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院感染护理学同步练习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有关医院感染正确的描述是(分数:2.00)A.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症状B.患者出院后出现的感染症状C.感染和发病同时发生在医院内D.陪护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E.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2.WHO 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不包括(分数:2.00)A.消毒灭菌B.预防接种C.无菌技术D.隔离措施E.合理使用抗生素3.医院感染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分数:2.00)A.门诊和急诊患者B.住院和手术患者C.患者和探访人员D.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E.患者和患者家属
2、4.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的主要依据是(分数:2.00)A.疾病的临床表现B.病程的长短C.发病的缓急D.疾病的潜伏期E.抗生素的使用期限5.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是(分数:2.00)A.人院 48 小时内发生的感染B.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有关C.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D.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E.新生儿经母体产道时获得的感染6.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脐炎属于(分数:2.00)A.身体多个部位感染B.神经系统感染C.其他类感染D.运动系统感染E.皮肤和软组织感染7.不属于内源性感染微生物“贮藏库”的部位是(分数:2.00)A.呼吸道B.阴道C.输尿管D.肠道E.皮肤8.对内源性感染正确的描
3、述是(分数:2.00)A.病原体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导致的感染B.病原体通过病室空气导致的感染C.由蚊虫叮咬导致的感染D.由医院供水系统导致的感染E.由患者自身携带的感染源导致的感染9.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分数:2.00)A.新生儿出生后 48 小时内出现的水痘B.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症表现C.创伤产生的炎症表现D.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E.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10.对感染危险指数高的患者,应采取(分数:2.00)A.传染性隔离B.保护性隔离C.全部去污染D.使用广谱抗生素E.降低正常菌群抗定植能力11.在人群中,长期携带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者为(分数:2.00)A.2
4、5%B.15%C.5%D.1%E.0.5%12.调查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手段是(分数:2.00)A.对感染分布描述后再采取措施B.病原学检查后再采取措施C.流行病学调查后再采取措施D.对暴发因素分析后再采取措施E.边调查边采取措施13.对有内源性感染危险的患者所采取的预防原则是(分数:2.00)A.阻止细菌定植B.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C.明确和适当治疗患者的潜在病灶D.采用全部去污染E.实施传染性隔离14.原位菌群失调是指(分数:2.00)A.有外来菌人侵B.正常菌群定位转移C.正常菌群出现移位D.正常菌群出现种类结构变化E.正常菌群未偏离正常生理组合15.微生态平衡是指正常微生物
5、与不同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组合,达到三个方面的平衡,即定位、定量及(分数:2.00)A.定性B.定群C.定比D.定植E.定点16.影响微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分数:2.00)A.职业类型B.生活习惯C.疾病状态D.心理状况E.年龄特点17.原位菌群失调不包括(分数:2.00)A.一度失调B.二度失调C.二重感染D.菌群交替症E.定位转移18.原位菌群三度失调是指(分数:2.00)A.菌群的结构比例失调呈相持状态B.菌群由生理波动转变为病理波动C.出现菌群交替症D.菌群失调具有不可逆性E.临床多表现为慢性肠炎和阴道炎19.可能成为原位菌群三度失调的优势菌为(分数:2.00)A.白假丝酵母菌、
6、乳酸菌、大肠埃希菌B.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肠球菌C.葡萄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D.产气荚膜梭菌、肺炎链球菌、乳酸菌E.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20.属于原位菌群三度失调表现的是(分数:2.00)A.假膜性肠炎B.肠功能紊乱C.慢性腹泻D.慢性咽喉炎E.慢性口腔炎21.医院感染监测包括全面综合性监测和(分数:2.00)A.危险因素监测B.发病率监测C.感染病种监测D.致病微生物监测E.目标监测2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分数:2.00)A.抗生素使用监测B.消毒灭菌制度监测C.隔离制度监测D.医院感染高危人群监测E.全面综合性监测二、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4.00)
7、A. 重症监护病房 B. 妇产科检查室 C. 层流洁净病房 D. 医院职工餐厅 E. 传染病房(分数:8.00)(1).医院 I 类环境是(分数:2.00)A.B.C.D.E.(2).医院类环境是(分数:2.00)A.B.C.D.E.(3).医院类环境是(分数:2.00)A.B.C.D.E.(4).医院类环境是(分数:2.00)A.B.C.D.E.A. 斑疹伤寒 B. 戊型肝炎 C. 艾滋病 D. 流行性出血热 E. 结核病(分数:6.00)(1).以粪一口传播为主的疾病是(分数:2.00)A.B.C.D.E.(2).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是(分数:2.00)A.B.C.D.E.(3).主要
