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及答案解析(总分:1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首过效应存在于下列何种给药途径( ) A口服 B肌内注射 C直肠给药 D静脉注射 E舌下给药(分数:1.00)A.B.C.D.E.2.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癌称为( ) A消除 B转化 C吸收 D分布 E排泄(分数:1.00)A.B.C.D.E.3.下列关于药物代谢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 A药物代谢后肯定会增加水溶性 B药物只有分布到血液外才会消除效应 C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是两种主要消除途径 D药物代谢后肯定会减弱其药理活性 E只有排出体外才能消除其活性(分数:1
2、.00)A.B.C.D.E.4.下述提法哪种是正确的( ) A男性一般较女性对药物敏感 B中年人一般较老年人对药物敏感 C成人一般较儿童对药物敏感 D在正常状态和疾病状态药物作用是一样的 E患者心理状态会影响药物作用(分数:1.00)A.B.C.D.E.5.半数有效量是指( ) A才达到 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B引起 50%动物中毒的剂量 C和 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引起 50%动物产生阳性反应的剂量 E引起 50%动物死亡的剂量(分数:1.00)A.B.C.D.E.6.副作用是指( ) A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引起的 B停药后,残存药物引起的反应 C在治疗剂量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3、D用药后给病人带来的不舒适的反应 E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分数:1.00)A.B.C.D.E.7.大多数弱酸性药和弱碱性药物一样,口服后大部分在小肠吸收,这主要是因为( ) A都呈最大解离 B小肠血流较其他部位丰富 C吸收面积最大 D都呈最小解离 E存在转运大多数药物的载体(分数:1.00)A.B.C.D.E.8.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的是( ) A治疗作用和毒性反应 B预防作用和不良反应 C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D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E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分数:1.00)A.B.C.D.E.9.不良反应不包括( ) A副作用 B戒断效应 C变态反应 D继发反应 E后遗效应(分数:1.00)A.B.C
4、.D.E.10.血脑屏障的作用是( ) A阻止所有细菌进入大脑 B使药物不易穿透,保护大脑 C阻止药物进入大脑 D以上都不对 E阻止外来物进入脑组织(分数:1.00)A.B.C.D.E.11.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指的是( ) A生物利用度 B稳态血浓度 C治疗指数 D血浆半衰期 E坪值(分数:1.00)A.B.C.D.E.12.药物进入细胞最常见的方式是( ) A特殊载体摄入 B水溶扩散 C胞饮现象 D氨基酸载体转运 E脂溶性跨膜扩散(分数:1.00)A.B.C.D.E.13.酸性药物过量中毒,为加速排泄,可以( ) A酸化尿液,减少吸收 B碱化尿液,减少重吸收 C以上都不对 D碱化
5、尿液,促进肾小管重吸收 E酸化尿液,促进吸收(分数:1.00)A.B.C.D.E.14.某药 t1/2 为 12 小时,每天给药两次,每次固定剂量,几天后血药浓度即大于稳态的 98%( ) A3 天 B1 天 C4 天 D1.5 天 E7 天(分数:1.00)A.B.C.D.E.15.首次剂量加倍的原因是( ) A为了延长半衰期 B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 Css C为了使血药浓度继续维持高水平 D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 E为了增强药理作用(分数:1.00)A.B.C.D.E.16.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残留的生物效应是指( ) A毒性反应 B后遗效应 C耐受性 D停药反应 E过敏反应(分数
6、:1.00)A.B.C.D.E.二、A2 型题(总题数:1,分数:1.00)17.男 47 岁,药物中毒抢救,试验发现当酸化尿液时,药物肾清除率小于肾小球滤过率,碱化尿液时则相反,该药物是( ) A强碱性 B弱碱性 C弱酸性 D强酸性 E非解离型(分数:1.00)A.B.C.D.E.三、B1 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四、A效能(总题数:2,分数:1.00)18.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个参数( )(分数:0.50)A.B.C.D.E.19.反映药物敏感性和效应的表示方式( )(分数:0.50)A.B.C.D.E.五、A副作用(总题数:2,分数:1.00)20.因失眠,睡前服用苯巴比妥钠,第
