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33602       资源大小:7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1及答案解析.doc

    1、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1 及答案解析(总分:3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典型的缺血型 ST 段压低的表现是A下斜型和水平型压低BJ 点型 ST 段压低C缓慢上升型下移伴 J 点压低D快速上升型下移伴 J 点压低E快速下斜型下移伴 J 点压低(分数:1.00)A.B.C.D.E.2.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多为自发性,常有规律B常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C发作时胸痛症状较严重D可自行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缓解E运动试验可为阴性(分数:1.00)A.B.C.D.E.3.心电图 V3V 5导联出现 ST 段弓背抬高 0.3mV,、aVF、V 1

    2、V 2导联 ST 段下移 0.10.2mV,5 分钟后再次检查发现 ST 段回复至基线,最可能的诊断是A超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B急性下壁心肌缺血C早期复极综合征D变异型心绞痛 E急性心包炎(分数:1.00)A.B.C.D.E.4.典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通常不包括AST 段压低B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CU 波倒置 DST 段抬高E原有 ST-T 异常,心绞痛发作时 ST-T 正常(分数:1.00)A.B.C.D.E.5.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通常表现为A一过性 ST 段水平型下移0.05mVB一过性 ST 段抬高伴对应导联 ST 段下移C一过性 T 波高耸或倒置D持续 ST 段抬高伴 T 波倒置E一

    3、过性 Q 波(分数:1.00)A.B.C.D.E.6.下列心肌缺血类型可引起 ST 段抬高,但除外A心外膜下缺血 B心内膜下缺血C透壁性心肌缺血 D变异型心绞痛E急性心肌梗死(分数:1.00)A.B.C.D.E.7.以下为变异型心绞痛可出现的心电图改变,但应除外AST 段抬高伴 T 波高耸BST 段抬高伴对应导联 ST 段下移C可出现 R 波增高、变宽D可伴有心律失常E一过性 Q 波(分数:1.00)A.B.C.D.E.8.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的典型部位是A胸骨中、上段后 B胸骨下段后C心尖区 D左肩E剑突下(分数:1.00)A.B.C.D.E.9.关于心肌顿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与心肌缺血时间较

    4、长有关B与心肌细胞的糖原储备大部分被消耗有关C为可逆性心肌损伤D心肌供血恢复,心肌收缩能力立即恢复E心肌缺血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数:1.00)A.B.C.D.E.10.以下提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AV 5导联 R 波增高BT 波和 U 波融合CU 波增高D、aVF 导联 T 波倒置,呈冠状 T 波EV 1导联呈 QS 型(分数:1.00)A.B.C.D.E.11.可引起心肌缺血的是A冠状动脉狭窄 B冠状动脉痉挛C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D心肌桥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12.胸前导联出现深而倒置的 T 波可见于A急性心肌缺血 B急性心肌梗死C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D

    5、脑出血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13.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常有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B发作时有胸痛表现C发作胸痛持续时间一般20 分钟D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快速缓解E运动试验多为阳性(分数:1.00)A.B.C.D.E.14.以下为心肌缺血的定义,但不包括A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减少B冠状动脉血流量绝对减少C冠状动脉粥样硬化D冠状动脉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E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分数:1.00)A.B.C.D.E.15.心肌缺血很少影响到AST 段改变 BT 波改变CU 波改变 DP 波改变EQT 间期延长(分数:1.00)A.B.C.D.E.16.

    6、关于心肌缺血引起 ST 段压低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与缺血时大量消耗糖原储备有关B与缺血时细胞膜的过度极化有关C过度极化与 K+有关D葡萄糖、K +大量溢出细胞E静息膜电位升高,导致 4 相等电位线(TP)上移,使心电图 ST 段相对下移(分数:1.00)A.B.C.D.E.17.关于心肌缺血引起 ST 抬高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严重缺血使细胞膜受损B细胞内 K+外溢C细胞外 Na+内流D静息膜电位降低E4 相等电位线(TP 段)下移(分数:1.00)A.B.C.D.E.18.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的病因为A主动脉瓣狭窄 B肥厚型心肌病C严重贫血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E二尖瓣狭窄(分数:1.00)

