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药师药剂学基本知识8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35266       资源大小:144.50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药师药剂学基本知识8及答案解析.doc

    1、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药师药剂学基本知识 8 及答案解析(总分:145.00,做题时间:60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39.00)1.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 )(分数:1.00)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2.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 ) (分数:1.00)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3.已知某药口服肝脏首过作用很大,改用肌内注射后( ) (分数:1.00)A.t1/2不变,生

    2、物利用度增加B.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C.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D.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E.用度皆不变化4.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 ( )(分数:1.00)A.表观分布容积大B.表观分布容积小C.半衰期长D.半衰期短E.吸收速率常数 Ka 大5.关于表观分布容积正确的描述( ) (分数:1.00)A.体内含药物的真实容积B.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C.有生理学意义D.个体血容量E.给药剂量与 t 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6.关于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正常人对某一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基本相

    3、似D.与病理状况无关E.生物半衰期与药物消除速度成正比7.测得利多卡因的生物半哀期为 3.0h,则它的消除速率常数为( )(分数:1.00)A.1.5h-1B.1.0h-1C.0.46h-1D.0.23h-1E.0.15h-18.某药物的 t1/2为 l 小时,有 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b约为 ( )(分数:1.00)A.0.05 小时 -1B.0.78 小时 -1C.0.14 小时 -1D.0.99 小时 -1E.0.42 小时 -19.某药静脉注射经 2 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 ( )(分数:1.00)A.l2B.14C.18D.116E

    4、.13210.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 0.2h-1,问清除该药 99需要多少时间( ) (分数:1.00)A.12.5hB.23hC.26hD.46hE.6h11.一病人单次静脉注射某药物 10mg,半小时血药浓度是多少 gmL(已知 t1/2=4h,V=60L)( )(分数:1.00)A.0.153B.0.225C.0.301D.0.458E.0.61012.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 6 小时,静脉输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 95需要多长时间( )(分数:1.00)A.12.5hB.25.9hC.30.5hD.50.2hE.40.3h13.缓控释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测定中采集血

    5、样时间至少应为 ( )(分数:1.00)A.12 个半衰期B.35 个半衰期C.57 个半衰期D.79 个半衰期E.10 个半衰期14.以静脉注射为标准参比制剂求得的生物利用度( ) (分数:1.00)A.绝对生物利用度B.相对生物利用度C.静脉生物利用度D.生物利用度E.参比生物利用度15.关于药物制剂配伍的错误叙述为( ) (分数:1.00)A.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可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B.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又称为配伍禁忌C.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目的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D.药物配伍后由于物理、化学和药理性质相互影响产生的变化均称为配伍变化E.能引起药物作用的减弱或消失,甚至引起毒副作用的增强

    6、的配伍称为配伍禁忌16.药物配伍后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分数:1.00)A.吸附B.还原C.分解D.氧化E.聚合17.下列属于物理配伍变化有 ( )(分数:1.00)A.变色B.分解破坏C.疗效下降D.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E.产气18.下列不属于化学配伍变化的是( ) (分数:1.00)A.变色B.分解破坏疗效下降C.发生爆炸D.乳滴变大E.产生降解物19.下列为物理稳定性变化的是( ) (分数:1.00)A.剂吸潮B.片剂中有关物质增加C.维生素 C 片剂发生变色D.药物溶液容易遇金属离子后变色加快E.抗生素配制成输液后含量随时间延长而下降20.下列为药物制剂的化学稳定性变化的是(

    7、 ) (分数:1.00)A.颗粒剂吸潮B.片剂溶出度变慢C.片剂崩解变快D.片剂的裂片E.制剂中有关物质增加21.下列为物理配伍变化的是( ) (分数:1.00)A.变色B.分解破坏C.发生爆炸D.有关物质增多E.潮解、液化和结块22.下列为化学配伍变化的是 ( )(分数:1.00)A.药粉结块B.液化C.发生爆炸D.潮解E.粒径变化23.下列为化学配伍变化的是 ( ) (分数:1.00)A.混悬剂粒子聚集B.析出沉淀C.变色D.潮解、液化和结块E.分散状态变化24.药物在乙醇和水的溶剂制剂相互配合使用时,析出沉淀属于 ( )(分数:1.00)A.物理配伍变化B.化学的配伍变化C.液体配伍变化

