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院感染护理学 1-7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X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血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是(分数:1.00)A.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B.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C.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D.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E.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2.类环境包括(分数:1.00)A.儿科病房B.妇产科检查室C.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D.供应室清洁区E.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3.
2、一般的化学性废弃物可以与市政垃圾一起处理或者排入下水道,危险性废弃物应(分数:1.00)A.少量可采用热解焚化炉焚化、封存或填埋B.大量的危险化学性废弃物,可返还给供应商C.某些可燃性的可采用焚化处理D.也可化学法处理E.不能排入下水道系统,也不可封存或填埋方法处理4.病人1 岁心肌炎或心包炎临床诊断(分数:1.00)A.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他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并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B.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C.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D.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E.血中抗体阳性(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并排除其他部位感染5.医
3、院感染监测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需要(分数:1.00)A.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B.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C.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D.可开展综合性监测E.有条件的应开展目标性监测6.完备的供应室应有(分数:1.00)A.接收、洗涤B.敷料制作C.消毒、灭菌、无菌储存D.发放和工作人员更衣室E.办公室及卫生间7.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分数:1.00)A.清创B.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C.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D.根据可能感染的微生物采取预防措施E.记录被利器刺伤的各环节8.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
4、送(分数:1.00)A.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B.感染性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C.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D.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E.生活垃圾应装黑色袋内9.采用层流空气净化方式的手术室及病房即空气通过(分数:1.00)A.高效过滤器B.呈流线状流入室内C.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D.室内产生的尘粒或微生物不会四周扩散,随气流方向被排出房间E.以上都不对10.痰液筛选的标准为(分数:1.00)A.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 个/低倍视野B.白细胞25 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C.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病人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不严格限定D.痰
5、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5 个/低倍视野E.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5 个/低倍视野11.胸膜腔感染临床诊断(分数:1.00)A.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0010 6/LB.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或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C.胸水发现病原菌,则不论胸水性状和常规检查结果如何,均可做出病原学诊断D.应强调胸水的厌氧菌培养E.诊断操作促使感染扩散者则属医院感染12.标准预防基本特点为(分数:1.00)A.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B.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C.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
6、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D.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E.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13.医院感染管理的护士学习内容包括(分数:1.00)A.消毒、灭菌、隔离与合理使用消毒剂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B.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C.医院感染的监测及本专科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D.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E.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等14.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每间病室不超过 4人,床间距应1.1m;严格隔离病室入口应设缓冲间(分数:1.00)A.室内设卫生间(含盥洗、浴、厕设施),卫生间应有单独的出入口B.严格执行各病种消毒隔离制度C.
7、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D.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不互串病房;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E.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15.医院污物的分类(分数:1.00)A.生活垃圾B.感染性废弃物C.病理性废弃物D.锋利物(锐器)E.药物性废弃物、遗传毒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等16.正确的清洗消毒方法(分数:1.00)A.用过的内镜应立即进行清洗,用自来水和清洗剂或含酶清洁剂清洗内镜外表面和各孔道及内腔B.冲淋各内腔管道C.将内镜浸于高水
8、平消毒剂中,且将消毒剂灌满吸引管道和活检钳通道及气、水通道,至少作用 20minD.用灭菌水冲淋内镜身和各管道,如果用自来水冲淋,则需再用乙醇冲洗E.各管道需用经过消毒和预先贮存的压缩空气吹干;处理好的内镜应贮存于可防止再污染的柜内17.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分数:1.00)A.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B.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C.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D.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E.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18.输血相关感染临床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下述几种情况才可诊断(分数:1.00)A.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
9、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B.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C.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 DNA或 RNA阳性等D.血液中找到病原体E.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其血清在 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 IgG呈 4倍升高19.物体表面采样方法(分数:1.00)A.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 4h内进行采样。B.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 2,取 100cm2。C.采样方法用 5cm2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在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 5次,
10、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 1个4 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 l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D.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 6h内进行采样E.采样面积被采表面l00cm 2,取 25cm 220.腹水感染临床诊断(分数:1.00)A.腹水原为漏出液,腹水检查变为渗出液B.腹水不易消除,出现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C.腹水常规检查白细胞20010 6/L,中性粒细胞25%D.腹水细菌培养阳性E.腹水细菌培养阴性21.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分数:1.00)A.发热(38.0超过 2d)B.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C.
