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药师药剂学基本知识7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35265       资源大小:160.50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药师药剂学基本知识7及答案解析.doc

    1、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药师药剂学基本知识 7 及答案解析(总分:156.00,做题时间:60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39.00)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 )(分数:1.00)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 ) (分数:1.00)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C.药物的粒度D.药物旋光度E.药物的晶型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制的是 ( )

    2、(分数:1.00)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 ) (分数:1.00)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 Css max 与 Css min 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 AUC 等于单剂量给药的 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 AUC 大于单剂量给药的 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 Css max 一与 Css min 的几何平均值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 0.3465h-1,则它的生物半衰朗( ) (分数:1.00)A.4hB.1.5hC.2.0hD.0.693hE.1

    3、h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 )(分数:1.00)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现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现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Lh)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7.静脉注射某药,X 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 15gmL,其表观分布容积 V 为( )(分数:1.00)A.20LB.4mLC.30LD.4LE.15L8.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分数:1.00)A.饭后服用维生素岛将使生物利用度降低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生物利用度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

    4、利用度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9.地高辛的半衰期为 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 ) (分数:1.00)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10.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 t1/2药物消除 99.9( ) (分数:1.00)A.4t1/2B.6t1/2C.8t1/2D.10t1/2E.12t1/211.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主要决定( ) (分数:1.00)A.起效的快慢B.作用持续时间C.最大效应D.后遗效应的大小E.不良反应的大小12.药物消除半衰期 t1/2指的是下列哪一条( ) (

    5、分数:1.00)A.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C.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E.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3.关于生物利用度的描述,哪一条是正确的( ) (分数:1.00)A.所有制剂,必须进行生物利用度检查B.生物利用度越高越好C.生物利用度越低越好D.生物利用度与疗效无关E.生物利用度应相对固定,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医疗应用14.下列关于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 (分数:1.00)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D.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E.与首次服用

    6、的剂量有关15.为迅速达到血浆峰值,可采取下列哪一个措施 ( )(分数:1.00)A.每次用药量加倍B.缩短给药间隔时间C.每次用药量减半D.延长给药间隔时间E.首次剂量加倍,而后按其原来的间隔时间给予原剂量16.设人体血流量为 5L,静脉注射某药物 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 1mgmL,按一室分配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多少( ) (分数:1.00)A.5LB.7.5LC.10LD.25LE.50L17.Wanger-Nelson 法(简称 WN 法)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方法,它主要是用来计算下列哪一个模型参数( ) (分数:1.00)A.吸收速度常数 KaB.达峰时间C.达峰浓度D.分布容

    7、积E.总清除率18.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而重要的参数是哪一项 ( )(分数:1.00)A.t1/2和 KB.V 和 CLC.Tm和 CmD.Km和 VmE.K12和 K2119.下列哪一项是混杂参数( )(分数:1.00)A.、A、BB.K10、K 12、K 21C.Ka、K、D.t1/2、CL、A、BE.CL、V、20.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因为( ) (分数:1.00)A.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微粒体酶的诱发C.药物吸收很完全D.酶系统发育不全E.阻止药物分布全身的屏障发育不全21.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重要特点是 ( ) (分数:1.00)A.主要取决于

    8、开始浓度B.与首次剂量有关C.与给药途径有关D.与开始浓度或剂量及给药途径有关E.与给药间隔有关22.生物等效性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分数:1.00)A.两种产品在吸收的速度上没有差别B.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上没有差别C.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与速度上没有差别D.两种产品在消除时间上没有差别E.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相同剂量的药剂等效产品,它们吸收速度与程度没有显著差别23.消除速度常数的单位是( ) (分数:1.00)A.时间B.毫克时间C.毫升时间D.升E.时间的倒数24.今有 A、B 两种不同药物,给一位病人静脉注射,测得其剂量与半衰期数据如下。请问下列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分数:1

    9、.00)A.说明药物 B 是以零级过程消除B.两种药物都以一级过程消除C.药物 B 是以一级过程消除D.药物 A 是以一级过程消除E.药物 A、B 都是以零级过程消除25.如果处方中选用口服硝酸甘油,就应选用较大剂量,因为 ( )(分数:1.00)A.胃肠道吸收差B.在肠中水解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首过效应明显E.肠道细菌分解26.用于比较同一药物两种剂型的生物等效性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 ) (分数:1.00)A.AUC、V d和 C maxB.AUC、V d和 T maxC.AUC、V d和 t 1/2D.AUC、C max 和 T maxE.C max 、 T max 和 t 1/22