    8、D.生物配伍变化E.药理的配伍变化25.硫酸锌在弱碱性溶液中,沉淀析出的现象为( ) (分数:1.00)A.物理配伍变化B.化学的配伍变化C.药理的配伍变化D.物理化学配伍变化E.光敏感性配伍变化26.含有生物碱盐的溶液与含有鞣酸的溶液配伍时产生沉淀的现象为 ( )(分数:1.00)A.生物配伍变化B.药理配伍变化C.物理配伍变化D.环境的配伍变化E.化学配伍变化27.药物发生变色属于 ( )(分数:1.00)A.物理配伍变化B.化学配伍变化C.混合配伍变化D.溶剂配伍变化E.离子配伍变化28.当某些含非水溶剂的制剂与输液配伍时会使药物析出,是由于 ( )(分数:1.00)A.溶剂组成改变引起

    9、B.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引起C.离子作用引起D.盐析作用引起E.成分的纯度引起29.某注射液为胶体分散系统,若加入到含大量电解质的输液中出现沉淀,是由于( ) (分数:1.00)A.直接反应引起B.混合的顺序引起C.缓冲剂引起D.盐析作用引起E.溶剂组成改变引起30.通过注射给药的蛋白质多败类药物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是( )(分数:1.00)A.缓释微球和缓释植入剂B.注射用无菌粉末与缓释微球C.溶液型注射剂和混悬型注射剂D.溶液型注射剂和注射用无菌粉末E.通注射剂与缓释、控释型注射给药系统31.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为 ( )(分数:1.00)A.氢键B.肽键C.疏水键D.离子键E.配位键

    10、32.制备蛋白多肽药物缓释微球的骨架材料最常用( ) (分数:1.00)A.PLAB.PLGAC.PVPD.PVCE.PEG300033.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为 ( ) (分数:1.00)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蛋白质工程D.克隆技术E.酶工程34.关于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理化性质错误的叙述是( ) (分数:1.00)A.蛋白质大分子是一种两性电解质B.蛋白质大分子具有紫外吸收C.蛋白质大分子具有旋光性D.蛋白质大分子在水中表现出亲水肢体的性质E.保证蛋白质大分子生物活性的高级结构主要是由强相互作用,如肽键来维持的35.下面哪种物质可以作为蛋白多肽类药物制剂的填充剂( ) (分数:1.00)A

    11、.淀粉B.糊精C.甘露醇D.磷酸钙E.微晶纤维素36.关于缓、控释型注射剂的特点错误的叙述是( ) (分数:1.00)A.减少给药次数,增加病人的顺应性B.疫苗微球注射剂可根据需要使药物在不同时间分别以脉冲模式释放C.注射型植入剂无需手术植入或取出D.在制备蛋白多肽药物微球时应选择日剂量大的药物E.舍瑞林是已上市的植入剂品种37.以下不属于生物技术药物特点的是( ) (分数:1.00)A.分子量大,不易吸收B.结构复杂C.从血中消除慢D.易被消化道内酶及胃酸等降解E.在酸碱环境不适宜的情况下容易失活38.蛋白质药物的冷冻干燥注射剂中最常用的填充剂是 ( ) (分数:1.00)A.甘露醇B.氨基

    12、酸C.淀粉D.氯化钠E.十二烷基硫酸钠39.1982 年,第一个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是 ( )(分数:1.00)A.乙肝疫苗B.白细胞介素- 2C.重组人胰岛素D.EPOE.尿激酶二、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14.00)A.C=C0?e-ktB.C=K FX0/V(K -K)?(e-Kt-eKat)C.=(1-e -nk )/(1-ek )D. C=K0/K (1-e-k )E.C=C0?(1-e-Kt)(分数:2.00)(1).单室单剂量血管外给药 Ct 关系式是( )(分数:1.00)A.B.C.D.E.(2).单室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 Ct 关系式是( )(分数:1.00)A.B.C.D.

