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及答案解析(总分:19.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左侧区域异常,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异型淋巴细胞 B巨大血小板 C血小板聚集 D脂类颗粒 E有核红细胞(分数:1.00)A.B.C.D.E.2.血小板减低,MPV 增高,提示 A骨髓受抑制 B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C骨髓病变 D血小板分布异常 E骨髓正常,但外周血血小板破坏过多(分数:1.00)A.B.C.D.E.3.在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中,与脉冲高低成正比的是 A细胞的移动速度 B细胞数量 C细胞体积 D细胞比密 E细胞是否有核(分数:1.00)A.
2、B.C.D.E.4.红细胞直方图显示主峰左移,峰底正常,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分数:1.00)A.B.C.D.E.5.MPV 增高不见于 A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代偿增生 B骨髓造血恢复的早期 C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骨髓纤维化(分数:1.00)A.B.C.D.E.6.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MCV 低于正常,最有可能的是 A血小板聚集 B小红细胞干扰 C大血小板增多 D红细胞碎片 E小血小板增多(分数:1.00)A.B.C.D.E.7.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中,红细胞的有关参数包括 AWBC BRDW
3、CMPV DMCV EPDW(分数:1.00)A.B.C.D.E.8.红细胞直方图出现单个细胞峰并左移的是 A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期 B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初期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9.血液分析仪引起红细胞假性增高,可能的原因有 A高胆红素 B冷凝集素 C多量大血小板 D微小凝块 EEDTA 依赖性凝集(分数:1.00)A.B.C.D.E.10.白细胞直方图淋巴细胞峰右移,与单个核细胞峰左侧相连并抬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A有核红细胞 B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异型淋巴 E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分数:1
4、.00)A.B.C.D.E.11.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中,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分布于 A50125fl B125200fl C36360fl D50200fl E3595fl(分数:1.00)A.B.C.D.E.12.红细胞直方图显示主峰左移,峰底增宽,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分数:1.00)A.B.C.D.E.13.ICSH 公布的对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指标不包括 A精密度 B可比性 C准确性 D线性范围 E灵敏度(分数:1.00)A.B.C.D.E.14.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的细胞是 A小红细胞 B大红细胞
5、C网织红细胞 D有核红细胞 E正常成熟红细胞(分数:1.00)A.B.C.D.E.15.三分群白细胞直方图上,中间细胞区不包括哪类细胞 A单核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幼稚细胞(分数:1.00)A.B.C.D.E.16.解决血细胞分析仪堵孔现象,常采用的技术措施是 A“三次计数”表决 B热敏电阻 C扫描技术 D燃烧电路 E浮动界标(分数:1.00)A.B.C.D.E.二、A2 型题(总题数:1,分数:1.00)17.某患者,女,55 岁,因胸闷、乏力就诊。实验室全血细胞检查结果:红细胞 3.781012/L,血红蛋白116g/L,白细胞 6.2109/L,血小板 1
6、31109/L,RDW 12.5%,MCV85fl,MCH 26.5pg,MCHC 309g/L;红细胞直方图基本不变,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正常,大小一致。则最有可能是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慢性感染 C缺铁性贫血 D急性溶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分数:1.00)A.B.C.D.E.三、B 型题(总题数:1,分数:2.50) APCT BMPV CRET DMCHC EMONO%与血细胞分析仪各检测项目相对应的缩写是(分数:2.50)(1).血小板平均体积(分数:0.50)A.B.C.D.E.(2).单核细胞百分率(分数:0.50)A.B.C.D.E.(3).网织红细胞总数(分数:0.50)A.
