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13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药剂学部分/B(总题数:0,分数:0.00)二、B最佳选择题/B(总题数:8,分数:24.00)1.靶向制剂应具备的要求是 A.定位、浓集、无毒可生物降解 B.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 C.定位、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 D.定位、控释、可生物降解 E.定位、浓集、控释(分数:3.00)A.B.C.D.E.2.脂质体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工艺简单易行 B.缓释作用 C.在靶区具有滞留性 D.提高药物稳定性 E.降低药物毒性(分数:3.00)A.B.C.D.E.3.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
2、的是 A.饭后服用维生素 B2将使生物利用度降低 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 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 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 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分数:3.00)A.B.C.D.E.4.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分数:3.00)A.B.C.D.E.5.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不包括 A.药物的理化性质 B.药物的处方组成
3、C.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D.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E.药物制剂的工艺过程(分数:3.00)A.B.C.D.E.6.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 A.肾脏 B.肝脏 C.胆汁 D.皮肤 E.脑(分数:3.00)A.B.C.D.E.7.单室模型口服给药用残数法求 Ka 的前提条件是 A.K=Ka,且 t 足够大 B.KKa,且 t 足够大 C.KKa,且 t 足够大 D.KKa,且 t 足够小 E.KKa,且 t 足够小(分数:3.00)A.B.C.D.E.8.静脉注射某药,X 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 15g/ml,其表观分布容积 V 为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4、(分数:3.00)A.B.C.D.E.三、B配伍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34.00) A.控释膜材料 B.骨架材料 C.压敏胶 D.背衬材料 E.保护膜材料(分数:6.00)(1).聚乙烯醇(分数:2.00)A.B.C.D.E.(2).聚丙烯酸酯(分数:2.00)A.B.C.D.E.(3).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分数:2.00)A.B.C.D.E. A.微球 B.pH 敏感脂质体 C.磷脂和胆固醇 D.毫微粒 E.单室脂质体(分数:6.00)(1).为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而加以修饰的脂质体(分数:2.00)A.B.C.D.E.(2).脂质体的膜材(分数:2.00)A.B.C.D.E.(3)
5、.超声波分散法制备的脂质体(分数:2.00)A.B.C.D.E. A.相变温度 B.渗漏率 C.峰浓度比 D.注入法 E.聚合法(分数:8.00)(1).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分数:2.00)A.B.C.D.E.(2).脂质体制备方法(分数:2.00)A.B.C.D.E.(3).脂质体的理化特性(分数:2.00)A.B.C.D.E.(4).脂质体的质量评价指标(分数:2.00)A.B.C.D.E. A.静脉注射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鞘内注射 E.腹腔注射(分数:6.00)(1).可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分数:2.00)A.B.C.D.E.(2).注射后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可
6、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分数:2.00)A.B.C.D.E.(3).注射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分数:2.00)A.B.C.D.E. A.首过效应 B.肾小球过滤 C.血脑屏障 D.胃排空与胃肠蠕动 E.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分数:8.00)(1).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分数:2.00)A.B.C.D.E.(2).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分数:2.00)A.B.C.D.E.(3).药物的分布(分数:2.00)A.B.C.D.E.(4).药物的代谢(分数:2.00)A.B.C.D.E.四、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6,分数:12.00)9.药物动力学模型识别方法有 A.参差平方和判断
