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病学练习试卷 4 及答案解析(总分:9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X 型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预防包括(分数:2.00)A.避免暴露于各类射线B.不过量接触有毒化学物质C.少用、不用可能损伤骨髓的药物D.加强劳动保护E.防止各类感染2.个人史中必须了解的是(分数:2.00)A.有无毒物接触史B.生活习惯C.有无毒品接触史D.服用药物E.有无放射性核素接触史3.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血象变化包括(分数:2.00)A.MCV、MCH 均增高B.MCHC 正常C.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D.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E.血片中有大椭圆形红细胞4.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
2、包括(分数:2.00)A.呈跳跃性播散B.大部分为侵袭性C.发展迅速D.有多中心起源倾向E.常原发累及结外淋巴组织5.溶血性贫血的鉴别诊断包括(分数:2.00)A.骨髓转移瘤B.家族性溶血性黄疸C.失血性、缺铁性或巨幼细胞贫血的恢复早期D.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E.失血性、缺铁性或巨幼细胞贫血的恢复晚期6.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表现(分数:2.00)A.肝、脾、淋巴结肿大B.非感染性高热C.感染性高热D.黄疸E.进行性衰竭7.巨幼红细胞贫血的骨髓象变化包括(分数:2.00)A.增生活跃B.巨核细胞体积增大、分叶过多C.成熟粒细胞核多分叶D.红系增生显著、巨幼变E.铁染色常增多8.动脉血栓脱落后可引起(分
3、数:2.00)A.局部组织缺血坏死B.心肌梗死C.脑栓塞D.肺梗死E.腹水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保护措施包括(分数:2.00)A.避免出血B.杜绝接触各类危险因素C.预防感染D.必要的心理护理E.社会支持10.与常规方案预处理相比,非清髓性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优点有以下哪些(分数:2.00)A.与预处理相关的并发症明显减少B.GVHD 发生率低C.扩大了干细胞移植的适应人群D.对青少年的骨骼发育和性腺发育影响较少E.移植所需的支持治疗及病房条件降低11.按红细胞形态分类(分数:2.00)A.小细胞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C.大细胞性贫血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2.获得性溶
4、血性贫血,考虑为温抗体型 AIHA 应具备(分数:2.00)A.直接 CoomBs 试验阳性,IgGH 或 C3 型B.近 4 个月内无输血或可疑药物月阴史C.冷凝集素效价在正常范围内D.近 3 个月内无输血或可疑药物月 R 用史E.直接 CoomBs 试验阴性,IgGH 或 C3 型13.引起维生素 B12 吸收障碍的药物包括(分数:2.00)A.红霉素B.秋水仙碱C.二甲双胍D.苯乙双胍E.新霉素14.属于重症肝病出血原因的有(分数:2.00)A.内皮损伤B.肝素样物质增多C.纤溶亢进D.凝血因子减少E.血小板减少15.不能采用 HD Ara-C 的治疗有(分数:2.00)A.年龄55 岁
5、C.经济状况较好D.经济状况较差E.有合并症16.霍奇金病组织学变化的基本特点包括(分数:2.00)A.形成结节B.淋巴结正常结构被破坏C.出现 R-S 细胞D.病变由多种细胞组成E.毛细血管增生和不同程度纤维化17.凝血性疾病包括(分数:2.00)A.严重的肝病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血友病E.严重肾病18.去除异常血液成分和抑制异常功能的治疗包括(分数:2.00)A.放疗B.抗凝及溶栓治疗C.化疗D.诱导分化E.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19.下列哪项可作为 DIC 发生时补充凝血因子的治疗(分数:2.00)A.新鲜全血B.贮存的全血C.新鲜血浆D.凝血酶原复合物E.血小
6、板悬液20.铁吸收障碍包括(分数:2.00)A.寄生虫感染B.胃大部切除术后C.Crohn 病D.慢性肠炎E.长期不明原因的腹泻21.可诱发血栓形成的是(分数:2.00)A.PA 释放障碍B.F激活C.高血脂D.AT 增多E.HC-缺乏22.血浆中维生素 B12 结合蛋白包括(分数:2.00)A.钴胺素传递蛋白B.钴胺素传递蛋白C.钴胺素传递蛋白D.钴胺素传递蛋白E.钴胺素传递蛋白23.在询问出血性疾病病人的病史时应包括(分数:2.00)A.基础疾病B.出血的诱因C.家族史D.出血特征E.饮食、营养状况24.下列关于 Epstein-Barr 病毒(EBV)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分数:2.00
7、)A.有充分证据支持 EBV 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惟一与 EBV 有关的疾病C.有抗 EBV 血清抗体的人很少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D.抗 EBV 抗体类似异嗜性抗体,因为它们仅在患病后一过性出现E.EBV 可能与某些淋巴瘤的发生有关25.下列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分数:2.00)A.ITP 孕妇娩出的婴儿常有血小板减少症B.ITP 患者的血浆输给正常人可产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C.已证明抗血小板抗体由 ITP 患者的脾脏产生D.ITP 患者的血小板寿命缩短E.抗血小板抗体与 ITP 病程无关26.中枢淋巴器官包括(分数:2.
