。人感染后往往成为病原体传播的生物学终端,失去继续传播的机会,如棘球蚴病、旋毛虫病、马脑炎等。除

    11、此之外,还有以人为主(人源性)的人畜共患病,如戊型肝炎;人畜并重的(互源性)人畜共患病,如结核病、炭疽、日本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真性人畜共患病,如猪带绦虫病及猪囊尾蚴病,牛带绦虫病及牛囊尾蚴病。4.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是( )。2010 年真题(分数:2.00)A.沙门氏菌病 B.猪链球菌病C.流行性出血热D.牛海绵状脑病E.高致病性禽流感解析:解析:一种疾病和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才传染给人和家畜,这种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已知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有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性疾病等。5.猪场带猪消毒最常用的消毒药是( )。2009 年真题(分数:2.00

    12、)A.01高锰酸钾溶液 B.01氢氧化钠溶液C.03食盐溶液D.03过氧乙酸溶液E.03福尔马林溶液解析:解析:可用于带畜禽消毒的消毒药有 01苯扎溴铵溶液、03过氧乙酸溶液、01次氯酸钠溶液。6.对患结核病的奶牛应作( )。2009 年真题(分数:2.00)A.高温处理B.化制处理C.销毁处理 D.生物热处理E.化学消毒处理解析:解析:销毁处理的适用对象:确认为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绵羊梅迪维斯纳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山羊关节炎脑炎、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炭疽、鼻疽、狂犬病、羊快疫、羊肠毒血症、肉毒梭菌中

    13、毒症、羊猝疽、马传染性贫血病、猪痢疾(病原为猪痢疾短螺旋体)、猪囊尾蚴、急性猪丹毒、钩端螺旋体病(已黄染肉尸)、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鸭瘟、兔病毒性出血症、野兔热的染疫动物以及其他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病死、毒死或不明死因动物的尸体。经检验对人畜有毒有害的、需销毁的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从动物体割除下来的病变部分。人工接种病原生物或进行药物试验的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国家规定的其他应该销毁的动物和动物产品。7.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最常用且经济的方法是( )。2010 年真题(分数:2.00)A.焚烧B.掩埋C.化学消毒 D.生物热消毒E.机械性清除解析:解析:粪便的消毒有焚烧

    14、法、掩埋法、化学消毒法及生物热消毒法。其中生物热消毒法是对粪便经济有效的消毒方法,湿粪堆积发酵所产生的生物热可达 70或更高,能杀灭一切不形成芽孢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粪便,发酵腐熟快、肥效良好。8.动物诊疗机构兽医人员进入高危险性人畜共患病病区时需使用的加强防护用品是( )。2010 年真题(分数:2.00)A.工作服B.工作帽C.工作鞋D.防护镜 E.医用口罩解析:解析:基本防护着装要求为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为了加强防护着装要求,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外科口罩,接触高危险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病

    15、畜禽时。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鞋套,进入高危险性人畜共患病病区时。选项中只有防护镜是加强防护用品。故答案为 D。9.兽医公共卫生学包括的内容不包括( )。(分数:2.00)A.生态平衡B.环境污染C.人兽共患病 D.动物性食品安全E.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解析:解析: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和物质资源,研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兽共患病、动物性食品安全性、实验动物比较医学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类保健事业服务的一门综和性学科。10.生态系统是由( )。(分数:2.00)A.生物群落构成B.生物群落及

    16、其非生物环境组成C.人类聚居而成D.人类与其他生物组成 E.人类与非生物系统构成解析: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地域内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中称为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中许多不同的生物总和称为群落;任何一个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的统一体就是生态系统。11.关于生态平衡的定义,下列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生物与生物之问的动态平衡B.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平衡C.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相对的平衡D.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E.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期平衡解析:解析:在一定

    17、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达到了互相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不是静止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发生改变而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进入新的平衡状态,因此,生态平衡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相对的平衡。12.生态系统内形成的生态平衡,是何种性质的平衡( )。(分数:2.00)A.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B.封闭的绝对平衡C.间断性平衡D.波动式平衡E.永恒的开放式平衡 解析:解析: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内部及它们之间都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

    18、之中,使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生态系统不是静止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发生改变而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进入新的平衡状态。正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再从不平衡到平衡,循环往复,才推动了生态系统整体和各组成成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生态系统内形成的生态平衡是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13.食物链的概念是( )。(分数:2.00)A.生物与生物间因化学因素而建立的链锁关系B.生物与生物间因食物和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C.生物与环境间因食物而建立的链锁关系D.生物与环境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E.生物与生物之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解析: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以食物营养为