    10、7.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 ) (分数:1.00)A.缓释片B.肠溶衣C.薄膜包衣片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E.增加颗粒大小28.若罗红霉素的剂型拟以片剂改成注射剂,其剂量应( )(分数:1.00)A.增加,因为生物有效性降低B.增加,因为肝肠循环减低C.减少因为生物有效性更大D.减少,因为组织分布更多E.维持不变29.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 (分数:1.00)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L/h)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

    11、意义30.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分数:1.00)A.饭后服用维生素 B2将使生物利用度降低B.无定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C.药物微分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31.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 0.3465h-1,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 ) (分数:1.00)A.4hB.1.5hC.2.0hD.0.693hE.lh32.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 )(分数:1.00)A.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

    12、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3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分数:1.00)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的边缘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34.下列不是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制的是( ) (分数:1.00)A.主动转运B.

    13、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脑饮作用E.被动扩散35.以下哪条不是被动扩散特征( ) (分数:1.00)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不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36.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 ) (分数:1.00)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须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37.以下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 ) (分数:1.00)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特异性要求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38.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 (分数:1.00)A.当食

    14、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脑膜39.药物剂型对药物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不包括 ( )(分数:1.00)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A.吸收 B.分布 C.代谢 D.排泄 E.生物利用度(分数:2.00)(1).药物从一种化学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过程称为( )(分数:1.00)A.B.C.D.E.(2).体内原型药物

    15、或其他代谢产物排除体内的过程称为( )(分数:1.00)A.B.C.D.E.A.AUC B.吸收 C.分布 D.代谢 E.排泄(分数:2.00)(1).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 )(分数:1.00)A.B.C.D.E.(2).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称为( )(分数:1.00)A.B.C.D.E.A.50 B.81.5 C.93.8 D.98.5 E.99.3(分数:2.00)(1).药物经过 3 个半衰期,体内累积蓄积量为( )(分数:1.00)A.B.C.D.E.(2).药物经过 7 个半衰期,体内累积蓄积量为( )(分数:1.00)A.B.C.D.E.A.被动扩散 B.

    16、主动转运 C.促进扩散 D.胞饮 E.吸收(分数:2.00)(1).有载体的参加,有饱和现象,不消耗能量的称为( )(分数:1.00)A.B.C.D.E.(2).有载体的参加,有饱和现象,消耗能量的称为( )(分数:1.00)A.B.C.D.E.A.被动扩散 B.主动转运 C.促进扩散 D.胞饮 E.吞噬(分数:2.00)(1).大多数药物的吸收方式为( )(分数:1.00)A.B.C.D.E.(2).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的为( )(分数:1.00)A.B.C.D.E.A.口服给药 B.肺部吸入给药 C.经皮全身给药 D.静脉注射给药 E.软膏剂(分数:2.00)(1).有

    17、首过效应的是( )(分数:1.00)A.B.C.D.E.(2).没有吸收过程的是( )(分数:1.00)A.B.C.D.E.A.口服片剂 B.肺部吸入给药 C.经皮全身给药 D.肌内注射给药 E.软膏剂(分数:2.00)(1).控制释药的是( )(分数:1.00)A.B.C.D.E.(2).起效速度同静脉注射的是( )(分数:1.00)A.B.C.D.E.A.肠肝循环 B.稳态血药浓度 C.生物半衰期 D.表观分布容积 E.单室模型(分数:2.00)(1).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的时间称为( )(分数:1.00)A.B.C.D.E.(2).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迅速分布并迅速达到动态分布平衡称为(

    18、 )(分数:1.00)A.B.C.D.E.A.肠肝循环 B.生物利用度 C.生物半衰期 D.表观分布容积 E.双室模型(分数:2.00)(1).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新吸收的现象称为( )(分数:1.00)A.B.C.D.E.(2).体内药量 X 与血药浓度 C 的比值称为( )(分数:1.00)A.B.C.D.E.A.CssB.t1/20.693KC.CLKVD.VX 0C 0E.AUC(分数:2.00)(1).表示生物半衰期的是( )(分数:1.00)A.B.C.D.E.(2).表示曲线下的面积的是( )(分数:1.00)A.B.C.D.E.A.CLKVB.t1/20.693KC.C

