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基础科目(动物生理学)模拟试卷 15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内环境稳态是指( )(分数:2.00)A.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不变B.理化性质不变,成分相对稳定C.成分不变,理化性质相对稳定D.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E.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分数:2.00)A.反射B.肌紧张C.皮层活动D.突触传递E.感觉传导3.细胞膜的静息电位主要是( )(分数:2.00)A.K + 平衡电位B.Na + 平衡电位C.Mg 2+ 平衡电位D.Ca 2+ 平衡电位E.Fe
2、2+ 平衡电位4.细胞产生兴奋后,可以接受阈下刺激而引起第二次兴奋的阶段是( )(分数:2.00)A.超常期B.低常期C.绝对不应期D.相对不应期E.有效不应期5.心室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其膜内电位由-90mv 变为 0mv的过程称为((分数:2.00)A.极化B.反极化C.去极化D.复板化E.超极化6.血红蛋白包含的金属元素是( )(分数:2.00)A.铜B.锰C.锌D.钴E.铁7.不属于白细胞特性的是( )(分数:2.00)A.趋化性B.变形运动C.吞噬作用D.渗透特性E.血细胞渗出8.白细胞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并得以穿过血管壁的现象属于( )(分数:2.00)A.血细胞渗出B.趋化性C.
3、吞噬作用D.可塑变形性E.渗透脆性9.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是指( )(分数:2.00)A.形成凝血酶B.形成纤维蛋白C.肥大细胞分泌肝素D.血小板释放尿激酶E.血小板填塞血管损伤处10.血清指的是( )(分数:2.00)A.去除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组分B.含纤维蛋白原的血浆组分C.去除血清蛋白后的血浆组分D.去除球蛋白后的血浆组分E.去除胶体物质后的血浆组分11.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起搏点是( )(分数:2.00)A.房室结B.窦房结C.房室束D.左右束支E.蒲金野纤维12.动物第一心音形成的原因之一是( )(分数:2.00)A.房室瓣关闭B.半月瓣关闭C.心室的舒张D.心房的收缩E.心室的充盈13
4、.心率加快时( )(分数:2.00)A.心动周期持续时间不变B.心动周期持续时间延长C.舒张期不变、收缩期缩短D.收缩期不变、舒张期缩短E.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后者缩短较前者明显14.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分数:2.00)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氨基丁酸D.多巴胺E.肾上腺素15.与组织液生成无关的因素是( )(分数:2.00)A.毛细血管血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静水压E.血浆晶体渗透压16.促使毛细血管内液体向外滤过的力量是( )(分数:2.00)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B.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C.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
5、体渗透压D.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17.呼吸过程中的有效通气量是( )(分数:2.00)A.肺活量B.潮气量C.补吸气量D.补呼气量E.肺泡通气量18.平静呼吸时与呼气运动无关的是( )(分数:2.00)A.膈肌舒张B.肺内容量减小C.肋间外肌舒张D.腹壁肌肉收缩E.肺内压高于大气压19.抑制动物吸气过长过深的调节中枢位于( )(分数:2.00)A.脊髓B.延髓C.间脑D.脑桥E.大脑皮层20.瘤胃生态环境中少见的微生物是( )(分数:2.00)A.厌氧细菌B.需氧细菌C.贫毛虫D.全毛虫E.真菌21.胆汁的组分中参与消化的主要成分是( )(分数:2.
