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电学技术专业实践能力-7 及答案解析(总分:6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6,分数:26.00)1.关于非竞争性心房起搏(NCAP)的描述,错误的是ANCAP 功能可防止心房起搏刺激信号落入其前面的自身心房激动后的易损期,进而避免诱发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如房速、房扑、房颤等B只有落入心室后心房相对不应期的心房波被感知后,才能触发一个 300ms 的 NCAP 期CNCAP 期结束的第一个心房起搏脉冲,其 PAV 间期等于程控的 AV 间期DNCAP 功能仅存在于双腔起搏器,且仅在心房跟随模式时发生E有房性心律失常病史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可以开启 NCAP 功
2、能(分数:1.00)A.B.C.D.E.2.关于起搏器间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心房后心室空白期内心室不能感知任何电信号,避免交叉感知B心室不应期(VRP),由心室事件启动,主要作用是防止交叉感知 T 波,引起心室抑制C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事件启动,主要是防止心房感知逆传 P 波,诱发 PMTD通常 PVARP 要小于 VRPE总心房不应期等于 AV 间期+PVARP,等于上限起搏间期(分数:1.00)A.B.C.D.E.3.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心电图特点为AQRS 波群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心电轴左偏B左侧胸导联表现为 S 波为主的不典型左束支阻滞图形C在 V5、V 6导联表现为以
3、 R 波为主的宽 QRS 波群D左束支阻滞图形+左后分支阻滞E右束支阻滞图形+左前分支阻滞(分数:1.00)A.B.C.D.E.4.临床上三腔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常见的组合方式是A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起搏B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起搏C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起搏D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起搏E以上均不是(分数:1.00)A.B.C.D.E.5.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时,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置入的部位常为A左心室心尖部 B冠状静脉窦C左心室室间隔部 D左心室流出道E以上均可(分数:1.00)A.B.C.D.E.6.关于永久起搏器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固率型起搏器易产生竞争性心律
4、失常BVVI 起搏器属于非生理性起搏器CAAIR 起搏器具有频率应答功能DVOO 起搏器只有起搏功能,无感知功能EAAI 起搏器易产生起搏器综合征(分数:1.00)A.B.C.D.E.7.关于 AAI 起搏器的阐述,正确的是A不能保持房室同步B电极导线通常放置在左心耳处C具有生理性起搏功能D适用于心房静止者E感知自身心房活动后触发心房脉冲的发放(分数:1.00)A.B.C.D.E.8.VVI 起搏器表示A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感知后的反应方式是抑制B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感知后的反应方式是抑制C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感知后的反应方式是触发D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感知后的反应方式是触发E以上都不是(分数
5、:1.00)A.B.C.D.E.9.关于双腔起搏器周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心房除极后产生心室空白期,心室除极后产生心房空白期BPVARP 是指心室后心房不应期,包括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C心房总不应期等于 AV 间期与 PVARB 之和DAV 间期+PVARP 大于基础起搏间期E通常起搏的 AV 间期大于感知的 AV 间期(分数:1.00)A.B.C.D.E.10.DDD 起搏器的工作方式不包括AVOO 工作方式 BAAI 工作方式CVAT 工作方式 DVDD 工作方式EDDD 工作方式(分数:1.00)A.B.C.D.E.11.以下为引起感知过度的常见原因,但应除外A感知阈值设置过高B交叉感知
6、 CT 波感知D外源性干扰源,如交流电、电磁信号等E内源性干扰,如肌电信号、电极后电位等(分数:1.00)A.B.C.D.E.12.关于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常发生在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B存在有良好的室房逆向传导C常由室性期前收缩诱发,也可由房性期前收缩或肌电干扰诱发D节律相对整齐,频率小于等于起搏器的上限跟踪频率EQRS 波形为心室起搏形态,有房室分离(分数:1.00)A.B.C.D.E.13.起搏器的感知功能是指A起搏器对起搏后 QRS 波群的识别能力B起搏器对干扰波的识别能力C起搏器对自身 T 波的识别能力D起搏器对起搏后 P 波的识别能力E起搏器能识别自身