    7、A.B.C.D.E.19.“冠状 T 波”广义上指AT 波直立或倒置,双支对称,顶端或底端呈箭头样BT 波直立高耸,呈帐篷样CT 波倒置,呈鱼钩样DT 波低平或双向ET 波深倒置,呈瀑布样(分数:1.00)A.B.C.D.E.20.以下提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AV 5导联 R 波增高BT 波和 U 波融合CT 波振幅1/4RDV 4V 6导联 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E心电轴明显左偏(分数:1.00)A.B.C.D.E.二、A2 型题(总题数:4,分数:4.00)21.患者男性,51 岁,发作性胸痛,向左上臂及左颈部放射。心电图如图 3-2-3-A、B 所示,图 3-2-3-A为

    8、未发病时记录,图 3-2-3-B 为发病时记录,应诊断为(分数:1.00)A.B.C.D.E.22.患者男性,59 岁,高血压病史 4 年余,近 1 月活动后有胸骨后闷痛感,休息可缓解。今因情绪激动又感胸骨后疼痛,听诊心率为 120 次/分,心电图检查如图 3-2-1 所示,应考虑为(分数:1.00)A.B.C.D.E.23.患者女性,58 岁,反复发作胸痛 1 周,与劳累无关,每次胸痛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患者胸痛时的心电图见图 3-2-2,应考虑为(分数:1.00)A.B.C.D.E.24.患者男性,46 岁,反复发作胸痛 3 天,胸痛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此次就诊时再次发作胸痛,胸痛发作

    9、到胸痛消失的心电图记录如图 3-2-4 所示,应诊断为(分数:1.00)A.B.C.D.E.三、A3 型题(总题数:1,分数:1.50)患者女性,60 岁,高血压病史 15 年。近来稍活动就发作胸痛。心电图如图 3-2-5 所示。(分数:1.50)(1).结合病史,该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提示A心包炎B变异型心绞痛C心肌缺血D急性心肌梗死E急性肺动脉栓塞(分数:0.50)A.B.C.D.E.(2).为确诊应选择的检查是A动态心电图B冠状动脉造影C超声心动图D运动负荷试验E多排螺旋 CT(分数:0.50)A.B.C.D.E.(3).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前降支近端狭窄 80%,左回旋支中段狭窄 90%,最

    10、合适的治疗手段为A药物保守治疗B主动脉内反搏术C体外反搏治疗D冠状动脉搭桥术EPCI 术(分数:0.50)A.B.C.D.E.四、B 型题(总题数:3,分数:5.50)A高侧壁心肌缺血B下壁心肌缺血C前侧壁心肌缺血DST 段正常E下壁心肌损伤(分数:2.50)(1).、aVF 导联 ST 段水平型下移 0.15mV 提示(分数:0.50)A.B.C.D.E.(2).、aVF 导联 ST 段抬高 0.2mV 提示(分数:0.50)A.B.C.D.E.(3).V5V 6导联 ST 段下斜型下移 0.1mV 提示(分数:0.50)A.B.C.D.E.(4).V5V 6导联 ST 段抬高 0.05mV

    11、 提示(分数:0.50)A.B.C.D.E.(5).、aVL 导联 ST 段水平型下移 0.1mV 伴 T 波倒置提示(分数:0.50)A.B.C.D.E.A典型心绞痛B变异型心绞痛CST 段缺血型压低或 T 波倒置DST 段抬高回降至基线ET 波低平(分数:2.00)(1).患者男性,44 岁。上 5 楼后即感胸痛,查心电图可能显示(分数:0.50)A.B.C.D.E.(2).患者男性,53 岁。活动时胸骨后闷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发作胸痛时心电图出现 ST 段缺血型压低 0.15mV,应诊断为(分数:0.50)A.B.C.D.E.(3).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活动时心电图可出现(分数:

    12、0.50)A.B.C.D.E.(4).患者女性,62 岁。常凌晨发生胸痛而惊醒,5 分钟后自行缓解,就诊时查心电图正常,最可能的诊断(分数:0.50)A.B.C.D.E.AV 2V 4导联出现 T 波高耸B、aVF 导联出现 T 波高耸C、aVF 导联出现 T 波倒置DV 2V 4导联出现 T 波倒置E、aVF、V 2V 4导联出现 T 波倒置(分数:1.00)(1).下壁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表现为(分数:0.50)A.B.C.D.E.(2).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表现为(分数:0.50)A.B.C.D.E.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1 答案解析(总分:31.00,做题时间:90 分