6、00)A.内因子B.卵磷脂C.胆固醇D.胆盐E.胆色素22.营养物质在小肠吸收的主要机制包括( )(分数:2.00)A.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B.滤过、易化扩散、易化扩散C.滤过、简单扩散、易化扩散D.自噬、简单扩散、主动转运E.自噬、易化扩散、主动转运23.小肠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方式是( )(分数:2.00)A.胞吞B.易化扩散C.简单扩散D.继发性主动转E.原发性主动转运24.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分数:2.00)A.小脑B.大脑C.脊髓D.延髓E.下丘脑25.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分数:2.00)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或血容量增加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7、或血容量增加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或血容量降低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或血容量降低E.肾小球滤过率增大26.构成中枢温度感受器的是( )(分数:2.00)A.神经节B.神经元C.神经胶质细胞D.神经突触E.环层小体27.在气温接近或超过体温时,马属动物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 )(分数:2.00)A.传导B.对流C.辐射D.蒸发E.热喘呼吸二、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2.00)A气胸 B呼气末 C吸气末 D平静呼吸 E用力呼吸(分数:6.00)(1).胸膜腔内负压最大发生在( )(分数:2.00)A.B.C.D.E.(2).胸膜腔内负压最小发生在( )(分数:2.00)A.B.C.D.E.(
8、3).引起胸膜腔负压消失的情况是( )(分数:2.00)A.B.C.D.E.A皮质酮 B胰岛素 C醛固酮 D甲状腺素 E甲状旁腺素(分数:6.00)(1).促进机体产热的主要激素是( )(分数:2.00)A.B.C.D.E.(2).促进机体“保钙排磷”的主要激素是( )(分数:2.00)A.B.C.D.E.(3).促进机体“保钠排钾”的主要激素是( )(分数:2.00)A.B.C.D.E.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基础科目(动物生理学)模拟试卷 15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内环境稳态是指( )(分数:2.00)A.成分与理化性
9、质均不变B.理化性质不变,成分相对稳定C.成分不变,理化性质相对稳定D.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 E.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解析:解析: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活动,把内环境的变化控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即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分数:2.00)A.反射 B.肌紧张C.皮层活动D.突触传递E.感觉传导解析:解析: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机体功能,其基本方式是反射。因此
1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3.细胞膜的静息电位主要是( )(分数:2.00)A.K + 平衡电位 B.Na + 平衡电位C.Mg 2+ 平衡电位D.Ca 2+ 平衡电位E.Fe 2+ 平衡电位解析:解析: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的 K + 浓度远高于膜外,此时膜对 K + 的通透性高,结果 K + 以易化扩散的形式移向膜外,但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膜而留在膜内;随着 K + 的移出,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变正,当 K + 外移造成的电场力足以对抗 K + 继续外移时,膜内外不再有 K + 的净移动,此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即为静息电位。因此,静息电位主要是 K + 外流所致,是 K + 的平
11、衡电位。4.细胞产生兴奋后,可以接受阈下刺激而引起第二次兴奋的阶段是( )(分数:2.00)A.超常期 B.低常期C.绝对不应期D.相对不应期E.有效不应期解析:解析:细胞产生兴奋时,其兴奋性的变化经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等 4个时期。其中细胞产生兴奋以后,可以接受阈下刺激而引起第二次兴奋的阶段是超常期。5.心室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其膜内电位由-90mv 变为 0mv的过程称为((分数:2.00)A.极化B.反极化C.去极化 D.复板化E.超极化解析:解析:静息状态下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当膜内负值减小时称为去极化。去极化到膜外为负、膜内为正时称之为反极化;去极化后,膜内
12、电位向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恢复,称为复极化。因此,心室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其膜内电位由-90mv 变为 0mv的过程称为去极化。6.血红蛋白包含的金属元素是( )(分数:2.00)A.铜B.锰C.锌D.钴E.铁 解析:解析: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特殊蛋白质,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占红细胞成分的3035。血红蛋白既能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又易于将它释放形成脱氧血红蛋白(或还原血红蛋白),释放出的氧,供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因此,血红蛋白包含的金属元素是铁。7.不属于白细胞特性的是( )(分数:2.00)A.趋化性B.变形运动C.吞噬作用D.渗透特性 E.血细胞渗出解析:解析:白细胞具有变形运动
13、、渗出性、趋化性和吞噬作用等特性,以此实现对机体的保护功能。在5个备选答案中,渗透特性不属于白细胞的特性。8.白细胞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并得以穿过血管壁的现象属于( )(分数:2.00)A.血细胞渗出 B.趋化性C.吞噬作用D.可塑变形性E.渗透脆性解析:解析:白细胞具有渗出性、趋化性和吞噬作用。白细胞能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称为血细胞渗出。9.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是指( )(分数:2.00)A.形成凝血酶B.形成纤维蛋白 C.肥大细胞分泌肝素D.血小板释放尿激酶E.血小板填塞血管损伤处解析:解析:凝血过程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阶段为凝血酶的形成;第三阶
14、段为纤维蛋白的形成,最终形成_血凝块。因此,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是指形成纤维蛋白。10.血清指的是( )(分数:2.00)A.去除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组分 B.含纤维蛋白原的血浆组分C.去除血清蛋白后的血浆组分D.去除球蛋白后的血浆组分E.去除胶体物质后的血浆组分解析:解析:动物的血液未经抗凝处理,静止后将凝固,先生成血块,血块收缩后析出血清。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纤维蛋白原,血清中则无。因此,血清指的是去除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组分。11.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起搏点是( )(分数:2.00)A.房室结B.窦房结 C.房室束D.左右束支E.蒲金野纤维解析:解析: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自
