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分析-1 及答案解析(总分: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X 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内酰胺类抗生素经水解后用以测定含量(分数:1.00)A.生物效价法B.碘量法C.中和法D.汞量法E.分光光度法2.采用与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反应进行鉴别的药物为(分数:1.00)A.葡萄糖B.蔗糖C.醋酸地塞米松D.维生素 CE.异烟肼3.与生物碱类发生沉淀反应的试剂是(分数:1.00)A.碘-碘化钾试液B.碘化汞试液C.鞣酸试液D.碘化铋钾试液E.硫酸甲醛试液4.生物碱类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分数:1.00)A.碱量法B.非水碱量法C.离子对比色法D.紫外分光光度法E.色谱法5.
2、-内酰胺类的鉴别反应(分数:1.00)A.硫酸-硝酸显色反应B.变色酸硫酸显色反应C.羟肟酸铁反应D.还原碘的反应E.还原酒石酸铜的反应6.复方磺胺嘧啶片的含量测定应选用的方法有(分数:1.00)A.可见分光光度法B.亚硝酸钠滴定法C.差示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E.重氮-偶合反应法7.碘化物的测定可选用(分数:1.00)A.摩尔法B.法场司法C.伏尔哈德法D.直接测定法E.间接测定法8.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时,检查项下应包括的内容有(分数:1.00)A.安全性检查B.有效性检查C.纯度(杂质)检查D.有效期的检查E.生产日期检查9.中国药典(2000 年版)正文各品种项下规定的
3、HPLC 条件中,不得任意改变的是(分数:1.00)A.固定相种类B.固定相牌号C.流动相组成D.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E.检测器类型10.药物中杂质来源可能有(分数:1.00)A.生产中带入B.贮存中产生C.包装中污染D.使用时混入E.运输中混入11.维生素 C 的测定可采用 2,6-二氯靛酚滴定法。它的作用是(分数:1.00)A.滴定液B.氧化剂C.自身指示剂D.稳定剂E.配位试剂12.中国药典(2000 年版)正文中所收载的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分数:1.00)A.名称B.结构式与分子式C.鉴别D.检查E.含量测定13.药典(95 版)采用的溶出度测定法按测定装置有(分数:1.0
4、0)A.崩解仪法B.搅拌浆法C.转蓝法D.循环法E.膜透析法14.色谱分析中用对照器(r)及内标物测定校正因子,校正因子 f 的计算公式是(分数:1.00)A.(As*Ms)/(Ar*Mr)B.(As*Mr)/(Ar*Ms)C.(As/Ms)/(Ar/Mr)D.(Ar/Mr)/(As/Ms)E.(Ar*Ms)/(As*Mr)15.药品质量检验依据“药典”等三级标准,是因为(分数:1.00)A.是药品质量的仲裁标准B.是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C.药品在货架期须通过的标准D.企业标准常高于法定标准E.是药品监督,检验执法一致性的保证16.离子对比色测定的必要条件是(分数:1.00)A.有适宜的酸性染料
5、B.有生成离子对的环境C.可通过控制 pH 控制离子对形成完全D.有适当的溶剂可分离完全E.能严格控制温度17.制剂检查中片剂按规定应作(分数:1.00)A.性状检验B.鉴别实验C.片剂通则规定的检查项目D.主药的含量测定E.热源检查18.正确的干燥失重检查方法为(分数:1.00)A.称量瓶不需预先在相同条件下干燥至恒重B.供试品应平铺于称量瓶内,厚度一般不超过 5mmC.干燥的温度均为 105D.干燥后应将称量瓶置于燥器内,放冷至室温再称量E.受热易分解或易挥发的药物可用于干燥剂干燥19.按药典(95 版)溶出度测定法,取 6 片依法测定,规定限量为 Q,符合规定的是(分数:1.00)A.均
6、大于或等于 QB.均低于 QC.有两片低于 Q,但不低于 Q 值的 10%,平均值大于 QD.有两片低于 Q 其中一片低于 Q 值的 10%,平均值大于 QE.有两片低于 Q 并低于 Q 值的 10%20.-内酰胺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分数:1.00)A.碘量法B.汞量法C.酸碱滴定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E.紫外分光光度法(铜盐法、硫醇汞盐法)药物分析-1 答案解析(总分: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X 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内酰胺类抗生素经水解后用以测定含量(分数:1.00)A.生物效价法B.碘量法 C.中和法D.汞量法 E.分光光度法 解析:2.采用与碱性酒
7、石酸铜试液反应进行鉴别的药物为(分数:1.00)A.葡萄糖 B.蔗糖 C.醋酸地塞米松 D.维生素 CE.异烟肼解析:解题思路 因葡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还原性,蔗糖水解后可产生葡萄糖,故均可还原酒石酸铜中的 Cu2+为 Cu2O 红色沉淀,以此进行鉴别。3.与生物碱类发生沉淀反应的试剂是(分数:1.00)A.碘-碘化钾试液 B.碘化汞试液 C.鞣酸试液 D.碘化铋钾试液 E.硫酸甲醛试液解析:4.生物碱类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分数:1.00)A.碱量法 B.非水碱量法 C.离子对比色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色谱法解析:5.-内酰胺类的鉴别反应(分数:1.00)A.硫酸-硝酸显色反应 B
8、.变色酸硫酸显色反应 C.羟肟酸铁反应 D.还原碘的反应E.还原酒石酸铜的反应 解析:6.复方磺胺嘧啶片的含量测定应选用的方法有(分数:1.00)A.可见分光光度法B.亚硝酸钠滴定法C.差示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 D.高效液相色谱法 E.重氮-偶合反应法解析:解题思路 中国药典(2000 年版)采用差示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和复方磺胺嘧啶片的含量。A、B、E 项下方法均不能排除复方片剂中两组分的相互干扰,无法进行两组分的分别测定。美国药典采用 HPLC 法测定磺胺类药物的各种制剂。7.碘化物的测定可选用(分数:1.00)A.摩尔法B.法场司法C.伏尔哈德法 D.直接测定法 E.
