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34932       资源大小:106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及答案解析.doc

    1、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及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26,分数:26.00)1.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不包括 A吸收部位药物间的配伍变化 B两种药物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C四环素与碳酸氢钠配伍,影响其在胃部的吸收 D胃蛋白酶与碱物药物合用活性显著降低 E胰酶与酸性药物合用活性显著降低(分数:1.00)A.B.C.D.E.2.关于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错误表述为 A配伍变化包括物理、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变化 B药理学方面的配伍变化又称为疗效配伍变化 C药物配伍后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治疗的变化,属于疗效配伍禁忌 D物理配伍变化往往导致含量变化

    2、E物理配伍变化若条件改变还可恢复制剂的原来状态(分数:1.00)A.B.C.D.E.3.不属于药物或制剂的物理配伍变化的是 A乳剂与其他制剂混用时乳粒变粗 B光照下氨基比林与安乃近混合后快速变色 C溶解度改变有药物析出 D两种药物混合后产生吸湿现象 E生成低共溶混合物产生液化(分数:1.00)A.B.C.D.E.4.下列不属于物理化学方面的配伍禁忌的研究方法是 A测定产生配伍变化溶液的 pH B测定配伍过程中有无新物质产生 C通过药效学试验了解药效变化 D测定配伍后制剂的粒度变化 E测定配伍后药物的含量变化(分数:1.00)A.B.C.D.E.5.不属于注射液配伍变化研究常用的具体方法的是 A

    3、可见的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 B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配伍 C测定变化点的 PH 值 D稳定性实验和 HPLC 等方法的应用 E药理学和药效学实验及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分数:1.00)A.B.C.D.E.6.有关注射液配伍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当某些含非水溶剂的制剂与输液配伍时,由于溶剂的改变会使药物析出 B某些药物会在含有缓冲剂的注射液中或具有缓冲能力的弱酸溶液中析出沉淀 C药物配伍时的混合次序无关紧要,但改变混合顺序可克服某些药物配伍时产生沉淀的现象 D注射液安瓿内填充惰性气体,可排除氧化、防止药物被氧化 E中药注射液中未除尽的高分子杂质与输液配伍时,可能出现混浊或沉淀(分数:1.00)A.B.C

    4、.D.E.7.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A改变贮存条件和调配次序 B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 C调整溶液的 pH 值 D改变有效成分或改变剂型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8.药物制剂的化学配伍变化有 A变色、混浊和沉淀 B变色、混浊、沉淀和产气 C变色、混浊、沉淀、产气和发生爆炸 D变色、混浊、沉淀、产气、分解破坏、疗效下降和发生爆炸 E分散、破坏、疗效下降和发生爆炸(分数:1.00)A.B.C.D.E.9.注射液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A溶剂组成和 PH 值改变 B缓冲剂和离子作用 C直接反应、配合量和混合的顺序 D光敏感性、反应时间和盐析作用 E以上都是(分数:1.00)

    5、A.B.C.D.E.10.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化学配伍变化 A溴化铵与强碱性药物配伍产生氨气 B氯霉素与尿素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C水杨酸钠在酸性药液中析出 D生物碱盐溶液与鞣酸后产生沉淀 E维生素 B12 与维生素 C 制成溶液,维生素 B12 效价下降(分数:1.00)A.B.C.D.E.11.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不包括 A处方中加入助悬剂增加混悬前的稳定性 B注射用普鲁本辛使口服扑热息痛的 Cmax 下降 C注射用甲氧氯普胺使口服扑热息痛的 Cmax 上升 D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 E两种药物的拮抗作用(分数:1.00)A.B.C.D.E.12.药物化学的配伍变化反应的结果包括 A变色、混浊、沉