    13、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典型的缺血型 ST 段压低的表现是A下斜型和水平型压低BJ 点型 ST 段压低C缓慢上升型下移伴 J 点压低D快速上升型下移伴 J 点压低E快速下斜型下移伴 J 点压低(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ST 段压低是心肌缺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其中以 ST 段下斜型和水平型压低最有意义。2.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多为自发性,常有规律B常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C发作时胸痛症状较严重D可自行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缓解E运动试验可为阴性(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变异型心绞痛多在休息、睡眠或凌晨发作,大

    14、多与劳累或情绪激动无关。3.心电图 V3V 5导联出现 ST 段弓背抬高 0.3mV,、aVF、V 1V 2导联 ST 段下移 0.10.2mV,5 分钟后再次检查发现 ST 段回复至基线,最可能的诊断是A超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B急性下壁心肌缺血C早期复极综合征D变异型心绞痛 E急性心包炎(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变异型心绞痛时心电图表现为相关导联 ST 段抬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但 ST 段抬高数分钟后可回复至基线。胸痛可自行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缓解。4.典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通常不包括AST 段压低B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CU 波倒置 DST 段抬高E原有 ST-T

    15、异常,心绞痛发作时 ST-T 正常(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典型心绞痛常因冠状动脉狭窄(狭窄70%)引起,发作时心电图的表现包括 ST 段压低、T波改变、ST-T 伪正常化、U 波倒置、一过性 Q 波、心律失常等。ST 段抬高常提示变异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5.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通常表现为A一过性 ST 段水平型下移0.05mVB一过性 ST 段抬高伴对应导联 ST 段下移C一过性 T 波高耸或倒置D持续 ST 段抬高伴 T 波倒置E一过性 Q 波(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相关导联 ST 段抬高,严重缺血时可呈单向曲线

    16、,常伴对应导联 ST段压低,心绞痛缓解后,ST 段快速回降至基线。持续 ST 段抬高伴 T 波倒置提示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6.下列心肌缺血类型可引起 ST 段抬高,但除外A心外膜下缺血 B心内膜下缺血C透壁性心肌缺血 D变异型心绞痛E急性心肌梗死(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心内膜下缺血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 ST 段压低或 T 波直立高耸。7.以下为变异型心绞痛可出现的心电图改变,但应除外AST 段抬高伴 T 波高耸BST 段抬高伴对应导联 ST 段下移C可出现 R 波增高、变宽D可伴有心律失常E一过性 Q 波(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变异型心

    17、绞痛一般不出现 Q 波,但如果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时,可出现病理性 Q 波。8.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的典型部位是A胸骨中、上段后 B胸骨下段后C心尖区 D左肩E剑突下(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的典型部位主要在胸骨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至颈、咽或下颌部。9.关于心肌顿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与心肌缺血时间较长有关B与心肌细胞的糖原储备大部分被消耗有关C为可逆性心肌损伤D心肌供血恢复,心肌收缩能力立即恢复E心肌缺血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数:1.00)A.B.C.D. E.解析:解

    18、析 由于心肌缺血时间较长,心肌细胞的糖原储备大部分被消耗。因此,即使心肌供血恢复,心肌收缩能力也不能立即恢复,这种情况称为心肌顿抑。10.以下提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AV 5导联 R 波增高BT 波和 U 波融合CU 波增高D、aVF 导联 T 波倒置,呈冠状 T 波EV 1导联呈 QS 型(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冠状 T 波是心肌缺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之一,常提示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或透壁性心肌缺血。11.可引起心肌缺血的是A冠状动脉狭窄 B冠状动脉痉挛C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D心肌桥 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 解析:12.胸前导联出现深而倒置的

    19、T 波可见于A急性心肌缺血 B急性心肌梗死C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D脑出血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 解析:13.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常有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B发作时有胸痛表现C发作胸痛持续时间一般20 分钟D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快速缓解E运动试验多为阳性(分数:1.00)A.B.C. D.E.解析:14.以下为心肌缺血的定义,但不包括A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减少B冠状动脉血流量绝对减少C冠状动脉粥样硬化D冠状动脉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E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当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或绝对减少,不能满足心肌