15、动地按一定节律发生兴奋的能力,称为自动节律性。它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内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其冲动依次激发心房肌、心室肌的兴奋收缩,因此窦房结是正常心脏活动的起搏点。因此,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起搏点是窦房结。12.动物第一心音形成的原因之一是( )(分数:2.00)A.房室瓣关闭 B.半月瓣关闭C.心室的舒张D.心房的收缩E.心室的充盈解析:解析:在每个心动周期中,通过直接听诊或借助听诊器,在胸壁的适当部位可听到两个心音,分别称为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第一心音发生于心缩期的开始,又称心缩音,心缩音音调低、持续时间较长,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心室肌的收缩、房室瓣的关闭以及射血开始引起的主动脉管
16、壁的振动。因此,动物第一心音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房室瓣关闭。13.心率加快时( )(分数:2.00)A.心动周期持续时间不变B.心动周期持续时间延长C.舒张期不变、收缩期缩短D.收缩期不变、舒张期缩短E.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后者缩短较前者明显 解析:解析:心率是指每分钟的心动周期数。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时,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相应缩短,但一般情况下,舒张期的缩短要比收缩期明显。因此,心率加快时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后者缩短较前者明显。14.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分数:2.00)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 C.氨基丁酸D.多巴胺E.肾上腺素解析:解析: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
17、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导致心率加快。因此,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15.与组织液生成无关的因素是( )(分数:2.00)A.毛细血管血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静水压E.血浆晶体渗透压 解析:解析: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而形成的。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由四个因素共同完成,即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因此,与组织液生成无关的因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16.促使毛细血管内液体向外滤过的力量是( )(分数:2.00)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B.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
18、透压C.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解析:解析: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由四个因素共同完成,即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是促使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血管外滤过(即生成组织液)的力量,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是将液体从血管外重吸收入毛细血管内(即重吸收)的力量。因此,促使毛细血管内液体向外滤过的力量是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17.呼吸过程中的有效通气量是( )(分数:2.00)A.肺活量B.潮气量C.补吸气
19、量D.补呼气量E.肺泡通气量 解析:解析:动物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停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部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能参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或死腔。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一部分停留在无效腔内,另一部分进入肺泡,只有进入肺泡的气体才能实现气体交换。因此,肺泡通气量才是呼吸过程中的有效通气量。18.平静呼吸时与呼气运动无关的是( )(分数:2.00)A.膈肌舒张B.肺内容量减小C.肋间外肌舒张D.腹壁肌肉收缩 E.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解析:解析:安静状态下的呼吸称为平静呼吸,它是由膈肌和肋间外肌的舒缩而引起。平静呼气时,呼气运动只是膈肌与肋间外肌舒张,依靠胸廓及肺本身
20、的回缩力量而回位,增大肺内压,产生呼气。因此,平静呼吸时与呼气运动无关的是腹壁肌肉收缩。19.抑制动物吸气过长过深的调节中枢位于( )(分数:2.00)A.脊髓B.延髓C.间脑D.脑桥 E.大脑皮层解析:解析: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它们分布在大脑皮质、间脑、脑桥、延髓和脊髓等部位。脊髓是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在脑桥 13 处的 PBKF核群中存在呼吸调整中枢,其作用是限制吸气,促使吸气转为呼气。因此,抑制动物吸气过长过深的调节中枢位于脑桥。20.瘤胃生态环境中少见的微生物是( )(分数:2.00)A.厌氧细菌B.需氧细菌 C.贫毛虫D.
21、全毛虫E.真菌解析:解析:瘤胃内为厌氧环境,所以瘤胃微生物主要是厌氧细菌、纤毛虫(分为全毛虫和贫毛虫)和厌氧真菌。因此,瘤胃生态环境中少见的微生物是需氧细菌。21.胆汁的组分中参与消化的主要成分是( )(分数:2.00)A.内因子B.卵磷脂C.胆固醇D.胆盐 E.胆色素解析:解析:胆汁成分中除水外,主要是胆汁酸、胆盐和胆色素。胆汁的生理作用主要是胆盐或胆汁酸的作用。胆盐可以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细小的微粒,以增加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加速脂肪水解,还可以增强脂肪酶的活性等。因此,胆汁的组分中参与消化的主要成分是胆盐。22.营养物质在小肠吸收的主要机制包括( )(分数:2.00)A.简单