7、的 P 波或 QRS 波群,并能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分数:1.00)A.B.C.D.E.14.VVI 起搏真性融合波的心电图特点为AQRS 波群呈左束支阻滞图形BQRS 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图形CQRS 波群前有起搏脉冲,QRS 波群形态介于起搏和窦性激动之间DQRS 波群前有起搏脉冲,QRS 波群形态与窦性激动的形态相同EQRS 波群呈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图形(分数:1.00)A.B.C.D.E.15.关于起搏器不应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心房不应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心房脉冲后电位及其后的 R 波及 T 波B心房后心室空白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
8、不可程控,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心室电路对心房脉冲的交叉感知C心室不应期由心室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室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起搏的QRS 后电位及 T 波D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分为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心房电路对心室脉冲的交叉感知或感知逆行 P 波E总心房不应期=AV 间期+PVARP=上限跟踪频率间期(分数:1.00)A.B.C.D.E.16.AAI 起搏器在正常起搏的情况下,其心电图上表现为A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B起搏信号后紧跟一个心房除极波C起搏信号后紧跟一个心室除极波DQRS 波群宽大畸形E起搏频率150 次/分(分数:
9、1.00)A.B.C.D.E.17.DDD 起搏器的第 1 个字母 D 代表A心房、心室感知功能B心房、心室起搏功能C心房感知功能、心室起搏功能D心房起搏功能、心室感知功能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18.关于生理性起搏的描述,错误的是A指保持房室同步功能或按机体需要而改变起搏频率的一种起搏方式B频率应答、睡眠频率、双心室起搏等功能属于生理性起搏C右室心尖部起搏用于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属于一种生理起搏模式DVVI 起搏属于非生理性起搏模式E可有效减少竞争性起搏,预防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分数:1.00)A.B.C.D.E.19.下列不会对起搏器产生干扰的是A外科手术 电
10、刀B体外碎石冲击波CX 线检查 D磁共振E经胸除颤(分数:1.00)A.B.C.D.E.20.SSI 起搏器A只能起搏右心房 B只能起搏右心室C只能起搏左心房 D只能起搏左心室E根据电极导线植入部位可起搏相应的心房或心室(分数:1.00)A.B.C.D.E.21.关于感知过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起搏器随访中常出现的问题之一B单极感知比双极感知容易出现C常见的原因包括感知阈值低、交叉感知、T 波感知、电磁干扰等D感知过度易引起竞争性心律失常E对交叉感知引起的感知过度,可适当降低对应心腔的起搏输出电压(分数:1.00)A.B.C.D.E.22.AAI 起搏器的第 2 个字母 A 代表A心房感知功能
11、 B心房起搏功能C心室感知功能 D心室起搏功能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23.交叉感知是指A一个心腔的电信号被另一个心腔电路所感知B心房电路感知了 P 波C心房电路感知了肌电位D心室电路感知了 T 波E心室电路感知了 QRS 波群(分数:1.00)A.B.C.D.E.24.以下不属于按需型心脏起搏器的是AAAI BVVICDDD DVOOEVDD(分数:1.00)A.B.C.D.E.25.以下为起搏器电池耗竭时出现的表现,但应除外A起搏频率快慢不均B感知功能不良或丧失C起搏方式由 DDD 转变为 VVID起搏方式由 DDD 转变为 AAIE磁铁频率下降(分数:1.00)
12、A.B.C.D.E.26.关于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心动过速有突发突止的特点B心动过速频率常为 130 次/分C多见于 VVI 起搏器患者D常因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诱发E心动过速为折返机制(分数:1.00)A.B.C.D.E.二、A2 型题(总题数:14,分数:14.00)27.图 4-8-10 显示起搏器 PVC 功能开启前、后的心电图。以下为有关 PVC 功能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分数:1.00)A.B.C.D.E.28.患者男性,56 岁,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 3 年。现随访检测起搏器功能,心电图如图 4-8-2所示,提示(分数:1.00)A.B.C.D.