    20、代谢需要,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时称为心肌缺血。15.心肌缺血很少影响到AST 段改变 BT 波改变CU 波改变 DP 波改变EQT 间期延长(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心室肌复极过程发生变化,严重缺血还可影响到 QRS波群(例如:出现一过性 Q 波等)。心肌缺血很少影响到 P 波变化。16.关于心肌缺血引起 ST 段压低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与缺血时大量消耗糖原储备有关B与缺血时细胞膜的过度极化有关C过度极化与 K+有关D葡萄糖、K +大量溢出细胞E静息膜电位升高,导致 4 相等电位线(TP)上移,使心电图 ST 段相对下移(

    21、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一般认为,心肌缺血时心肌无氧酵解增加,糖原储备大量消耗,葡萄糖、K +大量进入细胞,使细胞内外 K+浓度差进一步增大,使缺血区静息膜电位升高,TP 段上移,ST 段则相对下移。17.关于心肌缺血引起 ST 抬高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严重缺血使细胞膜受损B细胞内 K+外溢C细胞外 Na+内流D静息膜电位降低E4 相等电位线(TP 段)下移(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严重缺血使细胞膜受损,细胞内 K+外溢,使细胞内外 K+浓度差进一步下降,静息膜电位水平降低,4 相对应的 TP 段下移,ST 段则相对抬高。18.引起心肌缺

    22、血最主要的病因为A主动脉瓣狭窄 B肥厚型心肌病C严重贫血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E二尖瓣狭窄(分数:1.00)A.B.C.D. E.解析:19.“冠状 T 波”广义上指AT 波直立或倒置,双支对称,顶端或底端呈箭头样BT 波直立高耸,呈帐篷样CT 波倒置,呈鱼钩样DT 波低平或双向ET 波深倒置,呈瀑布样(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不论 T 波直立或倒置,只要双支对称,顶端或底端尖锐,呈箭头样,均称“冠状 T 波”,是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之一。20.以下提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AV 5导联 R 波增高BT 波和 U 波融合CT 波振幅1/4RDV 4V 6导联 ST 段水平

    23、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E心电轴明显左偏(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ST 段下移反映心内膜下心肌缺血。一般认为心绞痛发作时,ST 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1mV,对心肌缺血有诊断意义。二、A2 型题(总题数:4,分数:4.00)21.患者男性,51 岁,发作性胸痛,向左上臂及左颈部放射。心电图如图 3-2-3-A、B 所示,图 3-2-3-A为未发病时记录,图 3-2-3-B 为发病时记录,应诊断为(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图 3-2-3-B 显示患者有胸痛症状时心电图 ST 段出现动态改变,、V 3V 6、aVF导联 ST 段水平型下移 0.

    24、10.3mV,为典型的心肌缺血表现。22.患者男性,59 岁,高血压病史 4 年余,近 1 月活动后有胸骨后闷痛感,休息可缓解。今因情绪激动又感胸骨后疼痛,听诊心率为 120 次/分,心电图检查如图 3-2-1 所示,应考虑为(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心电图示、aVF、V 3V 5导联 ST 段水平型下移 0.10.3mV,aVR 导联 ST 段抬高,提示心肌缺血。下壁及胸前导联 ST 段水平型显著压低,aVR 导联 ST 段抬高,常提示可能为左主干病变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23.患者女性,58 岁,反复发作胸痛 1 周,与劳累无关,每次胸痛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患者胸痛

    25、时的心电图见图 3-2-2,应考虑为(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心电图显示窦性频率 86 次/分,PR 间期 0.13s。肢体导联 QRS 波群振幅0.5mV,为低电压的心电图表现。V 2V 5导联 ST 段明显抬高,其中 V4V 5导联 ST 段抬高达 0.61.0mV,呈单向曲线;V2、V 3导联 T 波较高。此外,、aVL 导联 ST 段亦抬高,伴、aVF 导联 ST 段对应性下移。此类心电图表现结合病史特点,应考虑为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通常指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的急性透壁性心肌缺血。如患者 ST 段持续抬高,应考虑可能发生心肌梗死。24.患者男性,46 岁,

