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院感染护理学 1-9 及答案解析(总分: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X 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引起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来自(分数:1.00)A.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B.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尿道及皮肤等部位C.来自医院的外环境D.来自其他病人E.来自医务人员2.ICU 病房中,病人感染的危险性主要是(分数:1.00)A.静脉置管行全胃肠道外高营养护理操作B.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胃管C.防止应激性溃疡常用抗酸药及 H2 受体阻断剂D.从气管内吸痰时吸管进入气道E.正确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必要时戴手套3.针对具有内源性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人,通常采取
2、的预防原则是(分数:1.00)A.避免扰乱和破坏病人的正常防疫机制B.严格执行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定C.注意保护正常菌群抗定植的能力D.尽量减少使用广潜抗生素,必要时实施限制使用抗生素制度E.细检查和明确病人的潜在病灶并及时给与适当治疗4.预防下呼吸道感染,在具体实践中应认真做好以下各项(分数:1.00)A.对昏迷及气管插管的病人,必须加强口腔护理定时翻身叩背,推广使用胸部物理治疗技术B.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及带入细菌感染C.严格按六步洗手要求,应用流动水、脚踏式或感应式开关、一次性擦手纸巾,认真地洗手D.做好吸入性治疗器具的消毒,阻断吸入感染途径E.防止病人的胃口腔细菌逆向定植
3、及误吸,不用 H2:受体阻断剂,慎用抗酸药,带有胃管的病人,应选择半卧位,并应保持胃管通畅5.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分数:1.00)A.营养作用B.免疫调节作用C.定植抵抗力作用D.生物屏障作用E.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等的作用6.空气预防:已诊断或怀疑由空气传播的疾病除实施标准预防之外,实施空气隔离。包括的疾病有(分数:1.00)A.麻疹B.水痘C.结核病D.痢疾E.流感病毒7.外源性感染微生物的扩散方式,通常可分(分数:1.00)A.接触传播B.空气传播C.共同媒介传播D.医源性传播E.生物媒介传播8.朊病毒体灭活的有效方法有(分数:1.00)A.132,30minB.134138,18
4、minC.浸泡于 1N 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1h,再 121,60minD.浸泡于 1N 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15minE.5%有效氯的次氯酸钠9.导致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可归纳为(分数:1.00)A.来自病人自身特定部位(胃肠道、呼吸道、皮肤、泌尿生殖道、口腔黏膜等部位的寄居菌)的正常菌群B.来自周围已感染或带菌的病人C.来自医院带菌的工作人员D.来自带菌的病人家属及探视者E.来自医院的环境和未彻底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和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来自血液制品、药物等10.内源性感染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是怎样实现的(分数:1.00)A.转移或称易位B.口腔的正常菌群被误吸入下呼吸道或经损伤的黏膜进入血
5、液C.胃肠道的原有细菌通过创伤侵入腹腔D.原来定植于皮肤上的葡萄球菌,因动、静脉插管而被带入血管E.菌群的转移及其生长环境的改变是感染发生的基础11.移位菌群失调表现为(分数:1.00)A.横向转移B.纵向转移C.经血循环或淋巴循环向远处转移D.一度失调E.三度失调12.朊病毒体污染物的可靠灭活方法是(分数:1.00)A.干热B.电离辐射C.化学因子中的二氧化硫、环氧乙烷、戊二醛、甲醛、碘伏、乙醇、酚类化合物D.长时间的压力蒸汽处理E.用次氯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3.外源性感染又称为(分数:1.00)A.交叉感染B.可预防性感染C.环境感染D.医源性感染E.不可预防性感染14.内源性感染也称
6、(分数:1.00)A.自身感染B.不可预防性感染C.难预防感染D.菌群失调E.定位转移15.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分数:1.00)A.消毒、灭菌B.无菌技术C.隔离D.合理使用抗生素E.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16.为了预防或消除内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从理论上通常可采用下列措施(分数:1.00)A.避免破坏或扰乱病人原有的防御机制,保护其各部位抗外来菌的定植抵抗力B.其主要措施是合理或限制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尽量少用广谱抗生素,以免抑制正常菌群的功能,造成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选择性生长C.医院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小组”,小组的成员应由
7、感染管理的专职人员、临床药师、检验师、临床医师、医务处、护理部等有关方面专家组成D.其作用是收集抗生素使用的有关资料,对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控制E.以上都不是17.氧气湿化瓶必须进行(分数:1.00)A.终末消毒B.干燥保存C.使用时加无菌水D.连续使用时每天更换无菌水E.每天消毒18.菌群失调分为(分数:1.00)A.原位菌群失调B.一度失调(可逆性失调)C.二度失调D.三度失调(交替症或二重感染)E.移位菌群失调19.抗生素给药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是(分数:1.00)A.给药剂量B.给药途径C.疗程期限D.根据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特点合理使用E.药物的配伍禁忌及溶酶选择20.决定使用抗生素