13、E.29.DDD 起搏器置入患者,基础起搏间期设定为 660ms,PAV 间期设定为 180ms,心电图如图 4-8-9 所示(走纸速度为 25mm/s),根据该心电图显示的起搏现象,应判断为(分数:1.00)A.B.C.D.E.30.AAI 起搏器患者发现长、短两种不同的起搏间期,如图 4-8-12 所示,引起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分数:1.00)A.B.C.D.E.31.AAI 起搏器患者,有心悸症状,心电图如图 4-8-11 所示,正确的诊断为(分数:1.00)A.B.C.D.E.32.图 4-8-13 中 A、B 图为同一起搏器患者 24 小时内不同时间记录的心电图,以下为有关该心电图
14、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分数:1.00)A.B.C.D.E.33.患者男性,53 岁,因反复晕厥多次而行食管电生理检查,测得窦房结恢复时间为 4700ms,文氏点为160 次/分。最适合该患者的起搏器类型是AAAI 型起搏器 BVVI 型起搏器CVOO 型起搏器 DVVT 型起搏器E临时起搏器(分数:1.00)A.B.C.D.E.34.患者女性,59 岁,植入起搏器 5 年。近来出现头晕、乏力,就诊时查心电图如图 4-8-7 所示,应诊断为(分数:1.00)A.B.C.D.E.35.患者男性,62 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起搏器 2 个月。患者无冠心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图 4-8-6-A
15、 为植入起搏器前的心电图,图 4-8-6-B 为植入起搏器后随访的心电图。根据图 4-8-6-B 的心电图表现,正确的诊断是(分数:1.00)A.B.C.D.E.36.患者女性,68 岁,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 7 年。现随访检测起搏器功能,记录心电图如图 4-8-4 所示,图中箭头处的正常 QRS 波群起始部有起搏脉冲,提示为(分数:1.00)A.B.C.D.E.37.患者女性,70 岁,植入双腔起搏器 5 年。随防复查心电图如图 4-8-5 所示,正确的表述是(分数:1.00)A.B.C.D.E.38.患者女性,60 岁,因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 6 年。现随访检测起搏器功能,
16、将磁铁放置在植入的起搏器上方并记录心电图(见图 4-8-3),以下正确的描述是(分数:1.00)A.B.C.D.E.39.患者男性,57 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起搏器 3 年。记录心电图如图 4-8-1 所示,提示(分数:1.00)A.B.C.D.E.40.患者男性,65 岁,植入起搏器 4 年。复查心电图如图 4-8-8 所示,提示(分数:1.00)A.B.C.D.E.三、A3 型题(总题数:8,分数:12.00)患者男性,63 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植入 DDD 起搏器,为了解起搏器功能而行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数:2.50)(1).当自身心房率低于起搏器下限频率,而自身的
17、 PR 间期短于起搏器的 AV 间期时,心电图表现为ADDD 模式 BAAI 模式CVVI 模式 DVAT 模式E自身心律(分数:0.50)A.B.C.D.E.(2).当自身心房率快于起搏器下限频率,而自身的 PR 间期长于起搏器的 AV 间期时,心电图表现为ADDD 模式 BAAI 模式CVVI 模式 DVAT 模式E自身心律(分数:0.50)A.B.C.D.E.(3).当自身心房率快于起搏器下限频率,而自身的 PR 间期短于起搏器的 AV 间期时,心电图表现为ADDD 模式 BAAI 模式CVVI 模式 DVAT 模式E自身心律(分数:0.50)A.B.C.D.E.(4).如果心房电极感知
18、经心室逆传的心房波后出现心动过速,频率和起搏器的上限频率相近,最可能的心动过速为A房性心动过速 B室性心动过速C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D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E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分数:0.50)A.B.C.D.E.(5).终止上述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为A静注维拉帕米 B静注普罗帕酮C静注利多卡因 D静注胺碘酮E磁铁试验(分数:0.50)A.B.C.D.E.患者女性,67 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 AAI 起搏器 5 年。近 1 周来反复出现头晕、乏力、黑矇。活动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如图 4-8-14 所示。(分数:1.50)(1).图 4-8-14 提示A起搏器故障 B电极导线断裂C磁铁试验 D肌