8、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的疾病是(分数:2.00)A.B.C.D.E.医院感染护理学同步练习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有关医院感染正确的描述是(分数:2.00)A.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症状B.患者出院后出现的感染症状C.感染和发病同时发生在医院内D.陪护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E.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解析:解析: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2.WHO 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不包括(分
9、数:2.00)A.消毒灭菌B.预防接种 C.无菌技术D.隔离措施E.合理使用抗生素解析:解析:世界卫生组织(WH0)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3.医院感染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分数:2.00)A.门诊和急诊患者B.住院和手术患者C.患者和探访人员D.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 E.患者和患者家属解析:解析:因为门、急诊患者、探访人员、患者家属通常在医院内外流动活动,病原体获得的场所界定很困难,所以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4.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的主要依据是(分数:2.00)A.疾病的临床表现B.病程的
10、长短C.发病的缓急D.疾病的潜伏期 E.抗生素的使用期限解析:解析:医院感染定义明确规定了医院感染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必须是在医院内,由于感染和发病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其过程是感染一潜伏期一发病,而疾病的潜伏期是判断感染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主要依据。5.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是(分数:2.00)A.人院 48 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B.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有关C.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D.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E.新生儿经母体产道时获得的感染解析:解析:根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 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6.根据感染
11、发生的部位,脐炎属于(分数:2.00)A.身体多个部位感染B.神经系统感染C.其他类感染D.运动系统感染E.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解析:解析:医院感染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呼吸、消化、泌尿、运动、神经、循环、生殖系统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手术部位、全身多个部位和其他感染等,压疮、疖、坏死性筋膜炎、乳腺炎、脐炎都属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7.不属于内源性感染微生物“贮藏库”的部位是(分数:2.00)A.呼吸道B.阴道C.输尿管 D.肠道E.皮肤解析:解析:构成内源性感染微生物“贮藏库”的部位常见于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尿道及皮肤等部位,而正常情况下输尿管为人体的无菌器官。8.对内源性感染正确的描述是(分数
12、:2.00)A.病原体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导致的感染B.病原体通过病室空气导致的感染C.由蚊虫叮咬导致的感染D.由医院供水系统导致的感染E.由患者自身携带的感染源导致的感染 解析:解析:内源性感染亦称自身感染,引起这类感染的微生物来自患者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也包括已在患者身上定植的病原微生物。9.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分数:2.00)A.新生儿出生后 48 小时内出现的水痘B.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症表现C.创伤产生的炎症表现D.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E.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解析:解析: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13、以上其余项均不属于医院感染。10.对感染危险指数高的患者,应采取(分数:2.00)A.传染性隔离B.保护性隔离 C.全部去污染D.使用广谱抗生素E.降低正常菌群抗定植能力解析:解析:对感染危险指数高的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等措施,控制内源性感染的发生条件。11.在人群中,长期携带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者为(分数:2.00)A.25%B.15% C.5%D.1%E.0.5%解析: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状态相当普遍,15%的人长期携带。有活动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有大量该菌定植的患者可排出大量细菌,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感染源。12.调查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手段是(分数:2.