    6、淀 B产气和发生爆炸 C分解破坏、疗效下降 D以上全部 E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分数:1.00)A.B.C.D.E.13.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不包括的内容是 A螺内酯可影响地高辛的排泄 B低蛋白质饮食造成碱性尿从而影响苯丙胺的排泄 C头孢匹林显著降低庆大霉素的血药浓度 D吐温 60 能降低尼泊金的抑菌活性 E巴比妥类药物能降低口服抗凝剂的作用(分数:1.00)A.B.C.D.E.14.药物制剂的物理的配伍变化有 A折出沉淀或分层 B折出沉淀或分层、潮解、液化、结块 C析出沉淀或分层、潮解、液化、结块、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 D折出沉淀或分层、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 E分散状态、粒径变化、潮解(分数:1.0

    7、0)A.B.C.D.E.15.临床上将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可归纳为 A期望所配伍的药物产生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B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C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以克服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D为了预防或治疗合并症而配伍其他药物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16.哪种现象不属于化学配伍变化 A水杨酸钠在酸性药液中析出 B溴化铵与强碱性药物配伍产生氨气 C氯霉素与尿素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D维生素 B12 与维生素 C 制成溶液,维生素 B12 效价下降 E生物碱盐溶液与鞣酸后产生沉淀(分数:1.00)A.B.C.D.E.17.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有 A物理的配伍变化、化学的配伍变

    8、化和药理的配伍变化类型 B物理的配伍变化和化学的配伍变化类型 C物理的配伍变化和药理的配伍变化类型 D化学的配伍变化和药理的配伍变化类型 E药剂的配伍变化和药理的配伍(分数:1.00)A.B.C.D.E.18.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不包括 A秋水仙碱抑制肠粘膜中多种酶使维生素 B12 吸收减少 B光敏性药物避光保存稳定性增加 C食物中的氨基酸町降低左旋多巴的吸收 D含鞣质多的中药不宜与生物碱类药物配伍 E麦角胺酒石酸盐与咖啡因同服有利于吸收(分数:1.00)A.B.C.D.E.19.引起注射液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溶剂组成改变、pH 值改变、缓冲剂 B溶剂组成改变、pH 值改变、离子作用 C

    9、溶剂组成改变、pH 值改变、缓冲剂、离子作用、直接反应、盐折作用、配合量 D溶剂组成改变、pH 值改变、缓冲剂、离子作用、直接反应、反应时间 E溶剂组成改变、pH 值改变、缓冲剂、离子作用、直接反应、盐折作用、配合量、混合的顺序、反应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成分的纯度(分数:1.00)A.B.C.D.E.20.对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药物配伍后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治疗者属于疗效配伍禁忌 B配伍变化包括物理、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变化 C药理学方面的配伍变化又称为疗效配伍变化 D物理配伍变化若条件改变还可恢复制剂的原来状态 E物理配伍变化往往导致含量变化(分数:1.0

    10、0)A.B.C.D.E.21.对药物制剂配伍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目的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B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又称为配伍禁忌 C药物配伍后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均称为配伍变化 D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称为配伍禁忌 E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可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分数:1.00)A.B.C.D.E.22.不属于常见物理的配伍变化的是 A变色和产气 B潮解、液化和结块 C分散状态变化 D粒径变化 E析出沉淀或分层(分数:1.00)A.B.C.D.E.23.有关药物化学的配伍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酚羟基的药物与铁盐相遇颜色变浅 B硫酸锌滴眼剂中

    11、加入少量硼酸,以防硫酸锌水解 C黄连素和黄芩苷在溶液中能产生难溶性沉淀 D溴化铵与利尿药配伍时,可分解产生氨气 E高锰酸钾与甘油混合研磨时,可能发生爆炸(分数:1.00)A.B.C.D.E.24.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不包括 A头孢匹林显著降低庆大霉素的血药浓度 B巴比妥类药物能降低口服抗凝剂的作用 C吐温 60 能降低尼泊金的抑菌活性 D螺内酯可影响地高辛的排泄 E低蛋白质饮食造成碱性尿,从而影响苯丙胺的排泄(分数:1.00)A.B.C.D.E.25.下列不属于克服物理化学配伍禁忌的方法 A改变药物的调配次序 B调整处方组成 C用螺内酯可消除安定剂与杀虫剂药物的毒性 D改变贮存条件 E调整溶