    13、E.A.变色 B.析出沉淀 C.分散状态变化 D.潮解、液化和结块 E.粒径变化(分数:2.00)(1).化学配伍变化的是( )(分数:1.00)A.B.C.D.E.(2).中药颗粒剂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 )(分数:1.00)A.B.C.D.E.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E.五级结构(分数:2.00)(1).多肽键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为( )(分数:1.00)A.B.C.D.E.(2).螺旋或折叠的肽链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 )(分数:1.00)A.B.C.D.E.A.鼻腔制剂 B.肺部制剂 C.口服制剂 D.口腔制剂 E.经皮制剂(分数:2.00)(1).MDI 装

    14、置主要用于( )(分数:1.00)A.B.C.D.E.(2).超声波导入技术主要用于( )(分数:1.00)A.B.C.D.E.A.枸橼酸钠枸橼酸缓冲对 B.十二烷基硫酸钠 C.海藻糖和甘油 D.甘氨酸 E.生理盐水(分数:2.00)(1).对蛋白多肽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均有重要影响的是( )(分数:1.00)A.B.C.D.E.(2).可增加蛋白质药物在水中的稳定性的是( )(分数:1.00)A.B.C.D.E.A.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多肽链的折叠方式 D.螺旋或折叠的肽链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 E.两个以上的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分数

    15、:2.00)(1).三级结构属于( )(分数:1.00)A.B.C.D.E.(2).二级结构属于( )(分数:1.00)A.B.C.D.E.A.鼻腔制剂 B.肺部制剂 C.静脉注射脂质体 D.口腔制剂 E.经皮制剂(分数:2.00)(1).蛋白多肽药物制剂无吸收过程的是( )(分数:1.00)A.B.C.D.E.(2).蛋白多肽药物制剂经嗅上皮细胞进入脑脊液的是( )(分数:1.00)A.B.C.D.E.三、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29.00)40.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地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

    16、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有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L)或升千克(Lkg)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41.可完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 (分数:1.00)A.舌下给药B.口服肠溶片C.静脉滴注给药D.栓剂直肠给药E.鼻黏膜给药42.关于药物动力学中用“速度法”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的正确描述是 (分数:1.00)A.至少有一部分药物从肾排泄而消除B.须采用中间时间中来计算C.必须收集全部尿量(7 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D.误差因素比较敏感,试验数据波动大E.所需时间比“亏量法”短43.关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确的有 (分数:1.00)A.可用 AUC 法和拟合度法来

    17、判别隔室模型B.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分布,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C.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D.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男均相等E.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44.用于表达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 (分数:1.00)A.AUCB.CLC.TmD.KE.Cm45.非线性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是 (分数:1.00)A.KB.VC.CLD.KmE.Vm46.关于生物利用度测定方法叙述正确的有 (分数:1.00)A.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B.洗净期为药物的 35 个半衰期C.整个采样时间至少 7 个半衰期D.多剂量给药计划要连续测定 3 天的峰浓度E.所用剂量不得超过临床最

    18、大剂量47.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有 (分数:1.00)A.图形法B.拟合度法C.AIC 判断法D.F 检验E.亏量法48.生物半衰期是指 (分数:1.00)A.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B.药效下降一半所需时间C.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D.体内药量减少一般所需时间E.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时间49.影响达峰值时间 tm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有 (分数:1.00)A.KB.tmC.X0D.FE.Ka50.药物产生化学配伍变化的表现是 (分数:1.00)A.变色B.出现混浊与沉淀C.产生结块D.有气体产生E.药物的效价降低51.属于化学配伍变化的是 (分数:1.00)A.粒径变化B.有关物质增多C.PH

    19、值改变导致的沉淀D.潮解、液化E.变色52.属于化学配伍变化的是 (分数:1.00)A.产气B.分解破坏、疗效下降C.析出沉淀D.发生爆炸E.分散状态变化53.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是 (分数:1.00)A.化学反应导致的沉淀B.产气C.分散状态变化D.潮解E.粒子积聚54.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是 (分数:1.00)A.结块B.析出沉淀C.硫酸锌在弱碱性溶液中,析出沉淀D.潮解、液化E.粒子积聚55.属于化学配伍变化的是 (分数:1.00)A.潮解B.产气C.析出沉淀D.两种物质配伍时发生爆炸E.分散状态变化56.引起变色的药物配伍有 (分数:1.00)A.多巴胺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B.碳酸氢钠与