    19、ssD.VX 0C 0E.AUC(分数:2.00)(1).表示表观分布容积的是( )(分数:1.00)A.B.C.D.E.(2).表示清除率的是( )(分数:1.00)A.B.C.D.E.A.清除率 B.表观分布容积 C.双室模型 D.单室模型 E.多室模型(分数:2.00)(1).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迅速分布并迅速达到动态分布平衡称为( )(分数:1.00)A.B.C.D.E.(2).反映药物消除的快慢的是( )(分数:1.00)A.B.C.D.E.三、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29.00)40.肾小管的重吸收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分数:1.00)A.药物的脂溶性B.药物的 pKaC

    20、.药物的粒度D.尿液的 pH 值E.尿液量41.溶出度测定的目的 ( )(分数:1.00)A.研究药物粒径与溶出度的关系B.探索制剂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关系C.比较剂型的优劣D.考察附形剂对溶出度的影响E.考察制备工艺对溶出度的影响42.关于生物利用度叙述正确的是( ) (分数:1.00)A.系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B.相对生物利用度是试验制剂与静脉注射制剂相比较C.绝对生物利用度是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相比较D.生物利用程度常用 AUC 表示E.研究所用的参比制剂必须安全有效43.生物利用度试验方法包括( ) (分数:1.00)A.受试者的选择B.确定参比制剂C.确定试验制剂及给

    21、药剂量D.确定给药方法E.取血、血药浓度的测定、计算44.下述制剂中属速效制剂的是( ) (分数:1.00)A.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B.硝苯地平控释微丸C.肾上腺素注射剂D.硝酸甘油舌下片E.磺胺嘧啶混悬剂45.尿药排泄数据法中亏量法的特点有( ) (分数:1.00)A.误差小B.误差大C.需求 XuD.不需求 XuE.集尿时间约为药物的 7 个 t1/246.某药肝脏首过作用较大,可选用适宜的剂型是( ) (分数:1.00)A.肠溶片剂B.舌下片剂C.口服乳剂D.透皮给药系统E.气雾剂47.下述制剂中属于速释制剂的有( ) (分数:1.00)A.气雾剂B.舌下片C.经皮吸收制剂D.鼻黏膜给药E

    22、.静脉滴注给药48.与药物吸收有关的生理因素是( ) (分数:1.00)A.胃肠道的 pH 值B.药物的 pKaC.食物中的脂肪量D.药物的分配系数E.药物在胃肠道的代谢49.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 ) (分数:1.00)A.舌下片给药B.口服胶囊C.栓剂D.静脉注射E.透皮吸收给药50.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 ) (分数:1.00)A.空腹与饱腹B.药物因素C.药物的组成和性质D.药物的多晶体E.药物的油水分配系统51.以下哪几条具被动扩散特征( ) (分数:1.00)A.不消耗能量B.有饱和状态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52.

    23、下述制剂中属速效制剂的是( ) (分数:1.00)A.肾上腺素注射剂B.硝苯地平控释微丸C.硝酸甘油舌下片D.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E.磺胺嘧啶混悬液53.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 (分数:1.00)A.不受肾功能改变的影响B.药物消除速度恒定不变C.消除速度常数恒定不变D.不受肝功能改变的影响E.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54.下面是有关甲氧苄啶(TMP)临床应用的一些情况,判断哪些是错误的( ) (分数:1.00)A.加倍量服用,可使达峰值时间缩短一半B.按一日 2 次服用,经过 5 个半衰期血药浓度可达峰值C.加大剂量,不缩短达峰值时间,但可使峰浓度提高D.首次加倍量服药,可使达峰

    24、值时间提前E.首次加倍量服药,可提高峰血药浓度,加强疗效55.一病人静脉注射某药,此药的 t1/2为 8 小时,今欲使病人体内药物最低量保持在 300mg 左右,最高为600mg 左右,可采用下列何种方案( ) (分数:1.00)A.150mg,每 8 小时 1 次B.300mg,每 8 小时 1 次C.500mg,每 8 小时 1 次D.800mg,每 8 小时 1 次E.首次 600mg,以后每 8 小时给药 300mg56.下列有关药物尿清除率(CL)的叙述中,哪些是错误的 ( )(分数:1.00)A.如果药物在肾小管完全吸收,则其尿清除率约等于零B.尿清除率高的药物,排泄快,清除速度常

