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科主治医师-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0,分数:100.00)1.何谓血液系统疾病? (分数:3.00)_2.血液系统疾病有哪些分类? (分数:3.00)_3.什么情况下即为贫血? (分数:3.00)_4.常见的贫血有哪些? (分数:3.00)_5.贫血患者的神经系统有哪些表现? (分数:3.00)_6.贫血患者皮肤黏膜表现有哪些特点? (分数:3.00)_7.贫血患者循环系统表现有哪些? (分数:3.00)_8.贫血患者有哪些消化道症状? (分数:3.00)_9.贫血患者的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有哪些表现? (分数:3.00)_10.应如
2、何诊断贫血? (分数:3.00)_11.贫血的大体分类有哪些? (分数:3.00)_12.何谓出血性疾病? (分数:3.00)_13.出血性疾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分数:3.00)_14.出血常见于哪些疾病? (分数:3.00)_15.发热的发生机制及分类有哪些? (分数:3.00)_16.感染性发热见于哪些疾病? (分数:3.00)_17.非感染性发热见于哪些疾病? (分数:3.00)_18.临床上如何确诊脾大? (分数:3.00)_19.感染性脾大见于哪些疾病? (分数:3.00)_20.非感染性脾大见于哪些疾病? (分数:3.00)_21.淋巴结增大如何确诊? (分数:4.00)_22.
3、急性淋巴结增大见于哪些疾病? (分数:4.00)_23.慢性淋巴结增大见于哪些疾病? (分数:4.00)_24.何谓黄疸? (分数:4.00)_25.哪些疾病可出现溶血性黄疸? (分数:4.00)_26.哪些疾病可出现肝细胞性黄疸? (分数:4.00)_27.哪些疾病可出现阻塞性黄疸? (分数:4.00)_28.何谓缺铁性贫血? (分数:4.00)_29.哪些因素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分数:4.00)_30.慢性失血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有何关系? (分数:4.00)_血液科主治医师-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0,分数:100.00)1.何谓血液
4、系统疾病?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造血系统疾病又称血液病,系指原发于造血系统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疾病,如白血病和缺铁性贫血等。许多其他系统疾病有血液方面改变者,只能称为系统疾病的血液学表现。2.血液系统疾病有哪些分类?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造血系统疾病一般可分为: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近年来由于血栓性疾病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已扩大为“止血与血栓”的范畴。随着造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发现不少造血系统疾病的发病和造血干细胞质和量的异常有关。因此,近年来在上述分类基础上再进一步可细分为:造血干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粒细胞疾病,淋巴、组织细胞疾病,血小
5、板疾病,凝血因子疾病等。2008 年 WHO发表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 WHO 分型,将造血系统肿瘤进一步分为骨髓增殖性肿瘤、髓系和淋系肿瘤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 PDGFRA、PDGFRB 或 FGFR1 异常、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和相关前体细胞肿瘤、系列不明急性白血病、淋系前体细胞肿瘤、成熟 B 细胞肿瘤、成熟 T 细胞和 NK 细胞肿瘤、霍奇金淋巴瘤、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该分类将为国际上造血系统肿瘤的统一分型起重要作用。3.什么情况下即为贫血?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
6、白(Hb)低于正常的一种病理状态,一般以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 110g/L、孕妇低于 100g/L 为诊断贫血的标准。贫血只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疾病,临床工作的重点在于发现隐藏于贫血后面的基础疾病。4.常见的贫血有哪些?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所致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所致贫血、慢性肾衰竭所致贫血、维生素 B 12 缺乏、叶酸缺乏、缺铁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骨髓浸润所致贫血、肿瘤的放疗或化疗所致贫血。 (2)脾功能亢进、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药物相关性抗体溶血性贫血、新生儿
7、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营养缺乏所致贫血、骨髓纤维化。 (4)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冷性溶血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5)先天性或获得性嘌呤和嘧啶代谢异常、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铁粒幼细胞贫血、Fanconi 贫血。 (6)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异常血红蛋白病、卟啉病。5.贫血患者的神经系统有哪些表现?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头晕、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8、是贫血、缺氧导致神经组织损害所致常见的症状。小儿贫血时可哭闹不安、躁动,甚至影响智力发育。6.贫血患者皮肤黏膜表现有哪些特点?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苍白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主要表现。 贫血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进行有效血容量重新分配,相对次要器官,如皮肤、黏膜则供血减少;另外,由于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也会引起皮肤、黏膜颜色变淡。粗糙、缺少光泽甚至形成溃疡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另一类表现,可能还与贫血的原发病有关。溶血性贫血,特别是血管外溶血性贫血可引起皮肤、黏膜黄染。7.贫血患者循环系统表现有哪些?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贫血时红细胞内合