    26、反复发作胸痛 3 天,胸痛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此次就诊时再次发作胸痛,胸痛发作到胸痛消失的心电图记录如图 3-2-4 所示,应诊断为(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图 3-2-4A 为患者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可见、导联 ST 段显著抬高呈巨 R 型,导联ST 段呈对应性下移,PR 间期明显延长,提示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图 3-2-4B 为患者胸痛减轻时的心电图,、导联 ST 段抬高开始回落,伴随 PR 间期开始缩短。图 3-2-4C 为数分钟后患者胸痛消失的心电图记录,、导联 ST 段偏移恢复至正常,PR 间期也恢复正常。根据此心电图动态变化可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该患者

    27、ST 段抬高发生在下壁导联,伴随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提示冠状动脉痉挛的部位为右冠状动脉。三、A3 型题(总题数:1,分数:1.50)患者女性,60 岁,高血压病史 15 年。近来稍活动就发作胸痛。心电图如图 3-2-5 所示。(分数:1.50)(1).结合病史,该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提示A心包炎B变异型心绞痛C心肌缺血D急性心肌梗死E急性肺动脉栓塞(分数:0.50)A.B.C. D.E.解析:(2).为确诊应选择的检查是A动态心电图B冠状动脉造影C超声心动图D运动负荷试验E多排螺旋 CT(分数:0.50)A.B. C.D.E.解析:(3).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前降支近端狭窄 80%,左回旋支中段狭窄

    28、90%,最合适的治疗手段为A药物保守治疗B主动脉内反搏术C体外反搏治疗D冠状动脉搭桥术EPCI 术(分数:0.50)A.B.C.D.E. 解析:四、B 型题(总题数:3,分数:5.50)A高侧壁心肌缺血B下壁心肌缺血C前侧壁心肌缺血DST 段正常E下壁心肌损伤(分数:2.50)(1).、aVF 导联 ST 段水平型下移 0.15mV 提示(分数:0.50)A.B. C.D.E.解析:(2).、aVF 导联 ST 段抬高 0.2mV 提示(分数:0.50)A.B.C.D.E. 解析:(3).V5V 6导联 ST 段下斜型下移 0.1mV 提示(分数:0.50)A.B.C. D.E.解析:(4).

    29、V5V 6导联 ST 段抬高 0.05mV 提示(分数:0.50)A.B.C.D. E.解析:(5).、aVL 导联 ST 段水平型下移 0.1mV 伴 T 波倒置提示(分数:0.50)A. B.C.D.E.解析:A典型心绞痛B变异型心绞痛CST 段缺血型压低或 T 波倒置DST 段抬高回降至基线ET 波低平(分数:2.00)(1).患者男性,44 岁。上 5 楼后即感胸痛,查心电图可能显示(分数:0.50)A.B.C. D.E.解析:(2).患者男性,53 岁。活动时胸骨后闷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发作胸痛时心电图出现 ST 段缺血型压低 0.15mV,应诊断为(分数:0.50)A.

    30、B.C.D.E.解析:(3).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活动时心电图可出现(分数:0.50)A.B.C.D. E.解析:(4).患者女性,62 岁。常凌晨发生胸痛而惊醒,5 分钟后自行缓解,就诊时查心电图正常,最可能的诊断(分数:0.50)A.B. C.D.E.解析:AV 2V 4导联出现 T 波高耸B、aVF 导联出现 T 波高耸C、aVF 导联出现 T 波倒置DV 2V 4导联出现 T 波倒置E、aVF、V 2V 4导联出现 T 波倒置(分数:1.00)(1).下壁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表现为(分数:0.50)A.B.C. D.E.解析:(2).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表现为(分数:0.50)A. B.C.D.E.解析:解析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其心外膜下的心肌复极延迟,因而复极方向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进行,复极时负电荷在前,正电荷在后,由于心外膜导联面向负电荷,因此记录出 T 波倒置。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其心内膜下的心肌复极延迟,复极方向仍由心外膜向心内膜进行,复极时负电荷在前,正电荷在后,由于心外膜导联面向正电荷,因此记录出 T 波高耸。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