    20、大黄粉C.氨茶碱与乳糖D.乙酰唑胺与蔗糖粉E.氯化钠与水杨酸钠57.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是 (分数:1.00)A.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B.防止生产质量与医疗事故的发生C.对可能产生的配伍变化作到有预见性探讨D.产生配伍变化的原因和正确处理或防止的方法E.根据药物与制剂中成分的理化性质与药理作用合理设计处方58.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是 (分数:1.00)A.预期某些药物产生协同作用B.减少药物的用量C.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以克服某些副作用D.为预防或治疗合并症而加用其他药物E.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等59.关于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有 (分数:1.00)A.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

    21、B.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区别是以细胞工程为核心C.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D.在生物技术中所涉及的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E.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各种生物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60.增加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有 (分数:1.00)A.微纳米技术B.电穿孔技术C.离子导入技术D.传递体输送技术E.超声波导入技术61.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稳定剂有 (分数:1.00)A.糖B.氨基酸C.多元醇D.缓冲剂E.血清蛋白62.制备蛋白多肽缓释微球的最常用的方法有 (分数:1.00)A.相分离法B.喷雾干燥法C.熔融挤出法D.复乳液中干燥法E.低温喷

    22、雾提取63.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给药途径包括 (分数:1.00)A.口服B.直肠C.皮肤D.鼻腔E.肺64.蛋白质药物的冻干型注射剂中常用的填充剂有 (分数:1.00)A.山梨醇B.蔗糖C.葡萄糖D.右旋糖酐E.聚山梨酯65.维系蛋白药物高级结构的化学键包括 (分数:1.00)A.氢键和范德华力B.离子键C.疏水键D.二硫键E.配位键66.属于生物技术药物的是 (分数:1.00)A.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药品B.利用 DNA 重组技术生产的酶C.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多肽D.化学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E.利用 DNA 重组技术生产的细胞生长因子67.缓释、

    23、控释植入剂的特点有 (分数:1.00)A.可注射给药,无须手术B.副作用比微球制剂小C.制备简单D.一般用 PLGA 作药物载体E.有很好的长效作用68.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有 (分数:1.00)A.临床使用剂量大B.药理活性高C.稳定性差D.分子量大E.血浆半衰期长四、是非判断题(总题数:19,分数:19.00)69.AIC 法常用于生物等效的判别。(分数:1.00)A.正确B.错误70.达坪分数系指 n 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与第 1 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之比。(分数:1.00)A.正确B.错误71.单室模型单剂量给药静注血药浓度经时变化曲线下全面积等于多剂量给药稳态后一个剂量间隔范围内的血药浓度

    24、时间曲线下面积。 (分数:1.00)A.正确B.错误72.食物会延缓或减少所有药物的吸收。(分数:1.00)A.正确B.错误73.药物通过胎盘屏障的机制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分数:1.00)A.正确B.错误74.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等于(Css max=Cssmin)2。(分数:1.00)A.正确B.错误75.不稳定晶型、亚稳定晶型、无定型药物溶出快、吸收好。(分数:1.00)A.正确B.错误76.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和血浆中的全部药物的比例,称血浆蛋白质结合率 。(分数:1.00)A.正确B.错误77.给药开始至血液中开始出现药物的那段时间,称为 tmax。(分数:1.00)A.正确B.错误7

    25、8.促进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点是不耗能、有饱和现象、需要依赖载体媒介才能顺利进行。 (分数:1.00)A.正确B.错误79.药物制剂的配伍可使某些药物产生协同作用。(分数:1.00)A.正确B.错误80.吗啡镇痛时常配阿托品主要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分数:1.00)A.正确B.错误81.混浊和沉淀属于药物的物理配伍变化。(分数:1.00)A.正确B.错误82.物理配伍变化往往导致制剂出现产气现象。(分数:1.00)A.正确B.错误83.药物配伍后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治疗的变化,属于疗效配伍禁忌。(分数:1.00)A.正确B.错误84.生物技术药物结构不稳定,容易变质。(分数:1.00