22、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B.滤过、易化扩散、易化扩散C.滤过、简单扩散、易化扩散D.自噬、简单扩散、主动转运E.自噬、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解析:解析:小肠吸收的主要机制可以分为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两大类。被动吸收又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渗透。因此,营养物质在小肠吸收的主要机制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23.小肠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方式是( )(分数:2.00)A.胞吞B.易化扩散C.简单扩散D.继发性主动转 E.原发性主动转运解析:解析:小肠腔葡萄糖、半乳糖通过同向转运机制吸收,即通过与钠吸收相偶联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机制吸收。肠腔的 Na + 顺着浓度差扩散进入细胞,肠绒毛上皮基底部有 Na
23、 + 泵,通过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机制将细胞内 Na + 泵入细胞间液,维持细胞内外 Na + 浓度差。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刷状缘上存在着Na + -葡萄糖和 Na + -半乳糖同向转运载体,它们有特定地与糖和钠结合的位点,形成 Na + -载体-葡萄糖复合体和 Na + -载体-半乳糖复合体,通过转运载体的变构转位,使复合体上的结合位点从肠腔面转向细胞浆面,释放出糖分子和钠离子,从而细胞内的葡萄糖通过扩散进入细胞间液而转入血液中。因此,小肠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方式是继发性主动转运。24.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分数:2.00)A.小脑B.大脑C.脊髓D.延髓E.下丘脑 解析:解析:在环
24、境温度改变的情况下,恒温动物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温度感受器、效应器等所构成的神经反射机制,调节动物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之达到动态平衡,维持体温恒定。因此,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25.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分数:2.00)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或血容量增加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或血容量增加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或血容量降低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或血容量降低 E.肾小球滤过率增大解析:解析:抗利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产生抗利尿作用。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循环血量减少是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的主
25、要因素。因此,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或血容量降低。26.构成中枢温度感受器的是( )(分数:2.00)A.神经节B.神经元 C.神经胶质细胞D.神经突触E.环层小体解析:解析:温度感受器按分布的部位分为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指分布于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以及下丘脑等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因此,构成中枢温度感受器的是神经元。27.在气温接近或超过体温时,马属动物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 )(分数:2.00)A.传导B.对流C.辐射D.蒸发 E.热喘呼吸解析:解析:动物散热的主要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当外界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可以通过皮
26、肤以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进行散热;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只能以蒸发方式散热。皮肤是机体热量散失的重要途径,占全散热量的 7585。汗腺不发达的动物则依靠热喘呼吸实现散热。因此,在气温接近或超过体温时马属动物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蒸发。二、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2.00)A气胸 B呼气末 C吸气末 D平静呼吸 E用力呼吸(分数:6.00)(1).胸膜腔内负压最大发生在( )(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回缩倾向,胸膜内压因而通常为负。吸气时胸廓扩大,肺被扩张,回缩力增大,胸内负压也增大;呼气时相反,胸内负压减小。如果胸膜腔破裂,空
27、气将立即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胸内负压消失,两层胸膜彼此分开,肺因其本身的回缩力而塌陷。因此,胸膜腔内负压最大发生在吸气末。(2).胸膜腔内负压最小发生在( )(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回缩倾向,胸膜内压因而通常为负。吸气时胸廓扩大,肺被扩张,回缩力增大,胸内负压也增大;呼气时相反,胸内负压减小。如果胸膜腔破裂,空气将立即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胸内负压消失,两层胸膜彼此分开,肺因其本身的回缩力而塌陷。因此,胸膜腔内负压最小发生在呼气末。(3).引起胸膜腔负压消失的情况是( )(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回
28、缩倾向,胸膜内压因而通常为负。吸气时胸廓扩大,肺被扩张,回缩力增大,胸内负压也增大;呼气时相反,胸内负压减小。如果胸膜腔破裂,空气将立即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胸内负压消失,两层胸膜彼此分开,肺因其本身的回缩力而塌陷。因此,引起胸膜腔负压消失的情况是气胸。A皮质酮 B胰岛素 C醛固酮 D甲状腺素 E甲状旁腺素(分数:6.00)(1).促进机体产热的主要激素是( )(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甲状腺激素可使机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和产热量增加,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甲状腺激素的产热效应与靶组织细胞 Na + -K + -ATP酶活性升高密切相关,还能促进脂肪酸氧化产热。因此,
29、促进机体产热的主要激素是甲状腺素。(2).促进机体“保钙排磷”的主要激素是( )(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甲状旁腺激素是调节血钙和血磷水平最重要的激素之一,它使血钙升高、血磷降低。主要作用方式为促进骨钙溶解进入血液,使血钙浓度升高;甲状旁腺激素还可促进肾远球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使尿钙减少,血钙升高;抑制近球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尿中磷酸盐增加,血磷降低。因此,促进机体“保钙排磷”的主要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3).促进机体“保钠排钾”的主要激素是( )(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分泌的盐皮质激素主要包括醛固酮、11-去氧皮质酮、11-去氧皮质醇,其中以醛固酮的生物活性最高。盐皮质激素的主要功能是对肾有保钠、保水和排钾作用,进而影响细胞外液和循环血量的相对稳定。因此,促进机体“保钠排钾”的主要激素是醛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