8、前应慎重考虑的若干问题是(分数:1.00)A.是否为感染性疾病B.是院内还是院外感染C.可能为何种致病菌D.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如何E.病人已用过何种抗生素?疗效如何医院感染护理学 1-9 答案解析(总分: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X 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引起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来自(分数:1.00)A.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 B.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尿道及皮肤等部位 C.来自医院的外环境D.来自其他病人E.来自医务人员解析:2.ICU 病房中,病人感染的危险性主要是(分数:1.00)A.静脉置管行全胃肠道外高营养护理操作 B.气管切开、气
9、管插管、胃管 C.防止应激性溃疡常用抗酸药及 H2 受体阻断剂 D.从气管内吸痰时吸管进入气道 E.正确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必要时戴手套解析:3.针对具有内源性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人,通常采取的预防原则是(分数:1.00)A.避免扰乱和破坏病人的正常防疫机制 B.严格执行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定 C.注意保护正常菌群抗定植的能力 D.尽量减少使用广潜抗生素,必要时实施限制使用抗生素制度 E.细检查和明确病人的潜在病灶并及时给与适当治疗 解析:4.预防下呼吸道感染,在具体实践中应认真做好以下各项(分数:1.00)A.对昏迷及气管插管的病人,必须加强口腔护理定时翻身叩背,推广使用胸部物理治疗技术 B.掌握
10、正确的吸痰技术,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及带入细菌感染 C.严格按六步洗手要求,应用流动水、脚踏式或感应式开关、一次性擦手纸巾,认真地洗手 D.做好吸入性治疗器具的消毒,阻断吸入感染途径 E.防止病人的胃口腔细菌逆向定植及误吸,不用 H2:受体阻断剂,慎用抗酸药,带有胃管的病人,应选择半卧位,并应保持胃管通畅 解析:5.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分数:1.00)A.营养作用 B.免疫调节作用 C.定植抵抗力作用 D.生物屏障作用 E.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等的作用 解析:6.空气预防:已诊断或怀疑由空气传播的疾病除实施标准预防之外,实施空气隔离。包括的疾病有(分数:1.00)A.麻疹 B.水痘 C.结
11、核病 D.痢疾E.流感病毒解析:7.外源性感染微生物的扩散方式,通常可分(分数:1.00)A.接触传播 B.空气传播 C.共同媒介传播 D.医源性传播 E.生物媒介传播 解析:8.朊病毒体灭活的有效方法有(分数:1.00)A.132,30min B.134138,18min C.浸泡于 1N 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1h,再 121,60min D.浸泡于 1N 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15minE.5%有效氯的次氯酸钠解析:9.导致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可归纳为(分数:1.00)A.来自病人自身特定部位(胃肠道、呼吸道、皮肤、泌尿生殖道、口腔黏膜等部位的寄居菌)的正常菌群B.来自周围已感染或带菌的病人 C.
12、来自医院带菌的工作人员 D.来自带菌的病人家属及探视者 E.来自医院的环境和未彻底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和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来自血液制品、药物等 解析:10.内源性感染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是怎样实现的(分数:1.00)A.转移或称易位 B.口腔的正常菌群被误吸入下呼吸道或经损伤的黏膜进入血液 C.胃肠道的原有细菌通过创伤侵入腹腔 D.原来定植于皮肤上的葡萄球菌,因动、静脉插管而被带入血管 E.菌群的转移及其生长环境的改变是感染发生的基础 解析:11.移位菌群失调表现为(分数:1.00)A.横向转移 B.纵向转移 C.经血循环或淋巴循环向远处转移 D.一度失调E.三度失调解析:12.朊病毒体
13、污染物的可靠灭活方法是(分数:1.00)A.干热B.电离辐射C.化学因子中的二氧化硫、环氧乙烷、戊二醛、甲醛、碘伏、乙醇、酚类化合物D.长时间的压力蒸汽处理 E.用次氯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解析:13.外源性感染又称为(分数:1.00)A.交叉感染 B.可预防性感染 C.环境感染D.医源性感染E.不可预防性感染解析:14.内源性感染也称(分数:1.00)A.自身感染 B.不可预防性感染 C.难预防感染 D.菌群失调E.定位转移解析:15.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分数:1.00)A.消毒、灭菌 B.无菌技术 C.隔离 D.合理使用抗生素 E.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
14、效果评价 解析:16.为了预防或消除内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从理论上通常可采用下列措施(分数:1.00)A.避免破坏或扰乱病人原有的防御机制,保护其各部位抗外来菌的定植抵抗力 B.其主要措施是合理或限制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尽量少用广谱抗生素,以免抑制正常菌群的功能,造成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选择性生长 C.医院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小组”,小组的成员应由感染管理的专职人员、临床药师、检验师、临床医师、医务处、护理部等有关方面专家组成 D.其作用是收集抗生素使用的有关资料,对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控制 E.以上都不是解析:17.氧气湿化瓶必须进行(分数:1.00)A.终末消毒
15、B.干燥保存 C.使用时加无菌水 D.连续使用时每天更换无菌水 E.每天消毒 解析:18.菌群失调分为(分数:1.00)A.原位菌群失调 B.一度失调(可逆性失调)C.二度失调D.三度失调(交替症或二重感染)E.移位菌群失调 解析:19.抗生素给药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是(分数:1.00)A.给药剂量 B.给药途径 C.疗程期限 D.根据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特点合理使用 E.药物的配伍禁忌及溶酶选择 解析:20.决定使用抗生素前应慎重考虑的若干问题是(分数:1.00)A.是否为感染性疾病 B.是院内还是院外感染 C.可能为何种致病菌 D.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如何 E.病人已用过何种抗生素?疗效如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