9、成较多的 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以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组织获得更多的氧。故轻度贫血无明显表现,仅活动后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并有心悸、心率加快。贫血愈重,活动量愈大,症状愈明显。重度贫血时,即使平静状态也可能出现气短甚至端坐呼吸。长期贫血心脏超负荷工作且供氧不足,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此时不仅有心率变化,还可有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8.贫血患者有哪些消化道症状?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贫血时消化腺分泌减少甚至腺体萎缩,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减低、消化不良,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减退、大便规律和性状的改变等。长期慢性溶血可合并胆道结石和脾大。缺铁性贫血可
10、有吞咽异物感或异嗜症。巨幼细胞性贫血或恶性贫血可引起舌炎、舌萎缩、牛肉舌、镜面舌等。9.贫血患者的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有哪些表现?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血管外溶血出现无胆红素的尿胆原高;血管内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和含铁血黄素尿,重者甚至可发生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进而引起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长期贫血影响睾酮的分泌,减弱男性特征;对女性,因影响女性激素的分泌而导致月经异常。长期贫血会影响各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和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10.应如何诊断贫血?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诊断时应详细询问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营养史、月经生育史及危险因素暴露史等。要注意了
11、解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等。耐心寻找贫血的原发病线索或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营养史和月经生育史对铁、叶酸或维生素 B 12 等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有辅助诊断价值。射线、化学毒物、药物、病原微生物等暴露史对造血组织受损和感染相关性贫血的诊断至关重要。 体检时特别注意:发热、心率、呼吸频度;有无营养不良、特殊面容、端坐呼吸、步态不稳等;皮肤、黏膜有无苍白,黄疸,溃疡和瘀点,紫癜或瘀斑;毛发有无干燥、有无舌乳头萎缩、匙状甲、下肢有无凹陷性水肿等;淋巴结有无增大;有无心界扩大,杂音等;有无肝大、脾大或胆道炎症;有无神经病理反射和深层感觉障碍等。11.贫血的大体分类
12、有哪些?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12.何谓出血性疾病?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出血是由于机体正常止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受伤后出血难止。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称出血性疾病。出血倾向不仅是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表现,造血系统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类型的贫
13、血等,凡影响止血和凝血功能者均可引起出血倾向的临床表现。13.出血性疾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口腔、皮肤、黏膜出血是出血性疾病共同的首发表现,如皮肤瘀点(直径2mm)、紫癜(35mm),瘀斑(直径5mm)、血肿(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亦可表现为鼻出血、齿龈渗血和月经过多等。一般皮下的点状出血多为毛细血管性出血;皮下瘀斑或月经量增多常为血小板量和质的异常;深部肌肉血肿及关节腔出血多为凝血机制障碍。手术中出血较重,局部压迫止血效果较持久者多为血管或血小板异常;手术中出血不太严重但术后却有严重渗出,局部压迫止血效果不持久者多为凝血机制异常所致。皮肤紫癜的特点也
14、有助于鉴别,以四肢为主,大小不等的点状出血,稍凸出皮肤,对称分布,为过敏性紫癜的特征;皮下点状出血或较大瘀斑,全身散在分布,多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舌、唇、额面部或在出血处有毛细血管扩张,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的特征;反复固定部位的点状出血常提示血管性血友病的可能。内脏出血,如血尿、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常是出血性疾病的严重表现,颅内出血可致死。14.出血常见于哪些疾病?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老年性紫癜:多由于老年人皮肤的退行性变、组织松弛、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 (2)恶病质性紫癜:由于营养缺乏、皮肤萎缩、皮下脂肪消失,使患者容易发生紫癜。 (3)过敏性紫癜:较常