7、法 B.均参平方和判断法 C.拟合度判别法 D.生物利用度判别法 E.AIC 判断法(分数:2.00)A.B.C.D.E.10.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A.离子作用 B.盐析作用 C.成分的纯度 D.溶剂组成改变 E.混合顺序(分数:2.00)A.B.C.D.E.11.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A.注入法 B.薄膜分散法 C.复凝聚法 D.逆相蒸发法 E.冷冻干燥法(分数:2.00)A.B.C.D.E.12.靶向制剂的优点有 A.提高药效 B.提高药品的安全性 C.改善病人的用药顺应性 D.提高释药速度 E.降低毒性(分数:2.00)A.B.C.D.E.13.利用扩散原理制备缓(控)制剂的工艺
8、有 A.包衣 B.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C.制成亲水性凝胶骨架片 D.微囊化 E.制成溶蚀性骨架片(分数:2.00)A.B.C.D.E.14.下列哪些是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A.生物半衰期 B.分配系数 C.剂量大小 D.药物的吸收 E.药物的稳定性(分数:2.00)A.B.C.D.E.五、B药物化学部分/B(总题数:0,分数:0.00)六、B最佳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15.3 位为氯原子取代的头孢菌素为 A.头孢噻吩钠 B.头孢羟氨苄 C.头孢克洛 D.头孢美唑 E.头孢噻肟钠(分数:2.00)A.B.C.D.E.16.我国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抗生
9、素新药为 A.硫酸奈替米星 B.硫酸依替米星 C.硫酸阿米卡星 D.盐酸多西环素 E.盐酸米诺环素(分数:2.00)A.B.C.D.E.17.喹诺酮类药物极易和钙、镁、铁、锌等形成螯合物使抗菌活性降低,是由于结构中含有 A.6 位氟原子 B.7 位六元杂环(哌嗪环) C.3 位羧基和 4 位羰基 D.N1-乙基 E.5 位氨基(分数:2.00)A.B.C.D.E.18.属于半合成的抗生素类抗结核病药是 A.异烟肼 B.链霉素 C.乙胺丁醇 D.利福喷汀 E.对氨基水杨酸钠(分数:2.00)A.B.C.D.E.19.下列哪个药物具有 2 个手性碳原子,却只有 3 个异构体 A.麻黄碱 B.乙胺丁
10、醇 C.维生素 C D.氯霉素 E.氨苄西林(分数:2.00)A.B.C.D.E.七、B配伍选择题/B(总题数:3,分数:20.00) A.托吡酯 B.奥卡西平 C.硫喷妥钠 D.丙戊酸钠 E.加巴喷丁(分数:8.00)(1).属于吡喃果糖衍生物的是(分数:2.00)A.B.C.D.E.(2).是 -氨基丁酸的环状衍生物的是(分数:2.00)A.B.C.D.E.(3).属于二苯并氮杂 (分数:2.00)A.B.C.D.E.(4).在异戊巴比妥结构上将 2 位的氧换成硫而得的巴比妥衍生物是(分数:2.00)A.B.C.D.E. A.异戊巴比妥 B.苯妥英钠 C.硫喷妥钠 D.丙戊酸钠 E.卡西平
11、(分数:6.00)(1).超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药物(分数:2.00)A.B.C.D.E.(2).5 位取代基具有支链结构,故作用时间较苯巴比妥短(分数:2.00)A.B.C.D.E.(3).化学名为 5H-二苯并氮杂 (分数:2.00)A.B.C.D.E. A.盐酸哌唑嗪 B.盐酸克仑特罗 C.盐酸多巴胺 D.盐酸氯丙那林 E.阿替洛尔(分数:6.00)(1).含有喹唑啉环(分数:1.50)A.B.C.D.E.(2).含有儿茶酚结构(分数:1.50)A.B.C.D.E.(3).含有芳伯胺结构(分数:1.50)A.B.C.D.E.(4).含有异丙胺基(分数:1.50)A.B.C.D.E.西药执业
12、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13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药剂学部分/B(总题数:0,分数:0.00)二、B最佳选择题/B(总题数:8,分数:24.00)1.靶向制剂应具备的要求是 A.定位、浓集、无毒可生物降解 B.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 C.定位、浓集、控释、无毒可生物降解 D.定位、控释、可生物降解 E.定位、浓集、控释(分数:3.00)A.B.C. D.E.解析:解析 此题重点考查靶向制剂的特点。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定位、浓集、控制释药、无毒可生物降解。故本题答案应选 C。2.脂质体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工艺简单易行 B.缓释作用 C.在靶区具有滞留
13、性 D.提高药物稳定性 E.降低药物毒性(分数:3.00)A. B.C.D.E.解析:解析 此题重点考查脂质体的特点。脂质体具有靶向性、缓释性、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的特点。脂质体制备工艺不是简单易行,而是相对较复杂。故本题答案应选 A。3.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饭后服用维生素 B2将使生物利用度降低 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 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 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 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分数:3.00)A.B. C.D.E.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生物利用度与药物吸收有密切关系