7、B.C.D.E.(4).血小板比容(分数:0.50)A.B.C.D.E.(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分数:0.50)A.B.C.D.E.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答案解析(总分:19.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左侧区域异常,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异型淋巴细胞 B巨大血小板 C血小板聚集 D脂类颗粒 E有核红细胞(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左侧区域异常说明在该区域的细胞体积比正常的淋巴细胞略小,有可能是巨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脂类颗粒或有核红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的淋巴
8、细胞大,不可能出现在左侧区域。2.血小板减低,MPV 增高,提示 A骨髓受抑制 B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C骨髓病变 D血小板分布异常 E骨髓正常,但外周血血小板破坏过多(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MPV 增高可能的原因是血小板的制造比较活跃,但血小板数量减低,可能的原因是血小板破坏过多造成。3.在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中,与脉冲高低成正比的是 A细胞的移动速度 B细胞数量 C细胞体积 D细胞比密 E细胞是否有核(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电阻抗法检测细胞时,瞬间电压变化形成脉冲信号,脉冲振幅越高,细胞体积越大,脉冲数量越多,细胞数量越多。4.红细胞直方
9、图显示主峰左移,峰底正常,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在 36360fl 范围内分布两个群体,从 50125fl 区域为正常大小的红细胞,从 125200fl 区域为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主峰左移,峰底正常说明细胞的体积变小,但细胞的均一性没有变化。5.MPV 增高不见于 A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代偿增生 B骨髓造血恢复的早期 C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骨髓纤维化(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MPV 的变化可用于鉴别血小板减
10、低的原因。由于外周血血小板的破坏过多导致的血小板减低,MPV 增高;骨髓病变所致的血小板减低,MPV 减低。另外,局部炎症时,骨髓造血未受抑制,MPV 正常;败血症时,骨髓造血受抑制,MPV 减低;骨髓功能恢复时,MPV 增高。6.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MCV 低于正常,最有可能的是 A血小板聚集 B小红细胞干扰 C大血小板增多 D红细胞碎片 E小血小板增多(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说明引起脱尾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的血小板大,但 MCV 低于正常说明有小红细胞的存在。7.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中,红细胞的有关参数包括 AWBC BRDW CMPV
11、 DMCV EPDW(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中,红细胞的有关参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MCV、MCH、MCHC、RDW 等。8.红细胞直方图出现单个细胞峰并左移的是 A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期 B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初期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期、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初期、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红细胞直方图中可出现两个细胞峰,而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小细胞性贫血为单峰并左移。9.血液分析仪引起红细胞假性增高,可能的原因有 A高胆红素 B冷凝集素 C
12、多量大血小板 D微小凝块 EEDTA 依赖性凝集(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能够引起红细胞假性增高的成分,其体积应和红细胞大小相当。可能的原因有高脂血症,大的血小板。10.白细胞直方图淋巴细胞峰右移,与单个核细胞峰左侧相连并抬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A有核红细胞 B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异型淋巴 E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在 35450fl 范围内将白细胞分为 3 群,左侧峰又高又陡为淋巴细胞峰,最右侧峰又低又宽为中性粒细胞峰,左右两峰间的谷区较平坦为单个核细胞峰,大小为 90160f
13、l。白细胞直方图淋巴细胞峰右移,与单个核细胞峰左侧相连并抬高,最可能的原因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异型淋巴细胞。11.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中,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分布于 A50125fl B125200fl C36360fl D50200fl E3595fl(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在 36360fl 范围内分布两个群体,从 50125fl 区域为正常大小的红细胞,从 125200fl 区域为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12.红细胞直方图显示主峰左移,峰底增宽,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14、贫血(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细胞体积减小导致主峰左移,峰底增宽提示细胞的大小变得不均一。故应为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13.ICSH 公布的对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指标不包括 A精密度 B可比性 C准确性 D线性范围 E灵敏度(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ICSH 公布的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指标有可比性、准确性、总重复性、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14.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的细胞是 A小红细胞 B大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有核红细胞 E正常成熟红细胞(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有核红细胞,因
15、为白细胞稀释液只能破坏细胞膜,而不能破坏细胞核。15.三分群白细胞直方图上,中间细胞区不包括哪类细胞 A单核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幼稚细胞(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根据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传感器时,脉冲大小不同,将白细胞分成 3 群,即小细胞群(淋巴细胞为主),中间细胞群(包括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幼稚细胞及原始细胞等)和大细胞群(中性粒细胞为主)。16.解决血细胞分析仪堵孔现象,常采用的技术措施是 A“三次计数”表决 B热敏电阻 C扫描技术 D燃烧电路 E浮动界标(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血液
16、分析仪具有仪器自动保护技术,即采用反冲或瞬间燃烧电路排堵技术,管道和进样针自动清洗及故障自检功能。二、A2 型题(总题数:1,分数:1.00)17.某患者,女,55 岁,因胸闷、乏力就诊。实验室全血细胞检查结果:红细胞 3.781012/L,血红蛋白116g/L,白细胞 6.2109/L,血小板 131109/L,RDW 12.5%,MCV85fl,MCH 26.5pg,MCHC 309g/L;红细胞直方图基本不变,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正常,大小一致。则最有可能是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慢性感染 C缺铁性贫血 D急性溶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该患
17、者红细胞平均值、红细胞直方图和血涂片提示为正细胞均一性贫血。按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和 MCV/RDW 分类,该患者红细胞参数均不支持其他贫血诊断。三、B 型题(总题数:1,分数:2.50) APCT BMPV CRET DMCHC EMONO%与血细胞分析仪各检测项目相对应的缩写是(分数:2.50)(1).血小板平均体积(分数:0.50)A.B. C.D.E.解析:(2).单核细胞百分率(分数:0.50)A.B.C.D.E. 解析:(3).网织红细胞总数(分数:0.50)A.B.C. D.E.解析:(4).血小板比容(分数:0.50)A. B.C.D.E.解析:(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分数:0.50)A.B.C.D. E.解析:解析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网织红细胞总数:RET;血小板比容:P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