    25、数 K 大,其 t1/2必然就短C.药物清除速度常数 K 的大小与尿清除率呈反比,并和表观分布容积呈正比D.尿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液(mL)内的药物被清除,常用的单位为 mLminE.尿清除率与肾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具体到每个人,不论用什么药,其尿清除率是大致接近的57.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是( ) (分数:1.00)A.药物的化学稳定性B.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分解C.肝脏的首过效应D.制剂处方组成E.非线性特征药物58.下列关于消化道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 )(分数:1.00)A.舌下含片的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B.胃内滞留时间是影响药物吸收的重要因素C.胃黏膜不表现出脂质膜的性质,而小肠

    26、黏膜却显示脂质膜的性质D.缓释制剂的药物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E.使用栓剂,可提高在消化道或吸收后在肝脏容易被代谢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59.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是指( ) (分数:1.00)A.药物的类型(如酯或盐、复盐等)B.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粒径、晶型等)C.处方中所加的各种辅料的性质与用量D.药物剂型的种类及用法E.药物剂型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等6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分数:1.00)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这种方式透过生物膜,即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称促进扩散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

    27、、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61.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制有 ( )(分数:1.00)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主动扩散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62.以下哪项是被动扩散的特征( ) (分数:1.00)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须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63.以下哪项是主动转运的特征( ) (分数:1.00)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

    28、发生竞争现象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须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64.维生素 B2(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因此,应该( ) (分数:1.00)A.饭后服用B.饭前服用C.大剂量一次性服用D.小剂量分次服用E.有肠肝循环现象65.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 (分数:1.00)A.大多数脂溶性药物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转运方式吸收B.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等的吸收通过主动转运来完成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脑膜66.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是( ) (分数:1.00)A.

    29、溶出速率B.粒度C.多晶型D.解离常数E.消除速率常数6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 ) (分数:1.00)A.药物的给药途径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68.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分数:1.00)A.饭后服用维生素 B2将使生物利用度提高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四、是非判断题(总题数:19,分数:19.00)69.所有的药物均可以采用适当的药剂学手段制成缓、控释制剂。(分数:1.00)A.正确B.错误70

    30、.抗生素类药物不适宜制成缓控释制剂。(分数:1.00)A.正确B.错误71.渗透泵型片中药物释放速度为零级,并与 pH 值无关。(分数:1.00)A.正确B.错误72.维生素 B2通过主动转运吸收,可制成缓释制剂,以提高其在小肠的吸收。(分数:1.00)A.正确B.错误73.溶解度极差的药物不适合制成缓释、控释制剂。(分数:1.00)A.正确B.错误74.丙二醇可用作经皮吸收促进剂。(分数:1.00)A.正确B.错误75.凡士林对皮肤具有渗透促进作用。(分数:1.00)A.正确B.错误76.皮肤的水合作用会影响药物的经皮吸收。(分数:1.00)A.正确B.错误77.经皮吸收给药后血药浓度平稳持

    31、久,没有波峰波谷现象。(分数:1.00)A.正确B.错误78.经皮吸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与口服制剂接近。(分数:1.00)A.正确B.错误79.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有骨架融合工艺、超声分散工艺、逆相蒸发工艺。(分数:1.00)A.正确B.错误80.使用前体药物可以实现组织定位靶向。(分数:1.00)A.正确B.错误81.药物的靶向从到达的部位可以分为三级。(分数:1.00)A.正确B.错误82.主动靶向制剂进入体内的靶向性由机体本身的性质决定。(分数:1.00)A.正确B.错误83.采用磁性材料将药物制成磁导向制剂,是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分数:1.00)A.正确B.错误84.淋巴靶向性是脂质

    32、体的主要特征之一。(分数:1.00)A.正确B.错误85.被动靶向的微粒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只取决于粒子的大小。(分数:1.00)A.正确B.错误86.当药物合用时,药物只可能对代谢酶产生促进作用。(分数:1.00)A.正确B.错误87.葛根素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24,黄豆苷元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42,因此前者比后者消除慢。 (分数:1.00)A.正确B.错误五、填空题(总题数:23,分数:23.00)88.缓、控释制剂所涉及的释药原理主要有 1 、 2 、 3 、 4 或 5 作用(分数:1.00)填空项 1:_89.控释小丸或膜控释片剂的包衣中加入 PEG 的目的是 1 。(分数:1.