14、,维生素 B2为主动转运的药物,饭后服用可使维生素 B2随食物逐渐通过吸收部位,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对难溶性药物进行微粉化处理可提高生物利用度,但水溶性药物微粉化处理并不能明显提高生物利用度。药物脂溶性愈大,吸收愈好,生物利用度愈高,而不是愈差。水溶性药物通过生物膜上的微孔吸收,水溶性大小不是决定生物利用度的条件,而是浓度大小。无定形药物溶解度大,溶解速度快,吸收好,故无定形药物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故本题答案应选 B。4.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15、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分数:3.00)A. B.C.D.E.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表观分布容积的含义。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其单位为 L 或 L/kg。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数值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较小,并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或与血浆蛋白结合,或蓄积于某组织中。表观分布容积不代表药物在体内的真正容积,不具有生理学和解剖学意义。药物在体内真正分布容积不会超过体液量,但表观分布容积可从几升到上百升。故本题答案应选 A。5.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不包括 A.药物的理化性质 B.药物的处
16、方组成 C.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D.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E.药物制剂的工艺过程(分数:3.00)A.B.C.D. E.解析:解析 此题重点考查生物药剂学中研究的剂型因素。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的处方组成、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等。故本题答案应选 D。6.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 A.肾脏 B.肝脏 C.胆汁 D.皮肤 E.脑(分数:3.00)A.B. C.D.E.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药物代谢反应的部位。药物代谢的部位包括肝脏、消化道、肺、皮肤、脑和肾脏,其中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故本题答案应选 B。7.单室模型口服给药用残数法
17、求 Ka 的前提条件是 A.K=Ka,且 t 足够大 B.KKa,且 t 足够大 C.KKa,且 t 足够大 D.KKa,且 t 足够小 E.KKa,且 t 足够小(分数:3.00)A.B.C. D.E.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单室模型口服给药时 Ka 的计算方法。单室模型口服给药时,用残数法求 Ka的前提条件是必须 Ka 远大于 K,且 t 足够大。故本题答案应选 C。8.静脉注射某药,X 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 15g/ml,其表观分布容积 V 为 A.20L B.4ml C.30L D.4L E.15L(分数:3.00)A.B.C.D. E.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静脉注射时表观
18、分布容积的计算方法。静脉注射给药,注射剂量即为 X0,本题 X0=60mg=60000g。初始血药浓度即静脉注射的瞬间血药浓度,用 C0表示,本题C=15g/ml。V=X 0/C0=60000g/(15g/ml)=4000ml=4L。故本题答案选 D。三、B配伍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34.00) A.控释膜材料 B.骨架材料 C.压敏胶 D.背衬材料 E.保护膜材料(分数:6.00)(1).聚乙烯醇(分数:2.00)A.B. C.D.E.解析:(2).聚丙烯酸酯(分数:2.00)A.B.C. D.E.解析:(3).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19、此题主要考查经皮给药制剂的常用材料。经皮给药制剂的常用材料分为控释膜材料、骨架材料、压敏胶、背衬材料、药库材料和保护膜材料。控释膜材料常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骨架材料常用一些天然与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如亲水性聚乙烯醇和疏水性聚硅氧烷;常用的压敏胶有聚乙丁烯、聚丙烯酸酯和聚硅氧烷三类;保护膜材料常用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薄膜。故本题答案应选 B、C、A。 A.微球 B.pH 敏感脂质体 C.磷脂和胆固醇 D.毫微粒 E.单室脂质体(分数:6.00)(1).为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而加以修饰的脂质体(分数:2.00)A.B. C.D.E.解析:(2).脂质体的膜材(分数:2.00)
20、A.B.C. D.E.解析:(3).超声波分散法制备的脂质体(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此题重点考查脂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制备方法。脂质体主要膜材是磷脂,为了增加膜的牢固性通常要加入一定量的胆固醇。为了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要对脂质体进行结构修饰,常用的有长循环脂质体、热敏脂质体和 pH 敏感脂质体。脂质体分为单室(小单室和大单室)和多室脂质体,制法不同制备脂质体种类也不同,超声波分散法、高压乳匀法均可制得单室脂质体。故本题答案应选 B、C、E。 A.相变温度 B.渗漏率 C.峰浓度比 D.注入法 E.聚合法(分数:8.00)(1).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分数:2.00)A.B