    19、中心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锁链关系。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以食物链为渠道来实现的。14.臭氧层耗减直接引起地球表面中波紫外线的辐射增强,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包括( )。(分数:2.00)A.皮肤癌增多B.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增多C.免疫抑制 D.损害眼睛,白内障患者增加E.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解析:解析:A、B、c、D 选项均是臭氧层破坏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E 选项为对生态造成的影响。15.环境因素联合作用通常有四种类型,不属于联合作用的是( )。(分数:2.00)A.相加作用 B.独立作用C.协同作用D.累积作用E.颉颃作用解析:解析: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综合生物效应,称为

    20、联合作用。根据生物学效应的差异,多种化学污染物的联合作用通常分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和颉颃作用等四种类型。16.生物富集作用指的是( )。(分数:2.00)A.水中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中溶解氧被消耗的同时,空气中的氧通过水面不断溶解于水中而补充水体的氧B.水中化学污染物经水中微生物作用成为毒性更大的新的化合物 C.经食物链途径最终使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浓度D.水中污染物吸收光能发生分解E.水中有机物过多水体变黑发臭解析:解析: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

    21、学浓缩、生物学富集。许多环境污染物性质稳定,易被各种生物所吸收,进入生物体内较难分解和排泄,随着摄入量的增加,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会逐渐增大。17.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分数:2.00)A.污染物质使环境的构成功能或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B.污染物质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C.污染物影响了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的生活条件D.污染物危害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E.以上都包括 解析:解析: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22、使水体水质变坏,因煤炭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急剧增高等现象,均属环境污染。18.环境污染按照污染产生的原因分类,其中不包括( )。(分数:2.00)A.工业污染B.农业污染C.交通污染D.生活污染 E.生物性污染解析:解析: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按污染物的性质分为: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害虫与鼠类、花粉)、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态分为: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按污染产生的原因分为:生产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和生活污染;按污染的范围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和局部污染。19.环境污染的特征是(

    23、)。(分数:2.00)A.影响范围大,作用时间长B.影响人群面广C.多为低剂量、高浓度、多种物质联合作用 D.环境污染一旦形成,消除很困难E.以上都是解析:解析:环境污染的特征有:影响范围大,环境污染涉及的地区广、人口多;作用时间长;污染物浓度低,往往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污染容易治理难,环境一旦被污染,要想恢复原状,不但费力大、代价高,而且难以奏效,甚至还有重新污染的可能。20.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特点不包括( )。(分数:2.00)A.广泛性B.多样性C.复杂性D.长期性E.全身性 解析:解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21.环境污染对健

    24、康的病理损害作用不包括( )。(分数:2.00)A.临诊和亚临诊作用B.神经损伤作用C.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D.免疫损伤作用E.激素样作用 解析:解析: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病理损害作用包括:临诊作用、亚临诊作用、三致作用、免疫损伤作用、激素样作用。其中,A、C、D、E 四选项均为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病理损害作用。22.在养殖业中,兽药可以污染生态环境,其残留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分数:2.00)A.水环境的污染B.土壤环境的污染C.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环境产生毒害作用D.影响环境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E.大气质量的污染 解析:解析:兽药残留一方面是导致动物性食

    25、品中的兽药残留,摄入人体后影响人类的健康;另一方面,各种养殖场大量排泄物(包括粪便、尿等)向周围环境排放,兽药又成为环境污染物,污染水和土壤,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二、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生物放大作用 B生物积累作用 C生物浓缩作用 D生物相互作用 E生物降解作用(分数:6.00)(1).一种生物对某种物质的摄入量大于其排出量,随着生物生命过程的延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称为( )。(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生物积累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物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生物机体对化学性

    26、质稳定的物质的积累性可作为环境监测的一种指标,用以评价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2).某种生物摄取环境中的某些物质或化学元素后,在生物体内的某个部位或器官逐步浓缩起来,使其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原有的浓度,称为( )。(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3).重金属毒物和某些难降解的毒物,随着食物链的延长,使处于高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处于低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增多加大,称为( )。(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生物放大是指有毒化学物质在食物链各个环节中的毒性渐进现象,即在生态系统中同一条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通过摄食低营养级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高的现象。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预防科目(兽医公共卫生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