    12、液的 pH 值(分数:1.00)A.B.C.D.E.26.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克服物理化学配伍禁忌的方法 A改变贮存条件 B用螺内酯可消除安定剂与杀虫剂药物的毒性 C改变药物的调配次序 D调整溶液的 pH 值 E调整处方组成(分数:1.00)A.B.C.D.E.二、X 型题(总题数:14,分数:14.00)27.引起酸性尿的药物有(分数:1.00)A.维生素 CB.碳酸氢钠C.氯化钙D.乙酰唑胺E.氯化钠28.一般注射剂和输液配伍应用时可能产生(分数:1.00)A.由于 pH 的改变药物析出B.药物的含量降低C.引起溶血D.使静脉乳剂破乳E.输液剂中的氯化钠能使甘露醇从溶液中析出29.下列为药物

    13、的物理配伍变化的是(分数:1.00)A.水杨酸盐与碱性药物配伍变色B.配伍后混悬剂的药物粒径变大C.固体药物配伍后出现潮解、液化与结块D.配伍后乳剂产生絮凝现象E.溶剂的组成改变出现混浊与沉淀30.固体药物配伍时出现润湿与液化的原因是(分数:1.00)A.药物间反应生成水分B.含结晶水多的盐与其他药物反应释放结晶水C.包材透湿D.混合后临界相对湿度下降而吸湿E.因生成低共熔混合物而液化31.引起碱性尿的药物有(分数:1.00)A.乳酸钠B.碳酸氢钠C.氯化铵D.氯噻嗪类利尿药E.枸橼酸钠32.注射剂产生配伍变化的原因有(分数:1.00)A.温度的影响B.配伍时的混合顺序C.pH 值的改变D.离

    14、子的催化作用E.盐析作用33.药物产生化学配伍变化的现象是(分数:1.00)A.出现混浊与沉淀B.药物的效价降低C.变色D.有气体产生E.产生结块34.一般注射剂和输液配伍应用时可能产生下列哪几种情况(分数:1.00)A.引起溶血B.使静脉乳剂破乳C.输液剂中的氯化钠能使甘露醇从溶液中析出D.由于 pH 的改变药物析出E.药物的含量降低35.固体药物配伍时出现润湿与液化的原因是(分数:1.00)A.因生成低共熔混合物而液化B.包材透湿C.混合后临界相对湿度下降而吸湿D.含结晶水多的盐与其他药物反应释放结晶水E.药物间反应生成水份36.下列属于药物的物理配伍变化的是(分数:1.00)A.溶剂的组

    15、成改变,出现混浊与沉淀B.固体药物配伍后出现潮解、液化与结块C.水杨酸盐与碱性药物配伍变色D.配伍后混悬剂的药物粒径变大E.配伍后乳剂产生絮凝现象37.药物产生化学配伍变化的表现是(分数:1.00)A.变色B.出现混浊与沉淀C.产生结块D.有气体产生E.药物的效价降低38.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包括(分数:1.00)A.吸收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B.药物在生理盐水中的盐析作用C.分布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D.pH 对药物水解的催化作用E.排泄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39.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代谢过程中的表现有(分数:1.00)A.两种药物的竞争排泄致使产生某种药物在体内的累积中毒B.促进某药物代谢酶的活性

    16、增强C.促使某种药物代谢酶的活性降低D.药物血浆蛋白结合使活性降低E.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使其活性降低40.防止物理化学配伍禁忌的方法包括(分数:1.00)A.药物含量降低时增加投药量B.采用过滤方式除出析出的固体C.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D.调整溶液的 pHE.改变调配次序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26,分数:26.00)1.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不包括 A吸收部位药物间的配伍变化 B两种药物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C四环素与碳酸氢钠配伍,影响其在胃部的吸收 D胃蛋白酶与碱物药物合用活性显著降低 E胰酶与酸性药物合用活性

