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休克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1,分数:21.00)1.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病因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病毒 D螺旋体 E真菌(分数:1.00)A.B.C.D.E.2.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时应首先 A充分补足血容量 B保护和改善细胞功能 C纠正酸中毒 D改善心脏功能 E去除原发病因(分数:1.00)A.B.C.D.E.3.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 A升高 B降低 C变化不明显 D先降后升 E先升后降(分数:1.00)A.B.C.D.E.4.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A心输出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
2、高 E外周阻力降低(分数:1.00)A.B.C.D.E.5.应首选缩血管药物治疗的休克类型是 A心源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失血性休克 D烧伤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分数:1.00)A.B.C.D.E.6.能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体液因子是 A心肌抑制因子 B组胺 C儿茶酚胺 D血栓素 A2 E前列环素(分数:1.00)A.B.C.D.E.7.低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烧伤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分数:1.00)A.B.C.D.E.8.休克时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必然导致 A高碳酸血症 B乳酸堆积 C酮体堆积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分数:1.00)A.B
3、.C.D.E.9.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最易受损伤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脾 D肺 E肾(分数:1.00)A.B.C.D.E.10.较易发生 DIC 的休克类型是 A心源性休克 B失血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分数:1.00)A.B.C.D.E.11.休克早期发生的少尿是由于 A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B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C肾性肾功能衰竭 D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E功能障碍与肾小管坏死并存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数:1.00)A.B.C.D.E.12.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肾 D肺 E脾(分数:1.00)A.B.C.D.E.13.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
4、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血栓素 A2 D内皮素 E血管紧张素(分数:1.00)A.B.C.D.E.14.下述哪项不是 ARDS 的病理变化 A局限性肺不张 B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C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D肺间质脱水 E肺泡水肿(分数:1.00)A.B.C.D.E.15.心肌抑制因子主要产生于 A心脏 B肺 C肾 D肝 E胰腺(分数:1.00)A.B.C.D.E.16.休克肺晚期常发生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分数:1.00)A.B.C.D.E.17.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5、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分数:1.00)A.B.C.D.E.18.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增多 E动一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分数:1.00)A.B.C.D.E.19.休克时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机制无关 A冠脉血流量减少 B心肌耗氧量增加 C前负荷增加 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E多种毒性因子抑制心肌(分数:1.00)A.B.C.D.E.20.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烧伤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分
6、数:1.00)A.B.C.D.E.2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A肺内 DIC 形成 B肺微循环障碍合并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C急性肺不张 D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E急性肺水肿(分数:1.00)A.B.C.D.E.二、B1 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三、A扩张血管,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总题数:4,分数:2.00)22.组胺可(分数:0.50)A.B.C.D.E.23.儿茶酚胺可(分数:0.50)A.B.C.D.E.24.依前列醇可(分数:0.50)A.B.C.D.E.25.血栓素 A2 可(分数:0.50)A.B.C.D.E.四、A微动脉端收缩,微
7、静脉舒张(总题数:2,分数:1.00)26.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分数:0.50)A.B.C.D.E.27.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分数:0.50)A.B.C.D.E.五、A肥大细胞(总题数:3,分数:1.50)28.前列腺素 I2(PGI2)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分数:0.50)A.B.C.D.E.29.组胺主要分布于(分数:0.50)A.B.C.D.E.30.血栓素 A2(TXA2)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分数:0.50)A.B.C.D.E.六、A感染性休克(总题数:3,分数:1.50)31.严重心律失常可引起(分数:0.50)A.B.C.D.E.32.上消化道出血可引起(分数:0.50)A
8、.B.C.D.E.33.高位脊髓损伤可引起(分数:0.50)A.B.C.D.E.七、A少灌少流(总题数:3,分数:1.50)34.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分数:0.50)A.B.C.D.E.35.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分数:0.50)A.B.C.D.E.36.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分数:0.50)A.B.C.D.E.八、A毛细血管内压降低,动一静脉吻合支开放(总题数:3,分数:1.50)37.休克期(分数:0.50)A.B.C.D.E.38.休克早期(分数:0.50)A.B.C.D.E.39.休克晚期(分数:0.50)A.B.C.D.E.休克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
9、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1,分数:21.00)1.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病因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病毒 D螺旋体 E真菌(分数:1.00)A.B. C.D.E.解析:2.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时应首先 A充分补足血容量 B保护和改善细胞功能 C纠正酸中毒 D改善心脏功能 E去除原发病因(分数:1.00)A. B.C.D.E.解析:3.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 A升高 B降低 C变化不明显 D先降后升 E先升后降(分数:1.00)A.B.C. D.E.解析:4.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A心输出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高 E外周阻力降低(
10、分数:1.00)A.B.C. D.E.解析:5.应首选缩血管药物治疗的休克类型是 A心源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失血性休克 D烧伤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分数:1.00)A.B.C.D.E. 解析:6.能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体液因子是 A心肌抑制因子 B组胺 C儿茶酚胺 D血栓素 A2 E前列环素(分数:1.00)A.B. C.D.E.解析:7.低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烧伤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分数:1.00)A.B.C.D. E.解析:8.休克时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必然导致 A高碳酸血症 B乳酸堆积 C酮体堆积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分数:1.