14、00)A.对感染分布描述后再采取措施B.病原学检查后再采取措施C.流行病学调查后再采取措施D.对暴发因素分析后再采取措施E.边调查边采取措施 解析:解析:调查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手段是边调查边采取措施,以争分夺秒的精神阻止感染进一步发展。13.对有内源性感染危险的患者所采取的预防原则是(分数:2.00)A.阻止细菌定植B.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C.明确和适当治疗患者的潜在病灶 D.采用全部去污染E.实施传染性隔离解析:解析:仔细检查和明确患者的潜在病灶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带菌状态,并及时给予适当治疗,是对具有内源性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通常采取的预防原则之一。14.原位菌群失调是指
15、(分数:2.00)A.有外来菌人侵B.正常菌群定位转移C.正常菌群出现移位D.正常菌群出现种类结构变化 E.正常菌群未偏离正常生理组合解析:解析:原位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虽仍生活在原来部位,亦无外来菌入侵,但发生了数量或种类结构上的变化,即出现了偏离正常生理组合的生态学现象,可对宿主产生某种不良影响。15.微生态平衡是指正常微生物与不同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组合,达到三个方面的平衡,即定位、定量及(分数:2.00)A.定性 B.定群C.定比D.定植E.定点解析:解析:微生态平衡是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与不同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组合,达到定位、定性、定量三个方面的平衡。
16、16.影响微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分数:2.00)A.职业类型B.生活习惯C.疾病状态 D.心理状况E.年龄特点解析:解析:微生态平衡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许多因素如疾病状态、有创诊疗措施以及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等,都会影响到人体微生态的平衡。17.原位菌群失调不包括(分数:2.00)A.一度失调B.二度失调C.二重感染D.菌群交替症E.定位转移 解析:解析:原位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生活在原来部位,但发生了菌群数量或种类结构变化,可分为三类:一度失调、二度失调和三度失调(亦称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18.原位菌群三度失调是指(分数:2.00)A.菌群的结构比例失调呈相持状态B.菌群由生理波动转变为
17、病理波动C.出现菌群交替症 D.菌群失调具有不可逆性E.临床多表现为慢性肠炎和阴道炎解析:解析:三度失调亦称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是指原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决定性优势,而代之以过路菌或外袭菌,并大量繁殖成为该部位的优势菌。19.可能成为原位菌群三度失调的优势菌为(分数:2.00)A.白假丝酵母菌、乳酸菌、大肠埃希菌B.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肠球菌C.葡萄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D.产气荚膜梭菌、肺炎链球菌、乳酸菌E.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 解析:解析: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等都可能成为三度失调的优势菌。而乳酸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等为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18、研究表明它们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等作用。20.属于原位菌群三度失调表现的是(分数:2.00)A.假膜性肠炎 B.肠功能紊乱C.慢性腹泻D.慢性咽喉炎E.慢性口腔炎解析:解析:原位菌群三度失调常表现为急性重病症状,如难辨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其他选项均为二度失调的表现。21.医院感染监测包括全面综合性监测和(分数:2.00)A.危险因素监测B.发病率监测C.感染病种监测D.致病微生物监测E.目标监测 解析:解析:医院感染监测包括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监测两大类。2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分数:2.00)A.抗生素使用监测B.消毒灭菌制度监测C.隔离制度监测D.医院感染高危人群监测E
19、.全面综合性监测 解析:解析:全面综合性监测是从多方面对医院所有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监测,为制订计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础。二、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14.00)A. 重症监护病房 B. 妇产科检查室 C. 层流洁净病房 D. 医院职工餐厅 E. 传染病房(分数:8.00)(1).医院 I 类环境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I 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2).医院类环境是(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等。(3).医院类环境是(分
20、数:2.00)A.B. C.D.E.解析:解析: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等。(4).医院类环境是(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类环境包括传染病房、传染科检查室等。A. 斑疹伤寒 B. 戊型肝炎 C. 艾滋病 D. 流行性出血热 E. 结核病(分数:6.00)(1).以粪一口传播为主的疾病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以粪-口传播为主。(2).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是(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伤寒等都是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3).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的疾病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