19、电干扰E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分数:0.50)A.B.C.D.E.(2).图 4-8-14 出现长间距的原因为A感知不良 B感知过度C起搏功能障碍D感知过度+起搏功能障碍E感知不良+起搏功能障碍(分数:0.50)A.B.C.D.E.(3).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A降低感知灵敏度 B增加感知灵敏度C增加起搏电压 D降低起搏电压E以上都不是(分数:0.50)A.B.C.D.E.患者男性,61 岁,3 年前植入双腔起搏器。随访时查心电图,测量自身的PR 间期为 160ms,将起搏器AV 间期调整到不同值时,心房激动下传的 QRS 波群形态可以不同。(分数:1.00)(1).将 AV 间期调整到 140
20、ms 时,QRS 波群应表现为A安全起搏 B逸搏节律C心室起搏图形 D室性融合波E经自身房室结下传的图形(分数:0.50)A.B.C.D.E.(2).将 AV 间期延长到 200ms 时,QRS 波群应表现为A安全起搏 B逸搏节律C心室起搏 D室性融合波E经自身的房室结下传的图形(分数:0.50)A.B.C.D.E.患者男性,55 岁,因头晕、黑矇行食管电生理检查,测得窦房结恢复时间为 4200ms,房室结文氏点为110 次/分。(分数:1.50)(1).该患者最适宜安装的起搏器类型为AVOO BVVICAAI DDDDE临时心室起搏(分数:0.50)A.B.C.D.E.(2).患者安装起搏器
21、后的心电图如图 4-8-15 所示,起搏器的工作模式为(分数:0.50)A.B.C.D.E.(3).如果记录到的心电图如图 4-8-16 所示,起搏器的工作模式为(分数:0.50)A.B.C.D.E.患者女性,57 岁,因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图 4-8-17A 为植入起搏器后 3 个月复查的心电图,图 4-8-17B 为植入起搏器后 6 个月复查的心电图。(分数:1.50)(1).图 4-8-17A 提示A右心房起搏 B右心室起搏C左心房起搏 D左心室起搏E双腔起搏(分数:0.50)A.B.C.D.E.(2).图 4-8-17B 提示A右心房起搏 B右心室起搏C左心房起搏 D左心室起搏E双
22、腔起搏(分数:0.50)A.B.C.D.E.(3).该患者心电图发生改变的原因可能是A起搏功能异常 B感知功能异常C电极脱落 D电极移位E电池耗竭(分数:0.50)A.B.C.D.E.患者男性,70 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 DDD 起搏器。现因心慌就诊,心电图如图 4-8-18 所示。(分数:1.00)(1).该心电图应诊断为A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B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C心室电路感知了 T 波D电池耗竭导致的起搏功能异常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束支阻滞(分数:0.50)A.B.C.D.E.(2).对该患者的处理措施为A延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B程控起搏器模式为 DVIC磁铁试验 D降低最大
23、跟踪频率E以上都是(分数:0.50)A.B.C.D.E.患者女性,60 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 AAI 起搏器,下限起搏频率设定为 800ms(频率为 75 次/分)。近来有心悸症状就诊,心电图检查见图 4-8-19。(分数:1.50)(1).心电图上可见长、短两种心房起搏间期,最可能的原因是A起搏器电池耗竭 B频率滞后功能C感知过度 D感知不良E电极脱位(分数:0.50)A.B.C.D.E.(2).避免发生上述现象的简单而可行的解决方法是A更换起搏器 B关闭频率滞后功能C提高感知阈值D降低心房起搏输出电压E重新放置电极(分数:0.50)A.B.C.D.E.(3).避免发生上述现象的另一种
24、解决方法是A缩短心房不应期B调整滞后功能参数C降低心房起搏输出电压D将起搏器心房感知电极极性设置为双极E增加心房起搏脉冲宽度(分数:0.50)A.B.C.D.E.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下限频率设定为 1000ms(频率为 60 次/分),AV 间期设定为 200ms,心电图如图 4-8-20 所示。(分数:1.50)(1).该心电图的正确诊断是A心房感知不良B心室感知不良C心室起搏功能异常D心房感知不良+心室起搏功能异常E心房感知不良+心室感知不良(分数:0.50)A.B.C.D.E.(2).图中产生短 AV 间期的原因是A心室安全起搏(VSP)B非竞争性心房起搏(NCAP)C心室自动阈值夺
25、获功能DAV 间期自动搜索功能E起搏器功能障碍(分数:0.50)A.B.C.D.E.(3).关于心室安全起搏(VSP)的描述,错误的是AVSP 的特征性 AV 间期为 110msBVSP 仅在心房起搏事件后启动,心房感知事件不能启动C心房起搏脉冲后触发 AV 间期,包括心室空白期、交叉感知窗及正常感知窗,只有落入正常感知窗的电信号才能触发 VSPD引发 VSP 的电信号包括自主心房波、心室波,也可以是肌电信号、电磁干扰信号等EVSP 可防止心室感知器交叉感知其他电信号而抑制心室起搏脉冲的输出,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分数:0.50)A.B.C.D.E.四、B 型题(总题数:5,分数:9.00)A起搏