11、00)A.B. C.D.E.解析:9.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最易受损伤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脾 D肺 E肾(分数:1.00)A.B.C.D.E. 解析:10.较易发生 DIC 的休克类型是 A心源性休克 B失血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分数:1.00)A.B.C.D. E.解析:11.休克早期发生的少尿是由于 A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B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C肾性肾功能衰竭 D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E功能障碍与肾小管坏死并存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数:1.00)A.B. C.D.E.解析:12.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肾 D肺 E脾(分数:1.00)A.
12、B.C.D.E.解析:13.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血栓素 A2 D内皮素 E血管紧张素(分数:1.00)A. B.C.D.E.解析:14.下述哪项不是 ARDS 的病理变化 A局限性肺不张 B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C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D肺间质脱水 E肺泡水肿(分数:1.00)A.B.C.D. E.解析:15.心肌抑制因子主要产生于 A心脏 B肺 C肾 D肝 E胰腺(分数:1.00)A.B.C.D.E. 解析:16.休克肺晚期常发生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3、(分数:1.00)A.B.C.D. E.解析:17.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分数:1.00)A. B.C.D.E.解析:18.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增多 E动一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分数:1.00)A. B.C.D.E.解析:19.休克时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机制无关 A冠脉血流量减少 B心肌耗氧量增加 C前负荷增加 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E多种毒性因子抑制心肌(分数:1.00)A.B.C. D.E
14、.解析:20.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烧伤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分数:1.00)A.B.C.D.E. 解析:2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A肺内 DIC 形成 B肺微循环障碍合并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C急性肺不张 D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E急性肺水肿(分数:1.00)A.B. C.D.E.解析:二、B1 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三、A扩张血管,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总题数:4,分数:2.00)22.组胺可(分数:0.50)A. B.C.D.E.解析:23.儿茶酚胺可(分数:0.50)A.B. C.D.E.解
15、析:24.依前列醇可(分数:0.50)A.B.C.D. E.解析:25.血栓素 A2 可(分数:0.50)A.B.C.D.E. 解析:四、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舒张(总题数:2,分数:1.00)26.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分数:0.50)A.B.C.D. E.解析:27.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分数:0.50)A.B.C.D.E. 解析:五、A肥大细胞(总题数:3,分数:1.50)28.前列腺素 I2(PGI2)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分数:0.50)A.B.C. D.E.解析:29.组胺主要分布于(分数:0.50)A. B.C.D.E.解析:30.血栓素 A2(TXA2)的主要合成部位是(
16、分数:0.50)A.B. C.D.E.解析:六、A感染性休克(总题数:3,分数:1.50)31.严重心律失常可引起(分数:0.50)A.B. C.D.E.解析:32.上消化道出血可引起(分数:0.50)A.B.C. D.E.解析:33.高位脊髓损伤可引起(分数:0.50)A.B.C.D.E. 解析:七、A少灌少流(总题数:3,分数:1.50)34.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分数:0.50)A. B.C.D.E.解析:35.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分数:0.50)A.B. C.D.E.解析:36.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分数:0.50)A.B.C. D.E.解析:八、A毛细血管内压降低,动一静脉吻合支开放(总题数:3,分数:1.50)37.休克期(分数:0.50)A.B. C.D.E.解析:38.休克早期(分数:0.50)A. B.C.D.E.解析:39.休克晚期(分数:0.50)A.B.C. D.E.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