7、二天上午呈现宿醉现象,这属于( )(分数:0.50)A.B.C.D.E.21.因腹痛服用硫酸阿托品后出现口干、便秘,这属于药物的( )(分数:0.50)A.B.C.D.E.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答案解析(总分:1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首过效应存在于下列何种给药途径( ) A口服 B肌内注射 C直肠给药 D静脉注射 E舌下给药(分数:1.00)A. B.C.D.E.解析:2.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癌称为( ) A消除 B转化 C吸收 D分布 E排泄(分数:1.00)A.B.C. D.E.解析:3.下列关于药物代谢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8、( ) A药物代谢后肯定会增加水溶性 B药物只有分布到血液外才会消除效应 C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是两种主要消除途径 D药物代谢后肯定会减弱其药理活性 E只有排出体外才能消除其活性(分数:1.00)A.B.C. D.E.解析:4.下述提法哪种是正确的( ) A男性一般较女性对药物敏感 B中年人一般较老年人对药物敏感 C成人一般较儿童对药物敏感 D在正常状态和疾病状态药物作用是一样的 E患者心理状态会影响药物作用(分数:1.00)A.B.C.D.E. 解析:5.半数有效量是指( ) A才达到 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B引起 50%动物中毒的剂量 C和 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引起 50%动物产生阳性
9、反应的剂量 E引起 50%动物死亡的剂量(分数:1.00)A.B.C.D. E.解析:6.副作用是指( ) A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引起的 B停药后,残存药物引起的反应 C在治疗剂量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D用药后给病人带来的不舒适的反应 E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分数:1.00)A.B.C. D.E.解析:7.大多数弱酸性药和弱碱性药物一样,口服后大部分在小肠吸收,这主要是因为( ) A都呈最大解离 B小肠血流较其他部位丰富 C吸收面积最大 D都呈最小解离 E存在转运大多数药物的载体(分数:1.00)A.B.C. D.E.解析:8.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的是( ) A治疗作用和毒性反应 B预防
10、作用和不良反应 C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D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E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分数:1.00)A.B.C.D. E.解析:9.不良反应不包括( ) A副作用 B戒断效应 C变态反应 D继发反应 E后遗效应(分数:1.00)A.B. C.D.E.解析:10.血脑屏障的作用是( ) A阻止所有细菌进入大脑 B使药物不易穿透,保护大脑 C阻止药物进入大脑 D以上都不对 E阻止外来物进入脑组织(分数:1.00)A.B. C.D.E.解析:11.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指的是( ) A生物利用度 B稳态血浓度 C治疗指数 D血浆半衰期 E坪值(分数:1.00)A.B.C.D. E.解析:12.药
11、物进入细胞最常见的方式是( ) A特殊载体摄入 B水溶扩散 C胞饮现象 D氨基酸载体转运 E脂溶性跨膜扩散(分数:1.00)A.B.C.D.E. 解析:13.酸性药物过量中毒,为加速排泄,可以( ) A酸化尿液,减少吸收 B碱化尿液,减少重吸收 C以上都不对 D碱化尿液,促进肾小管重吸收 E酸化尿液,促进吸收(分数:1.00)A.B. C.D.E.解析:14.某药 t1/2 为 12 小时,每天给药两次,每次固定剂量,几天后血药浓度即大于稳态的 98%( ) A3 天 B1 天 C4 天 D1.5 天 E7 天(分数:1.00)A. B.C.D.E.解析:15.首次剂量加倍的原因是( ) A为
12、了延长半衰期 B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 Css C为了使血药浓度继续维持高水平 D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 E为了增强药理作用(分数:1.00)A.B. C.D.E.解析:16.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残留的生物效应是指( ) A毒性反应 B后遗效应 C耐受性 D停药反应 E过敏反应(分数:1.00)A.B. C.D.E.解析:二、A2 型题(总题数:1,分数:1.00)17.男 47 岁,药物中毒抢救,试验发现当酸化尿液时,药物肾清除率小于肾小球滤过率,碱化尿液时则相反,该药物是( ) A强碱性 B弱碱性 C弱酸性 D强酸性 E非解离型(分数:1.00)A.B.C. D.E.解析:三、B1 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四、A效能(总题数:2,分数:1.00)18.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个参数( )(分数:0.50)A.B.C. D.E.解析:19.反映药物敏感性和效应的表示方式( )(分数:0.50)A.B.C.D. E.解析:五、A副作用(总题数:2,分数:1.00)20.因失眠,睡前服用苯巴比妥钠,第二天上午呈现宿醉现象,这属于( )(分数:0.50)A.B.C.D. E.解析:21.因腹痛服用硫酸阿托品后出现口干、便秘,这属于药物的( )(分数:0.50)A. B.C.D.E.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