9、间接测定法解析:8.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时,检查项下应包括的内容有(分数:1.00)A.安全性检查 B.有效性检查 C.纯度(杂质)检查 D.有效期的检查E.生产日期检查解析:解题思路 安全性检查包括异常毒性、热原、无菌、降压物质的检查,其中无菌检查除有时用于直接分装成“注射用“化学原料药外,大都用于抗生素与生化药品。其检查方法均为生物学方法。9.中国药典(2000 年版)正文各品种项下规定的 HPLC 条件中,不得任意改变的是(分数:1.00)A.固定相种类 B.固定相牌号C.流动相组成 D.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E.检测器类型 解析:10.药物中杂质来源可能有(分数:1.00)A.生产中带入
10、 B.贮存中产生 C.包装中污染 D.使用时混入E.运输中混入解析:11.维生素 C 的测定可采用 2,6-二氯靛酚滴定法。它的作用是(分数:1.00)A.滴定液 B.氧化剂 C.自身指示剂 D.稳定剂E.配位试剂解析:12.中国药典(2000 年版)正文中所收载的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分数:1.00)A.名称 B.结构式与分子式 C.鉴别 D.检查 E.含量测定 解析:解题思路 除此项目外,还有类别、贮藏、制剂、规格等项目。13.药典(95 版)采用的溶出度测定法按测定装置有(分数:1.00)A.崩解仪法B.搅拌浆法 C.转蓝法 D.循环法E.膜透析法解析:14.色谱分析中用对照器(
11、r)及内标物测定校正因子,校正因子 f 的计算公式是(分数:1.00)A.(As*Ms)/(Ar*Mr)B.(As*Mr)/(Ar*Ms) C.(As/Ms)/(Ar/Mr) D.(Ar/Mr)/(As/Ms)E.(Ar*Ms)/(As*Mr)解析:15.药品质量检验依据“药典”等三级标准,是因为(分数:1.00)A.是药品质量的仲裁标准 B.是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 C.药品在货架期须通过的标准 D.企业标准常高于法定标准E.是药品监督,检验执法一致性的保证 解析:16.离子对比色测定的必要条件是(分数:1.00)A.有适宜的酸性染料 B.有生成离子对的环境 C.可通过控制 pH 控制离子对形成
12、完全 D.有适当的溶剂可分离完全 E.能严格控制温度解析:17.制剂检查中片剂按规定应作(分数:1.00)A.性状检验 B.鉴别实验 C.片剂通则规定的检查项目 D.主药的含量测定 E.热源检查解析:18.正确的干燥失重检查方法为(分数:1.00)A.称量瓶不需预先在相同条件下干燥至恒重B.供试品应平铺于称量瓶内,厚度一般不超过 5mm C.干燥的温度均为 105D.干燥后应将称量瓶置于燥器内,放冷至室温再称量 E.受热易分解或易挥发的药物可用于干燥剂干燥 解析:19.按药典(95 版)溶出度测定法,取 6 片依法测定,规定限量为 Q,符合规定的是(分数:1.00)A.均大于或等于 Q B.均
13、低于 QC.有两片低于 Q,但不低于 Q 值的 10%,平均值大于 Q D.有两片低于 Q 其中一片低于 Q 值的 10%,平均值大于 Q E.有两片低于 Q 并低于 Q 值的 10%解析:20.-内酰胺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分数:1.00)A.碘量法 B.汞量法 C.酸碱滴定法 D.高效液相色谱法 E.紫外分光光度法(铜盐法、硫醇汞盐法) 解析:解题思路 碘量法和汞量法测定前必须先将药物水解;碘量法测定时,应同时作空白试验,对结果进行校正;汞量法是以电位法指示终点,滴定曲线上出现两个突跃,此时以第二个突跃为终点进行含量计算,摩尔比为 1;1。酸碱滴定法是属于强碱滴定弱酸法,终点时呈碱性,故选用酚酞指示剂指示终点pH80(五色)突跃至 pH100(粉红色)。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 年版)采用内标加校正因子法。内标为乙酰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有两种具体方法,即铜盐法与硫醇汞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