26、的心腔B感知的心腔C感知后的反应方式D程控、遥测、频率应答功能E抗快速心律失常功能(分数:2.50)(1).人工心脏起搏器编码的第 5 个字母代表(分数:0.50)A.B.C.D.E.(2).人工心脏起搏器编码的第 4 个字母代表(分数:0.50)A.B.C.D.E.(3).人工心脏起搏器编码的第 2 个字母代表(分数:0.50)A.B.C.D.E.(4).人工心脏起搏器编码的第 3 个字母代表(分数:0.50)A.B.C.D.E.(5).人工心脏起搏器编码的第 1 个字母代表(分数:0.50)A.B.C.D.E.A心室起搏+心房感知+感知后触发B心房起搏+心室感知C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感知后
27、触发D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感知后抑制E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感知后抑制(分数:1.50)(1).VVI 起搏器是指(分数:0.50)A.B.C.D.E.(2).AAI 起搏器是指(分数:0.50)A.B.C.D.E.(3).VAT 起搏器是指(分数:0.50)A.B.C.D.E.AVATBVVICAAIDDDDEVVT(分数:1.50)(1).患者男性,75 岁,心电图显示钉样起搏信号后紧跟心房除极波,并经自身的房室结下传,起搏模式为(分数:0.50)A.B.C.D.E.(2).患者女性,66 岁,心电图显示钉样起搏信号后紧跟心室除极波,起搏模式为(分数:0.50)A.B.C.D.E.(3).患
28、者男性,70 岁,心电图显示 1 个心动周期内有 2 个钉样起搏信号,分别起搏心房和心室,起搏模式为(分数:0.50)A.B.C.D.E.A起搏器对心脏自身的 P 波不能感知B起搏器对心脏自身的 QRS 波群不能感知C双腔起搏器感知房性期前收缩或其他信号后出现快速、规整的心室起搏D出现长于基础起搏间期的固定起搏 RR 间距E起搏器对不应该感知的信号进行感知(分数:2.00)(1).起搏器感知过度是指(分数:0.50)A.B.C.D.E.(2).起搏器心房感知不良是指(分数:0.50)A.B.C.D.E.(3).起搏器心室感知不良是指(分数:0.50)A.B.C.D.E.(4).起搏器介导的心动
29、过速是指(分数:0.50)A.B.C.D.E.AAAI 起搏器BVVI 起搏器CVAT 起搏器DDDD 起搏器EVOO 起搏器(分数:1.50)(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房颤动时,应选用(分数:0.50)A.B.C.D.E.(2).测得窦房结恢复时间为 2400ms,房室结文氏点为 160 次/分,可选用(分数:0.50)A.B.C.D.E.(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合并窦房结功能障碍时,应选用(分数:0.50)A.B.C.D.E.心电学技术专业实践能力-7 答案解析(总分:6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6,分数:26.00)1.关于非竞争性心房起搏(NCA
30、P)的描述,错误的是ANCAP 功能可防止心房起搏刺激信号落入其前面的自身心房激动后的易损期,进而避免诱发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如房速、房扑、房颤等B只有落入心室后心房相对不应期的心房波被感知后,才能触发一个 300ms 的 NCAP 期CNCAP 期结束的第一个心房起搏脉冲,其 PAV 间期等于程控的 AV 间期DNCAP 功能仅存在于双腔起搏器,且仅在心房跟随模式时发生E有房性心律失常病史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可以开启 NCAP 功能(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NCAP 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心房起搏脉冲后,为了维持相对稳定的心室率,起搏器自动缩短 AV间期,但最低值80
31、ms。2.关于起搏器间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心房后心室空白期内心室不能感知任何电信号,避免交叉感知B心室不应期(VRP),由心室事件启动,主要作用是防止交叉感知 T 波,引起心室抑制C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事件启动,主要是防止心房感知逆传 P 波,诱发 PMTD通常 PVARP 要小于 VRPE总心房不应期等于 AV 间期+PVARP,等于上限起搏间期(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由于在 VRP 内的心室事件不能启动 PVARP,而该心室事件可能被心房通道误感知,造成意外的起搏,因此,通常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大于心室不应期(VRP)。3.右心室心尖