    33、00)填空项 1:_90.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理化因素有 1 、 2 、 3 、 4 、 5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1.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生物因素有 1 、 2 、 3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2.渗透泵片剂能以 1 级速度释放药物,而且释药速率与 2 无关,在整个胃肠道中释药速度 3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3.缓释、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般应在普通制剂 1 范围内。若药物吸收部位主要在胃与小肠,宜设计成每 2 小时服 1

    34、 次,若药物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则可考虑设计成每 3 小时服 1 次。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4.膜控释型经皮给药制剂主要由 1 、 2 、 3 、 4 和 5 五部分组成。(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5.皮肤的基本结构主要分为 1 、 2 、 3 、 4 四个层次。(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6.对于离子型药物及水溶性大分子药物来说 1 是主要的吸收途径。(分数:1.00)填空项 1:_97.分子量大于 1 的药物较难通过角质层;熔点高的水溶性

    35、或亲水性的药物在角质层的通过率 2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8.经皮吸收制剂的首选药物一般是 1 、 2 药物,日剂量不应超过 3 mg。一般对皮肤有 4 、 5 的药物不宜设计成经皮给药制剂。(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9.根据目前生产及临床应用现状,经皮吸收制剂大致可分为 1 、 2 、 3 、 4 四类。(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0.靶向制剂可以分为: 1 、 2 、 3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1.物理化学

    36、靶向制剂有 1 、 2 和 3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2.被动靶向制剂是由于机体的 1 而形成的 2 自然分布的靶向作用。(分数:1.00)填空项 1:_103.靶向制剂的靶向性评价参数是 1 、 2 、 3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4.被动靶向制剂的载体可以是 1 、 2 、 3 和 4 等。(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5.乳剂的靶向性特点在于它 1 。乳剂在肠道吸收后经 2 转运,避免了 3 , 4 可以提高 5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37、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6.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包括 1 、 2 、 3 以及 4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7.某些药物可提高肝微粒体酶的活性,使另一些药物代谢速度 1 称 2 作用。(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8.药物的 1 、 2 和 3 过程统称为转运。(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09.药物代谢部位主要是 1 ,排泄途经主要是 2 。(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10.生物半衰期愈小,药物代谢速度愈 1 ,给药的间隔时间应 2 。(分数

    38、: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六、名词解释(总题数:11,分数:11.00)111.被动靶向制剂 (分数:1.00)_112.主动靶向制剂(分数:1.00)_11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分数:1.00)_114.栓塞靶向制剂 (分数:1.00)_115.肠肝循环 (分数:1.00)_116.蓄积因子(分数:1.00)_117.单室模型 (分数:1.00)_118.配置(或处置) (分数:1.00)_119.首过效应 (分数:1.00)_120.滞后时间 (分数:1.00)_121.转运 (分数:1.00)_七、简答题(总题数:11,分数:11.00)122.简述药物经皮吸收的过程及途

    39、径。(分数:1.00)_123.简述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分数:1.00)_124.何谓靶向制剂?有哪些类型?(分数:1.00)_125.何谓被动靶向制剂和主动靶向制剂?举例说明。(分数:1.00)_126.何谓前体药物制剂?有何特点?常见的前体药物类型有哪些?(分数:1.00)_127.什么是脂质体?有何特点?何谓相变温度?它对脂质体的质量有何影响?(分数:1.00)_128.常用脂质体包封材料有哪些?常见的脂质体制备方法有哪些?(分数:1.00)_129.影响脂质体中药物包封率的因素有哪些?(分数:1.00)_130.什么是生物药剂学?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分数:1.00)_131.药物有哪几种吸收方式?特点怎样?(分数:1.00)_132.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通过生物膜有何影响?(分数:1.00)_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药师药剂学基本知识 7 答案解析(总分:156.00,做题时间:60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药师药剂学基本知识7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