    17、显著降低(分数:1.00)A.B. C.D.E.解析:2.关于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错误表述为 A配伍变化包括物理、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变化 B药理学方面的配伍变化又称为疗效配伍变化 C药物配伍后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治疗的变化,属于疗效配伍禁忌 D物理配伍变化往往导致含量变化 E物理配伍变化若条件改变还可恢复制剂的原来状态(分数:1.00)A.B.C.D. E.解析:3.不属于药物或制剂的物理配伍变化的是 A乳剂与其他制剂混用时乳粒变粗 B光照下氨基比林与安乃近混合后快速变色 C溶解度改变有药物析出 D两种药物混合后产生吸湿现象 E生成低共溶混合物产生液化(分数:1.00)A.B. C.D.E

    18、.解析:4.下列不属于物理化学方面的配伍禁忌的研究方法是 A测定产生配伍变化溶液的 pH B测定配伍过程中有无新物质产生 C通过药效学试验了解药效变化 D测定配伍后制剂的粒度变化 E测定配伍后药物的含量变化(分数:1.00)A.B.C. D.E.解析:5.不属于注射液配伍变化研究常用的具体方法的是 A可见的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 B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配伍 C测定变化点的 PH 值 D稳定性实验和 HPLC 等方法的应用 E药理学和药效学实验及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分数:1.00)A.B. C.D.E.解析:6.有关注射液配伍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当某些含非水溶剂的制剂与输液配伍时,由于溶剂的改变会使

    19、药物析出 B某些药物会在含有缓冲剂的注射液中或具有缓冲能力的弱酸溶液中析出沉淀 C药物配伍时的混合次序无关紧要,但改变混合顺序可克服某些药物配伍时产生沉淀的现象 D注射液安瓿内填充惰性气体,可排除氧化、防止药物被氧化 E中药注射液中未除尽的高分子杂质与输液配伍时,可能出现混浊或沉淀(分数:1.00)A.B.C. D.E.解析:7.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A改变贮存条件和调配次序 B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 C调整溶液的 pH 值 D改变有效成分或改变剂型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 解析:8.药物制剂的化学配伍变化有 A变色、混浊和沉淀 B变色、混浊、沉淀和产气 C变色、混

    20、浊、沉淀、产气和发生爆炸 D变色、混浊、沉淀、产气、分解破坏、疗效下降和发生爆炸 E分散、破坏、疗效下降和发生爆炸(分数:1.00)A.B.C.D. E.解析:9.注射液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A溶剂组成和 PH 值改变 B缓冲剂和离子作用 C直接反应、配合量和混合的顺序 D光敏感性、反应时间和盐析作用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 解析:10.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化学配伍变化 A溴化铵与强碱性药物配伍产生氨气 B氯霉素与尿素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C水杨酸钠在酸性药液中析出 D生物碱盐溶液与鞣酸后产生沉淀 E维生素 B12 与维生素 C 制成溶液,维生素 B12 效价下降(分数:

    21、1.00)A.B. C.D.E.解析:11.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不包括 A处方中加入助悬剂增加混悬前的稳定性 B注射用普鲁本辛使口服扑热息痛的 Cmax 下降 C注射用甲氧氯普胺使口服扑热息痛的 Cmax 上升 D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 E两种药物的拮抗作用(分数:1.00)A. B.C.D.E.解析:12.药物化学的配伍变化反应的结果包括 A变色、混浊、沉淀 B产气和发生爆炸 C分解破坏、疗效下降 D以上全部 E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分数:1.00)A.B.C.D. E.解析:13.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不包括的内容是 A螺内酯可影响地高辛的排泄 B低蛋白质饮食造成碱性尿从而影响苯丙胺的排泄 C头孢