11、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D.普通感冒E.过敏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22.医护人员手采样方法(分数:1.00)A.采样时间B.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 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 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 2)计算C.细菌菌落总数结果计算: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 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302D.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 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30E.以上都是2
12、3.空气采样方法(分数:1.00)A.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B.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 80cm150cmC.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 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 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 1m处各取一点D.室内面积30m 2,设东、西、南、北、中 5 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 1mE.采样方法用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 5min后送检培养24.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分数:1.00)A.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B.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可因医院、时间、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C.医院感染的常规监测结果D.医院感染的常态分布E.
13、医院感染没有聚集发生25.传染病房的选址与布局应达到以下要求(分数:1.00)A.应设在建筑物的一端,远离儿科、新生儿、母婴同室、ICU 等病房,设单独的出入口B.有条件的医院应设单独的传染病区,与普通病房之间应设隔离区,有供传染病人活动、娱乐的场所C.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应分区明确D.应设工作人员值班室、通过间(包括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等卫生设施)E.应设消毒室或消毒柜(箱)及消毒员浴室;各病室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26.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病人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哕音,并有(分数:1.00)A.发热B.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14、D.慢性气道疾患病人稳定期(慢性以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E.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27.脐炎临床诊断(分数:1.00)A.新生儿脐部有红肿或有脓性渗出物B.引流物或针吸液培养阳性C.血液培养阳性,并排除其他部位感染D.与脐部插管有关的脐动静脉感染应归于心血管系统感染E.脐周涂抹培养阳性28.抗微生物因子对微生物作用的水平,可分为(分数:1.00)A.灭菌B.高效消毒C.中效消毒D.低效消毒E.清洁29.导致内窥镜消毒不彻底主要原因的技术因素(分数:1.00)A.消毒前内镜清洗不彻底B
15、.消毒方法选择不当C.消毒剂浓度配制不准D.作用时间不足E.监测技术不熟练,影响因素多未能控制30.被 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分数:1.00)A.应在 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B.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C.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10g、5g、 5g(按 0、1 月、6 月间隔)D.跟踪观察E.记录刺伤经过31.污物的处理原则(分数:1.00)A.分类收集原则B.回收利用原则C.减量化原则D.无公害原则E.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32.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主要用于(分数:1.0
16、0)A.骨髓移植病人B.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C.新生儿D.住院病人E.门诊病人33.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应排除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如(分数:1.00)A.肺栓塞B.心力衰竭C.肺水肿D.肺癌等E.肺脓肿34.类环境包括:(分数:1.00)A.层流洁净手术室B.层流洁净病房C.普通手术室D.产房E.婴儿室35.病人用后物品及病床应湿式清扫(分数:1.00)A.一床一套(巾)B.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C.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D.弯盘、治疗盘、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E.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36.目标监测包括
17、(分数:1.00)A.ICU病人的监测B.外科术后病人的监测C.新生儿的监测D.抗感染药物耐药性监测E.抗生素使用率的监测等37.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采样时间为(分数:1.00)A.更换前B.使用中C.更换后D.原消毒液E.以上都是38.类环境包括(分数:1.00)A.早产儿室B.普通保护性隔离C.供应室无菌区D.烧伤病房E.重症监护病房39.为免除消毒灭菌器材的污染和灭菌质量在供应室内应(分数:1.00)A.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B.高压蒸汽供应要充足、方便C.通风采光要良好D.墙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E.地面光滑,有排水道40
18、.消毒供应室的必备条件(分数:1.00)A.要有常水(自来水)、热水和净化(过滤)系统和蒸馏水供应B.各种冲洗工具:包括去污、除热源、除洗涤剂、洗涤池和贮存自动化洗涤设备等C.干燥柜(箱)、家用洗衣机、敷料制作加工器具、各种贮放设备和下收下送设备D.压力蒸汽灭菌器、气体灭菌器等消毒灭菌设备及相应的通风降温设备E.劳保用品:个人防护眼镜、防水隔离衣、胶鞋、胶手套等41.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采样量及方法为(分数:1.00)A.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 lml被检样液,加入 9ml稀释液中混匀B.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 0.5ml被检样液,加入 4.5ml稀释液中混匀C.在无菌条件
19、下,用无菌吸管吸取 lml被检样液,加入 4.5ml稀释液中混匀D.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 10ml被检样液,加入 9ml稀释液中混匀E.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 lml被检样液,加入 10ml稀释液中混匀42.病人住院一周,出现发热 T38,伴有寒战,并合并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有皮疹或出血点;收缩压低于 12kPa (90mmHg)等病情变化临床诊断败血症,尚需作病原学(分数:1.00)A.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B.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C.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D.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E.不需病原学43.输血相关感染常见有(分数:1.00