15、见,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伴有其他渗出性病变,而止凝血的各项检查阴性。 (4)症状性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于感染、化学药物以及某些慢性内科病。 (5)其他血管异常所致的紫癜:单纯性紫癜、机械性紫癜、直立性紫癜等。 (6)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s 综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的血小板减少。药物诱发的血小板减少所导致的紫癜。感染后血小板减少所导致的紫癜。恶性血液病导致血小板减少而出现的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主要是凝血激活、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导致,在这个过程中血小板减少、抗凝物质的存在也使出血进一步加
16、重。 (8)各种副蛋白血症: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等。15.发热的发生机制及分类有哪些?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16.感染性发热见于哪些疾病?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病毒性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肝炎、普通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登革热。
17、(2)细菌性感染:各种局部的细菌性感染、败血症、结核病、肺炎型伤寒、副伤寒、细菌性心内膜炎、白喉、猩红热、军团病。 (3)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鹦鹉热、肺炎支原体肺炎。 (4)其他病源微生物感染: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Q 热、疟疾。17.非感染性发热见于哪些疾病?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 (2)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药物热、风湿热、血清病。 (3)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 (4)风湿性疾病:成人 Still 病。 (5)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鼻腔 NK/T 细胞淋巴瘤。 (6)代谢紊乱:
18、痛风、甲状腺危象。 (7)组织坏死:急性胰腺炎、急性溶血、急性心肌梗死、器官栓塞、大面积烧伤。 (8)其他:热射病、脑出血、铸造热。18.临床上如何确诊脾大?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如果在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患者脾脏的边缘,一般认为存在脾大;叩诊脾浊音区在左侧腋中线911 肋之间,宽度一般在 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如果脾叩诊浊音区超过上述范围,需要考虑脾大的可能。在体质上较为瘦弱的正常人中,有时也可以摸到脾脏的边缘,但是质地柔软。19.感染性脾大见于哪些疾病?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病毒感染:慢性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细菌感染
19、:伤寒、副伤寒、败血症、脾脓肿、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各种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20.非感染性脾大见于哪些疾病?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淤血性脾大:肝硬化、慢性右心功能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2)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巨脾为特征)、淋巴瘤。 (3)溶血性贫血。 (4)各种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 Still 病。 (5)其他: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常以巨脾为特征)、皮肌炎、Felty 综合征、嗜酸性肉芽肿、脾囊肿、结节病、毛细胞白血病
20、、原发于脾的各种淋巴瘤、脂质代谢异常性疾病(戈谢病、尼曼-皮克病)。21.淋巴结增大如何确诊?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一般认为直径在 1cm 以上的淋巴结具有临床意义。浅表淋巴结触诊的顺序为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前三角(包括颌下与颏下)、颈后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和腘窝等。需要注意淋巴结增大的部位、数量、大小、硬度、游离或粘连成团块、有无压痛、波动感、移动性、表面皮肤红肿、瘢痕、瘘管等。22.急性淋巴结增大见于哪些疾病?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急性单纯性淋巴结炎、衣原体感染、毒蛇咬伤。 (2)病毒感染:常见于风疹、麻疹、传染性单
21、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猫抓病。 (3)立克次体感染:恙虫病。 (4)特殊细菌感染:布鲁杆菌病、腺鼠疫、软下疳。 (5)螺旋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 (6)原虫感染:弓形虫病。 (7)过敏反应性或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热、血清病。23.慢性淋巴结增大见于哪些疾病?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肿瘤性淋巴结增大: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白血病、实体瘤的淋巴结转移。 (2)慢性感染性淋巴结增大:非特异性慢性淋巴结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淋巴结结核、梅毒、黑热病、丝虫病。 (3)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结节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重链