    22、匹林显著降低庆大霉素的血药浓度 D吐温 60 能降低尼泊金的抑菌活性 E巴比妥类药物能降低口服抗凝剂的作用(分数:1.00)A.B.C.D. E.解析:14.药物制剂的物理的配伍变化有 A折出沉淀或分层 B折出沉淀或分层、潮解、液化、结块 C析出沉淀或分层、潮解、液化、结块、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 D折出沉淀或分层、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 E分散状态、粒径变化、潮解(分数:1.00)A.B.C. D.E.解析:15.临床上将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可归纳为 A期望所配伍的药物产生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B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C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以克服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D为了预防或治疗合并症而配

    23、伍其他药物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 解析:16.哪种现象不属于化学配伍变化 A水杨酸钠在酸性药液中析出 B溴化铵与强碱性药物配伍产生氨气 C氯霉素与尿素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D维生素 B12 与维生素 C 制成溶液,维生素 B12 效价下降 E生物碱盐溶液与鞣酸后产生沉淀(分数:1.00)A.B.C. D.E.解析:17.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有 A物理的配伍变化、化学的配伍变化和药理的配伍变化类型 B物理的配伍变化和化学的配伍变化类型 C物理的配伍变化和药理的配伍变化类型 D化学的配伍变化和药理的配伍变化类型 E药剂的配伍变化和药理的配伍(分数:1.00)A. B.C.D.

    24、E.解析:18.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不包括 A秋水仙碱抑制肠粘膜中多种酶使维生素 B12 吸收减少 B光敏性药物避光保存稳定性增加 C食物中的氨基酸町降低左旋多巴的吸收 D含鞣质多的中药不宜与生物碱类药物配伍 E麦角胺酒石酸盐与咖啡因同服有利于吸收(分数:1.00)A.B. C.D.E.解析:19.引起注射液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溶剂组成改变、pH 值改变、缓冲剂 B溶剂组成改变、pH 值改变、离子作用 C溶剂组成改变、pH 值改变、缓冲剂、离子作用、直接反应、盐折作用、配合量 D溶剂组成改变、pH 值改变、缓冲剂、离子作用、直接反应、反应时间 E溶剂组成改变、pH 值改变、缓冲剂、离子作

    25、用、直接反应、盐折作用、配合量、混合的顺序、反应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成分的纯度(分数:1.00)A.B.C.D.E. 解析:20.对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药物配伍后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治疗者属于疗效配伍禁忌 B配伍变化包括物理、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变化 C药理学方面的配伍变化又称为疗效配伍变化 D物理配伍变化若条件改变还可恢复制剂的原来状态 E物理配伍变化往往导致含量变化(分数:1.00)A.B.C.D.E. 解析:21.对药物制剂配伍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目的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B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又称为配伍禁忌 C药物配伍后理化性质或生

    26、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均称为配伍变化 D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称为配伍禁忌 E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可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分数:1.00)A.B. C.D.E.解析:22.不属于常见物理的配伍变化的是 A变色和产气 B潮解、液化和结块 C分散状态变化 D粒径变化 E析出沉淀或分层(分数:1.00)A. B.C.D.E.解析:23.有关药物化学的配伍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酚羟基的药物与铁盐相遇颜色变浅 B硫酸锌滴眼剂中加入少量硼酸,以防硫酸锌水解 C黄连素和黄芩苷在溶液中能产生难溶性沉淀 D溴化铵与利尿药配伍时,可分解产生氨气 E高锰酸钾与甘油混合研磨时,可能发生爆炸(

    27、分数:1.00)A. B.C.D.E.解析:24.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不包括 A头孢匹林显著降低庆大霉素的血药浓度 B巴比妥类药物能降低口服抗凝剂的作用 C吐温 60 能降低尼泊金的抑菌活性 D螺内酯可影响地高辛的排泄 E低蛋白质饮食造成碱性尿,从而影响苯丙胺的排泄(分数:1.00)A.B.C. D.E.解析:25.下列不属于克服物理化学配伍禁忌的方法 A改变药物的调配次序 B调整处方组成 C用螺内酯可消除安定剂与杀虫剂药物的毒性 D改变贮存条件 E调整溶液的 pH 值(分数:1.00)A.B.C. D.E.解析:26.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克服物理化学配伍禁忌的方法 A改变贮存条件 B用螺内酯