20、)A.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B.艾滋病C.巨细胞病毒感染D.疟疾E.弓形体病等44.王母之子,生后 3d,发热(T39),出现意识障碍、婴儿前囟张力高,呼吸有暂停现象,抽搐,角弓反张,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应疑有(分数:1.00)A.脑膜炎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B.败血症C.颅内脓肿D.脑室炎E.椎管内感染45.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分数:1.00)A.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B.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C.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污染)的感染D.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
21、和产后获得的感染E.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46.哪些因素可影响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分数:1.00)A.消毒剂的浓度B.消毒剂作用时间C.消毒剂与微生物接触的状态D.消毒剂的稳定性E.消毒剂的杀菌水平47.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分数:1.00)A.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B.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C.不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D.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E.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48.抗感染药物:是指用以治疗(分数:1.00)A.各种病
22、原体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B.其中包含抗菌药物(抗生素、合成类抗菌药)C.抗结核药D.抗麻风病药E.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物49.医疗用品采样方法(分数:1.00)A.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B.采样量及采样方法;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 年版一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行。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 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 2,取 l00cm2C.无菌检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 年版一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
23、行D.采样面积100cmE.采样面积100cm50.药物性废弃物的处理(分数:1.00)A.填埋B.封存处理、焚化C.化学降解法D.静脉注射液可采用下水道或填埋方式E.玻璃安瓿不能焚烧处理,可以先压碎,然后与锋利物品一起处理医院感染护理学 1-7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X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血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是(分数:1.00)A.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B.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C.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D.导管尖端培养和/或
24、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E.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 解析:2.类环境包括(分数:1.00)A.儿科病房 B.妇产科检查室 C.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 D.供应室清洁区 E.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解析:3.一般的化学性废弃物可以与市政垃圾一起处理或者排入下水道,危险性废弃物应(分数:1.00)A.少量可采用热解焚化炉焚化、封存或填埋 B.大量的危险化学性废弃物,可返还给供应商 C.某些可燃性的可采用焚化处理 D.也可化学法处理 E.不能排入下水道系统,也不可封存或填埋方法处理 解析:4.病人1 岁心肌炎或心包炎临床诊断(分数:1.00)A.至少有
25、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他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并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 B.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C.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D.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E.血中抗体阳性(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并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解析:5.医院感染监测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需要(分数:1.00)A.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 B.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C.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 D.可开展综合性监测 E.有条件的应开展目标性监测 解析:6.完备的供应室应有(分数:1.00)A.接收、
26、洗涤 B.敷料制作 C.消毒、灭菌、无菌储存 D.发放和工作人员更衣室 E.办公室及卫生间 解析:7.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分数:1.00)A.清创 B.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C.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D.根据可能感染的微生物采取预防措施 E.记录被利器刺伤的各环节 解析:8.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分数:1.00)A.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 B.感染性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 C.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 D.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E.生活垃圾应装黑色袋内 解析:9.采用层流空气净化方式的手术室及病房即空气通过(分数:1.00)A.高效过滤器 B.呈流线状流入室
27、内 C.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 D.室内产生的尘粒或微生物不会四周扩散,随气流方向被排出房间 E.以上都不对解析:10.痰液筛选的标准为(分数:1.00)A.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 个/低倍视野 B.白细胞25 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 C.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病人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不严格限定 D.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5 个/低倍视野E.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5 个/低倍视野解析:11.胸膜腔感染临床诊断(分数:1.00)A.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0010 6/L B.胸水培养分离
28、到病原菌或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 C.胸水发现病原菌,则不论胸水性状和常规检查结果如何,均可做出病原学诊断 D.应强调胸水的厌氧菌培养 E.诊断操作促使感染扩散者则属医院感染 解析:12.标准预防基本特点为(分数:1.00)A.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 B.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C.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D.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E.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解析:13.医院感染管理的护士学习内容包括(分数:1.00)A.消毒、灭菌