21、.C.D.E. 解析:(2).脂质体制备方法(分数:2.00)A.B.C.D. E.解析:(3).脂质体的理化特性(分数:2.00)A. B.C.D.E.解析:(4).脂质体的质量评价指标(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纳米粒和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和质量评价指标。制备纳米粒的方法有聚合法、天然高分子凝聚法、液中干燥法等。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有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冷冻干燥法等。脂质体有 2 个重要理化性质,即相变温度和荷电性。脂质体的质量评价指标除应符合药典有关制剂通则的规定外,脂质体目前控制的项目有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包封率和
22、载药量、渗漏率测定、靶向制剂评价。故本题答案应选 E、D、A、B。 A.静脉注射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鞘内注射 E.腹腔注射(分数:6.00)(1).可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分数:2.00)A.B.C.D. E.解析:(2).注射后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分数:2.00)A.B.C.D.E. 解析:(3).注射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注射部位吸收的特点。静脉注射属于血管内给药,所以没有吸收过程。皮下与皮内注射时由于皮下组织血管少,血流速度低,药物吸收较肌内注射慢,甚至比口服慢,故
23、需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时可采用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吸收更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鞘内注射可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腹腔注射后药物经门静脉首先进入肝脏,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故本题答案应选 D、E、C。 A.首过效应 B.肾小球过滤 C.血脑屏障 D.胃排空与胃肠蠕动 E.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分数:8.00)(1).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分数:2.00)A.B.C.D. E.解析:(2).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分数:2.00)A.B.C.D.E. 解析:(3).药物的分布(分数:2.00)A.B.C. D.E.解析:(4).药物的代谢(分数:2.00)A. B.C.D.E.解析
24、:解析 此题考查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和剂型因素、药物的分布和代谢。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有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排空与胃肠道蠕动、循环系统和食物。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有药物的解离度与脂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药物的剂型与给药途径和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的过程,脑血管的脂质屏障会阻挡水溶性药物和极性药物向脑组织分布,脑组织这种对外来物质有选择地摄取的能力称为血脑屏障。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即是在酶参与之下的生物转化过程,口服制剂在吸收过程和吸收后进入肝转运至体循环过程中,部分药物被代谢,使进入体
25、循环的原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故本题答案应选 D、E、C、A。四、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6,分数:12.00)9.药物动力学模型识别方法有 A.参差平方和判断法 B.均参平方和判断法 C.拟合度判别法 D.生物利用度判别法 E.AIC 判断法(分数:2.00)A. B.C. D.E. 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药物动力学模型识别的方法。药物动力学模型常用识别方法有:作图判别法、参差平方和判断法、拟合度判别法、AIC 判断法、F 检验。故本题答案应选 ACE。10.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A.离子作用 B.盐析作用 C.成分的纯度 D.溶剂组成改变 E.混合顺序(分数:2.00