    28、可消除安定剂与杀虫剂药物的毒性 C改变药物的调配次序 D调整溶液的 pH 值 E调整处方组成(分数:1.00)A.B. C.D.E.解析:二、X 型题(总题数:14,分数:14.00)27.引起酸性尿的药物有(分数:1.00)A.维生素 C B.碳酸氢钠C.氯化钙 D.乙酰唑胺E.氯化钠 解析:28.一般注射剂和输液配伍应用时可能产生(分数:1.00)A.由于 pH 的改变药物析出 B.药物的含量降低 C.引起溶血 D.使静脉乳剂破乳 E.输液剂中的氯化钠能使甘露醇从溶液中析出 解析:29.下列为药物的物理配伍变化的是(分数:1.00)A.水杨酸盐与碱性药物配伍变色B.配伍后混悬剂的药物粒径变

    29、大 C.固体药物配伍后出现潮解、液化与结块 D.配伍后乳剂产生絮凝现象 E.溶剂的组成改变出现混浊与沉淀解析:30.固体药物配伍时出现润湿与液化的原因是(分数:1.00)A.药物间反应生成水分 B.含结晶水多的盐与其他药物反应释放结晶水 C.包材透湿D.混合后临界相对湿度下降而吸湿 E.因生成低共熔混合物而液化 解析:31.引起碱性尿的药物有(分数:1.00)A.乳酸钠 B.碳酸氢钠 C.氯化铵D.氯噻嗪类利尿药 E.枸橼酸钠解析:32.注射剂产生配伍变化的原因有(分数:1.00)A.温度的影响B.配伍时的混合顺序 C.pH 值的改变 D.离子的催化作用 E.盐析作用 解析:33.药物产生化学

    30、配伍变化的现象是(分数:1.00)A.出现混浊与沉淀 B.药物的效价降低 C.变色 D.有气体产生 E.产生结块解析:34.一般注射剂和输液配伍应用时可能产生下列哪几种情况(分数:1.00)A.引起溶血 B.使静脉乳剂破乳 C.输液剂中的氯化钠能使甘露醇从溶液中析出 D.由于 pH 的改变药物析出 E.药物的含量降低 解析:35.固体药物配伍时出现润湿与液化的原因是(分数:1.00)A.因生成低共熔混合物而液化 B.包材透湿C.混合后临界相对湿度下降而吸湿 D.含结晶水多的盐与其他药物反应释放结晶水 E.药物间反应生成水份 解析:36.下列属于药物的物理配伍变化的是(分数:1.00)A.溶剂的

    31、组成改变,出现混浊与沉淀B.固体药物配伍后出现潮解、液化与结块 C.水杨酸盐与碱性药物配伍变色D.配伍后混悬剂的药物粒径变大 E.配伍后乳剂产生絮凝现象 解析:37.药物产生化学配伍变化的表现是(分数:1.00)A.变色 B.出现混浊与沉淀 C.产生结块D.有气体产生 E.药物的效价降低 解析:38.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包括(分数:1.00)A.吸收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 B.药物在生理盐水中的盐析作用C.分布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 D.pH 对药物水解的催化作用E.排泄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 解析:39.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代谢过程中的表现有(分数:1.00)A.两种药物的竞争排泄致使产生某种药物在体内的累积中毒B.促进某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增强 C.促使某种药物代谢酶的活性降低 D.药物血浆蛋白结合使活性降低E.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使其活性降低解析:40.防止物理化学配伍禁忌的方法包括(分数:1.00)A.药物含量降低时增加投药量B.采用过滤方式除出析出的固体C.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 D.调整溶液的 pH E.改变调配次序 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leanass3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