32、部起搏的心电图特点为AQRS 波群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心电轴左偏B左侧胸导联表现为 S 波为主的不典型左束支阻滞图形C在 V5、V 6导联表现为以 R 波为主的宽 QRS 波群D左束支阻滞图形+左后分支阻滞E右束支阻滞图形+左前分支阻滞(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由于起搏电极位于右心室心尖部,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类似左束支阻滞图形及心电轴左偏(在-30-90之间)。4.临床上三腔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常见的组合方式是A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起搏B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起搏C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起搏D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起搏E以上均不是(分数:1.00)A.B.C.
33、 D.E.解析:解析 目前临床上三腔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常见的组合方式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起搏。5.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时,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置入的部位常为A左心室心尖部 B冠状静脉窦C左心室室间隔部 D左心室流出道E以上均可(分数:1.00)A.B. C.D.E.解析:6.关于永久起搏器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固率型起搏器易产生竞争性心律失常BVVI 起搏器属于非生理性起搏器CAAIR 起搏器具有频率应答功能DVOO 起搏器只有起搏功能,无感知功能EAAI 起搏器易产生起搏器综合征(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固率型起搏器因无感知功能,可致起搏
34、脉冲与自身电活动竞争而产生竞争性心律失常。生理性起搏是尽可能模拟窦房结及房室传导系统的生理功能,提供与静息及活动相适应的心率并保持房室同步。VVI 起搏器只保证心室按需起搏,因此房室电机械活动不同步,属于非生理性起搏器。VVI 起搏器易产生起搏器综合征。7.关于 AAI 起搏器的阐述,正确的是A不能保持房室同步B电极导线通常放置在左心耳处C具有生理性起搏功能D适用于心房静止者E感知自身心房活动后触发心房脉冲的发放(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AAI 起搏器适用于窦房结功能异常而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患者。存在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房静止的患者为 AAI 起搏器的禁忌证。AAI 起搏
35、器能保持房室同步,属于生理性起搏。AAI 起搏器感知自身心房活动后抑制心房脉冲的发放。AAI 起搏器的电极导线通常放置在右心耳处。8.VVI 起搏器表示A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感知后的反应方式是抑制B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感知后的反应方式是抑制C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感知后的反应方式是触发D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感知后的反应方式是触发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VVI 起搏器的第 1 个字母 V 代表心室起搏功能,第 2 个字母 V 代表心室感知功能,第 3 个字母 I 代表心室感知后的反应是抑制。9.关于双腔起搏器周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心房除极后产生心室空白期,心
36、室除极后产生心房空白期BPVARP 是指心室后心房不应期,包括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C心房总不应期等于 AV 间期与 PVARB 之和DAV 间期+PVARP 大于基础起搏间期E通常起搏的 AV 间期大于感知的 AV 间期(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AV 间期+PVARP 为心房总不应期,应小于基础起搏间期。10.DDD 起搏器的工作方式不包括AVOO 工作方式 BAAI 工作方式CVAT 工作方式 DVDD 工作方式EDDD 工作方式(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双腔起搏器的基本工作方式有:AAI、VAT、DVI、VDD 和 DDD。11.以下为