22、病、嗜酸性淋巴细胞肉芽肿、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24.何谓黄疸?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黄疸是指皮肤黏膜等因胆红素沉着而导致的黄染。临床上需要注意和胡萝卜素血症导致的皮肤黄染进行鉴别,后者常出现在手掌和足掌部位;此外,需要注意与老年人球结膜处脂肪沉积进行鉴别,后者黄染以内眦部位明显、皮肤不黄、胆红素不高。25.哪些疾病可出现溶血性黄疸?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各种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Evans 综合征。 (2)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 (3)感染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包括各种病毒以及细菌
23、感染。 (4)各种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5)红细胞酶缺陷导致的溶血:蚕豆病、G-6-PD 缺乏。 (6)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等冷抗体型 AIHA。 (7)Rh 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8)药物及化学品引起的溶血。 (9)红细胞膜异常而导致的溶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10)血红蛋白 E、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各种血红蛋白病。 (11)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口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红细胞膜的异常。26.哪些疾病可出现肝细胞性黄疸?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病毒性肝炎,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黄疸型肝炎。 (2)钩端螺旋体病。
24、(3)重症病毒性肝炎。 (4)原发性急性妊娠性脂肪肝。 (5)肝硬化。 (6)心源性黄疸,见于各种心力衰竭。 (7)急性全身性感染,如大叶性肺炎、回归热、伤寒和斑疹伤寒。 (8)中毒性肝损伤,主要由各种化学品、药物、农药引起。27.哪些疾病可出现阻塞性黄疸?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各种药物引起的肝内淤胆,如氯丙嗪、甲睾酮、口服避孕药。 (2)肝内机械性梗阻,如胆结石、阻塞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胰头癌。 (3)急慢性胰腺炎、胆汁郁积性病毒性肝炎、妊娠期特发性黄疸、各种寄生虫感染(华枝睾吸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导致的胆管阻塞、原发性胆囊癌、胆总管与肝胆管癌。28
25、.何谓缺铁性贫血?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机体铁的缺乏可分为三个阶段:贮存铁耗尽(ID)、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和缺铁性贫血(IDA)。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缺乏症的最终表现,也是各类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生长发育期儿童和育龄妇女的发病率较高。29.哪些因素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是妇女、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需铁量增加,若饮食结构不合理而导致铁摄入量不足,则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妊娠后期的妇女需铁
26、量高达 37g/d,哺乳期的女性每日需额外增加 0.51mg,补充不足则会导致铁的负平衡。青少年的挑食或偏食,也是导致缺铁的重要原因。 (2)铁吸收不良:主要与胃肠功能紊乱或某些药物作用导致胃酸缺乏或胃肠黏膜吸收功能障碍而影响铁的吸收有关。常见于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后、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原因不明的腹泻、慢性肠炎、服用制酸剂以及 H 2 受体拮抗药等。 (3)铁缺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反复多次或持续少量的失血,如消化性溃疡、肠息肉、肠道癌肿、月经过多、钩虫病、痔等,可增加铁的丢失,使体内贮存铁逐渐耗竭。此外,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亦可因大量血红蛋白
27、经尿中排出而导致缺铁。30.慢性失血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有何关系?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如按每毫升血含铁 0.5mg 计算,慢性长期失血即使每日失血量降至 34ml,也足以引起缺铁。胃肠道出血是成年男性引起缺铁最常见的原因,女性仅次于月经量过多,包括痔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憩室和息肉、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阿司匹林引起的胃肠道出血。巨幼红细胞贫血(MA)常是胃肠道肿瘤的首发表现。在农村钩虫感染是引起慢性消化道失血的重要原因。特别要注意,即使粪隐血试验多次阴性,也不能除外潜在的消化道出血。妇女缺铁的常见原因是月经量过多,包括宫内置节育环、子宫肌瘤和月经失调引起的月经量过多。血尿、咯血、肺泡出血以及儿童期的反复鼻出血也是慢性失血的常见原因。多次发作的血红蛋白尿,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心脏人工瓣膜和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可致慢性缺铁。其他尚有反复献血以及慢性肾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等,都可导致缺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