8、00)A.出生后骨髓B.胚胎肾C.胚胎肝D.胸腺E.脾27.红细胞生成主要取决的因素是(分数:2.00)A.造血质量B.造血细胞C.造血调节D.造血原料E.造血速度28.贫血在皮肤黏膜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分数:2.00)A.缺少光泽B.粗糙C.黄染D.溃疡E.苍白29.造血原料不足所致贫血包括(分数:2.00)A.缺铁所致贫血B.缺锌所致贫血C.叶酸缺乏所致贫血D.缺镁所致贫血E.维生素 B12 缺乏所致贫血30.过敏性紫癜需鉴别的疾病有(分数:2.00)A.外科急腹症B.肾小球肾炎C.系统性红斑狼疮D.风湿性关节炎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1.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增高可见于(分数:2.
9、00)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类白血病反应D.再生障碍性贫血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出现阳性结果的是(分数:2.00)A.PAIgB.Ph 染色体C.PAC3D.染色体 t(15;17)E.血小板相关 IgG33.急性白血病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分数:2.00)A.肺部感染B.口腔炎C.牙龈炎D.肛周炎E.咽峡炎34.凝血酶的作用有(分数:2.00)A.激活凝血因子B.激活纤溶酶原C.激活凝血因子D.加速凝血酶原向凝血酶转变E.诱导血小板聚集35.可引起脾功能亢进的疾病有(分数:2.00)A.脾疾病B.血液系统疾病C.感染性疾病D.免疫性疾病
10、E.瘀血性疾病36.维生素 K 缺乏症的确诊试验包括(分数:2.00)A.APTT 延长B.F、F、F降低C.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低D.PT 延长E.PT 缩短37.DIC 的临床表现有(分数:2.00)A.微循环障碍B.淋巴结肿大C.微血管病性溶血D.微血管栓塞E.出血38.一 16 岁女孩,虚弱,碰撞后皮肤青紫肿胀一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11010 9/L,95%为未成熟单核样细胞。下述所见,哪些有助于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分数:2.00)A.未成熟细胞用过氧化酶和苏丹黑染色阳性B.免疫分型C.染色体检查D.发现奥氏小体E.严重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39.白细胞滤器的主
11、要作用是(分数:2.00)A.降低感染及恶性病的复发率B.预防发热反应C.预防 GVHD 和 HVGRD.预防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E.预防血小板无效输注40.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发病机制为(分数:2.00)A.分化成熟异常B.骨髓中粒系细胞发生巨幼变C.细胞在骨髓中过早死亡D.骨髓中红系细胞发生巨幼变E.骨髓中巨核系细胞发生巨幼变41.可激活 FX 的复合物有(分数:2.00)A.TF/FAB.TF/FC.TF/FD.TF/FE.TF/F42.只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分数:2.00)A.PF3B.C.D.E.43.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分数:2.00)A.肾功能检查B.肝功能检查C.骨髓检
12、查D.血常规检查E.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44.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有(分数:2.00)A.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B.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45.已用于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分型诊断方法包括(分数:2.00)A.分子生物学B.物理学C.免疫学D.细胞遗传学E.形态学血液病学练习试卷 4 答案解析(总分:9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X 型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预防包括(分数:2.00)A.避免暴露于各类射线 B.不过量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C.少用、不用可能损伤骨髓的药物 D.加强劳动保护 E.防止各类感染 解