37、引起感知过度的常见原因,但应除外A感知阈值设置过高B交叉感知 CT 波感知D外源性干扰源,如交流电、电磁信号等E内源性干扰,如肌电信号、电极后电位等(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感知阈值设置过高常引起感知不良,而非感知过度。12.关于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常发生在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B存在有良好的室房逆向传导C常由室性期前收缩诱发,也可由房性期前收缩或肌电干扰诱发D节律相对整齐,频率小于等于起搏器的上限跟踪频率EQRS 波形为心室起搏形态,有房室分离(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无房室分离,发生 PMT 时可出现文氏或
38、2:1 传导。13.起搏器的感知功能是指A起搏器对起搏后 QRS 波群的识别能力B起搏器对干扰波的识别能力C起搏器对自身 T 波的识别能力D起搏器对起搏后 P 波的识别能力E起搏器能识别自身的 P 波或 QRS 波群,并能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分数:1.00)A.B.C.D.E. 解析:14.VVI 起搏真性融合波的心电图特点为AQRS 波群呈左束支阻滞图形BQRS 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图形CQRS 波群前有起搏脉冲,QRS 波群形态介于起搏和窦性激动之间DQRS 波群前有起搏脉冲,QRS 波群形态与窦性激动的形态相同EQRS 波群呈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图形(分数:1.00)A.B.C. D.E.解析:
39、解析 VVI 起搏真性融合波的 QRS 波群形态介于起搏和窦性激动之间。15.关于起搏器不应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心房不应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心房脉冲后电位及其后的 R 波及 T 波B心房后心室空白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不可程控,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心室电路对心房脉冲的交叉感知C心室不应期由心室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室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起搏的QRS 后电位及 T 波D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分为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心房电路对心室脉冲的交叉感知或感知逆行 P 波E总心
40、房不应期=AV 间期+PVARP=上限跟踪频率间期(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心房后心室空白期仅由心房起搏信号触发,自身心房信号不触发心房后心室空白期。16.AAI 起搏器在正常起搏的情况下,其心电图上表现为A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B起搏信号后紧跟一个心房除极波C起搏信号后紧跟一个心室除极波DQRS 波群宽大畸形E起搏频率150 次/分(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AAI 起搏器为心房起搏,其起搏信号后紧跟一个心房除极波。17.DDD 起搏器的第 1 个字母 D 代表A心房、心室感知功能B心房、心室起搏功能C心房感知功能、心室起搏功能D心房起搏功能、心
41、室感知功能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DDD 起搏器的第 1 个字母 D 代表心房(A)、心室(V)起搏功能,第 2 个字母 D 代表心房(A)、心室(V)感知功能,第 3 个字母 D 代表感知后的反应方式是抑制(I)或由心房触发心室起搏(T)。18.关于生理性起搏的描述,错误的是A指保持房室同步功能或按机体需要而改变起搏频率的一种起搏方式B频率应答、睡眠频率、双心室起搏等功能属于生理性起搏C右室心尖部起搏用于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属于一种生理起搏模式DVVI 起搏属于非生理性起搏模式E可有效减少竞争性起搏,预防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分数:1.00)A.B.