    26、)A.正确B.错误85.蛋白质结构中,一二级结构为初级结构,三四级结构为高级结构。(分数:1.00)A.正确B.错误86.生物技术药物对酶比较敏感,一般只能注射给药。(分数:1.00)A.正确B.错误87.鼻黏膜给药常会产生肝脏首过效应。(分数:1.00)A.正确B.错误五、填空题(总题数:23,分数:23.00)88.体内药物按一级消除,若消除 95需要 1 t 1/2,消除 99.22需要 2 t 1/2。(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89.生物利用度的三个参数为 1 、 2 、 3 。(分数:1.00)填空项 1:_90.两室模型中 可从 t时,由 1 求得; 可通过 2

    27、 求得。(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1.根据 pH 分配理论,药物的脂溶性 1 、在胃肠道环境中离子型所占比例 2 ,越有利于吸收。(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2.某药静脉注射后可立即在脏器组织中达到分布平衡,此药属 1 室模型药物其 logC 与时间 t 具有 2 关系。(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3.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实验中国药典收载的方法有 1 、 2 、 3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4.生物膜的性质有膜的流动性、 1 、 2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5.三室模型包

    28、括中央室、 1 、 2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6.某些药物可降低肝微粒体酶的活性,位另一些药物代谢速度 1 称 2 作用。(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7.药物从胆汁排泄机制有 1 、 2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8.二室模型中的混杂参数 称为 1 、 称为 2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9.生物利用度研究中采样点的确定一般在药时曲线峰前部分至少取 1 个点、峰后部分取 2 个点,采样时间持续到血药浓度峰值 Cmax 的 3 以后。(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0.

    29、 1 、 2 性质的药物从淋巴途经转运。(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1.WN 法求 Ka 只适用于 1 室模型药物,L-R 法求 Ka 适用于 2 室。(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2.药物的配伍变化可分为: 1 、 2 、 3 配伍变化三个方面。(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3.物理的配伍变化常见的有 1 、 2 和 3 等。(分数:1.00)填空项 1:_104.化学的配伍变化常见的有 1 、 2 、 3 、 4、 5 等。(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

    30、5.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 1 、 2 、 3 、 4 、 5 工程。(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6.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蛋白质类药物注射剂,一类为 1 注射剂,另一类是 2 注射剂。(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7.蛋白质类药物冻干过程中常加入某些冻干保护剂来改善产品的外观和稳定性如 1 、 2 、蔗糖、 3 、右旋糖酐等。(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8.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非注射给药方式包括 1 、 2 、 3 、口腔、 4 和 5 给药。(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

    31、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9. 1 是应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在最适条件下,生产有价值的产物或进行有益过程的技术。(分数:1.00)填空项 1:_110. 1 是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分数:1.00)填空项 1:_六、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10.00)111.胃空速率 (分数:1.00)_112.洗净期 (分数:1.00)_113.生物等效 (分数:1.00)_114.酶诱导剂 (分数:1.00)_115.药物的配伍变化 (分数:1.00)_116.物理的配伍变化 (分

    32、数:1.00)_117.药理的配伍变化 (分数:1.00)_118.生物技术(分数:1.00)_119.生物技术药物 (分数:1.00)_120.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分数:1.00)_七、简答题(总题数:11,分数:11.00)121.药物的多晶型与药物吸收有什么关系?(分数:1.00)_122.药物的排泄有哪些途径?其中主要途径是什么?(分数:1.00)_123.什么是药物动力学?什么是隔室模型、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半衰期及清除率?(分数:1.00)_124.什么是生物利用度?哪些药物必须测定生物利用度?(分数:1.00)_125.生物利用度与固体制剂溶出度有何关系?(分数:1.00)_126.

    33、给某病人静脉注射某药 20mg,同时以 20mgh 速度静脉滴注该药,问经过 4 小时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t 1/240h,V50L)(分数:1.00)_127.什么是药物的配伍变化?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分数:1.00)_128.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是什么?(分数:1.00)_129.简述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分数:1.00)_130.什么是生物技术药物制剂?有何特点?(分数:1.00)_131.举例说明蛋白质类药物的稳定剂的分类。(分数:1.00)_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药师药剂学基本知识 8 答案解析(总分:145.00,做题时间:60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

    34、39.00)1.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 )(分数:1.00)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E.胃排空速率解析:2.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 ) (分数:1.00)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解析:3.已知某药口服肝脏首过作用很大,改用肌内注射后( ) (分数:1.00)A.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B.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C.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D.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