29、、隔离与合理使用消毒剂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 B.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C.医院感染的监测及本专科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D.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E.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等 解析:14.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每间病室不超过 4人,床间距应1.1m;严格隔离病室入口应设缓冲间(分数:1.00)A.室内设卫生间(含盥洗、浴、厕设施),卫生间应有单独的出入口 B.严格执行各病种消毒隔离制度 C.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 D.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不互串病房;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
30、后严格终末消毒 E.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解析:15.医院污物的分类(分数:1.00)A.生活垃圾 B.感染性废弃物 C.病理性废弃物 D.锋利物(锐器) E.药物性废弃物、遗传毒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等 解析:16.正确的清洗消毒方法(分数:1.00)A.用过的内镜应立即进行清洗,用自来水和清洗剂或含酶清洁剂清洗内镜外表面和各孔道及内腔 B.冲淋各内腔管道 C.将内镜浸于高水平消毒剂中,且将消毒剂灌满吸引管道和活检钳通道及气、水通道,至少作用20min D.用灭菌水冲淋内镜身和各管道,如果用自来水冲淋,则需再用乙
31、醇冲洗 E.各管道需用经过消毒和预先贮存的压缩空气吹干;处理好的内镜应贮存于可防止再污染的柜内 解析:17.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分数:1.00)A.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 B.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 C.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D.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E.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解析:18.输血相关感染临床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下述几种情况才可诊断(分数:1.00)A.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B.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C.证实供
32、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 DNA或 RNA阳性等D.血液中找到病原体 E.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其血清在 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 IgG呈 4倍升高 解析:19.物体表面采样方法(分数:1.00)A.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 4h内进行采样。 B.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 2,取 100cm2。 C.采样方法用 5cm2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在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 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 1个4 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 l0ml采样液
33、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D.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 6h内进行采样E.采样面积被采表面l00cm 2,取 25cm 2解析:20.腹水感染临床诊断(分数:1.00)A.腹水原为漏出液,腹水检查变为渗出液 B.腹水不易消除,出现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 C.腹水常规检查白细胞20010 6/L,中性粒细胞25% D.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E.腹水细菌培养阴性解析:21.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分数:1.00)A.发热(38.0超过 2d) B.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C.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D.普通感冒
34、E.过敏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解析:22.医护人员手采样方法(分数:1.00)A.采样时间 B.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 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 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 2)计算 C.细菌菌落总数结果计算: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 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302 D.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 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30E.以上都是解析:23.空气采样方法(分数:1.00)A.采样时间选择
35、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B.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 80cm150cm C.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 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 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 1m处各取一点 D.室内面积30m 2,设东、西、南、北、中 5 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 1m E.采样方法用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 5min后送检培养 解析:24.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分数:1.00)A.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B.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可因医院、时间、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C.医院感染的常规监测结果D.医院感染的常态分布E.医院感染没有聚集发生解析:25
36、.传染病房的选址与布局应达到以下要求(分数:1.00)A.应设在建筑物的一端,远离儿科、新生儿、母婴同室、ICU 等病房,设单独的出入口 B.有条件的医院应设单独的传染病区,与普通病房之间应设隔离区,有供传染病人活动、娱乐的场所 C.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应分区明确 D.应设工作人员值班室、通过间(包括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等卫生设施) E.应设消毒室或消毒柜(箱)及消毒员浴室;各病室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解析:26.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病人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哕音,并有(分数:1.00)A.发热 B.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C.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D