26、)A. B. C. D. E. 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溶剂组成改变、pH 改变、缓冲容量、离子作用、直接反应、盐析作用、配合量、混合的顺序、反应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成分的纯度、光敏感性和成分的纯度。故本题答案应选 ABCDE。11.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A.注入法 B.薄膜分散法 C.复凝聚法 D.逆相蒸发法 E.冷冻干燥法(分数:2.00)A. B. C.D. E. 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脂质体的制备法方法。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冷冻干燥法、复乳法、熔融法、表面活性剂处囊法、离心法、前体脂
27、质体法和钙融合法等。复凝聚法一般是用来制备微囊。故本题答案应选 ABDE。12.靶向制剂的优点有 A.提高药效 B.提高药品的安全性 C.改善病人的用药顺应性 D.提高释药速度 E.降低毒性(分数:2.00)A. B. C. D.E. 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靶向制剂的特点。靶向制剂具有提高药效,降低毒性,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和病人用药的顺应性等优点。故本题答案应选 ABCE。13.利用扩散原理制备缓(控)制剂的工艺有 A.包衣 B.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C.制成亲水性凝胶骨架片 D.微囊化 E.制成溶蚀性骨架片(分数:2.00)A. B. C.D. E.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利用扩
28、散原理制备缓(控)释剂的方法。利用扩散制成微囊、制成不溶性骨架以减小扩散速度、制成植入剂等。本题答案应选 ABD。14.下列哪些是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A.生物半衰期 B.分配系数 C.剂量大小 D.药物的吸收 E.药物的稳定性(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影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理化因素包括剂量大小、pKa、解溶性、分配系数和稳定性,生物因素包括半衰期、吸收和代谢。故本题答案应选ABCDE。五、B药物化学部分/B(总题数:0,分数:0.00)六、B最佳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15.3 位
29、为氯原子取代的头孢菌素为 A.头孢噻吩钠 B.头孢羟氨苄 C.头孢克洛 D.头孢美唑 E.头孢噻肟钠(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考查头孢类药物的结构特点与差别。16.我国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抗生素新药为 A.硫酸奈替米星 B.硫酸依替米星 C.硫酸阿米卡星 D.盐酸多西环素 E.盐酸米诺环素(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考查硫酸依替米星的研发国家及类别。17.喹诺酮类药物极易和钙、镁、铁、锌等形成螯合物使抗菌活性降低,是由于结构中含有 A.6 位氟原子 B.7 位六元杂环(哌嗪环) C.3 位羧基和 4 位羰基 D.N1-乙基 E.
30、5 位氨基(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考查喹诺酮类药物的副作用及构效关系。3 位羧基和 4 位羰基易和钙、镁、铁、锌等形成螯合物。18.属于半合成的抗生素类抗结核病药是 A.异烟肼 B.链霉素 C.乙胺丁醇 D.利福喷汀 E.对氨基水杨酸钠(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考查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结构与特点。19.下列哪个药物具有 2 个手性碳原子,却只有 3 个异构体 A.麻黄碱 B.乙胺丁醇 C.维生素 C D.氯霉素 E.氨苄西林(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考查乙胺丁醇的立体结构。由于乙胺丁醇有两个构型相同的手性碳,故只有 3
31、 个异构体。ACD 具有 2 个碳原子有 4 个异构体,而 E 有 4 个手性碳原子。七、B配伍选择题/B(总题数:3,分数:20.00) A.托吡酯 B.奥卡西平 C.硫喷妥钠 D.丙戊酸钠 E.加巴喷丁(分数:8.00)(1).属于吡喃果糖衍生物的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是 -氨基丁酸的环状衍生物的是(分数:2.00)A.B.C.D.E. 解析:(3).属于二苯并氮杂 (分数:2.00)A.B. C.D.E.解析:(4).在异戊巴比妥结构上将 2 位的氧换成硫而得的巴比妥衍生物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重点考查上述药物的化学结构。
32、 A.异戊巴比妥 B.苯妥英钠 C.硫喷妥钠 D.丙戊酸钠 E.卡西平(分数:6.00)(1).超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药物(分数:2.00)A.B.C. D.E.解析:(2).5 位取代基具有支链结构,故作用时间较苯巴比妥短(分数:2.00)A. B.C.D.E.解析:(3).化学名为 5H-二苯并氮杂 (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重点考查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分类和性质,卡西平的化学命名。巴比妥类药物根据作用时间分类,而代谢快慢是影响其作用时间的重要因素。 A.盐酸哌唑嗪 B.盐酸克仑特罗 C.盐酸多巴胺 D.盐酸氯丙那林 E.阿替洛尔(分数:6.00)(1).含有喹唑啉环(分数:1.50)A. B.C.D.E.解析:(2).含有儿茶酚结构(分数:1.50)A.B.C. D.E.解析:(3).含有芳伯胺结构(分数:1.50)A.B. C.D.E.解析:(4).含有异丙胺基(分数:1.50)A.B.C.D. E.解析:解析 重点考查以上药物的化学结构。