    35、少E.用度皆不变化解析:4.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 ( )(分数:1.00)A.表观分布容积大 B.表观分布容积小C.半衰期长D.半衰期短E.吸收速率常数 Ka 大解析:5.关于表观分布容积正确的描述( ) (分数:1.00)A.体内含药物的真实容积B.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C.有生理学意义D.个体血容量E.给药剂量与 t 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解析:6.关于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正常人对某一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基本相似 D.与病理状况无关E.生物半衰期与药物消除速度成正比解析:7.测得利多卡因的生物半哀

    36、期为 3.0h,则它的消除速率常数为( )(分数:1.00)A.1.5h-1B.1.0h-1C.0.46h-1D.0.23h-1 E.0.15h-1解析:8.某药物的 t1/2为 l 小时,有 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b约为 ( )(分数:1.00)A.0.05 小时 -1B.0.78 小时 -1C.0.14 小时 -1D.0.99 小时 -1E.0.42 小时 -1 解析:9.某药静脉注射经 2 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 ( )(分数:1.00)A.l2B.14 C.18D.116E.132解析:10.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

    37、0.2h-1,问清除该药 99需要多少时间( ) (分数:1.00)A.12.5hB.23h C.26hD.46hE.6h解析:11.一病人单次静脉注射某药物 10mg,半小时血药浓度是多少 gmL(已知 t1/2=4h,V=60L)( )(分数:1.00)A.0.153 B.0.225C.0.301D.0.458E.0.610解析:12.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 6 小时,静脉输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 95需要多长时间( )(分数:1.00)A.12.5hB.25.9h C.30.5hD.50.2hE.40.3h解析:13.缓控释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测定中采集血样时间至少应为 ( )(分数:1

    38、.00)A.12 个半衰期B.35 个半衰期 C.57 个半衰期D.79 个半衰期E.10 个半衰期解析:14.以静脉注射为标准参比制剂求得的生物利用度( ) (分数:1.00)A.绝对生物利用度 B.相对生物利用度C.静脉生物利用度D.生物利用度E.参比生物利用度解析:15.关于药物制剂配伍的错误叙述为( ) (分数:1.00)A.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可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B.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又称为配伍禁忌 C.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目的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D.药物配伍后由于物理、化学和药理性质相互影响产生的变化均称为配伍变化E.能引起药物作用的减弱或消失,甚至引起毒副作用的增强的配伍称为配伍

    39、禁忌解析:16.药物配伍后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分数:1.00)A.吸附 B.还原C.分解D.氧化E.聚合解析:17.下列属于物理配伍变化有 ( )(分数:1.00)A.变色B.分解破坏C.疗效下降D.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 E.产气解析:18.下列不属于化学配伍变化的是( ) (分数:1.00)A.变色B.分解破坏疗效下降C.发生爆炸D.乳滴变大 E.产生降解物解析:19.下列为物理稳定性变化的是( ) (分数:1.00)A.剂吸潮 B.片剂中有关物质增加C.维生素 C 片剂发生变色D.药物溶液容易遇金属离子后变色加快E.抗生素配制成输液后含量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解析:20.下列为药物制

    40、剂的化学稳定性变化的是( ) (分数:1.00)A.颗粒剂吸潮B.片剂溶出度变慢C.片剂崩解变快D.片剂的裂片E.制剂中有关物质增加 解析:21.下列为物理配伍变化的是( ) (分数:1.00)A.变色B.分解破坏C.发生爆炸D.有关物质增多E.潮解、液化和结块 解析:22.下列为化学配伍变化的是 ( )(分数:1.00)A.药粉结块B.液化C.发生爆炸 D.潮解E.粒径变化解析:23.下列为化学配伍变化的是 ( ) (分数:1.00)A.混悬剂粒子聚集B.析出沉淀C.变色 D.潮解、液化和结块E.分散状态变化解析:24.药物在乙醇和水的溶剂制剂相互配合使用时,析出沉淀属于 ( )(分数:1.00)A.物理配伍变化 B.化学的配伍变化C.液体配伍变化D.生物配伍变化E.药理的配伍变化解析:25.硫酸锌在弱碱性溶液中,沉淀析出的现象为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药师药剂学基本知识8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