13、析:2.个人史中必须了解的是(分数:2.00)A.有无毒物接触史 B.生活习惯C.有无毒品接触史D.服用药物 E.有无放射性核素接触史 解析:3.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血象变化包括(分数:2.00)A.MCV、MCH 均增高 B.MCHC 正常 C.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 D.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 E.血片中有大椭圆形红细胞 解析:4.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包括(分数:2.00)A.呈跳跃性播散 B.大部分为侵袭性 C.发展迅速 D.有多中心起源倾向 E.常原发累及结外淋巴组织 解析:5.溶血性贫血的鉴别诊断包括(分数:2.00)A.骨髓转移瘤 B.家族性溶血性黄疸C.失血性、缺铁性或巨幼细胞贫血的
14、恢复早期 D.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 E.失血性、缺铁性或巨幼细胞贫血的恢复晚期解析:6.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表现(分数:2.00)A.肝、脾、淋巴结肿大 B.非感染性高热 C.感染性高热D.黄疸 E.进行性衰竭 解析:7.巨幼红细胞贫血的骨髓象变化包括(分数:2.00)A.增生活跃 B.巨核细胞体积增大、分叶过多 C.成熟粒细胞核多分叶 D.红系增生显著、巨幼变 E.铁染色常增多 解析:8.动脉血栓脱落后可引起(分数:2.00)A.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B.心肌梗死 C.脑栓塞 D.肺梗死E.腹水解析: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保护措施包括(分数:2.00)A.避免出血 B.杜绝接触各类危险因素 C.预防感染
15、 D.必要的心理护理 E.社会支持解析:10.与常规方案预处理相比,非清髓性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优点有以下哪些(分数:2.00)A.与预处理相关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B.GVHD 发生率低 C.扩大了干细胞移植的适应人群 D.对青少年的骨骼发育和性腺发育影响较少 E.移植所需的支持治疗及病房条件降低 解析:11.按红细胞形态分类(分数:2.00)A.小细胞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大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解析:12.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考虑为温抗体型 AIHA 应具备(分数:2.00)A.直接 CoomBs 试验阳性,IgGH 或 C3 型 B.近 4 个月
16、内无输血或可疑药物月阴史 C.冷凝集素效价在正常范围内 D.近 3 个月内无输血或可疑药物月 R 用史E.直接 CoomBs 试验阴性,IgGH 或 C3 型解析:13.引起维生素 B12 吸收障碍的药物包括(分数:2.00)A.红霉素B.秋水仙碱 C.二甲双胍 D.苯乙双胍 E.新霉素 解析:14.属于重症肝病出血原因的有(分数:2.00)A.内皮损伤 B.肝素样物质增多 C.纤溶亢进 D.凝血因子减少 E.血小板减少 解析:15.不能采用 HD Ara-C 的治疗有(分数:2.00)A.年龄55 岁 C.经济状况较好D.经济状况较差 E.有合并症 解析:16.霍奇金病组织学变化的基本特点包
17、括(分数:2.00)A.形成结节 B.淋巴结正常结构被破坏 C.出现 R-S 细胞 D.病变由多种细胞组成 E.毛细血管增生和不同程度纤维化 解析:17.凝血性疾病包括(分数:2.00)A.严重的肝病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血友病 E.严重肾病解析:18.去除异常血液成分和抑制异常功能的治疗包括(分数:2.00)A.放疗 B.抗凝及溶栓治疗 C.化疗 D.诱导分化 E.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 解析:19.下列哪项可作为 DIC 发生时补充凝血因子的治疗(分数:2.00)A.新鲜全血 B.贮存的全血C.新鲜血浆 D.凝血酶原复合物 E.血小板悬液 解析:20.铁吸收障碍
18、包括(分数:2.00)A.寄生虫感染B.胃大部切除术后 C.Crohn 病 D.慢性肠炎 E.长期不明原因的腹泻 解析:21.可诱发血栓形成的是(分数:2.00)A.PA 释放障碍 B.F激活 C.高血脂 D.AT 增多E.HC-缺乏 解析:22.血浆中维生素 B12 结合蛋白包括(分数:2.00)A.钴胺素传递蛋白B.钴胺素传递蛋白 C.钴胺素传递蛋白D.钴胺素传递蛋白 E.钴胺素传递蛋白 解析:23.在询问出血性疾病病人的病史时应包括(分数:2.00)A.基础疾病 B.出血的诱因 C.家族史 D.出血特征 E.饮食、营养状况 解析:24.下列关于 Epstein-Barr 病毒(EBV)的
19、陈述,哪些是正确的(分数:2.00)A.有充分证据支持 EBV 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 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惟一与 EBV 有关的疾病C.有抗 EBV 血清抗体的人很少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抗 EBV 抗体类似异嗜性抗体,因为它们仅在患病后一过性出现E.EBV 可能与某些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解析:25.下列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分数:2.00)A.ITP 孕妇娩出的婴儿常有血小板减少症 B.ITP 患者的血浆输给正常人可产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 C.已证明抗血小板抗体由 ITP 患者的脾脏产生 D.ITP 患者的血小板寿命缩短 E.抗血小板抗体