42、C. D.E.解析:解析 右室心尖部起搏产生从心尖部至心底部的非同步收缩,有利于减轻流出道梗阻,这种非生理性起搏方式可用于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9.下列不会对起搏器产生干扰的是A外科手术 电刀B体外碎石冲击波CX 线检查 D磁共振E经胸除颤(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除 X 线检查外,上述其余选项均可产生电磁干扰,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20.SSI 起搏器A只能起搏右心房 B只能起搏右心室C只能起搏左心房 D只能起搏左心室E根据电极导线植入部位可起搏相应的心房或心室(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SSI 起搏器是指仅起搏单一心腔的起搏器,根据其电
43、极导线植入部位的不同可划分为心室单腔起搏器和心房单腔起搏器两种。21.关于感知过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起搏器随访中常出现的问题之一B单极感知比双极感知容易出现C常见的原因包括感知阈值低、交叉感知、T 波感知、电磁干扰等D感知过度易引起竞争性心律失常E对交叉感知引起的感知过度,可适当降低对应心腔的起搏输出电压(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感知不良通常引起竞争性心律失常。22.AAI 起搏器的第 2 个字母 A 代表A心房感知功能 B心房起搏功能C心室感知功能 D心室起搏功能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AAI 起搏器的第 1 个字母 A 代
44、表心房起搏功能,第 2 个字母 A 代表心房感知功能,第 3 个字母 I 代表心房感知后的反应是抑制。23.交叉感知是指A一个心腔的电信号被另一个心腔电路所感知B心房电路感知了 P 波C心房电路感知了肌电位D心室电路感知了 T 波E心室电路感知了 QRS 波群(分数:1.00)A. B.C.D.E.解析:24.以下不属于按需型心脏起搏器的是AAAI BVVICDDD DVOOEVDD(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按需型心脏起搏器具有起搏和感知功能,如 AAI、VVI、VDD 和 DDD。25.以下为起搏器电池耗竭时出现的表现,但应除外A起搏频率快慢不均B感知功能不良或丧失
45、C起搏方式由 DDD 转变为 VVID起搏方式由 DDD 转变为 AAIE磁铁频率下降(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起搏器电池耗竭时,起搏器只保留最重要的功能,转变为心室起搏(VVI 起搏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患者的影响,避免心室停搏。26.关于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心动过速有突发突止的特点B心动过速频率常为 130 次/分C多见于 VVI 起搏器患者D常因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诱发E心动过速为折返机制(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通常发生在双腔起搏器患者。二、A2 型题(总题数:14,分数:14.00)
46、27.图 4-8-10 显示起搏器 PVC 功能开启前、后的心电图。以下为有关 PVC 功能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心房不应期等于 AV 间期+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心房不应期(ARP)由心房电信号触发,心室电信号触发的是心室后心房不应期,包括心室后心房空白期和心室后心房相对不应期。28.患者男性,56 岁,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 3 年。现随访检测起搏器功能,心电图如图 4-8-2所示,提示(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图 4-8-2 显示起搏信号后紧跟的 QRS 波群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为右心室起搏。29.
47、DDD 起搏器置入患者,基础起搏间期设定为 660ms,PAV 间期设定为 180ms,心电图如图 4-8-9 所示(走纸速度为 25mm/s),根据该心电图显示的起搏现象,应判断为(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NCAP 功能可防止心房起搏刺激信号落入其前自主心房波后的易损期,进而避免诱发房速、房扑、房颤等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该功能的特点为:落入心室后心房相对不应期的心房波被感知后,触发一个 300ms 的 NCAP 期,使原 VA 间期延长。NCAP 期持续 300ms 结束后触发下一次心房起搏,且 AV 间期自动缩短(本例 AV 间期缩短为 80ms),以维持相对稳定
48、的心室率。30.AAI 起搏器患者发现长、短两种不同的起搏间期,如图 4-8-12 所示,引起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图中可见长、短两种不同的心房起搏间期,短起搏间期为基础起搏间期(设定为 800ms)。出现长起搏间期是因为心房感知器交叉感知到心室除极波后起搏节律重整所致。31.AAI 起搏器患者,有心悸症状,心电图如图 4-8-11 所示,正确的诊断为(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此患者为 AAI 起搏器,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后,因未检测到自主的心房激动或室性期前收缩引起的逆行 P 波,起搏器则按照设定的基础频率发放心房起搏脉冲。由于起搏脉冲落入室性期前收缩的QRS 波中或 QRS 波后,易误认为感知不良。需要注意:AAI 起搏器对室性期前收缩不感知,也不引起反应。32.图 4-8-13 中 A、B 图为同一起搏器患者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