37、.慢性气道疾患病人稳定期(慢性以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E.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解析:27.脐炎临床诊断(分数:1.00)A.新生儿脐部有红肿或有脓性渗出物 B.引流物或针吸液培养阳性 C.血液培养阳性,并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D.与脐部插管有关的脐动静脉感染应归于心血管系统感染E.脐周涂抹培养阳性解析:28.抗微生物因子对微生物作用的水平,可分为(分数:1.00)A.灭菌 B.高效消毒 C.中效消毒 D.低效消毒 E.清洁解析:29.导致内窥镜消毒不彻底主要原因的技术因素(分数:1
38、.00)A.消毒前内镜清洗不彻底 B.消毒方法选择不当 C.消毒剂浓度配制不准 D.作用时间不足 E.监测技术不熟练,影响因素多未能控制 解析:30.被 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分数:1.00)A.应在 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B.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C.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10g、5g、 5g(按 0、1 月、6 月间隔) D.跟踪观察 E.记录刺伤经过 解析:31.污物的处理原则(分数:1.00)A.分类收集原则 B.回收利用原则 C.减量化原则 D.无公害原则 E.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32.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
39、他病人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主要用于(分数:1.00)A.骨髓移植病人 B.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C.新生儿 D.住院病人E.门诊病人解析:33.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应排除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如(分数:1.00)A.肺栓塞 B.心力衰竭 C.肺水肿 D.肺癌等 E.肺脓肿解析:34.类环境包括:(分数:1.00)A.层流洁净手术室 B.层流洁净病房 C.普通手术室D.产房E.婴儿室解析:35.病人用后物品及病床应湿式清扫(分数:1.00)A.一床一套(巾) B.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C.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0、 D.弯盘、治疗盘、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E.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解析:36.目标监测包括(分数:1.00)A.ICU病人的监测 B.外科术后病人的监测 C.新生儿的监测 D.抗感染药物耐药性监测 E.抗生素使用率的监测等 解析:37.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采样时间为(分数:1.00)A.更换前 B.使用中 C.更换后D.原消毒液E.以上都是解析:38.类环境包括(分数:1.00)A.早产儿室 B.普通保护性隔离 C.供应室无菌区 D.烧伤病房 E.重症监护病房 解析:39.为免除消毒灭菌器材的污染和灭菌质量在供应室内应(分数:1.00)A.分
41、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 B.高压蒸汽供应要充足、方便 C.通风采光要良好 D.墙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 E.地面光滑,有排水道 解析:40.消毒供应室的必备条件(分数:1.00)A.要有常水(自来水)、热水和净化(过滤)系统和蒸馏水供应 B.各种冲洗工具:包括去污、除热源、除洗涤剂、洗涤池和贮存自动化洗涤设备等 C.干燥柜(箱)、家用洗衣机、敷料制作加工器具、各种贮放设备和下收下送设备 D.压力蒸汽灭菌器、气体灭菌器等消毒灭菌设备及相应的通风降温设备 E.劳保用品:个人防护眼镜、防水隔离衣、胶鞋、胶手套等 解析:41.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
42、保存液采样量及方法为(分数:1.00)A.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 lml被检样液,加入 9ml稀释液中混匀 B.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 0.5ml被检样液,加入 4.5ml稀释液中混匀 C.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 lml被检样液,加入 4.5ml稀释液中混匀D.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 10ml被检样液,加入 9ml稀释液中混匀E.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 lml被检样液,加入 10ml稀释液中混匀解析:42.病人住院一周,出现发热 T38,伴有寒战,并合并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有皮疹或出血点;收缩压低于 12kPa (90mmHg)等病情变化临床诊断败血症,尚
43、需作病原学(分数:1.00)A.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B.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C.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D.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E.不需病原学解析:43.输血相关感染常见有(分数:1.00)A.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 B.艾滋病 C.巨细胞病毒感染 D.疟疾 E.弓形体病等 解析:44.王母之子,生后 3d,发热(T39),出现意识障碍、婴儿前囟张力高,呼吸有暂停现象,抽搐,角弓反张,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应疑有(分数:1.00)A.脑膜炎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B.败血症C.颅内脓肿D.脑室炎 E.椎管内感染解析:45.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分数:1
44、.00)A.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B.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C.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污染)的感染 D.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E.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解析:46.哪些因素可影响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分数:1.00)A.消毒剂的浓度 B.消毒剂作用时间 C.消毒剂与微生物接触的状态 D.消毒剂的稳定性 E.消毒剂的杀菌水平 解析:47.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分数:1.00)A.包括在住院期间发
45、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B.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C.不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D.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E.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解析:48.抗感染药物:是指用以治疗(分数:1.00)A.各种病原体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 B.其中包含抗菌药物(抗生素、合成类抗菌药) C.抗结核药 D.抗麻风病药 E.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物 解析:49.医疗用品采样方法(分数:1.00)A.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B.采样量及采样方法;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 年版一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行。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 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 2,取 l00cm2 C.无菌检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 年版一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行 D.采样面积100cmE.采样面积100cm解析:50.药物性废弃物的处理(分数:1.00)A.填埋 B.封存处理、焚化 C.化学降解法D.静脉注射液可采用下水道或填埋方式 E.玻璃安瓿不能焚烧处理,可以先压碎,然后与锋利物品一起处理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