20、与 ITP 病程无关解析:26.中枢淋巴器官包括(分数:2.00)A.出生后骨髓 B.胚胎肾C.胚胎肝 D.胸腺 E.脾解析:27.红细胞生成主要取决的因素是(分数:2.00)A.造血质量B.造血细胞 C.造血调节 D.造血原料 E.造血速度解析:28.贫血在皮肤黏膜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分数:2.00)A.缺少光泽 B.粗糙 C.黄染 D.溃疡 E.苍白 解析:29.造血原料不足所致贫血包括(分数:2.00)A.缺铁所致贫血 B.缺锌所致贫血C.叶酸缺乏所致贫血 D.缺镁所致贫血E.维生素 B12 缺乏所致贫血 解析:30.过敏性紫癜需鉴别的疾病有(分数:2.00)A.外科急腹症 B.肾小球肾炎
21、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风湿性关节炎 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解析:31.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增高可见于(分数:2.00)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类白血病反应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解析:3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出现阳性结果的是(分数:2.00)A.PAIg B.Ph 染色体C.PAC3 D.染色体 t(15;17)E.血小板相关 IgG解析:33.急性白血病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分数:2.00)A.肺部感染B.口腔炎 C.牙龈炎 D.肛周炎E.咽峡炎 解析:34.凝血酶的作用有(分数:2.00)A.激活凝血因子 B.激活纤溶酶原
22、 C.激活凝血因子 D.加速凝血酶原向凝血酶转变 E.诱导血小板聚集 解析:35.可引起脾功能亢进的疾病有(分数:2.00)A.脾疾病B.血液系统疾病 C.感染性疾病 D.免疫性疾病 E.瘀血性疾病 解析:36.维生素 K 缺乏症的确诊试验包括(分数:2.00)A.APTT 延长B.F、F、F降低 C.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低 D.PT 延长E.PT 缩短解析:37.DIC 的临床表现有(分数:2.00)A.微循环障碍 B.淋巴结肿大C.微血管病性溶血 D.微血管栓塞 E.出血 解析:38.一 16 岁女孩,虚弱,碰撞后皮肤青紫肿胀一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11010 9/L,95%为未成熟单核样
23、细胞。下述所见,哪些有助于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分数:2.00)A.未成熟细胞用过氧化酶和苏丹黑染色阳性 B.免疫分型 C.染色体检查 D.发现奥氏小体 E.严重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解析:39.白细胞滤器的主要作用是(分数:2.00)A.降低感染及恶性病的复发率 B.预防发热反应 C.预防 GVHD 和 HVGR D.预防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E.预防血小板无效输注 解析:40.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发病机制为(分数:2.00)A.分化成熟异常 B.骨髓中粒系细胞发生巨幼变 C.细胞在骨髓中过早死亡 D.骨髓中红系细胞发生巨幼变 E.骨髓中巨核系细胞发生巨幼变 解析:41.可激活
24、 FX 的复合物有(分数:2.00)A.TF/FA B.TF/FC.TF/F D.TF/FE.TF/F解析:42.只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分数:2.00)A.PF3 B. C.D.E. 解析:43.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分数:2.00)A.肾功能检查B.肝功能检查C.骨髓检查 D.血常规检查 E.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 解析:44.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有(分数:2.00)A.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B.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解析:45.已用于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分型诊断方法包括(分数:2.00)A.分子生物学 B.物理学C.免疫学 D.细胞遗传学 E.形态学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